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愛色的簡單介紹
xj
2023-12-12
本文目錄一覽:
- 1、《封神演義》中的蘇護是個什么樣的人
- 2、《封神演義》第二回 賞州侯蘇護反商
- 3、揭秘歷史:春秋時期戰國四公子有何攬客之道
- 4、君子愛色取之有道什么意思
- 5、君子愛色,納之以德
《封神演義》中的蘇護是個什么樣的人
《封神演義》第二回載,冀州侯蘇護入京朝貢,因不阿權貴,得罪權臣費仲、尤渾。二人起意暗害蘇護,遂見紂王夸贊蘇護之女蘇妲已美貌無匹。紂王色心已動,召蘇護求婚,蘇護不愿,一怒之下,留詩而走,聲明“永不朝商。”揭開了冀州之戰的序幕。
文章是古典寫法,將“三綱五常”這些本不存在于商代的文化也扯進去了,于明朝人讀起則無礙,因為類似封神的故事天天在他們身邊上演,但今天的人看起來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封神演義》是小說,但小說也要合邏輯,否則會影響其生命力。從這個故事看有諸多的不合理之處:
1. 蘇護得罪費尤二人,但二人卻反將他的女兒推薦給紂王,豈不料日后他將會父憑女貴?以小說所塑造二人之貪財好利的個性,連這點也看不透?
2. 紂王在從女媧宮回來的很長時間,看起來也沒有昏到那種程度,也曾經想過從民間選秀女,但諫之即止,為何會對從未謀面的蘇妲已這樣急不可待?
3. 在忠臣滿朝的當時,為何沒有一個大臣來諫阻紂王的這種行為,反而在冀州受困后姬昌才出來說了一大堆挖別人肉自己不心痛的話,完全可以用虛偽來形容。這合理嗎?
電視劇《新封神榜》也許就是看出了這種不合理性,對這個故事進行了一番改動:
1. 費仲的身份改為蘇護的舅子,這樣他將美貌的甥女獻給紂王以博取富貴,從心理上便合理許多。
2. 蘇護與姬昌早定為兒女親家,這有一石三鳥的作用。其一,塑造蘇妲已與伯邑考纏綿的愛情故事。第二,讓蘇護拒絕求婚更理直氣壯。第三,讓姬昌出于避嫌,不敢施救變得更為合理。
這種改法有很多優點,但并未解答后面的兩個問題,并不對改變傳統的紂王的“昏暴之君”的形象有幫助,卻對蘇護原本的正氣凜然的形象造成了損害。而且妲已與伯邑考,一個居北一個居西,相隔何止千里,單純將他們的相識相愛以父母之命來作原因也太簡單了。
歷史的真相是如何呢?,歷史上的確是有場殷商討伐有蘇國的戰爭,妲已就是做為那場戰斗的戰利品被帶回了朝歌,但那場戰斗的真實起因早就湮沒了。
但從史書上看,本來商朝就有言:“國之大者,唯祀與戎。”祭祀與戰爭是商民族最愛好的兩項運動,加上當時中央政權對地方諸候控制力有限,不少諸候國都是屢降屢叛,商王也是屢次征伐,所以對有蘇氏的用兵則僅是商王朝無數次對外戰爭的普通一次,如果不是打出了個妲已,也許就不會引人注目了,諸候大臣自然也是不會在這上面多話。
這就是歷史,但落實到小說上就不能這么寫,因為它缺乏故事性,改編是必需的。
但改編后的小說該如何讀呢?我們固然可以認為費仲、尤渾其蠢如豬,紂王昏庸如獸、許仲琳文筆欠佳,但我們應該明白,〈封神榜〉可能是許仲琳個人的作品,但武王伐紂的故事卻是中華民族共有的財富,從殷商至今流傳了三千多年,無數先人們在這上面動過腦筋與智慧,有很多素材,也許采用它們的許仲琳也沒看明白。而我們做為繼承者,應該高看這部作品,切不可以一兩句“沒有寫好”就把它丟到一邊,或是對其缺點視而不見。
那么,如果解讀這件事為佳呢?我認為還是得從小說中去找出最好的答案,當小說有所論及不到的事,最好還是在歷史中找出有關的答案,這樣至少要比現代人的YY強上百倍。
改編是必要的,但如果隨意而粗糙,就對原本的故事就容易構成傷害。這種傷害可大可小,新封神榜算是好的了,一些作品胡謅老姜是個變態狂,最后讓人弄成了獨眼龍,就損害了他在中國人心目中傳統的正義形象。
而與此同時,新時代的作家們卻又毫不吝惜地將單純、善良這些美好形容詞送給紂王與妲已,在這種作家筆下,商周之戰已經變質,再不是原來所認為的正義戰勝邪惡,而變成了邪惡戰勝正義了。
站在作者個人創造的角度上這不是錯誤,但如果因為影響了整個封神故事的流傳以及在民眾心目中的定位就不好說了,我并不是危言聳聽,一部難以理解、處處不合邏輯的古小說與一部情節動人的今人作品,誰更會吸引讀者呢?
