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絕四海(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xj
2023-08-02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注釋」
⑴鴻鵠:天鵝。《管子·戒》:“今夫鴻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時。”《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⑵舉:振翅高飛。
⑶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間的空心硬管”,詩中指羽毛。《荀子·王制》:南海則有羽翮齒革。
⑷就:成,豐滿。
⑸矰:“曾”意為“重復利用的”、“二手的”。“矰”的本義是“因拴著絲繩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
(6)繳:“敫”意為“從一點擴散到廣闊空間”。“矰繳”在詩指“獵取飛鳥的射具”。
「翻譯」
天鵝飛向天空,一下能飛數千里(高)。
羽翼已經豐滿了,可以四海翱翔。
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將它怎么樣?
即使擁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樣?
「賞析」
《鴻鵠歌》是西漢漢高祖劉邦的樂府體詩。在詩中,劉邦采用暗喻手法,表明自己對換立太子一事的無能為力。劉邦欲廢太子劉盈,卻發現太子羽毛豐滿起來,猶如高飛的鴻鵠一樣,于是消除改立次子劉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對寵愛的戚夫人擊筑而歌的歌詞。
據《史記·留侯世家》、《史記·呂太后本紀》、《漢書·張良傳》記載,漢高祖稱帝后,封結發妻子呂雉為皇后,立呂雉所生之子劉盈為太子。后來,定陶女子戚夫人嬌柔迷人,能歌善舞,深受劉邦寵愛,生下趙王劉如意。劉邦晚年常為社稷憂慮。因他寵愛戚夫人,于是有意廢掉呂后(皇后呂雉)之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妃子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劉邦認為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不類我”;而劉如意聰明過人,才學出眾,“如意類我”。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劉邦想突然宣布廢掉太子劉盈,改立次子劉如意為太子。因為這是廢嫡立庶,所以遭到大臣們反對。其中有兩個人反對最為強烈。一個是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師)叔孫通,一個是張良。有一天,叔孫通突然進宮,引經據典,向劉邦訴說廢太子的禍患,如果不聽勸告,他就以死相逼,當面自刎。劉邦沒辦法,只能暫時答應不廢太子。其時,張良,也極力反對廢太子。所以廢太子的事一直僵持著。
后來,呂后請張良謀劃,請來了當時唯一不聽劉邦召喚的,劉邦請他們出山為官輔佐自己卻請不動的,號為“商山四皓”的四位德高望重、聞名遐邇的老人【即東園公唐秉(一說姓庾)、夏黃公崔廣(又稱黃石公)、綺里季吳實、甪(音lu)里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70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別職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職。后來他們隱居于商山,號為“商山四皓”,又稱“南山四皓”。后人又用“商山四皓”來泛指有名望的隱士。】當太子的老師。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平定英布叛亂后的劉邦病情加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想急于換立太子。在一次宴會中,太子與請來的“商山四皓”相隨。“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眉皓發白,衣冠楚楚,相貌甚偉。劉邦見之大驚,忙問是誰。當知道是“商山四皓”后,他很奇怪地問道:“我請你們請不動,今天怎么跟從了我的兒子呢?”“商山四皓”說:“陛下瞧不起我們士人,又喜歡說粗話罵人,我們義不受辱,所以感到恐懼而隱居之。今聽說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惜士人,天下士人都愿意為他去死,所以我們就出山了。”劉邦無語。
當太子與“商山四皓”退出宴席時,劉邦目光灼灼,目送他們遠去。他想,太子有這么一個“輔佐集團”,要廢掉他,著實很難。于是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急忙召來戚夫人,指著“四皓”的背影說:“我本欲改立太子,無奈他已得‘四皓’輔佐,羽翼已豐,勢難更動了,呂后將來就是你的主子。”說罷,長嘆一聲,戚夫人也凄楚不已,哭泣不止。劉邦想到自己已無回天之力,心如刀絞,看著悲慟欲絕的戚夫人說:“為我茲舞,吾為若楚歌。”即讓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筑高唱楚歌,即遂唱這首《鴻鵠歌》。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榻去,罷酒。(《史記·留侯世家》)
這首詩歌因首句為“鴻鵠高飛”,故名。詩中的鴻鵠(hóng hú),是古人對天鵝的稱呼,又名鴻、鵠、白鴻鶴、黃鵠等,因其飛得高,跋涉千里,所以被人們常用來比喻有遠大志向或有偉大抱負的人。如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在起義前說過的“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這句話,就是用來形容遠大志向的。“鴻鵠”,《史記》作“鴻雁” 。
這首詩的前兩聯,劉邦巧用“比”的寫作方法,將太子劉盈比作羽翼豐滿的鴻鵠。
首聯: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用天空的天鵝比喻太子劉盈。意思是:天鵝呀,高高的在天上飛,一飛就是幾千里。
頷聯:羽翮已就,橫絕四海。說的還是劉盈。意思是:它羽毛豐滿了,可以任意在天空中飛翔,想怎么飛就怎么飛。
后兩聯則是說劉邦自己無能為力,面對戚夫人的'哭泣,表達出自己愛莫能助、無可奈何的心情。
頸聯:橫絕四海,當可奈何?意思是“他想怎么飛就怎么飛,我又有什么辦法呢?
