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猛虎行原文及翻譯)
xj
2023-04-14
長戈莫舂,長弩莫抨。乳孫哺子,教得生獰。舉頭為城,掉尾為旌。東海黃公,愁見夜行。道逢騶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鳴。泰山之下,婦人哭聲。官家有程,吏不敢聽。——唐代·李賀《猛虎行》 猛虎行 長戈莫舂,長弩莫抨。乳孫哺子,教得生獰。
舉頭為城,掉尾為旌。東海黃公,愁見夜行。
道逢騶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鳴。
泰山之下,婦人哭聲。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寫虎 , 憂憤憂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雖有長戈,卻不能把猛虎刺,雖有強弓,卻不能把猛虎擊。猛虎哺育子子孫孫,要它們像自己一樣兇殘毒狠。
它把頭舉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翹起,就像一面旌旗。曾經降伏猛虎的東海黃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間出行。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騶虞,因其不害人傷生而大怒不平。寶刀利劍不能發揮作用,被掛在墻上,悲憤吼嘯如雷敏。
泰山腳下,虎害復生,今日又傳來了婦人的哭聲。官府雖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們畏懼,不敢聽從。
賞析
此詩共十六句,分三部分。前六句開門見山寫虎的兇惡。開始四句以賦的筆法說明戈也不能沖擊它,弩也不能彈射它,乳孫哺子,相繼為非。五、六兩句極言其作惡之甚。當時藩鎮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度,不僅自署文武官吏,征收賦稅,甚至以土地傳之子孫,父死子握其兵權,企圖奪取唐王朝的天下。由于各鎮時有叛亂,藩鎮和朝廷的戰爭以及藩鎮之間的混戰,此起彼伏,嚴重地破壞了生產,給人民帶來無限痛苦。詩人以極大的憤慨面對現實,捕捉住事物最突出的本質特征,以此喻象建立起可感的形象,指摘時弊,切中要害。
中間四句緊承上面的意思指出,有法術能制虎的黃公都怕遇見它,而它看見具有虎形卻不食生物的仁義之獸騶虞,心里還感到不舒服,嗔怪騶虞的無用。這是詩人以獨特的感受與典型客觀事物有機融和創造出來的“猛虎”形象。李賀生活在如上所述的社會環境中,藩鎮為害之烈,在他的視覺、聽覺、觸覺以及頭腦中都印象極深。這里不直說虎如何傷人,也不去說虎如何兇猛,而是從別人對它的反應上做出鮮明有力的表現,然后再用仁獸騶虞與它兩相矛盾著的因素加以申述,既說明了它的殘虐,更指出了它“非仁德所能感化。“這種層次分明”,步步遞進的高超的藝術表現力,起到了給人以深刻啟示的藝術效果。
最后六句,前兩句先說人有寶刀,但懸之壁間無以為用,不能以之除害,寶刀憤激不甘而作雷鳴。這兩句詩感 *** 彩極其濃烈,寄托著詩人憤世的 *** 。王琦注云“刀作雷鳴似憤人不能見用之意”。李賀熱切期望掃平藩鎮,完成國家統一,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南園十三首》其五),但卻遭到小人的排擠,沉淪下僚,前進無路,報國無門,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他熱情的心里進發出憤怒的火花:“憂眠枕劍匣”,“壯年抱羈恨,夢泣生白頭!”后四句把矛頭直指官家。意思是說泰山之下有婦人一家死于虎口,官家雖然限期捕虎,但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的具文,官吏極怕“猛虎”,不敢去冒險。先從“婦人哭聲”著墨,陳述人民在官家對虎無能為力,一味退避的形勢下受害之深重,然后引到“吏不敢聽”,指出他們不敢聽官司之期限,創造出對強藩悍將畏之如虎的官家形象。前者寫以婦人為代表的廣大受難者,后者寫以官家為代表的統治者,它們交織在一起顯示出詩人正面現實,異常沉痛的心情。
創作背景 李賀雖然只活了二十七歲,但卻經歷了唐德宗、順宗、憲宗三朝。這首《猛虎行》就是影射當時社會現實,針對藩鎮跋扈,強據一方,肆為兇惡,橫行無忌,“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資治通鑒》元和七年李絳語)而作的。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
長戈莫舂,長弩莫抨。乳孫哺子,教得生獰。舉頭為城,掉尾為旌。東海黃公,愁見夜行。道逢騶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鳴。泰山之下,婦人哭聲。官家有程,吏不敢聽。——唐代·李賀《猛虎行》
猛虎行
長戈莫舂,長弩莫抨。乳孫哺子,教得生獰。
舉頭為城,掉尾為旌。東海黃公,愁見夜行。
道逢騶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鳴。
泰山之下,婦人哭聲。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寫虎 , 憂憤憂國
李白古詩猛虎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猛虎行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
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
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
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
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
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云世莫知。
三吳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茫茫愁殺人。
胡雛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紵飛梁塵。
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
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猛虎行 李白 字詞解釋 :
1、斷腸句:《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見《古風》二十二注1.
