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農歷)
xj
2023-03-31
2019年冬至時間: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
節氣介紹
冬至(公歷12月21-23日交節),斗指子,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其中一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冬至節屆即一陽生,新歲實始。《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節,春之先聲也。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并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冬至節氣習俗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而今仍有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
2019年冬至是哪天2019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冬至氣象變化:
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于中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img]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有什么講究?冬至 是是 二十四節氣 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之一,而在冬至這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那么大家了解過冬至嗎?
2019年冬至始末時間
開始時刻:2019年12月22日12:19:18,星期日
結束時刻:2020年1月6日05:29,星期一
冬至三候
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麇角解: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水泉動: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的介紹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于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不過,這時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冬至講究
冬至講究家人團圓,雖然不是法定節假日,但是在民間,還是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個晚飯比較好,一般父母都比較看重節日,節日時候能回一次家里,父母是會很開心的。
在民間,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百姓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冬至是進補的好時節,一般冬至當天北方普遍會吃餃子,南方多數會吃湯圓,很多地方都會喝羊肉湯。
保健養身,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同時,可以堅持晚間泡腳。
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在每年公歷12月22日或23日之間。以下是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每年的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在每年公歷的12月22日或23日之間:
2017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00:27:53,農歷2017年11月初五。
2018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06時22分38秒,農歷2018年11月16日。
2019年冬至時間:農歷2019年11月27日12:19:18。
2020年冬至:12月21日18:02:12,農歷2020年11月初七。
2021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23時59分09秒,農歷2021年11月18日。
2022年冬至12月22日05:48:01,農歷2022年11月29日。
2023年冬至:農歷2023年11月11日12月22日11時27分09秒。
2024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17:20:20,農歷2024年11月21日。
2025年冬至:農歷2025年11月初一12月21日23時02分48秒。
冬至俗稱“冬節”、“長節”、“子年”。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就已經用土歸觀測太陽來測定冬至,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一個。
在中國古代,我們非常重視冬至,認為這是一個大節日。有一種說法是冬至大如一年,有慶祝冬至的習俗。《漢書》說:“冬至將為太陽之靈,君為領袖,故恭喜。”人們認為冬至過后,白晝越來越長,陽氣上升。這是一個太陽周期的開始,也是一個吉祥的日子,應該慶祝。《晉書》記載“魏晉冬至,萬國百官贊之...其貌不如鄭丹。”解釋古代對冬至的重視。
冬至節起源于漢代,興盛于唐宋,一直流傳至今。魯甚至說“冬至大如一年”。這說明古人對冬至非常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自然轉化,是上天的賜福。在漢代,冬至是“冬節”,政府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這是一個固定的假期。《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靜下心來,眾官不肯做任何事,不聽政治,再擇吉日省事。”所以在這一天,朝廷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境關閉,商旅關閉,親朋好友互贈食物,互相拜訪,過一個快樂寧靜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這一天,皇帝在郊外舉行祭天儀式,百姓在這一天祭拜父母長輩。仍然有一些地方慶祝冬至。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合之日。這一天之后,殷琦逐漸消失,楊琪逐漸成長。冬至,皇帝到天壇祭天,第二天在太和殿接到文武百官的問候。
