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觀音菩薩顯靈(普陀山觀音菩薩顯靈圖片)
xj
2023-08-22
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詳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根據《法華經》,"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
南無觀世音 師子無畏音 大慈柔軟音 大梵清凈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眾生樂 濟度生死岸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于生死苦海,為作船筏,于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恒觀眾生稱念圣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
九法界眾生,無論是內在身心疾病綿纏,煩惱困擾,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無論是生理上,心理上,事業上,人事上,甚至聰明智能,菩提上進,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稱念菩薩圣號,菩薩即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令其離苦得樂,稱心如意。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又云:「爭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圣,于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楞嚴經》中,觀音菩薩說:「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法華經》中釋尊亦告無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與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說十一面觀音神咒經》中,觀音菩薩言:「世尊,我觀世音菩薩名字,難可得聞,若復有人,稱十萬億諸佛名字,或復有人稱觀世音菩薩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無異。」又云:「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眾生,晝夜殷勤,稱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現身得離一切苦惱,一切障難,一切怖畏,及三業罪,悉得除滅。況復有人,依此經教,如法修行,當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釋尊亦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中告訴阿難:「但常稱名號,等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數如來功德。何況至誠供養,其福無量。」
因為觀音菩薩,無論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業,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愛護眾生,作無限度、無止境的救濟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與樂。所以慈悲,是觀音菩薩的志愿,慈悲,是觀音菩薩的德性,慈悲,亦是觀音菩薩的特殊功德。觀音菩薩,由于無限慈悲的驅使,曾經救拔無邊眾生的苦惱,成就無量眾生的道業。凡稱念菩薩圣號之人,其功德不但與稱念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法王子相等,且與稱念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數如來功德相等。
當今之世,人間苦難重重,災禍頻生,正急于需要觀音菩薩的慈悲救濟。如果人皆能稱念觀音菩薩的圣號,人皆能學習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人皆能發揚光大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平等與樂的精神,使自己與他人都變為現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間的斗爭,以及拯救全世界人類的不幸,給予全世界人類生活上的幸福,與心靈上的快樂!世音菩薩是最勤奮的菩薩、最精進的菩薩、最不愿意休息的菩薩。他愿意一天到晚救度眾生,不怕工作多,不怕眾生困難多,所以可以說是最忙的菩薩;他不是懶惰菩薩,不是歡喜休息的菩薩,是最勤奮的菩薩。他一只手,救人救得少;兩只手,救人也有限,所以他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眾生;千眼,可以照顧大千世界的眾生,他所照顧的眾生,都是受苦的眾生;他所救度的眾生,也是有災難的眾生。
「觀世音」菩薩的「觀」,就是觀看。觀看什么?觀看這個世界。世界上的什么呢?音聲。觀,是能觀的智能;世,是所觀的境界。觀是「能觀」,世是「所觀」,所觀的世間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困苦艱難的時候,就想起來,想起誰來啦?想起大慈悲父、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誰?觀世音菩薩。大慈悲母是誰?觀世音菩薩。想起來怎么樣呢?他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用千眼智能看見,用天耳智能聽見;于是就用智能手救這個眾生。因為眾生不是分開有災難的,百千萬億眾生,同時都有災難;在同時,有百千萬億眾生,稱念「觀世音菩薩」,同時都得到解脫,同時都得到快樂。因為這樣,所以叫千手千眼觀世音。
菩薩就是幫助人的。你若能幫助人,你就是菩薩;我若能幫助人,我也是菩薩。你若不幫助人,你就是羅剎;我不幫助人,我也是羅剎。羅剎和觀世音菩薩,正是相對的。你看羅剎鬼女,也生得很美麗,和觀世音菩薩差不多;但是羅剎鬼女就自私自利。所差別的,就是一個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個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這一相反,所以觀世音菩薩相貌很圓滿,羅剎女相貌也生得不錯,但是心地不同,就是有這一念之差,就在這個地方分別。
所以你若想學觀世音菩薩,就是去幫助人、利益人。若說:「那我沒什么力量,第一我沒有錢,第二我不會講法,我怎么利益人呢?」現在我告訴你:「慈悲嘴,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慈悲嘴,嘴要慈悲不罵人。方便舌,舌頭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盡講些是是非非。如人家本來有意見,你能用方便權巧的話語,把這兩個人的意見,都給講和平,調和世間的斗爭,調和世界上的戰爭,這都是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有錢也可以作德,沒有錢也可以作德。你有錢當然是更好一點,沒有錢也不必擔心,也不用說:「我很窮的,怎么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個好人!
