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美字玄圭文言文


2、季建業的岳父是誰


3、文言文" />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二区,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日韩毛片免费观看,日韩精品社区

當前位置:首頁 > 奇趣百科 > 正文

高德正(高德導航用的是gps還是北斗)

xj 2023-04-11

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高德正(高德導航用的是gps還是北斗)”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目錄一覽:

1、張美字玄圭文言文 2、季建業的岳父是誰 3、文言文段文振原文 4、文言文盧多遜翻譯 5、傅山曲陽人文言文 6、杜弼文言文翻譯 張美字玄圭文言文

1. 張美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張美傳張美字玄圭,貝州清河人。

年輕時善于做會計工作,初時擔任左藏小吏,以強干聞名。三司上奏推薦,特補任本庫專知,出任澶州糧料使。

周世宗鎮守澶淵,每次求取,張美一定曲意供給。周太祖聽說后大怒,準備遣人去斥責他,又恐怕傷害世宗的意思,改任張美為濮州馬步軍都虞候。

世宗即皇帝位,召他入朝授任樞密承旨。當時宰相景范兼管三司,有病,世宗任命張美為右領軍衛大將軍,暫代主管三司。

世宗征討淮南,留張美任大內部署。一天,正在午睡,忽然感覺心有所動,急忙起來巡視宮城中。

不久,內醞署起火,因為有準備,馬上撲滅了大火。不久,正式授任三司使。

顯德四年(957),世宗再次到淮南,任命張美為大內都點檢。世宗北伐,又任命他為大內都部署。

部隊回朝,任左監門衛上大將軍,充任宣徽北院使,主管三司。張美強力有心計,能全面理解事情的利弊,每次上奏條列改革主張,皇上常常同意他的意見,常以干敏著稱。

世宗連年征討,糧食供給不乏,實在依賴他的努力。但因為在澶淵時作假逢迎,非常看不起他,張美也自感慚愧,恭帝即帝位,加任他為檢校太傅。

宋朝初期,加任檢校太尉。當初,李筠鎮守上黨,招募亡命之徒,常干不法之事,漸漸倔強難以制服。

張美料想到李筠一定會叛亂,暗地在懷、孟之間積聚糧食。后來李筠果然叛亂,太祖親自率兵討伐,大軍十萬從太行出發,經費不缺,是張美的功勞。

授任定國軍節度。朝廷在關中買木材,同州每年拿出緡錢數十萬借給百姓,長吏取走十分之一,稱為率分錢。

每年達數百萬,只有張美不收取此錢。不久,別的郡里有人到朝廷告發長吏受率分錢,朝廷命令長吏們都償還出來。

乾德五年(967),改為鎮守滄州。太平興國初期來京朝見,改任左驍衛上將軍。

張美獻出京城西邊河曲灣果園二座、菜園六處、亭舍六十多棟。太平興國八年,請求告老,以本官銜退休。

雍熙二年(985),去世,終年六十八歲。淳化初年(990),賜謚號為恭惠。

其子守瑛官至供備府使。其孫士宗,官至內殿承制。

士宗去世,士禹任崇班,士安官至門合門祗候,士宣任禮賓副使。

2. 宋史張美傳 翻譯

張美傳張美字玄圭,貝州清河人。

年輕時善于做會計工作,初時擔任左藏小吏,以強干聞名。

三司上奏推薦,特補任本庫專知,出任澶州糧料使。

周世宗鎮守澶淵,每次求取,張美一定曲意供給。

周太祖聽說后大怒,準備遣人去斥責他,又恐怕傷害世宗的意思,改任張美為濮州馬步軍都虞候。

世宗即皇帝位,召他入朝授任樞密承旨。

當時宰相景范兼管三司,有病,世宗任命張美為右領軍衛大將軍,暫代主管三司。

世宗征討淮南,留張美任大內部署。

一天,正在午睡,忽然感覺心有所動,急忙起來巡視宮城中。

不久,內醞署起火,因為有準備,馬上撲滅了大火。

不久,正式授任三司使。

顯德四年(957),世宗再次到淮南,任命張美為大內都點檢。

世宗北伐,又任命他為大內都部署。

部隊回朝,任左監門衛上大將軍,充任宣徽北院使,主管三司。

張美強力有心計,能全面理解事情的利弊,每次上奏條列改革主張,皇上常常同意他的意見,常以干敏著稱。

世宗連年征討,糧食供給不乏,實在依賴他的努力。

但因為在澶淵時作假逢迎,非常看不起他,張美也自感慚愧,恭帝即帝位,加任他為檢校太傅。

宋朝初期,加任檢校太尉。

當初,李筠鎮守上黨,招募亡命之徒,常干不法之事,漸漸倔強難以制服。

張美料想到李筠一定會叛亂,暗地在懷、孟之間積聚糧食。

后來李筠果然叛亂,太祖親自率兵討伐,大軍十萬從太行出發,經費不缺,是張美的功勞。

授任定國軍節度。

朝廷在關中買木材,同州每年拿出緡錢數十萬借給百姓,長吏取走十分之一,稱為率分錢。

每年達數百萬,只有張美不收取此錢。

不久,別的郡里有人到朝廷告發長吏受率分錢,朝廷命令長吏們都償還出來。

乾德五年(967),改為鎮守滄州。

太平興國初期來京朝見,改任左驍衛上將軍。

張美獻出京城西邊河曲灣果園二座、菜園六處、亭舍六十多棟。

太平興國八年,請求告老,以本官銜退休。

雍熙二年(985),去世,終年六十八歲。

淳化初年(990),賜謚號為恭惠。

其子守瑛官至供備府使。

其孫士宗,官至內殿承制。

士宗去世,士禹任崇班,士安官至門合門祗候,士宣任禮賓副使。

3. 文言文翻譯《墨翁傳》

墨翁是吳槐市里的人 。 曾經游走的了荊楚 這個地方,一次,他遇到了有人傳授古帶造墨的方法, 于是說:“吾 如果賣這種墨的話,就完全可以有錢讀書了, 何必像現在這樣切切地到處奔走呢?” 于是就回家了, 在自家門上寫上了“造古法墨”幾個字。 字身 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 , 雖然他手背龜裂面色黑黃, 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 穿著寬大的衣服,戴著高高的帽子。人們望見他, 全都認為他是一個奇特的人。 他 經常研磨很多墨汁,愛好給他人寫一尺見方的字,所寫的字非常壯美。 所制墨,有 一定的價錢。 報酬不合適,輒 不賣。 所以別人的鋪子里人總是很滿,而 他的店鋪的人卻很稀少。

有一鄉客譏諷 他說:“ 你的墨汁做得雖然好, 可為什么賣不出去?”墨翁 說:“ 唉!吾 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 特別勤苦, 就因為它制作的艱難, 所以我不 想 賣出它太容易了 啊。 現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 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隨意制作, 在用低廉的價錢誘惑百姓, 看它雖然像黑色的玉,試用它卻如 土炭一般, 我私下認為這是可恥的事。假如我要是想 效仿他們這種制墨賣墨的行為 ,那就是 對外 打著賣古代墨汁的旗號,而 內里卻拿著今天的不好的墨出賣, 這么做可以嗎? 在說, 我的墨雖然賣不出去, 可是看我的箱子中, 那些黑黝黝的墨汁還在, 我有什么可悲傷的呢? ”那鄉客 聽到這些話后說:“ 我們這類人 吟誦著圣人的言論, 嘴里充滿著高尚的品德,僅僅是裝飾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譽的人,面對這位墨翁,難道不感到羞愧嗎? 難道不感到羞愧嗎?飾外以從俗徼⑩譽者,豈不愧是翁哉?”說完,嘆息著離開了。

4. 文言文鄭玄拜師劉義慶寫的翻譯鄭玄拜師留意慶寫的文言文以及翻譯

鄭玄拜師

【原文】

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轉便決,眾咸駭服。及玄業成辭歸,既而融有“禮樂皆東”之嘆,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屐。融果轉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據木,此必死矣。”遂罷追,玄竟以得免。(《世說新語》文學第四之一、禮樂皆東)

【譯文】

鄭玄在馬融門下(求學),三年都沒有見到馬融,只是由馬融的高足傳授而已。(馬融)曾用渾天儀測算天 *** 置,計算得不準確,弟子們也沒有人能弄清楚。有人說鄭玄可以解決這個難題,馬融就找來鄭玄讓他測算,鄭玄一推算就得出了結果,大家都驚嘆佩服。后來鄭玄學成離去,馬融發出了“禮樂都隨著鄭玄東去了”的慨嘆,馬融擔憂鄭玄名聲超過自己,心里很嫉妒;鄭玄也疑心他們會追殺,就坐在橋下,腳上穿著木屐踏在水面。馬融果然在轉動栻盤占卜他的行蹤,他對左右的人說:“鄭玄現在土下水上,而且腳踩木頭,這是必死無疑的前兆。”于是就不再追了,鄭玄最終得以脫身。

【感想】

這個記載說明了三個問題:1、馬融的心量極其狹隘;2、式盤的應用在那時已為學者常用;3、鄭玄在“易”應用方面,勝于馬融。

5. 息庵翁傳 文言文翻譯

息庵翁,名叫志求,字文健,息庵是他的別號。他的先人是江西清江縣人,后來到了明朝洪武年間到了蘇州,就在蘇州安家了。息庵翁的祖父貽令先生因為擅長書法而在吳中很有名。息庵翁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在他祖父身邊磨墨,伺候祖父寫字,仿著祖父的字體寫字,字寫得很有精神且遒勁。他祖父非常驚訝,就教授他寫字的方法。息庵翁為人清廉、正直,不符合禮法規定的不說、不做,親朋好友都特別尊敬他。

息庵翁特別喜歡看書,一旦知道別人有好的古籍善本,就馬上去借閱。他把自己的小屋裝飾好后獨自居住,在桌上點一爐香,放一瓶水,早晚抄錄借來的書籍。然而息庵翁心中有雄心壯志,為自己不能及時有所作為而感到羞恥,聽到秋風就不禁為這蕭瑟所感染,馬上扔掉筆站起身來,在屋子里來回走動。等心情平復后卻又繼續抄書,最后也只是在家中郁郁不得志,他在雍正四年去世,被安葬在黃山。息庵翁由一個兒子、三個女兒,他的子孫都很貧困,他的墳因此得不到修繕兒破敗,墳周圍種的樹也很少,后人也很少去拜祭,但是息庵翁一生所抄錄的書籍卻都完好保存。

6. 杜弼字輔玄 文言文閱讀

譯文可供參考:

杜弼,字輔玄,中山郡曲陽人。杜弼幼年時就聰明敏慧,家境貧寒沒有書籍可讀,十二歲寄居郡學讀書。同郡人甄琛時任定州刺史,到郡學考察面試學生,召見杜弼回答問題,應答如回聲般快捷,甄琛對他的才智大加贊嘆,認為很奇特,并命兩個兒子甄楷、甄寬和他交朋友。州牧任城王元澄聽說后召他前來詢問,深加嘆賞,稱許他有輔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長書寫公文書信,往往為當時同輩人所推重。孝昌初年,被推為太學博士。調任光州曲城縣令,施政廉潔清明,被遠近稱贊。杜弼父親在鄉里,被賊人殺害,杜弼服喪六年。儀同竇泰西征,詔命杜弼監軍。到竇泰戰敗自殺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陜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臺郎中,又被引進掌管機要政務,很受信任優待。他曾利用單獨與神武帝一起的機會私下勸神武帝接受魏朝禪讓,被神武帝舉杖將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問事時稱“取署”,子炎讀“署”音為“樹”音,神武帝惱恨他犯了諱,當面杖責他。杜弼進前勸說道:“孔子說‘征’就不說‘在’,子炎是可饒恕的。”神武帝罵道:“眼看著人家在生氣,還要引經據典!”叱令他出去。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來,子炎也得到寬恕。

適逢梁貞陽侯蕭明等人帶兵進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出兵征討,詔令杜弼為軍司,代理行臺左丞。后來魏帝在顯陽殿召集名僧講說佛教理論,下令杜弼升坐主講座位,沒有人能難住他。魏帝嘆服說:“這等賢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門下,又會怎么樣呢!”

