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傳(竇建德傳說)
xj
2023-08-27
竇建德
竇建德(573—621.8.3),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唐初河北起義軍前期領袖。
竇建德家世代務農,自言漢景帝太后之父安成侯竇充的后裔。家里稍有資產。竇建德年輕時就“重然許,喜俠節”(《新唐書·竇建德列傳》)。有次鄉人家中喪親,因家貧無法安葬,時竇建德正在田中耕種,聞而嘆息,便將自家的耕牛給了鄉人,讓其發喪,結果很為鄉里所敬重。還有一次有幾個盜賊在晚上去竇建德家搶劫,竇建德站在門邊,待盜賊進屋后,先后打死三人,其余的盜賊嚇的不敢再進。盜賊只好請求將三人的尸首要回,竇建德說:“可投繩系取之”(《新唐書·竇建德列傳》)。盜賊于是將繩投進屋里,竇建德將繩系在自己身上,然后讓盜賊曳出,竇建德隨即躍起持刀,再殺數人,從此更加聞名。此后,竇建德當上了里長,因犯法出逃,遇大赦才得以回家。竇建德父親死的時候,鄉里送葬的有一千多人。人們給他贈送的財禮,皆一概不收。
隋大業七年(611年),隋煬帝楊廣征兵攻打高麗(參見隋煬帝第一次攻高麗之戰),竇建德應召入伍。本郡選勇敢優異者當領導,竇建德因勇敢被選為二百人長。當時,山東發大水,與竇建德同縣的孫安祖家被大水淹沒,妻兒餓死??h令見孫安祖驍勇過人,也將他選入軍中。孫安祖向縣令陳述自己家中貧困,不愿入伍??h令大怒,處以鞭刑。孫安祖氣極,殺死縣令,投奔了竇建德。竇建德暗中放孫安祖逃走。是年,山東大饑,竇建德對孫安祖說:“文皇帝時,天下殷盛,發百萬之眾以伐遼東,尚為高麗所敗。今水潦為災,黎庶窮困,而主上不恤,親駕臨遼,加以往歲西征,瘡痍未復,百姓疲弊,累年之役,行者不歸,今重發兵,易可搖動。丈夫不死,當立大功,豈可為逃亡之虜也?我知高雞泊中廣大數百里,莞蒲阻深,可以逃難,承間而出,虜掠足以自資。既得聚人,且觀時變,必有大功于天下矣”(《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孫安祖依計而行。隨后,竇建德幫助孫安祖聚集貧困農民和拒絕東征的士兵幾百人,占據漳南縣東境方圓數百里的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舉兵抗隋,孫安祖自稱將軍,號“摸羊公”。
當時,清河鄃縣(今山東夏津)人張金稱糾集百余人,渤海蓓縣(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率千余人在清河一帶起義,往來漳南一帶,所過之處燒殺搶掠,唯獨不去騷擾竇建德所在的村落。郡縣懷疑建德與他們私通,逮捕并殺害了他全家。竇建德便率麾下二百人投奔高士達義軍,高士達自稱東海公,任命竇建德為司兵。后孫安祖被張金稱殺害,其部數千人盡歸竇建德。從此,勢力漸盛,壯大到萬人,仍然往來于高雞泊中。竇建德傾身接物,能與兵士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也愿為其效死力(參見竇建德起義)。
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二月,隋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余人攻打高士達。高士達認為自己智略不及竇建德,便以竇建德為軍司馬,讓其指揮作戰。竇建德掌管兵權后,想樹立自己的威信,便提議由高士達留下看守輜重,自率精兵七千人前去抵抗郭絢。竇建德假稱和高士達不和前來投奔,郭絢卻心懷疑慮。正值高士達也四處宣稱竇建德背信棄義投降隋軍,并將俘獲來的一名婦女,當作竇建德的妻子,在軍中殺掉。竇建德派人給郭絢遞上降書,并說自己愿意作為先鋒,帶郭絢去攻打高士達。郭絢相信了竇建德,率兵隨建德至長河界地與竇建德相會,共圖高士達。郭絢部遂放松了對竇建德的戒備,竇建德抓住戰機,建德發起突然襲擊,大破郭絢軍,殺略數千人,獲馬千余匹,并將逃跑的郭絢斬首。自此,竇建德所率義軍兵威大振。
郭絢兵敗后,隋煬帝又派太仆卿楊義臣率兵萬余前來圍剿起義軍。楊義臣于清河先殲滅了張金稱的部隊,由于楊義臣將所俘義軍全部殺死,以至無人愿降,一些潰散在草澤中的殘部相繼投奔竇建德。楊義臣乘勝至平原(郡治安德,今山東陵縣),準備進入高雞泊討伐高士達部。竇建德見隋軍士氣正盛,便對高士達說:“歷觀隋將,善用兵者,唯義臣耳。新破金稱,遠來襲我,其鋒不可當。請引兵避之,令其欲戰不得,空延歲月,將士疲倦,乘便襲擊,可有大功。今與爭鋒,恐公不能敵也”(《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但高士達卻不采納竇建德的避敵鋒芒、以逸待勞、伺機破敵這個正確意見,留竇建德守營,親自率精兵主動出擊,初獲小勝,便縱酒高宴,有輕楊義臣之心。竇建德聞訊后,說:“東海公未能破賊而自矜大,此禍至不久矣。隋兵乘勝,必長驅至此,人心驚駭,吾恐不全”(《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自率精銳百余人把守險要,以防高士達之敗。結果,不過5天,高士達便被楊義臣所殺。楊義臣乘勢追擊建德,欲將竇建德所部全殲。追至北薄壘,守兵聞高士達敗,皆潰敗。竇建德寡不敵眾,不能再戰,只得率百余人突圍而去。竇建德撤至饒陽(今屬河北),見饒陽守軍沒有防備,遂攻占饒陽。楊義臣見高士達已死,并沒有將竇建德放在心上,領兵而回。竇建德遂得以回到平原,在此收編余部,撫循士眾,多數人表示愿意跟隨竇建德,同時竇建德在此又得3000余兵,實力有所增強。竇建德還為高士達發喪。接著又招集亡卒,得數千人,軍威得以重振,竇建德開始自稱將軍。起初,義軍見到隋官及士人一律殺掉,唯有竇建德注意爭取這些一般官吏,所以隋郡縣的許多官員都主動歸附。竇建德軍很快發展到10余萬人。
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竇建德在河間郡樂壽(今河北獻縣)筑壇,自立為長樂王,年號丁丑,開始設置百官,分治郡縣(竇建德稱長樂王的時間,《舊唐書·高祖紀》作武德元年,此據《隋書·煬帝紀》、《舊唐書·竇建德傳》及《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三》)。竇建德率兵攻占信都(今河北冀縣)、清河諸郡,并俘斬隋將楊善會于清河。
七月,隋煬帝為解瓦崗軍急攻東都之圍(參見瓦崗農民起義),命左御衛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領3萬幽、薊精兵南下,會同王世充等馳援洛陽,“所過盜賊,隨便誅剪”(《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四》)。王世充等諸將皆受世雄節度。薛世雄部隊進占七里井(今河北河間南)準備進攻剛剛在樂壽稱王的竇建德。當時,竇建德軍在樂壽周圍各縣分散收麥。竇建德本人在武強(今河北武強西南)征糧,聞薛世雄前來,遂撤出諸城,揚言還回豆子航,以麻痹敵人。薛世雄以為義軍怕自己,放松了警惕和戒備。竇建德距薛世雄營寨140里,建德率敢死隊280人先行,命令后續部隊跟進于后,星夜奔襲世雄。翌日凌晨,竇建德進抵薛營前,正巧大霧迷漫,咫尺莫辨。突然發起沖擊,薛世雄士卒大亂,紛紛離帳逃命,自相踐踏,不可收拾。薛世雄率親兵數十騎逃歸涿郡,慚恙發病,未幾而卒(參見河間之戰)。竇建德乘勝進攻河間城,圍困城池,卻屢戰不克。
