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的《將進酒》,原來要這樣讀!


2、李清照的詩


3、異世界轉生模擬器登" />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二区,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日韩毛片免费观看,日韩精品社区

當前位置:首頁 > 奇趣百科 > 正文

登天臺(登天臺山)

xj 2023-04-14

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登天臺(登天臺山)”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目錄一覽:

1、李白的《將進酒》,原來要這樣讀! 2、李清照的詩 3、異世界轉生模擬器登天臺怎么過 4、登天臺 廖昌永 歌詞 5、175平臺鎮魔服怎么上天臺 李白的《將進酒》,原來要這樣讀!

———內容摘自《歐麗娟品讀古詩詞》———

李白為何愛喝酒

李白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堪稱是最了解李白的知己,兩個人曾經有過巨星之間的交會,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那一段相處的歲月在杜甫的心里留下永生難忘的記憶,他的筆下描繪出的是李白最傳神的肖像畫。例如杜甫《飲中八仙歌》之六云: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可以隨手寫出百篇的詩歌,然后在長安各處喧鬧的酒家呼呼大睡。他這時已經深受玄宗的欣賞,被召入宮中擔任翰林供奉,可是當天子派人來找他的時候,李白卻不愿上船入宮,說帝王是人間最有權力的人,可他自己是酒國中的神仙,神仙當然比人要高一等,所以不用聽令行事。連皇帝都不看在眼里,這種氣魄何等的豪邁狂放!杜甫就在這首飲酒詩里刻畫他睥睨一世、糞土王侯的形象,讓人讀了以后感到無比地痛快。

而神仙有怎樣的形象美感呢?“飄逸”“瀟灑”這幾個西方文化所沒有的詞匯和概念,簡直就是專為李白所打造的,用在李白的詩文和為人上,最是合身相稱。

他的飄逸狂放,不只是表現在詩歌里,像是《蜀道難》《遠別離》《長相思》等等,簡直是飄忽變幻、不可捉摸,那更是出自那原本就是豪邁不羈的人格特質。在唐朝詩人里面,李白最喜歡自比為大鵬鳥,一飛沖天、遨游天際,可以說是非常恰當的自我形象。

大鵬鳥的意象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游》,莊子說: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這樣的大生命,在海里是巨大到幾千里的鯤魚,變形為天空中的鳥,則同樣是龐大到幾千里的大鵬,它們所展示的宏大、雄偉而有力量,就是李白被其深深吸引的地方。李白太不耐煩于世間的平庸與瑣碎了,所以眼睛里只看到高空上云層里的大鵬鳥,在《全唐詩》中,“大鵬”這個詞匯李白一個人就用了三次,是用得最多次的一個詩人。難怪他的朋友任華《寄李白》中就用大鵬鳥來贊美他,說:

我聞當今有李白……登天臺,望渤海,云垂大鵬飛,山厭巨鰲背。

李白更是以大鵬自喻,例如《上李邕》說道: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再如《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可見,李白是多么自豪,他認為即使自己飛不動了,力氣不夠了,撐不住天空的高度而摔落下來,仍然可以震蕩整個大海,掀騰起萬丈海嘯!而這樣的大生命,通常很難受到社會的束縛,只要稍微一鼓作氣,就沖出了人群的藩籬,他不想回頭,更不愿意降落。這是李白的絕美的姿態,卻也是他人生悲劇的根源,在他翱翔天際的飄逸灑脫里,隱藏的是廓落無成的悲哀。

首先,他確實是最寂寞的,因為他太聰明、太敏感、太強大,于是面對這個世界時就更加顯得格格不入了。想想看,大鵬鳥一飛沖天就是十萬里的高度,“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一張開就遮蔽了半個天空,能和他比翼雙飛的人寥寥無幾,當他降落的時候更是掀起海嘯,又哪里有他的容身之處?社會所需要的根本不是大鵬鳥,而是一顆顆的螺絲釘,那一心只想當大鵬鳥的李白就注定要非常孤獨了。