又以原任官職到鄭州做事,尚未出發,被家中食客告發杜弼謀反,經審訊察驗不是事實,很久才被寬赦,因此謝絕賓客往還。楚州人東方白額謀反,臨海鎮被賊帥張綽等所攻打,杜弼率領激勵城中人眾堅守,終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獎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后來被任命為膠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職之處,清靜廉潔,被官吏人們所懷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據一方的小國朝廷中多有糾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聽到禪位的議論,還有諫諍之言。皇帝又曾經問杜弼:“治理國家當用什么人?”回答說:“鮮卑人只知騎馬駕車,應當用中原人。”皇帝以為是譏諷自己。高德正居要職,杜弼不能謙讓他,甚至當眾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說他的短處。又指使主書杜永珍秘密啟奏杜弼在長史任上,受人請托,大辦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舊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陳請。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積累處罰他,派使臣到州治斬殺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驛馬追趕使臣,卻沒有趕上。

7. 《墨翁傳》的譯文

墨翁者,吳槐市里中人也。嘗游荊楚間,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資讀書,奚汲汲①四方乎?”乃歸,署門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雖龜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見,咸異之。時磨墨沈④數斗,醉為人作徑尺字,殊偉。所制墨,有定直。酬弗當,輒弗與。故他肆之屨⑤恒滿,而其門落然。

客有誚⑥之曰:“子之墨雖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難,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茍作以眩俗,卑賈以餌眾,視之雖如玄圭⑦,試之則若土炭,吾竊恥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為,則是以古墨號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內,其可乎?且吾墨雖不售,然視篋中,則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為!”客聞之曰:“吾儕⑧誦圣人之言,以學古為則,不能以實德弸⑨其中,徒飾外以從俗徼⑩譽者,豈不愧是翁哉?”嘆息而去。

(高啟《墨翁傳》,有刪節)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②黧(lí):色黑而黃。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屨(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誚(qiào):譏諷。⑦玄圭:黑色的玉。⑧儕(chái):同輩。⑨弸(péng):充滿。⑩徼(jiǎo):求。

8. 翻譯古文“韓琦字稚圭,

韓琦字雅圭,是相州安陽人。

他品格骨氣很出眾,二十歲左右考中進士,名列第二。授官為將作監丞(主管土木營建的副職)、通判淄州,到集賢院辦公、監管左藏庫(國庫之一)。

當時正重視科舉成績優秀者,有很多途徑去任顯要官職,唯獨韓琦滯留主管庫藏的職位,大家都認為很不合適,韓琦處在這個職位還像平常的樣子。……他歷經開封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后任命為右司諫。

當時宰相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在中書省立議闡明的政事很少,韓琦接連分條陳述他們的過失,四個人同一天罷免。又請求停止皇帝直接任官,抑制僥幸求名利之人。

凡是政事有不便利的,不曾不說,常常把闡明得失、端正法紀、親近忠直、遠離邪佞作為急務,前后七十多次上疏。王曾做宰相,對他說:“現在進諫的人不激切,原因是多有畏懼顧慮,怎么能補益皇帝的品德呢?像您這樣講話,可是說是深切而不迂闊了。”

王曾聲望正高,所贊許的人很少,韓琦聽到他的話,更加自信。后暫代知制誥之職。

……韓琦很早就有很大聲名,才識氣度英偉,面對大事喜怒在臉色上不表現出來,評論的人認為他穩重誠厚可比漢朝的周勃,政事才能可比唐朝姚崇。他作為學士到邊境地區巡察,年紀剛剛三十,天下的人已稱他為韓公。

嘉佑、治平間,再次決定大策略,來安定國家。在這時候,朝廷多有事故,韓琦處在危險猜疑之際,他知道該做的事沒有不做的。

有人勸他說:“您所做的確實對,但萬一失誤,豈只自身保不住,恐怕家都沒地方了。”韓琦感嘆說:“這是什么話呢。

作為人臣盡力侍奉君主,死生都可付出。至于成敗,是天意,難道可以事先憂慮事情不成功,于是就停止不做嗎?”聽到的人都慚愧佩服。

季建業的岳父是誰

季建業的岳父是高德正。?

一季建業

? (1)1996年01——1997年11,江蘇省昆山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其間:1996.09—1998.07 蘇州大學行政管理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1997.03—1997.12 美國馬里蘭大學參加江蘇省第二期高級管理人才經濟研究班學習)。

? (2)2005.01——2009.08,江蘇省揚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其間:2003.09—2006.06 蘇州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學習;2006.11—2006.12 新加坡參加江蘇省第九期城市規劃專題研討班學習。

二高德正

(1)高德正(1933年7月-2021年7月2日),男,漢族,江蘇江陰要塞鎮人。大專文化。1951年6月參加工作,1952年8月入黨。曾任江蘇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 (2)高德正的女婿季建業曾任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 、市長,2014年被中紀委查處。有來自南京的消息人士說:高德正、季建業兩人并沒有在官場上形成明確的紐帶關系。他從沒有過‘使出渾身解數,把女婿推上高位’的做法。”不過,這位消息人士曾回憶起幾個相關片段。

文言文段文振原文

1. 文言文閱讀

原文:

楊義臣,代人也,本姓尉遲氏.父崇,仕周為儀同大將軍,以兵鎮恒山.時高祖為定州總管,崇知高祖相貌非常,每自結納,高祖甚親待之.及為丞相,尉迥作亂,崇以宗族之故,自囚于獄,遣使請罪.高祖下書慰諭之,即令馳驛入朝,恒置左右.開皇初,封秦興縣公.歲馀,從行軍總管達奚長儒擊突厥于周盤,力戰而死.贈大將軍、豫州刺史,以義臣襲崇官爵.時義臣尚幼,養于宮中,年未弱冠,奉詔宿衛如千牛者數年,賞賜甚厚.上嘗從容言及恩舊,顧義臣嗟嘆久之,因下詔曰:“朕受命之初,群兇未定,明識之士,有足可懷.尉義臣與尉迥,本同骨肉,既狂悖作亂鄴城,其父崇時在常山,典司兵甲,與迥鄰接,又是至親,知逆順之理,識天人之意,即陳丹款,慮染惡徒,自執有司,請歸相府.及北夷內侵,橫戈制敵,輕生重義,馬革言旋.操表存亡,事貫幽顯,雖高官大賞,延及于世,未足表松筠之志,彰節義之門.義臣可賜姓楊氏,賜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孫.”未幾,拜陜州刺史.義臣性謹厚,能馳射,有將領之才,由是上甚重之.其后突厥達頭可汗犯塞,以行軍總管率步騎三萬出白道,與賊遇,戰,大破之.明年,突厥又寇邊,雁門、馬邑多被其患.義臣擊之,虜遂出塞,因而追之,至大斤山,與虜相遇.時太平公史萬歲軍亦至,義臣與萬歲合軍擊虜,大破之,萬歲為楊素所陷而死,義臣功竟不錄.仁壽初,拜朔州總管,賜以御甲.

煬帝嗣位,漢王諒作亂并州.時代州總管李景為漢王將喬鐘葵所圍,詔義臣救之.義臣率馬步二萬,夜出西陘,遲明行數十里.鐘葵覘見義臣兵少,悉眾拒之.鐘葵亞將王拔驍勇,善用矛,射之者不能中,每以數騎陷陣.義臣患之,募能當拔者.車騎將軍楊思恩請當之.義臣見思恩氣貌雄勇,顧之曰:“壯士也!”賜以卮酒.思恩望見拔立于陣后,投觴于地,策馬赴之.再往不克,義臣復選騎士十余人從之.思恩遂突擊,殺數人,直至拔麾下.短兵方接,所從騎士退,思恩為拔所殺.拔遂乘之,義臣軍北者十馀里.于是購得思恩尸,義臣哭之甚慟,三軍莫不下泣.所從騎士皆腰斬.義臣自以兵少,悉取軍中牛驢,得數千頭,復令兵數百人,人持一鼓,潛驅之澗谷間,出其不意.義臣晡后復與鐘葵軍戰,兵初合,命驅牛驢者疾進.一時鳴鼓,塵埃張天,鐘葵軍不知,以為伏兵發,因而大潰,縱擊破之.以功進位上大將軍,賜物二千段,雜彩五百段,女妓十人,良馬二十匹.尋授相州刺史.后三歲,征為宗正卿.未幾,轉太仆卿.從征吐谷渾,令義臣屯琵琶峽,連營八十里,南接元壽,北連段文振,合圍渾主于覆袁川.其后復征遼東,以軍將指肅慎道.至鴨綠水,與乙支文德戰,每為先鋒,一日七捷.后與諸軍俱敗,竟坐免.俄而復位.明年,以為軍副,與大將軍宇文述趣平壤.至鴨綠水,會楊玄感作亂,班師,檢校趙郡太守.妖賊向海公聚眾作亂,寇扶風、安定間,義臣奉詔擊平之.尋從帝復征遼東,進位左光祿大夫.時渤海高士達,清河張金稱并相聚為盜,眾已數萬,攻陷郡縣.帝遣將軍段達討之,不能克.詔義臣率遼東還兵數萬擊之,大破士達,斬金稱.又收合降賊,入豆子,討格謙,擒之,以狀聞奏.帝惡其威名,遽追入朝,賊由是復盛.義臣以功進位光祿大夫,尋拜禮部尚書.未幾,卒官.

2. 夏元吉 文言文閱讀原文翻譯

夏原吉,字維哲,他的祖先是德興人。

他的父親夏時敏在湘陰做教諭官,于是在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兒,他努力學習,奉養母親。

因州縣地方官薦舉進入太學,后被選入宮中書寫皇帝的詔令。諸生中有的人大聲說笑,夏原吉端正地坐著很嚴肅。

明太祖暗中觀察認為他與眾不同,提拔他做戶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調任他任左侍郎。

浙西發大水,主管官員治水不見成效,永樂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著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謀劃,最熱的天氣不張傘蓋,他說:“百姓勞苦,我怎么忍心獨自舒適呢。”

治水完畢,他回到京城。永樂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禮部、兵部、都察院政事。

有兩個禁衛軍官冒領月俸,皇帝要斬他們。夏原吉說:“這個不合法律,假如他們確實是盜竊,將施加什么刑罰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斬他們的詔令。

明宣宗三年,隨從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糧嘗了嘗,笑著說:“怎么這么難吃啊?”夏原吉回答說:“軍隊中還有挨餓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飯食賜給他,而且犒勞了將士。

夏原吉有宏大的氣量,人們不能測量它的邊際。同在朝班的官員有優點,他就采納接受;有的人有小過失,他一定為他們掩蓋不張揚。

有一次一個官吏弄臟了他所穿的皇帝賜給的金織衣服,夏原吉說:“別害怕,臟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個官吏弄臟了精微的文書,磕頭請求死罪。

夏原吉不追問,自己入朝把過失歸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換了文書。呂震曾排擠夏原吉。

呂震為他的兒子請求官職,夏原吉認為呂震在“靖難”時守城有功,為他向朝廷請求。平江伯陳 起初也厭惡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時常稱贊陳 有才能。

有的人問夏原吉:“氣量可以學嗎?”他說:“我年幼時,有人觸犯了我,我不曾發怒。開始在臉色忍耐,中間一段時間在內心忍耐,時間長了就沒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他曾經夜晚審閱記錄罪犯口供的文書,拍著桌子嘆息,筆要下落總是停止。妻子問他,他說:“這是年終執行死刑的奏章啊。”

有一次他與同朝班里的官員到別的地方飲酒,晚上回來時趕上下雪,經過宮門,有人想要不下馬。夏原吉說:“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墮落。”

他謹慎如此。

3. 文言文《孫泰》譯文

出自唐.王定保《唐樜言》

【原文】

孫泰,山陽人也,少師皇甫穎,操守頗有古賢之風。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曰:“其長損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詰之,泰曰:“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適。”眾皆伏泰之義。泰嘗于市遇鐵燈臺,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泰亟往還之。中和中,將家于義興,置一別墅,用緡錢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吳興郡,約回日當詣所止。居兩月,泰回,停舟徒步,復以余資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時睹一老嫗,長慟數聲。泰驚悸,召詰之,嫗曰:“老婦嘗事翁姑于此,子孫不肖,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憮然久之,因紿曰:“吾適得京書,已別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爾子掌之。”言訖,解維而逝,不復返矣。

【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拜皇甫穎為師,品德操行很有古代圣賢的風范。孫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兒。起初是姨母年紀大了,把兩個女兒托付給孫泰,說:“長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子。有人問他原因,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孫泰曾經在市場上看見一座鐵燈臺,把它買了下來,然后叫人洗刷,原來是銀制品。孫泰急忙把銀制的燈臺還給了賣主。唐僖宗中和年間,孫泰計劃在義興安家,買了一座別墅,得用兩百貫錢。付了一半錢后,孫泰就前往吳興郡游覽,約定回來后就到新買的別墅去。過了兩個月,孫泰回來,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購房款交給房主,讓他搬遷到別處。在這個時候,孫泰看到一個老婦人痛哭了好幾聲。孫泰聽了心里驚悸,就把她叫過來問話。老婦人說:"我曾經在這里侍奉過公婆,子孫不成材,別墅成了別人的了,所以我才傷心。"孫泰悵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說:"我剛好收到中央 *** 的公文,已經給我另外任命了官職,不能住在這里了,這個地方先讓你的兒子掌管吧。"說完,孫泰就解開船繩坐船離去,不再回來了。

