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彭加木之謎已解)
xj
2023-04-08
1、彭加木(1925─1980),原名彭加睦,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人,漢族。1947年畢業于中央大學農學院,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后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
2、1980年5月8日,龐家墨帶領一支綜合科考隊進入新疆羅布泊考察,科考隊自北而南,比原計劃提前20天成功地縱貫羅布泊湖底。原定任務完成后,彭加木建議充分利用原計劃的科考時間,繼續東進科考。
3、可是科考后期,科考隊剩下的汽油和水都只能維持2天了,他們在庫木庫都克附近扎營后,一面通過電臺向當地駐軍求援,一面依靠自己力量找水。6月17日上午,彭加木留下“我向東去找水,彭17/610:30”的紙條后,獨自一人走向沙漠深處,自此再未回到營地。
4、之后一直未找到他的遺體。對于他的失蹤,在全國曾風傳過各種說法猜測。多年來,官方和民間曾多次發起尋找,均一無所獲。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榮稱號。
[img]彭加木在哪?彭加木雕像
1980年5月,彭加木率隊考察羅布泊。
5月8日,從某基地出發了,第一天到達“720”地標,又向前走了18公里,在一個岔路口彭加木乘坐的吉普車向左拐彎沒等后車;陳大化的8座吉普車向右拐,再也沒有跟上隊伍。
彭加木帶領兩輛車:5座吉普車和嘎斯63牽引車開始了由北向南穿越羅布泊湖盆的行動,最后沒有走原來的路,而往羅布泊西南走,從塔里木河故道出來,在“720”休整三天。
羅布泊
5月30日隊伍匯合開始再次的穿越湖盆行動,6月11日早晨,米蘭農場食堂提前開飯,考察隊三輛車匆匆向東出發了。嘎斯牽引車只能載8只汽油桶,這次決定帶5桶油,3桶水。彭加木把希望寄托在四十年代老地圖上標注的庫木庫都克的水井上,如果不成,再向東到八一泉,也可以補水。
頭三天走了不到200公里,水和油消耗快一半。按照約定,應該返回米蘭。
但彭加木講:科學精神就是探險,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勝利將要到來的時刻,大家要挺住,決不后退一步。到第6天,后面兩個車都跟不上了,油、水已經只剩下四分之一了,隨著油、水的減少大伙的信心也在下降。
彭加木開了3次動員會,說現在還不是山窮水盡的時候,絕望的是考察隊花了七天時間到達庫木庫都克的時候,發現在這里找不到井。
這比原計劃超出了四天,油已經不夠三輛車返回了,水只剩下半桶,而且經過長途搖晃,混雜了很多鐵銹,已經變成了紅色。
羅布泊科考
先是彭加木和王萬軒、陳百錄開著車出去找了一圈,沒有找到井;接著搞水文地質的汪文先再出去找,回來作出一個判斷:根據地貌判斷,這里根本就不可能有水。
6月17日9時轉來基地回電:停止前進,原地待命,等待救援;第二天用直升機把水送到。
6月17日,彭加木不顧個人安危,獨自去尋找水源,并留下字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時30分?!?/p>
至此,彭加木再無下落,實踐了他早年的誓言:“我準備用自己的骨頭,讓羅布泊的土壤多添一點有機質?!碑斕炜瓶缄犈绍嚺扇藢ふ椅垂?。
6月18日送水的直升機在陳百錄的要求下,機長沿著往東方向20公里的范圍做了20分鐘的反復飛行,但是沒有發現彭加木。至于后來的四次大搜尋,更是象梳頭一樣梳過了認為可能藏匿彭加木的地方。
這也讓彭加木失蹤一事成了一大懸案。
彭加木是怎么找到的?截止到2022年4月,彭加木依舊沒有找到遺體。
事件經過:
1980年5月,彭加木第三次到羅布泊考察并擔任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長,帶領一支綜合考察隊進入新疆羅布泊考察。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考察隊在庫木庫都克附近扎營。其時,汽油和水所剩無幾。為了解決困難,繼續東進考察,彭加木獨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處,不幸失蹤。
相關機構得知消息后告知中國科學院領導并與新疆取得聯系,累計4次派出十幾架飛機、幾十輛汽車、幾千人拉網式地尋找,面對著黑風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始終沒找到他的蹤跡。