前面我們講過,李白受到南朝劉宋詩人鮑照的影響,而寫出類似的詩句,但都更加徹底。例如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之六的第一聯“拔劍擊柱長嘆息”,到了李白的筆下,卻是“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三首》之一),武功最強的人卻等于是武功全廢,這種蒼涼真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而鮑照這首詩最后

兩旬所說的:“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到了李白這里又把“貧賤”給改為“寂寞”,在《將進酒》中放懷高歌道:“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可見這種大鵬鳥的寂寞,就是李白之所以不得不開懷暢飲的第一個原因。

至于李白縱酒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太熱愛生命了,總是那么盡情享受清風朗月、青山白云的美好,所以完全無法忍受死亡的黑暗和虛無。但是,死亡永遠在前方等待著,那是沒有人能夠回避、逃脫的終點,這個大自然的鐵律,李白又怎么會不知道?所以他在《古風五十九首》之三中感慨說: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始皇橫掃天下,那虎視眈眈的姿態是多么的雄偉,揮出劍來就可以斬斷天上的浮云,這種巨大的力量讓所有的諸侯都向西方的秦朝歸順,因此完成了統一的霸業。但是,這樣高唱入云的氣魄終究只是過眼云煙、曇花一現。即使秦始皇的豐功偉業再加上求仙的努力。派出徐市,也就是徐福領著秦國的童男童女航向東海,尋找長生不死的靈藥,但那一批浩浩蕩蕩的樓船始終沒有回來,像海市蜃樓般消失在茫茫大海中。而秦始皇也像所有的人一樣躲不開自然規律,最后只見到九泉之下埋葬著冰冷的尸骨,在用黃金打造的棺木里面化為灰燼!

這不就是《紅樓夢》里《好了歌》所說的:“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秦皇、漢武叱咤風云,最后也不過是領到一個豪華版的土饅頭,可見死亡的黑洞吞噬一切,又哪里會有例外或優待?于是,只要一意識到這個可怕的黑洞,李白就特別感覺到時間流逝的悲哀。這就是《將進酒》這首杰作誕生的背景。

《將進酒》:永恒的哀愁

先從詩題來說吧,《將進酒》屬于樂府古題,是勸請喝酒的意思,即“勸酒歌”。一提到這個詩題,我們立刻就會想到李白,其實這個詩題早在漢朝就已經出現,屬于《鼓吹曲辭·鐃歌》。《樂府詩集》中記載了《將進酒》的古詞云:“將進酒,乘大白。”其主旨不外乎是以飲酒放歌為言。而把這個詩題寫得最淋漓盡致、最深入人心的,確實就是李白,他的《將進酒》放懷高歌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酤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兩度高呼“君不見”,他說:您沒有看到嗎?看到那“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以及“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黃河從西邊的高山上發源,好比從天而降,一路往東奔騰到海的盡頭,不再倒流;這種白駒過隙般的速度,講的就是對時間流逝的感慨,而這種感慨早在《論語?子罕》中就記載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正在河川的橋上,看著水流不斷流逝,有感而發,時間的消逝就像這樣,日日夜夜沒有一刻停止,言外之意是,有誰能中斷時間之流呢?每一個生命都身不由己一一被帶到死亡的終點。但李白總是更大手筆得多,他把孔子的“不舍晝夜”擴大為黃河從西向東的千里奔流,跨度、速度、力度都橫掃干軍,更加令人驚心動魄。難怪一個人的生命也等于一閃而逝。高堂父母在明亮的鏡子前悲傷自己頭上的白發,早上還烏黑亮麗的青絲,到了晚上卻變成一片白雪蒼蒼,原來從年輕到衰老的一生,就像從清晨到傍晚的一天,只是一彈指之間而已,那離死亡還會遠嗎?

連大智慧的孔子都不禁因此而感慨觸動,所以倉皇恐懼的李白就忍不住要及時行樂了。他主張“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當一個人遇到“得意”也就是稱心適意的時候。就必須盡情歡樂,不要讓黃金酒杯空空如也地對著月亮,沒有美酒映射出月光,那該多么浪費難得的稱心如意。當然美酒是很昂貴的,但是你何必吝惜、舍不得花費?“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盡還復來”,你一定可以好好發揮天賦的才能,在千金散盡以后還會重獲千金的資財!