千手千眼——怎么會有一千只手呢?這是念〈大悲咒〉修行所證得的威德神通相。
我們念〈大悲咒〉,你不要看得這么容易,這么簡單。〈大悲咒〉這三個字,要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遇見。如果沒有宿世的善根——不單有善根,而且還要深厚——不要說念〈大悲咒〉,就是連〈大悲咒〉三個字也沒有機會聽到。所以說「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況且你得見著,而又能持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可以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劫、千劫、萬劫都不容易遇著。
我們現在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才能聞到〈大悲咒〉的名字,才能學習、誦持〈大悲咒〉神妙章句,才能離開經本背誦〈大悲咒〉。這都是有大善根,宿世有不可思議的種子,才能遇到的。
所以今天來聽〈大悲咒〉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你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聽見〈大悲咒〉名字的人有多少?在整個三藩市,能不能有超過五百人以上聽見過〈大悲咒〉的名字?我相信都不一定有。三藩市有多少人口?你這么計算一下,世界上有善根的人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能聽見〈大悲咒〉的名字,都要生一種歡喜的心、慶幸的心,生一種難遭難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見〈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記不要輕易放過去!
這一次,能講解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這更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在幾個月以前,《金剛經》將要講完時,佛教講堂護法果地、果寧和果前等,就研究想要聽這一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什么?因為由去年開始,佛教講堂每個禮拜教「四十二手眼」秘密的法門;這個秘密法門,不單是秘密,根本我就從來不傳這種法;因為到美國這兒來,我想把這個秘密不傳的法,傳給你們這一班有善根的美國人;所以去年開始教四十二手微妙不可思議的法門。但是我可沒有到任何地方去向人說:「啊!我這是秘密法,不向你傳。」我這雖是秘密法,但是傳給人;傳給什么人?必須要皈依三寶的人、深信佛法的人。
這四十二手傳完之后,有幾位對這部《大悲陀羅尼經》發生興趣,想要明白四十二手的經義。所以由果地居士發起,請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當時我看這一班人誠心難卻,所以也就答應了。可是講完《金剛經》,又繼續講《心經》。《心經》雖然只有兩百多個字,也講了兩三個月。不過這兩三個月,只有禮拜天講,不是天天講;若天天講,大約一個月、半個月就可講完了。現在《心經》已經講完,所以講《大悲心陀羅尼經》。
這一部經,可以說是你們一般人從來都沒聽過;不單你們沒有聽過,就是中國人聽過的也很少;中國人聽過的,能講解明白這部經的意思,也是不容易、不多見的。
所以,現在我為你們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每一個人必須要把腦子里邊的垃圾,先收拾干凈——不要打那么多妄想,不要有那么多的貪心,不要有那么多的瞋心,不要有那么多的癡心。把貪、瞋、癡垃圾,先收拾干凈,也就是把每一個人的「糞」給除干凈。要把自己這些不干凈的東西,都丟到外邊去,然后再裝上甘露法水,那時才能清凈地得到這法的力量,這是最要緊的。
現在講「千手千眼」,有人說:「修大悲陀羅尼,才能得到千手千眼。這千手千眼,有什么用呢?我們每一個人有兩只手、兩只眼睛,已經很好了。兩只手可以拿東西,兩只眼睛可以看東西,要那么多只眼有什么用?要那么多只手干什么?現在是科學時代,這研究起來,這么多手,沒有用的;這么多眼睛,也沒有什么用。」那么你要是嫌多,就不需要修大悲法。
我現在把「千眼」先解釋解釋。你有兩只眼睛,但把兩眼閉上,就看不見東西;要睜開,才能看見。若有千只眼睛,這只眼睛閉上休息休息,把那只眼睛睜開,換一換,你看!這不是妙法嗎?你把這只眼睛閉上休息休息,又睜開兩只眼睛,不單兩眼,而且有千眼那么多。
這個千眼,所謂「千眼照見」,我們的眼睛,只可以看十里、二十里路,若用望遠鏡可看一百里路,再望遠了,目力恐怕就達不到。而你有千眼,怎么樣呢?百里、千里、萬里都可以看得見,盡虛空、遍法界,不用看 television ( 電視 ),你就可以知道,「喔!那兩個航天員在月球上走路。」你說這妙不妙?你現在要借著 television,才能看得見人到月球上;你若有千眼,不用 television,就可以看得見;不單不用 television,也不用你去安裝天線,也不需要給錢。啊!這省了多少事!你說有一千只眼睛不好嗎?現在你知道好了吧?
