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丘(故丘故茶)
xj
2023-04-11
龍盤虎踞: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帝王州,金陵。帝子,指永王李璘,因其是唐玄宗之子。故丘,故墟。謂金陵曾為六朝故都。這句話是李白贊美李璘的,李璘造反時他是幕僚。后來造反失敗,李白就流放夜郎。
[img]用丘字怎么組詞丘是漢語常用字,初文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地面上并立兩個小土峰,本義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由土山引申為土丘狀的墳墓。丘也指劃分成塊的水田,用作量詞。下面是我收集的用丘字怎么組詞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參考和閱讀。
一、丘組詞
丘井、丘側、丘墳、桑丘、丘賦、丘封、融丘、丘塋、丘蚓、丘虛、丘林、丘禱、丘窟、青丘、丘甲、丘阜、曼丘、龍丘、虎丘、軻丘、舊丘、狐丘、寒丘、二丘、戴丘、蛋丘、盜丘、謝丘、比丘、松丘、蟻丘、遺丘、知丘、莊丘、安丘、哀丘、阿丘、一丘、宴丘、丘墓、丘壇、丘宇、丘岳、丘兆、丘首、丘區(qū)、丘隅、丘植、丘亭、丘嫂、丘吾、丘索、丘冢、丘墟、丘腦、丘原、丘役、丘牛、丘山、丘壤、丘木、丘疹、丘樹、丘垤、丘乘、丘園、丘落、丘甸、丘樊、丘蓋、丘傳、丘荒、丘籠、寢丘、丘八、丘陵、尼丘、畝丘、秘丘、泌丘、旄丘、蓬丘、麥丘、丘門、丘坂、沙丘、丘民、丘城、丘里、丘軻、丘隴、丘錦、丘壑、丘旦、丘壟、隴丘、閭丘、巒丘、靈丘、林丘、陵丘、梁丘、昆丘、閬丘、嗟丘、介丘、郊丘、椒丘、九丘、京丘、瓠丘、壺丘、畫丘、薊丘、家丘、稷丘、皇丘、環(huán)丘、和丘、蒿丘、瓜丘、故丘、方丘、敦丘、浮丘、阜丘、廢丘、汾丘、墳丘、高丘、鰲丘、苞丘、貝丘、左丘、崇丘、楚丘、陳丘、乘丘、曹丘、帝丘、東丘、丹丘、陶丘、兔丘、宛丘、首丘、壽丘、水丘、嵩丘、商丘、神丘、山丘、三丘、梧丘、吾丘、鄉(xiāng)丘、咸丘、蕭丘、炎丘、陽丘、雁丘、鹽丘、玄丘、軒丘、昭丘、珠丘、菹丘、軫丘、中丘、寅丘、韞丘、營丘、云丘、糟丘、員丘、余丘、圜丘、圓丘、隕丘、圓丘草、正丘首、鐘徐丘、左丘明、軒轅丘、商丘市、思舊丘、丹丘生、曹丘生、亳丘子、太丘道、浮丘公、浮丘伯、東家丘、狐丘首、貉同丘、黎丘鬼、昆侖丘、貉一丘、丘比特、丘逢甲、丘的`篤、丘處機、青丘子、一丘土、一丘貉、五比丘、吾丘子、比丘尼、狐枕丘、狐首丘、丘成桐、青丘繳、丘壑涇渭、棲丘飲谷、零落山丘、遼東丘陵、歸正丘首、恩重丘山、首丘之情、胸有丘壑、丘明之疾、丘山之功、擅壑專丘、匹馬丘牛、寢丘之志、麥丘之祝、流血浮丘、兩廣丘陵、葵丘之盟、黎丘丈人、經丘尋壑、江南丘陵、華屋山丘、狐死首丘、華屋丘墟、歸正守丘、歸正首丘、功若丘山、放情丘壑、敗筆成丘、八索九丘、如丘而止、山東丘陵、首丘夙愿、首丘之望、首丘之思、首丘之念、太丘道廣、梧丘之魂、梧丘之首、玄丘校尉、尋壑經丘、一丘之貉、一丘一壑、飲谷棲丘、浙閩丘陵、宗廟丘墟。
二、丘的拼音、丘的組詞及詞對應的注釋和丘的繁體字和丘的QQ繁體字
【丘的拼音】 :qiū
【丘繁體字和QQ繁體字】 :丘→繁體字為:丘→QQ繁體字為:丘
三、丘字的含義及相關資料
【丘字的含義】 :(1)(名)小土山;土堆:荒~|沙~|墳~|~子。
(2)(動)浮厝:先把棺材~起來。
(3)(量)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塊;一塊叫一丘:一~田。
