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幽谷(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打一字)
xj
2023-04-14
樂的繁體字,見參考資料
這兩個「ㄠ」字乃出於「幽谷」(「幽」字的形狀是兩個「ㄠ」字夾在山凹中),又搬到「喬木」之上.
初中兩小兒辯日原文及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原文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yuǎn),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為汝(rǔ)多知(此處念智)乎?
詞語解釋一
(1)游:游學(xué),游歷。
(2)辯斗:辯論,爭論。
(3)故:原因,緣故。
(4)以:以為,認(rèn)為。
(5)去: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1)為:是。
(12)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你。
譯文一
孔子到東方游學(xué),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rèn)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yuǎn)。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rèn)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yuǎn),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yuǎn)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jìn)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yuǎn)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譯文
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子說:我認(rèn)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yuǎn)。
另一個小孩子認(rèn)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yuǎn),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yuǎn)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jìn)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yuǎn)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后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注釋
東:東方。
游:游歷、游學(xué)。
見:看見。
辯斗:辯論,爭論.
辯:爭。
其:代詞,他們。
故:緣故,原因。
以:認(rèn)為。
始:剛剛,才。
去:離;距離。
日中:正午。
初:剛剛。
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
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決:決斷,判定,判斷。
孰:誰。
為:同謂,說,認(rèn)為。
汝:你。
知:zh,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
笑:在這里不是嘲笑,在這里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而略帶寒意
宋代李邦獻(xiàn)《省心雜言》原文及翻譯
宋代李邦獻(xiàn)《省心雜言》原文及翻譯
宋李邦獻(xiàn)《省心雜言》。
1.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
選擇說話的方式和交友的類型,就能沒有悔恨和傷害,就能免 除憂愁和侮辱。聽到美好的教導(dǎo)就拜謝,如有人指出我的過錯就 歡喜,不是圣賢就不能做到。說別人的短處不算正直,幫助他作惡 不是仗義。講別人壞話的語言都編織得很巧妙,討好諂媚的語言 都很甘甜,忠誠的語言是直率的,誠實的語言不多。輕易承諾的 人,他的信用程度不多;當(dāng)面稱贊他人的,行動起來必定不是這樣。
說話少可以減少他人誹謗,欲望少是保身之道。過多說話就違背 了大道,欲望太多就會傷害身體。用言語傷人的人,比刀斧還鋒 利;用法術(shù)害人的人,比虎狼還狠毒;言語不能不選擇,法術(shù)不能不 選擇運(yùn)用。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喜歡講人壞話的人,總是忘不了補(bǔ)上一句: 我不是有意講人壞話,主要是我這人個性太直。也常常看到一些 人把幫助他人打架行兇視為夠朋友、講義氣;前者的表白不足信, 后者的認(rèn)識有誤區(qū)。那種對他人的要求承諾得太輕快、太隨便的 人,事到臨頭有哪一件能夠兌現(xiàn)?那些專程前來送上一番好話的 人,誰不在心中另有所圖?那些諂媚、恭維的話語,即使明知其中 一片虛假,但被恭維者誰不感到句句甘甜、心花怒放?有幾個人能 做到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除非你真正是個奮發(fā)有為的特 殊人才。《省心雜言》字字珠璣,句句見道,不失為一面能夠一針見 血的閱世明鏡。
2.好名則立異。
好勝的人必定喜好爭奪,貪圖榮耀的人必定遭到侮辱。好求 名的人總是樹立異端,樹立異端就使自己容易陷入危險境地,所以 圣人戒人求名。以表面忠誠換取名聲的人其實是在背后揭人之短 的人,以信用換取名聲的人其實是奸詐的人,以清廉換取名聲的人 是貪婪的人,以潔凈換取名聲的人是污濁的人。忠信廉潔的品質(zhì) 應(yīng)該成為立身之本,不是沽名釣譽(yù)的工具。如犯著其中一條,那就 像鄉(xiāng)下人一樣又有什么可取的呢?對待親近的人很薄情,而責(zé)備 他人很重的人,不能與他們深交。喜好名聲而又急不可待的人,不 能與他們共同謀事。貪婪而又喜歡詐術(shù)的人,不能與他們有利害 關(guān)系。殘忍而好勝的人,不能與他們共享安樂。對自己看得太重 的人不仁,好廣積財物的人不義,過分恭敬的人無禮,貪圖名聲的 人沒有智慧。
