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翻譯(二桃殺三士的意思)
xj
2023-09-14
1、譯文:
齊景公有三個大力士,非常勇猛。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天下無敵的人,所以驕傲得了不得,還自己起了個美名,叫什么“齊國三杰”。
這“三杰”叫什么名字呢?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三個人平日里耍槍弄棒,胡作非為,老百姓誰也不叫他們“三杰”,都管他們叫“三害”。哭鬧著的小孩子聽說“三害”來了,立刻就住了聲。
這時候,大夫梁丘據的勢力越來越大,因為他會逢迎國君,所以齊景公很寵信他。他又和“三害”勾結在一起,朝廷里誰都不敢惹他。晏子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憂愁。
一天,魯昭公來齊國訪問。齊景公大擺宴席,隆重地招待他。魯昭公由叔孫舍陪著,齊景公由晏子陪著,四個人坐在堂上。堂下站著那三個大力士,一個個都是神氣十足,不可一世的樣子。
晏子越看心里越發愁,心想:要是不把他們除掉,國家早晚要亡在他們手里。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主意,就對齊景公說:“您種了多年的那棵‘萬壽金桃’,今年剛好結了果。今天貴賓來到,我想去摘幾個金桃獻給二位國君嘗嘗新,您看可以不可以?”
齊景公很高興,因為這棵桃樹是一個海外的人獻的種子,齊景公讓人培育了很多年了,可是年年只見開花,不見結果。今年風調雨順,好容易結了幾只桃,齊景公早就盼著吃桃了。經晏子一提,齊景公馬上要派人去摘。晏子說:“這桃很寶貴,我要親自去看著他們摘。”
過了一會兒,管桃樹的人跟著晏子進來了。他手里托著個漂亮的盤子,盤子上放著六個鮮桃,香氣撲鼻,一個個都有碗口那么大,紅得好像燒著的炭。齊景公說:“就這么幾個嗎?”
晏子說:“還有幾個,不太熟,只摘了六個。”齊景公讓晏子斟酒獻桃。晏子給魯昭公和齊景公各獻上一個桃,致詞說:“桃大如斗,天下少有;二君吃了,千秋同壽。”魯昭公吃完,不住地夸獎。
齊景公說:“這桃很難得,叔孫大夫一向賢明,應該吃一個。”叔孫舍跪下說:“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晏相國協助國君,國內政治清明。國外諸侯佩服,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給相國吃。”
齊景公說:“你們不必謙讓,二位都有大功,每人各吃一個桃。”兩個大臣把齊景公賞賜給他們的桃吃了。
晏子說:“盤子里還剩下兩個桃,我看由您傳個令,讓每個大臣都說說自己的功勞,誰功勞大,誰就吃桃,好不好?”齊景公說:“好,就這樣辦。”馬上傳下令去:各位大臣都把自己的功勞擺出來,讓國相評評。
話剛剛說完,公孫接腆著肚子站出來了。這公孫接什么模樣?只見他青青的臉,好像在染缸里染過一般,兩只眼睛像銅鈴,個頭兒差不多有一丈高,站在那里就夠嚇人的了。
他大聲喊:“有一次我陪同國君去打獵,忽然一只老虎向國君撲去,是我飛跑上去,幾拳打死了老虎,救了國君,這個功勞大不大?”晏子忙說:“大!大!你救了國君,這功勞誰比得上?應該吃桃。”公孫接喝了酒,扔下酒杯,拿起桃,美滋滋的,一邊啃著,一邊退了下去。
隨后,另一個大力士古冶子跳了出來,炸雷似地喊:“打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有一次我護送國君過黃河,突然起了大風,黃河波濤洶涌,船在浪濤間顛來顛去,眼看就要翻了。這時候,只見一只大黿(就是大鱉)從水里伸出頭來,要傷害國君。
是我跳到水里,不顧自己的性命,在波濤里和大黿搏斗,打了幾個時辰,終于殺死了大黿,保護了國君。這功勞大不大?該不該吃桃?”