武德元年(618年)正月時,竇建德與朱粲、孟海公、徐圓朗等各路義軍首領一起派使者讓李密稱帝(李密時為瓦崗軍首領,力量為諸義軍之首),但李密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沒有同意。但李密卻沒放松對各路義軍的拉攏。二月,李密便派房彥藻、鄭颋等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州縣。竇建德知道這是李密想兼并各路義軍,但鑒于實力尚弱,便借口北部羅藝南侵為由拒絕了李密。為了不讓李密生疑,竇建德親自寫了回信,對房彥藻還卑辭厚禮相待。
七月,河間城中糧盡,加上河間郡丞王琮又聞隋煬帝已被宇文化及所殺,王琮遂率士兵發喪,竇建德派人進城表示哀悼。王琮見狀,派使者請降。竇建德先退兵,王琮等隨后率官吏素服面縛至營門,竇建德親自為其松綁,并將隋朝已經滅亡的事實告訴了王琮,王琮伏地痛哭,竇建德也受其感染,流淚不已。此時竇建德部下說;“琮拒我久,殺傷甚眾,計窮方出,今請烹之?!备]建德則說:“此義士也。方加擢用,以勵事君者,安可殺之!往在泊中共為小盜,容可恣意殺人,今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何得害忠良乎?”還下令軍中:“先與王琮有隙者,今敢動搖,罪三族”(《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并于當日封王琮為瀛州刺史。河北郡縣聞后,都爭相歸附于竇建德。
竇建德在攻克景城時,俘戶曹張玄素,欲將之,景城縣民千余人號泣愿代其而死,并說:“戶曹清慎無比,大王殺之,何以勸善”(《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五》)!竇建德遂將張玄素釋放,以其為治書侍御史,但被張玄素拒絕。直到隋朝滅亡,竇建德又以為黃門侍郎,張玄素這才受命。當時饒陽令宋正本,博學有才氣,向竇建德獻定河北之策,竇建德于是將其引為謀主。竇建德的這些做法使他的力量得以進一步壯大。
七月,竇建德定都樂壽,并將所居之處命名為金城宮,備置百官,準備稱王。冬至那天,竇建德正在金城宮設會,忽有五只大鳥降于樂壽,還有幾萬只鳥相附,經日乃去。竇建德認為這是吉祥的象征,便改元五鳳。同時宗城人獻玄圭一個,景城丞孔德紹借此向竇建德進言:“昔天以是授禹,今瑞與之侔,國宜稱夏”(《新唐書·竇建德列傳》)。加上此前最強大的瓦崗義軍已經失敗,李密也降于唐朝。竇建德見時機成熟,便聽從了孔德紹之言,從此自稱夏王,國號夏。同時以宋正本為納言,孔德紹為內史侍郎。
竇建德建立政權后,便開始對河北其他義軍進行兼并戰爭,他道德將目前定在了魏刀兒部。當時上谷(郡治今河北易縣)人王須拔、魏刀兒聚眾起義。王須拔自稱“漫天王”,國號燕;其亞將魏刀兒稱“歷山飛”。各率義軍10余萬,北連突厥,活動在今河北、山西一帶。后王須拔起義軍克高陽城(今河北高陽東)。其后,王須拔率部攻涿郡(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中流矢犧牲。隋煬帝令虎賁郎將王辯率步騎兵3000擊敗魏刀兒部起義軍。魏刀兒收二部義軍,入據深澤(今河北深澤)為根據地,自稱魏帝。轉戰于博陵(郡治鮮虞,今河北定州市)、信都(郡治長樂,今河北冀縣)等地,起義軍復發展至10萬。是年,竇建德與魏刀兒部結盟。竇建德只是表面上與之聯合,待魏刀兒放松戒備時,于十一月突然襲擊占據了許多地方,隨后又圍住了深澤。魏刀兒被部下所擒,送與竇建德請降。竇建德殺魏刀兒,將魏刀兒余部全部改編到自己麾下,竇建德勢力得到迅速發展。
同月,竇建德又連克易州(治今河北易縣)、定州(治今河北定州市),唯獨沒攻破冀州(治今河北冀縣)。為發展義軍勢力,竇建德親自領兵攻取冀州城。當時,冀州刺史麴稜已歸附唐廷。麴稜的女婿崔履行是將門后,吹噓他有奇術可以使攻城人自敗,麴稜便輕信了。履行命守城將士都坐著,不許妄斗,還說“賊雖登城,汝曹勿怖,吾將使賊自縛”(《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六》)。于是,設壇祭神,夜設章醮,然后自己穿衰經,柱竹杖,登北樓放聲大哭。還命令城里各家的婦女坐到屋頂揮動裙子四面兜風,竇建德攻城緊急時,麴稜對女婿的妖法產生了懷疑,準備戰斗。崔履行堅決制止部隊行動。竇建德乘機將城攻被。此時崔履行還在施展他的哭術不肯休止。占領冀州之后,有人主張殺掉守將。竇建德卻認為麴稜是位忠臣,厚禮之,任命他為內史令。此戰,冀州刺史唯親用人,招致兵敗城破,竇建德以俘將為忠臣,無原則寬容大度,也為自己日后部屬叛離導致兵敗埋下了禍根。
竇建德攻克冀州后,聲威更盛,十二月,竇建德率10萬人進攻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此前竇建德曾派人去招降唐幽州總管羅藝,但遭到羅藝的拒絕。羅藝準備出擊交戰時,其部屬薛萬均(即薛世雄之子,其弟為薛萬徹)獻了個計策,彼眾我寡,此戰必敗,不如以贏兵弱馬背城阻水為陣,引誘竇建德,待其半渡而擊之。羅藝采納了這個計策,以殘兵臨水背城為陣。竇建德因屢勝而驕,渡河來攻,待半渡時,埋伏在城側的薛萬均,率百名精騎邀擊,竇建德軍大敗,攻城未能成功。竇建德見不能靠近幽州城,于是,便分兵攻打地主武裝霍氏城堡和雍奴(今河北武清西北)等縣,又先后敗于羅藝。雙方對峙百余日,竇建德終未得手,遂撤回樂壽。攻打幽州的失敗,是竇建德率領的農民義軍在河北發展中第一次受阻。
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后,便由江都北上,于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南)稱帝,竇建德便把宇文化及當做下一個攻打對象。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竇建德便以為隋煬帝復仇為借口,征詢部下的建議。竇建德對其納言宋正本、內史侍郎孔德紹說:“吾為隋之百姓數十年矣,隋為吾君二代矣。今化及殺之,大逆無道,此吾仇矣,請與諸公討之,何如?”孔德紹回答說:“今海內無主,英雄競逐,大王以布衣而起漳浦,隋郡縣官人莫不爭歸附者,以大王仗順而動,義安天下也。宇文化及與國連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弒逆之禍,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賊也。此而不誅,安用盟主”(《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宋正本也說:“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杖順扶義、安四方也。化及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國,仇不共天,請鼓行執其罪”(《新唐書·竇建德列傳》)。二人的回答下合竇建德之意,竇建德遂率10萬大軍進攻宇文化及,連戰皆捷,宇文化及被迫退守聊城(今山東聊城東北)。竇建德用撞車、拋石,四面急攻,此前詐降宇文化及的農民軍首領王薄開城引建德軍入城,俘宇文化及,悉虜其眾。由于是以為隋煬帝報仇為由殺的宇文化及,所以竇建德入城后先拜見隋蕭皇后,并穿素服為隋煬帝哭喪盡哀,接著將傳國璽及鹵簿儀仗收為已有,然后安撫被俘的隋朝官員,并將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等人全部斬首,將宇文化及及其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押至襄國斬首。