(4)姓。
【丘字的相關資料】: 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崐崘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象形。凡丘之屬皆從丘。今隷變作丘,古文從土。去鳩切
四、丘組詞的發(fā)散思維組詞法(分別以丘字開頭、丘字在中間和丘字在結尾的組詞)
『丘』字在開頭的詞語
丘八,丘坂,丘明之疾,丘木,丘墓,丘腦,丘牛,丘區(qū),丘壤,丘嫂,丘山,丘山之功,丘首,丘樹,丘索,丘壇,丘亭,丘吾,丘虛,丘墟,丘役,丘闉,丘蚓,丘螾,丘塋,丘隅,丘宇,丘園,丘原,丘岳,丘兆,丘疹,丘植,丘冢,丘比特,丘側,丘成桐(1949— ),丘城,丘乘,丘處機(1148—1227),丘傳,丘旦,丘禱,丘的篤,丘甸,丘垤,丘樊,丘墳,丘封,丘逢甲(1864—1912),丘阜,丘賦,丘蓋,丘壑,丘壑涇渭,丘荒,丘甲,丘錦,丘井,丘軻,丘窟,丘里,丘林,丘陵,丘籠,丘隴,丘壟,丘落,丘門,丘民
『丘』字在中間的詞語
比丘尼,亳丘子,曹丘生,丹丘生,恩重丘山,浮丘伯,浮丘公,放情丘壑,功若丘山,歸正丘首,狐丘首,華屋丘墟,江南丘陵,經丘尋壑,黎丘鬼,黎丘丈人,葵丘之盟,兩廣丘陵,遼東丘陵,麥丘之祝,匹馬丘牛,棲丘飲谷,寢丘之志,山東丘陵,青丘繳,青丘子,如丘而止,商丘市,太丘道,太丘道廣,首丘夙愿,首丘之念,首丘之情,首丘之思,首丘之望,吾丘子,梧丘之魂,梧丘之首,胸有丘壑,玄丘校尉,一丘貉,一丘土,一丘一壑,一丘之貉,圓丘草,正丘首,浙閩丘陵,宗廟丘墟,左丘明
『丘』字在結尾的詞語
八索九丘,阿丘,哀丘,安丘,比丘,貝丘,鰲丘,敗筆成丘,苞丘,曹丘,楚丘,陳丘,乘丘,崇丘,丹丘,盜丘,帝丘,戴丘,蛋丘,東丘,東家丘,敦丘,墳丘,方丘,浮丘,二丘,汾丘,廢丘,阜丘,高丘,毌丘,壺丘,故丘,瓜丘,寒丘,歸正守丘,歸正首丘,貉同丘,貉一丘,蒿丘,和丘,狐丘,狐首丘,狐死首丘,狐枕丘,虎丘,華屋山丘,瓠丘,畫丘,環(huán)丘,皇丘,稷丘,家丘,薊丘,椒丘,郊丘,舊丘,介丘,嗟丘,京丘,九丘,軻丘,隴丘,昆侖丘,昆侖丘,昆丘,閬丘,梁丘,陵丘,林丘,流血浮丘,靈丘,龍丘,零落山丘,巒丘,閭丘,麥丘,畝丘,曼丘,旄丘,泌丘,蓬丘,秘丘,尼丘,寢丘,桑丘,擅壑專丘,青丘,沙丘,思舊丘,山丘,融丘,三丘,商丘,神丘,脽丘,首丘,壽丘,水丘,嵩丘,松丘,陶丘,宛丘,兔丘,吾丘,梧丘,五比丘,咸丘,鄉(xiāng)丘,謝丘,蕭丘,軒轅丘,炎丘,兇犂土丘,軒丘,鹽丘,玄丘,尋壑經丘,雁丘,宴丘,一丘,陽丘,遺丘,飲谷棲丘,蟻丘,糟丘,寅丘,圜丘,圓丘,韞丘,營丘,云丘,員丘,余丘,隕丘,珠丘,知丘,昭丘,軫丘,鐘徐丘,中丘,菹丘,莊丘,左丘
求證孔子文言文1. 文言文《求證孔子》翻譯
1.文言文的表達方式:
人或問孔子曰:“顏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 ”
“子貢何如人也?”曰:“辯人也,丘弗如也。”
“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
賓曰:“三人皆賢夫子,而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辯且訥,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為也。”
2.白話文的表達方式:
有人問孔子:“顏回是什么樣的人?”
