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名將王銘章簡介:與部隊一起死守滕縣至殉國


2" />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二区,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日韩毛片免费观看,日韩精品社区

當前位置:首頁 > 奇聞異事 > 正文

王銘章將軍的簡歷(王銘章將軍的簡歷介紹)

xj 2023-03-26

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王銘章將軍的簡歷(王銘章將軍的簡歷介紹)”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目錄一覽:

1、抗日名將王銘章簡介:與部隊一起死守滕縣至殉國 2、國軍川籍將領介紹 3、民國王銘章將軍簡介是什么? 4、血戰臺兒莊中犧牲的川軍將領有哪些? 5、臺二莊戰役的將領 抗日名將王銘章簡介:與部隊一起死守滕縣至殉國

 抗日名將王銘章簡介:與部隊一起死守滕縣至殉國  王銘章(1893—1938),字之鐘,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今成都市新都區),著名抗日將領。后被國民 *** 追贈為陸軍上將,是中國軍方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

1893年出生在小商人家庭,四川新都人。1909年畢業于新都高小,后考入四川陸軍小學。1911年,參加保路同志軍的反清斗爭。1912年,轉入保定軍官學校,后肄業離校。1914年畢業于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在川軍劉存厚部任排長。1916年,護國討袁戰役中負傷,升任連長、營長。后參加軍閥的成都巷戰,又負重傷。由于他勇敢善戰,由中下級軍官而逐漸升職。1920年,川軍整編,任第七師團長。1924年,升任川軍第三師第二十五旅旅長。1925年,晉升師長。1926年,改任第二十九軍第四師師長。1935年,第二十九軍改編為第四十一軍,任四十一軍一二二師師長,授陸軍少將。

1936年,晉升陸軍中將。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請纓抗日。9月6日,在駐地召開抗日誓師大會。9月12日,率部徒步出川,奔赴抗日殺敵前線。10月21日,開赴晉東娘子關地區阻截日軍西進。10月24日,在娘子關西南的東回村、西回村中間地帶,與日軍展開遭遇戰。26日,奉命保衛太原進駐榆次。日軍在攻占華北及上海、南京后,妄圖從南北同時進攻,打通津浦路,占領徐州。1938年初,奉命開赴徐州、碭山一帶布防。代理四十一軍軍長,任前方總指揮。1938年2月,日軍沿津浦鐵路攻占兗州、曲阜、鄒縣。戰區司令部急令四十一軍開赴滕縣。

3月14日,日軍以大炮、坦克、飛機向我陣地展開全線進攻,我軍以“有敵無我,有我無敵”的決心,拼死奮戰,保住了界河陣地。次日為了防止敵軍的包圍,他抽調在滕縣擔任城防的部隊支援第一線的正面陣地,對滕縣的西北進行了布防。敵人卻以萬余人的兵力直攻膝縣城。這時滕縣城內能戰斗的兵力只有兩千人,要抵御裝備精良的萬余敵軍的猛攻,困難很大。16日,日軍開始用重炮向赤城轟擊,并以飛機狂炸,城內百姓逃跑一空。他抱定“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信念,決心死戰。東關被敵炮轟開缺口,敵軍涌入,我軍集中兩三百手榴彈投去,敵人死50多人,如此反復多次進攻,敵死100多人,我軍傷亡近百人。雙方展開了肉搏戰。敵人增涌三萬多人,七十多門山炮、野炮、戰車四、五輛,對滕縣縣城進行包圍。

17日敵人以大炮飛機狂轟濫炸,使縣城變成一片焦土,然后以坦克掩護沖鋒,他指揮部隊同敵人展開了驚險的肉搏戰。在局勢危急之際,他親自登城督戰,決心與城共存亡。日軍從西城攻入,便率余部與敵巷戰,寸步不讓。在游戰中,腹部中彈,身負重傷,血流如注。為了不做俘虜,高呼“抗戰到底”,舉槍自戕,壯烈殉國。他的愛國精神和英雄行為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全體官兵拼死戰斗,奮力拼殺。滕縣保衛戰堅持了三晝夜,阻滯了南犯徐州的大量日軍,使魯南各部隊贏得了部署時間,為臺兒莊大戰勝利奠定了基礎。他為國捐軀后,追贈為陸軍上將。5月初,他的靈柩抵武漢大智門火車站時,萬人空巷迎靈。

*** 代表吳玉章、董必武,八路軍代表羅炳輝等參加迎靈公祭。 *** 、吳玉章、董必武送了挽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朱德、彭德懷、周恩來聯名撰贈挽聯:“一旅守孤城,為民族解放事業犧牲,真是炎黃子孫,流芳青史;萬人興義憤,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將使淪亡大地,復興中華?!?938年6月15日,成都八萬多人到牛市口迎接亡靈,8月30日將忠骨運至新都安葬。次日在新都舉行數萬人公祭,數架飛機在空中散發宣傳他事跡的傳單。事后在成都少城公園鑄造了將軍騎馬銅像,表達了四川人民對抗日英雄的崇敬。