竇建德每次攻克城池后,所繳獲的資財全部分給將士,自己一無所取。竇建德的生活也非常簡樸,因為他不不喜歡吃肉,常食菜蔬、脫粟之飯。其妻曹氏的穿著也同樣簡樸,手下的婢妾才也只有十幾人。攻克聊城后俘獲的宮女多達千人,并且都有姿色,但竇建德將宮女全部釋放。對隋朝的文武和萬余人“驍果”也都聽其自去。同時對有才能的官吏竇建德對此加以任用:以隋黃門侍郎裴矩為左仆射,掌選舉,裴矩替竇建德“創定朝儀,權設法律,建德大悅,每咨訪焉”《舊唐書·裴矩傳》,對夏政權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還以兵部侍郎崔君肅為侍中;少府令何稠為工部尚書;右司郎中柳調為左丞;虞世南為黃門侍郎;歐陽詢為太常卿。愿意留下來的,視才錄用。愿去長安(李淵處)、洛陽(王世充處)或突厥(義成公主處)的,竇建德給足盤纏并派兵護送出境。同時不不忘與王世充結好。
但到四月時王世充稱帝,竇建德因自己也要稱帝,遂斷絕了與王世充的關系,自己開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下書稱詔,并追謚隋煬帝為閔帝,并倚靠突厥壯其兵勢。隋義成公主(嫁與突厥)遣使迎蕭皇后和南陽公主時,竇建德也派兵千余騎護送,并將宇文化及的首級以獻與義成公主,以示誠意。從此竇建德與突厥相連,兵鋒益盛。
此后,竇建德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同月,竇建德攻克邢州(治龍岡,今河北邢臺),生擒唐邢州總管陳君賓。六月初三,竇建德攻陷滄州(治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八月,竇建德將兵10余萬進攻洺州(治平棘,今河北趙縣),唐淮安王李神通率諸軍退保相州,十一日,竇建德攻克洺州,唐總管袁子干率部投降。十九日,竇建德乘勝趨相州,李神通聞訊后率諸軍到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投靠李世績。九月初四,竇建德攻克相州,殺唐相州刺史呂珉。二十五日,竇建德又攻占趙州,擒唐總管張志昂、慰撫使張道源。至此,竇建德勢力占有河北大部地區。
但在十月初六,竇建德在衡水(今河北衡水西)在次敗于幽州總管羅藝。衡水的失敗并未阻止竇建德繼續擴張勢力范圍,是月,竇建德率兵赴衛州(治衛縣,今河南淇縣東),過黎陽30里處,與唐黎陽(今河南??h西南)總管、右武侯大將軍李世績部將丘孝剛所率300騎兵遭遇,竇建德猝不及防,被擊退,幸得右路兵救援,擊敗唐軍,殺丘孝剛。竇建德大怒,于是回軍攻破黎陽,俘唐淮安王李神通、李世績父李蓋、魏征和李淵之妹同安公主,唯李世績率幾百騎兵逃過黃河。幾天后,李世績因其父被俘,被迫返回黎陽投降竇建德。竇建德命李世績為左驍衛將軍,鎮守黎陽。衛州守軍得知黎陽陷落,降于竇建德,附近州縣及反唐武裝徐圓朗等人也望風歸降。
當時滑州刺史王軌為下人所殺,下人攜王軌首級以投奔竇建德,竇建德則認為:“奴殺主為大逆,我何可納之”(《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遂將其斬首,并將王軌的首級送回滑州?;堇裘穹浅8袆痈兄?,即日而降。
竇建德德勝還洺州,筑萬春宮,遷都于此(關于遷都時間《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和《新唐書·竇建德列傳》都記載為八月,這里以《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七》的記載為準)。竇建德在洺州勸課農桑,對恢復河北的生產直到了積極作用?!短藉居钣洝份d貝州清河縣枯下渠稱:“大業十三年,竇建德于廣平郡又疏此水入柳溝,遂與永濟合流。”可見竇建德早已注重水利的興修,這有利于農業的發展,因而“境內無盜,商旅野宿”(《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八》)。
李世績在歸降竇建德后,雖被委任左驍衛將軍要職,仍一心歸唐。十月與李世績其長史郭孝恪商量脫身之計,郭孝恪讓其先立戰功取得竇建德的信任,再伺機歸唐,李世績乃于十一月攻陷獲嘉(今屬河南),俘獲甚多,獻于竇建德,竇建德從此對李世績十分親信。
十二月,李世績又派人對竇建德說:“曹、戴二州,戶口完實,孟海公竊有其地,與鄭人外合內離;若以大軍臨之,指期可取。既得海公,以臨徐、兗,河南可不戰而定也”(《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八》)。竇建德深以為然,準備親自徇河南,于是便先派妻兄、行臺曹旦等率5萬人渡河,李世績引兵3000與其相會。
武德三年(920年)正月,李世績欲趁竇建德渡河之機攻其軍營,襲殺竇建德,然后救回其父,奪竇建德所據土地歸唐。正值竇建德的妻子生產,竇建德一直沒渡河,德以躲過此難。曹旦過河后,在河南大肆掠奪騷擾,引起眾多歸附者不滿。當時相州(治安陽,今屬河南)農民起義首領李文相率眾5000余人駐守孟津中潬城(今河南孟縣西南黃河沙洲上),與李世績結為兄弟,共謀襲殺竇建德歸唐。當晚,李文相召曹旦手下23位副將,灌醉后殺死。曹旦部將高雅賢、阮君明率部在黃河北岸尚未過河,李文相用4艘大船運北岸300士兵過河,在河心將其全部殺死。一獸醫僥幸脫逃報告曹旦,曹旦遂嚴加戒備。李文相率精兵2000襲破阮君明,高雅賢率眾退卻,李文相追擊未及。李世績聞曹旦已有防備,乃舍其父李蓋和郭孝恪率數十騎投唐。竇建德部下對李世績的作法非常憤怒,強烈要求將李蓋斬首,但竇建德則任為:“績本唐臣,為我所虜,不忘其主,逃還本朝,此忠臣也,其父何罪”(《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遂將李蓋釋放。二月,竇建德擊敗李文相,將其斬首。
竇建德不但待人寬厚,還善于納諫。在武德二年九攻克趙州時,曾俘總管張志昂、慰撫使張道源,竇建德認為此二人再加上邢州刺史陳君賓負與頑抗,欲將三人斬首。竇建德的國子祭酒凌敬進言道:“夫犬各吠非其主,今鄰人堅守,力屈就擒,此乃忠確士也。若加酷害,何以勸大王之臣乎?”竇建德盛大怒道:“我至城下,猶迷不降,勞我師旅,罪何可赦?”凌敬又說:“今大王使大將軍高士興于易水抗御羅藝,兵才至,士興即降,大王之意復為可不?”竇建德乃悟,立即將三人釋放。
竇建德雖有很多優點,但他生性多疑,愛信讒言,以至難辨是非。其手下大將王伏寶隨竇建德征戰多年,勇冠三軍,功績在諸將之上,結果遭到諸將的忌妒,便說其謀反,竇建德不問清楚便將王伏寶殺死。王伏寶臨死時說:“我無罪也,大王何聽讒言,自斬左右手乎”(《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王伏寶死后,竇建德軍很少能夠取勝。其納言宋正本好直諫,建德又聽信讒言將其殺死。此后人人引以為誡,無人再進忠言,從此政教益衰。
五月,竇建德派部將高士興第三次攻打幽州,不克,退軍籠火城。幽州總管李藝(即羅藝,被唐賜李姓)率軍奔襲,大破其軍,斬首5000級,竇建德奪取幽州的行動再次失敗。
八月,唐高祖李淵派人與其結盟,竇建德應允,便將在黎陽俘獲的同安公主、淮安王李神通等人釋放。
