zhouyi(周藝軒)
xj
2023-03-29
“周易”簡稱“易”,是我國商周時代認識自然和社會的理論工具。“周易”通過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推測自然社會變化,認為乾坤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生天下萬物的根源,所謂“剛柔相濟,變在其中”。易有變易(窮究事物變化)、簡易(指簡馭繁)、不易(永恒不變)三義,相傳為周代人所作,故名。
“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主要記載的是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關于這些符號的來源和意義,我國學者猜想可能是早期人類社會結繩時代結繩符號的變相。當真正文字產生后,最初的這些結繩符號就變成了宗教文字,于是這些奇特的符號就成了用來占卜吉兇的神秘象征。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被確定后,巫師們又造出解釋符號的文字,就是“卦辭”和“爻辭”。當時的人們相信六十四卦包括天事、人事的全部,所以由卦中可以找到萬事的吉兇禍福。“卦辭”和“爻辭”是解釋這些吉兇禍福的詞句。
“卦辭”和“爻辭”文字古奧難懂,恐怕在西周后期很多詞句已經難以解釋。于是當時巫師中的哲人就又作出《傳》來解釋“卦辭”和“爻辭”。《傳》一方面把“卦辭”和“爻辭”解釋得使當時的人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又借題發揮以闡發他們自己的新思想。西周末期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大過渡時代,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在這種時期思想方面也不會毫無變化,《傳》正是這種新思潮下的產物。
《傳》的中心思想是“乾坤哲學”。在當初的六十四卦中,乾坤就是具體的天地,只是六十四卦中的兩卦,除居首位和代表對象的體積較大外,并不比其他六十四卦特別重要。但是到了《傳》中,則情形大變。乾坤已不再是指具體的天地,而是成為產生天地萬物的兩種基本原理。這是中國思想史上最早的二元論。
乾元是天的原理,是動的原理,是宇宙萬物的根源,“萬物資始”。坤元是地的原理,是靜的原理,是萬物所自生,“萬物資生”。
乾坤二元是宇宙的基礎。“天地交而萬物通”,“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天地養萬物,“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天地革而四時成”。總之,乾坤二元包括宇宙間一切現象與事物。二元相對而不相抗,相感化而產生宇宙萬象。乾坤二元若不合作,則宇宙萬物萬有皆將停滯。
乾坤二元之理不只包括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也是乾坤所生。同樣逃不出乾坤的范圍。所以宇宙的理就是人世的理;人君明天理而小心遵循,則萬事亨通;不然則必遭災禍。人君治理國家,必須明白此理。“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以上強調了人君順天理以治人世的道理。
《傳》表達了純粹的政治思想,向人君講述治國之道,應以乾坤為根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說人君以乾坤之理治國,第一必須自強不息,第二必須修德積德。那么人君應如何修德,“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德”是一種神秘的力量,人君有德,天下必然大治。
《周書》是《尚書》的主成部分,是周代的大事記錄,是半歷史半哲學的著作。《周書》中大部分篇章都富有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萌芽。《周書》的基本原理是天人合一思想。上帝為天下主宰,有德者受天命為天子,替天行道,治理天下。為人君者如果不積德行善,就會斷天命而失天下。夏、商的興亡與商、周的交替無不是出于這個道理。
《周書》中的《洪范》是一篇系統的、極富哲理的政治著作,是集遠古政治思想之大成的杰作。它告誡統治者:人君欲治理天下,永保天命,就必須采用天賜神啟的寶典《洪范》。
《洪范》記載了九種大事,也就是根據天人關系治理天下所必需的“洪范九疇”:
一、五行。即水、火、木、金、土。這是天給人類創造出來的五種原料,代表天道和物質世界。人類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質資料,都是由這五種原料產生出來的。人君必須明白五行的道理,善于運用五行以治天下。五行為人世所必需的五材,“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所以人君必須知道如何支配五行。
二、五事。即貌、言、視、聽、思。這是人君的五種行為,代表人道和倫理世界。根據“天人相感”原理,“在天為五行,在地為五事”,這樣就把天道和物質世界,與人道和倫理世界結合起來,從而為人君統治天下找到了合理的依據。人君行“五事”,治理天下,就是替天行道。同時也要求人君行“五事”時,要表現為恭、從、明、聰、睿,這是人君所以為人君的政治素質和道德準則。
三、八政。即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這是人君行人事(五事)、理天道(五行)時,所應做的八種國家大事,代表天人(物質與倫理)合一的王道。這八政又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三政。“食”指農業,“貨”指工商業,“祀”指宗教活動。“祀”是一種向上天祈求“食”和“貨”。或向上天表示感謝時所必需的禮節。這三政可以說是國家的根本大事,是人君下對民上對天所必須履行的責任。食與貨是國家所必須的物質條件或經濟條件,祀是國家所必須的精神條件或宗教條件。
第二類是三官。這是三政之外,掌管國家內務的行政官屬。司空專管一切公共事業,如工程建筑、開河治水之類。司徒總管民政教育之類。司寇專司刑事。人君必須監督這三官的職務履行。
第三類是國家不可避免的兩種對外事務。“賓”指接待使節、派人出使的事務,是國家和平時的外交關系。“師”指行軍征伐,是國家戰爭時的對外關系。
四、五紀。即歲、月、日、星辰、歷數。這是五種普通的天象,可以用來觀測八政是否完全實行。八政若行,則五紀皆不出常軌;不然,則天象必亂。
五、皇極。即指“天”是統制一切的,“天”為保護下民,便派遣其兒子作代表來進行統治,皇極就是上天授予天子之王權。所以說:“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王行八政正是依靠上天所賜的皇極。
六、三德。即正直、剛克、柔克。這是人君依據天人合一原理,在進行統治時所使用的三種政術。天下太平,人君則采用平和的“正直”手段。天下變亂,人君則采用果斷的“剛克”手段。天下亂而復治,人君則采用懷柔的“柔克”手段。
七、稽疑。即卜、筮。天子治國,常常遇見疑難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形下,天子就用卜、筮二法,去敬問和體會上天的意志以助其解決疑難。
八、庶征。即雨、晴、熱、寒、風、時。這是自然界反映王道是否得行的最后征兆。五紀只代表一般的天象,只能指示王道行否的大體。而王道各部完全暢通與否,還需詳細觀察四時之變化,觀測氣候之邪正,然后方能決定。若一切自然界的變化都能按常軌進行,那就是王道亨通的征兆。反之,那就證明王道未行,天子就必須努力修德積德。
九、五福六極。這是人世間反映王道行否的最后征兆。王道若行,天必降“五福”,即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以表酬報。王道若不行,天必降“六極”,即兇短折、疾、憂、貧、惡、弱以示懲罰。假如天降六極,天子仍不知悔改,上天就會奪回皇極而另命他人為天子。