當然,這樣吸引的主要是指那些讀書只是求消遣的讀者,但對故事的傳播以及發展卻是以他們為主流。打個也許不恰當的例子,當《西游記》形成主流后,除了專家學者,有誰還記得歷史上那個真實的、睿智、勇敢的唐僧?而這變化就是在說書人一次又一次開講《玄奘法師記》開場前為等待觀眾而信口胡謅中完成的。照這樣變化,顛倒〈封神〉的正邪觀只是時間問題。這樣顛覆千百年來形成的正邪觀念,很有些“非岳飛而是秦檜”的味道,并不是好事。
俗話:“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對于小紂如此急色不可耐早有很多人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許仲琳的解讀是他本人昏暴、新版封神的解讀是因為他的寂寞,而我,則另有解讀。
首先,我們要明白《封神演義》描寫了什么故事,是一個英明的君主,被自己的欲望所毀滅的故事。但恰恰在對于小紂的英明這個關鍵形容詞上,原著的描寫是不夠充分的,統觀全書,小紂的形象除了淫暴、就是愚蠢,頂多有些勇力,除了開頭說了他幾句好話外,實在與“英明”二字不沾邊。
而新近的描寫及改寫,兒女情長是有了,但與一個王者應有的智商、能力扯不上多大關系。
讓我們先分析一下紂王的家庭生活。
紂王,男,年齡估計在三十歲左右(小孩大的十二歲,古人普遍早婚,應是這個年齡段。)高智商、高學歷,高職位,英俊魁梧,富有多金,文武全才。
在《封神演義》開始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三個老婆,但比起后世的皇帝的妃嬪數量算少的了。(儒家后來提倡一個老公兩個老婆的標準婚姻,但對小紂的身份地位來說,小小超標一下算個屁啊!可能有人要拿蘇護說的話來反對,這以后再說。)
長妻姜氏,現職位:王后,兼職:王子他老媽。出身:東伯候之女。 東伯候姜家的力量不用說了,東方最大的諸侯國,勢力僅在殷王室之下。
次妻黃氏,現職位:西宮娘娘。出身:武成王之妹。
黃家也是數一數二的高門大戶,值得注意的是,從地理關系來看,后來黃飛虎反五關,過了黃家老爺子黃袞把守的界牌關再過一關就到了西歧。他們是西方防衛的重要力量。
可能有人對黃家的戰斗力有疑問,但有句話說得好:黃家只要不遇見使法術的,百戰百勝,遇見使法術的百無一勝。
老婆三號楊氏。現職位:娘娘。出身:未知。
楊妃的來歷書上沒寫,不過她讓很多沒讀過原著的網友大罵:“電視劇不尊重原著。”從前兩位王后的身份來看,楊妃也應是顯要大臣之女。在《封神演義》的前身《武王伐紂書》中提到過有位南伯候姓楊,不知道許仲琳創作小說時有沒有考慮到這一因素。從這點來看,楊妃多多少少與南方扯得上關系。
現在就象打麻將,三缺一了,數一下,姜后老家在東方,黃妃老爹在西方,而楊妃來自南方的可能性比較大,獨缺北。
蘇妲已正是來自北方。
看了小說的讀者應該沒有誰認為冀州是個小國。事實上,當年大禹王劃定天下疆域為九州,中一,東南西北各二,冀州就是北地雙州其中之一。換句話說,在大商北邊諸候國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僅在四大諸候之下。
從后面的故事也可以看出來,蘇家父子驍勇善戰,北伯候崇候虎在他們手中大吃苦頭。要不是有個能干的弟弟,差點一敗涂地。
擁有這樣強大的勢力,卻沒有制約他們的法寶,是多么讓人擔憂的一件事!所以在小說中蘇護膽敢想反就反,寫張大字報就溜了。
有人說,《封神演義》寫的是明朝社會,其實我看不全是,至少,在官吏這個角度上就與明朝的實際不太沾邊,從唐代實行科舉考試以來,地方的最高長官一般都由文職充當,除去唐末那段混亂的歲月,地方上一段都是軍政分離,管政不管軍,管軍不管政,雖說管軍隊的名義上也受管政的節制,但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地方長官也不可能想調兵就調兵,哪能象蘇護這樣軍政大權一手抓!