竇建德不甘心攻不下幽州,于十月(關攻打幽州時間《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和《新唐書·竇建德列傳》都記載為九月,這里以《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七》的記載為準)率領20萬人馬第四次攻打幽州。起初很順利,已有士兵登上城堞,但幽州總管李藝的部將薛萬均、薛萬徹率敢死隊百人從地道潛出,迂回到竇軍背后,突然襲擊,竇建德軍敗逃,被斬首1000余(一說1200)級。李藝率軍乘勝逼近竇竇建軍的營地,竇建德在營中列陣,填平壕溝反擊,大敗李藝軍,并追到幽州城下,因攻城不克,只好撤軍。
十一月,竇建德率軍渡黃河進攻在河南掠地的孟海公義軍,并于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攻克周橋(今山東曹縣東北),俘孟海公,將其手下3萬義軍收編,竇建德實力得到大增。
此時,竇建德與割據洛陽的王世充占據關中的唐朝形成鼎立之勢。唐滅薛仁杲和劉武周(參見淺水原之戰、柏壁之戰)后,唐高祖李淵為統一天下,于武德三年七月命秦王李世民率軍東征王世充。并遣使與竇建德言和,爭取其中立(見上文)。十二月,王世充派其侄王琬、長孫安世等向竇建德求援(參見洛陽、虎牢之戰)。中書舍人劉斌建議:“今唐有關內,鄭有河南,夏居河北,此鼎足相持之勢也。聞唐兵悉眾攻鄭,首尾二年,鄭勢日蹙而唐兵不解。唐強鄭弱,其勢必破鄭,鄭破則夏有齒寒之憂。為大王計者,莫若救鄭,鄭拒其內,夏攻其外,破之必矣。若卻唐全鄭,此常保三分之勢也。若唐軍破后而鄭可圖,則因而滅之,總二國之眾,乘唐軍之敗,長驅西入,京師可得而有,此太平之基也”(《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竇建德納其言,決定聯鄭抗唐,待機滅鄭,爾后再與唐爭奪天下。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竇建德在吞并孟海公起義軍后,留部將范愿守衛曹州(治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自率10余萬大軍,號稱30萬西援洛陽。至滑州(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舊滑縣),王世充的行臺仆射韓洪迎其入城。繼經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攻下管州(治管城,今鄭州),殺唐管州刺史郭士安;又連克滎陽(今屬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縣,水陸并進,與王世充部將郭士衡數千人會合,進屯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西)東廣武山,并在板渚(今河南滎陽高村西北??谟浇S河南岸)筑宮,與王世充相呼應,威脅唐軍側背。并致書秦王李世民,要求唐軍退至潼關,把侵占之地還于王世充。李世民采納宋州刺史郭孝恪等人建議,決定中分麾下,以齊王李元吉、將軍屈突通等繼續圍困洛陽,自率步騎驍勇3500人為前鋒,搶占虎牢要地,阻遏竇建德軍西進,相機破擊,一舉兩克之(參見虎牢之戰)。
二十五日,唐軍進駐虎牢。二十六日,李世民率驍騎500出虎牢,在其東20多里處設伏,由驍將李世績、程知節、秦叔寶分別統領。自與驍將尉遲敬德僅帶4騎前去偵察。在離其營3里處,猝遇竇建德軍游騎,竇建德一將被李世民引弓射殺。竇建德聞訊,急忙派五六千騎兵前來追逐,結果被李世民引入伏擊處,被斬首300余級,驍將殷秋、石瓚也被俘。竇建德迫于虎牢之險,被阻于虎牢東月余(一說20余日)不得西進,幾次小戰又都失利。四月三十日,李世民又派部將王君廓率輕騎千余截擊竇建德運糧隊,大將軍張青特被,竇建德軍更陷于不利境地,軍心渙散,將士思歸。
此時,國子祭酒凌敬獻策:“宜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治河內,今河南沁陽)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使重將居守。更率眾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今山西長治),先聲后實,傳檄而定。漸趨壺口,稍駭蒲津(今陜西大荔東),收河東之地,此策之上也。行此必有三利:一則入無人之境,師有萬全;二則拓土得兵;三則鄭圍自解”(《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這本是個非常好的建議,竇建德也本想接受這個意見,但其部將多接受王世充使者賄賂而主張救援洛陽,便說:“凌敬,書生耳,豈可與言戰乎?”竇建德只好對凌敬說:“今眾心甚銳,此天贊我矣。因此決戰,必將大捷。已依眾議,不得從公言也”(《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凌敬卻堅持已見,竇建德反而大怒,將凌敬怒斥出去。這時,竇建德的夫人曹氏又向建德說:“祭酒之言可從,大王何不納也?請自滏口之道,乘唐國之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又因突厥西抄關中,唐必還師以自救,此則鄭圍解矣。今頓兵武牢之下,日月淹久,徒為自苦,事恐無功?!备]建德卻說:“此非女子所知也。且鄭國懸命朝暮,以待吾來,既許救之,豈可見難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舊唐書· 竇建德列傳》)?竇建德一心決戰,再也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竇建德欲乘唐軍草料將盡,牧馬河北之機襲擊虎牢。結果此計為李世民所知,李世民便將計就計,于五月初一率兵一部過河,從南面逼進廣武,觀察竇軍形勢,留馬千余匹在河中沙洲放牧,以誘竇建德出擊。次日,竇建德果然全部自板渚(今滎陽北黃河南岸)西出,在汜水東岸布陣,北依大河,南連鵲山(今河南滎陽西南),正面寬達20里,擂鼓挑戰。李世民率軍在汜水西岸列陣相持,登高嘹望,然后對部部說:“賊起山東,未嘗見大敵,今度險士囂,令不肅也;逼城而陣,有輕我心。待其饑,破之果矣”(《新唐書·竇建德列傳》)。于是決定按兵不動,另派小部隊與竇建德軍周旋,同時派人將留在河北的人馬召回,待竇建德軍氣衰,再一舉將其擊破。
時至中午,竇建德軍士卒饑疲思歸,皆坐列,又爭搶喝水,秩序紊亂。此時,李世民突然發起進攻,命宇文士及帶300騎兵經竇建德軍陣西而南,先行試陣,并告誡他說:竇建德軍如嚴整不動,即應回軍,如陣勢有動,則可引兵東進。宇文士及部經竇軍陣前時,竇軍陣勢果然動亂。李世民見時機成熟,遂下令出擊,親率輕騎沖鋒,主力繼進,東涉汜水,直撲竇軍大營。此時竇建德君臣正在議
[img]竇建德簡介 揭秘竇建德傳奇一生說到竇建德其實有不少人不太知道這個人,話說這個人也不是很簡單的一個人的,他其實可以和劉邦想必的,也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但是這個人的結局卻不怎么好,所以他的一生還是很有意思的,那么他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樣的一生呢?下面就是跟隨我一起來揭秘分析看看吧,感興趣的網友可別錯過了!