不單這樣,你這千眼,前邊能看見后邊,后邊又可以看見前邊。所以虛老的詩上說:「腦后見腮擒鷂子,頂門具眼捉飛熊。」在腦的后邊,有眼睛可以見到自己的腮幫子。你看不見自己的面;但是你若有千眼的話,后邊可以看到前邊;前邊又可以看見后邊,可以看見自己的面目是什么樣子。不單看見面部,也可以看見肚里頭有什么,有幾條懶蟲?幾條死蟲?一看就知道。外邊可以看到里邊,里邊可以看到外邊,就像玻璃鏡子,我們在玻璃里邊,可看見外邊墻。你要是得到千眼,肚子就像玻璃。玻璃肚子,玲瓏透體,里邊的、外邊的,都沒有隔礙;里邊有什么,都能看得見。你心是什么樣子?你肚里想說什么話?用眼睛一看,哦!你里邊那個 machine( 機器 )怎樣動彈?想要說什么話?想要起一個什么念頭?一看就知道。所以你要不要千眼?現在你知道了,是不是還認為你有兩只眼睛就夠了?恐怕現在知道不夠了。千眼就有這樣的妙用!
「千手」也是這樣。手可拿東西,你不要說旁的,我們現在就講拿錢。你有兩只手,可以拿十萬塊錢;我有一千只手,就可以拿一萬萬塊錢攢在手里。你拿不了這么多,我就拿得了這么多。你說這是不是妙啊?譬如分蘋果,你一個人可以拿多少蘋果?你有一千只手,就拿一千個蘋果;你有兩只手,隨便你怎么拿,只可以拿兩個。你看!這是不是有用呢?但是,這不是就這個小用處,這不是像小孩子來爭著吃,好象我們到果式的家里,她那個小女兒要吃小桃,歡喜小的。這一千只手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
能有千手,是救人的。譬如有一千個人掉到海里,你有兩只手,這只手救一個,那只手救一個,只能救兩個人。若有千手,把一千只手往海里一伸,就能把這一千個要淹死的人都給提上來。你說這一千只手有什么用?救人啊!所謂「千眼照見,千耳遙聞,千手護持」,千手是護持眾生的,哪一個眾生有什么苦惱,你有一千只手,就伸一只手把他救出苦海;若只有兩只手,就救不了那么多人。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是預備救人,不是預備偷東西的。你要聽清楚,不是到那兒偷蘋果。說:「我到蘋果樹上,可以有一千只手,偷一千個蘋果。」不是的!
這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究竟從什么地方來的?我方才不是告訴你們,就從〈大悲咒〉里生出來的嘛!你只要念〈大悲咒〉、修大悲法、修四十二手。四十二手最后的「總攝千臂手」,你誦一遍咒,手就多出來四十二只。一遍四十二,十遍就四百二十,一百遍就四千二百,你若誦一千遍,就有四萬二千只手,也有四萬二千那么多眼睛,就看你肯不肯修行!