2、雍門琴:春秋齊城門名。據漢劉向《說苑·善說》,戰國時齊人子周居雍門,曾以琴見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子周引琴而鼓,于是孟嘗君涕泣増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國亡邑之人也。”
3、旌旗句:言河南、河北兩道均陷于安祿山叛軍之手。旌旗繽紛,言叛軍勢盛。
4、秦人句:謂中原及關中軍民為叛軍所蹂躪。秦人代指中原和關中廣大軍民。燕地代指叛軍。
5、胡馬句:謂叛軍占領唐東都洛陽。安祿山是胡人,故稱其叛軍為胡馬。翻,反而,表示意想不到和心理上難以接受。
6、一輸一失句:謂軍事上失敗,決策上失誤,致使官軍一敗涂地。軍事上失敗指封常清、高仙芝先后失敗退守。決策上失誤指唐玄宗聽信宦官邊令誠的讒言,斬封常清、高仙芝于軍中,致使潼關無兵把守。
7、朝降句:指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于敵后,河北諸郡響應。時才八日,史思明、蔡希德引兵擊諸郡,廣平諸郡復為賊守。見《資治通鑒》。
8、巨鰲二句:謂安祿山叛軍未平,天下紛擾,不得安寧。巨鰲喻安祿山;魚龍喻朝野上下。
1、楚漢時:指秦末劉邦與項羽相互交戰的時期。
2、朝過句:指張良刺殺秦始皇的一次行動。《史記·留侯世家》:良得力士,為鐵椎百二十斤。秦始皇東游,良與客狙(jū)擊波浪沙中。
3、暮入句:指韓信受貧。《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4、下邳句:《史記·留侯世家》:良嘗從客步游下邳圯(yí橋)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五日后,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帝王師矣。”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5、劉、項句:言劉邦與項羽的勝敗,全憑張良和韓信這兩個人來決定。
6、來投句:《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母漂(以水擊絮),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十日。信喜,謂漂母:“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你)而進食,豈望報乎?”
7、棲棲(xīxī):忙碌不安的樣子。
8、青云士:本指位高名顯的人,這里指才能出眾的人。
9、有策句:謂自己雖然有良策,但不敢獻給皇帝,怕觸犯皇帝的威嚴。龍鱗,喻指人主。《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觸犯)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著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達到)矣。后因以逆鱗喻人主。
10、掣鈴句:謂與州刺史交往。唐時官署多懸鈴于外,有時報聞,則引鈴以代傳呼。掣鈴,即拉鈴。這里指拜見長官時,拉鈴告知。交通,即結交;交往。二千石,指州刺史。
11、六博:古博戲之一。共十二棋,六黑,六白,兩人相博,每人六棋,故名。
1、張旭:《新唐書·張旭傳》: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顛。
2、風云·:喻高才卓識。
3、三吳句:謂張旭家鄉的地方長官都很敬重他。三吳,酈道元《水經注》:吳后分為三,世號“三吳”,吳興、吳郡、會稽也。邦伯,即刺史。《尚書·召誥》:命庶殷侯甸男(庶、殷,皆眾多義;甸,京城郊外的地方;侯、男皆爵位名)邦伯。孔穎達傳: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稱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長官。顧,拜訪。盼,企望。
4、蕭曹句:謂漢朝開國功臣蕭何、曹參當初不過是沛中小吏罷了。《史記·曹相國世家》: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
5、攀龍附鳳:喻臣子追隨帝王建功立業。這里是鼓勵張旭的話。
6、溧陽:舊縣名,屬丹陽郡。唐時屬江南道之宣州。
7、吳歌句:謂吳歌《白苧》的樂聲悅耳動聽。吳歌,吳地的歌曲。《白苧》,樂府吳舞曲名。繞梁塵,即歌聲繞梁。《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lì梁棟的別名)。
8、槌牛句:謂備筵席,擊鐘鼓,與眾賓客會餐。槌,讀chuí,通椎,通捶,擊殺之義。撾,讀zhuā,敲擊。