名氣不是一個虛無的東西,它隱含著莫大的光榮與利益。成 名是一個復(fù)雜而艱辛的過程,好名欲速者的愿望過于強(qiáng)烈,不適 應(yīng)也不能滿足于這種過程,所以,如果為這種人謀求成名,只會給 自己帶來招怨受責(zé)的沉痛教訓(xùn)。迫不及待地追求出名的人,總是 一味為引人注目而頻繁地制造異端,而異端總是朝著背離現(xiàn)實和 真理的方向越滑越遠(yuǎn),所以說貪名者無智。名氣不是僅靠把自 己充灌得面紅耳赤的功利之心就能得到的,它是一個人的品德、才 華和功業(yè)達(dá)到一定境界才自然出現(xiàn)的溢彩流光。
3.用過其才則敗事,享過其用則喪身。
坐在密室中就像走在四通八達(dá)的道路上一樣,駕馭著自己的 思想就像控制著六匹奔馬一樣,可以免除過失。任職超過他的才 能就會敗事,享受超過他的收入就會喪身。明白過錯是過錯的人, 因有恐懼之心而不敢去做錯事;不明白過錯為過錯的人,死到臨頭 才會終止過錯。有過錯卻能悔改的人,也不失為君子;明知是過錯 卻不肯悔改的人,難道不是小人嗎?心誠就沒有悔恨,寬恕就不會 招怨,和睦就不會結(jié)仇,容忍就不會招辱。行善事不如舍棄做惡 事,補(bǔ)救過失不如事先省去錯事不做。即使是勉強(qiáng)做善事,也比一 貫作惡要強(qiáng)得多。廣積財富不如教子做人,逃避災(zāi)禍不如減少 是非。
人們常常希望自己能夠擁有高位重權(quán),往往不知道權(quán)力一旦 超出自己的能力就會給社會事業(yè)造成重大損失,除非某種官場制 度能夠容忍和承受這種損失。慷慨承諾、熱心助人和積極進(jìn)取固 然都是一種美德,但也要注意盡量避免進(jìn)入那些注定要失敗和有 害的事件;如何對自己的精力和事務(wù)進(jìn)行合理的安排和取舍,是一 門高超的生活藝術(shù)。
4.利可共而不可獨(dú)。
一塊泥土擋不住狂猛的巨潮,一介平民不能振起頹敗的社會 風(fēng)俗。能夠屈己下人的能夠與眾人相處,好勝的人必定容易遇到 敵手。用眾人的力量幫助自己的人,心中安逸而且辦事成功;憑自 己駕馭眾人的人,心中勞累而且招人積怨。禮義廉恥這些道德規(guī) 范可以用來要求自己,不可以用來束縛別人。嚴(yán)于律己的人就少 過錯,約束別人的人就缺少團(tuán)結(jié)合作,缺少團(tuán)結(jié)合作就不是涉世之 道;所以君子常常責(zé)備自己,小人總是責(zé)備別人。不隱藏別人的短 處,不周濟(jì)另q人的急難,不是仁義之人。看輕財物就是以團(tuán)結(jié)眾 人,嚴(yán)于律己就能讓人信服,氣量寬宏足以得人擁戴,身先士卒就 能夠率領(lǐng)眾人。立身之道要內(nèi)剛外柔,治家之道要長輩謙遜、晚輩 和順。不和諧就不能迎接外來的事物,不寬容就不能獲得下人。
內(nèi)部和睦的人家道昌隆,外部和睦就能使處人辦事取得成功。利 益只能與別人共享而不能獨(dú)吞,謀略只能少人參加不能與眾共謀, 一個人獨(dú)吞利益就會失敗,與眾人商討謀略就會泄露。財不難匯 聚,取予得當(dāng)就會富足;國家不難治理,分辨出正邪就能太平;世風(fēng) 不難轉(zhuǎn)化,自上及下就能風(fēng)行天下;風(fēng)俗不難改變,自近及遠(yuǎn)推行 就會引領(lǐng)社會風(fēng)俗發(fā)生變化。
這段文字探討的是如何處理好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眾人的關(guān) 系。再好的道德原則只能在修養(yǎng)身心時獨(dú)自享用,如果拿它來要 求別人會把自己弄得眾叛親離。火焰因為有著眾人舉柴才會輕而 易舉燃燒得熱烈而輝煌;如手中沒有一點(diǎn)權(quán)力和一定的物質(zhì)力量 要想支配和調(diào)度別人往往是枉費(fèi)心機(jī)。領(lǐng)導(dǎo)者之所以能夠調(diào)動眾 力是由于他擁有權(quán)力,沒有權(quán)力的人之所以也能調(diào)動眾力是由于 他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素質(zhì):輕財就會匯聚眾人,量寬就能容納眾 人,嚴(yán)于律己就能讓眾人信服,身先士卒就能率領(lǐng)眾人。具備了以 上這些基本素質(zhì),也就擁有了統(tǒng)帥群雄的領(lǐng)導(dǎo)能力。
5.人性如水。
人性像水一樣,曲直方圓的形狀隨著它所寄居之處而呈現(xiàn),善 惡邪正的品德隨著后天的學(xué)習(xí)而形成。對富貴聲色的欲望像水一 樣自然向下流淌,用不著學(xué)習(xí)就會產(chǎn)生。如果沒有識別善良的銳 眼、剛正的心地、頑強(qiáng)的耐心和堅決的行動,欲望的洪濤就會沖決 道德的堤防,不落入飄零蕩敗的結(jié)局的幾乎很少。心地不清靜就 無法發(fā)現(xiàn)大道,志向不明確就無法立功。用心專著的人,即使雷霆 在耳邊震響也聽不到聲音;為自己心太重的人,不知道富貴可招殺 身之禍。走過四通八達(dá)的道路的人不會迷路,思考大公至正的道 理的人不會糊涂。不自重的人常常自取其辱,不知道有所畏懼的 人常常招惹禍端,不自滿的人會受到補(bǔ)益,不自以為是的人會增加 見識。吉兇悔吝雖然是天意決定的,但沒有哪一點(diǎn)不是由自己首 先導(dǎo)致的。走在平坦的道路上放肆而粗心大意的人,也會因為跑 得太快而跌倒;走在險峻的路上畏懼而謹(jǐn)慎的人,也會因為走得舒 緩而不跌倒;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明白:安樂有使人致死的道理、 憂患是養(yǎng)生之本;能不引起我們的反省嗎?把千斤巨石放在陡峭 的山坡上,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把它推向萬丈深淵;把巨大的舟艦 放到急流之中,加上一片小帆就可以奔行千里;這是勢造成的結(jié) 果。如果讓一群馬同時奔馳在平坦的陸地上,把很多的士人集中 在廣庭中比賽,只有特殊的駿馬和奇才才能領(lǐng)先,這是沒有勢的結(jié) 果。養(yǎng)成剛正、宏大的志氣的人,不會沉溺于富貴的環(huán)境;懂得取 舍的意義的人,不會憂愁貧賤;這樣就可以決斷大事,樹立大節(jié),難 道是小丈夫所能做到的?
