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書


2、四書五經是指


3、四書五經指的" />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二区,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日韩毛片免费观看,日韩精品社区

當前位置:首頁 > 奇聞異事 > 正文

四書五經指什么(四書五經解釋)

xj 2023-04-09

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四書五經指什么(四書五經解釋)”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目錄一覽:

1、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書 2、四書五經是指 3、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 4、“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 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書

四書五經是儒家九本經典巨著,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書經》《禮記》《易經》和《春秋》,所以四書和五經合起來就是四書五經,不過四書確立是在宋朝,而五經是在漢武帝時期。具體如下:

1、《大學》。這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是由孔子弟子曾參整理孔子講授內容所編的。“大學”顧名思義,就是大人的學問,主要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思想,是初學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門典籍。

2、《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合作編撰而成的一部經典,是儒家重要經典著作之一。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這部經典是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載體,記錄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教育原則、道德觀念、倫理思想以及政治主張。

雖然一共只有二十篇,一萬兩千字,但內容頗為豐富,義理很深,千百年來,一直廣為傳頌,是古代教學必修教材之一。

3、《孟子》。是由孟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一起整理而成的,是記錄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孟子被后人尊稱為亞圣,這部書主要體現的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政治觀點,以及他的政治行動,也屬于儒家重要經典。

四書五經指什么(四書五經解釋)

4、《中庸》。也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是由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是“孔門傳授心法”的著作。自宋以來,成為新儒學即道學的最為重要的經典。

中庸是儒家的一種思想主張,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人生處世態度。中庸也是完美之意,就是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要走極端,要找到最恰當的方法,把問題解決的究竟完美。

5、《周易》。這部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國古老而深邃的哲學經典。最初是一部占卜的書籍,后來儒家學者整理一部分解說《周易》的作品,編撰成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這部經里揭示了很多宇宙變化的真理,在古代學術中占核心地位,對提升中國文化內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經典。

6、《尚書》。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官方史書,“尚”就是“上古”的意思,“尚書”就是“上古的書”,是記載和追述上古歷史事件的匯編。

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個部分,記錄了虞、夏、商、周各朝各代一部分帝王言行事跡,是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匯編。

7、《詩經》。這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相傳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一共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三百余首詩歌,被后世稱為《詩三百》,孔子評論《詩經》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其中又根據內容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全面反映了先秦時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詩中廣泛運用了賦、比、興的寫作手法,開創了我國傳統詩歌的現實主義之先河。

8、《禮記》。又叫《小戴禮記》。相傳是由孔子的弟子所作,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里面包含的儒家思想和史料非常豐富。

這部經以禮樂為核心,主要記載和論述了先秦時期的禮制、禮儀,以及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論,修身做人的原則等等,涉及政治、倫理、教育、美學、哲學、文化、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論深厚,內容豐富。

9、《春秋》。是我們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由孔子根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功242年的重大歷史事件。

其內容包括諸侯各國間的婚喪嫁娶、會盟征伐、篡位弒君等等。書中用詞細密,而意思顯明,每個句子都含蓄深遠,暗含褒貶之意,后人把孔子這種“微言大義”的寫法稱為“春秋筆法”。

四書五經是指

四書五經,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

《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儒家的九部經典著作。

《四書五經》它們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四書”包括《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南宋朱熹將此四種書加以注釋,合輯為《四書章句集注》,由此始立“四書”之名;“五經”包括《詩》《書》《禮》《易》《春秋》,其名始立于漢武帝時,立“五經”于學宮,取得了統治思想和學術的最高地位。

《四書五經》記載了中國古代的典章文物的歷史資料,論述了儒家的哲學、政治、倫理、文化與教育等思想,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大學》簡介: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

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家學派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img]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

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

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

我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

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古代一系列經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后來失傳,只剩下五經。

四書

主條目:四書

四書為儒家經典,南宋學者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據稱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之后各朝皆以《四書》列為科舉考試范圍,因而造就《四書》獨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書》已凌駕《五經》的地位。

南宋光宗紹熙遠年(1190年),當時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匯集到一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并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后是《四書》時代。

《大學》

主條目:大學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人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中庸》

主條目:中庸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中庸》(與《大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相同的。不過,現存的《中庸》,已經經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于秦統一全國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學》,不是取正義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內容為題了。

《論語》

主條目: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論語》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章節出現。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后,《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注疏》、朱熹《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孟子》

主條目:孟子 (書)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游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并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趙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圣而作”。所以,盡管《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把它看作輔助“經書”的“傳”書了。漢文帝把《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便叫“傳記博士”。到五代后蜀時,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五經

主條目:五經

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儒家本來有六經,它們是《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和《春秋》。

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經注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于《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后來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詩經》