【注釋】

1、師:拜……為師

2、操守:行為舉止

3、古賢之風:古代賢人的風格

4、頗:相當地,很

5、姨妹:表妹

6、先是:在此以前

7、子:女兒

8、損一目:一只眼瞎了。

9、取:通“娶”,娶妻

10、女弟:小女兒

11、或:有的人

12、詰:追問

13、適:嫁

14、風:風范

15、長:大女兒

16、卒:亡故

17、市:買

18、亟(jí):趕快,急忙

4. 文言文《孫叔敖納言》的原文加全文翻譯

【原文】

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答案補充譯文

【譯文】

孫叔敖作楚國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喪帽,最后來吊喪。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宰相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老人說:“是有話說。自己富貴了卻對人傲慢的人人民就會離開他,地位高了卻擅自用權的人君王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了卻不知足的人禍患就隱伏在那里。”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孫叔敖回答說:“您說的很對,我一定會牢牢記住它們!”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問喲,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__^*)

5. 文言文《杜弼》翻譯

杜弼,字輔玄,中山郡曲陽人。杜弼幼年時就聰明敏慧,家境貧寒沒有書籍可讀,十二歲寄居郡學讀書。同郡人甄琛時任定州刺史,到郡學考察面試學生,召見杜弼回答問題,應答如回聲般快捷,甄琛對他的才智大加贊嘆,認為很奇特,并命兩個兒子甄楷、甄寬和他交朋友。州牧任城王元澄聽說后召他前來詢問,深加嘆賞,稱許他有輔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長書寫公文書信,往往為當時同輩人所推重。孝昌初年,被推為太學博士。調任光州曲城縣令,施政廉潔清明,被遠近稱贊。杜弼父親在鄉里,被賊人殺害,杜弼服喪六年。儀同竇泰西征,詔命杜弼監軍。到竇泰戰敗自殺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陜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臺郎中,又被引進掌管機要政務,很受信任優待。他曾利用單獨與神武帝一起的機會私下勸神武帝接受魏朝禪讓,被神武帝舉杖將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問事時稱“取署”,子炎讀“署”音為“樹”音,神武帝惱恨他犯了諱,當面杖責他。杜弼進前勸說道:“孔子說‘征’就不說‘在’,子炎是可饒恕的。”神武帝罵道:“眼看著人家在生氣,還要引經據典!”叱令他出去。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來,子炎也得到寬恕。

適逢梁貞陽侯蕭明等人帶兵進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出兵征討,詔令杜弼為軍司,代理行臺左丞。后來魏帝在顯陽殿召集名僧講說佛教理論,下令杜弼升坐主講座位,沒有人能難住他。魏帝嘆服說:“這等賢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門下,又會怎么樣呢!”

又以原任官職到鄭州做事,尚未出發,被家中食客告發杜弼謀反,經審訊察驗不是事實,很久才被寬赦,因此謝絕賓客往還。楚州人東方白額謀反,臨海鎮被賊帥張綽等所攻打,杜弼率領激勵城中人眾堅守,終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獎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后來被任命為膠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職之處,清靜廉潔,被官吏人們所懷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據一方的小國朝廷中多有糾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聽到禪位的議論,還有諫諍之言。皇帝又曾經問杜弼:“治理國家當用什么人?”回答說:“鮮卑人只知騎馬駕車,應當用中原人。”皇帝以為是譏諷自己。高德正居要職,杜弼不能謙讓他,甚至當眾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說他的短處。又指使主書杜永珍秘密啟奏杜弼在長史任上,受人請托,大辦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舊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陳請。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積累處罰他,派使臣到州治斬殺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驛馬追趕使臣,卻沒有趕上。

6. 文言文 米珠薪桂 翻譯

(漢·劉向《戰國策·卷十六楚三》)“蘇秦之楚,三日(2)乃得見乎王。談卒(3),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4);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5)不肯留,愿聞其說。’對曰:‘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謁者(6)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7),因(8)鬼見帝。’王曰:‘先生就舍(9),寡人聞(10)命矣。’”

注:

(1)桂:又名木犀,珍貴木材。 (2)三日:一說三月,一說作三年。

(3)卒:完畢。 (4)古人:這里指古代的著名人物。 (5)曾:竟然。

(6)謁者:古代官名,掌管為賓客傳達的工作。

(7)食玉炊桂:以珠玉為食,以桂木為柴。 (8)因:依靠,通過。

(9)就:往……去,到。舍:賓館。 (10)聞:遵守,遵。

釋義

蘇秦前往楚國,三天之后才見到楚王。面談一結束,(蘇秦)便告辭要離開。楚王說:“我聽說先生大名,就像聽說古代賢人一樣,現在先生不遠千里來謁見我,竟然不肯留下來,(我)想聽聽您的說法”蘇秦回答說: “楚國的糧食比寶玉還貴,木柴比桂枝還貴,通報的侍衛像鬼魅般難得一見,大王像天帝般難以見面。現在想要我把玉作為糧,把桂枝作為柴木,經過鬼魅而見天帝。”楚王說:“請先生在賓館休息,我聽從(您的意見)了。”

7. 文言文《孫叔敖納言》的原文加全文翻譯

譯文 孫叔敖作楚國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喪帽,最后來吊喪。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宰相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老人說:“是有話說。自己富貴了卻對人傲慢的人人民就會離開他,地位高了卻擅自用權的人君王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了卻不知足的人禍患就隱伏在那里。”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孫叔敖回答說:“您說的很對,我一定會牢牢記住它們!”

全文重點字詞: 孫叔敖為(做,擔任)楚令尹,一(全)國吏民(官員和百姓)皆來賀。有一老父(老人),衣(做動詞,穿)粗衣,冠(做動詞,戴帽子)白冠,后來吊(原意為“慰問”,這里是“吊唁”的意思)。孫叔敖正衣冠而(表承接)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助詞,無意)不肖(不賢能),使臣受吏民之(助詞的)垢(責罵),人盡(都)來賀,子獨后吊,豈(表反問的語氣詞,相當于“難道”)有說(說法)乎?”父日:“有說。身已貴而(表轉折)驕人(對人傲慢)者民去(離開、拋棄)之,位已高而擅權(擅自用權)者君惡(討厭)之,祿已厚(優厚)而不知足者患(禍患)處(隱伏)之。”孫叔敖再(兩次)拜曰:“敬受命,愿(希望)聞余教(教導)。”父曰:“位已高意益(更加)下,官益大而心益小(處事越要小心謹慎),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足夠)以(用來)治楚矣!”

8. 文言文《探驪得珠》的原文與意思

探驪得珠

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因為那里住著一條兇猛的黑龍叫驪龍。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我們一家人就用不著像現在這樣一天干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一試。他把心一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一頭扎進冰冷的河里。

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游來游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見了,四周一團漆黑。他心里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游。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氣游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懷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他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講述一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著了。它要是醒著,你可就沒命了。”故事見于《莊子·列御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9. 文言文涸轍之鮒全文翻譯

莊周家里很窮,去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說:“好!我就要收租稅了,等我收到以后,借給您三百斤,好嗎?”莊周氣得臉色都變了,說:“我昨天來這里,半路上聽到有人喊救命,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轍里有一條鯽魚。我問它說:‘鯽魚啊!您為什么這樣喊呢?’它答道:‘我是東海神的臣子,今天不幸陷落在這干車轍里,您可有一斗半升的水救救我嗎?’我說:‘好,我正要到南方去游說吳越的國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上來營救你,好嗎?’鯽魚氣憤地變了臉色說:‘我失掉了賴以生活的水,已經沒法生存,我只求你給我一斗半升的水就能活命,你卻說這么多廢話。如果等你把西江水引來,我早就沒命了,你還不如到干魚攤上找我呢?

望采納謝謝

文言文盧多遜翻譯

1. 文言文盧多遜中有兩巧,巧在何處

題目是指哪篇文章?是下文嗎?原文: 盧多遜南遷朱崖,逾嶺,憩一山店.店嫗舉止和淑,頗能談京華事.盧訪之,嫗不知為盧也,曰:“家故汴都,累代仕族.一子事州縣,盧相公違法治一事,子不能奉,誣竄南方.到方周歲,盡室淪喪,獨殘老軀,流落居此,意有所待.盧相欺上罔下,倚勢害物,天道昭昭,行當南竄.未亡間庶見于此,以快宿憾爾.”因號呼泣下.盧不待食,促駕而去.譯文: 盧多遜被調到南方朱崖做官,翻過山嶺,在一家山里的旅館休息.店主老婆婆舉止溫和,提到京華的事情就很健談.盧多遜就多問了幾句,老婆婆不知道他就是盧多遜,說道:“家里以前是汴京人,家族里好幾代都出仕做官.一個兒子在州縣做事,一次盧相公(盧多遜)違反法律處理一件案子,我兒子不同意按他說的做,就被誣陷,只好逃到南方.到這邊剛一年,家里人就都死光了,只剩我老婆子一個人,流落在這里居住,是因為冥冥中要等什么東西.盧相(盧多遜)欺上罔下,依仗著權勢就禍害別人,天道昭昭,(他遲早要遭報應),(那樣)肯定要往南方走這條路.我如果在沒死的時候看到他,我多年的遺憾就解除了.”于是就大聲哭泣,淚流滿面.盧多遜還沒等飯做好,就急忙騎馬走了.兩巧——1巧合在于盧多遜遇到的宿主是自己以前官場上構陷之人的家人,所謂“冤家路窄”。

2自己官場失意(與趙普等官斗)被罷黜到南方(“南遷朱崖”)的命運被宿主準確預言到(“盧相欺上罔下,倚勢害物,天道昭昭,行當南竄.未亡間庶見于此”),所謂一語成讖。

2. 文言文《薦賢》的翻譯

《祁 奚 薦 賢》

祁奚請求告老退休,晉侯向他詢問接替他的人選。他稱道解狐,這是他的仇人。晉侯打算任命解狐,他卻死了。晉侯又問祁奚。祁奚回答說:“午可以勝任。”當時羊舌職死了,晉侯說:“誰可以接替他?”祁奚回答說:“赤可以勝任。”由于這樣就派遣祁午做中軍尉,羊舌職為副職。

君子認為祁奚為這種情況下能夠推舉有德行的人。稱道他的仇人而不是諂媚,安排他的兒子而不是勾結,推舉他的副手而不是結黨。《商書》說:“不偏私不結黨,君王之道浩浩蕩蕩”,這說的就是祁奚啊。解狐能被推舉,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個官位而成就三件事,這是由于能夠推舉好人的緣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舉類似他的人。《詩》說:“正因為具有美德,推舉的人才能和他相似。”祁奚就是這樣的

3. 高崇文文言文閱讀翻譯

《舊唐書·高崇文傳》原文及翻譯【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樸厚寡言,少從平盧軍。貞元中,隨韓全義鎮長武城,治軍有聲。

五年夏,吐蕃三萬寇寧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戰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過半。韓全義入覲,崇文掌行營節度留務,遷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為長武城使,積粟練兵,軍聲大振。永貞元年冬,劉辟阻兵,朝議討伐,宰臣杜黃裳以為獨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營節度使,兼統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諸鎮兵以討辟。時宿將專征者甚眾,人人自謂當選,及詔出大驚。

崇文在長武城,練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長武,卯時宣命,而辰時出師五千,器用無闕者。

軍至興元,軍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斬之以徇。西從閬中入,遂卻劍門之師,解梓潼之圍,賊將邢泚遁歸。

屯軍梓州,因拜崇文為東川節度使。先是,劉辟攻陷東川,擒節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歸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敗軍失守,遂斬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頭山,扼兩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連八柵,張掎角之勢以拒王師。是日,破賊二萬于鹿頭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萬勝堆。堆在鹿頭之東,使驍將高霞寓親鼓,士扳緣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連登,奪其堆,燒其柵,柵中之賊殲焉。

遂據堆下瞰鹿頭城,城中人物可數。凡八大戰皆大捷,賊搖心矣。

八月,阿跌光顏與崇文約,到行營愆一日。懼誅,乃深入以自贖,故軍于鹿頭西大河之口,以斷賊糧道,賊大駭。

是日,賊綿江柵將李文悅以三千人歸順,尋而鹿頭將仇良輔舉城降者眾二萬。辟之男方叔、子婿蘇強,先監良輔軍,是日械系送京師,降卒投戈面縛者彌十數里,遂長驅而直指成都。

德陽等縣城皆鎮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師無留行。辟大懼,以親兵及逆黨盧文若赍重寶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賂,且將啟之。崇文遣高霞寓、酈定進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檻辟送京師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師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軍令嚴肅,珍寶山積,市井不移,無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賊將邢泚以兵二萬為鹿頭之援,既降又貳,斬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門請命,崇文條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檢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管內度支營田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云南安撫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實封三百戶,詔刻石紀功于鹿頭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厭大府案牘諮稟之繁,且以優富之地,無所陳力,乞居塞上以捍邊戍,懇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寧慶三州節度觀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統。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舉而自隨,蜀都一罄。以不習朝儀,憚于入覲,優詔令便道之鎮。

居三年,大修戎備。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廢朝三日,贈司徒,謚曰威武,配享憲宗廟庭。

【譯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樸寬厚少話語,年輕時參加過平盧軍。

貞元中,跟隨韓全義安定長武城,治軍很有聲望。貞元五年的夏天,三萬吐蕃軍侵犯寧州,高崇文率領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寧州,與吐蕃軍在佛堂原大戰,大敗了吐蕃軍,使敵方死者超過一半。