所謂勢,就是勢頭,就是力量的趨向;它是客觀條件已經(jīng)具 備和時機(jī)已經(jīng)成熟的標(biāo)志。當(dāng)此之際,只要稍加用力,就能取得空 前巨大的成功;所謂時勢造英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條件和時 機(jī)雖已具備不等于事情就能成功,還必須當(dāng)事人及時付出決定性 的行動。只是這時候的行動可以收到一力可以落萬仞、片帆可 以去千里的力度與氣勢。如果失去這種勢頭與時機(jī),就會坐失良 機(jī)、追悔莫及。在沒有勢的助力的情況下,即使付出全身甚至畢 生的力量,都難免不發(fā)出塊土難以障狂瀾的悲嘆。要想得勢
首先要識勢和據(jù)勢,要認(rèn)準(zhǔn)并占據(jù)環(huán)境中的立坂和急流
等能夠產(chǎn)生勢的有利位置,占據(jù)這種有利位置,就像進(jìn)入了電梯 一樣,即使一步不動也會自然升上高樓;所以古人感嘆:識時務(wù)者 為俊杰。
文言文簽名大全
1、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4、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
6、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7、后其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
8、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9、為人何必爭高下,一旦無命萬事休。
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2、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13、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4、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
15、絺兮绤兮,凄其以風(fēng)。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18、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qiáng)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19、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
23、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24、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25、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26、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27、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28、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29、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3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3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32、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33、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34、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35、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36、心絓結(jié)而不解兮,思蹇產(chǎn)而不釋。
3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38、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露。
40、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4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42、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4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4、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45、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46、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47、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4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49、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50、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51、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
5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53、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5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55、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56、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57、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58、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59、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6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61、