冬至習俗
首先,吃餃子。
古語有云:“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戶戶吃餃子。”可見,冬至吃餃子是不可或缺的習俗。“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知府。辭職回老家后,他看到鄉親們面黃肌瘦,饑寒交迫,很多人耳朵都凍住了。于是,他命令弟子們架起爐子,把羊肉和驅寒草藥放在鍋里煮,然后拿出來切碎,用面包做成耳形的“餃兒”。煮好后,分發給要藥的人。吃完人暖暖的,耳朵熱乎乎的,凍傷的耳朵也治好了。后人學著“焦耳”的樣子,把它包起來做成食物,叫做“餃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后一天開始數九,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冬天數九”。最后九天是十九,然后九天是二十九,以此類推,數到“九十九”就表示“九”用盡了。“九朵花開”,那就溫暖了。進入第九年后,文人從事所謂的驅寒活動,選一個“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桌上九菜九碗,桌上九花九片,以得“九九”祛寒之意。
第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區都有冬至祭天祭祖的習俗,還有一些地方慶祝冬至。每個家庭都給他們的家譜,祖先雕像,牌位等。到了家里的上層大廳,放置桌子,擺好香爐,供品等。在祭祖的同時,一些地方還會祭神、土地神,跪拜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庭興旺,萬事如意。
各地冬至習俗盤點
潮汕人在冬至吃冬節丸。
潮汕有句流行的話叫“冬節丸吃了就過年”,俗稱“添年貨”,意思是雖然新年還沒過去,但大家都已經添了新的一年。孩子們最渴望吃這碗甜藥丸。他們是不是經常晚上醒來問天亮了沒有?可是,天空好像在和孩子開玩笑,總是不亮。所以有一句膾炙人口的童謠“冬天夜長,天黑前不煮甜丸”。
客人一家在冬至吃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的水最醇厚,用它釀造的酒可以保存很久,柔和爽口,香甜,后勁十足。因此,冬至期間客家人釀酒已成為一種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們往往會選擇一個吉日,在市場上購買釀酒設備,把陳年的酒壇搬進小溪里,用黃沙洗去污垢,然后讓清涼的泉水反復沖洗,最后放在陰涼處晾干。
四川東智吃羊湯
在四川,吃羊肉湯是冬至。羊肉是冬季的第一補品。專家指出,吃羊肉不僅能御寒,還能補益身體。可治療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虛陽痿、腹冷痛、體虛畏寒、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虛、多病。
杭州人在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一直到現在,杭州人都喜歡在冬至吃年糕。冬至期間,三餐都會做不同口味的年糕。早上吃加了芝麻粉和白糖的年糕;中午有炒白菜、冬筍、肉絲年糕;晚餐有酸菜年糕、肉絲和筍絲湯。冬天吃年糕,長得又老又高,以求好運。
廣東人在冬至吃烤肉。
冬至這一天,大部分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習俗。其中,燒臘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的同時準備了一些臘肉和香腸做一頓飯,以祈求來年吉祥如意。
2019年立春與冬至分別是哪天?2019年立春是2019年2月4日,冬至是2019年12月22日。
立春為“歲始”,古時須舉行聲勢浩大的迎春儀式,把春天和司農的句芒神接回來,既勸農務耕,又提醒人們珍惜韶光。立春和春節相近,多地還有祭祖習俗。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
擴展資料
一、立春的習俗:
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蘿卜,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立春這一天,不少地方還要“打春”,又叫“鞭春牛”,用土塑牛,內塞五谷,叩拜、打碎、搶土、拾粒,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二、冬至的習俗: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參考資料來源:閩南網-2019年立春具體時間幾月幾號幾點 2019什么時間打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冬至
2019的冬至是陽歷幾月幾號 2019年的冬至是陽歷的哪一天?1、2019年的冬至是該年陽歷的12月22日(星期日)。
2、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3、在我國南方,很多地方都會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祭祀、吃燒臘與姜飯、吃年糕、吃羊肉湯……等等。
4、在我國北方,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并且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農歷)”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農歷)
本文地址:
/lieqiba/4749.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水瓶座男人的愛情(水瓶座男人的愛情觀念)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中國最早的紙幣叫什么(2022年一塊大洋 橫空出世什么意思(橫空出世的是什么意思) 炯炯有神的意思(炯炯有神) 治老公出軌最好的辦法老公出軌后最佳處理方 大器之才的意思(大器之材意思) 春和景明的景(春和景明的景意思解釋) 頭頭是道的近義詞(頭頭是道意思相近的成語 楊貴妃和安祿山的關系 多名變態殺人狂入榜 世界上最貴的車第一名(世界上最貴的車第一 一句話致自己霸氣 雷霆嘎巴是什么意思(雷霆嘎巴是什么意思? 保羅沃克演過哪些電影保羅沃克是怎么死的 尿路感染10分鐘解決方法 玉豬龍屬于新石器時代的什么文化遺產 一樣親(基因都有25是相同的) 世界上創業最年輕的人(最年輕的創業成功者 易釵而弁(易釵而弁的) 二月二日是什么星座(農歷二月二日是什么星 中國最北端鄉村(中國最北端鄉村有哪些) 馬蹄的最佳吃法和做法 何碧玉高考一分沒丟嗎 視覺中國最星動頭條號(視覺跳動今日頭條) 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夔州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