尾聯: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意思是說,我雖然有弓又有箭,可是用不上,哪還能干什么呢?這里的矰繳指的是用來射飛鳥的帶絲繩的短箭。尚:還。安:疑問詞,怎么。尚安所施:還能干什么?
由此可見,這首歌是唱給戚夫人聽的。唱這首歌時,劉邦的心情與霸王別姬時差不多,即無可奈何,陷于絕境。可是,劉邦在這里一沒有提當年勇,二沒有將責任推卸,而是實話實說,直來直去,這完全顯露了劉邦獨特的性格,表露了劉邦當時的想法:太子劉盈已長大成人,翅膀硬了,雖然我有心想換太子,卻無能為力,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那只能這樣罷了。
同年四月,劉邦駕崩于長樂宮。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當上皇太后的呂雉開始獨攬大權。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如意卻遭到呂后極其瘋狂的報復和殘酷的迫害。劉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囚于永巷,令舂米。戚夫人懷念其子趙王如意作《永巷歌》【又名《舂歌》、《戚夫人歌》,歌見《漢書·外戚傳》),并唱之。呂后聞之大怒,戚夫人遂遭“人彘”(被砍了手腳,挖眼熏耳,扔到茅房(廁所)里,稱為“人彘”,供人觀賞)之禍。看到戚夫人被呂后殘忍地迫害為“人彘”的慘相,世人憤慨不已,謂之滅絕人性,慘無人寰;呂雉的親生兒子漢惠帝劉盈也憤怒地大罵:“此非人所為!”但這是后話,在此僅為一提。
《鴻鵠歌》是一首情真意切,憂心忡忡,情意綿綿的詩歌。在寫作方法上,與《大風歌》稍有區別,《大風歌》直抒胸意,《鴻鵠歌》隱隱不言。《鴻鵠歌》頭兩聯先聲奪人,后兩聯霸道陰沉。全詩雖然沒有一句說到廢太子的事,但戚夫人一聽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因為在這里,作者巧用了“比”的手法。什么叫比?“比”,是楚辭遺風。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詩人采用“比”的手法寫的詩,令讀者讀起來會覺得含蓄委婉,余味深長。以劉邦的性格,采用這種“比”的手法寫出這首詩,可見劉邦當時的難言之隱,既極富深情,又充分表現了劉邦作為一個政治家所采取的行為決斷。
《鴻鵠歌》與《大風歌》不同,還表現在創作背景和抒發的思想感情方面。《大風歌》是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后,凱旋而歸故里,宴請鄉親,慷慨起舞而歌的,發出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慨,深思的是猛士(可引申為輔佐帝王的文武大臣)問題。而《鴻鵠歌》則是他的皇帝寶座坐穩以后,考慮立儲(確立皇位繼承人)問題時,發現欲廢除的太子劉盈已長大成人,像高飛的鴻鵠,并有高士輔佐,而發自內心“雖有矰繳,尚安所施”的感嘆,顯露了他選用皇位繼承人的決斷。
《鴻鵠歌》與《大風歌》相比,雖略顯遜色,但它仍不失為一首言情述懷的優秀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劉邦在立儲問題上的矛盾、痛苦的心情,有廣泛的影響,據說曹操《短歌行》的創作就受到了它的啟迪。
在這里,必須說明的是,這首詩歌有多種版本,解釋稍顯錯亂。有的版本把“當可奈何”記為“又可奈何”。有人認為,原詩一、三、五、七句后都有“兮”字,加上“兮”字更合楚歌之體。有人認為,這首詩不帶“兮”字更好,更顯得遒勁之力,更合乎詩中體現出的力道。若聯系史實去讀,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劉邦一生遺留下來的《大風歌》與《鴻鵠歌》這兩首詩歌,都是劉邦的即興之作,決非命題賦詩,更非他人代筆,因此有人認為,這比曹植的《七步詩》有過之而無不及。劉邦憑借《大風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獨具特色的一筆,又使《鴻鵠歌》與之相互輝映,在中國文學史上留有一席之地。南宋劉勰評價說:“《大風歌》、《鴻鵠》之歌,亦天縱之英作也。”(《文心雕龍·時序篇》)這對于那些認為劉邦沒有文化的人來說,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劉邦一生寫過兩首詩是什么?劉邦一生寫過兩首詩,一首詩家喻戶曉的《大風歌》一首詩《鴻鵠歌》。
劉邦的第一首詩是《大風歌》,僅有三句: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當時劉邦剛剛建立漢朝不久,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于英布英勇善戰,軍勢甚盛,所以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兵平叛。在戰勝英布歸來,路過自己的故鄉沛縣時,劉邦召集沛縣的父老鄉親一起飲酒。
第二首詩則是《鴻鵠歌》,內容為: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與《大風歌》相比,劉邦的這首《鴻鵠歌》就沒那么出名了。因為在《大風歌》中,劉邦說的是國事,而在《鴻鵠歌》中,說的卻是《家事》。
《鴻鵠歌》的創作背景
劉邦在建立漢朝后,立呂后所生的長子劉盈為太子,但劉盈為人性格懦弱,一直不為劉邦所喜。所以戚夫人便慫恿劉邦,立自己所生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一直猶豫不定,沒有下決心。等他真的想換太子時,呂雉聽從張良的建議請出了聞名遐邇的賢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
劉邦看太子羽翼已成,也無可奈何。在這種情況下,劉邦才作了這首《鴻鵠歌》。正如劉邦在詩中所寫的“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他對于心愛的戚夫人,也是愛莫能助了。
劉邦一生有二首詩?劉邦一生有二首詩如下:
確實有兩首詩,分別是《大風歌》和《鴻鵠歌》。其中《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鴻鵠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大風歌》整首詩僅由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歷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這三句詩真可謂惜墨如金、高度凝煉。
《鴻鵠歌》這寥寥三十二字,形象、生動,不僅標志著漢初易儲之爭的結束呂雉母子的勝出,也令人清晰地看到劉邦此時欣喜、無奈、痛苦、冷靜、果決的復雜心態。
劉邦的評價:
劉邦雖然出身寒微,不通詩書,但是他作的這兩首詩都是一代豪杰因際遇有感而發,強過后世無數無病呻吟、附庸風雅之作,成為千古名篇,在不同版本的語文課本中也經常可以見到它們。
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鴻鵠高飛 一舉千里 羽翼已就 橫絕四海的意思是什么?天鵝飛向天空,一下能飛數千里(高)。羽翼已經豐滿了,可以四海翱翔。
《鴻鵠歌》兩漢:劉邦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譯文
天鵝飛向天空,一下能飛數千里(高)。羽翼已經豐滿了,可以四海翱翔。
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將它怎么樣?即使擁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樣?
擴展資料: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劉盈,確立劉盈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時的事。劉邦后來發現,劉盈過于“仁弱”,擔心他難以繼承皇位。他很喜歡趙王劉如意,覺得劉如意很象他。但是,劉盈是“嫡出”,呂雉所生。劉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
廢嫡立庶,是件大事;況且,呂雉又是他的元配,曾經患難與共,他一時委決不下,多次征求親近大臣的意見。但是,大臣中多數是劉邦的故交,和呂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寵以外,絕沒有呂雉那樣的“群眾基礎”。
所以,包括留侯張良在內的一班老臣,都勸劉邦不要免去劉盈的太子地位。劉邦看到大臣們擁戴劉盈.認為他象鴻鵲,甚至“一舉千里”,那是受了蒙騙。
劉邦不無憂慮地死去,活著的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卻遭受了極其殘酷的迫害,雙雙被狠毒的呂雉害死。得寵的戚夫人一門全讓呂雉給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腳,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看到戚夫人被呂雉變成“人彘”的慘相,連呂雉的親生兒子劉盈都憤怒地大罵:“此非人所為!”
《鴻鵠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辭遺風,聯系史實去讀.不乏感人的藝術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鴻鵠歌
[img]劉邦的詩劉邦一生留下的詩作極少,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大風歌》。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大風歌》算不上一首詩,而是劉邦在宴會上隨意吟誦出口而被記錄下來的。以下是劉邦最著名的兩首詩:
《大風歌》(兩漢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 ?此詩歌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惆悵。全詩渾然一體、語言質樸、大氣磅礴,包含了雙重的思想感情,別具一格。
《鴻鵠歌》(兩漢 劉邦)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 ? ?此詩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羽翼豐滿的鴻鵠一飛沖天、無所困厄的壯闊景象,表明作者對換立太子一事的無能為力,顯露出他欣喜、無奈、痛苦、冷靜一系列情感交織的復雜心態。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橫絕四海(羽翼已就橫絕四海)”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橫絕四海(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本文地址:
/qiqubaike/39610.html
標簽: 橫絕四海(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有備而來(有備而來成就)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中國說唱最火廠牌(中國說唱最出名的廠牌) 中國最荒唐的首富(中國最荒唐的首富是誰) 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們對世界和自我的認 唐家三少全部小說 夢幻結拜名字(夢幻結拜名字兩個人) 中國最原始古鎮(中國最原始的古跡) 雙魚玉佩事件5張圖解(雙魚玉佩神秘事件) qq個性網名女(昵稱個性網女) 世界上最遺棄的倉鼠(世界上倉鼠最后一集) 中國最東最西差多少(中國最東最西相差幾小 中國藏獒(中國藏獒群) 中國什么方便面最辣(什么牌子方便面最辣) qq英語名字(英文名字) 中國最知名的胃病醫院(中國最知名的胃病醫 8月20號什么星座(2023年8月20號 楚辭起名(100個出自詩經楚辭女孩名) 蓮子發芽能一直水培嗎 藍潔瑛曾志偉(藍潔瑛遭遇了什么) 言行舉止讓人很掃興的男生(女生避而遠之) 三國殺昵稱(三國殺昵稱能使用的符號) 五帝錢的正確掛法及使用方法 包含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詞條 歌手名字(接電話女歌手名字) 半島鐵盒是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