竇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漢族,隋朝貝州漳南(今山東武城漳南鎮)人。世代務農,曾任里長,尚豪俠,為鄉里敬重。時煬帝募兵伐遼東,建德在軍中任二百人長。目睹兵民困苦,義憤不平,遂抗拒東征,并助同縣人孫安祖率數百人入漳南東境高雞泊,舉兵抗隋。及后竇建德家人被隋軍殺害,建德乃率部眾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達的起事軍隊。后稱雄河北,建立夏國,621年五月為救王世充,在虎牢關一役被李世民擊敗并被俘,同年七月十一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被唐高祖處死于長安。
歷代農民起義,常見各路英雄顯神通,但真正能最后笑納天下的起義領袖,幾千年中國古代史數下來,滿打滿算只有劉邦和朱元璋。這二位一個漢高祖,一個明太祖,全是白手起家打天下,以弱勝強締造王朝江山。令后世代代草根奮斗者們心馳神往,儼然高山仰止般的存在。
其實還有一位農民起義領袖,原本也可以成為與劉邦朱元璋比肩的“高山”:同是出身草根,卻心懷雄才大略,在天下大亂的年代里異軍突起,霸氣成為群雄逐鹿中的最強力量,甚至在野史評書里,更被演繹成神一般存在的英雄。卻在即將天下在手的前夜,離奇摔了大跟頭,一生江山霸業,竟就一下摔得粉碎,白白給另一個偉大王朝,做了雄厚的嫁妝。這樣一位令人連驚嘆帶惋惜的英雄,正是隋末農民起義領袖,大夏國王竇建德!
一:就為造反而生
竇建德,北齊武平四年(573)生人。照著明朝一位小說家的調侃說,這位隋末一代梟雄,要單看早年身世,簡直就是為造反而生的。
自從青年時起,竇建德就是當地聞名的江湖大哥,習得一身文武本事,氣魄更是誰見誰服。在村里種地時,鄰居家辦喪事沒錢,在地里嘆了口氣,并不寬裕的竇建德二話不說,直接把自己家里的牛牽到鄰居家屋里:賣了換錢去!這就好比今天把自家愛車送人,十分的豪氣!
這等豪氣表現,放在竇建德的農民生涯里,只能說司空見慣。幾百年后施耐庵寫時候照單全收,全數安在了宋江身上。但即使對于此時的竇建德來說,所謂在江湖上呼風喚雨,也不過是個小目標。對此時這個正被隋煬帝糟的千瘡百孔的隋朝江山,他其實早有想法。正如早年的他對老友孫安祖的話說:丈夫不死,當立大功!
但和好些同樣“有想法”的梟雄不同,這時看似要啥沒啥的竇建德,一件事卻領先一步,照現在創業常說的話說,叫“做格局”。
怎么“做格局”?那時人氣爆滿的竇建德,既在隋軍里當過兵,也在鄉間做過里長,而一件人生大事,也已悄然布局:選定了當地地勢險要的高雞泊做根據地,多年來不停資助了多路盜匪跑去安身,提前發展好了人脈。但無奈竇建德樹大招風,很快就叫隋朝官府聽著了風聲,竟來了突然襲擊,把竇建德的家給抄掉。雖說竇建德跑的快,可全家老小都死于非命!
于是,是年三十八歲的竇建德,這下了無牽掛,終于把腳一跺,走進了高雞泊,這個自己早就做好的格局里,十年縱橫天下的傳奇,就此開始。
二:隋末最強創業奇跡
走上造反路的竇建德,接下來就應驗了一句話:給點陽光就燦爛!
他剛進高雞泊時,就帶著兩百多親兵,投到了只有一千來人的賊匪高士達麾下,卻是立刻咸魚翻身,先前苦心布下的格局,果然起了大用,沒多久就把隊伍擴充到上萬人。但就在這蒸蒸日上的時刻,隋朝名將楊義臣的大軍張牙舞爪殺來,先前撲騰得熱鬧的高雞泊,立刻慘遭暴風席卷,好幾支顯赫一時的造反團伙,幾下就被打的稀里嘩啦。連高士達也被楊義臣一頓暴打,戰場上悲慘陣亡,可憐竇建德帶著殘兵東躲西藏,眼看覆滅在即!
可就在這生死時刻,楊義臣的豬隊友們來幫忙了,早妒忌楊義臣功勞的隋朝重臣虞世基,趕緊給隋煬帝進讒言,害的正辛苦打拼的楊義臣,莫名其妙就給調離了前線。竇建德更是因禍得福,先前被楊義臣攆的沒處跑的各路匪軍,爭著過來投奔。手里的人馬就滾雪球壯大,軍隊竟然膨脹到十多萬。
乍一看去,這事好似一夜暴富。但事實上,對于竇建德來說,這才是考驗能力的艱巨時刻!
十幾萬兵馬,看似陣仗嚇人,可各個匪軍出身,一個人一個心思,稍有風吹草動,翻臉反水都是毫無壓力的事。聚在竇建德手里,何止是一盤散沙,簡直就是一團亂麻。類似的麻煩,竇建德的前輩漢高祖劉邦也遇到過,也就有了韓信那句吐槽:劉邦最多帶十萬人,帶多了肯定掉鏈子。
而放在竇建德這里,同一個能力,他卻遠遠超過劉邦,別管什么樣的烏合之眾,幾萬人還是幾十萬人,投到竇建德麾下,卻是清一色華麗轉身,變成紀律嚴明的鋼鐵戰士。怎么這么神?帶兵無師自通的竇建德,不但有嚴格的紀律,更有恩威并施的手段,自己以身作則,吃穿無比簡樸,哪怕對待普通士兵,態度也十分和氣。每次作戰所得,自己更基本不拿,全都分給將士。給他麾下做兵將,簡單接觸幾下,就常見被他感動的熱淚盈眶,從此誓死為他效力!