說完就要伸手去拿桃。齊景公忙說:“對,對,那次要不是古冶將軍殺了大黿,船肯定就翻了,還有我的命嗎?這真是天下第一功。吃桃,吃桃!”晏子忙給他一個桃,又斟了一盅酒。
第三個大力士田開疆一看桃都分完了,急了,擼起袖子,氣呼呼地跑上來大嚷:“我曾經奉命去討伐徐國,冒著生命危險,不但殺了他們的大將,還抓了五百多名俘虜,徐國投降了,連附近的郯國、莒國嚇得都歸附了我們,這個功勞誰比得上?難道我就不該吃桃嗎?”
晏子說:“你的功勞比打老虎殺黿大多了,可是桃只有兩個,已經吃完了,等明年結了桃,第一個賞給你吃,好嗎?現在只好賜你一盅酒了。”
齊景公也說:“你的功勞可以說最大,可惜你說晚了。”田開疆手按著劍把,說:“殺黿打虎算什么!我南征北戰,赴湯蹈火,反而吃不到桃,在兩國君主面前受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么臉站在這兒?”說完,抽出寶劍自殺了。
滿堂的人都驚呆了。
公孫接跳了出來,說:“有大功的人,沒有吃到桃,自殺了,我還活著,不是要被萬世恥笑嗎?我不能忍受這個恥辱!”說完也自殺了。古冶子馬上走出來說:“他們兩個為吃桃都死了,我還活著,人家不是要笑我貪生怕死嗎?我一個人活著太丟人了!”
轉眼間,三個大力士都死了。魯昭公看到這個情景,嚇壞了。半天才站起來說:“我聽說三位都是有名的大力士,真可惜,為了兩個桃,都死了。”齊景公嘆了口氣,低下了頭,臉色十分難看。
晏子說:“大王不要悲傷,這三位都是匹夫之勇,只知道使蠻勁,沒有智謀。”
魯昭公說:“貴國這樣的勇士還有幾位?”
晏子說:“智勇雙全,有將相之才的總有幾十人。像他們這樣的莽漢武夫,那就更多了!”
魯昭公走了以后,齊景公對晏子說:“你在魯國國君面前說了大話,總算保住了齊國的面子。可是到哪兒還能找到這樣的勇士呢?”晏子說:“我早已經給您物色好一員大將了。這個人能文能武,智勇雙全,他才是輔佐您干大事業的好幫手呢!”
齊景公聽了,就叫人把他請來。
這個人就是后來威震諸侯的田穰苴。他來了以后,齊國真的又復興起來了。
2、原文:
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二桃殺三士”典故出自于春秋晏子《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擴展資料:
一、成語鑒賞:
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并沒有想到他們會舍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
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愿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后來的舉動同樣如此。所以他們自刎之后,無論是晏子還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為穩定朝野,反錯殺了三位大義將才。
二、相關典故:
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后,也自覺不如,羞愧之余便將桃子讓出并自盡。
盡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丑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桃殺三士
[img]二桃殺三士翻譯 二桃殺三士全文翻譯1、話說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杰”。
2、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這時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曾經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于田氏一族,晏嬰很擔心“三杰”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齊景公擔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嬰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
3、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嬰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劍立于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不一會兒,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夸獎桃味甘美。齊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4、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勇士相爭,必以兵劍。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捷都爭先恐后“援桃而起”,都自以為武功蓋世,“無與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捷,但是桃已被他們搶占,于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看來紛爭已起,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為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于死,則辱人者為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又甚于受辱,那么,辱人者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5、三士之死,雖屬悲壯,但是他們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為陰謀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嬰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隱患,其智慧也卻非尋常,但是手段也太陰險毒辣了。