[img]國軍川籍將領介紹

王銘章將軍,字之鐘,四川新都泰興場人,一八九三年七五四日生。父王文煥,經營小商業為生,家境清貧。雙親早年相繼病逝,遺玉銘章兄妹三人,生活窘迫。玉銘章由叔祖父王心田資助,就學于新都縣高等小學,一九O九年畢業后,考入四川陸軍小學堂第五期。辛亥秋,四川保路運動興起,王銘章激于義憤,參加了保路同志軍的反清作戰。一九一二年,王與陸小第四、五兩期同學百余人反對四川政府改組陸軍小學堂,憤然離故赴南京。二次革命時,王銘章與同學參加了上海討袁軍總司令陳英士指揮的進攻江南制造局的戰斗。后返川,入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一九一四年畢業,分發川軍第二師劉存厚部任排長。

一九三七年底,日軍占領南京以后,為了溝通南北戰場,遂沿津浦路南北對攻,企圖攻取徐州,徐州會戰開始。在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下,津浦路南段的日軍進攻勢頭被阻,兩軍形成隔淮河對峙的局面。津浦路北段因韓復榘在日軍進攻面前不戰而退,濟南、泰安、曲阜等地棄守;形勢萬分危急。第二十二集團軍奉令急赴魯南,增援北線作戰。

一九三八年一月上旬,二十二集團軍抵達臨城(今薛城),以四十五軍為第一線部隊,四十一軍為第二線部隊,均部署于滕縣以北。一二二師為集團軍預備隊,準備扼守滕縣。三月上旬,日軍在鄒縣、兗州大量增兵,并以小部隊及飛機向四十五軍陣地反復進行偵察,準備發動大規模攻勢。十日,孫震為加強守備,

重新調整部署,將預備隊一二二師師部調進滕縣城內,任命王銘章為第四十一軍前方總指揮,統一指揮一二二、一二四師。王銘章令三六四旅張宣武團進駐滕縣以北的北沙河,部署第二道防線;三六六旅王文振團進駐滕縣東北的平邑,城前,以掩護第四十五軍陣地的右側背,并防備臨沂方向之日軍第五師團的側擊。

三月十四日,日軍第十師團在航空兵的掩護下向滕縣外圍四十五軍第一線陣地展開全線攻擊。經一日激戰,界河一線的守軍正面陣地屹然未動。十五日晨,日軍繼續猛攻界河四十五軍陣地未能得逞。同日,另一股日軍約三千人由濟寧東南的石墻出動,向東防深井的一二四師三七零〇旅進攻,該旅傷亡慘重。王銘章為防止敵人由深井向滕縣左后方迂回包圍,急調在滕縣擔任城防的一二四師三七二旅馳援三七〇旅,經激烈戰斗,終于穩定了防線。十五日午,王銘章為防敵人乘隙滲入滕縣左側,命令在北沙河的七二七團抽出一營兵力,到滕縣西北的洪町、高廟布防。

十五日下午,日軍以界河正面守軍陣地仍未被突破,遂遣兵力萬余,由龍山以東向滕縣方向右翼迂回,下午五時許,其先頭部隊已分別進至膝縣東北十余里的馮河、龍陽店一帶。日軍的企圖是撇開正面陣地,直接攻擊滕縣縣城,迫我正面陣地不戰自棄。此時,滕縣城關僅有一二二、一二四、一二七三個師部和三六四旅旅部,每個師部只有一個警衛連、一個通信連和一個衛生隊,還有滕縣縣長周同率領的警察和保安隊四、五百人,滕縣形勢十分危急。四十一軍、四十五軍的大部兵力均膠著于第一線,只有在平邑方向的一二二師三六六旅王文振團尚未與敵接觸。王銘章急令該團火速回援,但該團遠在百里之外,緩不濟急,且難保途中不被敵阻攔。王銘章向集團軍總部請求援兵,而二十二集團軍總部掌握的唯—一支機動部隊是四十一軍直屬特務營,孫震只留一個手槍連擔任總部的警衛,令營長劉止戎率三個步兵連星夜乘火車開赴滕縣。王銘章再命三六四旅張宣武團長從北沙河陣地抽出一個營,跑步回救。截止十五日夜,滕縣城關的戰斗部隊,共為一個團部,三個營部,十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連,另有師、旅部的四個警衛連,還有臨時來城領運彈藥的一二四師一個步兵連。加上警察和保安隊,合計三千人;但真正的戰斗部隊不滿二千人。王銘章命從平邑趕到的三六六旅一個營扼守縣城東關,三六旅一個營擔負東西兩面城防,軍特務營擔負南北兩面城防。

自率師部在西關指揮。當夜,部隊急筑工事,搬運彈藥。

對于敵強己弱的形勢,王銘章心中十分清楚,但他抱定以死報國之心,他曾說過。“以川軍薄弱的兵力和破敗的武器,擔當了津浦線上保衛徐州的第一線的重大任務,力量已不夠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身為軍人。犧牲原為天職,現在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了!”

