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和啟示)
xj
2023-04-10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從古時候就流傳下來的說法,很多人對于《論語》這本書都有深刻的研究,越是研究越發覺其中的奧秘所在,這本書當中記載的各種道理對于古代治世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很多文人都將《論語》奉為文學經典,希望通過《論語》能夠從中學習到治國修身的方法,幫助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據記載,“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出自《趙普傳》當中,作為宋朝時期的宰相,趙普對于論語有深刻的研究,論語中講述的一些案例和道理讓趙普對此書愛不釋手,每每讀到經典之處都感嘆不已,在通讀完論語之后,趙普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稱閑人只要讀懂半部論語就能夠治理天下,以此來彰顯《論語》的可讀性和經典性,因此在當時掀起了一股通讀《論語》的風潮,放到現在來看,論語當中的一些道理也適用于我們的生活,確實是一本經典傳世之作。
而對于這句話,坊間還有一種不同聲音的解讀,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是一些文人對于自己的自嘲和自我標榜,在元代那個時候,社會上對于文人的看法普遍不太友好,在社會階級當中文人儒生也是排到了末等被世人所不恥,因此有很多文人都感覺到自己的名聲受到了侮辱,于是用“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來標榜自己,聊以自慰,夸大儒生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論語》的經世致用在每個時代都有所發展,人們都看到了論語對于思想的改造性,他能夠幫助人們認知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在當下人們對于“半部論語治天下”更多的是褒義,用以宣傳《論語》的積極作用。
為什么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一、來源: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1130-1200年)謝世之后,首先是一個叫林駧(dòng)(具體生卒年未詳)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八《儒吏》所記:“趙普,一代勛臣也,東征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余業。”趙普所學的書籍,除了《論語》之外,沒有別的了。在這段話下面,有個小注,寫著這樣的話:“趙普曰:《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二、質疑:
查《宋史·趙普傳》,根本沒有提及此事,其中與《論語》相關的文字僅僅有:“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而在宋太宗(趙光義)親自為趙普撰寫的《趙普神道碑》,和宋代史學家李燾(1115年-1184年)所編訂的北宋九朝編年史,謙言不敢續《通鑒》而名為《續資治通鑒長編》中,也未涉及此說。
所以,關于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不能不令人生疑:
第一、從《宋史》的記載來看:“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趙普早年學習和熟悉的是“吏事”(這與其出生的家庭有關),而“寡學術”即不學無術,等當了宰相之后,由于適應不了宰相之職和趙匡胤的要求,出了不少洋相,所以宋太祖趙匡胤才經常勸他讀書。到了“晚年”才“手不釋卷”,死了以后發現他讀的居然就是一部《論語》。這樣的歷史事實昭示:既然趙普在當了宰相后宋太祖勸他多讀書,而到晚年手不釋卷的竟然只是一部《論語》,這就說明他第一次即在趙匡胤當皇帝時出任宰相,與《論語》并無系,那么,羅大經筆下所寫的“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就根本不符合史實;
第二、像“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樣驚世駭俗的典故,假若屬實的話,《宋史·趙普傳》就理應提及。可是,事實卻并非如此。《宋史》的編撰雖然早在元初忽必烈當政時期就列入議題,但真正落實撰寫,則是到元末指正三年(1343年)才由丞相脫脫(1314年-1356年)主持編纂,1344年脫脫辭職后,由右丞相阿魯圖(生卒年未詳)接替主持編纂,總共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便倉促完成,致使《宋史》在史料的裁剪、編次、修飾、檢校,以及文字的修飾、全書體例等方面都相當粗糙。但《宋史》卻是保存宋代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統、全面的一部史書,因而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當時,包括《論語》在內的《四書》已經被正式作為法定教科書和科舉取士之標準,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業已流行多年,《宋史》既為趙普作傳,卻對此只字未提,足見就連其編纂者也不曾相信這是史實;
第三、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之所以能順利當上皇帝,并穩坐寶座,趙普是出了不少點子的,所以他被宋太祖所削去的相位,當宋太宗一即位就給恢復了(羅大經所說的“趙普再相”就是指此)。趙普與宋太宗關系非同一般,這從宋太宗親自為其撰寫《趙普神道碑》可以窺知。假如趙普果真在宋太宗面前講過“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之類的話,為什么《趙普神道碑》中卻只字未提呢?而宋代自宋太祖起就“重文輕武”,像“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此有利于這個指導思想的話,要是確實屬實的話,而居然未被統治者看中并利用,那就太不合情理了;
第四、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比朱熹只大15歲的的史學家李燾,處在理學盛行,包括《論語》在內的儒家著述大受吹捧的時代,可是,在他編撰的《續資治通鑒長編》中,也只字未提及“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
第五、尤其是把《論語》捧為“四書”之一,定為儒家必讀的經典,并將其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朱熹,熟知趙普三度為相,頗有政績的史實,要是真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事情,借此抬高《論語》的身價,對朱熹而言,該是多么順理成章的事!而從朱熹在其著作中煞費苦心地將“收許多藩鎮之權”完全歸功于趙普來看,表明他的這種意圖確實存在。朱熹說:“趙韓王(即趙普)佐太祖區處天下,收許多藩鎮之權,立國家二百年之安,豈不是仁者之功!”就算是將“收許多藩鎮之權”完全歸功于趙普,那么說以此“立國家二百年之安”也是吹牛,因為在北宋(960年—1127年)的180年間,單是北方遼金的侵擾,就一直未斷,何來“立國家二百年之安”?有何談“仁者之功”?即使撇開這樣的史實不論,那么作為文官的趙普,極力慫恿宋太祖解除開國武將之權,也難脫借此爭寵,通過壓抑武官權勢而抬高自己的干系!也不能算作“仁義”罷!然而,朱熹如此夸大其詞地借此宣揚趙普的“仁者之功!”,而像“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樣最為過硬的佐證反倒未用,也只能說明到朱熹時代,還沒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