韓全義到朝廷去朝見皇帝,崇文便主管行營節度的政務,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貞元十四年,崇文擔任長武城的使者,囤積糧食勤加練兵,使得軍隊的名聲大大地提高。

永貞元年的冬天,劉辟仗恃著軍隊造反,朝堂討論去討伐他,宰相杜黃裳認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這件事,便能夠辦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給高崇文檢校工部尚書的官職,兼任御使大夫,又擔任左神策行營節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說各鎮的軍隊來討伐劉辟。

當時經驗豐富的專門征討叛軍的將領很多,他們人人都說自己應當被選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來都大大地驚訝了。高崇文在長武城時,訓練了五千士兵,平常便嚴陣以待好像敵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這時,宦官使臣到了長武,卯時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時就能率五千軍隊出發,兵器用品都不缺少。軍隊到了興元,軍中有損失旅舍食物的行為,高崇文把這些人殺了來巡行示眾。

高崇文率軍走西邊從閬中進入,成功擊退劍門的敵軍,解了對梓潼的包圍,犯上作亂的賊人將領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軍隊駐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職東川節度使。

在此以前,劉辟攻陷東川,捉住了節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讓李康返回請求能夠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過,崇文因為李康使軍隊打了敗仗讓東川失守,于是斬殺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處有一座鹿頭山,據守著兩川重要的地方,劉辟修筑城墻來防守,又連接了八座營寨,陳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勢來抵御朝廷的軍隊。

這一天,高崇文在鹿頭城下打敗了兩萬犯上作亂的賊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樣,沒能夠成功進入鹿頭城,于是中止了進攻。第二天,又在堆打敗了千萬的敵軍取得勝利。

堆在鹿頭城的東面,高崇文派遣驍勇的將領高霞寓親自擊鼓,士兵們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連續攀登,終于奪下了堆,燒毀了他們的營寨,營寨中。

4. 文言文 達奚長儒翻譯

譯文如下,供參考:

達奚長儒,字富仁,代地人。

祖父達奚俟,西魏定州刺史。

父親達奚慶,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長儒小時即有節操,膽略過人。

十五歲,襲爵為樂安公。

西魏大統中(535~551),開始為官,當奉車都尉。

周太祖把他作為親信,因他直質恭勤,授為子都督。

多有戰功,代理輔國將軍,累次升遷,到任使持節、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在平定西蜀的戰爭中,他總當先鋒,攻城野戰,所向必破。

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增加食邑三百戶。

周武帝天和年間(566~571),授他為渭南郡守,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隨周武帝平定北齊,升任上開府儀同三司,晉爵為成安郡公,食邑一千二百戶。

另封他一個兒子為縣公。

宣政元年(578),任左前軍勇猛中大夫。

后與烏丸車丸包圍陳國將領吳明徹于呂梁,陳國派驍將劉景率勁旅七千來增援。

烏丸車丸命令達奚長儒迎戰援軍。

長儒于是用幾百車輪,系上大石頭,沉到清水里去,讓車輪連著車輪,以等待劉景的授軍。

劉景到了,船艦被車輪所阻,不能前進。

長儒于是用奇兵,水陸俱發,大破劉景,俘虜幾千人。

俘虜吳明徹后,長儒因戰功升任大將軍。

繼而授他為行軍總管,讓他北巡沙漠,猝然與胡人相遇,交戰,大破胡人。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王謙舉兵反叛于蜀,沙氐人上柱國楊永安,煽動利州、興州、武州、文州、沙州、龍州等六州兵馬,以響應王謙。

有詔讓達奚長儒打敗叛軍。

王謙的兩個兒子,從京師逃出來,想逃到他們的父親那里去,長儒全抓來殺了。

隋高祖受禪登基,長儒升任上大將軍,封為蘄春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

開皇二年(582),突厥的沙缽略可汗和他弟弟葉護以及潘那可汗,率領十幾萬人馬,向南方進犯搶掠。

有詔以達奚長儒為行軍總管,率部二千人打擊他們。

雙方相遇于周..,寡不敵眾,長儒部下很恐懼。

長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壯烈。

他們被胡人所沖擊,打散了,又聚集起來,且戰且走,轉戰了三天,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頭毆打胡人,以至手上的骨頭都打出來了,殺傷數以萬計的敵人。

突厥人士氣略降,于是解圍離去。

長儒身受五處創傷,其中被殺穿的地方有兩處。

他的戰士,十之八九戰死戰傷。

突厥人本想大肆搶掠秦州、隴右一帶,既遭遇長儒,長儒的士兵全都力戰,突厥士氣大喪。

次日,突厥在交戰處焚燒尸體,大哭而離去。

高祖下詔書說:“突厥人猖狂,動不動就侵犯邊塞,像犬羊那樣多,彌漫了整個山嶺原野。

但達奚長儒受任于北邊邊塞,遏制胡人,他所率領的人馬很少,差不多只是突厥人的百分之一。

他日以繼夜,四面抗敵,共打了十四仗,所向必克。

兇人被殺的超過了一半,這些人再也回不去了。

暫未被殺的,丟了魄魂似地逃走了。

如非長儒英勇奮發,對國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從命令,怎能以少破眾,像這樣偉大?說到長儒的功勛,應該授他高官厚祿,可授他上柱國,另授他一子為官。

其戰亡的將士,都追贈官階三級,讓他們的子孫承襲。”這年,長儒任寧州刺史,繼而轉任鹿阝州刺史,因母喪離職。

長儒生性很孝順,他水米不沾達到五天,哀毀太過,身體將要垮了。

天子嘆賞不已。

喪滿后,長儒任夏州總管三州六鎮都將事,匈奴怕他,不敢窺探邊塞。

因病免職。

后又任襄州總管,在職二年后,轉任蘭州總管。

高祖派涼州總管獨孤羅、原州總管元褒、靈州總管賀若誼等人發兵,防備胡人,他們都歸達奚長儒指揮。

長儒率部到了祁連山北部,西到蒲類海,無敵而回。

長儒又轉任荊州總管三十六州諸軍事。

高祖對他說:“江陵是要害,是國家的南大門。

如今交給你,我不用擔心了。”過了一年多,在官任上去世。

謚號叫“威”。

他兒子達奚詗,在大業中(605~616),官至太仆少卿。

5. 盧從愿文言文翻譯

譯文;盧懷慎是滑州人,大約是范陽的著名家族.祖父盧悊,任官靈昌縣令,于是成為靈昌縣人.盧懷慎在兒童時已經不凡,父親的朋友監察御史韓思彥感嘆說:“這個兒童的才器不可 *** !”到他長大,中了進士,歷任監察御史.神龍年間,升任侍御史.中宗去上陽宮謁見武后,武后詔命中宗十天一朝見.盧懷慎勸諫說:“往昔漢高祖受命為帝時,五天一次去櫟陽宮朝見太公,因為從布衣登上皇位,擁有天下,將尊貴歸于父親,所以這么做.現今陛下遵守成法、繼承皇統,怎么可以效法呢?何況應天門離提象門才二里多,騎馬不能成列,乘車不能并行,從這里屢出,萬一有愚人進犯車駕,雖將他問罪也來不及了.愚臣認為應將太后接到內朝以盡孝養之情,這樣可以免去出入的煩難.”中宗不聽. 升遷右御史臺中丞.上章疏陳述當時政治,說: 臣聽說“善人治理國政持續到一百年,可以克服殘暴免除殺戳.”孔子說:“假若用我主持國家政事,一年僅差不多了,三年便會很有成績.”所以《尚書》說:“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績,經過三次考核就決定提拔表彰或罷免懲罰.”昔日子產為鄭國宰相,變更法令,頒布刑書,第一年眾人怨怒,想殺他,三年后眾人感德而歌頌他.子產是賢人,他治理國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績,何況平常的人呢?最近州刺史、長史司馬、京畿都畿縣令或者一二年,或者三五個月就遷官,而不論政績.這樣就使沒有遷官的人傾耳而聽,踮足盼望,爭相冒進,沒有廉恥,還哪有閑暇為陛下宣布風化、撫恤民眾呢?禮義不能施行,戶口更加流散,倉庫越益匾乏,百姓日見凋弊,都因為這個緣故.民眾知道官吏任職不長,便不聽從他的教導;官吏知道遷官日期不遠,也就不竭盡他的氣力.地處爵位而偷安,用來養成資歷聲望,雖然圣明君主有勤勞治理天下的志向,然而僥幸的道路已經開啟,上下之間互相欺騙,怎么能盡力作到至公呢?這是國家的疾病.賈誼所說的腳掌反轉不能行,是小小的毛病,這個病不治好,雖有名醫和、名醫緩也將不能治.漢宣帝考核名實,大興治理,致使風俗向化.黃霸是優良的太守,宣帝對他加官秩賜黃金,就地表彰他的政績,但終于不肯將他遷官.所以古時擔任官吏的,以至能延長到子孫.臣請求都督、刺史、長史司馬、畿縣縣令任職不滿四年,不能遷官.如果治理的特別優異,或者可以加賜車馬裘服俸祿官秩,派使節慰問,下詔書勸勉,須等到有公缺,才提拔上來以鼓勵治理有才能者.對那些不稱職或貪婪暴虐的人,則免官放歸鄉里,以表明賞罰的信義. 昔日“唐堯、虞舜稽考古事,建立官職,只有百名官員”.“夏朝、商朝官吏加倍,還能夠任用才能之士”.這是說減省官吏.因此說:“官員不必完備,只在他的才能”.“不要荒廢百官職務,上天設立的官職,由人來代行.”這里講的是選擇人才.現在京師各官司員外官,多出數十倍,是近代以來沒有過的事.若說官員不必完備,這就是多余;若說人能代行天職,這些人卻大多不掌事務,然而俸祿的支出,一年達億萬之巨,白白空竭了府庫的儲藏,這難道是求得治理的本意嗎?現在民力極其凋弊,在黃河渭水擴大漕運,也不足以供給京師,公室私家損耗無數,邊境尚不平靜.如果水旱成了災害,租稅收入減少,邊境出現敵情警報,賑救的谷物儲量不足一年,陛下將用什么來解決危難呢?“不要輕易使用民力,這會使人危難;不要安于其位,因為這很危險”.這是說要謹小慎微.審查這些員外官員,都是當世有才干的良吏.因才能提拔他們但不發揮他們的作用,用名位尊敬他們但不竭盡他們的才力,從過去以來,使用人材難道是這樣嗎?臣請求將那些員外官中有才能可以擔任地方長官或高級僚佐的官員,一并加以升遷,讓他們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們的政績.若有年老有病不能任職的,一切停罷,使得賢者與不賢者能截然分開,這就是當前的迫切事務. 爭思寵,貪賄賂,欺侮鰥夫寡婦,這是政事中的禍害.臣見朝廷內外官員中有貪污受賄、聲名狼藉,以及殘害平民的官員,雖然被流放貶官,但很快就升遷回來,仍然作地方長官,被委任在江淮、嶺表、沙漠地方,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懲罰貶斥.他們內心中自暴自棄,使貪財聚斂不顧其身,到底也沒有侮改之心.圣明的君主對于萬物應該平分恩澤沒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遠方,等于是給奸人恩惠而遺棄了遠方的民眾.遠方州郡,哪點辜負了圣明教化,要單獨承受這種惡政呢?邊境地方夷族與華人雜居,恃仗險要依靠路遠,容易擾亂而難于安定.如果長官沒有治理的才能,就會使平民流亡,起事成為盜賊.由此說來,平凡之才都不可用,何況奸猾的官吏呢?臣請求因貪贓而被停罷官職的人,罷官不到數十年,不得賜思錄用.《尚書》說:“識別善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童疏奏上,沒有答復. 升任黃門侍郎、封爵漁陽縣伯.與魏知古分別掌管東都的選舉事務.開元元年,進任同紫微黃門平章事.三年,改任黃門監.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臺調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經申報立案,這時又有詔書命紫徽省、黃門省覆核查實.盧懷慎與姚崇上奏說:“王仙童罪狀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懷疑,那么其他人怎么還能夠相信呢?”于是結案.盧懷慎自認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務。

6. 文言文 一狐之腋的翻譯

從前,周舍去侍奉趙簡子,站在趙簡子的門口三天三夜。

簡子派人出去問周舍:“先生將用什么來指教我?”周舍回答說:“希望作為直言諍諫的臣子,帶著筆墨紙硯,跟在你的后面,待你有錯的地方就把它記下來,每天有記錄,一個月就有效果了,一年以后就有收益了。”簡子聽了這話很高興,就讓他和自己在一起。

住了沒多長時間周舍就死了,趙簡子厚葬了他。三年之后,趙簡子與大夫們飲酒,酒酣之時,簡子哭了,大夫們起來準備離開時說:“臣等有死罪自己卻不知道啊。”