王銘章將軍的簡歷(王銘章將軍的簡歷介紹)

十六日黎明,日軍繼續向界河一帶四十五軍陣地猛攻;迂回至馮河、龍陽店一帶之日軍開始向守備滕縣東關的警戒部隊進攻。八時許,敵集中炮兵火力向滕縣東關、城內和西關火車站射擊。同時,敵飛機十余架飛臨滕縣轟炸、掃射。駐在西關的玉銘章在敵開始轟炸后,通過電話詢問情況,隨后跑步進城,與同僚、部屬協商判斷東郊之敵即將大舉進攻,大戰迫在眉睫,作戰應變方案有兩個,一是死守孤城;二是出城機動作戰。會后,王銘章立即向集團軍總司令孫震報告,孫震答復說:“委員長來電話要我們死守滕縣,等待湯恩伯集團前來解圍,湯部的先頭部隊昨日已到臨城,其后續部隊亦正陸續趕到。我當催促王廉仲軍趕緊北上,你應確保滕縣以待援軍。你的指揮部應立即移到城內,以便親自指揮守城,如兵力不夠,可把城外所有的四十一軍部隊調回一城內,固守待援!”王銘章下定了決心,昭告全城官兵, “決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與存,城亡與亡。”他還命令將南北城門堵死,東西城門暫留交通道路,也隨時準備封閉。師部和直屬部隊也由西關移進城內.

日軍自八時開始,持續炮擊了兩個小時,十時許停止射擊,沉寂了約三十分鐘,突然集中炮火猛轟東關南半部寨墻的突出部炸開了十余米寬的一個缺口。敵集中數十挺機槍對準缺口掃射,一掩護步兵進攻。守軍官兵毫不畏懼,沉著應戰,隱蔽在缺口兩側,當敵兵約五、六十人剛下到寨壕將要向缺口沖鋒時,向敵猛投手榴彈,將敵大部殲滅。就這樣,擔負缺口段守備的一連,接連打退敵軍三次沖鋒,而自己也傷亡近百,由預備隊替換下來。。當午二時,日軍再向東關東北角猛攻;五時,又猛攻東關門,均被守城部隊擊退。日軍遺尸累累,守軍亦傷亡慘重。當晚,戰斗停止。

滕縣正面四十五軍部隊經三天浴血奮戰,傷亡過半。十六日午,正面陣地被敵突破。四十五軍從滕縣兩側撤退。當晚,四十一軍一二四師和一二二師七二七團奉命陸續進入滕縣。三六六旅中途遇故,繞道到達臨城。王銘章根據兵力變化情況,重新調整部署。同時,命令各部抓緊補充彈藥,構筑工事;在城墻下隱蔽的部隊,每班扎一架云梯,隨時準備登城反擊。

援軍湯恩伯部王仲廉軍十五、十六日陸續到達臨城,先頭部隊一個團剛下火車,孫震以滕縣情況緊急,令其前往增援。該團在南沙河遭圍攻滕縣日軍一部攻擊,不支潰退,其它各部僅在南沙河警戒,其軍部到達后,得知滕縣正受強大敵軍圍攻,便借口機動作戰,將部隊迂回向滕縣東北峰山以東地區開去。于是南沙河之敵向前推進,二十二集團軍總部不能抵抗,遂后撤至運河南岸利國驛,從此與滕縣守軍失去聯絡,滕縣完全陷入日軍四面包圍之中。

日軍在滕縣碰上硬釘子,出乎意料,遂于當夜,調集精銳部隊,配屬數十輛裝甲戰車和大量炮兵,十七日六時許,敵集中炮兵火力,猛烈射擊滕縣城區,敵機二十余架瘋狂投彈掃射,整個滕縣城硝煙彌漫,房倒屋塌,頓成一片火海。兩個多小時的轟炸之后,敵開始向東關進攻,以十余輛坦克為先導,掩護步兵從東寨墻的缺口沖鋒。東關守軍冒著敵人炮火,在近距離與敵展開殊死搏斗,傷亡慘重。另一部日軍向被轟塌的東南角城墻進攻,守軍一個連,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敵戰車兩輛,在敵密集火力射擊下,該連傷亡殆盡。敵步兵四十余人沖上城角,守軍另遣一個連向突人之敵反擊,經激烈肉搏,全殲突入之敵,該連官兵僅剩十四人。此時,王銘章急電孫震:“敵以炮火猛轟我城內及東南角城墻,東關附近又被沖毀數段,敵兵登城,經我反擊,斃敵無數,已將其擊退,若友軍深夜無消息,則孤城危矣。”

午二時,日軍以重炮猛轟南城墻下街道,同時,敵機二十余架轟炸南關。隨后,敖步兵在坦克掩護下進攻南城。守軍英勇戰斗,傷亡殆盡,敵軍攻占南城墻。此時東面日軍集中兵力猛攻東關,散步兵在坦克掩護下突入東關。王銘章見援軍無望,再給孫震一電,表示:“決心死拼,以報國家?!?/p>

