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墓地之謎(神秘的小河墓地)
xj
2024-03-12
本文目錄一覽:
- 1、小河墓地之謎?
- 2、小河墓地的難解之謎講的是什么?
- 3、小河公主的墓地之謎
- 4、新疆的多元文化,竟始于“死亡之海”
- 5、小河墓地的考古歷史
- 6、小河墓地之謎至今無解,你聽說過嗎?
小河墓地之謎?
在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在詭異的羅布泊,在孔雀河下游的一條小小的支流附近,傳說中有一個叫伊比利斯魔鬼守著一千口棺材的小山,它就充滿了神秘而又帶有恐怖色彩的小河墓地。據說,曾有兩個人看到小河墓地時,他的同伴突然得了怪病躺倒了,而他自己在那里過夜時,半夜從夢中驚醒,看到了可怕的伊比利斯……
1934年4月,瑞典探險家F·貝格曼來新疆進行科學考察時,在一次偶然的探險過程中發現了它,貝格曼被他自己的發現震撼了,在一個覆蓋沙子的圓山頂上滿是長長的木拄,如同一片森林,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木柱都被染成了紅色,夕陽西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好象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如同其他探險家以后,在吃驚之于,開始了瘋狂的挖掘。也確實收獲不少最驚人的發現是,一具完好的女性干尸,她穿著高貴的服飾,帶著神秘的笑容,卻給世人留下了永遠的謎。
在F.貝格曼的小河之行后,中國戰亂紛起,隨后歐洲也陷入二戰的滅難中,小河墓地再也沒有印上后繼者考察探險的足跡。新中國成立后,數次在羅布泊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科學考察,但始終沒有發現小河墓地的蹤影。這又為小河墓地蒙上了層神秘的面紗。
直至2000年12月,由新疆考古等學科的科學家組成的科考隊才再次發現了小河墓地,然而,這次科學考察因為種種原因,僅僅通過衛星定位系統精確確定了小河墓的位置后,科考隊便匆匆地離開了,留下了許多令人疑惑和難解之迷。
其一,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墓葬形式,那些直立的數量上百的巨大的紅色木柱是什么含義?
其二,墓葬中埋的是什么人,通過科學家們的初步認定,他們屬于白種人,然而,自漢代以后在新疆生活的己非蒙古人種即黃種人了,那么小河墓地的后裔們到哪里去了?
其三,小河墓地所埋的人是生活在什么年代,有人認為小河墓地的規模是前所末見的,應該是樓蘭王族的墓地;也有人認為他們生活在原始社會,那時社會沒有顯著分化,國家權力也沒有出現,也就沒有王族一說;更有人認為,F·格曼所發現的高貴而美麗的女性木乃伊是樓蘭女王。
其四,所有的墓地遺址都應在居民遺址附近,而墓地卻在沒有人煙的荒漠深處,附近迄今也沒有發現任何居民遺址,這是為什么?隨之而來的是人們怎樣才能在荒漠深處修建如此規模的墓地,人們怎樣運輸,從何運輸修建墓地的材料和遺體?
這一切,至今沒有合理的解釋,所有的謎還有待于明天的發現。
小河墓地的難解之謎講的是什么?