有了這個自信,那就放心大膽地“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吧。這兩旬寫的都是大吃大喝,然而非常特別的是,李白對于這樣的大吃大喝其實充滿了痛苦。你看“烹羊宰牛”是“且為樂”,姑且尋歡作樂,這“姑且”的且字已經透露出勉強的意味。至于“會須一飲三百杯”就更苦澀難堪了,會須的“會”,是應當的意思;“須”是必須,李白說酒一喝就應該要三百杯,不可以淺嘗輒止。這句話大有深意,我們得仔細推敲才能明白弦外之音。

表面上李白愛喝酒,所以要盡情把酒言歡,而李白的豪邁又常常超出常規,因此喝酒的時候非同一般,他是要用“三百杯”為單位的。你可知道,整部《全唐詩》里,一共出現了四次的“三百杯”,居然全都是李白所寫的!除了《將進酒》的“會須一飲三百杯”,此外還有《襄陽歌》說: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又《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道:

中宵出飲三百杯,明朝歸揖二千石。

再有《月下獨酌四首》之四也說: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這當然是李白性格上的一大特色,豈止喝酒這樣夸大,你注意一下,李白說他和朋友分別的時候,那哀愁讓他“白發三干丈”(《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當李白一想到娥皇、女英和舜生離死別的時候.也覺得只有“海水直下萬里深”(《遠別離》)才能比擬那分痛徹心扉的悲傷。這么一來,連白發都可以三千丈,海水也可以萬里深,那痛痛快快地喝起酒來,當然也就可以三百杯了。這一份遠遠超過常理的豪邁不羈,還真是李白的獨家標記。

只不過,在這份豪邁不羈的狂放里,其實隱藏著李白難以言喻的痛苦,而且他的豪邁狂放到什么程度,他的痛苦摧折也就到什么程度,這份無法丈量的痛苦就從“且”和“會須”這兩個用詞中暗透了出來。讓我們仔細想一想,李白說的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原來,“烹羊宰牛”的享樂是姑且為之的。他根本沒有想要這般縱樂;而“一飲三百杯”更是勉強得來的,“會須”這個詞就說明李白是在理性上認為必須得這么喝才可以,那就表示他心里根本沒有想要狂飲縱酒。那為什么要強迫自己這樣做呢?就是因為不這么及時行樂的話,便會辜負短暫無常的時光,也承受不了那千斤萬擔的重量!

對一般人來說,一天又一天、一年過一年,差別不大;可對詩人來說,每一分每一秒的消逝都顯示出死亡的力量,可任何人都無能為力,百般努力都無法掙回一分一秒,這種極端無助的挫敗感、無力感,也只有借由飲酒來暫時解決這個問題了。

難怪,早在漢代《古詩十九首》之十三《驅車上東門》這一篇古詩里,那無名的作者早就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同”,所以“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而李白只不過是把美酒飲到了三百杯的地步,讓人瞠目結舌!其實,后來到了五代,李煜《烏夜啼》中也說:“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李后主甚至認為只有到酒國的路是唯一可以走的,其他的路都太坎坷,行不通。

所以,只要我們仔細品味,就可以發現,古詩中所寫的及時行樂,骨子里都浸透了濃濃的悲哀,美酒華服就像是快要溺死的人不得不抓住的一根稻草,仿佛不抓住這一根細小的、脆弱的稻草,人就要被沉重的痛苦給淹沒了。