人物經歷簡介
彭加木(1925年5月19日—1980年6月17日),原名彭家睦,生物化學家,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
1947年彭加木從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后,被派到北平大學農學院土壤系當助教。
1949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先后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64年3月5日至30日第一次到羅布泊外圍考察。
1979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第二次到羅布泊考察。
1979年當選為中國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黨委委員,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
1980年5月第三次到羅布泊考察并擔任中國羅布泊科學考察隊長,1980年6月17日在羅布泊科考時不幸失蹤。
彭加木到底去了哪里?是羅布泊,還是穿越,還是另有原因?彭加木1925年5月19日出生于廣東番禺,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生物化學家。彭加木從小學習刻苦,1947年,他從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然后被派到北平大學農學院土壤系做助教,隨后在1949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
1964年3月5日他第一次到羅布泊考察,考察時間近一個月,1979年11月15日他開始第二次去羅布泊考察,這一次去了剛剛一個月的時間。1980年5月他第三次前往羅布泊進行考察,自此一去不回,再也沒有人看到他。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點,彭加木和所在的考察隊在庫木庫都克附近扎營。當時,他們所剩的汽油和水都沒有多少了,這對他們的生命已經產生了威脅,整個考察隊都人心惶惶,忐忑不安,都在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彭加木決定繼續向東考察,他獨自外出尋找水,為了找水,他勇敢地、不怕犧牲地走向沙漠深處,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隨后彭加木失蹤,再也沒有人找到他的蹤影,雖然官方已經多次派出許多人尋找他,可大家就連他的遺體都沒有人找到。
關于彭加木失蹤的說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說他在羅布泊,因為沒有水,最后在沙漠中犧牲,化成了干尸。
第二種是彭加木穿越到新朝,成為了王莽。
第三種是他被考察隊中的同僚陷害致死。
第二種猜測太不現實,直接推翻。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和考察隊的隊員們正在一起吃早飯,這時候考察隊的生活已經有些艱難。水是生命之源,考察隊嚴重缺水,考察隊就難以生存。為了繼續留在這里考察,考察隊已經向部隊發出求救信號,希望部隊能夠送水給他們。部隊接到消息后答應了考察隊的請求,說很快就會給他們送水來。
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彭加木依然決定外出找水,解決大家的問題。根據考察隊的隊員所說,彭加木離開并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留下了一張紙條,告訴隊員:“我向東去找水井”。
幾個小時之后,彭加木還沒有回來,隊員們擔心,就順著他的腳印去找彭加木。然而也沒有找到,腳印沒有了,考察隊的隊員也沒有繼續尋找。隨后部隊進行了幾次大規模搜索,也沒有找到彭加木。
2013年,彭加木的真相得到曝光,事實直接推翻了之前彭加木是在沙漠中因為缺水而死的說法。