二桃殺三士文言文翻譯1. 求二桃殺三士的古文翻譯
1、譯文: 齊景公有三個大力士,非常勇猛。
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天下無敵的人,所以驕傲得了不得,還自己起了個美名,叫什么“齊國三杰”。 這“三杰”叫什么名字呢?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
三個人平日里耍槍弄棒,胡作非為,老百姓誰也不叫他們“三杰”,都管他們叫“三害”。哭鬧著的小孩子聽說“三害”來了,立刻就住了聲。
這時候,大夫梁丘據的勢力越來越大,因為他會逢迎國君,所以齊景公很寵信他。他又和“三害”勾結在一起,朝廷里誰都不敢惹他。
晏子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憂愁。 一天,魯昭公來齊國訪問。
齊景公大擺宴席,隆重地招待他。魯昭公由叔孫舍陪著,齊景公由晏子陪著,四個人坐在堂上。
堂下站著那三個大力士,一個個都是神氣十足,不可一世的樣子。 晏子越看心里越發愁,心想:要是不把他們除掉,國家早晚要亡在他們手里。
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主意,就對齊景公說:“您種了多年的那棵‘萬壽金桃’,今年剛好結了果。今天貴賓來到,我想去摘幾個金桃獻給二位國君嘗嘗新,您看可以不可以?” 齊景公很高興,因為這棵桃樹是一個海外的人獻的種子,齊景公讓人培育了很多年了,可是年年只見開花,不見結果。
今年風調雨順,好容易結了幾只桃,齊景公早就盼著吃桃了。經晏子一提,齊景公馬上要派人去摘。
晏子說:“這桃很寶貴,我要親自去看著他們摘。” 過了一會兒,管桃樹的人跟著晏子進來了。
他手里托著個漂亮的盤子,盤子上放著六個鮮桃,香氣撲鼻,一個個都有碗口那么大,紅得好像燒著的炭。齊景公說:“就這么幾個嗎?” 晏子說:“還有幾個,不太熟,只摘了六個。”
齊景公讓晏子斟酒獻桃。晏子給魯昭公和齊景公各獻上一個桃,致詞說:“桃大如斗,天下少有;二君吃了,千秋同壽。”
魯昭公吃完,不住地夸獎。 齊景公說:“這桃很難得,叔孫大夫一向賢明,應該吃一個。”
叔孫舍跪下說:“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晏相國協助國君,國內政治清明。國外諸侯佩服,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給相國吃。”
齊景公說:“你們不必謙讓,二位都有大功,每人各吃一個桃。”兩個大臣把齊景公賞賜給他們的桃吃了。
晏子說:“盤子里還剩下兩個桃,我看由您傳個令,讓每個大臣都說說自己的功勞,誰功勞大,誰就吃桃,好不好?”齊景公說:“好,就這樣辦。”馬上傳下令去:各位大臣都把自己的功勞擺出來,讓國相評評。
話剛剛說完,公孫接腆著肚子站出來了。這公孫接什么模樣?只見他青青的臉,好像在染缸里染過一般,兩只眼睛像銅鈴,個頭兒差不多有一丈高,站在那里就夠嚇人的了。
他大聲喊:“有一次我陪同國君去打獵,忽然一只老虎向國君撲去,是我飛跑上去,幾拳打死了老虎,救了國君,這個功勞大不大?”晏子忙說:“大!大!你救了國君,這功勞誰比得上?應該吃桃。”公孫接喝了酒,扔下酒杯,拿起桃,美滋滋的,一邊啃著,一邊退了下去。
隨后,另一個大力士古冶子跳了出來,炸雷似地喊:“打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有一次我護送國君過黃河,突然起了大風,黃河波濤洶涌,船在浪濤間顛來顛去,眼看就要翻了。這時候,只見一只大黿(就是大鱉)從水里伸出頭來,要傷害國君。
是我跳到水里,不顧自己的性命,在波濤里和大黿搏斗,打了幾個時辰,終于殺死了大黿,保護了國君。這功勞大不大?該不該吃桃?” 說完就要伸手去拿桃。
齊景公忙說:“對,對,那次要不是古冶將軍殺了大黿,船肯定就翻了,還有我的命嗎?這真是天下第一功。吃桃,吃桃!”晏子忙給他一個桃,又斟了一盅酒。
第三個大力士田開疆一看桃都分完了,急了,擼起袖子,氣呼呼地跑上來大嚷:“我曾經奉命去討伐徐國,冒著生命危險,不但殺了他們的大將,還抓了五百多名俘虜,徐國投降了,連附近的郯國、莒國嚇得都歸附了我們,這個功勞誰比得上?難道我就不該吃桃嗎?” 晏子說:“你的功勞比打老虎殺黿大多了,可是桃只有兩個,已經吃完了,等明年結了桃,第一個賞給你吃,好嗎?現在只好賜你一盅酒了。” 齊景公也說:“你的功勞可以說最大,可惜你說晚了。”
田開疆手按著劍把,說:“殺黿打虎算什么!我南征北戰,赴湯蹈火,反而吃不到桃,在兩國君主面前受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么臉站在這兒?”說完,抽出寶劍自殺了。 滿堂的人都驚呆了。
公孫接跳了出來,說:“有大功的人,沒有吃到桃,自殺了,我還活著,不是要被萬世恥笑嗎?我不能忍受這個恥辱!”說完也自殺了。古冶子馬上走出來說:“他們兩個為吃桃都死了,我還活著,人家不是要笑我貪生怕死嗎?我一個人活著太丟人了!” 轉眼間,三個大力士都死了。