其實作者在書中加入了自己很多的想象,在政治的描述方面,很難說他學的歷史知識沒起作用。畢竟,軍政分離這玩藝在明朝是屬于當代的事,而他學的儒家經典的形成卻是在軍政合一的先秦時代,他可能受了里面很多記載的啟發,已經盡了力來還愿商周時代的情景,只是力有不及罷了。
在那個時代,殷王與周圍的邦國的關系更象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一樣,即不能象條狗一樣呼來喊去,也不可能有現在的和平公約遵守,控制他們就得靠別的方法,聯姻就是其中一種,從紂王的幾個妃子的出身看,就可以說明這一問題。拋開楊妃不說,姜后與黃妃都出自一等一的高門。
紂王要娶妲已是有與冀州聯姻的因素考量,這是我的結論。但一定會有人提出異議,因為小說中沒有明確把這因素寫出來,然而結合小說所塑造的歷史背景來看,這卻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可能有人會說那他為什么不先和其他三方伯候聯姻?這個問題很簡單,西伯候與小紂的關系已經不是單純的聯姻關系,早上升到血統了。另外,也不是家家都有適齡的漂亮女兒的,這就關系到紂王本人的愛好了。有漂亮女兒又有實力的諸候自然是第一選擇。
這就是費仲提出的以一女代天下諸女計劃被紂王接受的真實原因。事實上,他與費尤二人緊密結合,唱了一出雙簧,軟硬兼施的就是要與冀州確定婚姻關系,這樣的話,事實上就更緊密的坐穩了江山。這場婚姻其實不是紂王的昏暴之舉,而正是他的聰明之處!
然而這也就是蘇護拒絕紂王的另一個原因。想想,以紂王天子之尊,正當盛年,哪方面條件不是一等一的?要是換了后世的很多大臣,皇帝親自向自己求婚,早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了,而蘇護不,他先擺了一番大道理,說:“陛下宮中,上有后妃,下至嬪御,不啻數千。妖冶嫵媚,何不足以悅王之耳目?乃聽左右諂諛之言,陷陛下于不義。況臣女蒲柳陋質,素不諳禮度,德色俱無足取。乞陛下留心邦本,速斬此進讒言之小人,使天下后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納言聽諫,非好色之君,豈不美哉!”
這話很有問題。
問題出在哪兒?