但是修行要想有千手千眼,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若你修這個法,天天不間斷用功,天天依法修行,就能成就這種不可思議的妙用。你要是今天修,明天停止,那是沒有什么用的。就像你讀書,想得到人間的博士學位,從開始到成功,都要用十四、五年的功夫,何況你修佛法呢?你若不真真實實去用功,那是不會成就的照《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圣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以下為白話后的內容)
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授記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說:“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愿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房屋。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發起最上殊勝的大愿,期愿假使當轉輪圣王(阿彌陀佛),在西方凈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于無余涅盤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度化一切眾生。”
當時寶藏佛,馬上為他授記說:“你觀察憶念諸天人民、以及三惡道中一切眾生,而生起大悲心,為了斷除眾生一切的苦惱,為了令眾生住于安穩快樂的處所之緣故,我今日應當命名你為‘觀世音’,無量壽佛入涅盤后,第二個恒河沙數等阿僧只劫,彼國土轉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寶物,無量無邊,是安樂世界所不能及的,你在菩提樹下,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又根據《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記載:釋迦牟尼佛說:“在過去廣大久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只劫,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佛號‘金光獅子游戲如來’,其佛國土的清凈莊嚴,是言說贊嘆所不能窮盡的。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區域之內,有一個國王名曰‘威德’,稱王于一千個世界之中,那時威德王,在他的園林樓觀當中,入于三昧禪定的時候,在國王左右有兩朵蓮華,從地里涌出,有兩位童子,化生于蓮華之中,與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頭面接足頂禮世尊,聽佛說法。
當時兩位童子即說偈頌曰:‘諸天龍鬼神,聽我獅子吼,我們今天在如來前,立大誓愿發菩提心。生死流轉無量劫來,想要推算其源始邊際而卻不可知(不可得)。諸佛為了度脫一個眾生的緣故,尚且無數劫地行菩薩道,何況如今只是數劫的時間,即可度脫無量眾生,圓滿修行菩提之道,卻反而生起疲乏厭倦的心呢?我等若從今日起,仍然生起貪欲心,如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諸佛。如果仍起瞋恚、愚癡、染污、慳貪、嫉妒等心,亦復如是。今日我等說真實語,遠離虛妄不實之心。我等若從今日起,起于聲聞自利的心,不樂于度脫眾生的菩提大道,如此則是欺騙世尊。我等亦不求緣覺圣果,不只是自我濟度利益己身,我等必定于萬億劫中,以大悲心度脫眾生。如同今日世尊的國土,清凈安樂美妙莊嚴,愿我成佛道之時,我的國土超越此百千億倍的莊嚴。我國土中沒有聲聞眾,也沒有緣覺乘,只有發菩提心的大乘菩薩,其數目無有限量。一切眾生清凈無垢,悉皆具足最上勝妙的喜樂,出生在正知正見的佛法當中,總持一切諸佛法藏。我們這些誓愿如果真實不虛,應當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當二位童子說完如是偈頌之后,即時大地普遍震動,百千眾多的樂神及種種樂器,演奏發出和諧優雅的樂音。光明亮麗的微妙服飾,旋轉地從天上降落下來,諸天天神在虛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種種美好末香,其所散發的香氣普遍地流溢熏染開來,歡喜愉悅了眾生的心。當時的威德王難道還有別人嗎?那就是我釋迦牟尼啊,而那時的兩位童子,就是現今的觀世音、以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此二位大菩薩,于金光獅子游戲如來之處,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將來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時劫之后,阿彌陀佛當入涅盤。入涅盤后,正法住世的時間,與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壽命相等。阿彌陀佛住世及入涅盤后,所度化的眾生,其數量悉皆相同平等、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入涅盤后,某些眾生即見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薩證得念佛三昧者,即可時時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常住不滅。阿彌陀佛示現滅度之后,極樂世界一切寶物,流水浴池各色蓮華,以及眾寶所成的一切行樹,仍然恒常演說法音,與阿彌陀佛親身說法沒有差異。
極樂世界正法時期滅盡之后,于當夜過中夜分,明相現前時,觀世音菩薩在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自然而然七種寶物,以種種巧妙排列和合而成。其國土世界莊嚴美妙的情景,即使諸佛世尊,經過如恒河沙數的時劫,也沒有辦法說得窮盡。其國土之中沒有聲聞緣覺這種名號,純粹都是發菩提心的大菩薩,充滿了整個國土,這個國土世界名稱為‘眾寶普集莊嚴’。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隨著他住世的年歲,得大勢菩薩皆親近供養不相遠離,乃至于到入涅盤時。入涅盤后,得大勢菩薩仍然奉持正法,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的正法滅盡。正法滅盡之后,得大勢菩薩即在此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一樣,他的國土世界、所放的無量光明、所具的無量壽命,以及諸菩薩眾的數量,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全部平等不二毫無差別。”
如同上面兩部經所記載的,觀世音菩薩于因地初心所發起的本愿功德,及攝取凈土莊嚴佛國的德行,與阿彌陀佛本起因地的發心,了無差別。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凈莊嚴,是如此如此的殊勝啊!其他如三十二種因應眾生苦難的隨類應化身,十四種布施眾生無所畏懼的無邊神力,四種不可思議無作無為的勝妙德用,具足一切無礙神通,廣修種種善巧方便,完備的描述就像《楞嚴經》、《法華經》,及其他諸經所說的,現在并不全部引用節錄。