孔子答道:“顏回是仁義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又問:“子貢是什么樣的人?”
孔子答道:“子貢是善辯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接著問:“子路是什么樣的人?”
孔子答道:“子路是勇敢之人,我不如他。”
有人奇怪地問:“三人都比您強,卻拜您為師,聽從您的調遣。這是為什么啊?”
孔子答道:“我既有仁心又能狠心,既善辯又不露鋒芒,既勇敢又有所畏懼。用三位弟子的長處換我的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學問或方法,我也不干。”
2. 文言文《求證孔子》翻譯
1.文言文的表達方式: 人或問孔子曰:“顏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
” “子貢何如人也?”曰:“辯人也,丘弗如也。” “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
賓曰:“三人皆賢夫子,而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辯且訥,勇且怯。
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為也。” 2.白話文的表達方式: 有人問孔子:“顏回是什么樣的人?” 孔子答道:“顏回是仁義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又問:“子貢是什么樣的人?” 孔子答道:“子貢是善辯之人,我不如他。” 那人接著問:“子路是什么樣的人?” 孔子答道:“子路是勇敢之人,我不如他。”
有人奇怪地問:“三人都比您強,卻拜您為師,聽從您的調遣。這是為什么啊?” 孔子答道:“我既有仁心又能狠心,既善辯又不露鋒芒,既勇敢又有所畏懼。
用三位弟子的長處換我的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學問或方法,我也不干。”。
3. 孔子的文言文
那就是《論語》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卷一 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
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 *** 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4. 關于孔子的文言文
只有《論語》吧!【原文】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注釋】(1)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
《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
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6)樂:與說有所區(qū)別。
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原文】1·2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注釋】(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后一說較為可信。
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tài)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tài)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guī)范。
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4)鮮:音xiǎn,少的意思。
《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
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guī)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于動詞之前。(6)務本:務,專心、致力于。
本,根本。(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
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準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
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譯文】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1),鮮(2)仁矣。”【注釋】(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飾于外,務以說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處應釋為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2)鮮:少的意思。【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不習乎?”【注釋】(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
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
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
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
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原文】1·5 子曰:“道(1)千乘之國(2),敬事(3)而言,節(jié)用而愛人(4),使民以時(5)。”
【注解】(1)道:一本作“導”,作動詞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國:乘,音shèng,意為輛。這里指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
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zhàn)車的國家,即諸侯國。
春秋時代,戰(zhàn)爭頻仍,所以國家的強弱都用車輛的數目來計算。在孔子時代,千乘之國已經不是大國。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
5. 孔子文言文
莊暴①見孟子,曰:“暴見于王②,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
曰:“好樂③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④乎!” 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⒁?” 王變乎色⑤,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⑥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⑦,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⑧之音,舉⑨疾首蹩頞⑩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⑾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⑨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⑿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⒀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釋字義】 ①暴:齊國大臣。