9、我從二句:是詩人自言將游歷東南常通書信。是惜別之辭。“得魚”用“任公子”典。《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黑色)五十犗(jiè閹過的牛)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陷沒而下,鶩揚(急劇翻騰)而奮鰭,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聲勢威盛貌)千里。任公子得若(這樣)魚,離(分割)而臘(xī作成干肉) 之,自制河(地名)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吃飽)若魚者。
猛虎行 李白 中心大意 :
詩人關心國家命運,同情人民疾苦,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懣,表示了對朋友的關切。正是這種報國心切之情,使他后來參加永王幕府,而被流放夜郎。
猛虎行 李白 背景 :
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晉人陸機、謝惠連都賦有《猛虎行》詩,都表現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艱險改節。李白以此題寫自己安史之亂后的遭遇。公元756(至德元年)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亂,離開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書法家張旭于溧陽(今江蘇溧陽),作此詩以贈張。
猛虎行 李白 賞析 :
全詩共分三段。從開始至“魚龍奔走安得寧”為第一段,敘述安祿山攻占東都洛陽,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詩人眼見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靈涂炭,憂心如焚的思想感情。《猛虎行》,一作《猛虎吟》,古樂府曲調名,詩中將安祿山叛軍比做吃人的猛虎。對安史叛亂,大唐帝國危在旦夕的局勢,詩人十分焦慮。他腸斷淚下,不是因為古樂府歌辭“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的憂傷曲調勾起了他的故鄉之思;也并非因為聽了像戰國時的音樂家雍門子周那樣的高手所彈的凄楚動人的琴聲而觸動了他個人的傷心之事。而是為國家的安危,人民的災難痛哭。以下八句寫胡兵擄掠洛陽,時局混亂,國衰民亡的慘狀,亦即詩人傷心的原因。“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兩河道”,指唐代的河南道和河北道,即現在的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和遼寧省部分地區。
安祿山叛亂時,河北道、河南道相繼陷落,被胡人所占領。安祿山攻破洛陽后,朝廷派大將高仙芝率兵至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市)抵抗,被安史亂軍所敗,成了安祿山的俘虜,因為他的部下多是關中人(即秦人),祿山的軍隊多是燕人,因此說“ 秦人半為燕地囚”; 東都陷落,胡騎遍于市郊,故而說“胡馬翻銜洛陽草” 。
“ 一輸一失關下兵” ,是指高仙芝因兵敗于安祿山(故云“一輸”),明皇聞此大怒,命宦官邊令誠斬高仙芝于軍中。高仙芝不戰而退,退守潼關,乃出于保衛長安的戰略考慮,而唐明皇聽信宦官讒言,草率殺掉干城大將,是極失策的(故云“一失”)。“關下兵”,指退守潼關的軍隊。公元756年(至德元年)舊歷十二月,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賊,河北十七郡皆歸朝廷,等到顏杲卿被安史亂軍攻陷,河北諸郡又復歸賊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薊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薊州(均在今河北、遼寧地區)等地的城池。安史亂軍如海中的巨鰲,攪得海水翻滾,以致海中的魚龍(指唐朝的軍民百姓)奔走不寧,此所謂:“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第一段將洛陽淪陷后敵焰猖狂,天下罹亂的情景及詩人憂心如焚的心情,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來。