后來的唐詩里對這一點發揮得更痛快了,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將進酒》接下來就大聲呼朋引伴,繼續勸告親朋好友,召喚大家一起來痛快舉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岑夫子是指岑勛,他是一位隱士,又稱為岑征君;丹丘生就是元丹丘,這兩個人均為李白的摯交。李白叫他們不要停下手中的酒杯,自己也引吭高歌,請兩位朋友認真地傾聽,因為那歌詞里灌注了李白的心聲,染上了濃濃的凄愴與悲涼。李白說,他一點也不珍惜鐘鼓饌玉,也就是富貴人家宴會時用以演奏音樂的鐘鼓,以及像珠玉一樣精美的食物,甚至其實連那些美酒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痛飲美酒以后,才能醉倒不省人事,還希望從此不要再醒過來!可見李白那三百杯的恐怖酒量就是這樣來的。

講到了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李白借酒澆愁的“愁”,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內涵,一開始是以黃河奔流所代表的時間流逝的哀愁,而這里又說“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自古以來圣賢都很寂寞,只有飲酒的人留下了聲名,可見難耐的“寂寞”更增加了痛苦,也就促進了喝酒的動力。但是,果真“古來圣賢皆寂寞”嗎?這當然不是真的,那只是一種悲憤至極的情況下所說的反話,好比杜甫《醉時歌(贈廣文館博士鄭虔)》中也曾經說:

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

杜甫對于鄭虔這位朋友推崇備至,說他擁有比羲皇之道、屈宋之才還有過之的品德和才能,但卻一生坎坷,即使留下了萬古的名聲又有什么用?我們用整個生命去實踐的理想,為什么許給我們的卻是地獄,而不是天堂?甚至圣人孔子和殺人搶劫的盜跖都同樣變成了塵埃,那又何必辛苦做圣人呢?于是杜甫憤憤不平,甚至想把他所信仰的儒術給拋棄了。這首詩簡直是驚世駭俗,杜甫完全顛覆自己的信念,竟然做起自己的叛徒來了!

這當然只是一種悲憤至極的反話,就是因為愛之深,所以恨之切,一時的情緒激動過了就消失了,恢復平靜以后的杜甫依然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儒家信徒,同樣還是在致力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李白也是如此,他在好幾首詩里,都認為自己是孔子的傳人。只是李白的性格本來就帶有一種不顧一切的狂放,寫《將進酒》的時候更還在激動的情緒里,于是李白接著說:

陳王昔時宴平樂,主人何為言少錢,斗酒十千恣歡謔。徑須酤取對君酌。

陳王就是陳思王曹植,他曾經在洛陽西門外的平樂觀宴客,一擲干金在所不惜,一斗就價值萬錢的酒被拿來恣意暢飲,縱情歡樂笑謔,做主人的陳思王面不改色,又哪里會說錢不夠用!所以“徑須沽取對君酌”,干脆直接把酒買來,對著您一飲而盡,痛快淋漓,才不辜負人生。

倘若萬一錢真的不夠了,大家就得停下酒杯了嗎?那該多么掃興,李白當然不肯屈服,他最后說: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家里還有珍貴的五花馬、千金裘,就叫僮仆拿出去變賣換回美酒吧,這樣才足以和你一起解消那萬古的哀愁。所謂的五花馬,有一說是五色花紋的馬,一說是馬鬃剪成五瓣的馬。這里應該是后面的那一種,因為在唐太宗的陵墓里,石壁上的大型浮雕中,那幾匹太宗生前心愛的駿馬,就是馬鬃剪成五瓣的造型,也只有這種等級的名馬才會如此珍貴,可以和干金裘相提并論。千金裘是先秦孟嘗君的寶物,《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干金,天下無雙。”那是用狐貍腋下最柔軟細密的部分連綴做成的,所以通體雪白,特別保暖,難怪價值干金。