②見(xian現)于王:被齊王召見或朝見齊王。 ③樂(yuè):《說文》:“五聲八音總名。”
《易》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禮記·樂記》:“先王之 所以飾喜也”“天地之和”“德之華也”。
可見,古代的樂是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樂是道德感情的心聲,也是回歸天地萬物 和諧境界的途徑。
④庶幾: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辭也,言近于。”
⑤變乎色:改變了臉色。朱熹《集注》云:“變色者,慚其好之不正也。”
趙注則說是宣王惱怒莊暴把他“好樂”的事告訴孟 子。 ⑥直:不過、僅僅。
⑦獨樂樂:獨自一人欣賞音樂快樂。前一個“樂(yuè )”欣賞音樂 名詞 后一個快樂作動詞用,以下幾句類似的句子同。
⑧管龠(yue月):趙注云:“管,笙;龠,蕭。”笙是一種簧管樂器,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記載;這里的蕭是指排蕭,與 現在所稱類似笛的蕭不同。
⑨舉:皆、都。 ⑩疾首蹙頞(cù è):疾,《說文》:“病也。”
蹙,《說文新附》:“迫也。”引申為聚也。
趙注云:“疾首,頭痛 也;蹙 ,愁貌。”王夫之《四書稗疏》云:“疾首者蓬頭不理,低垂喪氣,若病之容耳。”
頞,《說文》:“鼻莖也。” ⑾極:《說文》:“棟也。”
《通訓定聲》按:在屋之正中至高處。引申為極致,極端。
⑿田獵:在野外打獵。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這是一項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活動。
由于它要發(fā)動百姓驅趕野獸,各級地方官員都要 準備物資和親自參與,所以古人主張應該在農閑時候有節(jié)制地舉行,以免擾亂正常的主產秩序。 ⒀旄:旄,《說文》:“幢也。”
通“毛”。古代用牦尾裝飾的旗子,這種旗子為前軍所持,故曰“前旄”。
⒁諸:相當于“之乎”,“之”是代詞,代之前的“王嘗語莊子以好樂”。“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于“嗎” 【釋經義】 莊暴進見孟子,說:“我朝見大王,大王和我談論喜好音樂的事,我沒有話應答。”
接著問道:“喜好音樂怎么樣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 幾天后,孟子在進見宣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暴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 宣王臉色一變,不好意思地說:“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靜典雅的音樂,只不過喜好當下世俗流行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在的俗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
宜王說:“能讓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嗎?” 孟子說:“獨自一人欣賞音樂快樂,與和他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 宣王說:“不如與他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說:“和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與和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 宣王說:“不如與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說,“那就讓我來為大王講講欣賞音樂的道理吧!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為什么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旗幟的華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為什么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
’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旗幟的華麗,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于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
君王若能仁慈無私,所喜歡的音樂必然日漸和雅,如和風細雨潤人心田。禮樂天然,出自心田,民之樂即王之樂,天下同此樂,王之有也即。
6. 孔子的文言文
傳世名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
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于產。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 孔子的文言文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 有關孔子的文言文
孔子勸學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 御狂馬者不得釋棰策也操弓不反檠. 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受學重問,孰不順哉.毀仁惡仕,必近于刑. 謗毀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譯文】
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應該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說:「學習能夠增長我們的能力嗎?」孔子說:「好比君王如果沒有敢進諫的大臣,政事就會有錯失;讀書人如果沒有能夠指正自己缺點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對性情狂放的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則不能隨便更換輔正的檠。樹木如果以墨繩來牽引就能長得筆直,人能接受善言規(guī)勸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導認真多問,沒有什么學不成的。違背仁德專行惡事的人,隨時要接受國法的制裁。所以說君子不能不學習。」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聽后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 我是在百度找的,應該可以吧?