王銘章在敵軍攻占南城墻和東關后,親臨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揮作戰。此時,占領南城墻之敵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從西南城角向西城墻逼進,敵炮兵集中火力射擊西門城樓。西門、火車站,守軍失去城墻等工事掩護,暴露在敵火力之下,傷亡極大,仍堅持抵抗。下午五時,敵占領西城墻和西門,王銘章命令城內各部與敵巷戰,西關守軍死戰待援,自己登上西北城墻,親自指揮警衛連一個排進攻西門城樓。因敵火力猛烈,城墻上毫無掩蔽,該排全部陣亡。此時,王銘章決心縋城到西關指揮守軍繼續戰斗,行至西關電燈廠附近,遭西門城樓敵密集火力射擊,王銘章見事已不可為,遂拔槍自戕,壯烈殉國。同時殉難的還有參謀長趙渭濱及一二四師參謀長鄒紹孟等人。王銘章將軍犧牲后,守城官兵仍繼續與日軍搏斗,除少數突圍外,其余皆灑盡了最后一滴血。

滕縣之戰,王銘章將軍指揮第四十一軍,挫敵兇鋒,阻敵銳進,為徐州一帶中國軍隊的集結贏得了時間,也使日軍第十師團受到較大損失,為爾后的臺兒莊大捷,創造了有利條件。徐州會戰的指揮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高度評價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李家鈺:(公元1892~1944年),字其相,四川蒲江大興場白蠟溝人,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父親李如松,有水田兩畝,帶打藍靛為業,娶妻妾兩人。李家鈺為父妾熊氏所生,他幼年在本場李香山、黃輝五處讀私塾,十三歲考入蒲江高等小學堂。為改換門庭,他決心投筆從戎,考入四川陸軍小學堂并在該校第四期肆業。

1913年“二次革命”,李家鈺去南京參加了柏文蔚將校團討袁(世凱),反對帝制;赴上海參加攻打制造局之役中,作戰奮勇嶄露頭角。1915年,李家鈺在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后,在川軍充任見習軍官,繼在川軍第三師師長鄧錫候部下任團長、旅長。1924年,擔任四川陸軍第一師師長。

1925年,楊森發動“統一之戰”,李家鈺參與劉湘等倒楊。他先后攻下榮昌、內江、仁壽等縣,并進占成都煙酒總局和造幣廠,制造不合格之半圓銀幣及當二百之銅鋪幣強行流通,從中搜括民財。同年,在四川軍閥爭奪防區中,李家鈺占有遂寧、安岳、樂至、潼南等縣。李家鈺在其防區內自委官吏,攤派捐稅,估提鹽價。制造槍彈,培訓官佐,擁兵自重,稱“遂寧王”。1927年,原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被劉文輝等人合謀扣留,被迫通電下野,便由李家鈺充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職,時年三十五歲。

1932~1933年,因劉湘、劉文輝互相傾軋,矛盾激化而發生的“二劉之戰”,李家鈺率部下一萬余人進攻劉文輝防區。在劉文輝的千里岷江防線被突破后,李家鈺部乘勢追進,將劉文輝部師長陳光藻、旅長石肇武俘獲。石肇武系土匪出身,被劉文輝招安后收為干兒子,駐防成都時奸淫估霸,無惡不作。李家鈺將石肇武處死,首級運到成都,在少城公園示眾三天,人心稱快。

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進入川北,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地。10月,劉湘任命李家鈺為四川剿匪第三路總指揮,李家鈺伙同羅澤洲部組成三萬多人的兵力進攻川陜蘇區。1934年1月,李家鈺、羅澤洲部進抵儀隴,先后在城郊五里墩、鼎山一帶,遭紅九軍二十七師重創,被子殲八百余人。同年7月,李家鈺協同楊森、潘文華部在飛機掩護下,輪番進攻通江縣北紅軍陣地,被紅軍全殲其一個營,李家鈺部渡梁永河潰逃。13日,紅三十軍在巴中以東的右埡口大破李家鈺軍,殲其四個團后收復巴中,把圍剿的川軍逐出了蘇區。

1934年底,李家鈺督飭所部兩團及工兵兩連人力,修成蒲江至新津全長四十五公里的簡易公路,即現今蒲江至成都公路蒲新段原路基。同時,李家鈺還委派邛、蒲公路局長錢文軒,鳩工修筑蒲、邛公路,完成蒲江北門至西崍板橋鋪路基二十余公里。