趙簡子說:“大夫們回來入席,你們沒罪。從前,我的朋友周舍曾經說過:‘一百張羊皮,還不如一塊狐貍腋下的皮。

’大家百依百順,不如周舍的直言諍諫。過去紂王昏庸拒諫導致滅亡,武王善于納諫得以興旺。

從周舍死后,我不曾聽到(有人說)我的過錯啊,所以人君聽不到(有人說)自己的過錯,等到聽到(有人說)自己的過錯卻不能改正就要滅亡了,我們國家大概快要滅亡了吧,我是為此而流淚啊。”。

7. 文言文劉延讓翻譯文

劉廷讓字光乂,其先涿州范陽人。少有膂力,周祖鎮鄴,以隸帳下。從世宗征淮南,以功領雷州刺史。

乾德二年春,詔領兵赴潞州,以備并寇。冬,興師伐蜀,為四川行營前軍兵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騎萬人、諸州兵萬人,由歸州進討。入其境,連破松木、三會、巫山等砦,獲蜀將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奪戰艦二百余艘。又獲水軍三千人,因度南岸,斬三千余級。

初,夔州有鎖江為浮梁,上設敵棚三重,夾江列炮具。及師至距鎖江三十里舍舟步進先奪其橋復牽舟而上破州城守將高彥儔自焚。遂進克萬、施、開、忠四州,峽中郡縣悉下。

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將陳俞率吏民來降。盡出府庫金帛以給將士。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縱部下掠奪子女玉帛及納賄賂左降,惟廷讓秋毫無犯。及全師雄等作亂,郡縣相應,寇盜蜂起。廷讓又與曹彬破之,以功改領鎮安軍節度,從征太原。

雍熙三年,曹彬敗于岐溝關,諸將失律,多坐黜免。既而契丹擾邊,時議遣將,無愜上意者。時廷讓與宋偓、張永德并罷節鎮在環列,帝欲令擊契丹自效,乃遣分守邊郡,以廷讓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馬都部署。是冬,契丹數萬騎來侵,廷讓與戰君子館。時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圍廷讓數重。廷讓先分精兵屬李繼隆為后殿,緩急為援。至是,繼隆退保樂壽,廷讓一軍皆沒,死者數萬人,僅以數騎獲免。

初,廷讓詣闕待罪,太宗知為李繼隆所誤,不之責。四年,復命代張永德知雄州兼兵馬部署。是秋以疾聞,帝遣內醫診視,因上言求歸京師,不俟報,乃離屯所。帝怒,下御史按問,獄具。廷讓既黜,怏怏不食,行至華州卒,年五十九。帝錄其舊勛,贈太師。

【參考譯文】

劉廷讓,字光義,祖先是涿州范陽人。劉廷讓年輕時有體力,周祖鎮守鄴城,把他隸屬于部下。隨從世宗伐淮南,因為功勞擔任雷州刺史。

乾德二年春天,皇帝下令劉廷讓率領軍隊奔赴潞州,以防備并州的敵寇。冬天,發兵征伐后蜀,任西川行營前軍兵馬副都部署,率領禁軍步兵騎兵一萬人、各州兵一萬人,從歸州進軍討伐,進入對方境內,連續攻破松木、三會、巫山等營寨。擒獲蜀將南光海等五千多人,俘虜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宏等一千二百人。奪得戰艦二百余艘,又俘獲水軍三千人,趁勢渡過南岸,斬首三千余人。

當初,夔州有浮橋封鎖長江,岸上設有三道柵欄,江兩岸排列著炮具。等到劉廷讓的軍隊到達那里,距長江封鎖三十里,下船從陸路前進,首先奪下這座橋,然后又牽船而上,攻占了夔州城,守將高彥儔自焚。于是攻克了萬、施、開、忠四洲,峽中的郡縣全部被攻下。

第二年的正月,達到遂州,遂州將領陳愈率領官吏百姓歸降,拿出官庫中全部的金帛來供應將士,后蜀評定后,,王全斌等人都因為放縱部下掠奪子女、財物以及收受賄賂而被定罪降職,只有劉廷讓秋毫無犯。等到全師雄等叛亂,各州縣與之呼應,賊寇紛紛起事。劉廷讓又和曹彬打敗了他們,因為功勞改任鎮安軍節度使,隨從皇上征討太原。

雍熙三年,曹彬在岐溝關戰敗,各位將領也都失利,多數被貶黜罷免。接著契丹侵擾邊境,當時商議派遣將領,沒有能讓皇上滿意的。那時,劉廷讓與宋偓、張永德都被免去了節度使在禁軍任職,皇帝想讓他們攻打契丹來贖罪,就派他們分頭守衛邊境州縣,任命劉廷讓為雄州知州,又調任瀛洲兵馬都部署。當年冬天,契丹數萬騎兵前來侵犯,劉廷讓與他們在君子館交戰。當時,天氣嚴寒,士兵的弓弩都不能拉滿,契丹軍隊把劉廷讓層層包圍,劉廷讓先分出精兵隸屬李繼隆作為殿后,有緊急情況進行援救。這時,李繼隆退兵保守樂壽,劉廷讓全軍覆沒,戰死的有數萬人,劉廷讓僅僅率領幾個騎兵得以幸免。

起初,劉廷讓來到朝廷等待處罰,太宗知道是被李繼隆所耽誤,沒有責罰他。四年,又任命他接替張永德為雄州知州兼兵馬部署。當年秋天上報患病,皇帝派遣宮廷醫官診治,因而上言請求返回京城,沒有得到答許,就離開了駐地。皇帝發怒,交給御史審問,定案下獄。劉廷讓被貶黜后,心中不快不肯吃飯,走到華州去世,年五十九歲。皇帝追念他往日的功勞,贈官太師。

8. 文言文《杜弼》翻譯

杜弼,字輔玄,中山郡曲陽人。杜弼幼年時就聰明敏慧,家境貧寒沒有書籍可讀,十二歲寄居郡學讀書。同郡人甄琛時任定州刺史,到郡學考察面試學生,召見杜弼回答問題,應答如回聲般快捷,甄琛對他的才智大加贊嘆,認為很奇特,并命兩個兒子甄楷、甄寬和他交朋友。州牧任城王元澄聽說后召他前來詢問,深加嘆賞,稱許他有輔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長書寫公文書信,往往為當時同輩人所推重。孝昌初年,被推為太學博士。調任光州曲城縣令,施政廉潔清明,被遠近稱贊。杜弼父親在鄉里,被賊人殺害,杜弼服喪六年。儀同竇泰西征,詔命杜弼監軍。到竇泰戰敗自殺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陜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臺郎中,又被引進掌管機要政務,很受信任優待。他曾利用單獨與神武帝一起的機會私下勸神武帝接受魏朝禪讓,被神武帝舉杖將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問事時稱“取署”,子炎讀“署”音為“樹”音,神武帝惱恨他犯了諱,當面杖責他。杜弼進前勸說道:“孔子說‘征’就不說‘在’,子炎是可饒恕的。”神武帝罵道:“眼看著人家在生氣,還要引經據典!”叱令他出去。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來,子炎也得到寬恕。

適逢梁貞陽侯蕭明等人帶兵進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出兵征討,詔令杜弼為軍司,代理行臺左丞。后來魏帝在顯陽殿召集名僧講說佛教理論,下令杜弼升坐主講座位,沒有人能難住他。魏帝嘆服說:“這等賢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門下,又會怎么樣呢!”

又以原任官職到鄭州做事,尚未出發,被家中食客告發杜弼謀反,經審訊察驗不是事實,很久才被寬赦,因此謝絕賓客往還。楚州人東方白額謀反,臨海鎮被賊帥張綽等所攻打,杜弼率領激勵城中人眾堅守,終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獎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后來被任命為膠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職之處,清靜廉潔,被官吏人們所懷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據一方的小國朝廷中多有糾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聽到禪位的議論,還有諫諍之言。皇帝又曾經問杜弼:“治理國家當用什么人?”回答說:“鮮卑人只知騎馬駕車,應當用中原人。”皇帝以為是譏諷自己。高德正居要職,杜弼不能謙讓他,甚至當眾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說他的短處。又指使主書杜永珍秘密啟奏杜弼在長史任上,受人請托,大辦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舊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陳請。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積累處罰他,派使臣到州治斬殺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驛馬追趕使臣,卻沒有趕上。

[img]傅山曲陽人文言文

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題

1.A(省,閱覽) 2.B(A、副詞,“才”/連詞,“卻”;B、連詞“而”,表修飾;C、副詞,“將”/連詞,“并且”,D、助詞,表肯定語氣/助詞,表句中停頓) 3.D(①寫傅山的聰穎;②寫繼咸贈詩傅山;④寫他人對傅山的敬重。)

4.B(不是對自己被救的遺憾,是對冤情的憤懣。) 5. (1)明朝末年,國家開始動亂,那些稱為大官有學問的人,大多迂腐不值得一提,傅山對這些人感到很氣憤。

(“明季”1分,“搢紳”1分,“不足道”1分,“憤”1分)(2)大學士馮溥首先來拜訪他,其他公卿也都來探望,傅山躺在床上,不安排(準備)迎接、送行的儀式。(“過”1分,“畢”1分,“具”1分)(3)他的兒子傅眉,比他先去世,因此他把兒子的詩也附在這本詩集后面。

(“子眉”1分,“卒” 1分,“焉”1分)。

2. 文言文《杜弼》翻譯

杜弼,字輔玄,中山郡曲陽人。杜弼幼年時就聰明敏慧,家境貧寒沒有書籍可讀,十二歲寄居郡學讀書。同郡人甄琛時任定州刺史,到郡學考察面試學生,召見杜弼回答問題,應答如回聲般快捷,甄琛對他的才智大加贊嘆,認為很奇特,并命兩個兒子甄楷、甄寬和他交朋友。州牧任城王元澄聽說后召他前來詢問,深加嘆賞,稱許他有輔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長書寫公文書信,往往為當時同輩人所推重。孝昌初年,被推為太學博士。調任光州曲城縣令,施政廉潔清明,被遠近稱贊。杜弼父親在鄉里,被賊人殺害,杜弼服喪六年。儀同竇泰西征,詔命杜弼監軍。到竇泰戰敗自殺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陜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臺郎中,又被引進掌管機要政務,很受信任優待。他曾利用單獨與神武帝一起的機會私下勸神武帝接受魏朝禪讓,被神武帝舉杖將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問事時稱“取署”,子炎讀“署”音為“樹”音,神武帝惱恨他犯了諱,當面杖責他。杜弼進前勸說道:“孔子說‘征’就不說‘在’,子炎是可饒恕的。”神武帝罵道:“眼看著人家在生氣,還要引經據典!”叱令他出去。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來,子炎也得到寬恕。

適逢梁貞陽侯蕭明等人帶兵進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出兵征討,詔令杜弼為軍司,代理行臺左丞。后來魏帝在顯陽殿召集名僧講說佛教理論,下令杜弼升坐主講座位,沒有人能難住他。魏帝嘆服說:“這等賢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門下,又會怎么樣呢!”

又以原任官職到鄭州做事,尚未出發,被家中食客告發杜弼謀反,經審訊察驗不是事實,很久才被寬赦,因此謝絕賓客往還。楚州人東方白額謀反,臨海鎮被賊帥張綽等所攻打,杜弼率領激勵城中人眾堅守,終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獎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后來被任命為膠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職之處,清靜廉潔,被官吏人們所懷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據一方的小國朝廷中多有糾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聽到禪位的議論,還有諫諍之言。皇帝又曾經問杜弼:“治理國家當用什么人?”回答說:“鮮卑人只知騎馬駕車,應當用中原人。”皇帝以為是譏諷自己。高德正居要職,杜弼不能謙讓他,甚至當眾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說他的短處。又指使主書杜永珍秘密啟奏杜弼在長史任上,受人請托,大辦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舊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陳請。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積累處罰他,派使臣到州治斬殺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驛馬追趕使臣,卻沒有趕上。

3. 求《陽曲傅先生書略》文言文全文翻譯

朱衣道人就是陽曲的傅山先生。

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為青主。他家世代憑借學問高和品行好成為晉中地區的表率。

他看到天下將要大亂,那些所謂被稱為縉紳的達官貴人,其實多貪腐作惡,其行為不值得稱道,為此他非常氣憤,就堅持自己的氣節,一點也不肯迎合當時的社會風氣。提學袁繼咸被巡按張孫振誣陷,孫振從前是閹黨之人。

先生約定了他的同學曹良直等人到通政使,多次上書為他申訴冤情,但是沒能轉達到皇帝手中。于是就跪到皇宮前陳述冤情。

當時撫軍吳甡也覺得袁繼咸為人正直,袁繼咸的冤情終于得到平反昭雪,而先生因此名聞天下。馬世奇為他寫了傳,認為是裴瑜、魏劭重又出世。

不久,曹良直到兵科任職,先生送給他一封信說:“做諫官的應當諫言天下第一等重要的大事,從而不辜負老朋友的期望。”曹良直吃驚地看著他的來信,不久就上書彈劾了宰相宜興人周延儒及掌錦衣衛事的駱養性,曹良直因而名聲大震。

