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翻譯(老馬識途小古文翻譯 原文)
xj
2023-03-28
老馬認識路。 比喻 有 經驗 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成語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 迷惑 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成語例句: 老馬識途 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繁體寫法: 老馬識途
注音: ㄌㄠˇ ㄇㄚˇ ㄕㄧˊ ㄊㄨˊ
老馬識途的近義詞: 識途老馬 比喻熟悉某種事情,經驗豐富的人 駕輕就熟 做事從輕松的著手,由熟悉的開始。比喻技藝嫻熟,毫不費力 足下舊地重游,可謂駕輕就熟,一路順風 輕車熟路 駕著輕載的車在熟路上行走。比喻有經驗的事情容易辦好 逸氣軒眉宇,似王良輕車熟路,驊騮欲舞。宋mi
老馬識途的反義詞: 不知所以 不知事情的緣由,感到疑惑
成語語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成語故事: ?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
俄語翻譯: стáрый конь дорогу знáет.
日語翻譯: 老馬(ろうば)は道を知る。経験者(けいけんしゃ)はその道に詳(くわ)しい
其他翻譯: 法un vieux cheval connaǐt la route un homme d'expérience est un bon guide
讀音注意: 識,不能讀作“zhì”。
寫法注意: 途,不能寫作“涂”。
[img]老馬識途的意思老馬能辨認走過的道路。
老馬識途(拼音:lǎo mǎ shí tú)是一個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說林上》。該成語意思是指老馬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后人由此提煉出成語“老馬識途”,也比喻懂得歸途的存在。
成語故事翻譯介紹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于春天出征,到凱旋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管仲思索良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 “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讓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老馬識途文言文加翻譯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老馬識途文言文加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管仲、隰朋(1)從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14),夏居山之陰(15),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1)師(22)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23)之智,不亦過(24)乎?
注釋:
1、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
2、伐:討伐
3、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后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現在的灤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8、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9、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0、遂:終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處于
14、陽:山之南水之北
15、陰:山之北水之南
16、蟻壤一寸而仞有水:據說蟻封(蟻穴周圍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處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憑借
20、圣:精明通達
21、不難:不以、……為難
22、師:學習,請教,向……學習;師于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用法,學習,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過:過錯
翻譯: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于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后,終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挖掘地,終于得到了水。
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成語啟示
分析評論
文言文《老馬識途》膾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于經驗堪為先導。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后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后人應學習前代圣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揭示道理
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學習,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恥的事,要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中心
做事要動腦,善于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不了解的事應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譯文: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于是(管仲和隰朋)放開老馬跟隨著它,終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地上蟻封有一寸高,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
于是挖掘地,最終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原文:
管仲、隰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寓意:
萬物皆有靈性。世間萬物皆平等,世間萬象也均能給人以思想,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智慧。所以應該將其視為人類的良師益友,與其平等相處,敬畏、尊重、善待并珍惜它們。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由此告誡:有經驗的人更熟悉情況,能夠在某個方面發揮指引、引導作用,因此,做事情要多動腦,應善于發現身邊事物的規律,對于不了解的事情應虛心向有經驗的人學習求教,這樣可以少走彎路。更進一步地說,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實現提升和超越。
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及注釋老馬識途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如下:
老馬識途,途:路,道路。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成語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
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
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
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老馬識途文言文的翻譯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思想、獲取知識,從而可能改變命運。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老馬識途文言文的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釋:
1.伐:討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后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8.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9.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0.遂:終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處于
14.以:憑借
15.陽:山之南水之北
16.陰:山之北水之南
17.蟻壤一寸而仞有水:據說蟻封(蟻穴周圍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處有水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xi)朋:都是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
20.圣:精明通達
21.不難:不以.....為難
22師:學習,請教,向……學習。
師于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用法,學習,效仿。
23.過:過錯
24.得:找到
25.孤竹:古國名
26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
27圣人:有智慧的人。
翻譯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去征伐孤竹國,春天出發,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歸途。管仲說:老馬的智慧能夠利用。于是放開老馬,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歸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蟻窩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拓展閱讀: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新鄭(今屬河南)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
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于一身,將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論及著作。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
韓非著有《孤憤》《五蠹》《內儲說》《外儲說》《說林》《說難》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編纂成《韓非子》一書。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老馬識途翻譯(老馬識途小古文翻譯 原文)”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老馬識途翻譯(老馬識途小古文翻譯 原文)
本文地址:
/qiqubaike/3038.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于中國國家副主席的信息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包含四川師范大學斷頭案現場圖片的詞條 中國最嚇人的一條大蛇(中國最嚇人的一條巨 不是大寶(影子是四顧劍弟弟) 丹鳳眼是什么樣的(雙眼皮丹鳳眼是什么樣的 不同級別價格不一 中國達人秀最感人視頻(中國達人秀看哭全場 稟告(稟告的解釋) 中國最厲害的悍匪是誰(中國最出名的悍匪是 sma是什么疾病 紅頂商人胡雪巖具體怎么敗的?胡雪巖敗家亡 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第一宇宙速度 中國最暢銷的音響(中國最暢銷的音響品牌排 龍利魚和巴沙魚是一種魚嗎 夢見被別人打(夢見被別人打了是什么預兆) 什么是與時俱進(什么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最新游戲名字(最新游戲名字大全) 虎猴蛇人戴金有災禍 膜拜什么意思(膜拜什么意思解釋) 余下全文打不開的文檔怎么看 云行(云行雨施) 貝利馬拉多納齊達內c羅梅西 張云雷探清水河完整版(張云雷探清水河20 一唱一和(一唱一和夫妻對唱表達了什么效果 直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