1935年,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茂縣土門。李家鈺奉令轉移灌縣堵截。所部在進至汶川、威州道上的板橋溝,被紅九軍突破防線,李家鈺部營長耿伯萍跳泯江淹死,全營覆滅。旋紅九軍又在理番嶺崗山奇襲并重創李家鈺部第二混成旅第四團,團長龔彬戰敗只身脫逃。戰后,李家鈺受蔣中正嚴斥,李家鈺為泄怒將龔彬槍決。10月,蔣中正縮編川軍,任李為陸軍整編一○四師師長兼四川第一綏靖區司令官,令其遠戍西昌。11月13日,紅軍進逼名山、雅安,李家鈺受命率四個旅兵力至百丈一線同紅軍接火,李家鈺部又傷亡、被俘八百余人。1936年2月,紅軍勝利完成反堵截、追尾任務,揮師北上。川軍各部追堵失敗,李家鈺只得率部就防西昌。事后川軍再次整編,李家鈺任四十七軍軍長。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寇大舉入侵,國勢垂危。李家鈺出自民族義憤,通電請纓殺敵。蔣中正迫于全國民革命軍民抗日聲勢,同時達到他排斥、削弱異己的目的,于同年8月密令李家鈺等部川軍出川抗戰。李家鈺接電令于9月初率四十七軍一○四、一七八兩師約一萬八千人從西昌出發,部隊單衣草鞋,行程一千五百余公里,12月始抵達晉東南抗日前線,布防于太行山區之長治、長子、黎城、潞城一帶。李家鈺在抗日前線,深受全民團結救亡高潮和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和鼓舞,對過去積極從事內戰的罪愆有所悔悟,幡然致力于國共合作,殺敵致果。李家鈺部駐防長治,與八路軍炮兵部隊聯防守城,雙方關系融洽。八路軍一二九師劉伯承師長因公經長治,李家鈺曾敦請他向四十七軍營以上軍官講授抗日游擊戰術。李家鈺并先后派遣幾位營長,到八路軍總部抗日游擊戰術訓練班學習。

1938年春,李家鈺在國共合組的“第二戰區東路軍”總、副指揮朱德、彭德懷統一指揮下,率部在東陽關、長治一帶同裝備精良的日寇入侵部隊一○八師團一○四旅團下原熊彌部(一萬多人兵力)激戰兩役。長治保衛戰中,李家鈺軍一○四師三一二旅六二四團據城死守兩晝夜,在日寇飛機、大炮輪番轟擊下,北門陷落,官兵奮勇對敵展開肉搏巷戰,斃傷敵寇一千余人。此役李家鈺部營長楊岳岷、連長楊顯謨、夏撫濤、陳紹虞、黃高翼等壯烈殉國,副團長杜長松負重傷。東陽關之戰,營長周策勛殉國(以上傷亡者除楊岳岷、夏撫濤兩人外,皆蒲江縣人)。李家鈺部對日寇初戰雖挫敵兇焰,然官兵傷亡亦逾千人。后黎城縣政府在東陽關建“川軍抗日死難紀念碑”,以撫慰忠魂。同年3至5月,李家鈺奉命率四十七軍,在八路軍和抗日游擊隊配合下,連續猛攻并收復了被日寇侵占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及原八路軍據點多處,戰績卓著。

1939年冬,李家鈺積功升任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統轄十四、十七、四十七等三個軍七個師兵力。1940年春,李家鈺得悉八路軍朱德總司令由武鄉赴洛陽開會途經其駐地時,曾派兵一個連前往迎接并設宴款待。當晚,朱德就團結御侮,抗日及民主等問題,同李家鈺促膝磋談至深夜。次晨,朱德一行跨越晉(城)博(愛)公路日寇封鎖線時,李家鈺為安全計,增派一個加強連里,掩護朱德順利過境。

1940年4月,李家鈺指揮四十七軍及三支抗日游擊隊,在晉城以南天井關一線,予進犯日、偽軍以重大殺傷,斃傷敵一千多人。所部一○四師曾一度克復陵川縣城。

1940~1944年春,李家鈺部擔負河南陜縣、澠池、靈寶、閿鄉一帶黃河防務。此期,李家鈺曾多次派出部隊配合八路軍及抗日游擊隊,渡河北擊晉南一帶日寇,毀堡斃敵,奪獲武器裝備多件。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家鈺親字書字幅:“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十四個字,以明為國報效之心志。時已喪失戰爭主動權的日寇,為配合其東南亞戰場作戰,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戰略,乃于1941年初在晉豫戰場集糜集四個師團(包括一個坦克師團)、四個獨立旅團、一個騎兵團共十四萬人的重兵,對我發動“中原會戰”。這一敵情,我方雖早偵知,但身為前敵主帥的第一站區長官蔣鼎文,遲至3月中旬,才在洛陽開了一個毫無意義要領和部署的軍事會議。日寇攻勢伊始,蔣鼎文即率先棄守洛陽東躲西避。原集結在洛陽附近待命會戰的李家鈺、高樹勛、孫蔚如等七個集團軍零三個軍達四十萬人的部隊頓失指揮,只得紛向豫西撤退,日寇乃乘勢追擊。在新安、繩池一帶后撤各部將領會上,李家鈺表示顧全大局,自愿為各部殿后,承擔犧牲。5月,李家鈺率部掩護友軍后撤中,以一○四師吳長林團一團兵力在云夢山發起阻擊戰,重創進犯日寇,卒為后撤部隊贏得了時間。而吳團因仰攻山頭,戰斗慘烈,官兵傷亡達九百余人。李家鈺部撤至新安以南,已四面受敵,李家鈺便派一七八師五三二團團長彭仕復(蒲江人)率部打開鐵門一帶通路,掩護友鄰部隊孫蔚如第四集團軍安全后撤。彭仕復在執行任務中,于河上溝與日寇激戰陣亡。