整部樓蘭探險史中最有名的遺址當屬樓蘭“5號小河墓地”。樓蘭人在這里為王族修建了寄托民族之根的陵墓,以一條運河——“小河”作為通向圣地的大道。只要關閉運河龍口,讓河床斷流,這個墓地就被“封閉”在一個不容外人侵入、打擾的禁地。如今這片神秘之域仍是個未解之謎。
小河墓地自從1934年探險家奧爾得克等人發現了那個“有1000口棺材的小山丘”——“5號小河墓地”后,70多年過去了,再沒有人踏上去,重睹“樓蘭公主”那“東方蒙娜麗莎”式的神秘微笑。
2000年,中國考古專家王炳華等一行來到新疆孔雀河流域,那是一片無人地帶,荒漠、沙漠交織。孔雀河已經斷流,故道布滿了沙棗、胡楊、紅柳,且獸跡縱橫。1934年,考古學家貝格曼劃船駛過的小河、觀察記錄過的咸水湖,如今已化為沙漠和光裸的河灘。只有河谷臺地上稀落的紅柳沙包、枯死胡楊在訴說著60多年來這片地區巨大而激烈的地理環境變化。其中河水變化是導致這一環境改變的根本原因。
王炳華教授說,從蹄印上觀察,這些野生動物主要為鵝喉羚、塔里木兔、狼,也有可能是雪豹的痕跡。在考察過程中他們曾兩次發現珍稀瀕危動物野駱駝。第一次是在北緯40°40′487″,東經88°28′387″處,發現了一只野駱駝。另外,在大雪之后他們見到一串野駱駝蹄印,蹄痕特別清晰。到了孔雀河下游,王教授忽然看到一處形狀特殊的大型墓地,憑著多年的考古經驗,他斷定其一定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墓地是一個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高6~7米的巨大圓形沙丘。它的頂部布滿了100來根高2~3米的菱形木柱、卵圓形立木,中部為八菱形柱體、頂部呈尖錐狀的木質立柱,其南北為立木圍柵。立木周圍,是叢叢密密的船形木棺,約有140座以上。大部分已被破壞,個別尸骨暴露在地表。一件形體大小如真人,寬胸細腰、臀部肥碩、女性特征明顯的木雕像傾撲在巨型沙丘腳下。當年貝格曼報道過的另兩名男性木雕像已經消失不見。
據王教授分析,這處古墓地絕不是一處普通的叢葬墓地,它實際上是孔雀河下游遠古居民崇奉的神山。種種跡象表明,在這處叢葬墓地里,寄托著孔雀河下游遠古居民對祖先虔誠的崇拜,他們祈求部落人丁興旺,祈求獲得強大的生殖能力。
與孔雀河下游距今近4000年的古墓溝墓地相比較,它們在埋葬習俗、棺木形制、死者衣帽樣式、隨葬草蔞等方面均有相同相通之處。只不過古墓溝墓地時代稍早,但它們都是孔雀河下游青銅時代的古墓葬遺存。這對認識羅布泊地區古代文明、居民種族成分、農業、畜牧業經營及毛紡織、毛氈、皮革等手工業曾經達到的水平,都是無可替代的重要資料,填補著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小河墓地被發現以后,許多令人疑惑的問題和難解之謎也隨之而來:其一,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墓葬形式,那些直立的數量上百的巨大的紅色木樁是什么含義?其二,墓葬中埋的是什么人?通過科學家們的初步認定,他們屬于白種人。然而,自漢代以后在新疆生活的已是蒙古人種即黃種人了,那么小河墓地的后裔們到哪里去了?其三,小河墓地所埋的人生活在什么年代?有人認為小河墓地的規模是前所未見的,應該是樓蘭王族的墓地;也有人認為他們生活在原始社會,那時社會沒有顯著分化,國家權力也沒有出現,也就沒有王族一說。其四,所有的墓地遺址都應在居民遺址附近,而小河墓地卻在沒有人煙的荒漠深處,附近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現任何居民遺址,這是為什么?隨之而來的是,人們怎樣才能在荒漠深處修建如此規模的墓地?人們怎樣運輸?從何運輸修建墓地的材料和遺體?總之,小河墓地給人留下的懸念太多,可分析的資料又太少太少,所有的歷史之謎還有待于未來的發現。
小河公主的墓地之謎
在四位女性的尸身旁,均陪葬著木祖(木質的男性生殖器官)。而在小河墓地的每具棺材前,都有一個立柱,立柱根據死者的性別不同而不同。男性死者的立柱是槳形的,女性死者的則是頂端被加工成卵圓形的立柱。“卵圓形立柱象征男根,槳形立柱象征女陰,這種指向毫無例外。”伊弟利斯說。
楊鐮告訴記者,小河墓地頂部的圓形木柱是以一個八棱形、頂部呈尖錐狀的木柱為中心的,而這個中心木柱代表的是“男根”,所以,小河墓地也是祈求部落人丁興旺、希望獲得強大生殖能力的神殿。 小河墓地奇特的“船形棺材”引起了考古隊的重視。研究發現,“船棺”是這樣做成的:
先將兩根胡楊樹加工成一對“括號”形木條,成為棺木側板,棺蓋是十多塊小擋板。一頭活牛被當場宰殺,立即剝皮,整個棺木被新鮮牛皮包裹,因此不需要棺底。
伊弟利斯說:“根據目前發掘的墓葬,可以推斷當時的埋葬過程。先挖沙坑,然后將包裹好的死者放在適當的位置,依次拼合棺木,覆蓋蓋板、牛皮,繼而在木棺前后栽豎立木、木柱,最后在墓坑中填沙。棺前象征‘男根’、‘女陰’的立木大部分被掩埋,棺木前端的高大木柱上端則露出地表,成為墓葬標志物。” 在小河以東175公里處,就是著名的樓蘭遺址,它所代表的樓蘭文明與小河同處羅布沙漠的大地理環境中,但樓蘭文明的物質表達方式卻與小河完全不同,并比小河晚1600年左右。