魯昭公看到這個情景,嚇壞了。半天才站起來說:“我聽說三位都是有名的大力士,真可惜,為了兩個桃,都死了。”
齊景公嘆了口氣,低下了頭,臉色十分難看。 晏子說:“大王不要悲傷,這三位都是匹夫之勇,只知道使蠻勁,沒有智謀。”
魯昭公說:“貴國這樣的勇士還有幾位?” 晏子說:“智勇雙全,有將相之才的總有幾十人。像他們這樣的莽漢武夫,那就更多了!” 魯昭公走了以后,齊景公對晏子說:“你在魯國國君面前。
2. 二桃殺三士文言文翻譯
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杰”。
這三個人個個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
而田開疆正屬于田氏宗族,相國晏嬰擔心“三杰”為田氏效力而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愛惜勇士,沒有表態。 適逢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
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子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劍立于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心腹之患。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子說:“園中桃子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
一會兒的功夫,晏嬰帶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6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6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一個桃子。
魯昭公邊吃邊夸獎桃味甘美。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
叔孫諾謙讓道:“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子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道:“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同意,于是傳令下去。
話音剛落,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隨國君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
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只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
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舍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
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舍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余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桃子熟了,再請您嘗了。
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么了不起。
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
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人已死,我如何茍活,于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
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
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3. 求二桃殺三士的古文翻譯
春秋戰國時,齊國景公在位,文武大臣中有三個武士。
第一位武丘叫田開疆,此人身高一丈五尺,長了一張抹血似的紅臉,眼睛大如銅鈴,嘴巴和老鷹的一般,又長又尖。兩腮隆起。
就像魚腮一樣,滿口大黃板牙不見一點縫兒。田開疆曾跟隨齊景公到桐山去打獵,忽然半路上跳出一只猛虎,奔走如風,直向齊景公的馬撲去。
馬見老虎撲來,突然發驚,把齊景公掀翻在地。猛虎又撲向齊景公。
恰好此時田開疆就跟隨在齊景公身后,看見猛虎撲來,甩去刀槍,揮舞雙拳迎向猛虎。田開疆用左手揪住猛虎的脖子,右手便揮拳打去,用腳直踢猛虎的面門,一陣猛打猛捶,活活打死了那只猛虎,救了齊景公。
文武百官,親眼看見這場搏斗,沒有一個不害怕的。齊景公回到朝廷,賞賜田開疆,封為壽寧君。
從此以后,田開疆自恃有功,橫行霸道,無所顧忌。 那第二個武士叫顧冶子,身高一丈三尺,臉就像涂了墨汁一樣,漆黑無比,長了滿臉黃韭菜葉子似的胡須,兩只手就好像銅做的饒鉤,堅硬無比,長了一嘴鋸齒牙,非常難看。
衛一次,他跟隨齊景公橫渡黃河,忽然大雨滂沱,波浪洶涌,幾乎就要把船顛翻,齊景公非常害怕,看見云霧之中有火一樣的東西閃爍,在水面上游戲。顧冶子挺身而出,對齊景公說:“這一定是黃河中的鮫龍了。”