從“頗似楚漢時”至“繞床三匝呼一擲”為第二段。此段借張良、韓信未遇的故事,抒發詩人身遭亂世,不為昏庸的統治者任用,雖胸懷“王霸大略”、匡世濟民之術,也無處施展,無奈隨逃難的人群“竄身南國”的感慨。安史亂軍來勢兇猛,東都洛陽很快淪陷,戰爭的局勢頗似楚漢相爭時,呈拉鋸狀態。這使李白聯想起歷史上決定漢朝命運的杰出的謀臣和大將 張良和韓信來。他們在未遭君臣際遇之時,境況也與自己目前的狀況差不多。張良在博浪沙椎擊秦始皇,誤中副車,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蘇邳縣),在下邳圮上遇黃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韓信最初在淮陰(今江蘇淮陰)市曾受市井無賴的胯下之辱,無以為生,釣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婦的飯食充饑。后來韓信投漢,漢高祖一開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
像張良和韓信這樣的賢才智士,尚且有困頓不遇之時,像漢高祖那樣的明君,還有不明之時,“今時亦棄青云士”就不足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亂未發前,就曾單身匹馬闖幽州,探安祿山虛實。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曾三入長安,欲向朝廷報告安祿山欲反叛的情狀,無奈唐玄宗十分昏聵,凡是告安祿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給安祿山發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了。傳說龍的頸下有逆鱗徑尺,若觸動他的逆鱗,則必怒而傷人,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無常,不喜聽批評意見,暗示唐玄宗、肅宗決非是漢高祖那樣的賢君明主。憤慨之馀,詩人只好“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來是很曠達,其實所表達的是對朝廷不用賢才的深切憤懣。詩人無事可做,只好在諸侯門里做客。剛剛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時又在溧陽府上當座上賓。自己的滿腔豪情和壯志無處抒發,唯有在賭博場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壯心,一吐憤懣。
從“楚人每道張旭奇”至詩末為第三段。前六句盛贊大書法家張旭的才能和為人,后六句寫在溧陽酒樓和眾賓客及張旭飲宴的情景,最后兩句寫自己欲釣鰲東海的胸襟和抱負,表達自己壯志未已,仍舊伺機報國立功的思想。張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長安時,他們曾與賀知章、崔宗之等人有過“飲中八仙”之游。
張旭不但因善書被尊為“草圣”,而且胸懷大志,“心藏風云世莫知。”“三吳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是寫他不但深得吳郡的地方長官的賞識,而且甚為海內雄俠所欽佩。因張旭做過常熟縣尉,因此詩中將他與曾做過沛中吏的漢初大臣蕭何、曹參相比,稱他將來也會有風云際會“攀龍附鳳”之時,干出一番事業來。這幾句話雖是祝愿張旭的,其中也有詩人自期的意味。后幾句點明和張旭等人宴別的時間和地點,及席上輕歌曼舞、撾鼓歡飲的熱鬧場面。最后向張旭等人贈別,表示自己要像《莊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樣去釣鰲東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濟蒼生的宏偉抱負。
《莊子·外物篇》中所說的'任公子所釣的“大魚”“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就是指此詩開始所說的使得海水震動的“巨鰲”,或詩中屢提起的“長鯨”。“巨鰲”和“長鯨”在李白詩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軍的。因此,東海釣鰲,當喻指尋找平叛報國機會。
這首長篇歌行,雖然是信筆寫來,其實是“既雕既琢,復歸于樸”的精品。其結構是頗具匠心。王琦曾評此詩說:“首尾一貫,脈絡分明,浩氣神行,渾然無跡。”
作者簡介 :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馬克市),李白即誕生于此。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后世將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猛虎行原文及翻譯原文:
猛虎行
李白?〔唐代〕
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
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寶書長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