第一回說了,紂王有三宮后妃,但又什么時候后宮有了幾千美女?首先我們就要考查一下什么叫“嬪御”。
嬪御說簡單些就是皇帝的后宮,歷代以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拿最接近商朝的周朝來說,按規定,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是法律規定的,總數是一百二十一人。看起來是夠開一家工廠了,但比起后世已經算少的了。特別是明朝的幾個皇帝,完全是毫無節制的花天酒地,只要他們臨幸過的女人,都可以獲得妃一級的名號。
如果你認為老許讓小紂平白無故多了幾千的老婆,是為了諷刺明朝的社會,可以就在這兒打往,下面的話對你是廢話。事實上這里的確用了很多封建社會才有的東西,如三綱五常。如果你想與我一直探討站在故事世界的高度,拋開明朝的歷史,想象這故事真發生在商代,那請跟向下看。
雖然商與周還是有諸多不同,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周朝大王能有一百多嬪妃于現在的人已經是神話,而小紂能有數以千計的老婆更是神話中的神話。算一算,“數”這個數字至少大于或等于二,小紂才登基八年,這樣一算,豈不是一兩天就要做一次新郎官?就算小紂從出生到成人的所有時間,每周也至少要完成一至二個才能達到如此高不可攀的數字。所以估計蘇護是將后宮的宮女們全都算上了,意思說:“有那么多女人,你隨便找一個,就不要打我女兒主意了。”
小紂的反應是大笑,不過可能苦笑的意味居多,因為瓜田李下,誰也說不清楚,他回答說:“卿言甚不諳大體。自古乃今,誰不愿女作門楣。況女為后妃,貴敵天子;卿為皇親國戚,赫奕顯榮,孰過于此!卿毋迷惑,當自裁審。”其實說了這么多,就一句話:“我會好好待你和你女兒的。”
小紂把話挑明了.當然,他是在哄人,兩家聯姻的背后的意義蘇護這老政治家會不知道?于是他說了一番話,將這個問題引伸到政治的高度::“臣聞人君修德勤政,則萬民悅服,四海景從,天祿永終。昔日有夏失政,淫荒酒色;惟我祖宗不邇聲色,不殖貨財,德懋懋官,功懋懋賞,克寬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邦乃其昌,永保天命。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敗之道也。況人君愛色,必顛覆社稷;卿大夫愛色,必絕滅宗廟;士庶人愛色,必戕賊其身。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業,必自陛下紊亂之矣。”
這話說得義正辭言,但正在不偏不倚的基礎上一想,純屬歪理,.不說小紂有沒有數目上千的老婆,就算是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什么前上千個都沒什么問題,,偏偏多你女兒一個就成了好色了?還要亡國?這完全是在說神話,危言聳聽嘛!
蘇老頭其實是在說橫話,不過站在他的角度是再正常不過的,為了愛女,為了家國,他有他的立場.女兒給了你,我兩家的命運就聯在一起,怎么能上當?但小紂怎么會讓他這三言兩語胡混過去?于是假裝發火,.嚇唬他一下,想他能乖乖就范,卻不料老頭一氣之下在門口留了首打油詩,也用了很多超時空的詞匯,然后跑了。
綜合整個蘇護事件,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真實的導演不是費仲\尤渾,而是紂王本人,因為他才是這個劇本如果能演出成功的最大獲益人,費尤二人不過是按他劇本需要而出演,所以才會如此的賣力,又唱紅臉又唱白臉.站在費尤二人立場上,能夠讓蘇護吃個大大的苦頭,又可討好紂王,何樂而不為?至于費仲懷恨進言說蘇護有個美貌女兒的事,反而可能是他替小紂背的黑鍋.畢竟,絕大多數時代說人家里有個美貌女兒都是夸贊對方的話,小紂能把罪推到別人頭上說就是因為你說他家有個美女我才殺了他嗎?說蘇護會感他的恩,人家轉身就明白過來了。
總的來說,不能因為小紂向蘇護求婚就列為好色昏庸的表現,但后來就不一樣了。
《封神演義》第二回 賞州侯蘇護反商
丞相金鑾直諫君,忠肝義膽孰能群?早知侯伯來朝覲,空費傾葵紙上文。
