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閏月有什么講究嗎)
xj
2023-04-05
概念:
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陰陽歷以朔望月的長度(29.5306日)為一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回歸年(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故順置閏,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十九年閏七個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閏某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孔傳:“一歲有馀十二日,未盈三歲足得一月,則置閏焉。”《左傳.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何以為民?”
農歷為什么會有閏月?——農歷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歷年的矛盾。
回歸年與農歷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記住:回歸年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
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歷年,長度為29.5306×12=354.3546日,比回歸年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農歷年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第16個農歷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認為“閏月”與“閏年”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雖說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卻相差很遠。
“閏年”。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365天,其實是個約數,準確的數字應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與實際的一年相差O.2422日,這樣四年之后就比實際的一年少了近一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歷法中規定,4年設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另附加規定,凡遇世紀年(末尾數字為兩個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閏年。如1996年即閏年,2000年也是閏年,而1700年則不是閏年。陽歷閏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為閏日,陽歷閏年有366天。也就是說陽歷閏年的二月不叫閏二月,閏月為農歷所特有。
現在再來說“閏月”。閏月指的是陰歷中的一種現象,陰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歷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一年就與陽歷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歷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后,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所以我國的陰歷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并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關于中國的農歷,許多人存在著誤解,常常把農歷混同于陰歷。
世界上的歷法共有三類:一類是陽歷,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人為規定;一類是陰歷,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個月,只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地規定;第三類是陰陽合歷,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周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農歷、藏歷。
所以,中國的農歷并不是陰歷,而是陰陽合歷。
農歷中的陰歷成份和陽歷成份各有用處。陰歷可以指明月亮的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的大小。
陽歷的用處更大,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最適合指導農事活動,因此作為陰陽合歷的中國傳統歷法才叫做農歷。所以,農歷并不等同于陰歷,如果把農歷稱為陰歷就不妥當了。
太陽、月亮是人們掛在天上的日歷。年復一年,地球圍繞著太陽不停運轉,地球上的萬物也在日月輪回中生息繁衍。
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歷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制定歷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歷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歷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歷歲首在冬末春初。
農歷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因此,農歷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過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連續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那么多長時間加一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希望m個回歸年的天數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這個等式中我們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們的比例:
這個比例的近似值分別為:
在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歸年的數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數目。例如第六個分數式 表示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的結果比較:
19個回歸年=19×365.2422=6939.6118(天)
一個朔望月有29.5306天,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
所以,農歷就采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歷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歷的元旦(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
農歷置閏的方法可以使農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農歷中的月又有鮮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歷和陰歷兩全其美的特點。
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農歷閏哪個月?決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我國農歷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
農歷以月亮為周期(陰歷),十二個月歷總共約有354天;再配合年歷(陽歷),年歷則是根據地球公轉所形成的四季變化而得的周期所編制。而月歷較年歷短,兩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個閏月來填補誤差。而決定那一個月做閏月,則依廿四節氣而定,農歷月份通常包含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如驚蟄╱秋分等等,若某農歷月份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歷法便會把該月多加一個月以作為閏月。以2006年為例,農歷七月正好是個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因此便閏七月來作調整誤差。
二十四節氣在農歷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于是有的農歷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
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歷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例如2001年農歷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氣小滿,再隔一個月的初一才是下一個中氣夏至,當中這一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閏四月。