總而言之,《洪范》以及《周書》各篇的思想可以說是天人合一的政治理想。它告誡統治者,若要治理好人事,必須先明天事,先明一切自然之理。人事若治,則天事必行,自然規律不可失常軌。國家若風調雨順、政治清明,說明天子之人事行,則可得到上天保佑而長保天命。反之,則受災禍,甚至失天命而喪天下。
什么是周易?《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華夏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img]周易是什么意思《易》:是《易經》的簡稱。多指根據萬事萬物的變化過程,提煉出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易》是一種宇宙中相對性因果循環。易是指易經里“易”的含義有三個“變易”、“簡易”、“不易”。《易經》基于河圖洛書,歷經上古(伏羲先天八卦)、中古(文王后天八卦)和下古(孔子注釋)而成書。南懷瑾先生在《易經雜談》中,闡述《易經》有可能存在200萬年以上《易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由太極陰陽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易經》典籍之內容。“易”字由日月組成,上面是“日”代表陽,下面的“勿”是月的變異代表陰,合在一起指陰陽更替。
簡介
《周易》是中國最早的卜筮專著。它以特殊的體系和表達方式,為中國術數學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周易》產生的年代,過去許多學者一致認為是在商末周初, 由于商末周初時的卦有數字卦和畫卦兩種, 基本上可以確定《周易》誕生的年代,最早只能在周昭王之后,或西周中晚期,而絕不可能是在商末。
《周易》記載的八八六十四卦,是在商周的數字卦及畫卦的基礎上產生的。構成易卦的基本符號有兩個:“—”和“--”,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第一部帶有繇辭的卜筮書。
現在通行的周易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稱為易經,即易的本身, 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辭、爻題、及爻辭。第二部分稱為易傳,包括彖、象、系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七個題目十篇文章。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有三種,一是現通行本的順序, 一是京房易傳的八宮順序, 一是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周易順序。
《易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由太極陰陽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易經》典籍之內容。
什么是周易《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也是傳統經典之一,被儒門奉為儒門圣典,六經之首。
古人都是才華橫溢的代名詞,他們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很多知識財富,其中就包括《周易》,那么《周易》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詳細內容
01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02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后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后,《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圣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并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03
《周易》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哲學巨著,歷經七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開創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影響。
《周易》是怎么回事?《周易》是中國本土文化,是先民對宇宙萬物規律的總結,約3300年前,周朝初級的政治家、哲人周公總結文字資料流傳,至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出世,整理并注解成為有系統的文獻,也稱《易經》。《易經》的宗旨是“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教人順應大自然的運行規律,不是后世教人算命的。
道教起源於漢朝,張道陵發揚《老子》中的無為觀點,漸漸演變成為宗教,其實本來是老子的教學,和宗教無關。因《老子》又稱《道德經》,所以叫道教。注意:道教和道家是兩回事,道家是老莊的教學,是春秋諸子百家中的一家之言。
佛教是釋迦牟尼佛3000年前出現在印度,49年講經教學流傳下來的,講述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導人們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是至善的教育。佛教初期沒有宗教儀式,只有教學、上課、實踐(修行)。
佛教於公元67年傳入中國,和儒家、道家互相融合,共同教導社會大眾,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zhouyi(周藝軒)”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zhouyi(周藝軒)
本文地址:
/lieqiba/3684.html
標簽: zhouyi(周藝軒)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巨蟹座的男人(巨蟹座的男人對待感情是怎樣的)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手機充電沒反應的五個原因 關于世界上最大的青蛙的信息 老虎蟲沒毒據說還能吃 店鋪名字測算(店鋪名字測算五行免費) cf名字大全要霸氣(cf名字大全要霸氣英 可愛的情侶名(情侶名字) 農歷2019年重陽節(2019年重陽節是 祝釩剛向明道致歉喊話兩個人是一輩子兄弟 世界上最帥的蟲子(世界上最后一只神獸) 中國最邊遠市(中國邊境最遠的地方) 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排名(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排 世界最長壽女性(世界最長壽女性吃什么) 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 體溫計碎了(體溫計碎了手摸了水銀會中毒嗎 中國哪個氣候最舒適最宜居(中國哪里氣候最 世界海拔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 石楠花為什么是精子味 中國種植葡萄的歷史記載 一九二九三九順口溜兒歌 節氣之一處暑是什么意思表示炎熱天氣要結束 是1972年北京鬧鬼案(紅發綠眼) 世界上最大的蛇圖片(世界上最大的蛇圖片巨 暗潮洶涌(看似風平浪靜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排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