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簡介(唐朝魏征簡介)
xj
2023-04-09
魏征是唐朝的名相,個人簡介如下:
魏征(580─643),唐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字玄成,魏州曲城(故址在今山東掖縣東北)人,一作館陶(今河北館陶縣)人。少孤貧,出家為道士。隋末參加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密敗,投唐主李淵,自請安輯山東,擢秘書丞,后又為竇建德俘獲,任起居舍人。建德敗亡,入唐任太子洗馬。「玄武門之變」后,太宗重其才,擢為諫議大夫,歷官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等職,封鄭國公
任職期間,敢于犯顏直諫,勸誡太宗居安思危,兼聽廣納,輕徭薄賦,躬行儉約,對實現貞觀之治頗有貢獻,為一代名臣。曾主持校定秘府圖籍,主編《群書治要》,撰《隋書》序論及《梁書》、《陳書》、《北齊書》總論
[img]唐朝“魏征”簡介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征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極言直諫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余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李世民問魏徵:“君主怎樣能夠明辨是非,怎樣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涂。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了解情況,所以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舜帝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歡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因受賄被下臣侮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況得以反映上來。”[34]
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魏徵書法
首次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魏徵鑒于隋末人口流亡、經濟凋敝、百廢待興的事實,力勸李世民偃革興文,實行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休養生息政策,表現了他政治上的“致化”思想。李世民即位初,曾與群臣談及教化百姓之事。李世民認為大亂之后,恐怕難以教化。魏徵則認為:“久安之民驕佚,驕佚則難教;經亂之民愁苦,愁苦則易化。”他舉例說,猶如“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一樣。他還批駁大臣封德彝的“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蓋欲化而不能”的說法,認為商湯滅夏桀,周武王伐紂,“皆能身致太平,豈非承大亂之后邪!”他又進一步說:“若謂古人淳樸,漸至澆訛,則至于今日,當悉化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明德慎罰,惟刑之恤
明德慎罰,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認為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德、禮、誠、信:一個明哲的君主,為了移風易俗,不能靠嚴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義;光憑法律來規范天下人的行為是辦不到的。
文史
史書編撰
魏徵出任秘書監之職,主管國家藏書之事。上書言喪亂之后,典章紛雜。奏引學者校定四部圖書。李世民令他領寫四部群書。置讎校者20人,書手100人,校寫秘閣圖籍。數年之間,秘府圖籍,燦然具備。他改職之后,與虞世南、顏師古等碩學名儒續任秘書監之職。主撰《隋書》,其《經籍志》雖出于于之寧、李淳風等眾人之手,但總領其書?!端鍟そ浖尽穮⒖剂巳钚⒕w《七錄》體例,以《漢書·藝文志》之法,利用隋代遺書14 466余部,89 666余卷,與《隋大業正御書目錄》核對,按經、史、子、集四部,下分40類,著錄存書3 127部,36 708卷,佚書1 064部,12 759卷。對考南北朝、隋代的藏書有幫助。在著錄方法上,每類下錄書名、卷數、作者、時代、官銜、內容提要、真偽、存亡或殘缺。以究學術之發展、考流別之變遷。為我國現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錄,是研究古代書目史的重要文獻。他在《隋書經籍志·總序》中,對古代藏書的興亡更替作了歷史的總結,豐富了藏書史研究的內容。貞觀七年(633),任侍中,封鄭國公。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總論。主編有《群書治要》。
個人詩篇
《賦西漢》《橫吹曲辭·出關》《暮秋言懷》《奉和正日臨朝應詔》
郊祭文
《五郊樂章·肅和》《五郊樂章·黃帝宮音》《五郊樂章·黑帝羽音》《五郊樂章·舒和》《五郊樂章·青帝角音》《五郊樂章·肅和》《五郊樂章·雍和》《五郊樂章·赤帝征音》《五郊樂章·雍和》《五郊樂章·白帝商音》[15]
太廟文
《享太廟樂章·永和》《享太廟樂章·長發舞》《享太廟樂章·大基舞》
《享太廟樂章·肅和》《享太廟樂章·大成舞》《享太廟樂章·雍和》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難過,親自去他家吊唁,這在古代中國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可是在魏征死后,一切都發生讓人瞠目結舌的變化。魏征在死之前曾經向唐太宗秘密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當宰相才能。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倫因為負罪被罷免,候君集因參與謀反而被斬首。李世民開始就懷疑魏征這位他認為很老實的人在朝廷有因私營黨的嫌疑。
后來,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唐太宗懷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里很不高興。先前唐太宗已經同意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征長子魏叔玉,這時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約。到后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人嘆息。
諫臣魏征簡介導語:魏征是唐太宗時期有名的諫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生于巨鹿郡(今河北省巨鹿縣)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 同年入凌煙閣。
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陵墓位于陜西省禮泉縣。