又《大悲經》言:佛在補陀落伽山,觀世音菩薩的宮殿,眾寶莊嚴的道場之中。此時觀世音菩薩,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說明自己于過去無量億劫前,在千光王靜住如來處所,承受學習‘大悲心大陀羅尼’(大悲咒),即刻從初地菩薩頓時超越到第八地菩薩,應時具足千手千眼。由于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緣故,生生世世所在之處,皆得恒常在諸佛面前蓮華化生。因此觀世音菩薩發誓愿說:“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凈國土者,我即發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觀世音菩薩說完之后,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此觀世音菩薩,于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為‘正法明如來’。由于他的大悲愿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你們大家應當常常供養觀世音菩薩,專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得無量的福德,可滅無量的罪業,臨命終后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根據這段經文,應當可以知道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以及專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以此回向往生極樂世界者,與那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人,同樣都能夠往生凈土,此二者福慧果報大略是相同的,福德善根也相等,請諸位修行者深思之。
觀音菩薩的名字,在許多的大乘經中,都提到過。在顯教方面,例如《成具光明定意經》、《維摩詰經》、《放光般若經》、《光贊般若經》、《大寶積經》第八十二卷及第一百卷、《楞嚴經》卷六、《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一、《新譯華嚴經》第六十八卷、《悲華經》、《地藏經》、《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以及《觀無量壽經》等;在密教方面則有《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陀羅尼集經》、《一切功德莊嚴王經》,《清靜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大方廣曼殊師利經》、《大日經疏》卷五、《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理趣經》、《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阿俐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不空絹索神變真言經》等。
【普門示現】
觀自在菩薩 據《悲華經》的記載,觀世音無量劫前是轉輪圣王無凈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寶藏如來給他起名叫觀世音。《華嚴經》中說:“勇猛丈夫觀自在”。
觀世音大約是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現在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多是女相。不過在當時,觀世音還是個威武的男子。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著兩撇漂亮的小胡子。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都屬于男相,印度的觀世音菩薩也屬男像。
佛教經典記載觀音大士,周游法界,常以種種善巧和方便度化眾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現之而為說法,即是三十二應,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來。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與觀音菩薩能夠“送子”有關,并且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現在的各種形象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音菩薩像的種形象眾多,大概與觀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一般來說,當他作為‘西方三尊”之一,與大勢至菩薩一起隨侍于阿彌陀佛像身邊時,這時的觀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化阿彌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觀世音菩薩圣誕在農歷二月十九日。
觀音是大乘佛教中大眾十分熟知的一尊菩薩,我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觀音像。如天臺宗、密宗分別傳有“六觀音”,禪宗亦塑有各種觀音像。凈土宗更是把觀音作為“西方三圣”之一來供奉。從隋唐以來,民間更是形成了廣泛的觀音信仰,并逐漸形成了以敬奉觀音為主的三個農歷宗教節日:二月十九為觀音誕生日,六月十九為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為觀音出家日,民間有的將這三日并稱為觀音菩薩圣誕。
觀音菩薩圣誕的起源和依據,現在均無法考定。每逢這三個節日,寺院均要舉行慶祝儀式,其一般祝儀是:唱《香贊》,誦菩薩名、《大悲咒》,唱《觀音大士贊》、《觀音菩薩偈》、念觀音圣號,拜愿,三皈依畢。廣大佛教徒慶祝觀音圣誕的香會稱作觀音會。普陀山是觀音會的中心,為觀音道場,因而香會更是盛大、壯觀。
不僅僅在寺院,在廈門許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都供著觀音像,早晚一爐香。
觀音崇拜在廈門民間歷久不衰,實在值得思索。仔細想來.原因固然很復雜,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許許多多并不了解觀世音來歷的善男信女對觀音的崇拜,是一種對"善"的希望和追求。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阿彌陀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
[img]觀世音菩薩保佑什么問題一:觀世音菩薩保佑什么? 你看一下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就知道了,很詳盡。
問題二:觀音是保佑什么的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于生死苦海,為作船筏,于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恒觀眾生稱念圣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 九法界眾生,無論是內在身心疾病綿纏,煩惱困擾,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無論是生理上,心理上,事業上,人事上,甚至聰明智能,菩提上進,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稱念菩薩圣號,菩薩即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令其離苦得樂,稱心如意。
問題三:觀音菩薩保佑什么 救苦救難保佑平安