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6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jǐn)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6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5、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能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66、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迂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67、羲和之未揚(yáng),若華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68、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69、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70、寧在人前全不會,莫在人前會不全。
71、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72、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73、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
74、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
75、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76、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77、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78、一切都是命,半點(diǎn)不由人。
79、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80、知我心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81、白兔白兔,東奔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82、然人莫不有是形,故雖上智不能無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
8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4、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85、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8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87、故君子內(nèi)省不疚,無惡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孔子的語錄及注釋
1、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注釋: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病:主觀臆斷,絕對肯定,固執(zhí)已見,自以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
注釋: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dǎo)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摘孔子《論語》
注釋:孔子站在岸上指著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論語》
[img]春葺新居古詩1. 關(guān)于新居的古詩句
關(guān)于新居的古詩句 1.推薦幾首關(guān)于喬遷新居的詩句
1、新居飄彩百花開,虛煙升起故地外。
萬里歸來一聲嘆,從前友人不復(fù)來。
2、朝倚窗臺望天空,紅葉紛飛滿城紅.
喚起思念滿街是。飛入故園遇稚童。
3、金居芳鄰最吉祥,玉潤府宅出棟梁。
滿園春色人長壽,堂前清溪源流長。
4、門戶納千祥,新居氣象新。
春山綠映門,春風(fēng)及第先。
5、新居迎百福,好地風(fēng)光好。
華屋輝生壁,旭日臨門早。
6、喜到門前,清風(fēng)明月。
福臨宅地,積玉堆金。
7、華章溢彩貴閣開,堂前喜事盡徘徊。
增光填色新年夜,輝煌繼往再開來。
8、恭賀新府換舊宅 ,喜鵲枝頭笑顏開 。
三曲陽春仙人和 ,叔家萬事盡安泰。
9、喜鵲宿南枝, 遷此乃時宜。
新客盈門繞, 居所樂可及。
10、五福臨門富國強(qiáng),家從此發(fā)祥和美滿。
在此地大展宏圖,基夏去冬來樂此屋。
2.描述新居的詩句
春葺新居(白居易) 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
栽松滿后院,種柳蔭前墀。彼皆非吾土,栽種尚忘疲。
況茲是我宅,葺藝固其宜。平旦領(lǐng)仆使,乘春親指揮。
移花夾暖室,徙竹覆寒池。池水變綠色,池芳動清輝。
尋芳弄水坐,盡日心熙熙。一物茍可適,萬緣都若遺。
設(shè)如宅門外,有事吾不知。題新居寄元八(白居易) 青龍岡北近西邊,移入新居便泰然。
冷巷閉門無客到,暖檐移榻向陽眠。階墀寬窄才容足,墻壁高低粗及肩。
莫羨升平元八宅,自思買用幾多錢。新居早春二首(白居易) 靜巷無來客,深居不出門。
鋪沙蓋苔面,掃雪擁松根。漸暖宜閑步,初晴愛小園。
覓花都未有,唯覺樹枝繁。地潤東風(fēng)暖,閑行踏草芽。
呼童遣移竹,留客伴嘗茶。溜滴檐冰盡,塵浮隙日斜。
新居未曾到,鄰里是誰家?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白居易) 冒寵已三遷,歸朝始二年。囊中貯余俸,園外買閑田。
狐兔同三徑,蒿萊共一壥。新園聊鏟穢,舊屋且扶顛。
檐漏移傾瓦,粱欹換蠹椽。平治繞臺路,整頓近階磚。
巷狹開容駕,墻低壘過肩。門閭堪駐蓋,堂室可鋪筵。
丹鳳樓當(dāng)后,青龍寺在前。市街塵不到,宮樹影相連。
省史嫌坊遠(yuǎn),豪家笑地偏。敢勞賓客訪,或望子孫傳。
不覓他人愛,唯將自性便。等閑栽樹木,隨分占風(fēng)煙。
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牽。松聲疑澗底,草色勝河邊。
虛潤冰銷地,晴和日出天。苔行滑如簟,莎坐軟于綿。
簾每當(dāng)山卷,帷多帶月褰。籬東花掩映,窗北竹嬋娟。
跡慕青門隱,名慚紫禁仙。假歸思晚沐,朝去戀春眠。
拙薄才無取,疏慵職不專。題墻書命筆,沽酒率分錢。
柏杵舂靈藥,銅瓶漱暖泉。爐香穿蓋散,籠燭隔紗然。