早年經歷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李密,元寶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
大業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襲擊倉城被李密擊敗,王世充轉攻洛口,又被李密擊敗。魏徵卻對長史鄭颋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占據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编嶏F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說這是老生常談的。魏徵說了一句:“這是奇謀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談呢?!狈餍潆x去。
歸唐獻策
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占據著李密原來管轄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據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從。魏徵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到黎陽,魏徵作書與李勣,勸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長安,將獻城的功勞都歸給李密,然后押運糧草到李神通那里。
同年九月,竇建德率軍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擋不住,率軍轉駐黎陽,被竇建德擊敗。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虜。竇建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10-11]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并將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為詹事主簿。
犯顏直諫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后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同年,河北一帶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舊屬因玄武門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進行安撫。路上魏徵正好碰見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讓將二人釋放,仍舊任命官職,這樣河北太子舊屬才會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們。
貞觀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為秘書監,開始參預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帶領學者將古籍分為四部,并對其進行校定。
貞觀五年(631年),李世民與魏徵談及了選人為官一事,魏徵說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審核他的品德,以及愛好這些。
長樂公主李麗質因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對她特別鐘愛,將她許配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沖。貞觀六年(舊唐書魏徵傳為貞觀五年)開始準備嫁妝,唐李世民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鐘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于是進言請求雙倍于永嘉長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李世民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并對他大加贊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并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現在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時候,長孫皇后直接對魏徵加以賞賜,并暗示自己會給予支持,可謂給魏徵注入了強心劑。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靠山,魏徵的正義直諫才會這般順利。[19-20] 不久魏徵晉升爵位為郡公。
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書省長期積壓沒有判決的訴訟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處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則,依實際情況處理,大家都心悅誠服。
貞觀八年(634年),陜縣丞皇甫德參上書觸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認為這是毀謗。魏徵進言說:“從前賈誼在漢文帝時上書,曾說到‘可以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為帝王長嘆息的事有六件’。從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言辭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心。言辭激切就近似毀謗,陛下你應該仔細想一下這樣的事對還是不對。”李世民覺得魏徵說的有道理,下令賞賜給皇甫德參帛二十段。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葬于昭陵,謚號文德皇后。 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對她思念無法停止,為了緩解思憶之苦,便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讓魏徵陪同,并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裝作沒看見,李世民頓時著急,問“怎么會沒看見,那是昭陵啊!”魏徵聞言回答說“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原來是昭陵啊!” 李世民聽后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顧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于是便哭著下令拆掉了層觀。盡管李世民這樣追思妻子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的,卻是一個天子的真情流露。