問題四:請觀音菩薩可以保佑什么/請觀音菩薩可以保佑什么 請菩薩像是表像,表明了我們的敬仰,常常提醒我們觀音菩薩的功德,如果把請菩薩像供奉當成是一種有所得的祈求是不夠清靜的。當然,在合適的位置供奉佛菩薩像是有利益的,但這種利益是長遠而非功利性的。如果請了菩薩像要經常拂拭,供養,禮拜,這是信眾對菩薩的感謝和恭敬,
觀世音菩薩是國人最親近的一位菩薩,自古以來顯跡很多,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說,我們如果有了危難時虔誠口念或心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大慈大悲的菩薩真的會救度我們的。
問題五:家里敬觀音菩薩能保佑什么 吉祥如意,平安快樂。
問題六:觀音保佑哪些人 觀音 菩薩 保佑 正直,心誠,善良 的人,你注意 多種善因,就會有福報的
你在手機上安裝 吉星許愿,里面恭請了 觀音菩薩 等多尊神佛,法相神圣莊嚴,平時隨身帶在身上,既能護身定心保平安,又能時常虔誠祈拜,很方便靈驗!
問題七:四大佛教名山里面的菩薩各是保佑什么? 四個菩薩可以求的愿望是一樣的,都什么都可以求的。
膽五臺山,文殊菩薩,智慧第一。
峨眉山,普賢菩薩,愿行第一。可以看《普賢行愿品》得知普賢菩薩的大愿行。
九華山,地藏菩薩,大愿第一。可以看《地藏經》了解一下。
普陀山,觀音菩薩,慈悲第一。可以看《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得知觀音菩薩的大愿,循聲救苦,滿足眾生的各種愿望。
問題八:怎樣祈禱觀音菩薩保佑 首先,行善事,得善果。多做好事,多積德,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古語有云,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其次,可以在寺廟中戒持修行一段時間。
最后,關于你問的配戴什么吉祥物好,可以選擇在紅繩周家一對一的定制一些好的水蘊類紅繩佩戴。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常修戒持,必然會的菩薩保佑。
問題九: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位菩薩分別保佑什么?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菩薩,象征智慧的菩薩。《文殊師利般涅盤經》說,文殊生于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姿羅門家,由母親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種祥瑞同時出現。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終于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在大乘佛教中,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協侍,頂結五鬢,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塑像多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普賢菩薩: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一個象征智慧,一個象征真理(普賢)。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特為聽受,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釋迦佛贊嘆認可。密教稱普賢為“金剛薩?”“菩賢薩”等。中國佛教相傳,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地藏菩薩。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他發大愿:“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輪經》卷一,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薩本愿經》說,地藏于仞利天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在釋迦佛既滅,彌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愿成佛。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等,地藏原為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后于中國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居數十年圓寂,月(讀rou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九華山之月(讀rou肉)身,據說即為地藏菩薩成道處。《地藏十輪經 序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等載。地藏菩薩具有無量數不可思議之殊勝功德,為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由過去之大悲誓愿力,常示觀大梵王身、帝釋身、聲聞身、閻羅身、獅象虎狼牛馬身,乃至羅剎身、地獄身等無量異類化身,以教化眾生,應眾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眾生之善根,所以又稱“千體地藏”。《地藏菩薩本愿經》說,地藏菩薩本已證入十地之果位,但為教化眾,仍處身聞,獨覺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稱念地藏菩薩名號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像等,必能離諸憂苦,不墜惡道,并能獲得土地豐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現在益壽,所求遂意,無水火災,虛耗辟除,杜絕惡夢,出入神護,多遭圣因十種利益。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過去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觀音菩薩是從梵語的''Avalokitesvara''菩薩發展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意譯為“光世音”。在中國,唐以前稱之為“觀世音菩薩”,后為避唐皇李世民諱,遂改為“觀音菩薩”。傳說阿彌陀佛為其父,大勢至菩薩為其弟。《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的候補佛。觀音菩薩是東亞民間崇拜較為普遍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白處觀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時候,白衣觀音足邊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嬰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觀音”或“送子娘娘”。
哪里觀音菩薩最靈?不論哪里供奉的觀音菩薩都是一樣的,都是觀音菩薩!即便是自己在家里供奉的觀音菩薩,也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地方只是觀音菩薩像塑造的大小,寺廟建設規模的大小不同,這就如同自己信仰的一位老師,他的塑像不論在那里擺放,也都是這個自己信仰敬奉的老師,所以,學佛人對各個地方的觀音像不要有太大的分別心,不要在這方面著相。
普陀山觀音菩薩許愿可以都許不同愿望嗎當然可以!