先生從小在晉中長大,得到那里的山川雄深之氣的滋養,他一心想要憑著濟助世人來表現自己,而不屑于發布那些于當世無用的言論主張。甲申年,他夢見天帝賜給他一頂黃冠,于是就穿上紅衣服,住在上穴俸養母親。

第二年,袁繼咸從九江被清軍俘獲,拘系在北京的寓所,因為身處危難之中,就寫詩給先生,并說:“晉地的士人當中,只有學生你對我了解最深,我離死亡已經不遠了,絕對不敢辜負了知己,使得日后人們以稱我為老師而感到羞恥。”先生得到書信后慟哭說:“先生啊,我又怎么敢辜負您呢!”甲午年,先生因為受牽連受刑罰,他嚴厲陳辭慷慨不屈,絕食了九日,差不多死了。

他有一個門生,用奇巧之計救下了他,得以免于一死。但是先生深深地感到憤恨,認為不如早早死在這件事上為好。

大清天下已經安定了,傅山先生從此開始帶著一頂黃色的道士冠,自甘放縱閑散。漸漸的,從隱居地出來與賓客交往。

但是,間或有人來求問學問,他就告訴他們說:“我學習莊子列子學說的原因,是在他們的著作中記著很多仁義之事,其實我恥于講述他們的學說,即使勉強談論他們的學說,也說不細致。”先生平素又不喜歐陽公以后之文章,他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江南之文’”。

他的兒子叫傅眉,每天在山中打柴時,把書放在擔柴的擔上,放下擔子休息時就把書拿出來閱讀。中州有一個吏部郎的官員,是以前的名士,有一次去拜訪傅山先生。

見面后就問傅先生:令郎去哪里了?傅先生說:請稍等,小孩一會就回來了。不一會,一個挑著柴擔的人回來了,傅先生就叫他過來說:孩子,快來謁見客人。

吏部郎見后感到頗為驚奇。到了晚上,傅先生就叫他小孩陪伴客人睡覺。

吏部郎利用這個時間跟他談中州的文獻典籍,小孩學問淵博,滔滔不絕,吏部郎有時還不能完全回答他的問題。第二天早晨,吏部郎向傅山先生告辭說:相比你兒子的才學,我感到羞愧啊。

有時外出游玩,傅眉就與傅山先生共同駕車,到了天黑時就住在旅館。這時傅眉仍然點燈閱讀經史離騷文選之類的書籍。

第二天早晨,這些書必定要讀到能夠背誦才能繼續出行,否則他父親就會杖責他。戊午年,天子發布詔令舉行大考。

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把先生作為秀人才向皇上推薦。當時傅先生已經有七十四歲了,而且他的兒子傅眉也因為疾病早于他死了。

因此堅決拒絕去參加考試,但是有司堅決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稱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著他的床前往,兩個小孫子陪侍在身邊。

已經到了距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來抗拒,堅決不進城參加考試。這時益都馮公首先來拜訪他,然后其余的官員都來看望他。

傅山先生躺在床上,并不施迎來送往的禮節。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邁體弱的情況稟報了皇上。

皇上就下詔令,免除傅山先生參加考試,并答應放他回家,繼續做道士。當時那些受征聘任而不肯受職的隱士中,沒有接受職務的那些年邁體弱者,都受到恩賞賜以官職。

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書舍人的官職來表示對他的寵愛。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訪他說:皇命格外恩寵,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為我而勉強來到皇庭表示謝恩。

先生沒有答應。益都就命令其他眾多賓客百余人反復勸說他。

傅山先生就假稱病得很厲害。于是益都就讓人把傅先生抬進宮。

傅先生看見宮廷的午門,眼淚潸潸而下。益都強行架著他讓他謝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來。

蔚州走上前說:停、停、這就算是謝恩了。第二日,傅山先生立刻返回,大家都出城來為他送行。

他死后,按照道士的喪儀來安葬他。他一生所寫的著作,只有一部流傳下來了,叫做《霜紅龕集》。

我朋友周景柱做太原郡守,拿先生之事跡向我請求,我就寫了這一篇事略送給他,讓他上交史館。但感到慚愧的是,這篇事略未免也只是一篇“江南之文”罷了。

4. 喬宇 恒山游記文言文

【原文】十一日,風翳(yì)凈盡[風平云散。

翳,云霧],澄碧如洗。策杖登岳……[拄著手杖攀登恒山。

策,拄著,扶著。岳,這里指恒山],面東而上,土岡淺阜(fù)[低矮的土山],無攀躋(jī)勞[沒有爬山的勞累。

躋,升,登。]。

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又一里,則土石皆赤。

有虬(qiú)松[盤曲的松樹]離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則崖石漸起,松影篩陰,是名虎風口。

于是[從此。是,代虎風口]石路縈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順著山崖,借著峭壁,向上攀登。

循,順著,沿著。乘,憑借]。

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杰,高大的樣子]曰“朔方[郡名。

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內則官廨(xiè) [官署]廚井俱備。坊右東向拾(shì)級[一步一步踩上臺階。

拾,放輕腳步往上走]上,崖半為寢宮,宮北為飛石窟,再上則北岳殿也。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很高的臺階]插天,廡[wǔ,堂四面的廊屋]門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立著。

穹,高。森立,密集的樣子]。

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著改成一間屋子],曰會仙臺。臺中像[塑造]群仙,環列無隙。

余時欲躋(jī)危[高]崖、登絕頂。還[huán,轉,繞]過岳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為登頂間(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躡[niè,踩]而登。

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杰然天半[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絕頂,極頂,最高點],而滿山短樹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參差不齊的樣子]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gǔ,水流急的樣子]不能出。

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棗樹。這里指有刺的灌木]盡,始登其頂。

時日色澄(chéng)麗[明麗],俯瞰(kàn)山北,崩崖亂墜,雜樹密翳(yì)[濃陰遮蔽]。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

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渾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

北瞰隔山一重,蒼茫無際。南惟龍泉[山名],西惟五臺[山名],青青與此作伍[呈現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

此,指恒山]。近則龍山西亙(gèn),支峰東連,若比肩連袂(mèi)[肩并肩,衣袖連衣袖。

形容靠得很緊的樣子。比,并。

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

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于上,因復上其處問之,指東南松柏間,望而趨,乃上時寢宮后危崖頂。未幾,果得徑。

南經松柏林,先[先前]從頂上望松柏蔥青,如蒜葉草莖,至此則合抱參天,虎風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從崖隙直下,恰在寢宮之右,即飛石窟也。

【譯文】十一日,天空無云,風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過一樣。我拄著拐杖開始攀登恒山,向東走,一路盡是低矮的土山,沒有爬山的辛勞。

走了一里,轉向北再走,所見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紅色。

有盤曲的松樹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山崖漸漸高起來,陽光透過松樹像過篩一樣投下陰影,這里名叫虎風口。

從此石路縈繞盤旋,開始了順著山崖借著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著“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間官房,有廚房,有水井。

從牌坊的右邊向東順著石階而上,崖的半腰是寢宮,寢宮的北邊是飛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是絕壁,下面挨著官房,殿下很高的臺階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著。

從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著北岳殿構成一間屋子,叫會仙臺。臺中塑著群仙,四周排列緊密沒有空隙。

我這時想著從高崖攀援登.亡絕頂。轉過北岳殿東,望見高崖裂開的地方,中間懸垂千尺草莽,是登頂的小路。

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然而滿山的荊棘茂密,參差的樹枝和枯竹,只是鉤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斷,不斷地努力,卻好像墜人洪流中,沒在水里不能出來。我更加鼓足勇氣攀登,許久才鉆出荊棘,登上峰頂。

這時陽光明亮絢麗,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塊紛紛墜落,各種樹濃陰遮蔽。這山的土山沒有樹,而石山才有樹。

北邊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樹都長在北邊。渾源州城,也在山麓。

向北看,隔著一重山,蒼茫看不到邊際。南邊是龍泉山,西邊是五臺山,一片青蔥,和恒山為伴。

近處是向西延伸的龍山,龍山的東邊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擋著沙漠。 過了一會兒,從峰西下山,尋找先前進入山峽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

忽然回頭向東看,見有一個人在上面飄搖,因而又上到那里問那個人,他指著東南松柏之間,朝著那個方向走,就是上山時所見到的寢宮后面的高崖頂。不一會兒,果然有一條路。

經過松柏林,先前從山頂望松柏是一片蔥青,好像是蒜葉草莖,到了這里一看卻是合抱的參天大樹,比虎風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從山崖隙縫直下,恰好到寢宮的右邊,就是飛石窟了。

5. 求 陽曲傅先生事略全篇文言文翻譯

這個真要好好看了……陽曲傅先生事略(清)全祖望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先主也。

初字青竹,尋改字青主,或別署曰公之它[2],亦曰石道人,又宇嗇廬。家世以學行師表晉中[3]。

先生六歲,啖黃精[4],不樂谷食,強之[5],乃復飯。少讀書,上口數過,即成誦。

顧任俠[6],見天下且喪亂,諸號為薦紳先生者[7],多腐惡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肯少與時媕婀[8]。提學袁公繼咸為巡按張孫振所誣[9],孫振故奄黨也[10]。

先生約其同學曾公良直等詣匭使[11],三上書論之[12],不得達,乃伏闕陳情[13]。時撫軍吳公甡亦直袁[14],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聞天下。

馬文忠公世奇為作傳[15],以為裴瑜、魏劭復出[16]。已而曹公任在兵科[17],貽之書曰:“諫宮當言天下第一等事,以不負故人之期。”

曹公瞿然[18],即疏劾首輔宜興及駱錦衣養性[19],直聲大震。先生少長晉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氣,思以濟世自見[20],而不屑為空言。

于是蔡忠襄公撫晉[21],時寇已亟[22],講學于三立書院,亦及軍政、軍器之屬。先生往聽之,曰:“迂哉,蔡公之言,非可以起而行者也[23]。”

甲申[24],夢天帝賜之黃冠[25],乃衣朱衣[26],居上穴以養母。次年,袁公自九江羈于燕邸[27],以難中詩貽先生[28],曰:“晉士惟門下知我最深[29],蓋棺不遠,斷不敢負知己,使異日羞稱友生也[30]。”

先生得書慟哭曰[31]:“公乎,吾亦安敢負公哉!”甲午[32],以連染遭刑戮[33],抗詞不屈[34],絕粒九日[35],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之者,得免。

然先生深自咤恨[36],以為不如速死之為愈[37],而其仰視天、俯畫地者并未嘗一日止[38]。凡如是者二十年。

天下大定[39],自是始以黃冠自放[40],稍稍出土穴與客接。然間有問學者,則告之曰:“老夫學莊列者也[41],于此間諸仁義事,實羞道之,即強言之,亦不工。”

又雅不喜歐公以后之文[42],曰:“是所謂江南之文也[43]。”平定張際者[44],亦遺民也,以不謹得疾死。

先生撫其尸哭之曰:“今世之醇酒婦人以求必死者,有幾人哉!鳴呼,張生!是與沙場之痛等也。”又自嘆曰:“彎強躍駿之骨[45],而以占畢朽之[46],是則埋吾血千年而碧不可滅者矣[47]!”或強以宋諸儒之學問[48],則曰:“必不得已,否取同甫[49]。”

先生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50],無不精。兼工畫。

嘗自論其書曰:“弱冠學晉唐人楷法[51],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山墨跡[52],愛其圓轉流麗,稍臨之,則遂亂真矣[53]。”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學正人君子者,每覺其觚棱難近[54];降與匪人游[55],不覺其日親者。

松雪何嘗不學右軍[56];而結果淺俗,至類駒王之無骨[57],心術壞而手隨之也[58]。”于是復學顏太師[59]。

因語人學書之法: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君子以為先生非止言書也。

先生既絕世事,而家傳故有禁方[60],乃資以自活。其子曰眉,字壽髦,能養志[61]。

每日樵于山中,置書擔上,休擔則取書讀之。中州有吏部郎者[62],故名士,訪先生。

既見,問曰:“郎君安往[63]?”先生答曰:“少需之[64],且至矣。”俄而有負薪而歸者,先生呼曰:“孺子,來前肅客[65]!”吏部頗驚。

抵暮,先生令伴客寢,則與敘中州之文獻[66],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盡答也。詰朝[67],謝先生曰:“吾甚慚于郎君。”

先生故喜苦酒,自稱老蘗禪[68],眉乃自稱曰小蘗禪。或出游,眉與先生共挽車[69],暮宿逆旅[70],仍篝燈課讀經、史、騷、選諸書[71]。

詰旦,必成誦始行,否則予杖[72]。故先生之家學,大河以北,莫能窺其藩者[73]。

嘗批歐公《集古錄》曰[74]:“吾今乃知此老真不讀書也[75]。”戊午[76],天子有大科之命[77],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以先生薦。

時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辭,有司不可。光生稱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78],二孫侍。

既至京師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馮公首過之公[79],公卿畢至。

先生臥床,不具迎送禮,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聞[80],詔免試,許放還山[81]。時征士中報罷而年老者[82],恩賜以官。