陳室可曾掃,陶琴不要弦。屏除俗事盡,養(yǎng)活道情全。
尚有妻孥累,猶為組綬纏。終須拋爵祿,漸擬斷腥膻。
大抵宗莊叟,私心事竺乾。浮榮水劃字,真諦火生蓮。
梵部經(jīng)十二,玄書字五千。是非都付夢,語默不妨禪。
博士官猶冷,郎中病已痊。多同僻處住,久結(jié)靜中緣。
緩步攜筇杖,徐吟展蜀箋。老宜閑語話,悶憶好詩篇。
蠻榼來方瀉,蒙茶到始煎。無辭數(shù)相見,鬢發(fā)各蒼然。
履道新居二十韻(白居易) 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頭。林園四鄰好,風(fēng)景一家秋。
門閉深沉樹,池通淺沮溝。拔青松直上,鋪碧水平流。
籬菊黃金合,窗筠綠玉稠。疑連紫陽洞,似到白蘋洲。
僧至多同宿,賓來輒少留。豈無詩引興,兼有酒銷憂。
移榻臨平岸,攜茶上小舟。果穿聞鳥啄,萍破見魚游。
地與塵相遠(yuǎn),人將境共幽。泛潭菱點(diǎn)鏡,沉浦月生鉤。
廚曉煙孤起,庭寒雨半收。老饑初愛粥,瘦冷早披裘。
洛下招新隱,秦中忘舊游。辭章留鳳閣,班籍寄龍樓。
病愜官曹靜,閑慚俸祿優(yōu)。琴書中有得,衣食外何求?濟(jì)世才無取,謀身智不周。
應(yīng)須共心語,萬事一時休。題新居寄宣州崔相公 所居南鄰即崔家池。
(白居易) 門庭有水巷無塵,好稱閑官作主人。冷似雀羅雖少客,寬于蝸舍足容身。
疏通竹徑將迎月,掃掠莎臺欲待春。濟(jì)世料君歸未得,南園北曲謾為鄰。
題新居呈王尹兼簡府中三掾(白居易) 弊宅須重葺,貧家乏羨財。橋憑川守造,樹倩府僚栽。
朱板新猶濕,紅英暖漸開。仍期更攜酒,倚檻看花來。
題崔少尹上林坊新居(白居易) 坊靜居新深且幽,忽疑縮地到滄州。宅東籬缺嵩峰出,堂后池開洛水流。
高下三層盤野徑,沿洄十里泛漁舟。若能為客烹雞黍,愿伴田蘇日日游。
憶廬山舊隱及洛下新居(白居易) 形骸黽勉班行內(nèi),骨肉句留俸祿中。無奈攀緣隨手長,亦知恩愛到頭空。
草堂久閉廬山下,竹院新拋洛水東。自是未能歸去得,世間誰要白須翁。
3.描寫搬家的古詩句
《賀孫支使郎中遷居》
作者:(唐代)齊己
原文:
別認(rèn)公侯禮上才,筑金何啻舊燕臺。
地連東閣橫頭買, 門對西園正面開。
不隔紅塵趨棨戟,只拖珠履赴尊罍。
應(yīng)逢明月清霜夜,閑領(lǐng)笙歌宴此來。
關(guān)于喬遷的古詩不太多,也不一定要體現(xiàn)出搬家如何如何,例如《歸園田居》,《桃花源》之類的詩作,也能反應(yīng)出對于新居的喜愛。另外為你找了一些關(guān)于喬遷之喜的對聯(lián):
家富人和順如流水;
時言樂笑穆若清風(fēng)。
喜落成華構(gòu)盈門秀色;
慶喬遷新居滿屋春風(fēng)。
何必金屋玉堂方稱杰構(gòu);
就此簡房寒舍便是安居。
何須大廈高樓方稱舒適;
就此青山綠水便好安居。
居卜德鄰人杰地靈覘瑞氣;
宅遷仁里珠蘭玉桂兆奇英。
興大廈建樂園景色如畫美;
住新居創(chuàng)家業(yè)生活似蜜甜。
春華秋實此處饒有農(nóng)家樂趣;
水抱山環(huán)其中別具園林風(fēng)光。
喬木好音多遠(yuǎn)聞鶯遷金谷曉;
上林春色早近看花報玉堂開。
山河發(fā)奇觀松茂竹苞涉時秀;
庭階生瑞氣蘭馨桂馥遷地良。
山河氣象果新奇到處鶯歌燕舞;
棟宇規(guī)模真壯麗滿眼虎踞龍蟠。
4.關(guān)于喬遷的詩句
畫棟連云光舊業(yè) 華堂映日耀新居
三陽日照平安宅 五福星臨吉慶門
遷居新逢吉祥日 安宅正遇如意春
有福有壽勤儉戶 無慮無憂康樂家
地久天長門有喜 年豐人壽福無邊
紅日高照新居戶 喜花常開幸福家
門迎春夏秋冬福 戶納東西南北祥
慶喬遷合家皆禧 居新宅世代永安
門對青山千古看 家居旺地四時新
居之安四時吉慶 平為福八節(jié)康寧
居卜風(fēng)和仁是里 堂開景聚德為鄰
仁里鶯遷崇四美 新居燕喜慶三春
地?zé)o寒舍春常在 居有芳鄰德不孤
吉日遷居萬事如意 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喬遷喜天地人共喜 新居榮福祿壽全榮
紫微高照勤勞宅第 福氣長凝儉樸人家
家富人和順如流水 時言樂笑穆若清風(fēng)
創(chuàng)基業(yè)門庭祥云卷 展宏圖宅第瑞氣生
滄海桑田無限詩情畫意 春風(fēng)秋雨幾多古往今來
樹雄心創(chuàng)偉業(yè)為江山添色 立壯志寫春秋與日月增光
山河氣象果新奇到處鶯歌燕舞 棟宇規(guī)模真壯麗滿眼虎踞龍蟠
5.描寫入宅的詩句
新屋入住,標(biāo)志著新的生活的開始,在中國,人們對喬遷新居寄予了非常深厚的情感,寄托著新的夢想,新的愿望,因此,在這一天盡可能彰顯出對吉祥、安康、美滿的追求,體現(xiàn)在掛門對聯(lián)上,尤為突出。喬遷對聯(lián)長短不一,有一些五字或是七字的,接近五言或七言詩句,盡可能做到對仗工整,而且是仄起平收。措詞要體現(xiàn)出祝福,吉祥,順利等美好的愿望。
五言詩句
春臨福宅地 ,福載善人家
喜訊悄入戶, 金雞早叩門
寶蓋萬年在 ,華廈千秋輝
東風(fēng)開畫棟 ,旭日映華堂
七言詩句
四合宅院花馨滿,五德人家笑語喧。
旭日乍臨家室樂;和風(fēng)初度物華新。
燕過重門留好語,鶯遷喬木報佳音。
基實奠定千秋業(yè),柱正撐起萬年梁。
家居綠水青山畔,人在春風(fēng)和氣中。
6.描述“新居”的詩句有哪些
1.《春葺新居》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
栽松滿后院,種柳蔭前墀。
彼皆非吾土,栽種尚忘疲。
況茲是我宅,葺藝固其宜。
平旦領(lǐng)仆使,乘春親指揮。
移花夾暖室,徙竹覆寒池。
池水變綠色,池芳動清輝。
尋芳弄水坐,盡日心熙熙。
一物茍可適,萬緣都若遺。
設(shè)如宅門外,有事吾不知。
2.《新居六詠·半月池》
年代: 宋 作者: 陳文蔚
池東如月弦,池西如月弓。
池北千丈屏,倒影碧波中。
3.《除夜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仇遠(yuǎn)
避喧遷出郭,歲晚尚擔(dān)簦。
隔室大於斗,長途滑似冰。
豈無問字酒,共守讀書燈。
老病須微祿,歸田恨未能。
4.《次韻苗彥先題薛獻(xiàn)可新居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林季仲
仙隱深深竹徑中,杖藜還許我相從。
君能惜取清陰在,斤斧須令赦籜龍。
5.《早春題友人湖上新居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賈島
近得云中路,門長侵早開。到時猶有雪,行處已無苔。
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每逢晴暖日,惟見乞花栽。
門不當(dāng)官道,行人到亦稀。故從餐后出,多是夜深歸。
開篋收詩卷,掃床移臥衣。幾時同買宅,相送有柴扉。
7.關(guān)于“喬遷”的詩句有哪些
贈殷山人【zèng yīn shān rén】唐 張籍 郁郁山中客,知名四十年。
恓惶身獨(dú)隱,寂寞性應(yīng)便。世業(yè)公侯籍,生涯黍稷田。
藤懸讀書帳,竹系網(wǎng)魚船。已種千頭橘,新開數(shù)脈泉。
閑游摧酒遠(yuǎn),幽語向僧偏。入洞題松過,看花選石眠。
避喧長汩沒,逢勝即留連。自古多高跡,如君少比肩。
耕耘此辛苦,章句已流傳。昔日交游盛,當(dāng)時省閣賢。
同袍還共弊。連轡每推先。
講序居重席,群儒愿執(zhí)鞭。滿堂虛左侍,眾目望喬遷。