聲勢浩大的“豫中會戰”,四十萬中國民革命軍隊在十萬日寇面前一觸即潰,民國政府的嫡系部隊及雜牌軍們緊急撤向豫西。1944年5月21日上午,1944年5月21日上午,陜縣東姚院的山路上,第三十六集團軍總部正在行軍。此時的李家鈺在混亂而倉皇的西撤中,心境可想而知。他1937年9月領軍出川,從1939年冬天起奉令駐防河南孟津以西、新安以北、澠池以東黃河一線。四年駐豫,與日寇戰斗不斷,他對河南西部溝壑縱橫的丘陵地早已熟稔于胸,而于天府之國的膏腴肥美恐怕已有些生分。始于月前的河南戰事,在這位集團軍總司令的胸中應該是郁結難釋的。

1944年4月18日拂曉,日寇第十二軍第三十七師團在位于鄭州與開封之間的中牟一帶渡過黃河,向此處的中國民革命軍隊發起猛攻,被日寇稱為“河南會戰”、中國稱為“豫中會戰”的春季戰事打響。1944年,隨著太平洋戰場的失敗,日寇在整個戰事中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然而,由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指揮的八個集團軍四十萬部隊,卻在豫中會戰中迅速潰敗下來,到5月25日洛陽陷落,三十七天時間里中國民革命軍隊丟失城池三十八座,可謂日失一城。

會戰之初,中國民革命軍隊已經偵知敵人將要發動攻勢,在3月份的洛陽軍事會議上,李家鈺即向蔣鼎文建議,“與其等敵來攻,不如先發制人,使用飛機轟炸邙山頭(日寇在黃河鐵橋南端的陣地),并繼之以佯渡,以牽制之”。但這個建議并未被司令長官采納。日寇渡河后,僅兩天,即在4月20日占領鄭州。李家鈺顯然對戰事前景抱有憂慮,他向手下的軍官們傳達會議情況時說,“這次戰事發動后,洛陽危險得很。我們兵力雖是強大,但在配備上沒有重點。而且一切部署,都要經過決定后才敢行動。這樣遙控部署,就失去了靈活性,將來也難免有膠柱之虞?!比欢?,更讓他擔心的是,洛陽會議“不但沒有決定如何對付敵人,而且對部署也沒有絲毫變更或加強,只談了將各軍軍官眷屬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向后方轉移”。

事實上,李家鈺的憤懣是有來由的。早在1942年,十四軍軍長陳鐵曾對李家鈺說,像湯恩伯、胡宗南這樣的蔣氏嫡系,要錢有錢,要武器有武器,而我們這樣的部隊,辦法就很少。此后,李家鈺經常把這段話講給下屬們聽,認定自己是一支雜牌隊伍,只好當戲中的配角。然而,配角很快就發現自己不得不唱起大戲,因為主角蔣鼎文和湯恩伯已經西逃。失去了總指揮的各路大軍也紛紛西撤。5月17日,李家鈺、劉戡、張際鵬、胡伯翰先后抵達山中小集鎮翟涯。在白天參加的一個臨時會議上,將領們一致認為大隊人馬爭先恐后搶路走不是辦法,如遇日寇襲擊,將損失慘重,并推李家鈺作總指揮。李家鈺慨然說:“如果明天繼續西進,竊愿殿后,以免擠在一起,彼此都不好辦”。

第三十六集團軍總部隊伍行進到了陜縣張家河,這是一處谷底,天將晌午。自5月18日早晨各路大軍分道揚鑣、皆向西行之后,李家鈺的部隊就擔負起了掩護友軍撤退的任務。在此后的三天里,接獲的情報顯示,日寇越追越近了。在到達張家河前,由于遭敵人炮擊,李家鈺變更了行軍路線,改走趙家坡頭-西坡-雙廟到南寺院這條路。這一改變,使李家鈺和三十六集團軍總部走到死亡的邊緣。5月21日,參謀長張仲雷發現行軍路線不妥,便向李家鈺說:“總司令,我們看看再走”。李家鈺的回答出乎張的意料:“不必看,聽命”。張發覺總司令的語調氣沖沖的。說話間,后面響起了步槍聲,不久,前面西南方向的山坡上也傳來了密集的機槍聲。張仲雷打算派兩排士兵先占領坡頂,然后總部人員再上去,但李家鈺說“不要不要”,旋即又說:“派一個班的步兵上去,如果遇到敵人,只準打步槍,不準打手槍,若打手槍敵人必知我為高級司令部”。就這樣,來到了谷底張家河。