主條目:詩經

《詩經》在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古者《詩》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記·孔子世家》),據傳為孔子編定。《詩》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后世影響深遠。喜歡詩詞的朋友,相信都有讀過。

《尚書》

主條目:尚書

《尚書》古時稱《書》、《書經》,至漢稱《尚書》。“尚”便是指“上”、“上古”,該書是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這說明作者應是史官。《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相傳為孔子編定。《尚書》有兩種傳本,一種是《今文尚書》,一種是《古文尚書》,現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古時稱贊人“飽讀詩書”,“詩書”便是分別指《詩經》、《尚書》。

《禮記》

主條目:禮記

《禮記》是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禮記》只是解《儀禮》”(《朱子語類·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雖只是解說《儀禮》之書,但由于涉及面廣,其影響乃超出了《周禮》、《儀禮》。《禮記》有兩種傳本,一種是戴德所編,有85篇,今存40篇,稱《大戴禮記》;另一種,也便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禮記》,是戴德其侄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稱《小戴禮記》。

《周易》

主條目:周易

《周易》也稱《易》、《易經》,列儒家經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應是筮官,經多人完成。內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以前的人們對自然與人圣變幻規律的認識模式,從沒有超越陰陽八卦的思維框架。相傳龍馬馱“河圖”出現在黃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記》又稱“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說伏羲重卦,有說神農),并作爻辭(或謂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說,世稱“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應的卦名、卦辭、爻名、爻辭等組成。《傳》一共七種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這十篇“傳”合稱“十翼”,意指“傳”是附屬于“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

《春秋》

主條目:春秋

《左傳》 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傳》,古代編年體歷史著作。《史記》稱作者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經學家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又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據各國史料編成(又有說是魯國歷代史官所寫)。它的取材范圍包括了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后世史學文學都有重要影響。《左傳》本不是儒家經典,但自從它立于學官,后來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漸被儒者當成經典。

四書五經另一篇詳細介紹:

《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后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書。 “四書”指《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四部書。 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 《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己大力提倡這幾部書了。他們認為,《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經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 “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 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后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 由于朱熹注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將他 所編定注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1314——1320)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出題范圍限制在朱注《四書》之內,明、清沿襲而衍出“八股文”考試制度,題目也都是在朱注《四書》里。由于這些因素,使《四書》不僅成為 了儒學的重要經典,而且也成了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成了直到近代全國統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所以,有人把《四書》與西 方的《圣經》相比,認為它是東方的“圣經”。事實上,無論就其流傳的廣泛,還是就其對于中國人人格心理鑄造影響的深刻來看,這種比擬都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五經”指《詩經》《尚書》《周禮》《易經》《春秋》五部。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庸阝風、衛風、王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組成,稱為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 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拙,詩味不多。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 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 《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尚書》意為“上古之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作品的匯編。春秋戰國時稱《書》,到了漢代,才改稱《尚書》。儒家尊之為經典,故又稱《書經》。 《尚書》據說原有一百篇,秦代焚書后,漢初僅搜集到二十九篇,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定,稱今文《尚書》。漢武帝時,從孔子故宅中發現用古文字寫的《尚書》,比今文《尚書》多十六篇,稱為古文《尚書》,這十六篇不久亡佚。晉人偽造古文《尚書》二十五篇,又從今文《尚書》中析出數篇,連同原有的今文《尚書》共為五十八篇,也稱古文《尚書》。《十三經注疏》中的《尚書》,就是經過晉人手術的這種古文《尚書》。 《尚書》包括虞、夏、商、周書。《虞書》、《夏書》非虞夏時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據古代傳聞編寫的假托之作。 《商書》是殷王朝史官所記的誓、命、訓、誥,其中《湯誓》按時代說應為最早的作品,但這篇文章語言流暢,可能經過后人的潤色。《盤庚》三篇古奧難讀,較多地保留了原貌。 這是殷王盤庚遷都時對臣民的演講記錄,雖然語辭古奧,但盤庚講話時充沛的感情、尖銳的談鋒,還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說: 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炪謀,作乃逸。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盤庚》上) 短短的一段話,用了三個比喻,貼切、生動,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條不紊”作為成語,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盤庚告誡臣下不要煽動民心反對遷都,說那樣便會“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弄得不可收拾,比喻也很生動。 《周書》包括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文獻。其中《牧誓》是武王伐紂時的誓師之詞,《多士》是周公以王命訓告殷遺民之詞; 《無逸》是周公告誡成王不要貪圖享受之詞。這些作品敘事清晰,而且能表達出人物的情感口吻。寫于春秋前期的《秦誓》,是秦穆公伐晉失敗后的悔過自責之詞,表達了愧悔、沉痛的感情,文章這樣寫道: 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 他引用古人的話指出,如果自以為是,必將做出許多邪僻的事,又十分痛心地說明責備別人容易,從諫如流則十分艱難,寫得相當傳神。比起《商書》和周初的文字,要流暢得多,標志著散文在當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尚書》是我國最古老的文章匯編。其中殷商和周初的部分,所用語言同秦漢時的古漢語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久遠,傳寫訛誤,十分艱澀難讀。韓愈謂之“周誥殷盤,佶屈聱牙”(《進學解》)。但拋開文字的障礙不談,在情感的表達上,其實是樸素而簡要的。由于發表那些言辭的人,地位都很高,言語之間,具有居高臨下的自信。對于后人來說,古奧是一種特殊的美感,質樸自信,又顯示出征服的力度。所以《尚書》的文章,受到很高的推崇。漢代《尚書大傳》引子夏語,謂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也是有感于此吧。不過,這里也有崇古的心理作怪。 《周禮》亦稱《周官》或《周官經》,它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把《詩》、《書》、《禮》、《易》、《樂》、《春秋》作為六經。孔子收徒講學時,選用了這些典籍作為教材。不過,孔子所講授的禮、樂和舊的富有鬼神迷信色彩的禮、樂已有很大的區別。他認為,《樂》教,可以使人“廣博易良”;《禮》教,可以使人“恭儉莊敬” (見《禮記·經解》)。孔子還說過:“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在孔子看來,不學禮,便沒有立足社會的依據。因此,必須“立于禮”(《論語·泰伯》)。禮所包括的范圍很廣,從國家的典章制度,直至個人的行為準則。 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禮書,有《周禮》、《儀禮》和《禮記》。《周禮》是講周朝官制的,《儀禮》是講各種典禮節儀的(如冠、婚、喪、祭等具體儀式),《禮記》是孔子學生以及后人傳習《禮經》的記錄,內容有關禮的性質、意義和作用。東漢學者鄭玄分別給《儀禮》、《禮記》作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禮”這一名稱。“三禮”都與孔子禮的思想有關,但只有《儀禮》(17篇)是由孔子整理編訂的。 《周禮》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減排比而成的匯編。由于我國早在夏、商、周時就進入了奴隸社會,而周為奴隸社會的鼎盛時代,所以《周禮》是中國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記錄,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記錄。全書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為上下卷,共12卷。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漢時補以《考工記》。 《周禮》為何人所作,何時產物?歷來也是有爭論的。古文經學家認為,它是周公旦所作。今文經學家認為,它出于戰國,也有人認為是西漢末劉歆所偽造。近人從周秦銅器銘文所載官制,參證該書中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學術思想,多數人認為是戰國時的作品。也有人認為,《周禮》成于漢初。 《周禮》一書,東漢鄭玄撰有《周禮注》,唐朝賈公彥作《周禮正義》,清代孫詒讓也撰有《周禮正義》,這些注釋對后人研究《周禮》提供了參考資料。 周朝的最高統治者是周天子,他是奴隸主貴族的總代表。 輔助周王的大官,相傳有太師、太傅和太保三公。成王時,周公為師,召公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周公的兒子伯禽,也當過周王的師保。在令尊、令彝銘文中,周王命他“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三事”是三種官職的總稱,即政務官、事務官和地方官。“四方”是指四方諸侯和方國部落。“卿事寮”是指周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僚。 在周王及其師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職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稱六卿。六卿經常在周王的左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他們在朝廷中分立于周王的兩側,協助周王處理政務。 周王朝,“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六卿大多和宗教事務有密切的關系。太祝就是最大的祭祀官,周公兒子伯禽也曾任過太祝。太卜是管卜筮的,處于人神之間的媒介地位。 太士也是神職官吏。太史這一職位,就是商代以來的作冊,周初畢公高曾任過太史,稱為“作冊畢公”。太宰可能是朝廷中的政務總管。太宗是管周朝的宗族和譜系,也是重要的職務。 六卿還有許多僚屬,各有專職,所以總稱為卿事寮。除六卿之外,周朝還設有五官:司徒、司馬、司空、司土、司寇。司徒在周朝早期的青銅器銘文中寫作“司土”,是管理土地和農業生產的。司空在銘文中寫作“司工”,是管理百工職事的。 司馬則是管理軍賦的職官。司徒、司馬和司空的職權相當,合稱“三有司”。司土管版籍爵祿,司寇管刑罰,其地位僅次于以上的三有司,也是十分重要的官職。這五司下面也有很多僚屬,如屬于司馬的有師氏、虎臣和專管馬的走馬(趣馬)等等,構成專門的官僚系統和集團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官吏,如管理山林川澤的,管理市場貨賄的,管理貴族吃、穿、用以及娛樂的,都有“官司之守”,也就是專門的官吏。這些各種各樣的官吏,大都是世襲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周王朝實行分封制度,在周王直接統治區的四面八方,分布著許多封國,所以稱為“四方”,具體地指侯、甸、男等諸侯,這些是周朝的地方政權。有的大國諸侯經周王授予特權,可以調動附近的中小諸侯,從事征伐,捍衛周天子,成為方伯,方伯是一方諸侯之長,不是諸侯的封號。有些諸侯兼作王室大官,因而具有公卿的頭銜,如周公和召公就是這樣。 所謂“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無論是商代或西周,都是不存在的,是后人加工的結果。 周朝的官僚機構和制度,總的說來,它是從商代“內服”和“外服”兩套官職發展而來的,不過周朝的機構更加龐大了,體制也越系統化了。同王朝的官吏是貴族,又是宗親,三位一體,就是這種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構成了以周王為首的奴隸主貴族的統治體系。直至封建社會,周朝的官僚機構和制度,還有它的影響作用。《周禮》還包含著古代宗教、經濟政策、哲學與倫理等諸多方面的歷史資料,是一部以儒家思想為主,兼收法家和陰陽五行思想的重要文化典籍。 《易經》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中,被譽為諸經之首,三玄之一。《易經》也叫做《周易》,就是周代之易, 孔子定為五經之一, 計有24070字。分本經和大傳兩部分. 本經包括八卦, 重卦, 卦辭, 為易有主體, 故稱為經;大傳包括上彖, 下彖二, 上象三, 下象四, 上系五, 下系六, 文言七, 說卦八, 序卦九, 雜卦十, 此十者合稱十翼. 十翼為闡明易經而作, 故曰傳. 它是用八卦重疊而成的六十四卦為結構框架,把中華民族在太古時代摸索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和生產經驗,用抽象的符號記錄下來,進一步以陰陽變化之道來分析,說明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通過卜卦來啟示天道,地道,人道的變化規律。 《春秋》原是先秦時代各國史書的通稱,后來僅有魯國的《春秋》傳世,便成為專稱。這部原來由魯國史官所編《春秋》,相傳經過孔子整理、修訂,賦予特殊的意義,因而也成為儒家重要的經典。 《春秋》是我國編年體史書之祖,它以魯國十二公為序,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迄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間的歷史。它是綱目式的記載,文句極簡短,幾乎沒有描寫的成分。但它的語言表達,具有謹嚴精煉的特點,反映了文字技巧的進步。 《春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寓褒貶于記事的“春秋筆法”。相傳孔子按照自己的觀點對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評判,并選擇他認為恰當的字眼來暗寓褒貶之意,因此《春秋》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義”的經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并且,在史書和文學作品的寫作上,也對后人產生很大影響。史學家從中領悟到修史應該有嚴格而明確的傾向性,文學家往往體會了遣詞造句力求簡潔而義蘊深刻。當然,刻意求深,也難免造成文意晦澀的弊病。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四書五經指什么(四書五經解釋)”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四書五經指什么(四書五經解釋)
本文地址: /qiwenyishi/13040.html