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云世莫知。三吳邦伯多顧盼,四海雄俠皆相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漠漠愁殺人。
胡人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纻飛梁塵。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翻譯:
早上吟《猛虎行》,晚上也吟《猛虎行》。
我之所以潸然淚下與聽《隴頭歌》的別離之辭無關,也并非是因為聽了雍門子周悲切的琴聲。
河南河北戰旗如云,咚咚的戰鼓聲震得山動地搖。
秦地的百姓半為燕地的胡人所虜,東都淪陷,胡人的戰馬已在洛陽吃草。
抗敵的官兵敗退守至漁關之下,將帥被誅,實是大大的失策。幽薊之地的城池朝降夕叛。
安祿山這只翻江倒海的巨鰲未除,朝野上下君臣百姓奔走不暇,不得安靜。
這就好像楚漢相爭時的情況一樣,雙方翻來覆去,勝負不見分曉。
我到過博浪沙和淮陰市,想起了張良和韓信這兩位決定楚漢命運的人物。
那時張良未遇,韓信窮苦潦倒。張良在下邳受了黃石公的兵書,韓信還在淮南依靠漂母的接濟為生。
自古以來賢哲之士都棲棲惶惶,不得其所。而如今也是如此,將青云之士卻棄而不用。
我胸有滅胡之策,但不敢觸怒皇帝,只好逃奔南國以避戰亂。
卻敵的寶書和玉劍,只好束之高閣、掛在壁間,殺敵的金鞍寶馬也只好送給了朋友。
昨日還在宣城作客,與宣州太守交游。
心中的郁憤無從發泄,只好玩玩賭博游戲,繞床三匝,大呼一擲,以快壯心。
是人都說張旭是位奇士,胸懷韜略而世人不曉。
三吳的官長都對他特別垂青,四海的英俠們都爭相追隨。
蕭何和曹參也作過沛中的小吏,他們后來都有了風云際遇的譏會。
陽春三月,在溧陽酒樓相會,樓前的楊花茫茫,使人調悵。
樓上酒筵上有綠眼的胡兒在吹玉笛,有甌女唱著吳歌《白紵》,余音繞梁。
大丈夫相見應杯酒為樂,宰牛擂鼓大會眾賓。
我從此就要去東海垂釣,釣得大魚即寄與諸位知己,與好友共享知交之情。
時在溪水舍下流猛虎白日繞山行林間夜知聞虎嘯山中麋虎盡無聲來自誰的作品《猛虎行》。
樂府《相和歌辭》舊題。李白以此題寫自己安史之亂后的遭遇。至德元年(756)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亂,離開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書法家張旭于栗陽(今江蘇溧陽),作此詩以贈張。這首詩敘述安祿山攻占東都洛陽,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詩人眼見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靈涂炭,憂心如焚的思想感情。
[img]描寫虎的氣勢的詩句1. 關于描寫虎的詩句
關于描寫虎的詩句 1. 有關虎的詩句
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村行。張籍 《猛虎行》
東有青龍西白虎,中含福皇包世度。李商隱《雜曲歌辭·無愁果有愁曲》
柳營春試馬,虎帳夜談兵。《唐朝李晉王贈與周德威對聯》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李白 蜀道難》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入麻。《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虎殿成鴻業,猿巖題鳳賦。張說《修書院學士奉敕宴梁王宅賦得樹字》
慣游山水住南州,行盡天臺及虎丘。白居易《寄題上強山精舍寺》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 辛棄疾《水調歌頭》
白虎搖瑟鳳吹笙,乘騎云氣吸日精。宋之問《王子喬》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復慨而慷。毛澤東《七律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毛澤東《蝶戀花 答李淑一》
僅供參考。
2. 關于虎的詩句古詩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李白 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春風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馬嵬】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吟劍詩】 洪秀全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擒盡妖邪掃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東西南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平樂如何。【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 李白 同州隔秋浦,聞吟猛虎詞。