根據法醫的報告,彭加木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人殺害,原因就是在彭加木的吃體重發現了尸蠟。如果是餓死的或者是渴死的,說明體內極其缺水,皮膚干燥,血液會大量較少,內臟的體積也會變小,脂肪會減少,而彭加木的尸體卻不符合這些特征。
隨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的光榮稱號。
科學家對國家的奉獻非常大,他們也非常重要,科學家值得每一個人尊重。
彭加木是怎么找到的?彭加木至今沒被找到。
1980年6月17日,他率隊在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神秘失蹤。當時由于缺水、斷油,考察隊在羅布泊東南的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里處受阻,安營扎寨。在向當地駐軍發電報求援的同時,科考隊長彭加木17日上午獨自離開營地,并留下字條:“我向東面去找水井”。
彭加木失蹤后,解放軍和中科院曾組織三次大型搜索行動,動用10多架飛機和一支地面部隊,但除了發現腳印外,始終未能找到任何其他線索。
人物評價
彭加木的身軀雖然被沙漠湮沒了,但他的生命之火仍在燃燒,他的可貴的獻身精神將激勵我國廣大知識分子和全國人民在四化建設的征程上奮勇前進。
彭加木在人民心目中已成為獻身科學、獻身大自然的代名詞,特別是他那種對科學的探索勇氣和實踐精神代表了幾千年來我們所欠缺的一種對自然界的探險精神。
彭加木神秘失蹤后,1997年女科學在羅布泊遇險,成功走出死亡之海這里黃沙肆虐,沒有植被、溪流,松軟的沙地下面藏著巨大的空洞;一眼望去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唯有如迷宮般的雅丹地貌能給人視覺上的享受。這是亞洲大陸的魔鬼區,無數試圖窺探其秘密的人都死在了里面。
這里就是“死亡之?!绷_布泊。
十多年前,萎縮后只剩下大片鹽殼地貌的羅布泊寸草不生,被人們稱為生命的禁區、死亡之海、無人區、中國的百慕大等等。
但據權威的生物多樣性調查數據顯示: 羅布泊分布的脊椎動物有30科78種,包括盤羊、北山羊、野雙峰駝、野驢、鵝喉羚、雪豹、棕熊等等;植物18科目74種,包括胡楊、檉柳、沙拐棗、梭梭、肉蓯蓉等等。
尤其是羅布泊里的野駱駝,學名野生雙峰駝,那可是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存在?,F在全世界的野駱駝僅剩不到1000只,而我國境內就約有300只。野駱駝的奔跑速度,最高可以達到每小時40公里,嗅覺更是能把受過專業訓練的警犬甩出好幾條街,幾公里外就能感覺到危險。
也正是由于野駱駝的靈敏嗅覺,和突出的奔跑速度,它們很難被人類發覺,直到2001年,中國科考隊才拍到人類 歷史 上首張自然狀態下野駱駝的照片。
本篇文章,可不是來給大家介紹野駱駝的。本篇文章,我們要來了解一下羅布泊里另一種珍貴的資源——鉀鹽。
曾經在 歷史 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散發著巨大光芒的羅布泊,隨著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斷流已經干涸,只剩下一層鹽殼和一望無際的戈壁,人們也開始遺忘了它。
說起羅布泊,我相信許多國人最早知道它名字的,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在這里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這樣的消息讓全世界都為之一震 ,羅布泊也隨之被世人所知。幾年后,美國總統訪華,帶來了一張衛星圖片,羅布泊的“大耳朵”之名讓世人皆知。
但羅布泊真正被神州大地所熟知,源于1980年,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深入羅布泊考察離奇失蹤事件。
那么,彭加木為何要進入寸草不生,有“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呢?有人說,彭加木是為了探險,有人說,彭加木是為了去尋找寶藏,更有那些不靠譜的“雙魚佩”、“外星人”等傳說,其實,彭加木是為了尋找鉀鹽才進入羅布泊的,他可以看作是新中國第一代尋找鉀鹽的人。
鉀鹽是什么?鉀鹽是含鉀礦物的總稱。 按其可溶性,可分為溶解性好的鉀鹽礦物和不可溶性的含鉀鋁硅酸鹽礦物。