上述史實都無一例外地昭示: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在趙普生前,整個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即1200年,都還沒有出籠。在朱熹將《論語》和《孟子》、《大學》、《中庸》稱作《四書》,列入儒家經典的二、三十年后,才有人提出此說。
[img]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誰的典故?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趙普的典故。趙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從書箱里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書。
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論語》。于是人們就流傳一種說法,說趙普是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
人物軼事
趙普性格沉穩有城府,雖然很愛嫉妒別人,但能夠以天下為己任。宋朝初年,當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狹窄、因循保守,趙普剛毅果斷,沒有能與他相比。宋太祖信任趙普,趙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堅持自己意見。
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薦一個人做官。接連兩天,宋太祖沒有同意。第三天趙普上朝的時候,又送上奏章,堅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薦,這下可觸怒了宋太祖。
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趙普臉色沒有改變,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來,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趙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來,過了幾天,又帶著它上朝交給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終于任用了趙普推薦的那個人。
再有一次,趙普要提拔一名官員,宋太祖不批準。趙普就像上次一樣堅持自己的意見。宋太祖說:“我就是不準,你能怎么樣?”趙普說:“提拔人才,都是為國家著想,陛下怎能憑個人的好惡專斷!”宋太祖聽了,氣得臉色變白,一甩袖就往內宮走。趙普不能入宮,堅持站在宮門外,過了很久,太祖終于同意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趙普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哪個人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人,指的是宋朝宰相趙普。但這一說法真正流傳開來卻是在元代,然而其實元代對儒學和儒生極其輕蔑。當時有著“九儒十丐”的說法,什么意思?就是說儒生的地位與乞丐不相上下。而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則是當時的戲劇家高文秀在《遇上皇》雜劇中的一句臺詞,所以這極有可能是被冷落的儒生們借以自慰的一種自我吹噓心態的流露。因為當時畢竟教書匠都是儒生,他們占據著廣大的社會背景,再加上元代戲劇又很容易流傳,所以這句刻意夸張《論語》功能和儒生作用的臺詞,極大可能是當時儒生們用來宣傳自己的,無非是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但其實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一直以來存在很大的爭議。《宋史·趙普傳》中與《論語》相關的記載為:“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其實趙普一生多次拜相,從上面《宋史》記載可以看出,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期,趙普早年不學無術(歷史中有記載他當時做宰相時鬧了很多笑話),他是在晚年的時候才手不釋卷讀《論語》,這就與他當年靠著《論語》替宋太祖打天下的歷史相違背。
另外宋太宗趙光義之所以能順利當上皇帝,這其中趙普是出了不少點子的,所以他被宋太祖所削去的相位,當宋太宗一即位就給恢復了(即趙普再相)。那么也就是說趙普與宋太宗關系是非常好的,這從宋太宗親自為其撰寫《趙普神道碑》就可以看出來。假如趙普果真在宋太宗面前講過“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之類的話,為什么《趙普神道碑》中卻只字未提呢?而宋代自宋太祖起就“重文輕武”,像“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此有利于這個指導思想的話,要是確實屬實的話,而居然未被統治者看中并利用,那就太不合情理了。
再者朱熹曾經將《論語》和《孟子》、《大學》、《中庸》稱作《四書》并 列入儒家經典,大肆宣傳儒學,而且朱熹也曾盛贊過趙普,他說“趙韓王(即趙普)佐太祖區處天下,收許多藩鎮之權,立國家二百年之安,豈不是仁者之功!”像朱熹這樣既推崇《論語》及儒學,又對趙普盛贊有加的人,按理講,他應該會提到“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么有利于造勢的說法呀,但實際上卻未見有相關記載。
以上種種跡象無不表明趙普同志“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確實存在爭議,還有待考證!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和啟示)”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和啟示)
本文地址:
/qiqubaike/13836.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韓語思密達什么意思(放在句尾表尊敬的語氣助詞(沒有實際意義))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糊涂的拼音(糊涂的拼音怎么讀) 中國最奇特河流地圖(中國最著名河流) 中國最蹦迪的歌曲(中國蹦迪歌曲排名) 是什么時間(使用步驟說明) 處于海洋頂級獵食者地位(沒有天敵) 名字評分(取名評分免費檢測) 安然無恙的反義詞(安然無恙的近義詞語的意 超拽的個性網名(超拽個性網名男生霸氣) 中國道教名山之首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發祥地 中國最漂亮的太湖(中國太湖在哪) 中國最壯觀長城圖片(最壯觀的長城圖片) 中國最健美肌肉女孩(中國健美女選手) 抖音歌曲大全100首 世界上最廢棄的星球(世界上最廢棄的星球是 南派三叔作品大全 封神榜原著到底多恐怖 世界上最南部城市排名(世界最南端城市) 霸氣的公會名字(霸氣的公會名字大全集) 漫天(漫天的意思) 中國航天日是每年的4月24日 清明節(重陽節有民祭) 靈帝(靈帝戰法怎么搭配) 豆蔻年華是幾歲(女子豆蔻年華是幾歲) 中國最北端滑梯(中國最高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