晨朝來借問,知是謝楊兒。 【猛虎行】 李咸用 猛虎不怯敵,烈士無虛言。
怯敵辱其班,虛言負其恩。爪牙欺白刃,果敢無前陣。
須知易水歌,至死無悔吝。 【相和歌辭·猛虎行】齊己 磨爾牙,錯爾爪,狐莫威,兔莫狡。
飲來吞噬取腸飽,橫行不怕日月明,皇天產爾為生獰。前村半夜聞吼聲,何人按劍燈熒熒。
【猛虎行(四言)】李賀 長戈莫舂,強弩莫烹。乳孫哺子,教得生獰。
舉頭為城,掉尾為旌。東海黃公,愁見夜行。
道逢騶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鳴。
泰山之下,婦人哭聲。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白虎行】李賀 火烏日暗崩騰云,秦皇虎視蒼生群。燒書滅國無暇日,鑄劍佩玦惟將軍。
玉壇設醮思沖天,一世二世當萬年。燒丹未得不死藥,拏舟海上尋神仙。
鯨魚張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雄豪氣猛如焰煙,無人為決天河水。
誰最苦兮誰最苦,報人義士深相許。漸離擊筑荊卿歌,荊卿把酒燕丹語。
劍如霜兮膽如鐵,出燕城兮望秦月。天授秦封祚未移,袞龍衣點荊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漢皇知是真天子。 【相和歌辭·猛虎行】張籍 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林行。
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年年養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看行跡。
【射虎行】王建 自去射虎得虎歸,官差射虎得虎遲。獨行以死當虎命,兩人因疑終不定。
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綠苗成道徑。遠立不敢污箭鏃,聞死還來分虎肉。
惜留猛虎著深山,射殺恐畏終身閑。 【相和歌辭·猛虎行】 儲光羲 寒亦不憂雪,饑亦不食人。
人血豈不甘,所惡傷明神。太室為我宅,孟門為我鄰。
百獸為我膳,五龍為我賓。蒙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
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高云逐氣浮,厚地隨聲振。
君能賈馀勇,日夕長相親。 【虎牙行(虎牙在荊門之北,江水峻急)】杜甫 秋風欻吸吹南國,天地慘慘無顏色。
洞庭揚波江漢回,虎牙銅柱皆傾側。巫峽陰岑朔漠氣,峰巒窈窕溪谷黑。
杜鵑不來猿狖寒,山鬼幽憂雪霜逼。楚老長嗟憶炎瘴,三尺角弓兩斛力。
壁立石城橫塞起,金錯旌竿滿云直。漁陽突騎獵青丘,犬戎鎖甲聞丹極。
八荒十年防盜賊,征戍誅求寡妻哭,遠客中宵淚沾臆。 【題虎丘寺】劉長卿 青林虎丘寺,林際翠微路。
仰見山僧來,遙從飛鳥處。茲峰淪寶玉,千載唯丘墓。
埋劍人空傳,鑿山龍已去。捫蘿披翳薈,路轉夕陽遽。
虎嘯崖谷寒,猿鳴杉松暮。裴回北樓上,江海窮一顧。
日映千里帆,鴉歸萬家樹。暫因愜所適,果得損外慮。
庭暗棲閑云,檐香滴甘露。久迷空寂理,多為繁華故。
永欲投死生,馀生豈能誤。【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虎尾難容足,羊腸易覆輪。
《江南謫居十韻·白居易》心如山上虎,身若倉中鼠。《東武吟·曹鄴》劍埋龍守壤,石臥虎司碑。
《太母魏氏半徑題石·陳元光》祗召趨龍闕,承恩拜虎闈。《和梁王眾傳張光祿是王子晉后身·崔融》國帶風塵色,兵張虎豹符。
《別蘇徯·杜甫》浪逐樓船破,風從虎竹生。《送長孫將軍拜歙州之任·獨孤及》寒雨雪兼落,枯林虎獨行。
《秋末懷舊山·貫休》井通鰍吐脈,僧隔虎棲禪。《壺公山·黃滔》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送僧歸太白山·賈島》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臺。《對酒·李白》脫身離虎口,移疾就豬肝。
《大鹵平后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懷十韻寄劉韋二前輩二公嘗于此縣寄居·李商隱》奪旗貂帳側,射虎雪林前。《送彭開府往云中覲使君兄·盧綸》虎隊手驅出,豹篇心卷藏。
《猛將吟·孟郊》深林猿聲冷,沮洳虎跡新。《山行積雨,歸途始霽·韋應物》泛浦龍驚錫,禪云虎繞扉。
《送元遂上人歸吳中·許棠》龍池護清激,虎節到深邃。《贈僧皎然·顏真卿》虎行風捷獵,龍睡氣氛氳。
《大云寺二十韻·元稹》石勢虎蹲伏,山形龍屈盤。《城西虎跑寺·張繼》論經白虎殿,獻賦甘泉宮。
《故刑部李尚書挽詞三首·張九齡》碧湫龍池滿,蒼松虎徑深。《襄州景空寺題融上人蘭若·張說》春蘚任封降虎石,夜雷從傍養龍池。