貞觀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東巡洛陽,住在顯仁宮,因州縣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譴責。魏徵告訴李世民當初隋煬帝楊廣曾在此讓附近的百姓上貢,貢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費。
貞觀十二年(638),禮部尚書王珪上奏說:“三品以上的官員在路上遇到親王,都下車,違反法度來表示恭敬,這違背了禮儀的標準。”李世民說“:你們自己的地位都尊貴,就輕視我的`兒子嗎?”魏徵進言說“:從古至今,親王列在三公之下?,F在三品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長,為親王下車,不是親王所應當受的禮。求之于舊例,又沒有可以作為憑證的依據;施行于現在,又違背了國法。”李世民說:“國家所以立太子,是準備他做國君。然而人的長短,不在老少,假如沒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太子同母的弟弟。這樣說來,怎么能輕視我的兒子呢?”魏徵說:“殷代崇尚質樸,有兄長去世其弟即位的禮義;自周以來,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長子,以這杜絕各個兄弟的私念,堵塞禍亂的根源,這是國君應當十分慎重的事?!庇谑抢钍烂裢饬送醌暤淖嘌?。
貞觀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唐李世民詔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勛官一轉,天下大酺五日, 又大宴五品以上于東宮。李世民對侍臣說:“貞觀以前,跟隨我平定天下,輾轉奔波于亂世,這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之后,盡心對我,進獻忠直的勸告,安國利民,敢于冒犯國君尊嚴直言規勸,糾正朕的過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過他們。”于是親自解下佩刀,賜給他們兩人。
貞觀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詔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機,全面地、系統地總結了政事不如貞觀之初的事實,上奏《十漸不克終疏》。疏中列舉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縱欲以勞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頻事游獵、無事興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終十漸,批評了李世民的驕滿情緒,再次提醒他慎終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納,并對他說:“朕今聞過矣,愿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之義。”遂賜黃金十斤、馬二匹。
貞觀十四年(640年),魏徵向李世民上諫,讓李世民要善始善終。
貞觀十六年(642年),后來皇太子李承乾不學習德行和術業,魏王李泰的寵愛一天天增長,朝廷內外眾官,都有些疑慮和議論。李世民聽到后很厭惡這些議論,對侍臣說:“當今朝臣忠誠正直的,沒有人能超過魏徵,我派他輔佐皇太子,用這杜絕天下的怨言。”李世民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舊。魏徵自稱有病推辭,李世民下詔回答說:“漢朝的太子以四老為輔佐,我現在依靠您,也是這個道理。知道您患病,你臥病也可以保全太子?!?/p>
去世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并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謚“文貞”。
李世民下詔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簡樸樸素,豪華的葬禮不是亡者之志為由拒絕。裴氏只有小車裝載魏徵靈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親自刻書碑文。
魏徵死后,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頁遺表,才剛起草,字都難以辨識,只有前面幾行,稍微可以辨認,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安定,任用惡人國家就衰敗,公卿大臣中,感情有愛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見他的惡,自己愛的就只看見他的善。愛憎之間,應當審慎,如果愛而知道他的惡,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惡不猶豫,任用賢人不猜忌,國家就可以興盛了?!z表的大意就是這樣,然而朕思考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說的這些過錯。公卿侍臣,可以把這些話寫在手板上,知道朕有過錯一定要進諫?!?/p>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魏徵位列第三。
不久之后,侯君集以謀反罪被處死,杜正倫被罷免,魏徵曾經向李世民推薦這兩人,說他們有宰相之才,魏徵又拿自己前后的諫辭給史官褚遂良,李世民知道開始懷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黨的。于是手詔取消衡山公主(后來被封為新城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
貞觀十九年(645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唐軍總共損失戰士接近2000人,戰馬損失8000匹,唐軍攻破高句麗10座城,遷7萬人入中國,殺獲大量高句麗軍,斬首4萬多級(通常殺敵數遠多于斬首數,例如平壤之戰明軍斬首就八百、但是小西第一軍損失卻超過1萬),唐軍還繳獲大量馬、牛、裝備、物資(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時,唐軍是多次勝利,其中單是擊敗高延壽高惠真的那次勝利,唐軍不僅消滅大量高句麗軍,還繳獲馬5萬匹,牛5萬頭,鐵甲萬領,以及其他大量裝備)。從戰果與損失上來說,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李世民取得了大勝。但是李世民對自己的對外戰績要求特別高,仍然因為沒滅了高句麗而后悔,不禁慨然嘆息說:“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坝谑橇⒚Y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又重立紀念碑。
政治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余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李世民問魏徵:“君主怎樣能夠明辨是非,怎樣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涂。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了解情況,所以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舜帝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歡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因受賄被下臣侮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況得以反映上來?!?/p>