標簽: 四書五經指什么(四書五經解釋)

熱門文章
隨機tag
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意思 中國最嚇人刑法電影(中國最嚇人的案件) 是商鞅自己造成的嗎(慘遭五馬分尸) 精什么什么政(精什么什么政成語) 不可越輩上墳(乃無稽之談) 男性長壽看三處 順治帝死于天花嗎 炎帝與神農氏是不是同一個人? 誰是世界上最誠實的人(誰是世界上最誠實的 中國最漂亮的機甲(中國最強機甲) 五谷豐登(五谷豐登是什么生肖) 中國最年輕少將年齡(我國最年輕少將是多大 一言九鼎(一言九鼎的時代里 云煙黑金剛多少錢一包 頷首低眉(頷首低眉的拼音和解釋) 夢見和情人吵架(夢見和情人吵架后和好) 房產證上千萬別寫2個人名字 中國最經典的廣告音樂(最好聽的廣告音樂) 弄虛作假(弄虛作假的近義詞) 世界上最感動的橋段(世界上最感動的橋段圖 結婚祝福語8個字 中國最吃的(中國最吃的人) 世界上最胖的胖(世界上最胖的胖怎么寫) 泰洋川和旗下藝人名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马边| 柳州市| 枣阳市| 宁南县| 清苑县| 阿图什市| 蓬安县| 荆州市| 麦盖提县| 黎川县| 建宁县| 平远县| 龙里县| 湟中县| 定日县| 调兵山市| 昌图县| 威远县| 高唐县| 山东省| 巫山县| 建阳市| 延边| 金川县| 杭锦旗| 揭西县| 广宁县| 峨边| 阜新市| 富源县| 共和县| 唐海县| 张家港市| 绥棱县| 抚顺县| 屯门区| 吉木萨尔县| 崇明县| 中牟县|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