但是要注意三點:
一者,許愿要正。
也就是說,求佛菩薩幫忙的事情、目標一定要正當。不能求菩薩幫你滿足非分之想,更不能讓佛幫你做壞事。這樣的許愿佛菩薩是不會答應的。佛菩薩答應了這種許愿,豈不是成了貪官?而求身體健康、求病痛痊愈、求找個合適的工作之類的這些都可以,但切記不能歪心和貪心,不能要求過高。
二者,還愿要善。
不能用造惡業的辦法來還愿。佛菩薩幫你滿足了愿望,你卻去殺生,那豈不是佛菩薩在鼓勵你殺生么?所以這種還愿萬萬不可取。還愿方式最好能根據因果關系和許的愿相對應。比如求身體健康的,最好用放生的方式來還愿,求財求工作的,最好是用財布施、法布施等方式來還愿。
三者,修行助緣。
在許愿和愿望達成之前,一定要采取實際行動爭取佛菩薩的感應,誠心持咒或者念佛菩薩名號,或多行善事,廣結善緣,有助于所愿成就。許愿只是播種,播種不等于收獲,要想有收獲,必須有辛勤的勞作,坐而代收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視許愿為導引我們刻苦修行的契機,而不應該把它看成某種漁利的時刻。
許愿是一種承諾,還愿是踐行自己的承諾。是基層民間對佛陀的一種信仰方式,絕不是商場上世俗的交易。許愿是建立在對佛陀崇信基礎上的一種發愿形式,還愿是建立在信、愿、行基礎上的對愿言的一種履踐方式。從根本上講,許愿和還愿都不應有什么功利色彩,而是促使信徒舍邪歸正、修行精進的方便法門。
求佛,實際是求自己,只要自己做好了,什么事情都能如愿。佛幫助你,也只能通過求佛人的主觀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實現。單方面的求佛許愿,讓佛給你“打工”,自己去做“甩手老板”,所愿不可能成就。許愿、還愿要和正信正行、斷惡增善掛起鉤來。我們學佛者,一定要把這個道理弄明白,破除迷信,切不可入俗隨流,以免影響自己的修行,也敗壞了佛門的聲望。
切記——莫把佛菩薩當成貪官!
另外,也要注意許愿、還愿、發愿之間的區別。
任何去過寺廟的人對許愿、還愿這件事都不陌生,甚至這已經成為宗教活動的標志性目的。大凡遇到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時,都會去佛菩薩面前許下愿望,如果事后‘靈驗’,便虔誠的按照之前許愿時的‘約定’還愿。
[還愿]——當事件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后,便按照事前的約定還愿。
佛教經典里你是找不到[許愿][還愿]這兩個詞的,但是會經常見到[發愿]這個詞。
[發愿]簡單的理解就是——我希望通過我的某些行為達到某種結果,請求佛或菩薩們護助,協助我圓滿這個愿望。前題是這個行為和所希望的結果是符合道理的。
[發愿]和[許愿]的區別在于,[發愿]以行為為因;[許愿]以結果為因。舉個事例來比喻就比較清楚了。
[發愿]的人會說:由于我往昔的貪婪、吝嗇、偷盜等等非法的原因,造成現在財富不圓滿的現狀,我發愿懺悔往昔的種種過錯,發愿廣行布施,遠離貪吝,終不舍棄這個愿望。如果我的愿望是真實不虛的,那么請您幫助、加持我使得財富圓滿。
[發愿]的真實不虛很重要,一定是思考過的,信念堅定的愿望,而不是委曲求全的糊弄。這里又牽扯到一個常常掛在嘴上的詞——心誠。
心誠的定義在佛經中是有。
[爾時,堅凈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所說至心者,差別有幾種?何等至心,能獲善相?’]