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魏徵書法
魏徵書法
首次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魏徵鑒于隋末人口流亡、經濟凋敝、百廢待興的事實,力勸李世民偃革興文,實行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休養生息政策,表現了他政治上的“致化”思想。李世民即位初,曾與群臣談及教化百姓之事。李世民認為大亂之后,恐怕難以教化。魏徵則認為:“久安之民驕佚,驕佚則難教;經亂之民愁苦,愁苦則易化?!彼e例說,猶如“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一樣。他還批駁大臣封德彝的“人漸澆訛,故秦任法律、漢雜霸道,蓋欲化而不能”的說法,認為商湯滅夏桀,周武王伐紂,“皆能身致太平,豈非承大亂之后邪!”他又進一步說:“若謂古人淳樸,漸至澆訛,則至于今日,當悉化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明德慎罰,惟刑之恤
明德慎罰,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認為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德、禮、誠、信:一個明哲的君主,為了移風易俗,不能靠嚴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義;光憑法律來規范天下人的行為是辦不到的。
文史
史書編撰
魏徵出任秘書監之職,主管國家藏書之事。上書言喪亂之后,典章紛雜。奏引學者校定四部圖書。李世民令他領寫四部群書。置讎校者20人,書手100人,校寫秘閣圖籍。數年之間,秘府圖籍,燦然具備。他改職之后,與虞世南、顏師古等碩學名儒續任秘書監之職。主撰《隋書》,其《經籍志》雖出于于之寧、李淳風等眾人之手,但總領其書。《隋書·經籍志》參考了阮孝緒《七錄》體例,以《漢書·藝文志》之法,利用隋代遺書14466余部,89666余卷,與《隋大業正御書目錄》核對,按經、史、子、集四部,下分40類,著錄存書3127部,36708卷,佚書1064部,12759卷。對考南北朝、隋代的藏書有幫助。在著錄方法上,每類下錄書名、卷數、作者、時代、官銜、內容提要、真偽、存亡或殘缺。以究學術之發展、考流別之變遷。為我國現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錄,是研究古代書目史的重要文獻。他在《隋書經籍志·總序》中,對古代藏書的興亡更替作了歷史的總結,豐富了藏書史研究的內容。貞觀七年(633),任侍中,封鄭國公。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總論。主編有《群書治要》。
歷史評價編輯
王珪:每以諫諍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徵。
李世民:①魏徵、王珪,昔在東宮,盡心所事,當時誠亦可惡。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為無愧古人。②貞觀之后,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③為政者豈待堯、舜之君,龍益之佐,自我驅使魏徵,天下乂安,邊境無事,時和歲稔,其忠益如此。④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長孫皇后:①嘗聞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聞其諫,乃能以義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②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聞公言,故令將物相賞。公有事即道,勿為形跡也。
常袞:武德貞觀之間,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齡、杜如晦等,扶翼大運,勤勞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緬然長懷,風烈猶在。
權德輿: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詞,上裨大化,無疆之祚,實兆于斯。
獨孤及:魏徵以王道佐時近“文”,愛君忘身近“貞”,二者并優,廢一莫可,故曰文貞。
劉素:魏徵有大志,大恥小節,博通群書,頗明王霸之術。
李絳: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齡、杜如晦輔相圣德,魏徵、王珪規諫闕失,有溫彥博、戴胄以彌縫政事,有李靖、李勣訓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劉昫等《舊唐書》:①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橫之說。②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狀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膽智,每犯顏進諫,雖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雖漢之劉向、魏之徐邈、晉之山濤、宋之謝朏,才則才矣,比文貞之雅道,不有遺行乎?前代諍臣,一人而已。③贊曰:智者不諫,諫或不智。智者盡言,國家之利。鄭公達節,才周經濟。李世民用之,子孫長世。
宋祁等《新唐書》:君臣之際,顧不難哉!以徵之忠,而李世民之睿,身歿未幾,猜譖遽行。始,徵之諫,累數十余萬言,至君子小人,未嘗不反復為帝言之,以佞邪之亂忠也。久猶不免。故曰:“皓皓者易污,峣峣者難全”,自古所嘆云。唐柳芳稱“徵死,知不知莫不恨惜,以為三代遺直”。諒哉!謨之論議挺挺,有祖風烈,《詩》所謂“是以似之”者歟!
趙元僖:唐李世民有魏玄成、房玄齡、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輔弼,委之心膂,財成帝道,康濟九區,宗祀延洪,史策昭煥,良由登用得其人也。
趙頊:唐李世民必得魏徵,劉備必得諸葛亮,然后可以有為,二子誠不世出之人也。
曾鞏:當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鄭公、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洎,持憲法則張元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勣、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余為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溫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
努爾哈赤:人臣身秉國釣,因循從事,不能申明教令,誡諭君下,則無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盡厥職,明法度,以訓國人,使不罹于刑戮,則君心嘉悅,眷顧日隆,如所謂皋陶、伊尹、周公、諸葛亮、魏徵諸臣生膺顯爵,沒垂令聞,斯于臣職為無負耳!