話說紂王聽奏大喜,即時還宮。一宵經過,次日早朝,聚兩班文武,朝賀畢。紂王便問 當駕官:“即傳朕旨意,頒行四鎮諸侯,與朕每一鎮地方,揀選良家美女百名,不論富貴貧 賤,只以容貌端莊,性情和婉,禮度閑淑,舉大方,以充後宮役使。”天子傳旨末畢,只見 左班中一人應聲出奏,俯伏言曰:“老臣商容啟奏陛下!君有道,止則萬民樂業,不令而 從。況陛下後宮美女,不啻千人,嬪御而上,又有后妃。今劈空欲選美女,恐民失望!臣 聞:“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此時水旱頻仍,乃事女色, 實為陛下不取也。故堯舜與民偕樂,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殺伐。景星耀天,甘露 下降,鳳凰止於庭,芝草生於野,民豐物阜,行人讓路,犬無吠聲,夜雨晝晴,稻生雙穗, 此乃有道興隆之象也。今陛下若取近時之樂,則目眩邪色,耳聽淫聲,沉湎酒色,連於苑 囿,獵於山林,此乃無道敗亡之象也。老臣待罪首相位列朝綱,侍君叁世,不得不啟陛下! 臣愿陛下進賢退不肖,修行仁義,通達道德,則和氣貫於天下,自然民富財豐,天下太平, 四海雍熙,與民共享無窮之福。況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愛其民,惜其財費,重其 政令,雖堯舜不過如是,又何必區區選侍,然後為樂哉?臣愚不識忌諱,望祈容納!”紂王 沉思良久:“卿言甚善,朕即免行!”言罷,群臣退朝,圣駕還宮不題。不意紂王八年,夏 四月,天下四大諸侯,率領八百鎮朝覲於商。----那四鎮諸侯,乃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 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天下諸侯,俱進朝歌。此時太師聞仲不在都城,紂 王寵用費仲、尤渾,各諸侯俱知二人把持朝政,擅權作威,少不得先以禮賄之,以結其心。 正所謂:“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內中有位諸侯,乃冀州侯姓蘇名護,此人生得性如 烈火,剛方正直,那裹知道奔競夤緣?平昔見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執法處分,不少假借, 故此與二人俱未曾送有禮物。也是合當有事,那日二人查天下諸侯,俱送有禮物,獨蘇護并 無禮單,心中大怒,懷恨於心,不題。其日,元旦吉辰,天子早朝,設聚兩班文武,眾官拜 賀畢。黃門官啟奏:“陛下!今年乃朝賀之年,天下諸侯,皆在午門外朝賀,聽候圣旨發 落。”紂王問首相商容?容曰:“陛下只可宣四鎮首領面君,采問民風土俗,淳龐澆競,國 治邦安;其馀諸侯,俱在午門外朝賀。”天子聞言大悅:“卿言極善。”隨命黃門官傳旨: “宣四鎮諸侯見駕,其馀午門外朝賀。”話說四鎮諸侯,整齊朝服,輕搖玉佩,進午門行過 九龍,至丹墀,山呼朝拜畢,俯伏。王慰勞曰:“卿等與朕宣猷贊化,撫綏黎庶,鎮攝荒 服,威遠寧邇,多有勤勞,皆卿等之功耳!朕心喜悅!”東伯侯奏曰:“臣等荷蒙圣恩,官 居總鎮;臣等自叨執掌,日夜兢兢,常恕不克負荷,有辜圣心;縱有犬馬微勞,不過臣子分 內事,倘不足報涓埃於萬一耳!又何勞圣心垂念?臣等不勝感激!”天子龍顏大喜,命首相 商容,亞相比干,於顯慶殿治宴相待。四臣叩頭謝恩,離丹墀,前至顯慶殿相序筵宴不題。 天子退朝至便殿,宣費仲、尤渾二人問曰:“前卿奏朕,欲令天下四鎮大諸侯進美女,朕欲 頒旨,又被商容諫止。今四鎮諸侯在此,明早召入,當面頒行;俟四人回國,以便揀選進 獻,且免使臣往返,二卿意下如何?”費仲俯伏奏曰:“首相止采選美女,陛下當日容納, 即行停止,此美德也;臣下共知,眾庶共聞,天下景仰。今一旦復行,陛下不足以是取信於 臣民,竊以為不可!臣近訪得冀州侯蘇護有一女,艷色天姿,幽閑貞靜;若選進宮幃,隨侍 左右,堪任使役。況選一人之女,又不驚擾天下百姓,自不動人耳目。”紂王聽言,不覺大 悅:“卿言極善!”即命隨侍官傳旨,宣蘇護。使命來至館驛,傳旨:“宣冀州侯蘇護,商 議國政。”蘇護即隨使命至龍德殿,朝見禮畢,俯伏聽命。王曰:“朕聞卿有一女,德性幽 閑,舉止中度;朕欲選侍後宮,卿為國戚。食其天祿,受其顯位,永鎮冀州,坐享安康,名 揚四海,天下莫不欣羨!卿意下如何?”蘇護聽言,正色而奏曰:“陛下宮中,上有后妃, 下至嬪御,不啻數千;妖冶嫵媚,何不足以悅王之耳目?乃聽左右諂諛之言,陷陛下於不 義。