[img]閏月一年多少天 什么是閏月全年354或355天。
公歷閏月29天,農歷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公歷閏月的意思是公歷每四年出現一次二月29天,為閏月(閏二月);農歷閏月的意思是農歷一年內出現兩個二月,第二個二月為閏二月,農歷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是因為農歷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29.53059天)為1月,因為不能設置一個0.53059天,故此設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沒有31天的),全年354或355天。
閏月是什么意思?閏月,陰歷以月球繞地球定歷法,每年和回歸年的365日5時48分46秒相差約10日21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閏某月。
每相隔四年會出現一次一閏。用當年的年份除以4,能夠除盡沒有余數的年份就是閏年,有余數的就是平年。
拓展資料:
閏月(Leap Month),是一種歷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歷)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采用無節令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有時,閏月也指公歷的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即公歷閏年的2月)。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此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歷十月)已不適用,隨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歷法。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復計算、選擇,終于在這年五月頒布新歷《太初歷》。
《太初歷》改以正月為一歲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一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歲一年的日數是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閏月是多少天?全年354或355天。
公歷閏月29天,農歷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公歷閏月的意思是公歷每四年出現一次二月29天,為閏月(閏二月);農歷閏月的意思是農歷一年內出現兩個二月,第二個二月為閏二月,農歷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是因為農歷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29.53059天)為1月,因為不能設置一個0.53059天,故此設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沒有31天的),全年354或355天。
什么是閏月什么是閏月?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常聽老人提起閏月這個說法,究竟閏月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呢?如果有閏月應該是用哪一個月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閏月是我們國家農歷用來調節回歸年與歷法之間關系的一個設定,是為了維護好歷法與地球公轉之間關系的一個方法。
農歷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月年,但現在習慣上也稱為閏年(因此易于和公歷閏年混淆).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 農歷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歷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后重復同一個月,重復的這個月為閏月。
閏月是中國的農歷的名詞。農歷因為是陰陽歷,所以要兼顧月亮和太陽。由于每個月都要保證十五或者十六是滿月,所以每個月大約是29.5天。一般年份12個月就只有355天。這樣一年年累計下來,會和季節脫節(因為地球公轉周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個月,使得農歷年在長期平均上與公歷年的長度一致,大約是365.2425天。加的這一個月就叫做閏月。農歷的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
農歷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 農歷基本上19年為一周期對應于公歷同一時間.如公歷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農歷閏哪個月,決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我國農歷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以立春為始,排在單數位的就是節氣,排在偶數位的就是中氣。二十四節氣在農歷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于是有的農歷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歷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特別提示
閏月其實只是農歷的說法,公歷沒有閏月這個概念,所以說農歷計算日歷的方法比公歷復雜的多了。
閏月是什么意思閏月是指農歷每兩到三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歷年互相矛盾的問題,每兩至三年置一個閏月。
不少的朋友在觀看農歷日歷的時候,會發現有閏月這種現象,究竟閏月是什么意思?這個閏月又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詳細內容
01
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采用無節令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
02
現行農歷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兩年到三年,就必須增加一個與上一個月相同的農歷月份,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置閏法的規則是依據與陽歷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來定的。
03
一個回歸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如果二十四節氣從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數個就叫做節氣,第偶數個叫中氣。農歷用十二個中氣分別表征一年的十二個月,中氣與中氣之間的平均相隔相較一個陰歷朔望月會多出近一天。長此以往,總會出現中氣在月末的現象,那么接下去的一個月必然會沒有中氣而只剩節氣了。于是這個沒有中氣的農歷月份就被稱作上一個月的閏月。
04
閏月指的是陰陽歷中的一種現象,陰陽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陽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3672天。
05
為了克服天時與歷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怪現象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歷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臘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歷歲首在冬末春初。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閏月(閏月有什么講究嗎)”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閏月(閏月有什么講究嗎)
本文地址:
/lieqiba/8199.html
標簽: 閏月(閏月有什么講究嗎)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做夢夢到嬰兒(做夢夢到嬰兒拉屎在我身上什么意思)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人類有多少種膚色 黑洞是幾維空間 不離不棄網名(深情專一的網名) 最美的校花到底是誰長得好看嗎 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麓(布局小巧別致) 最全右眼跳兇吉時辰表 鬼圖片最嚇人的圖片女(鬼圖片最嚇人的圖片 中國神話最黑的人(中國神話里最厲害的人) 中國最帥的飛機(中國最帥的飛機長啥樣) 蓮花蓮蓬為什么叫兩世歡 真心話比較有深度的問題(有趣又不過分) 一種珍貴的真菌(窮人吃不起) 網絡上淦是什么意思 諜戰劇排行榜2013(諜戰劇排行榜前十名 世界十大恐怖章魚(第一名藍環章魚) 李昌鈺老婦吃人案(李昌鈺破的吃人案是怎么 私生飯是什么意思 中國最殘酷的刑場(中國最殘忍的刑)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是什么意思(眼見為實耳聽 無心之過(無心之過是為錯 北大韋神結婚了嗎 全球十大豪車(名車大全圖片豪車) 五關六將(五關六將火鍋加盟) 罐頭瓶蓋打不開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