益都密請以先生與杜征君紫峰[83],雖皆未豫試[84],然人望也[85]。于是亦特加中書舍人以寵之[86]。

益都乃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雖病,其為我強入一謝[87]。”先生不可。

益都令其賓客百輩說之[88],遂稱疾篤,乃使人舁以入。望見午門[89],淚涔涔下[90]。

益都強掖之使謝[91],則仆于地。蔚州進曰:“止、止,是即謝矣。”

次日遽歸,大學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嘆曰:“自今以還,其脫然無累哉[92]!”既而又曰:“使后世或妄以劉因輩賢我[93],且死不瞑目矣。”

聞者咋舌[94]。及卒,以朱衣黃冠殮[95]。

著述之僅傳者,曰《霜紅龕集》十二卷,眉之詩亦附焉。眉詩名《我詩集》,同邑人張君刻之宜興。

先生嘗走平定山中,為人視疾,失足墮崩崖,仆夫驚哭曰:“死矣!”先生旁皇四顧[96],見有風峪甚深[97],中通天光,一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則高齊所書佛經也[98]。摩挲視之[99],終日而出,欣然忘食。

蓋其嗜奇如此。惟顧亭林之稱先生曰[100]:“蕭然物外,自得天機[101]。

'予則以為是特先生晚年之蹤跡[102],而尚非其真性所在。卓爾堪曰[103]:“青主蓋時時懷翟義之志者[104]。”

可。

6. 陽曲傅先生事略全文翻譯

朱衣道人就是陽曲的傅山先生。

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為青主。他家世代憑借學問高和品行好成為晉中地區的表率。

他看到天下將要大亂,那些所謂被稱為縉紳的達官貴人,其實多貪腐作惡,其行為不值得稱道,為此他非常氣憤,就堅持自己的氣節,一點也不肯迎合當時的社會風氣。甲申年,清兵入關,他夢見天帝賞賜他道士黃冠,從此就穿上道士衣服,出家居住在山洞里,并以此來奉養母親。

天下安定后,才開始帶上道士的黃冠并云游四方。他的兒子叫傅眉,每天在山中打柴時,把書放在擔柴的擔上,放下擔子休息時就把書拿出來閱讀。

中州有一個吏部郎的官員,是以前的名士,有一次去拜訪傅山先生。見面后就問傅先生:令郎去哪里了?傅先生說:請稍等,小孩一會就回來了。

不一會,一個挑著柴擔的人回來了,傅先生就叫他過來說:孩子,快來謁見客人。吏部郎見后感到頗為驚奇。

到了晚上,傅先生就叫他小孩陪伴客人睡覺。吏部郎利用這個時間跟他談中州的文獻典籍,小孩學問淵博,滔滔不絕,吏部郎有時還不能完全回答他的問題。

第二天早晨,吏部郎向傅山先生告辭說:相比你兒子的才學,我感到羞愧啊。有時外出游玩,傅眉就與傅山先生共同駕車,到了天黑時就住在旅館。

這時傅眉仍然點燈閱讀經史離騷文選之類的書籍。第二天早晨,這些書必定要讀到能夠背誦才能繼續出行,否則他父親就會杖責他。

戊午年,天子發布詔令舉行大考。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把先生作為秀人才向皇上推薦。

當時傅先生已經有七十四歲了,而且他的兒子傅眉也因為疾病早于他死了。因此堅決拒絕去參加考試,但是有司堅決不同意。

先生于是假稱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著他的床前往,兩個小孫子陪侍在身邊。已經到了距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來抗拒,堅決不進城參加考試。

這時益都馮公首先來拜訪他,然后其余的官員都來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上,并不施迎來送往的禮節。

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邁體弱的情況稟報了皇上。皇上就下詔令,免除傅山先生參加考試,并答應放他回家,繼續做道士。

當時那些受征聘任而不肯受職的隱士中,沒有接受職務的那些年邁體弱者,都受到恩賞賜以官職。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書舍人的官職來表示對他的寵愛。

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訪他說:皇命格外恩寵,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為我而勉強來到皇庭表示謝恩。先生沒有答應。

益都就命令其他眾多賓客百余人反復勸說他。傅山先生就假稱病得很厲害。

于是益都就讓人把傅先生抬進宮。傅先生看見宮廷的午門,眼淚潸潸而下。

益都強行架著他讓他謝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來。蔚州走上前說:停、停、這就算是謝恩了。

第二日,傅山先生立刻返回,大家都出城來為他送行。他死后,按照道士的喪儀來安葬他。

他一生所寫的著作,只有一部流傳下來了,叫做《霜紅龕集》。

杜弼文言文翻譯

1. 文言文《杜弼》翻譯

杜弼,字輔玄,中山郡曲陽人。

杜弼幼年時就聰明敏慧,家境貧寒沒有書籍可讀,十二歲寄居郡學讀書。同郡人甄琛時任定州刺史,到郡學考察面試學生,召見杜弼回答問題,應答如回聲般快捷,甄琛對他的才智大加贊嘆,認為很奇特,并命兩個兒子甄楷、甄寬和他交朋友。

州牧任城王元澄聽說后召他前來詢問,深加嘆賞,稱許他有輔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長書寫公文書信,往往為當時同輩人所推重。

孝昌初年,被推為太學博士。調任光州曲城縣令,施政廉潔清明,被遠近稱贊。

杜弼父親在鄉里,被賊人殺害,杜弼服喪六年。儀同竇泰西征,詔命杜弼監軍。

到竇泰戰敗自殺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陜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臺郎中,又被引進掌管機要政務,很受信任優待。

他曾利用單獨與神武帝一起的機會私下勸神武帝接受魏朝禪讓,被神武帝舉杖將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問事時稱“取署”,子炎讀“署”音為“樹”音,神武帝惱恨他犯了諱,當面杖責他。

杜弼進前勸說道:“孔子說‘征’就不說‘在’,子炎是可饒恕的。”神武帝罵道:“眼看著人家在生氣,還要引經據典!”叱令他出去。

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來,子炎也得到寬恕。 適逢梁貞陽侯蕭明等人帶兵進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出兵征討,詔令杜弼為軍司,代理行臺左丞。

后來魏帝在顯陽殿召集名僧講說佛教理論,下令杜弼升坐主講座位,沒有人能難住他。魏帝嘆服說:“這等賢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門下,又會怎么樣呢!” 又以原任官職到鄭州做事,尚未出發,被家中食客告發杜弼謀反,經審訊察驗不是事實,很久才被寬赦,因此謝絕賓客往還。

楚州人東方白額謀反,臨海鎮被賊帥張綽等所攻打,杜弼率領激勵城中人眾堅守,終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獎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

后來被任命為膠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職之處,清靜廉潔,被官吏人們所懷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據一方的小國朝廷中多有糾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聽到禪位的議論,還有諫諍之言。

皇帝又曾經問杜弼:“治理國家當用什么人?”回答說:“鮮卑人只知騎馬駕車,應當用中原人。”皇帝以為是譏諷自己。

高德正居要職,杜弼不能謙讓他,甚至當眾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說他的短處。

又指使主書杜永珍秘密啟奏杜弼在長史任上,受人請托,大辦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舊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陳請。

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積累處罰他,派使臣到州治斬殺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驛馬追趕使臣,卻沒有趕上。

2. 文言文《杜弼》翻譯

杜弼,字輔玄,中山郡曲陽人。杜弼幼年時就聰明敏慧,家境貧寒沒有書籍可讀,十二歲寄居郡學讀書。同郡人甄琛時任定州刺史,到郡學考察面試學生,召見杜弼回答問題,應答如回聲般快捷,甄琛對他的才智大加贊嘆,認為很奇特,并命兩個兒子甄楷、甄寬和他交朋友。州牧任城王元澄聽說后召他前來詢問,深加嘆賞,稱許他有輔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長書寫公文書信,往往為當時同輩人所推重。孝昌初年,被推為太學博士。調任光州曲城縣令,施政廉潔清明,被遠近稱贊。杜弼父親在鄉里,被賊人殺害,杜弼服喪六年。儀同竇泰西征,詔命杜弼監軍。到竇泰戰敗自殺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陜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臺郎中,又被引進掌管機要政務,很受信任優待。他曾利用單獨與神武帝一起的機會私下勸神武帝接受魏朝禪讓,被神武帝舉杖將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問事時稱“取署”,子炎讀“署”音為“樹”音,神武帝惱恨他犯了諱,當面杖責他。杜弼進前勸說道:“孔子說‘征’就不說‘在’,子炎是可饒恕的。”神武帝罵道:“眼看著人家在生氣,還要引經據典!”叱令他出去。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來,子炎也得到寬恕。

適逢梁貞陽侯蕭明等人帶兵進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出兵征討,詔令杜弼為軍司,代理行臺左丞。后來魏帝在顯陽殿召集名僧講說佛教理論,下令杜弼升坐主講座位,沒有人能難住他。魏帝嘆服說:“這等賢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門下,又會怎么樣呢!”

又以原任官職到鄭州做事,尚未出發,被家中食客告發杜弼謀反,經審訊察驗不是事實,很久才被寬赦,因此謝絕賓客往還。楚州人東方白額謀反,臨海鎮被賊帥張綽等所攻打,杜弼率領激勵城中人眾堅守,終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獎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后來被任命為膠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職之處,清靜廉潔,被官吏人們所懷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據一方的小國朝廷中多有糾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聽到禪位的議論,還有諫諍之言。皇帝又曾經問杜弼:“治理國家當用什么人?”回答說:“鮮卑人只知騎馬駕車,應當用中原人。”皇帝以為是譏諷自己。高德正居要職,杜弼不能謙讓他,甚至當眾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說他的短處。又指使主書杜永珍秘密啟奏杜弼在長史任上,受人請托,大辦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舊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陳請。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積累處罰他,派使臣到州治斬殺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驛馬追趕使臣,卻沒有趕上。

3. 杜弼字輔玄 文言文閱讀

譯文可供參考: 杜弼,字輔玄,中山郡曲陽人。

杜弼幼年時就聰明敏慧,家境貧寒沒有書籍可讀,十二歲寄居郡學讀書。同郡人甄琛時任定州刺史,到郡學考察面試學生,召見杜弼回答問題,應答如回聲般快捷,甄琛對他的才智大加贊嘆,認為很奇特,并命兩個兒子甄楷、甄寬和他交朋友。

州牧任城王元澄聽說后召他前來詢問,深加嘆賞,稱許他有輔佐帝王的才干。杜弼擅長書寫公文書信,往往為當時同輩人所推重。

孝昌初年,被推為太學博士。調任光州曲城縣令,施政廉潔清明,被遠近稱贊。

杜弼父親在鄉里,被賊人殺害,杜弼服喪六年。儀同竇泰西征,詔命杜弼監軍。

到竇泰戰敗自殺后,杜弼和他的部下六人,逃回陜州。 多次升任至大行臺郎中,又被引進掌管機要政務,很受信任優待。

他曾利用單獨與神武帝一起的機會私下勸神武帝接受魏朝禪讓,被神武帝舉杖將他打跑。丞相府法曹辛子炎問事時稱“取署”,子炎讀“署”音為“樹”音,神武帝惱恨他犯了諱,當面杖責他。

杜弼進前勸說道:“孔子說‘征’就不說‘在’,子炎是可饒恕的。”神武帝罵道:“眼看著人家在生氣,還要引經據典!”叱令他出去。

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來,子炎也得到寬恕。 適逢梁貞陽侯蕭明等人帶兵進犯彭城,大都督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出兵征討,詔令杜弼為軍司,代理行臺左丞。

后來魏帝在顯陽殿召集名僧講說佛教理論,下令杜弼升坐主講座位,沒有人能難住他。魏帝嘆服說:“這等賢能的人,如果生在孔子門下,又會怎么樣呢!” 又以原任官職到鄭州做事,尚未出發,被家中食客告發杜弼謀反,經審訊察驗不是事實,很久才被寬赦,因此謝絕賓客往還。

楚州人東方白額謀反,臨海鎮被賊帥張綽等所攻打,杜弼率領激勵城中人眾堅守,終于保全城池。文宣帝嘉獎他,命他代理海州刺史。

后來被任命為膠州刺史。杜弼所到任職之處,清靜廉潔,被官吏人們所懷念。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據一方的小國朝廷中多有糾正。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聽到禪位的議論,還有諫諍之言。

皇帝又曾經問杜弼:“治理國家當用什么人?”回答說:“鮮卑人只知騎馬駕車,應當用中原人。”皇帝以為是譏諷自己。

高德正居要職,杜弼不能謙讓他,甚至當眾面斥高德正。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說他的短處。

又指使主書杜永珍秘密啟奏杜弼在長史任上,受人請托,大辦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杜弼依仗自己是舊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陳請。

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積累處罰他,派使臣到州治斬殺他。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驛馬追趕使臣,卻沒有趕上。

4. 文言文翻譯:傅顯迂緩

傅顯喜讀書,頗知文義,亦稍知醫藥,性情迂緩,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輒問:"見魏三兄否 "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見,喘息良久.魏問相見何意.曰:"適③在苦水井前,遇見三嫂在樹下作針黹,倦而假寐④.小兒嬉戲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慮.男女有別,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覓兄."魏大駭,奔往,則婦已俯井哭子矣.