齊景公驚慌失措道:“那怎么辦呢?”顧冶子鎮靜他說:“您不要擔心,讓我去殺了它。”說完就脫衣拔劍下水,不一會兒,風平浪靜,雨過天晴,只見顧冶子一只手高舉著寶劍,一只手提著鮫龍的頭,從水里跳出來。
齊景公賞賜顧冶子,封他為武安君,從此以后,顧冶子自覺有功于齊景公,也漸漸張狂起來,變得肆無忌憚。 第三個武土叫公孫捷,身高一丈二尺,長得頭如寺塔,眼呈三角,虎背熊腰,粗壯如牛,能一個人舉起千斤重的東西。
有一次,秦國攻打齊國,齊景公率領軍隊迎戰,被秦國的軍隊打敗。齊景公慌張撤軍,逃至鳳鳴山,秦國的軍隊隨后趕來,把齊景公圍困在鳳鳴山上。
公孫捷聽說這件事,揮舞一把約有 150 多斤的鐵鏟,殺入秦國軍隊。秦國雖然有 10 萬軍隊,竟然措手不及,紛紛逃避,因而救了齊景公,被齊景公封為威遠君。
從這以后,公孫捷自恃有功,目無君臣,橫行無忌。 田開疆、顧冶子、公孫捷三個趣味相投,結拜為兄弟,發誓不愿同生,但愿同死。
這三個人目不識丁,不知謙讓,純粹是一介武夫。他們目無君臣,橫行朝廷,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敢得罪他們,就連齊景公看見這三個人上殿,也嚇得心驚膽顫,如芒刺背。
一天,楚國派中大夫靳尚到齊國商議和談事宜,面見齊景公,稟奏道:“齊楚兩國,雖然相鄰,卻連年打仗,互相征討,使兩國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現在楚王特地派我來與您講和,永遠和睦相處。
楚國有三江五湖,地方千里,物產富饒,足食足兵。希望大王您三思。”
當時正好田開疆、顧冶子、公孫捷在朝,聽了這一番話,非常生氣,大罵靳尚道:“你們一個小小的楚國,何足掛齒,我們三個人親自率領雄兵強將,把楚國踏為平地,把你們楚國的人全部殺死,一個不留。”說完就喝斥靳尚離開宮殿,命令武士把靳尚推出去斬首示眾。
正在這危急關頭,從殿下走出一個人來,這人身高只有三尺八寸,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原來是齊國丞相,名叫晏嬰,字平仲。他走上殿來,喝住武士,把詳細情況問了一遍,就讓放了靳尚。
田開疆、公孫捷、顧冶子三個人非常生氣,說道:“我們要殺他,你為什么要放了他?”晏嬰說道:“你沒有聽說過‘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嗎?他一人獨自來到齊國求和,我們卻把他抓住殺了,讓鄰國知道了,足夠人家笑話一輩子的。本人沒有什么本領,只用一張嘴,親自到楚國去,保證讓他們都到大王殿下賠禮,尊崇齊國為上國,用不著什么刀槍劍戟,你們看我的辦法怎么樣?”這三個人聽了,怒發沖冠,齊聲吼道:“你是一個侏儒小人,國家沒有眼力,選了你這樣的人當丞相,竟然敢口出狂言。
我們三個人斬虎、誅龍、力敵萬人,只要親自率領精良部隊,可以踏平楚國,要你有什么用?”齊景公接過話來說道:“丞相既然這樣講了,必有良策,如果他出使楚國,真的可以使楚國折服,比興兵打仗強多了。”三個人說道:“暫且先看這侏儒出使楚國的情況,如果丟了我齊國的臉面,回來后,把他剁為肉醬。”
三個人說完揚長而去。齊景公說道:“丞相這一次出使,一定要謹慎小心,萬萬不可輕視。”
晏嬰說道:“主上放心,我一定會出色完成出使任務,使他們折服的。”于是便向齊景公辭行。
晏嬰的車馬來到楚國郢都。楚國君臣商量道:“齊國的晏嬰是一個辯士,可先想一個辦法,堵住他的嘴,使他不敢來饒舌。”
君臣商議一定,就宣晏嬰人朝。晏嬰到了朝門,只見金門不開,下面的閘板只留下半段,想叫晏嬰低頭鉆進去,借以侮辱他身材矮小。
晏嬰望見下面閘板就鉆,隨從人員趕緊拉住,說道:“他們是看見你矮小,專用這個辦法來侮辱你,你怎么能中計?”晏嬰仰天大笑道:“你們怎么能知道,我聽說人有人門,狗有狗洞。出使到人的國家就從門進,出使狗國,自然要鉆一下狗洞了。
這又有什么可以疑慮的。”楚國的大臣聽了這話,趕緊開了大門讓晏。
4. 二桃殺三士文言文翻譯
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杰”。
這三個人個個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
而田開疆正屬于田氏宗族,相國晏嬰擔心“三杰”為田氏效力而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愛惜勇士,沒有表態。 適逢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
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子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劍立于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心腹之患。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子說:“園中桃子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
一會兒的功夫,晏嬰帶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6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6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腸績斑啃職救辦尋暴默一個桃子。
魯昭公邊吃邊夸獎桃味甘美。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
叔孫諾謙讓道:“我哪里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子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道:“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同意,于是傳令下去。