可是對李白而言,這些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比不上美酒,因為只有美酒才能消除那壓在心底、讓人喘不過氣的“萬古愁”。“萬古愁”就是人必有一死的永恒的哀愁,酒變成了恐懼死亡的詩人最好的忘憂水。這也呼應了《月下獨酌四首》之四所說的:“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詩篇到了最后一句,那骨子里若隱若現的痛苦悲愴終于激昂地破紙而出,變成了慷慨的悲歌,李白說“與爾同銷萬古愁”,我就和你一同銷泯這萬古的哀愁吧。原來,李白確實是勉強自己去及時行樂的,但及時行樂既然是勉強去做的,又怎么會真的快樂呢?這種快樂其實充滿了苦澀。在“萬古愁”的錐心蝕骨之下,干金散盡、斗酒十千都毫不足惜,五花馬、千金裘也黯然失色,也因此李白需要“一飲三百杯”,拼命灌醉自己,而“但愿長醉不復醒”。因此很顯然地,喝酒只是暫時避開這樣沉重的“萬古愁”,而且就像《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中所說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在那“斗酒十干恣歡謔”的笑浪里,李白的高歌便同時夾雜著無聲的哭泣,令人萬分不忍。

尤其是,這最后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的“爾”,就是“你”的意思,在第二人稱的相關詞語里,這是比較隨便的用法,是平輩之間或上對下的口吻。你有沒有注意到,李白一開始是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君”是一種表示尊重的敬稱,相當于今天的“您”,后來的詩句也都是這么用的,包括:“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以及“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只有到了最后一句,“君”才忽然變成了“爾”。這一個人稱代詞上很細微的變化,就非常耐人尋味地傳達了李白心情的波動。

從一開始,李白就是以岑夫子、丹丘生作為對象.滔滔不絕地傾訴著他的哀愁,也是對這兩個人“將進酒”,請他們多喝幾杯,一邊聽李白的歌吟,所以他用“君”這個第二人稱來寫詩。但奇妙的是,一開始這首詩并沒有點出具體的對象,“君不見”這個詞突如其來,就像是對讀者的提問似的,因此每個讀者一開始念這首詩,就像李白正在當面與自己說話一樣,所以特別有一種親切感、接近感,也就更容易被卷入李白動蕩的心情里;何況讓李白如此動蕩的哀愁,來自人人都要面對的死亡,讀者更一下子便掉入李白的狂悲大痛里,產生了感同身受的共鳴。這是李白這首詩會如此感人的原因之一。

微妙的是,這整首詩用的都是“君”這個敬稱,而寫著寫著,到了最后一句卻發生了改變,李白悄悄地改用“爾”這個稱謂了。這是什么原因呢?我認為,是李白自己被那“萬古愁”的驚濤駭浪給淹沒了,他淋漓盡致地哀痛這人類的不幸,卻又無能為力,于是用烈酒拼命燃燒,就像快要溺死的人緊緊抓住的一根稻草。李白這時已經只求暫時可以不要滅頂,甚至“但愿長醉不復醒”,既然到了這種不顧一切的程度,連五花馬、干金裘都在所不惜,又哪里還會在乎保持禮貌的敬稱呢?

所以說,從前面的“君”到最后一句的“爾”,不是李白忘記了禮貌,而是超越了禮貌,在死亡、寂寞這一類永恒的哀愁之前,沒有什么是重要的、是值得在乎的,包括用語的禮貌在內。于是,我們就和李白平等了,被他拉過去卷入到“萬古愁”里,一起陷落,成為命運共同體。

而讓李白這么強大的靈魂都無法承擔的“萬古愁”,那就是“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時不我待,和“古來圣賢皆寂寞”的孤獨,正如《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一開始所說的: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所謂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不就是《將進酒》起首所說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都是對時間快速流逝的驚恐,而“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也對應于《將進酒》中“古來圣賢皆寂寞”,在短暫活著的當下,又充滿了孤獨寂寞、是非紛擾的不如意,可見這兩種痛苦就是李白的“萬古愁”所在。如果我們只看到“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痛快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卻沒有體會到更深沉的“萬古愁”,那就未免把李白看得太小、太低了。

而李白,就這樣終身忍受著別人所不能理解,也不曾背負的“萬古愁”,完成了表面壯麗、實則悲壯的一生。我曾經比喻李白是劃過盛唐天空的一顆流星, 這個比喻不只是一種贊美,也是一種疼惜。 你知道流星是怎么產生的嗎?你知道在耀眼的光芒之下,發光的星體其實一直都在承受被火焚身的痛苦嗎?