李家鈺及集團軍總部在張家河休息片刻,其間李家鈺還找來了當地人詢問路況,隨后部隊開始攀登前面的山坡,旗桿嶺。前行的諜兵很快跑回來了,向李家鈺報告:“山上都是日本人,頭上都插著麥子,偽裝得很好。請司令、參謀長坐滑竿快走”。李家鈺聞報轉身就往回走,張仲雷也往回走。然而,山頭上的日寇已經往下沖鋒,散開在坡上總部特務連一部及總部的一些官兵抵擋不住,各自逃了。日寇沖下,將李家鈺和張仲雷分開。

突襲者是日寇第一軍六十九師團的一部,他們本是追擊高樹勛的部隊的,未料在旗桿嶺打了一個成功的伏擊。后來,他們一度以為打死的那個高級將領是中國民革命軍隊的一個軍長,更沒想到死者是一個集團軍總司令。

李家鈺身著黃呢軍服,腳登長統軍靴,自然無法逃開日寇的槍彈。同時受傷的一個士兵后來回憶說,他跟著李總司令跑,看到李家鈺挨了敵人兩槍及一個榴彈碎片。李家鈺還掙扎著跑了幾步,終于倒在了旗桿嶺上。跟在總部后的四十七軍一○四師聞訊趕到,懸賞募來五名敢死的士兵,沖到旗桿嶺上,在一個死角里將李家鈺的遺體搶回。李家鈺的遺體旋即被運回四川。之前在撤退中,為鼓舞士氣,李家鈺曾以詩贈予部下: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疆場是善終。未料,幾日后,遂有了旗桿嶺之歿。

在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戰死于棗宜會戰后四年,國民革命軍隊又一位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在豫中會戰中殉國。

民國王銘章將軍簡介是什么?

王銘章(1893—1938),字之鐘,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早年參加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曾以其稟性正直、驍勇善戰而享譽軍旅。 著名抗日將領。

王銘章在中國抗日戰爭徐州會戰中,因誓死保衛滕縣(今山東滕州)而犧牲殉國,為臺兒莊大捷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后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是中國軍方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

生平:

生于1893年7月4日。四川新都人,字之鐘。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

1914年軍校畢業后派任四川陸軍第2師(師長劉存厚)第4旅(旅長劉成勛)第7團(團長汪可權)少尉排長。

1917年7月升任第2師直屬混成旅(旅長汪可權)第2團(團長陳國棟)中尉連長。

1918年1月所部改稱第23混成旅(旅長汪可權)第2團(團長陳國棟),升任上尉連長。5月第2團擴編為第4師(師長劉成勛)第7旅(旅長陳國棟),升任第13團(團長段榮宗)第1營少校營長。

1920年8月所部改稱四川陸軍第3軍(軍長劉成勛)獨立旅(旅長陳國棟)第1團(團長段榮宗),升任第1營少校營長。9月所部擴編為第7師(師長陳國棟)第13旅(旅長段榮宗)第25團,升任中校團長。

1924年4月第13旅擴編為第13師(師長段榮宗)第25旅(轄兩團),升任上校旅長。同月16日加陸軍少將銜。

1925年4月代理第13師師長。9月實任第13師(轄兩旅)少將師長。

1927年4月第13師縮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田頌堯)第1路(司令孫震)第3混成旅(轄兩團),降任少將旅長。

主要成就:

陸軍二級上將。

誓死血戰日寇。

血戰臺兒莊中犧牲的川軍將領有哪些?

王銘章將軍,字之鐘,四川新都太興場人,一八九三年七月四日生。在臺兒莊戰役中為國捐軀。 臺兒莊大捷是抗戰爆發后中國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0萬人,傷亡失蹤近3萬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11984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抗戰中的第一次勝利,此戰對于鼓舞軍民抗戰士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此戰也讓臺兒莊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城鎮成為了堪與蘇聯斯大林格勒、波蘭華沙并提的二戰名城。

臺二莊戰役的將領

領導人 編輯本段 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的司令官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鄰,廣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過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1923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奉孫中山之命與黃紹宏、白崇禧合組“廣西全省綏靖督辦署”,任督辦。1926年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國民黨候補中央監察委員,南京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參議院議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后,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

仵德厚:臺兒莊戰役曾經最后的指揮官

戰斗中戰友被炸飛的人頭落在我懷里一次、飛舞來的腸子掛在我軍帽上一次、炸斷的大腿砸在我身上一次。15天里陣地上是槍炮聲滾到一起,震耳欲聾、飛沙走石、血雨腥風。七百多日本鬼子戰死在我們的陣地前沿,每天都可以聽到日軍沖鋒或者撤退的鬼哭狼嚎!