才異時難用,情高道自全。畏人顏慘澹,疏物勢迍邅。
賢者聞知命,吾生復(fù)禮玄。深藏報恩劍。
久緝養(yǎng)生篇。憔悴眾夫笑,經(jīng)過郡守憐。
夕陽悲病鶴。霜?dú)鈩羽圎r。
處士誰能薦,窮途世所捐。伯鸞甘寄食,元淑苦無錢。
策蹇秋塵里,吟詩黃葉前。故裘余白領(lǐng),廢瑟斷朱弦。
志氣終猶在,逍遙任自然。家貧念婚嫁,身老戀云煙。
放逸棲巖鹿,清虛飲露蟬。鄭逃秦谷口,嚴(yán)愛越溪邊。
霄漢予猶阻,榮枯子不牽。山城一相遇,感激意難宣。
【注釋】:同袍:至交的朋友。共弊:同“共敝”,語出《論語·公冶長》:“ 子路 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謂甘愿始終共享車馬衣裘等物。后用為同甘共苦的典實。
迍邅:音zhūn zhān ,難行貌。連轡 :lián pèi ,騎馬同行。
語出唐·張說 《贈崔公》詩:“一朝驅(qū)駟馬,連轡入龍樓。” 鹯:鷂類猛禽。
亦稱“晨風(fēng)”。故裘余白領(lǐng):指就衣服爛的只剩的露出中衣的領(lǐng)子了。
漢服中衣為白色,故曰“白領(lǐng)”。策蹇:策馬。
蹇指跛足的馬。【作者簡介】:張籍【zhāng jí】(約767~約830),唐代詩人。
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
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
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荊門浮舟望蜀江【jīng mén fú zhōu wàng shǔ jiāng】 唐 李白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芳洲卻已轉(zhuǎn),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揚(yáng)帆海月生。江陵識遙火,應(yīng)到渚宮城。
【賞析】:荊門,即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這首詩是李白遇赦東歸舟行至荊門山時所作,描寫了出峽以后江流寬闊、原野明麗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遇赦以后愉快輕松的情感意緒。
月峽,即明月峽,在今重慶巴縣,山上石壁有圓孔,形似滿月,故得名。在這里代指三峽。
長江流經(jīng)三峽,兩岸連山,江水逼仄,而一旦出峽,頓時浩浩蕩蕩,浮舟平岸,一望無際。其時正值春季,桃花大汛,江水漫溢,一片平川,綠樹搖曳,恰似蜀中錦江的秀美景象。
錦江位于川中平原,詩人由楚地的平闊,自然聯(lián)想到川中平原,既是一種比照式的寫景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故鄉(xiāng)情思的自然流露。荊門山當(dāng)蜀楚交界處,那連綿千里的巴山至此走到盡頭,呈現(xiàn)眼前的則是遼闊的楚地,平原開闊,江水澄澈,水天相映,云彩飛揚(yáng),隨著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人的情緒感受也豁然開朗。
時值早春,余雪尚存,新花已放,大雁聚集在江邊沙灘上,黃鶯飛出山谷在花間嬉鬧,以“雁”、“鶯”與“雪”、“花”相映照,則又為自然山水間增添了無限生機(jī)活力。詩人一面觀景,一面行舟,經(jīng)過了江中花香馥郁的小洲,迎面則是一大片蔥蘢綠樹展開懷抱,似乎在迎接著東歸的詩人。
這時,夕陽西下,暮靄漸濃,在一彎新月的照臨下,詩人極目遠(yuǎn)眺,已隱約可見江陵的燈火,那著名的古跡先秦時代楚國的別宮渚宮城也就快到了。整日行舟,從早晨直至入夜,詩人不僅沒有泊舟的打算,且表現(xiàn)出亟欲前行再探勝境的意向,其輕快的心境可以想見。
詩人正是將這種心境揉和在舟行的動態(tài)景觀中,從而構(gòu)成情景相生的美妙詩境。【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喬遷【qiáo qiān】:【用法】:偏正式;作賓語;祝賀別人遷居或升官的話。
【釋義】:喬遷,鳥兒飛離深谷,遷到高大的樹木上去。祝賀用語,賀人遷居或賀人官職升遷之辭。
【出處】:典出《詩經(jīng)·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喬遷,鳥兒飛離深谷,遷到高大的樹木上去。
【典源】:《毛詩正義》卷九之三〈小雅·鹿鳴之什·伐木〉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寧適不來?微我弗顧。于粲灑埽,陳饋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yuǎn)。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飲此湑矣!漢·鄭玄箋:”遷,徙也。謂鄉(xiāng)時之鳥出從深谷,今移處高木。”
《詩經(jīng)·小雅·伐木》原文及賞析《小雅·伐木》選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全詩六章,每章六句,為古體四言詩,作者很可能是召伯虎。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詩經(jīng)·小雅·伐木》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詩經(jīng)·小雅·伐木》原文及賞析
【原文】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寧適不來?微我弗顧!於粲灑埽,陳饋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yuǎn)。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注釋】
1、丁丁(爭zhēng):刀斧砍樹的聲音。
2、嚶嚶(鶯yīng):鳥鳴聲。
3、相:視。
4、矧(沈shěn):況。
5、終:既。以上二句是說人類友好和愛,神聽到之后也會給予人既和且平之福。
6、許許:一作“滸滸”,一作“所所”,剝木皮聲。
7、釃(師shī):用筐漉(路lù)酒去掉酒糟。藇(序xù):甘美。
8、羜(苧zhù):五月小羊。
9、速:召。諸父:對同姓長輩的尊稱。
10、寧:猶“何”。這句是說諸父何往而不來呢?言其必來。
11、微:訓(xùn)“無”,就是勿。顧:念。微我弗顧:就是勿弗顧我。
12、於: 發(fā)聲 詞,猶“爰”。粲:鮮明貌。埽:古讀如“叟”。
13、饋:進(jìn)食品給人叫做“饋”。簋(鬼guǐ):古讀如“九”,盛食品的器具,圓筒形。八簋:言陳列食器之多。
14、牡:指羜之雄性的。
15、諸舅:對異姓長輩的尊稱。
16、咎:過。
17、阪:山坡。
18、衍:水溢叫做“衍”,這句言酒多。
19、踐:陳列貌。
20、兄弟:指同輩親友。無遠(yuǎn):言別疏遠(yuǎn)我。也是希望對方應(yīng)邀赴宴的意思。
21、失德:言失和而相仇怨。
22、餱(候hóu):干糧。“干餱”代表食品之粗薄的。愆(牽qiān):過失。以上二句言人與人反目失和,往往因飲食細(xì)故。