9. 求一篇 孔子的文言文簡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靈王廿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孔父叔梁紇,孔母顏征在。丘乃殷商苗裔,故丘嘗言“殷人也。”"曾祖孔防叔避宋亂去魯。父曾任陬邑宰。人稱“陬人紇。”
丘,三歲喪父。弱冠任委吏,任乘田。而立之年收徒授課。三十五歲,因魯內亂首次離魯適齊。后返魯任中都宰,有政聲。升司空乃至大司寇。五十五歲復離魯,周游列國。歷經衛(wèi)、曹、宋、陳、蔡諸國。六十八歲返魯。人稱“第子三千”。丘為儒學創(chuàng)基,延續(xù)數朝。其言論即《論語》。成書于戰(zhàn)國。乃先秦顯學之一。漢初有版本三。時人初學必讀書。先習《孝經》、《論語》,再習《五經》。宋后列為經。丘乃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代表。逝后數千年, 謚號十余稱。魯稱尼父,漢謂宣尼父,唐稱文宣王,歷朝皆謚。至清乃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師。俗間呼為孔夫子。民國五四運動號為孔老二。“文革”更甚。后平反。現尊稱孔子,美稱尼甫。全球建“孔子學院”。
《孔子集語》卷十三事譜十一(下)
《韓詩外傳》五 孔子抱圣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遙乎無形之鄉(xiāng),倚天理,觀人情,明終始,知得失。故興仁義,厭勢利,以持養(yǎng)之。于時周室微,王道絕,諸侯力政,強劫弱,眾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紀綱,禮儀廢壞,人倫不理。于是孔子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
《韓詩外傳》六 孔子行,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帶甲以圍孔子舍。子路慍怒,奮戟將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義之寡裕也。夫《詩》、《書》之不習,禮樂之不講,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陽虎而以我為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圍罷。
《莊子·外篇·秋水》 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說苑·雜言》 孔子之宋,匡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圍孔子之舍。子路怒,奮戟將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義之不免俗也!夫《詩》《書》之不習,禮樂之不修也,是丘之過也。若似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吾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甲罷。
《琴操》 孔子厄者,孔子使顏淵執(zhí)轡,到匡郭外。顏淵舉策指匡,穿垣曰:"往與陽虎。"正從此入,匡人聞其言,孔子貌似陽虎,告匡君曰:"往者陽虎,今復來至。"乃率眾圍孔子,數日不解,弟子皆有饑色。于是孔子仰天而嘆曰:"君子固亦窮乎!"子路聞孔子之言悲感,悖然大怒,張目奮劍,聲如鐘鼓,顧謂二三子曰:"使吾有此厄也!"孔子曰:"由,來!今汝欲斗名,為戮我于天下,為汝悲歌而感之,汝皆和我。"由等唯唯。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風擊拒,軍士僵仆。于是匡人乃知孔子圣人,瓦解而去。
《呂氏春秋·慎大覽·貴因》 孔子道彌子瑕,見厘夫人,因也。
《淮南子·泰族訓》 孔子欲行王道,東西南北七十說而無所偶,故因衛(wèi)夫人彌子瑕,而欲通其道。
《鹽鐵論·論儒》 孔子適衛(wèi),因嬖臣彌子瑕以見衛(wèi)夫人,子路不說。
《藝文類聚》六十七引《典略》 孔子返衛(wèi),衛(wèi)夫人南子使人謂之曰:"四方君子之來者,必見寡小君。"孔子不得已見之。夫人在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huán)佩之聲璆然。
《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 趙簡子將襲衛(wèi),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返。趙簡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謀利而得害,猶弗察也。今蘧伯玉為相,史蠙佐焉,孔子為客,子貢使令于君前甚聽。《易》曰:'渙其羣元。吉。'渙者,賢也;羣者,眾也;元者,吉之始也。渙其羣元吉者,其佐多賢也。"簡子按兵而不動。
《鹽鐵論·論儒》 孔子能方不能圓,故饑于黎丘。
《藝文類聚》三十引《典略》 孔子過宋,與弟子習禮于樹下。宋司馬桓魋使人拔其樹,去適于野。
《韓詩外傳》九 孔子出衛(wèi)之東門,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車避。有人將來,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車避。有圣人將來。"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視之五十步,從而望之五十步,顧子貢曰:"是何為者也?"子貢曰:"賜之師也,所謂魯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魯孔丘歟?吾固聞之。"子貢曰:"賜之師,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堯之顙,舜之目,禹之頸,皋陶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有王者,從后視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圣者也。"子貢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污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子何患焉?"子貢以告孔子。孔子無所辭,獨辭喪家之狗耳,曰:"丘何敢乎?"子貢曰:"污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賜以知之矣。不知喪家狗,何足辭也?"子曰:"賜,汝獨不見夫喪家之狗歟?既斂而槨,布器而祭,顧望無人,意欲施之,上無明王,下無賢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強陵弱,眾暴寡,百姓縱心,莫之綱紀。是以固以丘為欲當之者也,丘何敢乎!"
《白虎通·壽命》 夫子過鄭,與弟子相失,獨立郭門外。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一人,其頭似堯,其頸似皋繇,其肩似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儡儡如喪家之狗。"子貢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笑曰:"形狀,未也。如喪家之狗,然哉乎!然哉乎!"
《論衡·骨相》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鄭東門。鄭人或問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頭似堯,其項若皋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傫々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未也。如喪家狗,然哉!然哉!"