況臣女蒲柳弱質,素不諳禮度,德容俱無足取;乞陛下留心邦本,連斬此進讒言之小 人,使天下後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納言聽諫,非好色之君,豈不美哉!”紂王大笑曰: “卿言甚不諳大體,自古及今,誰不愿女為門楣?況女為后妃,貴敵天下,卿為皇親國戚, 赫奕顯榮,孰過於此?卿毋迷惑,當自裁審!”蘇護聞言,不覺厲聲言曰:“臣聞:『人君 修德勤政,則萬民悅服,四海景從,天祿永終。』昔日有夏失政,荒淫酒色;惟我祖宗,不 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克寬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乃其昌: 永保天命。今陛下不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敗之道也!況人君愛色,必顛覆社稷;卿大 夫愛色,必絕滅宗廟;士庶人愛色,必戕賊其身。且君為臣之表率,若不向道,臣下將化 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馀年基業,必自陛下紊亂之矣!”紂王聽 蘇護言,勃然大怒曰:“『君命召,不俟駕。君賜死,不敢違。』況選汝一女為后妃乎?敢 以戇言忤朕,面斥朕躬,以亡國之君匹朕,則大不敬,孰過於此?著隨侍官拿出午門,送法 司勘問正法。”左右隨將蘇護拿下。轉出費仲、尤渾二人上殿俯伏奏曰:“蘇護忤旨,本該 勘問;但陛下因選侍其女,以致得罪,使天下聞之,道陛下輕賢重色,阻塞言路。不若赦之 歸國,彼感皇上不殺之恩,自然將此女進貢宮幃,以侍皇上;庶百姓知陛下寬仁大度,納諫 如流,而保護有功之臣,是一舉兩得之意,愿陛下準臣施行。”紂王聞言,天顏稍霽:“依 卿所奏,即降赦旨,令彼還國,不得久羈朝歌。”話說圣旨一下,迅如烈火,即催逼蘇護出 城,不容停止。那蘇護辭朝,同至驛亭,眾家將接見,慰問:“圣上召將軍進朝,有何商 議?”蘇護大怒,罵曰:“無道昏君,不思量祖宗德業,聽讒言諂媚之言,欲選吾女進宮為 妃;此必是費仲、尤渾以酒色迷惑君心,欲專朝政。我聽旨,不覺直言諫諍,昏君道我忤 旨,拿送法司;二賊子又奏昏君,赦我歸國,諒我感昏君不殺之恩,必將送吾女進朝歌,以 遂二賊奸計,我想聞太師遠征,二賊弄權,眼見昏君必荒淫酒色,紊亂朝政,天下荒荒,黎 民倒懸;可憐成湯社,化為烏有!我自思若不將此女進官,昏君必興問罪之師;若要送此女 進宮,以後昏君失德,使天下人恥笑我不智。諸將必有良策教我?”諸將聞言,齊曰:“吾 聞君下正,則臣投外國。今主上輕賢重色,眼見昏亂,不若反出朝歌,自守一國,上可以保 宗廟,下可以保身家。”此時蘇護正在盛怒之下,一聞此言,下覺性起,竟不思維,便曰: “大文夫不可做不明白事!”叫左右,取文房四寶來,題詩在午門墻上,表我永不朝商之 意。詩曰:
[img]揭秘歷史:春秋時期戰國四公子有何攬客之道
一、楚國春申君有錢能使鬼推磨
楚國春申君名叫黃歇,黃歇憑借上書秦王勸其勿要討伐楚國和護送楚國太子離秦回楚這兩大功勞,在楚國奠定了他的政治地位。招募門客對于春申君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裝點門面的手段,所以從門客的數量、質量、在關鍵節點發揮的作用來看,春申君都是戰國四公子中最弱的。春申君招募門客的方式也可以說是簡單粗暴,就是以金山銀海堆砌出來的三千門客。
二、趙國平原君挑選人才撞運氣
太史公司馬遷評價平原君為“偏偏濁世之佳公子,然為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用今天的話說平原君趙勝就是個紈绔子弟。在招賢納士上平原君能比春申君稍稍用點心,但是這些門客對平原君而言也只是擺設。這才有平原君愛色而賤士,導致門客散去。更有平原君初始楚國,三千門客難選二十的窘境。還有輕視信陵君禮賢下士而至門客紛紛棄他而去的尷尬局面。
三、齊國孟嘗君的豪俠仗義納賓朋
齊國的孟嘗君自年輕時就以精干賢能聞名于諸侯。在對待門客的招募上,孟嘗君廣泛的招募各國人才以及流亡犯罪的人。這些人來到孟嘗君門下之時,孟嘗君都會親自接待,在孟嘗君背后的屏風內藏著一個小吏,用來記載新進門客的信息,家住哪啊,家里還有什么人啊之類的。孟嘗君會根據記錄信息,給自己門客的家屬送去禮品慰問一下。除了細致的關懷,孟嘗君表達對待門客的看重就是讓手下門客在一些待遇上和自己持平。孟嘗君府上都會為門客準備夜宵,有一天一個門客覺得這飯不合口味就耍起了脾氣,孟嘗君什么也沒說就把自己的夜宵送過去。