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杜甫,就深深了解這一點,杜甫《不見》(近無李白消息)詩中說:“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原來,作為“敏捷詩千首”的曠世奇才李白,他的人生其實只有“飄零酒一杯”啊,能夠慰藉他的飄零寂寞的,就只有那一杯手里的酒了,當一杯不夠的時候,便是三百杯的痛飲狂歌了。流星在燃燒,靈魂在沸騰,李白就這樣流浪在人間,看起來是及時行樂,其實是“拔劍四顧心茫然”,只能燃燒自己的生命去創造出一點光熱來慰藉自己。

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有一段話說得很好:“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面目之后,依然熱愛生活。”我認為,這一段話是對“及時行樂”這個說法最積極的詮釋,也是對李白的最佳贊美。

李白的偉大不在于一味狂放,他的高雅,讓豪放變成了飄逸,而不是粗魯。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以為李白就是一個任性夸張的人,那就太看輕、也太看淺李白了。至于他之所以要這樣熱衷喝酒,就是因為面臨了極大的痛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在人世間的寂寞,李白的《將進酒》便結合了這兩種,而最大的主旨就是寂寞。對于這樣的“萬古愁”,李白可是比誰都還要體會得更深。

———內容摘自《歐麗娟品讀古詩詞》———

[img]李清照的詩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她生于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共同從事學術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滿。金兵入據中原后,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登天臺(登天臺山)

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杰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李白的詩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葉堡鄉),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長安元年夏歷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

李白出生于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過,游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愿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

生平年譜

七零一年(武則天長安元年)李白生。

七零五年 (中宗神龍元年)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于是年

七一零年(睿宗景云元年)李白十歲。攻讀《詩》、《書》及諸子百家。

七一五年(開元三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七一八年(開元六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

七二零年(開元八年)李白二十歲。出游成都、峨嵋山。謁颋于成都。颋甚贊其才,復勵之以學。

七二一年(開元九年)李白二十一歲。春歸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讀書。

七二四年(開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七二五年〔開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歲。春三月自三峽東下。經荊門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在江陵與當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相遇。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內)、廬山(在今江西省境內)。秋游金陵(即今江蘇省南京市)。

七二六年(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七二七年(開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于安陸。

七二八年(開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斯。

七三零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于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渴宰相說,并結識其子張相。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游邢州(在長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長安之北)。

七三一年(開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于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無賴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七三二年(開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七三三年(開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七三五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歲。五月應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滯留太原。

七三六年(開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歲。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門關(今山西省代縣)。南下洛陽與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處,結識岑勛。南返途經襄陽時,與孟浩然再會。是年杜甫二十五歲。在齊魯燕趙一帶漫游。

七三八年(開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歲。春,又出游南陽、篙山(元丘的居所)、陳州、楚州(今江蘇省淮安縣)。

七三九年(開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歲。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蘇省寶應縣)。夏,漫游于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秋,逆長江西上,經當涂(今安徽當涂縣),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適逢王昌齡被貶滴嶺南(今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帶),二人會晤。冬,自巴陵歸安陸。

七四一年(開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歲。居東魯,與韓淮、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河等隱于祖徠山(在今山東省州市北部),縱酒酣歌,號稱竹溪六逸。又以學道為事,意欲出游越地。

七四二年(玄宗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四月,游泰山。夏,與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縣),欲游越中。玄宗征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長安。與太子賓客相遇,賀以謫仙人稱之,復推薦于朝廷,得玄宗優遇,命為翰林院供奉。

七四三年(天寶二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

七四四年(天寶三年)李白四十四歲。春正月,送賀知章歸越。三月,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初夏,與杜甫識于洛陽。旋往開封,請北海高天師授其道,決心遁入方外。秋,與高適、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屬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吳橋縣北),乞蓋寰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還歸任城。

七四五年(天寶四年)李白四十五歲。春在任城。杜甫來東相方。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帶。夏,與高適、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于濟南。秋,與杜甫復會于郡(今山東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秋冬,在魯郡別杜甫,游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單父(今山東省單縣)。