3800年前的塔里木盆地中,沒有絲織品,亦不見陶器,一群頭戴翎羽尖帽、高鼻深目的白種人生活在這里;而公元后的塔里木則是一個兼有農、牧、屯田、貿易的社會。公元前與紀元后的塔里木,存在著一個文明大斷裂,今人無法將它們連綴起來,而小河,就成了這大斷裂中遺落的一顆珍珠。小河是不是樓蘭文化的重要擴展,還是另屬哪一個被歷史遺忘的王朝?這片隱藏在沙漠深處的墓地,也許將成為永遠的謎。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慧及研究團隊,與新疆考古研究所、復旦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一期的英國《BMC生物學學報》雜志上聯合發表文章指出,新疆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們同時擁有歐洲和西伯利亞的遺傳標記。
自2000年以來,周慧承擔與考古DNA研究相關的省部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中的5項。已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曾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3等獎、第二屆東北地區發明展覽會2等獎。
據周慧介紹,2005年,她及研究團隊開始對小河墓地早期木乃伊展開基因分析,經過4年多的研究,最終成功提取了20個DNA樣本。相關研究發現,這些木乃伊中的絕大部分同時具備亞洲人群和西歐人群的DNA特征,其中的亞洲人群主要來自中國北方和貝加爾湖地區,西歐人群主要來自歐洲。
這一地區木乃伊的基因中,既有西方的遺傳特征,也有東方的遺傳特征。
周慧說,新疆的古人類群體屬于東西方人群混合體。“這表明,早在4000年前尚無文字記載的時候,東西方人就已經開始往來、混居,并且有血緣互動了。”
科學家所做的基因研究發現,這些人具有明顯的東方譜系,在早期的小河墓地古尸個體當中,平均占71%左右。
“這些基因大多是從干尸的骨骼和牙齒中提取的。”參加研究的周慧學生李春香說,“確切地說,這一東方譜系起源地,源于中國北方到貝加爾湖的廣大范圍內”。
塔里木盆地地處中國西北部,是歐亞大陸上東西方人群的重要接觸地之一,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東西方人群遷徙、文化交流及擴張的歷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科學家推測,小河早期人群很可能與南西伯利亞青銅時期的人群有密切的關系。混合最初發生地可能在南西伯利亞的某一個地區,向西運動的亞洲人與向東運動的歐洲人相遇,并與他們發生了通婚。
“從研究結果看,當時小河人父系普遍是西方譜系,而母系是混合的。雖然東方譜系所占比例非常高,但多樣性低,這說明其中有家族特色。因此,這種東西方混合模式并非源自戰爭,而是一種通婚,從東方過去的女性在墓葬規格上地位較高。”李春香說。
[img]新疆的多元文化,竟始于“死亡之海”
“死亡之海”的文明墓地
羅布泊曾是中國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
在20世紀70年代末卻因缺乏水源補充而完全干涸,只留下了一片“死亡之海”,引來了無數的中外探險家。
從衛星圖片來看,干涸的羅布泊就像一只人耳,所以被稱作“地球之耳”。
大概在三千五百年前,羅布泊水草豐茂,小河文明由此出現。五百年后,羅布泊干涸,小河文明也隨即消失。
小河文明的發現,離不開小河墓地的發掘,這是近年來中國史前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 小河文明的許多發現至今仍是個謎,這也使得小河墓地仍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下。
這些問題, 歷史 文獻均未作出任何注解。但在小河支流神秘的墓地上,卻有著厚重的 歷史 凝結。
小河文明雖是中亞腹地的驚世發現,但“小河”這一名稱的由來,卻有些隨意。
1934年,貝格曼考古隊為了尋找一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群,在塔里木盆地羅布荒漠中轉悠了15天卻毫無收獲。
正當貝格曼有些泄氣時,考察隊意外發現了一條名叫庫姆河的支流,貝格曼隨口把這條河叫作“小河”。
在羅布泊獵人奧爾得克的引導下,貝格曼繼續帶領考察團苦苦尋覓。終于,在小河支流附近如愿找到了當時民間傳說中的墓地,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小河墓地”。
1939年,貝格曼在斯德哥爾摩公開了當時的發現。
東方羅布泊古墓具有保存完好的“非蒙古人種”面孔的干尸、極具工巧的草編器具、厚重奇特的氈帽斗篷以及諸多奇特的文化現象讓世人震驚。
貝格曼認為小河墓地沒有絲毫“漢文化”的痕跡,年代也比樓蘭王國更為久遠。
從墓地規模、涂紅立木等布局設置上看,小河墓地更是獨一無二。
不幸的是,這一發現公布不久小河墓地卻“帶著”遠古小河人鮮活的生活情境、神秘的意識憧憬和部落的興衰秘史,埋藏在了巨大的沙丘之下,一消失就是66年。
對羅布泊地區的古人類研究以及小河墓地所代表的文明來說, 探索 小河墓地有著特殊的意義,而他們的消失就是最大的謎團。
古文明的再次 探索
200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這里開始試掘,考古隊長途跋涉,不斷 探索 ,終于發現了一塊寶地。
這里是一座橢圓形且高出地表的沙山,沙山表面密密叢叢矗立著胡楊木柱百余根,遠遠望去,猶如沙海中的一片叢林。
2003年,國家文物局批準了對小河墓地實施全面發掘的申請。考古隊做了萬全的準備,終于揭開這個縈繞了很久的神秘古文明的面紗。但還有更誘人的謎底,等待著考古學家的進一步挖掘。