(那時,堅凈信菩薩問地藏菩薩:所說心誠至心,有幾種情況?那種心誠至心能獲得最佳結果?)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初始學習求愿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一心,所謂系想不亂,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不顧身命。三者,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
(地藏菩薩回答說:善男子,我所說的心誠至心,略有兩種。哪兩種呢?一,當開始學習時,希望得到一個結果的心誠至心;二,攝意專精,成就勇猛,明白道理,認識道理后的心誠至心。得到這第二種心誠至心的人,能獲得最佳結果。這第二種心誠至心,還有上、中、下三種差別,哪三種呢?第一,一心。系想不亂,心住了了;第二,勇猛心。專求不懈,不顧身命。第三,深心。與所學的佛法道理相應,究竟不退。——引自《占察善惡業報經》
[發愿]里的行為因素本身就包含了[還愿]的意義,依照愿望去作就是在[還愿],不需要另外的[還愿]。
學會[發愿]是至關重要的。即便有些事情目前無力做到,只要始終堅定一個愿望,象保護種子一樣守護她,依照這個愿望合理合法的行為,始終會有開花結果,所愿圓滿的一天。祝愿每一位發愿者發愿時都能做到[真實不虛],事半功倍,所愿圓滿。
不懂問我,希望對您有幫助,南無地藏菩薩!
佛教四大道場的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島東部海域,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座小島,與世界著名漁港沈家門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島東側,屬于舟山市。浙江沿海漁民早就來此捕魚,最早寺廟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鍔主持其事。現有普濟寺、法雨寺、盤陀庵、靈石庵等寺廟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勝。據記載,五代后梁貞明二年(916),日本和尚慧鍔從五臺山請的觀音像回國,路過普陀山,船遇大風觸礁。這個虔誠的日本和尚,以為觀音菩薩顯靈,不愿東渡日本,于是便在普陀山上修建寺院,并取了一個有趣的名稱“不肯去觀音院”。此后普陀山成了觀音菩薩的道場,它是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動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促進了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并迅速成為漢傳佛教中心,傳至東南亞及日、韓等國。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禪院、128茅蓬,僧眾數千。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可以說是“觀音之鄉”了。每逢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出家、得道三大香會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煙繚繞,一派海天佛國景象。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
普陀山三寺: 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三寶: 多寶塔、楊枝觀音碑、九龍藻井
普陀山三石: 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
普陀山三洞: 朝陽洞、潮音洞、梵音洞
普陀山十二景:蓮洋午渡、短姑圣跡、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 古洞潮聲、朝陽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66種百年以上的樹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還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巖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等。大多名勝古跡,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它們各呈奇姿,引人入勝。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普陀山觀音菩薩顯靈(普陀山觀音菩薩顯靈圖片)”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普陀山觀音菩薩顯靈(普陀山觀音菩薩顯靈圖片)
本文地址:
/qiwenyishi/41851.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洛賓簡介(王洛賓的歌曲)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世界上最干旱的河流(世界上最干旱的河流是 舌頭長110厘米 儒林外史1-56回內容概括 慷慨的意思(輕盈的意思) 冷水化開開水沖泡(邊倒開水邊攪拌) 陰陽先生一語道出真相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的反義詞是啥) 中國最古老的光(中國最古老老的照片) 黑林錯覺(黑林錯覺在生活中的作用) 水晶洞穴(水晶洞家里的擺放位置示意圖) 中國最古老獅王(中國最古老獅王雕像) 怪卓網(怪卓網高速騎士) 金釵之年是指多少歲 北上廣深曹縣是什么梗的簡單介紹 一只手戴金一只手戴銀的忌諱 緣分盡了八個征兆有哪些 女孩割禮手術(女孩割禮手術多少錢) 中國綠化搞得最好的10座城市珠海有幸福之 木星(木星上行) 李白的年少輕狂的五首詩 馬子涵(馬梓涵) 麗江適合幾月份去 每張照片背后的故事都讓人害怕 qq微博的關閉方法(簡單四步關閉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