第五戰區第2集團軍司令孫連仲

第 2集團軍屬于原西北軍舊部,總司令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1893年生,保定中學畢業后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的部下后,因為頭腦機靈,作戰勇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之后不斷升遷,為馮部中的虎將——“十三太?!敝?。1930年蔣、馮、閻大戰后,馮玉祥集團瓦解,孫連仲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孫任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后,26路軍又改建為第2集團軍,孫仍任總司令。

第五戰區第59軍軍長張自忠

張自忠(1891-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校,次年轉入濟南法政??茖W校。1914年,他投筆從戎,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并先后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谷諔馉幈┌l后,他率部南下抗戰。1940年5月1日,在棗宜戰役(棗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國。

第五戰區第41軍軍長孫震

鏖戰四平的主將重新披掛上陣。林彪向小諸葛下戰書:“不投降就消滅。”為報一箭之仇,他躺在擔架上指揮作戰,從武漢到海南,千里追逐白崇禧。

第五戰區第30軍軍長田鎮南

田鎮南(1888--1974),字柱峰,號位午,項城市王明口田老家村人。 陸軍速成學堂畢業。1938年,任陸軍第2集團軍第30軍軍長。奉命開赴臺兒莊前線,正面迎擊板垣和磯谷兩師團的一部。

第五戰區第52軍軍長關麟征

關麟征(1905-1980) 原名志道,字雨東。陜西省戶縣人,1924年6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關麟征在黃埔系中以“畢生窮力殺倭寇、一代名將姓字香”著稱。1938年8月與倭寇第九師團遭遇瑞昌苦戰,東京廣播稱:皇軍遭遇最為強勁之敵寇。關麟征素有“關鐵拳”之稱,與孫連仲之“孫鋼頭”一時齊名。1939年,軍功赫赫的關麟征坐升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此為黃埔學生中升任集團軍總司令之第一人,時年34歲。

第五戰區第31師師長池峰城

池峰城(1903-1955) 河北景縣人。又名鳳臣,字鎮峨。1920年加入北洋軍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旅第三營營長。中原大戰后,任國民黨政府軍陸軍第二十六路軍第三十一師師長??箲鹌陂g,分別擔任第二集團軍第三十一師師長、第六戰區江防軍副總司令、第三十三集團軍副司令等職,曾率部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會戰。解放戰爭中,任國民黨軍保定警備司令部警備司令、國防部中將部員。1949年參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傅作義是中國著名的“ 善守將軍”,畢其一生,他的成名是“ 守涿州之役”,以少勝多,以弱制強,成就了他在舊中國軍界的功名。抗戰時,長城之役還是以守著名。傅作義頗以此自負,對國軍中眾多名將,他曾不屑一顧,可是,傅作義卻佩服抗日名將池峰城。老傅看過臺兒莊一役的戰例報告后,曾這樣稱贊池峰城:池將軍是中國戰史上一神人也。

第五戰區第122師師長王銘章

王銘章將軍,字之鐘,四川新都泰興場人,一八九三年七五四日生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王銘章將軍的簡歷(王銘章將軍的簡歷介紹)”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王銘章將軍的簡歷(王銘章將軍的簡歷介紹)
本文地址: /qiwenyishi/2128.html

標簽: 王銘章將軍的簡歷(王銘章將軍的簡歷介紹)

熱門文章
隨機tag
戰國七雄是哪七國 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 什么意思(天南星科魔芋屬植物) 懸梁刺股的意思的含義(懸梁刺股的意思的含 歷史性時刻:英國歸還珍貴高棉皇冠珠寶給柬 小孩取名字大全(小孩起名取名大全) 好聽的狗名字(好聽的狗名字可愛獨特) 詩仙一生之中的巔峰之作 雙魚玉佩事件5張圖真實(雙魚玉佩事件真的 中國最出名外匯平臺(中國最出名外匯平臺排 古代酷刑之點天燈 易經經(易經經營是合法的嗎) 踩死一只螞蟻犯法嗎 世界上最奇葩外號大全(最奇葩的外國名字) 世界上各地最搞笑的人(世界上最搞笑的人是 世界上最靦腆的國家(世界上最靦腆的國家是 虎鯨大白鯊(虎鯨大白鯊體型對比) 乳脂奶油好不好 圖解微信鈴聲設置方法 是日本GAY片中的場面 盤點6個世界最高的人(詹世釵高達3米以上 符號網名 在寒窯中苦守一生(最后含淚而終) 世界上視力最好的人比華為P30看的還要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天长市| 理塘县| 西华县| 松滋市| 田林县| 安丘市| 家居| 中阳县| 陕西省| 诸暨市| 长顺县| 五原县| 北海市| 吴堡县| 嵩明县| 竹北市| 蒲江县| 雅江县| 治县。| 漠河县| 宁河县| 大新县| 日照市| 台安县| 清徐县| 洪雅县| 长泰县| 大竹县| 达州市| 华池县| 山西省| 仙游县| 全南县| 潞西市| 靖边县| 蓬溪县| 尼玛县| 克东县| 新巴尔虎左旗|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