小河墓地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密集矗立著多棱形、圓形和槳形胡楊木柱的沙山,沙山總共有190多根木柱,墓地上的每根木柱根據死者性別的不同而不同。
男性棺前的槳形立木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與此呼應,女性棺前的多棱柱象征著男性生殖器,這種極度崇拜生殖器的方式舉世罕見。
小河墓地出土的奇特墓葬也引起了考古學家們濃烈的興趣。
這是一種累層疊加的墓葬形式,上下一共五層,木棺如同一只倒扣在岸邊的木船,棺木主人安靜地仰躺其中,仿佛穿越了時空。
小河墓地還是世界上出土干尸最多的墓群,埋在陽面的墓葬死者尸體普遍保存較好,大多也都成了珍貴的干尸標本。
其中M11女性墓主是一個擁有卵圓型的面龐、披肩栗色長發、小巧的鼻梁、豐厚的嘴唇,如同熟睡一般的女人。這具女尸和小河墓地的一批重要文物在國內多個城市以及日本、歐美巡展,引起了廣泛地轟動。
考古學者感嘆墓主人的美麗,稱其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
因為是在小河遺址中挖掘出來的,所以又將其命名為“小河公主”。
多元文化的設想與文化缺環
各國生命科學研究團隊在英國的《BMC生物學學報》雜志上聯合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新疆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們同時擁有歐洲和西伯利亞的遺傳標記。
2005年,研究團隊開始對小河墓地中早期的木乃伊展開基因分析,發現這些木乃伊中的絕大部分同時具備亞洲人群和西歐人群的DNA特征。
這表明,早在4000年前,尚無文字記載的時候,東西方人就已經開始往來和混居,并且產生了血緣互動。
周邊人群對新疆人群的形成有著遺傳性的貢獻, 同時伴隨這些人群的遷入,也帶來了當地的文化,形成了新疆多種族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
小河文明消失后,距今約兩千年前,樓蘭文明出現了。
在今天中國的考古版圖上,小河文明獨具魅力和個性。
小河古墓吸引著人們追求羅布泊古代文明神秘未知的一切,這個國內外獨一無二墓葬群的秘密,同樣也期待著科學家們的共同 探索 。
-END-
小河墓地的考古歷史
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學界認為是中亞歷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難解的千古之謎。
20世紀初1910~1911年間,生活在這片區域的羅布獵人奧爾德克就發現了這座墓葬。
這使他能夠在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到來時擔任了尋找這座墓葬的向導。
1934年,瑞典考古學者貝格曼(F.Bergnm)在小河墓地發現了他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這些木乃伊通過鑒定被認為是“印歐人種”。
貝格曼與他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條小河道南行,這條無名小河道,貝格曼隨意稱之為“小河”。
在小河之西約4公里處發現此墓地,貝格曼將這處當時人傳說“有上千口棺材”的墳地命名為“小河五號墓地”。
1939年,貝格曼在斯德哥爾摩發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書(漢譯本《新疆考古記》)中,對小河流域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小河墓地宏大的規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蘊含的豐富的羅布淖爾(羅布泊古代時的稱謂)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自那以后,小河墓地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蹤跡,中國學者半個多世紀以來為尋找這處古代遺寶進行了不懈努力。
貝格曼考察小河后,一直到20世紀末60多年間,再無任何后繼者能抵達。
小河墓地深藏在羅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蹤影。
2000年12月11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華研究員隨深圳大唐影視廣告公司組織的《中國西域大漠行》攝制組,借助地球衛星定位儀(GPS)進入羅布沙漠,終于再次找到小河墓地。
本社記者在時隔半月后也進入小河墓地進行現場報道,引起國內外歷史、考古界的高度關注。
2002年年底,新疆考古人員對小河墓地進行了試掘。
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發掘項目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正式啟動。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以所長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為領隊的小河考古隊,進行了為期3個多月的田野發掘。
小河墓地之謎至今無解,你聽說過嗎?