奴仆傅顯,喜歡讀書,頗懂文義。也稍微知道(些)醫藥(知識),性情迂腐而遲緩,看上去如同(一個)傲慢的老學士。一天,行走在市場上,逢人就問看見魏三沒有。有的人指示(魏三)在什么地方,(就)又邁著幽雅的步履前往。等到相見,喘息半天。(魏三)問他見(自己)有什么事,說:“剛才在苦水井前,遇見三嫂在樹下做針線活困了在打盹。小

孩在井旁嬉戲,相距大概只有三五尺,似乎有危險。(因)男女有別,不便叫醒三嫂,所以跑來找您。”魏三大驚跑去,婦人已經趴在井口哭兒子了。

5. 一傅眾咻文言文翻譯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之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從楚人琳啡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也。

釋義“傅”,教導的意思。“琳”喧鬧,喧擾。這個成語表示一人教,許多人擾亂,比喻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故事 孟珂,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學說的主要繼承者,有“亞圣”的美稱,人們尊稱他為孟子。

有一年,孟子聽說宋國的君王說要施行仁政,這正是孟子所竭力主張的,所以他特地到宋國去。

孟子在宋都彭城了解了一個時期,發現宋國君主手下的賢臣很少,而沒有德才的人卻很多。他感到情況并不是像宋國國君說的那樣,便打算到別國去游歷。宋國的君主聽說孟子要離去,便派大臣戴不勝去挽留,并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戴不勝說:“請問先生,怎樣才能使我們宋國的君王賢明?”

孟子回答說:“先生要使貴國的君王賢明嗎?我可以明白地告訴您。不過,還是讓我先講一件事。楚國有位大夫。想讓自己的兒子學會齊國話。據您看,應該請齊國人來教他呢,還是請楚國人來教他?”

戴不勝不加思索他說:“當然是請齊國人來教他。”

孟子點點頭,說:“是的,那位大夫請了一個齊國人,來教兒子齊國話,可是兒子周圍有許多楚國人整天在打擾他,同他吵吵嚷嚷。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是用鞭子抽他、罵他、逼他;他也學不會齊國話。如果那位大夫不是這樣做,而是將兒子帶到齊國去,讓他在齊國都城臨淄(zi)的鬧市住幾年,那么齊國話很快就會學好。即使你不讓他說齊國活,甚至用鞭子拍打他,強迫他說楚國話,也辦不到。”

戴不勝打斷孟子的話說:“我們宋國也有薛居州那樣的賢土呀!”

孟子回答說:“是的,宋國的薛居州是位清廉的大夫。但是靠他一個人在君王左右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如果君王左右的人,無論年老處少、官職尊卑,都能象薛居州一樣,那才行呢。君王左右都不是好人,那君王能與誰去做好事呢?”

戴不勝向君王復命后,君王見孟子去意已決,便不再強留,送了他一些錢,讓他離開宋國。

6. 裴垍傳 文言文的翻譯

翻譯

裴光德在中書省(指宰相府)任職時,有個官職也不小的老朋友從遠方來拜訪他。裴公招待他相當優厚,舉止行動相當親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內毫無拘束之感。乘機請求他在京城官府謀個判司做做。裴光德對他說: “您確實是個有能力的讀書人,但是這官給您做不合適。我不敢因為老朋友的私情而敗壞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會獲得這個官職。至于我,萬萬不會這樣做。” 從文中看出裴光德是個怎樣的人? 裴光德是一個大公無私,不徇私情,不輕易給故人謀一官半職,任人唯賢的人。

7. 《杜鵑啼血》文言文翻譯

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去。魚鳧田于湔山,得仙。今廟祀之于湔。時蜀民稀少。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

望帝積百余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尸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尸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

望帝去時子圭鳴,故蜀人悲子圭 鳴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從天墮。

開明帝下至五代,有開明尚。始去帝號,復稱王也。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無五丁,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號曰石牛。千人不能動,萬人不能移。

蜀王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定蜀,因筑成都而縣之。成都在赤里街,張若徙置少城內。始造府縣寺舍,令與長安同制。

秦惠王時,蜀王不降秦,秦亦無道出于蜀。蜀王從萬余人,東獵褒谷,卒見秦惠王。秦王以金一笥遺蜀王,蜀王報以禮物,禮物盡化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賀曰:“土者,地也,秦當得蜀矣。”。

《秦惠王本紀》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養卒,以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為然,即發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張儀等隨石牛道伐蜀焉。

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將其妻女適蜀。居蜀之后,不習水土,欲歸。蜀王心愛其女,留之,乃作《伊鳴之聲》六曲以舞之。

武都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蜀王娶以為妻。不習水土,疾病欲歸,蜀王留之。無幾物故,蜀王發卒之武都擔土,于成都郭中葬之。蓋地三畝,高七丈,號曰武擔以石作鏡一枚表其墓,徑一丈,高五尺。

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獻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愛之,遣五丁迎女。還至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壓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為石,蜀王登臺,望之不來,因名五婦侯臺。蜀王親埋作冢,皆致萬石,以志其墓。

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伐蜀。王開明拒戰,不利,退走武陽,獲之。

張儀伐蜀。蜀王開明戰不勝,為儀所滅。

秦王誅蜀侯惲,后迎葬咸陽。天雨,三月不通,因葬成都。

蜀人求雨,祠蜀侯必雨。

蜀王有鸚武舟。

秦為太白船萬艘,欲以攻楚。

秦為舶舡萬艘,欲攻楚。

秦襄王時,宕渠郡獻長人,長二十五丈六尺。

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于石紐,其地名痢兒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縣。涂山娶妻生子,名啟。于今涂山有禹廟,亦為其母立廟。

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今為青牛觀是也。

江水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橋下,二枚在水中,以厭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李冰以秦時為蜀守,謂汶山為天彭闕,號曰天彭門。云亡者悉過其中,鬼神精靈數見。

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宣帝地節中,始穿鹽井數十所。

8.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譯

原文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1)。夫子式(2)而聽之,使子路(3)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4)重有憂(5)者。”而曰(6):“然。昔者吾舅(7)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12)也?”曰:“無苛(8)政(9)。”夫子曰:“小子(10)識(11)之,苛政猛于(13)虎也。”

譯文

孔子路過泰山的邊上,看見有一個婦人在墳墓前哭得十分悲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讓子路前去問那個婦人。子路問道:“你哭得那么傷心,好像有傷心的事吧?”那個婦人說:“沒錯,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問:“那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嚴酷繁重的賦。”孔子說:“學生們記住,嚴酷繁重的賦稅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

注釋

(1)哀:極傷心。 (2)式:同“軾”,車前橫木,用作動詞,指扶軾而聽。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壹:確實。壹似:確實像。

(5)重有憂:有很多傷心的事。 (6)而曰:婦人接著說。

(7)舅:當時稱丈夫的父親為舅,即公公。 (8)苛:苛刻,暴虐。

(9)苛政:殘暴的政令。 (10)小子:古時長者稱晚輩為小子。這里指孔子稱他徒弟。 (11)識(zhi):同“志”,記住。 (12)去:離開。 (13)過:路過。

9. 田叔薦孟叔文言文翻譯

田叔薦孟叔

(原文)田叔者,趙陘城人也。

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

趙王張敖以為郎中。

漢七年,高祖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

是時趙 相趙午等數十人皆怒,謂趙王曰: “王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

趙王嚙指出血,曰: “先人失國,徽陛下,臣等當蟲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復 出口矣! ”于是貫高等曰: “王長者,不倍德。”

高德正(高德導航用的是gps還是北斗)

卒私相與謀弒上。

會事發覺,漢 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趙午等皆自殺,唯貫高就系。

是時漢下詔書: “趙 有敢隨趙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貫高事 明白,趙王敖得出,廢為宣平侯,乃進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盡召見,與語,漢廷 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

叔為漢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問之曰: “公知天下長者乎?”叔頓首曰: “故云中守孟 舒,長者也。”

是時孟舒坐虜入塞盜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 “先帝置孟舒云中 十余年矣,虜曾一入,孟舒不能堅守,無故士卒戰死者數百人。

長者固殺人乎? 公何以言孟舒為長者也?”

叔叩頭對曰: “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也。

夫貫高等謀 反,上下明詔,趙有敢隨趙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鉗,隨趙王敖之所在,欲以 身死之,豈自知為云中守哉!漢與楚相距,士卒罷敝。

匈奴冒頓新服北夷來為邊 害孟舒知士卒罷敝不忍言出士爭臨城死敵如子為父弟為兄以故死者數百人 孟舒 豈故驅戰之哉!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也。”

于是復召孟舒以為云中守。

(參考譯文)

田叔是趙國陘城人,為人嚴謹廉潔樂觀,喜愛與他人交往。趙王張敖讓他作郎中。

漢七年時,高祖路過趙地,趙王張敖親自拿著案板進獻食物,非常有禮貌,高祖很傲慢地坐著罵他。這時趙相趙午等幾十人都很生氣,對趙王說:“您事奉皇上的禮節很完備了,現在(他)對待您卻是這樣,我們這些人請求作亂。”趙王咬破手指說:“我們的祖先失去國家,(如果)沒有皇上,我們這些人都會死無葬身之地。你們這些人怎么說這樣的話?不要再說了。”于是貫高等人說:“王是忠厚的人,不肯違背道德。”最終私下里一起商量弒殺皇上。恰逢事情被發覺,高祖下詔書抓捕趙王及謀反的眾臣。于是趙午等人都自殺了,只有貫高被抓。這時高祖下詔書說:“趙地有敢追隨趙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身穿囚衣,自己剃光頭發,脖上帶鎖,稱自己是趙家的奴仆。貫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趙王張敖得以釋放,王被廢掉,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稱說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見了他們,同他們談話,感到漢朝的大臣沒有能超過他們的,皇上很高興,全都封他們作了郡守、諸侯的謀臣。田叔作了漢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見田叔問他說:“你知道天下誰是忠厚的人嗎?”田叔叩頭回答說:“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這時孟舒因為強盜進入邊塞搶劫,云中情況最嚴重,被免了官。皇上說:“先帝讓孟舒作云中太守十多年了,敵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堅守城池,無故使戰死的士卒有幾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殺人嗎?你憑什么說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頭回答說:“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原因。貫高等人謀反,皇上發下明確的詔令,趙地有敢追隨趙王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頭發、脖子帶鎖,隨著趙王張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為他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漢和楚相對抗時,士卒都很疲憊。匈奴冒頓單于剛收服了北方少數民族,前來侵犯邊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憊,不忍心說出戰,士卒據城拼死抵抗,如同孩子為了父親,弟弟為了兄長,因此死的人有幾百。孟舒哪里是故意驅趕他們作戰呢!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于是(孝文帝)又召見孟舒讓他作了云中太守。

(本翻譯下載于《百度文庫》)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高德正(高德導航用的是gps還是北斗)”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高德正(高德導航用的是gps還是北斗)
本文地址: /qiqubaike/14848.html

標簽: 高德正(高德導航用的是gps還是北斗)

熱門文章
隨機tag
1234567810大寫怎么寫 龍之九子名字及圖片(龍之九子名字及圖片大 世界十大靈秀水景排行榜風景如畫的碧海藍湖 呂布死后誰占了貂蟬(呂布死了以后貂蟬跟了 拜年詞語(拜年詞語一到萬) 艾滋病能治愈嗎(8個癥狀讓你不再恐艾) 中國最漂亮機甲(最帥機甲排行榜前十名) 中國十大恐怖禁地(中國30個真實鬧鬼事件 鰲拜有謀反之心嗎 易經卦象(易經卦象圖詳解) 男孩qq名字(男孩名字帥氣冷酷英文) 燉羊肉只放三種調料 殺手的演化:蜘蛛毒液從何而來? 110米欄有幾個欄 真武大帝是什么神仙 生男生女順口溜 中國最壯觀的漩渦(最大的漩渦長什么樣) 中國最便宜證件(中國哪些證件值錢) 中國最震撼的大米(中國最有名的大米排名) 夢見發大洪水是什么征兆(夢見發大洪水是什 吳亦凡在國內狂賺了二三十個億 鞭長莫及什么意思(鞭長莫及什么意思怎么解 勞斯萊斯銀魅(市場估值超15億) 取名測試打分(取名測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定日县| 台南市| 洞头县| 安平县| 长海县| 东乡族自治县| 澎湖县| 阜南县| 甘泉县| 贵溪市| 澄城县| 内乡县| 肇州县| 同江市| 琼中| 揭东县| 合阳县| 会宁县| 华安县| 洛南县| 香格里拉县| 嘉禾县| 随州市| 晋城| 宜丰县| 潼关县| 邵阳市| 临清市| 金溪县| 乌鲁木齐县| 广宁县| 政和县| 滨州市| 马边| 于都县| 浦东新区| 平罗县| 台北县| 马鞍山市|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