話音剛落,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隨國君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
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只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
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舍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
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舍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余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桃子熟了,再請您嘗了。
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么了不起。
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
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人已死,我如何茍活,于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
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
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5. 二桃殺三士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于《晏子春秋》,后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后,也自覺不如,羞愧之余便將桃子讓出并自盡。盡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丑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后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后世《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
《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
6. 三桃殺二士古文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之義晏子諫第二十四二桃殺三士典故漫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
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
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
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
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
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
皆反其桃,挈領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
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二桃殺三士翻譯(二桃殺三士的意思)”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二桃殺三士翻譯(二桃殺三士的意思)
本文地址:
/qiqubaike/45642.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鷗鷺(鷗鷺在古代的寓意)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10月19日是什么星座(天秤女和什么星座 湖南值得去的十大景點(拍照打卡好地方) 龍口護士(龍口護士招聘信息) 巨蜥的四大特征是什么(喜歡用尾巴抽打獵物 泰坦尼克號水下尸骨(泰坦尼克號是怎么沉的 熊貓的特點和生活特征 金銀珠寶的意思(金銀珠寶的意思和造句) 中國最火投資項目(中國最火投資項目有哪些 黑洞可以吃掉蟲洞嗎?不確定(蟲洞暫未被發 蘋果系列最新消息(預計今年9月) 為什么要有太監(為什么有太監呢) 世界上最值錢的ipo(世界上最值錢的貨幣 壽命最長的動物(已復活成功的滅絕動物) 摩羯男喜歡一個人的表現(摩羯男喜歡一個人 11月到次年4月(4月有潑水節) 世界上哪種螞蟻最黑(世界上哪種螞蟻最毒) 中國最核心電池(中國最先進的電池) 羅盤的使用方法(羅盤的使用方法入門視頻) 軒轅姓氏為什么被國家禁止 家里養菖蒲有什么好處 冰島水怪(北冰洋水怪) 周密(周密周芯竹戀綜叫什么) 猛犬排行(十大猛犬排名介紹) 播放世界上最蠢的話(播放世界上最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