羅布泊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神秘的地方,這里有太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了,而在羅布泊的沙漠中發現的小河墓地引起考古學界的關注,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處神秘的墓地吧。
小河墓地的發現:
在上世紀初,生活在羅布泊的獵人意外發現了這座墓葬,在后來瑞典考古學家開始對小河墓地進行探尋,但是就消失在羅布沙漠中不見蹤跡了,直到2002年國家文物局批準開始對小河墓地進行全面挖掘。
神秘干尸--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是2003年在小河墓地發掘出來的一具女干尸,雖然已經歷經4000年的風雨但是依然保存完好,最讓人感到不解的就是小河公主的微笑,而這個微笑之謎成為小河墓地一個難解謎團。
小河墓地六大未解之謎:
1.沒有生活的遺跡
在眾多的歷史考古中,只要有發現遺址的地方都能找到先前居民在這里留下的遺跡,而在小河墓地的周圍考古隊員都沒發現任何的生活遺跡。
2.船棺棺木
在對小河墓地的挖掘中發現這是一種層層疊加的墓葬,木棺像是倒扣的船,但是卻沒有棺底,這樣獨特的棺槨造型讓專家不得其解。
3.極度崇拜生殖器
在對小河墓地的探索中,發現在女棺前會立一個上粗下細的木豬,在男棺前會立一個木漿,這代表的便是男女的生殖器,對于為何如此崇拜生殖器專家一時也無法解答。
4.小河是怎么消失的?
小河的發現是在羅布沙漠,有人就懷疑小河人從歷史上的消失是因為沙暴侵襲,但在周邊并沒有生活的遺跡又無法解釋這里曾有人居住過。
5.罕見泥殼木棺
在小河墓地中還發現了很多具泥殼木棺,這些與船棺都不一樣,呈長方形被土包裹起來,在發現的泥殼木棺當中都是成年女性,為什么是成年女性專家還在研究當中。
6.木尸墓
在大量的發掘中還找到了六座墓葬里面竟然不是尸體而是木尸,木尸均為男性面部扁平,還有一座是合葬墓,這也成為專家研究的一大難題。
小河墓地可以算是中國近些年來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了,對于研究古代歷史文化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小河墓地也是世界上出土干尸最多的墓葬,對于諸多謎團的研究還有很多的難題要攻克。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小河墓地之謎(神秘的小河墓地)
本文地址:
/qiqubaike/50054.html
標簽: 小河墓地之謎(神秘的小河墓地)
- 上一篇:
- 下一篇: qq號碼查詢(號碼查詢個人信息網站)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張國榮網絡世界(張國榮世紀) 誰最中國春分(中國的春分) 1000000000億年后的地球 車厘子2J是什么意思?指28到30mm的 世界七大奇跡(世界七大奇跡空中花園圖片) 中國最離譜的路名(中國最離譜的路名有哪些 星際效應:穿梭于宇宙之間(一部科幻電影引 舉手之勞(舉手之勞是謙詞還是敬詞) 中國國內最繁忙航線(中國航線最多的城市) 上海1115火災(上海1115火災事故) 航天員的名字(太空會師中六名航天員的名字 羅翔在法律界處于什么水平 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具體位置 中國最儒雅的企業(國內最儒雅男演員) 最貴的一匹汗血寶馬售價是在7000萬 祖宗十八代稱謂 希特勒的性別之謎 10句話組成的浪漫紅包大全 原著中沒有明說(有人猜測是陳芝豹) 直接提起離婚訴訟 中國最暢銷的書籍(中國最暢銷的書前十名) 中國最牛教師圖片(中國最牛教師圖片高清) 中國最失傳文物是(中國最失傳文物是哪個) 超級預言大師(超級預言大師書海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