四、魏國信陵君禮賢下士聚英才
魏國信陵君在招攬門客方面,無論在招募手段、人才數量、賓客質量上都是冠絕戰國四公子的。在《史記——魏公子列傳》有著精彩的描述“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與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馀年。”
君子愛色取之有道什么意思
我們今天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
說到底,也就是仁義之道—一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生活的原則。 所以,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 之時,都絕不能違背這個基礎和原則。用孟子的話來說,還是那 句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當然,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則。對于那些“跟著感覺 走”,甚至“過把癮就死”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了。 面對激烈的競爭,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擇 一切手段,還有什么仁道的原則可遵循呢?如果說有,那也是 “盜亦有道”的原則——目的就是一切。
這已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選擇問題了。
君子愛色,納之以德
沒有此句,應是仿寫《增廣賢文》
模仿《增廣賢文》
原文: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視之有度,用之有節。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意思為:
只要不坑害他人,用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方法去取得錢財,愛財沒什么不可以;貞潔的女人即使愛色,也要符合禮節的才接受,人人都有愛美之心,女人愛色也是正常的。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君愛色的簡單介紹
本文地址:
/qiqubaike/49184.html
標簽: 君愛色的簡單介紹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國魔法學校(美國魔法學校怎么進)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中國最神奇房子視頻(中國最神奇房子視頻大 世界上最辣眼睛東西(世界上最辣眼睛的女人 理想狀態下能永生(大多死于蛻殼) 宇宙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可能存在(但是人類 長城下面的尸骨照片 明媒正娶(明媒正娶歌詞) 面積不及福建省人口一千多萬 世界上最巨大鹿名字(世界上最大的鹿有多重 警察不敢查的靈異事件(警察遇到靈異案件) 世界上最荒廢的富人(世界上最窮的富翁完整 秘書長或幕僚長(五六品) 素媛娜英長大后的圖片(素媛娜英真實照片) 喜怒不形于色(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怕嗎) 中國最正中的位置(中國最中心位置是哪里) 世界最大的蛇(世界最大的蛇有多大) 中國最早的紙幣叫什么(2022年一塊大洋 家中舊衣物怎么處理(打造低碳生活) 欣欣向榮(欣欣向榮小說) 歷史穿越小說排行榜(評分高達9.5) 世界上最嚇人的筆筒的簡單介紹 虎列拉(虎烈拉是什么病) 走進電梯后卻) 星座命盤(星座命盤合盤) 測測你幾歲結婚(測一測你幾歲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