23、湑(許xǔ):澄濾。我:語尾助詞,猶漢樂府《烏生》篇“唶(借jiè)我”之“我”。以下三句仿此。
24、酤(沽gū):買酒。
25、坎坎:擊鼓聲,見《陳風(fēng)宛丘》篇。
26、蹲蹲(存cún):舞貌。
27、暇:古讀如“戶”。
【鑒賞】
歷代學(xué)者一般認(rèn)為這是一首宴享詩。但詩的作者及創(chuàng)作年代前人沒有深考。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勞動,而是由伐木興起,說到友情可貴。無論親朋故舊還是新的相識,都要相互關(guān)心,相互幫助,并且常來常往。
詩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筆墨寫宴飲。顯然是把宴飲當(dāng)做建立和聯(lián)系友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方式之選擇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種先迂回后正面的表達(dá)方式。詩一開頭,就以“丁丁”的伐木聲和“嚶嚶”的鳥鳴聲,令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遠(yuǎn)離塵世的仙境。在這里,時間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為。只有這伐木之聲和悅耳的鳥鳴在空曠的幽谷里回蕩。一個孤獨(dú)的伐木者,一個出谷遷喬去尋找知音的鳥兒,這兩個意象在這仙境一般的氛圍中被不斷地進(jìn)行視覺和聽覺上的重疊和加強(qiáng):聲音使人聯(lián)想到形象,形象又賦于聲音特殊的內(nèi)涵。從而最終幻化出一個遠(yuǎn)離現(xiàn)實 政治 的、借以寄托內(nèi)心苦悶的超然之境。這一境界是詩人內(nèi)心的人生理想在潛意識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時也是厲王暴政下朝臣們心有余悸、不敢談?wù)撜味韺ぜ耐械钠毡樾膽B(tài)。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隨著這一比興手法的完結(jié),作為政治家的詩人終于強(qiáng)迫自己面對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鳥矣,猶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號召人們起來改變現(xiàn)實,敘親情,篤友誼,一切從頭開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從人情天理處說起,避開政治而為政治,這就是詩人既體察人心,又深諳做詩勸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全然是寫人的活動,也就是“求友生”之具體表現(xiàn)。開頭用語與首章部分重疊,顯得整飭又有變化,讀來流轉(zhuǎn)而且 自然 。這里仍然由物興起,但只用“伐木許許”一句,其余如對鳥鳴的描述一概略去。論者往往因為“伐木”句與后面的“釃酒”句聯(lián)系緊密,就誤認(rèn)為它也是“賦”(直陳其事)。其實“伐木”云云,乃相應(yīng)之詞,不止形式上疊合延綿,內(nèi)容也相仿佛,只是為避免刻板滯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變化的方式,有變化才有發(fā)展,內(nèi)容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麗多姿。于是出現(xiàn)備辦筵席的熱鬧場面:酒是甘美的,菜肴中有肥嫩羊羔,還有許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掃得干干凈凈,可以看出主人的誠心誠意,因為宴請客人,不僅是出于 禮儀 ,更是為了尋求友情。被邀請的客人都是長者,有同姓的(諸父),也有異姓的(諸舅)。詩人希望他們?nèi)脊馀R。“寧適不來?微我顧弗!”“寧適不來?微我有咎!”這是他的擔(dān)心。由于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是真實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態(tài)度十分誠懇,對友情的追求堅定不移。
詩人還批評了不顧情誼、互相猜忌的不良現(xiàn)象:“既有肥羜”,“於粲灑埽,陳饋八簋”,邀請“諸父”、“諸舅”而“不來”,又于我“弗顧”。這樣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業(yè)的政治理想的。
第三章分兩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依然寫設(shè)宴請客,不過用筆極簡,旨在“示異”,以免拖沓。“籩豆有踐,兄弟無遠(yuǎn)!”這次邀請是同輩,但酒菜之豐盛,禮節(jié)之周到不減于前。聯(lián)系前面的有關(guān)描述,它明確地表達(dá)了這樣的觀點(diǎn):無論長幼和親疏(即詩中所謂“諸父”“諸舅”和“兄弟”)都應(yīng)互相有愛。這種類似博愛的思想充斥整個詩篇,可以說是總的命意所在。但建議和發(fā)展友情的手段卻比較單調(diào),用現(xiàn)代的觀點(diǎn)來看也未見合適,因為在酒席臺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許飲食還是古人主要的交際方式,他們又多以誠待人,布設(shè)酒肉圈套,故而被詩人選作表達(dá)友情題旨的材料。另外還有反面教訓(xùn),就是“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紛爭往往由飲食細(xì)故引起,要創(chuàng)建和平局面,就得處理好飲食問題。
后半部分是尾聲,似乎由眾人合唱,表達(dá)了歡樂的情緒與和睦親善的愿望。三方面的人(主人、來賓和受邀而未至者)團(tuán)結(jié)一致,氣氛和諧,令人鼓舞。
作者還為失去的友情和親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飽經(jīng)滄桑的筆調(diào)描繪著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間以誠相待絕不“乾餱以愆”。親友之間相互理解(“有酒湑我,無酒酤我”)、信任,和睦快樂地相處。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個超越于現(xiàn)實之上的境界結(jié)束全詩:在咚咚的鼓聲伴奏下,人們載歌載舞、暢敘衷情,一派升平景象。這是作為政治家的詩人中興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藝術(shù)展示。