《三國·魏·劉廙傳》注引《新序》 趙簡子欲專天下,謂其相曰:"趙有犢隹,晉有鐸鳴,魯有孔丘,吾殺三人者,天下可王也。"于是乃召犢隹、鐸鳴而問政焉,已即殺之。使使者聘孔子于魯,以胖牛肉迎于河上。使者謂船人曰:"孔子即上船,中河必流而殺之。"孔子至,使者致命,進胖牛之肉。孔子仰天而嘆曰:"美哉水乎!洋洋乎,使丘不濟此水者,命也夫!"子路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夫犢隹、鐸鳴,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意之時,須而后從政,及其得意也,殺之。黃龍不反于涸澤,鳳凰不離其罻羅。故刳胎焚林則麒麟不臻,覆巢破卵則鳳皇不翔,竭澤而漁則龜龍不見。鳥獸之于不仁,猶知避之,況丘乎!故虎嘯而谷風起,龍興而景云見,擊庭鐘于外,而黃鐘應于內,夫物類之相感,精神之相應,若響之應聲,影之象形,故君子違傷其類者。今彼已殺吾類矣,何為之此乎!"于是遂回車,不渡而還。
《說苑·權謀》 趙簡子曰:"晉有澤鳴、犢犨,魯有孔丘,吾殺此三人,則天下可圖也。"于是乃召澤鳴、犢犨,任之以政而殺之。使人聘孔子于魯,孔子至河,臨水而觀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于此,命也夫!"子路趨進曰:"敢問奚謂也?"孔子曰:"夫澤鳴、犢犨,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之未得志也,與之同聞見;及其得志也,殺之而后從政。故丘聞之,刳胎焚夭則麒麟不至,干澤而漁蛟龍不游,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丘聞之,君子重傷其類者也。"
《琴操》 《將歸操》者,孔子之所作也。趙簡子循執(zhí)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將往,未至渡狄水,聞趙殺其賢大夫竇鳴犢。喟然而嘆之曰:"夫趙之所以治者,鳴犢之力也。殺鳴犢而聘余,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則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則鳳凰不翔。鳥獸尚惡傷類,而況君子哉!"于是援琴而鼓之云:"翱翔于衛(wèi),復我舊居,從吾所好,其樂只且。"
《水經》河水注五 昔趙鞅殺鳴犢,仲尼臨河而嘆,自是而返。曰:"丘之不濟,命也夫!"琴操以為,孔子臨狄水而歌矣,曰"狄水衍兮風揚波,船楫顛倒更相加"。
《莊子·雜篇·寓言》 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莊子曰:"孔子謝之矣,而其未之嘗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復靈以生。鳴而當律,言而當法,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墨子·耕柱》 葉公子高問政于仲尼曰:"善為政者,若之何?"仲尼對曰:"善為政者,遠者近之,而舊者新之。"
《莊子·內篇·人間世》 葉公子高將使于齊,問于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也,而況諸侯乎?吾甚栗之。子嘗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執(zhí)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水,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夫子其行可矣!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厲。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茍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yǎng)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故丘(故丘故茶)”報道資料整理發(fā)布相關事件細節(jié)!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故丘(故丘故茶)
本文地址:
/qiqubaike/15022.html
標簽: 故丘(故丘故茶)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說不出的壓抑和心累短句(暗示自己很疲憊的句子(又喪又絕望))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懂行的人才知道三星有多厲害 熱氣球原理(熱氣球原理簡單解釋) 世界上有人拍到地獄(世界上有人拍到地獄嗎 中國哪個村最懶(中國哪個村人最少) 個性游戲名字(個性游戲名字男騷氣) 中國最便宜的銀元(最便宜的銀元是哪種) 裸騎節(jié)(三點透視) 最經典的中國動作電影(中國最精彩的動作電 藍色防凍液和綠色防凍液可以混合嗎 寧缺毋濫什么意思) 關于鈍尾兩頭蛇的信息 白鰭豚滅絕了嗎 中國最20郵票(中國最貴的郵票前20) 養(yǎng)小鬼什么意思 不一定(有些人會比較深刻) 十種最佳降糖水果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四大才女) 世界排名10大恐怖片(十大必看驚悚電影) 世界上最漂亮的雪地(世界上最漂亮的雪景) 夸女孩子漂亮的話 炫舞寵物pk名字5s(炫舞寶寶昵稱) 廣東事件(廣東事件2022) 搶別人屎吃犯法嗎 中國最壯闊高速(中國最壯觀的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