《送乞雨禪師臨遇南游·曹松》蕭條井邑如魚尾,早晚干戈識虎皮。《秋末懷舊山·杜牧》劍門失險曾縛虎,淮水安流緣斬鯨。
《奉酬忠武李相公見寄·李逢吉》夢非熊虎數年間,驅盡豺狼宇宙閑。《觀獵三首·劉商》雁行布陳眾未曉,虎。
3. 關于虎的古詩10句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增廣賢文》
南山北山樹冥冥, 猛虎白日繞村行。 《猛虎行》——張籍
虎據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游不勞吉日出。《憶昔》——杜甫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古風五十九首 其一》 —— 李白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古風五十九首 其三》 —— 李白
饑食猛虎窟,寒棲野雀林。《猛虎行》——陸機
狂笑驚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雪岳讀書圖》
曾經刀山驅猛虎, 幾度火海戰飛龍。《李白出行圖》
4. 描寫老虎的詩句
猛虎詞 寒亦不憂雪,饑亦不食人。
人肉豈不甘,所惡傷明神。 太室為我宅,孟門為我鄰。
百獸為我膳,五龍為我賓。 蒙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
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 高云逐氣浮,厚地隨聲震。
君能賈馀勇,日夕長相親。 猛虎行 猛虎不怯敵,烈士無虛言。
怯敵辱其班,虛言負其恩。 爪牙欺白刃,果敢無前陣。
須知易水歌,至死無悔吝。 沁園春 虎 生在西山,常居東谷,出沒無時。
向枯樹巖前,幽泉澗畔,饑餐渴飲,飽暖隨宜。一任縱橫,平生勇猛,走入叢林萬木披。
誰知得。但無憂無餐渴飲,飽暖隨宜。
一任縱橫,平生勇猛,走入叢林萬木披。誰知得。
但無憂無懼,斷絕狐疑。等閑剔起雙眉。
有萬里風生八面威。自踏葉巡山,不離元所,一靈不昧,百獸皈依。
跳下懸崖,咆哮振地,月白山寒水滿溪。收牙爪,且藏身遁跡,獨步云歸。
5. 關于虎的詩句
【成語】:【豺虎肆虐】【柴虎肆虐】【鴟目虎吻】【除狼得虎】【豺狼虎豹】【出林乳虎】【藏龍臥虎】【螭盤虎踞】鴟視虎顧】【初生牛犢不怕虎】【初生之犢不懼虎】【初生之犢不畏虎】【耽耽虎視】【眈眈虎視】【雕虎焦原】【調虎離窠】【打虎牢龍】【調虎離山】【斷蛟刺虎【打馬虎眼】【雕龍繡虎】【大人虎變】【得勝的貓兒歡似虎】【打死虎】【打死老虎】【大賢虎變】【獨坐窮山,放虎自衛】【獨坐窮山,引虎自衛】【惡虎不食子】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
比喻不傷害親近者。【餓虎攢羊】攢:向一個目標簇擁。
像饑餓的老虎向羊簇擁過去一樣。形容動作而猛烈。
【餓虎逢羊】逢:碰到,遇到。饑餓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貪婪。【餓虎見羊】饑餓的老虎見到一只羊羔。
比喻迅猛貪婪。【餓虎饑鷹】虎撲食】【餓虎撲羊】【餓虎擒羊】【餓虎吞羊】【二虎相斗,必有一傷】【餓虎之蹊】風從虎,云從龍】【馮河暴虎】【放虎歸山】【伏虎降龍】【放虎遺患】【風虎云龍】【放虎自衛】【鳳嘆虎視】【官虎吏狼】【甘冒虎口】指甘愿冒著生命危險。
【關門養虎,虎大傷人】比喻縱容助長壞人壞事,到頭來自己受害。【宮鄰金虎】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兇惡如虎之猛。
【割肉飼虎】飼: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
比喻既舍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欲。【虎變不測】無法預測老虎身上的花紋發生什么變化或何時變化。
形容非常之人的行蹤或性情變化莫測,不可捉摸。【虎豹不外其爪】老虎和豹子不輕易將自己的爪子露出來。
比喻軍隊不輕易把自己的威勢和實力顯露在外面。【虎豹豺狼】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野獸。
比喻兇殘害人的壞人。【虎飽鴟咽】像老虎一樣兇殘飽食,像鷂鷹一樣貪婪地吞咽獵物。
形容貪官污吏兇狠貪婪。【虎豹九關】九關:九重天門。
到天庭去的九重門都有虎豹把守。比喻兇暴殘虐的弄權之臣。
【虎豹狼蟲】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野獸。比喻兇殘害人的壞人。
【虎步龍行】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虎變龍蒸】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虎不食兒】老虎兇猛殘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