康熙帝:人臣進言固當直切無隱,人君納諫尤當虛懷悅從,若勉聽其言后復厭棄其人,則人懷顧忌不敢盡言矣。每閱唐李世民、魏徵之事,嘆君臣遇合之際,千古為難,魏徵對李世民之言‘臣愿為良臣,毋為忠臣’,嘗思忠良原無二理,唯在仁君善處之,以成其始終耳。
李光地:立言最要謹慎。魏鄭公、顏魯公,為人忠亮節義如此。魯公為文,往往雜于浮屠之說;鄭公作《李密墓志》,感密舊恩,猶之可也,更稱贊暢素,極其推高,豈非失言。
趙翼:貞觀中直諫者,首推魏徵。
魏征的一生簡介?魏征出生于書香門第,從小就酷愛讀書。但南于父親去世較早。魏征青少年時期生活十分清貧。然而,生活的窘困并沒有將魏征壓倒。他更加地勤奮好學,很快就成為當地頗負盛名的文人。
隋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天下大亂,其中聲勢最大的是李密領導的瓦崗農民起義,魏征掌管文書。李密失敗后,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投降唐朝。后太子李建成欣賞魏征的才華,招他做太子洗馬。魏征對太子的知遇之恩感激不盡,從此對李建成忠心耿耿。
在太子與秦王的政治角逐中,魏征一直為李建成出謀劃策,算計李世民。他早就在暗中勸太子李建成要早做準備,以免事出不備,但李建成一直猶豫不決,未做果斷的決定,致使秦王李世民的力量越來越壯大。終于在武德九年,先發制人,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后,秦王李世民穩坐了太子寶座,他將魏征叫到跟前,責問他說:“你一個臣子,竟然挑撥我們兄弟間互相爭斗,到底什么用心?”魏征從容答道:“如果太子早聽我的話,也不會落得今天的下場。人各為其主,我也不過是忠于我的主人,這也有錯嗎?”李世民聽后,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對他的應對如流非常賞識,更對他的敢于直言佩服有佳,因而,不計前嫌,任命他為詹事主簿,掌管文書。兩個月后,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又將魏征提升為諫議大夫,專門負責給皇帝提意見。
魏征勇于犯顏進諫,不計個人安危,匡正唐太宗政治上的不少失誤,使本來還對他存有戒心的唐太宗逐漸認識到了魏征的可貴。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唐太宗傷心欲絕,他感嘆地對朝臣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持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魏征一生,“上不負時主,下不阿權貴,中不侈親戚,外不為朋黨,不以逢時改節,不以圖位賣忠”。其思想和行為,千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封建政治家的典范和規范,傳為千古美談。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魏征簡介(唐朝魏征簡介)”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魏征簡介(唐朝魏征簡介)
本文地址:
/qiqubaike/13067.html
標簽: 魏征簡介(唐朝魏征簡介)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結梁子(結梁子圖片)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世界上最良心的景點(世界上最著名景點) 海綿類生物(還沒有神經和儲能器官) 游戲里的名字(好聽的游戲里的名字) 7月是什么星座(8月是什么星座) 世界上最牛洗碗工(國外洗碗工) 古代宵禁的目的是什么? 中國最牛快遞單位(中國最??爝f單位排名) 世界上最牛工作視頻(最牛的工作) 周公解夢大全夢見牛(周公解夢大全夢見牛頂 夢見蟒蛇追我(周公解夢夢見蟒蛇追我) 尋花問柳指什么生肖(尋花問柳指什么生肖星 34碼鞋(34碼鞋子是多少厘米) 冥王星恐怖死尸:擁有大量遺骸(一些星球的 50個頂級搞笑笑話(高質量爆笑) 魅力香水這一集(小朋友的童年陰影) 含硒第一名的水果 真實體驗(昆中輕身消胖丸真實體驗) 收購(一般按照舊電纜折算) 威震天下(威震天下全文免費閱讀) 全國姓氏排行榜2022年(由人口數量決定 是謠言(其實非常好用) 守常(守常先生是誰) 臺兒莊戰役簡介 效應(效應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