七四六年(天寶五年)李白四十六歲。春,游魯郡。臥病任城甚久。秋,病愈,又游于魯郡。是年自春以來屢有南游之念,終于秋末啟程。至宋城,又游梁園(漢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園),旋到揚州。

七四七年(天寶六年)李白四十七歲。春在揚州。旋至金陵,遇崔成甫。南下途中經丹陽(今江蘇省鎮江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秋到越中,往會稽吊賀知章。登天臺山(在今浙江省臺州天臺縣西)。冬返金陵,此后二年,留居金陵。

七四八年(天寶七年)李白四十八歲。春在金陵,夏至楊州,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縣南),冬到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謁見江太守昊王李抵。

七五一年(天寶十年)李白五十一歲。春在任城。秋滯留在高鳳(后漢的隱士)石門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葉縣西南)元丹丘居處。秋末,自開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經河北道、鄴郡(今河南省安陽市)。

七五二年(天寶十一年)李白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連。十月,抵達范陽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識安祿山跋啟與邊地戰事之真相,頗感危險,即離范陽而去。

七五三年(天寶十二年)李白五十三歲。早春,自范陽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縣東),游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陽縣),繼續沿汾水南下,入潼關(關所在今陜西省,為洛陽與長安之問的要地),登西岳華山。至歷陽(今安徽省和縣)橫江浦渡長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縣)、句溪、敬亭山等地。

七五五年(天寶十四年)李白五十五歲。夏游當涂。秋游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冬返宣城。旋至金陵,獲安祿山亂。門人武諤許去魯中(今山東省)接其子女南下。分別后,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 七五六年(肅宗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歲。歲初,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涂。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涂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永王數次下達聘書,幾經猶豫,終于決定下山入其幕府。

七五七年(至德二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 王東巡歌》。永王兵敗丹陽,李白自丹陽南逃。旋被搏入尋陽獄中。妻宗氏為救其四處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極力救之,乃獲釋。宋若思辟白為軍幕參謀,以掌軍中文書事務。并隨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宿松縣)。曾兩次贈詩宰相張鎬求救。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七五八年(肅宗乾元元年)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七六零年(肅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歲。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尋陽,再登廬山。決意游仙學道以度余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縣西北)。歲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七六一年(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歲。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帶。靠人娠濟為生,聞史朝義勢力復盛,李光弼派兵鎮壓,再次請纓入其軍幕,但因病而半道還。冬初,寄宿于當涂縣令(縣知事)李陽冰處。曾出游歷陽,旋歸當涂,臥病于斯。

七六二年(代宗寶應元年)李白六十二歲。早春,臥病當涂。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歸當涂,病況日下,自知無望。而李陽冰又退隱在即,欲走無路,精神失常。臨終之際,將平生所著托李陽冰。十一月,卒于當涂,有絕筆《臨終歌》一首。

詩人思想

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綱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并富于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征。《古風》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對社會現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等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白居易的詩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號稱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陽,葬于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后,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 《問劉十九》《買花》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凄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蕩,不能自已。

白居易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仆射,謚號文,葬于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異世界轉生模擬器登天臺怎么過

這款游戲最有用的就是家境了,最好家境達到70以上,其他的么只要二三十就夠了,森林和逍遙坊是比較重要的兩個地點,可以在森林深處刷修為,刷到150到200左右,家境到了20就停,而逍遙坊只要斗法贏三次就收手,第四次非常容易暴斃的,如果投寶運氣高就可以換修為。天賦盡量刷到無上仙體,做到這幾點就能輕松通關了。