就這樣,紀律嚴明且情懷到位的竇建德,迅速打造起一支戰斗力強大的隊伍。事業也迅速做大做強,先是大業十三年(617)自封長樂王,六個月后更震驚天下:在河間戰役里巧妙設伏,重創隋朝薛世雄的三萬精銳,將隋王朝最后的本錢徹底打廢。照后世史家公認,這就是改變隋末歷史的一戰:隋朝回天乏力,李淵與王世充兩大勢力火速壯大,此后與竇建德三足鼎立。這個歷史分水嶺,竇建德親手打出來。
而與那些魚龍混雜的“群雄”不同,精于用兵的竇建德,攻心也從來不差,哪怕貴為一方英雄,吃穿依然似高雞泊時那樣簡樸,軍隊所過之處紀律嚴格,從不害民擾民。每攻下一處州縣,立刻勸課農桑,全力恢復生產。別家大軍掃過,常見餓殍遍野,卻是他吞疆并土后,總見百姓安居樂業,鄉間炊煙冉冉。
憑著這正確戰略,竇建德也朝著一統天下的目標高歌猛進,和最大的對手,盤踞關中的大唐王朝,也陸續交手幾回,把李績等后來吊打突厥的唐朝猛將,輕松就打的全軍覆沒。尤其是李績,被竇建德俘虜后,一度還做了竇建德麾下軍官,卻是瞅個機會又逃了出去。被放了鴿子的竇建德竟然都不怒:李績這是忠誠于他的主人,這是應該鼓勵的嘛,算了讓他走吧!
當然他也更相信,憑著手里歷經磨練的鐵血兵團,還有萬眾歸一的民心。區區唐朝豈在話下?
三:一念之差滿盤皆輸
自從618年建立大夏后,四年來竇建德一手四處擴張,一手安撫百姓發展生產,人氣實力年年高,終于到了620年,迎來了爭霸天下的關鍵一戰:虎牢之戰!
當時作為竇建德主要對手的大唐王朝,正在拼命狠揍另一路梟雄王世充,眼看兵臨王世充的老窩洛陽。也知道竇建德不好惹,早早派人來示好??筛]建德哪有這么容易糊弄?一旦王世充被滅,下一個不就是自己?洛陽,我來救!
于是,621年2月,竇建德帶領自己十多萬精銳步騎,浩浩蕩蕩殺笨洛陽,果然一路勢如破竹,到三月時已兵臨虎牢關,與大唐王朝的秦王,未來的唐太宗李世民硬碰硬,卻是再度碰上硬茬子,拼命攻了幾次,卻是前進不得。這已不止是解圍戰,更是兩家誰將一統天下的決戰!
但就是這個關鍵時刻,竇建德的親信謀士凌敬,卻做出了最精準的判斷:不必理會虎牢關的唐軍,大軍調轉矛頭,跨過黃河壺口,把戰火燒到唐朝境內去,如此虎牢關之圍,就可迎刃而解!
也許凌敬自己都想不到,一旦竇建德這樣做了,后果會比想象中還震撼:唐軍境內已經沒兵了,大多數精銳部隊早就壓了出去,只要竇建德敢調頭,長安都極有可能打包拿下。大唐王朝的氣數,也就這樣提前到頭。未來一統天下的,很可能就是竇建德的“夏朝”!
如此激動人心的規劃,竇建德當場聽完就激動了,差點就拍板定下。可竇建德的部下們,聽后卻是更激動,虎牢關就在眼前,吃掉李世民兵團指日可待,調頭奔壺口是鬧哪樣?果然抱團反對,吵的竇建德頭都大了,終于收回了這個驚天戰略,繼續在虎牢關死磕!
但竇建德更不知道,自己這邊在吵架時,李世民那邊也吵的歡,李世民麾下的一干猛將們,深感戰局悲觀,抱團嚷嚷要撤兵。幸虧李世民頭雖然被吵大,心臟卻更大,硬是摁住了!
這番高手過招,如此差之毫厘,結局也立刻反轉:痛失良機的竇建德,之后人困馬乏,掉進李世民的埋伏里,一場廝殺后全軍覆沒。竇建德本人更慘遭俘虜,押到長安斬首。曾經笑傲中原的大夏政權,更是一戰盡沒。之后的十二年里,陸續被唐王朝平定!
權謀心機手段,常是爭天下的硬功夫。但一顆關鍵時刻敢于決斷的大心臟,才是成敗關鍵。一念之差的教訓,竇建德痛失江山的過程,基本就可概括。
值得一提的是,竇建德雖然失敗,但這位曾安定一方的英雄,也得到了河北百姓恒久的懷念?;⒗沃畱鹁拍旰?,即大唐貞觀三年,當竇建德的昔日部將們,諸如蘇定方等漢子,與唐軍戰友們捐棄前嫌,一起并肩戰斗橫掃突厥,一戰洗雪華夏數十年恥辱時。河北大名縣紀念竇建德的竇王廟里,好些百姓也在焚香悼念,慶賀太平。此情此景,對于這位征戰一生的英雄來說,當可告慰!