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虎斑霞綺,林籟泉韻】綺:美麗;籟:孔穴中發出的聲響;韻:悅耳和諧的聲音。
形容自然界景色秀麗,各種聲音悅耳動聽。【虎背熊腰】背寬厚如虎,腰粗壯如熊。
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虎豹之駒】駒:兩歲以下的幼馬或少壯的駿馬。
指虎和豹的幼子。比喻志向遠大的英俊少年。
【虎賁中郎】虎賁:勇士;中郎:指東漢蔡邕,曾做左中郎將。有一個勇士與蔡中郎長相特別相似。
形容兩人面貌相似,如同一個人一樣。【虎超龍驤】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毒不食兒】老虎再歹毒也不會吃掉自己的孩子。【虎黨狐儕】比喻兇惡狡黠之輩。
【歇后語】八虎(《楊宋將》中楊繼業的八個兒子)闖幽州 死的死,丟的丟(比喻損失太大。) 叭拉狗蹲墻頭 硬裝坐地虎(比喻冒充豪紳) 抱著老虎喊救命 自找死 被窩里喂虎 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蟲 不動聲色 壁虎捕食 出其不意 壁虎掀門簾 露一小手 踩虎尾,踏春冰 冒險 蒼蠅進虎門 不夠塞牙縫 扯著老虎尾巴喊救命 找死 程咬金的三斧頭 虎頭蛇尾 吃了虎豹的心肝 好大的膽子 出得龍潭,又入虎穴 禍不單行;躲了一災又 初生的牛犢 不怕虎 初生犢 不怕虎(比喻年輕人大膽勇敢但缺少經驗。)
窗戶上畫老虎 嚇不了誰 大蟲(老虎)吃耗子 囫圇(hu lun完整;整個兒)吞 大蟲打哈哈 笑面虎 大蟲頭,長蟲(蛇)尾 虎頭蛇尾 大腿上畫老虎 嚇不了哪一個 帶念珠的老虎 假念彌陀;假慈悲 帶素珠的老虎 假念彌陀(比喻假裝心善。) 帶崽的母老虎 分外兇 得勝的貓兒 歡似虎 得勢的貍貓 歡似虎 燈跡不叫燈跡 “笑面虎”(比喻外貌裝得善良而心地兇狠的人) 地頭蛇,母老虎 不是好惹的 東山跑過驢,西山打過虎 見過點陣勢 躲過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 一個比一個兇(比喻災禍一個比一個嚴重。)
躲過野牛碰上虎 一個更比一個兇 惡虎斗狼群 寡不敵眾 餓虎進宅 四鄰不安 二虎相爭 必有一傷 二愣子騎老虎背 早晚有他的好看 犯了克山病,又得虎林熱(虎疫,舊稱霍亂) 沒法治;沒治了 放虎歸山 必有后患;自找麻煩;留下禍根 黃羊跑到虎穴里 兇多吉少 父子觀虎斗 大驚小怪 給下山虎開路 頭號幫兇 光身子騎老虎 膽大不害臊 跪在老虎面前喊恩人 善惡不分 猴子給老虎拜年 送貨上門 猴子騎老虎 下不來 狐貍跟著老虎走 狐假虎威 虎口拔牙 膽子不小;好大膽 虎人中堂 家破人亡 虎生豬玀 又笨又惡 虎頭蛇尾 有始無終 虎頭鍘下服刑 一刀兩斷 虎窩里跑出個羊羔 虎口余生 虎坐蓮臺 冒充善人 畫虎不成反類犬 弄巧成拙 雞蛋喂老虎 囫圇(hu lun完整;整個兒)吞 麂子(ji zi麂。一種小型的鹿)給老虎拜年 沒有好下場 將門出虎子 一代更比一代強;一輩強似一輩 拉大旗做虎皮 裝面子 拉著虎尾喊救命 自己找死(比喻自尋死路。)
老掉牙的虎 雄心在 老虎背上拍蒼蠅 送死;自己找死 老虎變豬玀 又丑又惡;又笨又惡 老虎吃刺猬 無法下口 老虎吃豆芽 小菜一碟 老虎吃螞蟻 不夠塞牙縫,不夠嚼 老虎吃螞蚱 小菜一碟;不過癮;小菜兒;不夠塞。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猛虎行(猛虎行原文及翻譯)”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猛虎行(猛虎行原文及翻譯)
本文地址:
/qiqubaike/16466.html
標簽: 猛虎行(猛虎行原文及翻譯)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興濟(興濟中學)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中國最刮油的茶(刮油茶排行) 太平間鬧鬼事件2(太平間鬧鬼事件2嚇人嗎 羽毛球比賽規則發球規則 酒后幾小時吹氣測不出 越南海豚人(東南亞海豚) 枳梘子是什么的果實?北枳椇枳椇毛果枳椇種 遇事要學會隨機應變(中國古代寓言) 最短2分鐘最長120年(全球生命力最強的 夢見死了很多人(夢到死去的人活著) 夢見歹徒(夢見歹徒入室對我及家人行兇) 地方志書每幾年左右編修一次 明星養小鬼的真實事件(明星養小鬼的真實案 劉姓名字大全(屬鼠女孩劉姓名字大全) 世界上最風光的狗(世界風景之狗的圖片) 中國最牛團隊作文(這才是最牛的團隊) 8月中旬荷花謝了嗎 中國最神奇的名山(中國最神奇的景點) 板娘什么意思 cemingzi(測名字免費測試) 諉過(諉過于人怎么讀) 泰國詩琳通公主未婚原因不愿為了地位相爭與 中國最漂亮籃球主持(籃球美女主持人) 春風得意出自哪首詩 中國最寬城門(中國最寬城門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