登天臺 廖昌永 歌詞

登天臺

詞:陳政明

曲:黃于群

演唱:廖昌永

是什么讓我如此神往

是什么令我久久難忘

啊 神秀天臺 佛道圣山

神秀天臺 佛道圣山

登上彎彎的山間古道

領悟智者的三諦圓融

山花落盡人不見

白云深處一聲鐘

一聲鐘

洗去塵世的污濁煩惱

尋得心靈的自在輕松

山花落盡人不見

白云深處一聲鐘

登上彎彎的山間古道

領悟智者的三諦圓融

山花落盡人不見

白云深處一聲鐘

一聲鐘

洗去塵世的污濁煩惱

尋得心靈的自在輕松

山花落盡人不見

白云深處一聲鐘

山花落盡人不見

白云深處一聲鐘

175平臺鎮魔服怎么上天臺

五行靈域中,小伙伴們玩得不亦樂乎,在探索中發現新天地,在新天地中get新技能,這是一個超級快樂的過程!

魔友們的輕功越來越高強,今天就一起去試試輕功,登天臺吧!

大家可前往遺忘神域,乘坐獅鷲前往登天臺。

?

進入登天臺的地圖后,可以根據腳下的黃色箭頭的指引,進行任務的追蹤。

點開登天圖騰,便可以開啟登天臺之旅咯~

?

整個登天臺的過程是非常簡單的,就是按照指引,在臺子上使用輕功,跳一跳,就可以輕松到達終點啦!

?

要是魔友們不小心跳歪了也不用擔心,神秘力量會將您拉回登天臺,調整視角再次起跳即可。

不要問甜心是怎么知道的

?

臺子上的紫色能量是神秘能量,吃掉可以增加6點氣力值!登天臺全程,加上這些紫色的能量,都不需要等待氣力值的恢復,可以一口氣通過哦!

?

跳躍過程中還是要利用連續跳的技巧,在飛起來的時候按空格鍵鍵,可連續起跳,一般兩連跳就可以輕松踏上高臺!

?

跳到終點,就可以輕松拾取50點時空能量啦!

7月25日,登天臺競速榜也會火爆開啟,屆時將會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惡戰。只有熟練掌握技巧,才能在競速榜中占有一席之地哦,小伙伴們一定要熟練登天臺的全程,練習技巧,爭分奪秒!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登天臺(登天臺山)”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登天臺(登天臺山)
本文地址: /qiqubaike/16997.html

標簽: 登天臺(登天臺山)

熱門文章
隨機tag
口唇茶(口唇茶多少錢一斤) 唐三一共有幾個孩子 一星斗圣兼九品煉丹師(身穿白袍的和藹老者 中國國產最安全suv(國產suv最安全的 世界十大恐怖事件真實(世界十大恐怖事件真 查名字多少分(查名打多少分) 世界上最軟的烏賊(世界上最軟的烏賊) 張遼列為曹魏五大將之首 世界上最殘酷的獵手(世界上最殘酷的刑是什 喬四爺之風云往事(喬四爺) 浙江省杭州市(有大量文物和器物) 怎么躲春(2023立春時間幾點幾分幾秒怎 甲骨文漢字對照表大全 白月光與朱砂痣的區別 繁體字游戲名字(繁體字游戲名字霸氣的) 水瓶座男生(水瓶座男生喜歡一個人的表現) 5個字的游戲名字(5個字古風詩意唯美名字 兩個字的品牌(羽絨服兩個字的品牌) 小鬼(小鬼王琳凱) 世界上最恐怖的八張畫(語文書上最恐怖一頁 美國拜登78歲了還能當總統嗎 世界上最欠錢的國家(世界欠最多錢的人) 能下載網站視頻的軟件 眼癌(眼癌癥狀一般都有哪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郑州市| 济源市| 镇平县| 车险| 罗平县| 黔南| 曲阳县| 沛县| 韶山市| 开封市| 东辽县| 定南县| 西安市| 中方县| 汪清县| 镇远县| 荃湾区| 保靖县| 扎兰屯市| 环江| 乌拉特中旗| 泰顺县| 明溪县| 唐山市| 宕昌县| 利川市| 腾冲县| 白银市| 泗阳县| 视频| 商水县| 涡阳县| 时尚| 高碑店市| 武邑县| 伊金霍洛旗| 永州市| 措勤县| 曲周县| 苍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