該詩是燕樂 歌詞 ,因而它的博愛的題旨可廣泛傳播,有一定的影響。在藝術(shù)上它給人的突出印象有三個方面:一是靠頭的比興部分不僅構(gòu)成比較鮮明的畫面,而且有生動的情節(jié),它既是獨(dú)立的,又與主題部分聯(lián)系緊密,這樣,主體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于讀者和聽眾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別用“諸父”“諸舅”和“兄弟”指代,覆蓋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對表達(dá)詩歌的題旨起著重要的作用,可見作者選用詞語的匠心;三是結(jié)尾表現(xiàn)的場面色彩濃麗,節(jié)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寫筵席,沒有穿插“點(diǎn)題”筆墨,卻 成功 地渲染出團(tuán)結(jié)友善的醉人氣氛。詩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聞見景象,因而頗具藝術(shù)魅力。
《詩經(jīng)·小雅·伐木》講解
《毛詩序》云:“《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歷代學(xué)者一般也都認(rèn)為這是一首宴享詩。但詩的作者及創(chuàng)作年代則前人沒有深考,我們認(rèn)為:周厲王不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勸諫,終于導(dǎo)致了國人暴動。同時也導(dǎo)致王室內(nèi)部人心離散、親友不睦,政治和社會狀況極度混亂和動蕩。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圖復(fù)興大業(yè)。而欲舉大事,必先順人心。《伐木》一詩,正是宣王初立之時王族輔政大臣為安定人心、消除隔閡從而增進(jìn)親友情誼而做。作者很可能就是召伯虎(詳見趙逵夫《論西周末年杰出詩人召伯虎》,收《詩經(jīng) 國際 學(xué)術(shù)討論會 論文 集》)。
在抒情方式之選擇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種先迂回后正面的表達(dá)方式。詩一開頭,就以“丁丁”的伐木聲和“嚶嚶”的鳥鳴聲,令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個遠(yuǎn)離塵世的仙境。在這里,時間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為。只有這伐木之聲和悅耳的鳥鳴在空曠的幽谷里回蕩。一個孤獨(dú)的伐木者,一個出谷遷喬去尋找知音的鳥兒,這兩個意象在這仙境一般的氛圍中被不斷地進(jìn)行視覺和聽覺上的重疊和加強(qiáng):聲音使人聯(lián)想到形象,形象又賦于聲音特殊的內(nèi)涵。從而最終幻化出一個遠(yuǎn)離現(xiàn)實政治的、借以寄托內(nèi)心苦悶的超然之境。這一境界是詩人內(nèi)心的人生理想在潛意識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時也是厲王暴政下朝臣們心有余悸、不敢談?wù)撜味韺ぜ耐械钠毡樾膽B(tài)。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隨著這一比興手法的完結(jié),作為政治家的詩人終于強(qiáng)迫自己面對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鳥矣,猶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號召人們起來改變現(xiàn)實,敘親情,篤友誼,一切從頭開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從人情天理處說起,避開政治而為政治,這就是詩人既體察人心,又深諳做詩勸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詩人批評了不顧情誼、互相猜忌的不良現(xiàn)象:“既有肥羜”,“於粲灑埽,陳饋八簋”,邀請“諸父”、“諸舅”而 “不來”,又于我“弗顧”。顯然,這樣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業(yè)的政治理想的。第三章作者為失去的友情和親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飽經(jīng)滄桑的筆調(diào)描繪著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間以誠相待絕不“乾餱以愆”。親友之間相互理解(“有酒湑我,無酒酤我”)、信任,和睦快樂地相處。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個超越于現(xiàn)實之上的境界結(jié)束全詩:在咚咚的鼓聲伴奏下,人們載歌載舞、暢敘衷情……一派升平景象。這分明是作為政治家的詩人中興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藝術(shù)展示。
以上就是網(wǎng)站小編空城舊憶據(jù)網(wǎng)絡(luò)最新關(guān)于“出自幽谷(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打一字)”報道資料整理發(fā)布相關(guān)事件細(xì)節(jié)!轉(zhuǎn)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biāo)題:出自幽谷(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打一字)
本文地址:
/qiqubaike/16979.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欣欣向榮的近義詞(欣欣向榮的近義詞是什么)
- 熱門文章
- 隨機(jī)tag
-
中國最嚇人的表演(中國十大嚇人視頻) 屬于同一個魔法世界(劇情各自獨(dú)立) 中國最奇葩高速出口(中國最悲慘的高速) 雙色球隨機(jī)中獎概率有多大 法媒:世界最老的狗去世 2013年犯太歲的生肖(74年屬虎48歲 中國那兒水最純凈(中國那兒水最純凈的地方 第一座人類博物館 世界上最信用的銀行(世界銀行信用排名) 霍金預(yù)言實現(xiàn)過幾次(霍金得預(yù)言) 2023年犯太歲的5個屬相 中國最璀璨的古跡(中國最璀璨的古跡在哪里 世界上最早的女總理班達(dá)拉奈克夫人于196 來自英國的吉德·富爾頓(29歲當(dāng)上爺爺) 鑒真到底是一位什么樣的人 家中龐物指什么生肖(家中龐物是什么生肖) 淞滬會戰(zhàn)簡介-淞滬抗戰(zhàn)歷史背景和意義 世界上最快的跑車(世界上最快的車) 空調(diào)除濕與制冷的區(qū)別 好看的英文名(女生的英文名字好聽的) 中國最兇猛戰(zhàn)役排名(中國最兇猛的動物是什 2014是什么年(2014是什么年是閏年 女人和什么動物最適合(什么動物與男人適合 男生英語名字(男生英語名字簡短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