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哪個學校的校訓)
xj
2023-04-02
意思如下: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了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內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會整頓好。家庭整頓好了,然后國家才會治理好。國家治理好了,推而廣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這是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
出處:
儒家的著作《大學》
部分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釋義: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總結:
《大學》是儒家思想經典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就是大學三綱領中“明明德”的功夫。
[img]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意思是:探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保持意念誠實,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出自《禮記?大學》,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
古代想要弘揚光明正大品德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認識最真的本心。
介紹
《大學》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是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什么意思誠意:意念誠實。
正心:端正自己的內心而無邪念。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格物
一、拼音:
gé wù
二、釋義:
窮究事物的道理。
三、造句:
1、清末,物理、化學等學科被統名為“格致”,這是格物致知的簡稱。
致知
一、拼音:
zhì zhī
二、釋義:
推極知識。
三、造句:
1、我今天學習了格物致知這個成語。
誠意
一、拼音:
chéng yì
二、釋義:
誠懇的心意;使其意念發于精誠,不欺人,也不自欺。
三、造句:
敵人對談判并無誠意,仍在繼續加強準備,補充兵員.和別人交往。
正心
一、拼音:
zhèng xīn
二、釋義:
使人心歸向于正,為大學八條目之一。
三、造句:
1、正心為本,修身為基,秉公理財,勤政為民。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掌握事物本源,意念誠實,端正心意。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欲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出自曾子《禮記·大學》,原文選段: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譯文:
在古代,意欲將高尚的德行弘揚于天下的人,則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則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調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則先要修養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養好自身品德的人,則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則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則先要獲取知識;獲取知識的途徑則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認識正確后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誠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養好品德,品德修養好后才能調整好家族,家族調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擴展資料
《大學》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
《大學》提出的人生觀與儒家思想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觀的進一步擴展。
這種人生觀要求注重個人修養,懷抱積極的奮斗目標,這一修養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觀為主要內涵的。三綱八目又有階級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義對君主的政治要求和倫理標準;“格物”、“致知”等八條目是在修養問題上要求與三綱領中的政治理念和倫理思想相結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學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要闡述了人生進修的八個階段,被稱為“八條目”,主要釋義如下:
1、格物。
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2、致知。
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3、誠意。
就是要意念誠實。
4、正心。
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欲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5、修身。
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6、齊家。
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
7、治國。
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于國中。
8、平天下。
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現實意義:
1、事物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推究明白,然后才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了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內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
2、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會整頓好。家庭整頓好了,然后國家才安定。國家安定了,推而廣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這是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哪個學校的校訓)”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哪個學校的校訓)
本文地址:
/qiqubaike/5375.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什么人死了要說rip,rip是逝者永享安寧的英文縮寫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小名(小名兔寶寶) 小道消息網(小道消息是真的還是假的) 海派清口(海派清口周立波現況) 中國最漂亮牛排店(中國最漂亮牛排店在哪里 世界上最動人的樂器(世界上最動聽的樂器) 國破家亡百世傷) 白羊座男生和什么座最配(白羊座男生和什么 荷花什么時候開花花期一般在6月到9月(七 為什么聞石楠花女生會臉紅 國本之爭造成了什么影響 中國最帥泰拳手(中國最厲害的泰拳手) 武王伐紂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 董明珠結了幾次婚 反反復復的意思(反反復復的意思AABB的 狀元一詞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科舉從什么時候 普洱龍井菊花紅茶(良好保健作用) 普京的真實身世是什么(無稽之談) qq好友備注前綴(備注前面的字母) 海吃海喝(海吃海喝自助餐廳加盟) 炫舞英文名字大全(炫舞英文名字超拽) 無及(無疾而終的意思是) 男海王是什么意思 中國哪里姑娘最善良(中國哪里的姑娘最好) 始熊貓性情兇猛(被稱為食鐵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