那么,鉀鹽到底有什么用呢? 筆者要說,鉀鹽的用途是相當大了,在工業和農業上都有廣泛的用途,其中95%的鉀鹽產品在農業上用作肥料,5%用于工業制造上。鉀肥主要分為氯化鉀和硫酸鉀,是農業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氯化鉀用量大,適用于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至于那些麻類、煙葉、甘蔗、葡萄、甜菜、茶葉等經濟作物則需要硫酸鉀。
羅布泊里為何會有鉀鹽? 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咸水湖(僅次于青海湖),早年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從沿途帶來的泥沙、礦物質都在羅布泊里匯聚。隨著羅布泊不斷萎縮,1972年,羅布泊最終干涸。干涸后的羅布泊卻蘊藏著儲量巨大的鉀鹽礦,據資料顯示,光在羅布泊北部就儲藏著2.5億噸鉀鹽礦,可供全世界人民使用幾百年。
那么,我們為什么非得去找鉀鹽? 我國耕地由于長期施肥,導致土壤中鉀元素缺乏,我國目前是世界上缺鉀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特別是在農業發達的沿海地區,土壤中的鉀含量下降非???,土壤中缺鉀造成農作物早衰,抗病、抗倒、抗寒、抗旱能力降低,農產品品質變差、產量下降等問題日益嚴重。
我國農業發展想要再上新臺階,就必須、立刻、馬不停蹄地解決“ 如何開辟鉀肥資源、增加鉀肥品種及供應量,如何科學施用鉀肥,我國耕地的補鉀工程怎么開展”等問題,解決 這些問題的核心,當然還是找到鉀鹽。
但我國鉀鹽礦產資源嚴重匱乏,鉀肥產品嚴重不足,70%以上的鉀肥都依賴于進口,國家每年都需要花巨額外匯,從國外大量進口鉀肥。人家說多少,我們就得給多少。談判?我不賣你了,看你怎么辦!
正因如此,我國才將鉀鹽列入國家優先安排的急缺礦種。
為何要去羅布泊那種危險的地方找鉀鹽呢?不是已經發現了察爾汗鹽湖嗎?其實,鉀鹽還是有區別的,我國鉀鹽的儲量巨大,但可溶性鉀鹽的儲量不大,尚難滿足農業對鉀肥的需求,急需開發新資源。
至于察爾汗鹽湖,它當中的資源是固液共存礦床,鉀資源以液相為主,最重要的是察爾汗的資源儲量受眾多因素如日照、溫度、降水等的影響,直接影響開采量,而且察爾汗鹽湖的單一的產品開發模式,使得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下,資源浪費嚴重。
自從20世紀50年代,第一代鉀鹽人發現了察爾汗鹽湖起,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國內的鉀鹽礦的搜尋工作一直沒有新的發展,國家每年的鉀鹽缺口越來越大,這也是彭加木會深入羅布泊的原因。
國家十分重視鉀鹽,尋找鉀鹽的 歷史 也算很長了。
第一代鉀鹽人 ——1957年,在我國政府和老一輩鹽礦專家的關心與參與下,發現了位于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礦;1961年,云南省地質局 16隊和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師生們,根據老百姓的線索,在云南思茅地區發現了我國第一個中型鉀鹽礦床;1972年,地質部門在湖北省潛江市發現了高溫富鉀鹵水。
第二代鉀鹽人 —— 1979 年一本由曲懿華、錢自強、韓蔚田合著、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的、匯集了150余種鹽類礦物的《鹽礦物鑒定手冊》,一出版就受到了國內外地質專家的好評,至今還廣為流傳和應用。
這本《鹽礦物鑒定手冊》是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的鹽礦物鑒定手冊,深受地質人員喜歡。1984年,青海省西寧市召開了新一輪找鉀動員大會——全國鹽類沉積學術研討會。
而彭加木就屬于我國第一代鉀鹽人。 從1964年到1980年,彭加木先后15次來到中國大西北進行科學考察,先后3次進入羅布泊地區,特別是第三次羅布泊考察,彭加木帶領隊伍創造了多個第一:
然而就在1980年6月17日這一天,彭加木在羅布泊離開營地,獨自走向沙漠深處尋找水源時,不幸神秘失蹤。
彭加木失蹤的消息驚動了中央,隨后,國家相關部門派出十幾架次飛機、幾十輛 汽車 、幾千人進行拉網式的尋找,但都一無所獲……
后來國家又組織了幾次大規模搜尋彭加木的活動,都以失敗告終,彭加木的失蹤事件成為未解之謎。對于彭加木在羅布泊神秘失蹤事件,網上消息很多,筆者就不在這里展開了。