隋唐時期,宇文化及是怎樣幫助竇建德崛起的?竇建德是隋末唐初于動亂中崛起,割據河北建立夏國的雄主,他于隋大業七年,也就是611年,起兵反隋,一直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虎牢關之戰中戰敗并被李世民俘獲,10年打拼出的基業瞬間崩塌,回顧他的崛起和敗亡之路,可以說他原本是比王世充更有資本和李唐爭奪天下的,竇建德是有機會擊敗黃河流域各方勢力的,只不過他在不適合的時候,就提有了帝王之心,在虎牢關之戰前,竇建德已經暴露出敗亡的態勢了。
《舊唐書.竇建德傳》時諸盜往來漳南者,所過皆殺掠居人,焚燒舍宅,獨不入建德之閭。由是郡縣意建德與賊徒交結,收系家屬,無少長皆殺之。
但是當時竇建德被眾人懷疑和襲擾漳南的盜匪有聯系,因為這些盜匪唯獨不去劫掠竇建德的老家,所以竇建德的家人全數被殺,也不排除當時竇建德真的是和那些盜匪有私下的什么約定,不過全家被殺也是極其不幸的了,而這次不幸,也是給竇建德一次崛起的機會,在家人被殺后,他帶著部屬投奔了高士達。
高士達以高雞泊(今河北故城)為根據地,竇建德投奔他可能一開始也是有心機,因為高士達沒有太大的才能,小打小鬧還而已,眼看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大,明顯管不了那么大攤子的事情,
《舊唐書.竇建德傳》后安祖為張金稱所殺,其兵數千人又盡歸于建德。自此漸盛,兵至萬余人,猶往來高雞泊中……十二年,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余人來討士達。士達自以智略不及建德,乃進為軍司馬,咸以兵授焉。
隨著各方勢力逐漸擴大,自然避免不了相互攻伐,當時一起起事的孫安祖被殺了,其部下想到的是投奔竇建德,這也可以看出竇建德當時的人品還是不錯的,最起碼有一定的名聲,所以才會的人眾人的追隨,高士達也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管不了這么大的事情,直接讓竇建德統領所有軍隊,其實高士達也明白,要是自己不給竇建德這么大的權力,以竇建德已經具備的實力,可以輕松殺了自己,取而代之,除非當初,高士達就不接受竇建德的投靠。
到了郭絢率領大軍前來討伐,也可以看出隋朝已經焦頭爛額,沒有再河北各地義軍或者盜匪出現早起就出兵平定,竇建德是大業七年就開始反隋了,而他遭遇隋朝第一次有針對的具備一定規模的軍事征討行動,已經是大業十二年了,而且大業十二年,中原地帶聲勢最大的瓦崗軍也出現了,可以說,當時的隋朝是航行在大海中千瘡百孔的一艘船,而且船上破的洞是越來愈多。
而且針對竇建德的這一實力,隋朝一開始也并未重視,所以才會讓郭絢去征討,這屬于隋朝的地方軍力,并不是朝廷派遣的征討部隊。
《舊唐書.竇建德傳》建德既初董眾,欲立奇功以威群賊,請士達守輜重,自簡精兵七千人以拒絢,詐為與士達有隙而叛之。士達又宣言建德背亡,而取虜獲婦人紿為建德妻子,于軍中殺之。建德偽遣人遺絢書請降,愿為前驅,破士達以自效。
《隋書.郭絢傳》及山東盜賊起,絢逐捕之,多所克獲。時諸郡無復完者,唯涿郡獨全。后將兵擊竇建德于河間,戰死,人吏哭之,數月不息。
郭絢這個人是一個頗具備能力的地方官,其治下的涿郡成為了少有的沒有被戰火屠戮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如此,涿郡也是少有的可以集結部隊征討的地方,對于面對各地起義已經無暇應對的隋朝來說,自然是希望多一些郭絢這樣的人,歷史記載他率領著萬余將士,向高士達竇建德殺來,個人猜測這支隨軍的戰斗力不會太強,畢竟是地方守備部隊,而且其中必然還有很多投奔涿郡的流民。
而這一仗對于竇建德來說極其重要,這是他掌握軍權的第一仗,投奔他的人要看竇建德能夠能帶領他們打勝仗,只有這樣才能存活,本來造反就是為了活命啊,竇建德也會需要一場勝利穩固自己地位,如果對戰郭絢失敗了,那些跟隨他的人自然就作鳥獸散了,想要在集結兵力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竇建德的辦法就是使詐,假裝和高士達鬧翻了,不得不說但是兩人相互之間是有多么信任啊,不然不會配合的那么默契,高士達就沒懷疑過,竇建德要是真的帶人投奔郭絢了怎么辦?
竇建德的一面假意向郭絢投降,高士達一面給竇建德造勢,找來一名女子,說是竇建德的妻子,當著眾人的面殺了,同時他也必然通過某種渠道讓這件事快速傳播,傳到郭絢的耳朵中,讓郭絢對竇建德和高士達鬧翻這件事深信不疑,那名被殺的無名女子是很冤枉的,也不知道是竇建德的主意還是高士達的主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名被殺的無名女子,幫了竇建德一個大忙,讓郭絢對竇建德沒有太多防備,被其突襲,戰死于軍中。
郭絢的地方鎮壓失利,隋朝才抽調兵力,由朝廷派遣善戰將軍統兵去征討河北一帶的反抗勢力。楊義臣和薛世雄先后出征,兩個都是有能力撲滅或者最起碼可以打擊河北的義軍的,只是,天命不在隋朝這一方。
《隋書.楊義臣傳》帝惡其威名,遽追入朝,賊由是復盛。
楊義臣出征時,先后消滅了楊金和高士達,竇建德趁亂逃跑,并收攏敗退的士卒,楊義臣并未及時追擊,加之隋煬帝開始猜忌楊義臣,結果他被找回朝廷,由此,竇建德可以趁機做大,薛世雄再次出征時,竇建德已經趁著隋朝給的喘息之機,快速壯大了。
《舊唐書.竇建德傳》初,群盜得隋官及山東士子皆殺之,唯建德每獲士人,必加恩遇。初得饒陽縣長宋正本,引為上客,與參謀議。此后隋郡長吏稍以城降之,軍容益盛,勝兵十余萬人。
《隋書.薛世雄傳》河間諸縣并集兵,依世雄大軍為營,欲討竇建德。建德將家口遁,自選精銳數百,夜來襲之。先犯河間兵,潰奔世雄營。時遇雰霧晦冥,莫相辨識,軍不得成列,皆騰柵而走,于是大敗。
楊義臣被強行召回,薛世雄再次征討時,面對的就不是還弱小的竇建德了,竇建德能夠崛起,靠的就是兩個字“仁義”,和其他殺戮隋朝官員的義軍不同,他是極力安撫重用,可以說,當時的竇建德絕對具備亂世中雄主的條件和頭腦,拉攏人心可以幫助他快速擴充實力,一時間就可以從戰敗中崛起,一度擁兵十余萬。
所以說薛世雄面對的竇建德,是已經完全起勢的竇建德,原本薛世雄的計劃是和竇建德對峙,并不是直接主動進攻,所以河間的隋軍大多向薛世雄集結,本來是好事,結果,面的竇建德的突襲,那些向薛世雄所部大營集結的河間兵首先潰敗,沖擊了薛世雄大營,一時間薛世雄也無法阻止其有效的抵抗,隋軍隨即引發全局潰敗,竇建德再一次打贏了。
此戰之后,確定了竇建德稱霸河北的基業,其兵力最盛,又屢屢擊敗隋軍,有會招攬人心,河北之地已經沒有實力可以壓過竇建德,此時竇建德也要考慮應該更近一步了,恰好,之后的宇文化及給了他機會。
宇文化及在江都之變中被推舉出來,帶著10余萬眾西歸關中,結果被李密在童山之戰擊敗,之后被逃時又被李神通所敗,宇文化及成為了喪家之犬,此時的宇文化及則成為竇建德更進一步的臺階,畢竟他是名義上他是江都之變的主謀,雖然動手的不是他,但是誰讓掛名的是他呢?那么弒君的罪名必然也要他來承擔。
《舊唐書.竇建德傳》即日引兵討化及,連戰,大破之?;氨A某?,建德縱撞車拋石,機巧絕妙,四面攻城,陷之。建德入城,先謁隋蕭皇后,與語稱臣。悉收弒煬帝元謀者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集隋文武官,對而斬之,梟首轅門之外?;安⑵涠油d以檻車,至大陸縣斬之。
其實在當時雖然各地還有個別隋朝皇室成員被擁立為帝,但是隋朝實質上已經滅亡了,竇建德攻滅宇文化及后,對隨行的隋朝舊臣和蕭皇后還是很恭敬的,并且當著隋朝大臣的面,也是當著天下的面,誅殺了所有參加江都之變的罪臣,此時竇建德的聲望打到了巔峰,雖然隋煬帝不得人心,但是隋朝曾經強大過,百姓對隋朝還是有些留念了,竇建德誅殺了弒殺隋煬帝的罪臣,他多少成為滅賊戡亂的功臣。
加上本來竇建德就表現的比較寬仁,在滅宇文化及時,他遣散了被宇文化及裹挾的宮女和驍果軍,至于那些大臣,愿意留下的,竇建德擇才留用,不想留下來的,派兵護送離境,可以說當時竇建德就是絕對的偉光正啊,除了出身不行,其他方面,他是不輸王世充和李氏集團的。
只是一切到了唐武德二年,竇建德內心的變化,逐漸葬送了他的大業。
《舊唐書.竇建德傳》又與王世充結好,遣使朝隋越王侗于洛陽。后世充廢侗自立,乃絕之,始自尊大,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下書言詔。
楊侗被王世充廢了以后,竇建德心思就活泛起來了,黃河流域的三大勢力,隋恭帝在就受迫禪位給李淵了,人家都稱帝了,竇建德自然也不甘落后,皇帝誰不想做啊,所以自此,竇建德開始動了稱帝的心思,只是問題是,李淵稱帝有資本啊,李氏集團在李淵稱帝后,東征西討,擴充實力,穩定了關中,基本具備爭奪天下的實力,雖說竇建德的實力也不弱,有稱帝之心也無可厚非,但是他不應該有已經是一個實現統一的開國之君的帝王之心。
在竇建德崛起之路上,他更多的是一名能戰善戰的將軍,可是當有了不一樣的帝王意識,所謂的帝王權術開始讓他對待下屬有不一樣的看法了。
《舊唐書.竇建德傳》先是,其大將王伏寶多勇略,功冠等倫,群帥嫉之?;蜓云浞?,建德將殺之,伏寶曰:「我無罪也,大王何聽讒言,自斬左右手乎?」既殺之,后用兵多不利。
(武德三年)其納言宋正本好直諫,建德又聽讒言殺之。是后人以為誡,無復進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竇建德先后斬殺了一員大將和一位謀士,王伏寶本是悍將,被眾人猜忌,誣陷說他要造反,竇建德二話不說直接殺了,宋正本,他是竇建德早起收攏人心的代表啊,是被竇建德當眾引為座上賓的人,可以說早起各地郡縣大多依附于竇建德,離不開宋正本的功勞,可是又被竇建德殺了,這是竇建德早期崛起時絕對不會干的事情。
為何到了事業巔峰期的時候,反倒越來越心性狹隘多疑了,殺王伏寶,一來是因為自己就善于帶兵打仗,有自信,殺一個將領不會影響自己軍隊的戰力,二來是他是從帝王角度考慮的,擔心功高震主啊,但是他沒有考慮,殺了王伏寶,就少了一個替他打江山的悍將,而宋正本的話,竇建德不聽,也是因為,以前竇建德心里還是認可大家是屬于同一地位的,一起打江山,可是自認是帝王的竇建德,是不允許別人反對自己意見的,任何不同的聲音都是對自己的不尊敬,甚至是不認同自己帝王的地位。
而這就導致了竇建德最后慘敗于虎牢關,李唐重兵攻打洛陽的王世充,如果竇建德坐視不管的話,洛陽城陷落只是時間問題,當竇建德的大軍抵達虎牢關戰場時,戰事破不順利,將士已經有了思歸之心,這時竇建德屬下凌敬就給了他一個很好的破局計劃。
《舊唐書.竇建德傳》凌敬進說曰:「宜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居守。更率眾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先聲后實,傳檄而定。漸趨壺口,稍駭蒲津,收河東之地,此策之上也。
也就是不要和李世民在虎牢關死磕,即刻率兵北上,占領懷州河陽,之后再北上攻入上黨,作為疑兵,讓關中的李唐朝堂不能明確竇建德所部的真實軍事意圖,趁機快速西進到蒲津,蒲津是重要的黃河渡口,在李唐重兵在圍困洛陽城之時,攻略空虛的關中,先拿下河東之地,此時竇建德就有選擇了,拿下河東之地,也就切斷了關中和太原的聯系,當時竇建德已經和突厥聯合,那么是繼續西進關中,還是北上攻取太原,還是阻截李世民回援關中,他都可以擇機選擇適當的軍事行動。
可是結果竇建德堅決反對,跟隨竇建德大軍的有王世充的使者,其賄賂竇建德的將領,勸說竇建德正面突破唐軍防線,救援洛陽城,竇建德一看,眾將斗志高昂啊,這也正合他的心意,正面擊敗唐軍,沒準還可以趁著王世充實力虛弱拿下洛陽,也可以選擇聯合王世充一起攻入關中,總之他也是他自信了,畢竟他崛起的經歷,打過太多勝仗了,過于自大的他,也沒想到,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仗,卻打輸了,而且還輸的很徹底。
《舊唐書.太宗本紀》建德列陣,自辰至午,兵士饑倦,皆坐列,又爭飲水,逡巡斂退。太宗曰:「可擊矣!」親率輕騎追而誘之,眾繼至。建德回師而陣,未及整列,太宗先登擊之,所向皆靡。俄而眾軍合戰,囂塵四起......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余級,虜其眾五萬,生擒建德于陣。
李世民抓住了竇建德急于求戰的心理,先閉門不戰,之后趁竇建德所部將士倦怠,斗志下滑時,突然出擊,竇建德的大軍就被輕易擊潰了,按照舊唐書的記載,被俘獲了5萬余眾,如果這個數字比較可觀的話,顯然竇建德所部也沒怎么抵抗,就直接投降了,竇建德自己也是被俘獲,帝王的春秋大夢破滅了。
總的來說,竇建德崛起至巔峰的階段,是一位很有錢途的亂世雄主,可是等到內心有了變化,還是那種無法逆轉的變化,有了帝王的權謀之心,就使得自己集團實力開始逐漸下滑,自傲自大的竇建德,也是在關鍵的虎牢關之戰時,一意孤行,落得一個慘敗的結局。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竇建德傳(竇建德傳說)”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竇建德傳(竇建德傳說)
本文地址:
/qiwenyishi/42374.html
標簽: 竇建德傳(竇建德傳說)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布達拉宮傳說(布達拉宮傳說100字)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非主流情侶qq網名(非主流情侶網名) 踩踏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 要先弄明白孩子厭學的原因 五月十三(五月十三是哪位神仙的生日) 藕片怎么炒好吃又簡單 馬航mh370最新消息2019(馬航mh 兔子或者豬(不懂變通不勞而獲) 夢見穿紅襪子(夢見穿紅襪子白鞋) 浪漫情侶名字(浪漫情侶名字一對) 降央卓瑪最好聽的30首歌曲 包含鼠狐猴的詞條 懊悔是什么意思(懊悔是什么意思標準答案) 未來可期 本命年不能結婚嗎(同年同月的人結婚好嗎) 懸梁刺股的故事(懸梁刺股的故事簡短) 最經典的喬遷之喜祝福語大全 世界上最壯的大魚(世界上最兇猛的動物 英文網名大全(好聽網名英文) 盲人瞎馬打一生肖(盲人瞎馬打個生肖) 中國最火戀綜(最火的戀綜) 中國最便宜快遞服務(中國最便宜的快遞是哪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解 世界上最殘疾的手(世界最殘疾的人) 雙魚玉佩事件解密了(雙魚玉佩事件真的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