總之,彭加木的神秘失蹤,給羅布泊抹上了恐怖、神秘、死亡禁區等色彩,讓人對羅布泊望而卻步,然而,就在彭加木神秘失蹤的16年后, 1996年,有一位女科學家再次踏上了這片“生命禁區”,她就是王弭力教授。
我們來了解一下以王弭力教授為主的第二代鉀鹽人,為了開采羅布泊鉀鹽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王弭力教授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母親出身名門,讀過大學,父親更是留洋歸來的有名的鐵路專家,由于父親職業的特殊,王弭力不得不在母親的帶領下,和其他幾個兄弟姐妹一起奔波在西部鐵路沿線,西北地區 粗獷 的自然條件使王弭力變得外柔內剛。
1965年,王弭力從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畢業,放棄了分配好的工作,去生產部門實踐:大慶油田、湖北江漢油田、柴達木盆地的鉀鹽成礦,對于這些職業,王弭力都如數家珍。
在王弭力走進羅布泊之前,就有很多人都 探索 過羅布泊了:我們前面提到的20世紀80年代的彭加木、夏訓誠先生;新疆地礦局探測隊;第二水文隊和第三地質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所的鄭綿平先生;若羌地礦局的同志們。
王弭力結合前人的研究和自己團隊,多年在青海柴達木盆地找鉀的實踐經驗,認為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一樣,一定也有鹵水。根據地質結構判斷:
王弭力力排眾議,在陳毓川等多位專家的支持下,立項申請“羅布泊遠景區成鉀”專題。當時地礦局的領導是不支持的,不僅僅是因為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過,科學家到那里安全得不到保證,生命都受到威脅,更主要的是部里也沒多少經費了。
但劉成林、焦鵬程、陳永志、楊智琛、李廷祺、李長華等課題組成員還是希望能夠立項。 為此,王弭力不顧領導的反對,向領導據理力爭。最后,領導還是松口了,批準了立項,還撥給他們一筆錢去羅布泊找鉀鹽。
1995年,王弭力的課題組帶著10萬元經費開始籌措物資。為了把這有限的經費用到實處,王弭力和課題組的伙伴用得那叫一個摳搜: 低價買了輛被其他部門淘汰的二手車,帳篷選便宜的……他們也沒辦法,交通工具、人員住宿、進入羅布泊所需的食物、水再加上實驗設備,可全指望這10萬元了。
其實,在去羅布泊之前 , 王弭力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她安頓好年邁的母親后,又專門去了八寶山公墓祭拜了父親,王弭力知道,此次行程是萬分兇險的,她沒有告訴家人,她要去羅布泊而是去大西北考察,其實,家人都知道她要去羅布泊,只是“羅布泊”這個名字太晦氣,大家不愿意說破而已。
1996年,她帶著團隊和理想來到了羅布泊。 進入羅布泊后,果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2萬多平方公里的羅布泊,沒有路,沒有水源,有的只是高溫、沙暴和迷路,這樣的惡劣環境不知吞噬了多少科學家和探險家,在這樣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連男人都心驚膽寒,更何況是一個纖弱的女人了。
在偌大的茫茫沙漠中,沒有指向,沒有標識牌,全程只能依靠指南針和GPS。1997年10月, 王弭力帶著勘探隊首次從北部進入羅布泊后,有一次遇到大風暴,課題組迷失了方向,開了半天才走了四公里,全程在沙漠里轉圈。
按照計劃,勘探隊要在3天內到達目的地,可是現在連羅布泊的影子都看不到,更要命的是,汽油、飲用水和食物等給養物資都不夠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這次的“指揮官”——隊中唯一的女性。
王弭力經過冷靜思考后,想出“以人為定位標,每隔100米就站一個人”的辦法,引著車輛前進,最后終于走出了迷路怪圈,到達了目的地。要不是這位女科學家一技巧,還不知道團隊能不能走出死亡之海呢(這一年,距彭加木失蹤已有17年了)。
王弭力和她的課題組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硬生生在1500平方千米的羅布泊凹地打了一百多口探測井。
當王弭力根據高山深盆遷移模式在羅北凹地,帶領課題組打下深井,一股晶瑩剔透、噴涌而出的鹵水讓大家都興奮不已。更值得人興奮的還在后面:
10年,整整十年,王弭力進出羅布泊六次(也有資料記載是10次),只為更好地勘察布北凹地。而后,國家緊鑼密鼓地開始開發羅布泊的鉀鹽,極大程度上緩解了國家缺鉀鹽的狀況。2000年,羅布泊鉀鹽 科技 開發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國家投資80億元,開發羅北凹地的鉀鹽資源。
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王弭力為自己終于能夠找到鉀鹽、為國家緩解嚴重鉀鹽短缺現狀而感到非常自豪。而作為第一個六進六出羅布泊的女地質學家,王弭力的不畏艱險、敢于挑戰惡劣環境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王弭力教授面對各種榮譽淡定從容,心懷坦蕩,不悖父輩教誨,始終將科學研究服務于國家需求,幾十年如一日獻身地質事業。她不畏艱難,注重實踐,善于總結,勇于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科學高峰攀登;她尊重前輩和同行,關心后輩成長,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科學家。
王弭力教授一生清正廉潔,治學嚴謹,但不墨守成規,科學創新,見解獨到,急國家所急,想國家所想,對鉀鹽事業堅定執著,追求真理。她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提攜后學,情操高尚。
她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為地質事業與祖國發展奮斗的一生,王弭力已成為“閃亮的名字”,她為第 30 屆時國際地質大會創作了會歌“永恒的事業”,鼓勵了青年一代地質工作者,傳承了優良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精神。
正是在 王弭力等一代科學家的努力下,現在的羅布泊,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硫酸鉀肥生產基地,這不僅極大地緩解了我國鉀肥供應的緊缺形勢,由于羅布泊的鉀鹽開發,羅布泊所在的縣已經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
2021年2月4日,女科學家王弭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向以王弭力教授為主的第二代鉀鹽人致敬!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彭加木(彭加木之謎已解)”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彭加木(彭加木之謎已解)
本文地址:
/qiwenyishi/11749.html
標簽: 彭加木(彭加木之謎已解)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祝你前程似錦的意思(祝你前程似錦的意思應該怎樣回)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十大世界未解之謎(民間奇聞怪事1000例 秦始皇陵地宮(秦始皇陵地宮入口) 嫦娥死了真的照片(嫦娥被誰殺了) 盤點世界上警察最多的國家中國警察最多(大 吃什么水果可以降火(吃什么水果可以降低血 被稱為來自地獄的海鮮 冥王星為什么那么恐怖(冥王星為什么神秘) 阿詩瑪是哪個民族(阿詩瑪是哪個民族的姑娘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體現了 手機輻射致癌(手機輻射致癌是謠言嗎) 手機發燙關閉三個功能 情侶網名霸氣恩愛(情侶網名霸氣恩愛兩個字 陰麗華簡介(劉秀皇后陰麗華簡介) 長沙第一高樓叫什么名字 南京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 公司名字測試打分(商標注冊查詢入口官網) 初三是什么日子(2023年二月初三是什么 周公解夢自己哭(周公解夢自己哭著喊在找死 初五迎財神的由來(初五迎財神的由來和寓意 2022年9月14日(市場價5999元起 灞橋紙是什么時期的紙西漢時期(也是世界上 漢朝二十四皇帝關系圖 中國最便宜警車(中國警車用得最多的是什么 三個原因(難以做出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