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事件(七龍骨事件是什么)
xj
2023-08-31
70年前,營口遼河北岸葦塘中發現一巨型動物骸骨,因其頭上長角,“龍”降營口之說成了轟動東北的話題。遺憾的是,這具骸骨并沒有被完好地保存下來,關于它的下落也眾說紛紜。
今年6月16日,一位名叫孫正仁的81歲高齡老人,將5塊“龍骨”獻給了營口市史志辦公室。這一舉動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首次報道題目《“龍骨”碎片現身營口》
晨報營口訊(記者 楊立科)由營口老者捐獻的所謂“龍骨”是一萬多年的的野馬化石。
10月30日,營口市史志辦公室在一書城,召開了“營口‘龍’之謎”讀者見面會,公布了“龍骨”之謎的最后結果。
然而對于“營口降龍”一說,還有謎團待解。
捐獻的“龍骨”是野馬化石
9月6日,營口市史志辦公室主任周叢一、副主任王帛和韓曉東,帶著當年《盛京時報》發表的“龍骨”照片和孫正仁老人捐獻的“龍骨”前往大連水產學院。學院辦公室張元慶為他們請來了兩位專家,但兩位專家考慮到營口“龍”為大型水族動物,因此建議他們到大連自然博物館請專家進行鑒定,并為他們聯系到了該博物館的劉館長。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劉金遠、趙永波兩位專家對“龍骨”進行了肉眼和顯微鏡下鑒定,他們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見,認為營口孫正仁捐獻的“龍骨”為距今一萬多年前的野馬化石,而與《盛京時報》發表的“龍骨”并非一體。要對“龍骨”進行準確年代鑒定需要到北京用碳14(C14)進行同位素鑒定。
照片“龍骨”有兩種可能
鑒定中,兩位專家對《盛京時報》上的“龍骨”照片究竟為何物,卻產生了意見分歧。
劉金遠高級工程師認為,雖然照片不是特別清晰,但根據形狀看有可能是恐龍;而趙永波副研究員認為,有可能是當年一條擱淺的須鯨;最后,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專家對《盛京時報》上的“龍骨”為何物,沒有作出肯定的答案。
在大連自然博物館的標本室內,營口市史志辦公室主任周叢一和副主任韓曉東分別拍攝了一組各種恐龍和各種類別鯨的標本照片。
回到營口后,營口市“龍”之謎課題研究小組將各種標本照片與營口“龍骨”照片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分析和比較,認為是須鯨的可能性大一些。因為1934年夏天,連續下雨40多天,水位上漲,須鯨從遼河入海口進入遼河,雨后擱淺在蘆葦蕩中。同時成年須鯨的長度一般在一二十米之間,而營口“龍”的長度是11米左右,這是第一個相似的地方。同時須鯨的胸鰭腐爛后暴露出來的刺狀骨頭像爪子。須鯨的下額腐爛露出來后,非常像兩個彎彎的“角”,營口“龍”是被人為“安裝”上去的。
但在讀者見面會上,有人提出,如果是須鯨的話,為什么會有鱗片呢?須鯨屬于哺乳動物,是沒有鱗片的。
在營口市史志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調查過程中,營口惟一健在的目擊者———當年只有9歲的肖素琴(女)稱,沒有注意“龍”是否長角,但可能有鱗、有爪。同時,據了解,當年有人剛發現“龍”時,鱗片堆在其附近,共有兩筐之多。
面對諸多疑問,營口市“龍”之謎課題研究小組作出了另外一種推斷———營口“龍骨”照片上的生物有可能是一種還未被人類認知的動物。
“龍”骸骨去向的三個傳說
到目前,當年《盛京時報》上刊登的“龍”骸骨仍無據可查。
營口市80歲的老者楊義順說,關于“龍骨”的下落,有3種流傳版本:
一是傳說由于當時營口處在“日偽”當局的統治下,而日本人又非常重視對生物的研究,因此當時傳說日本人將“龍骨”運到了“偽滿洲國”的新京(今長春),而后運到日本。
第二種傳說是“龍骨”標本由位于營口市通惠門街的師范南校作為動物標本后,轉到營口水產高級中學做標本,后來水產高級中學遷移到大連,“龍骨”也隨學校遷往大連。
第三種傳說是“龍骨”被營口市某中藥商買去做了藥材。
但這3個“龍蹤”說法都只是傳說而已,是否真的存在“龍”?70年前,在遼河北岸擱淺而死亡的動物是否是“龍”,如今它又在哪里?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中央電視臺曾經全程報道
[img]營口墜龍事件的真相是什么?有人問,營口墜龍事件究竟是不是真的?下面就來詳細說一下。
營口墜龍事件,指的是1934年七八月份,在營口地區發生的“活龍墜地”以及發現“龍骨”并展覽的事件。
這件事情央視的《走近科學》已經播放過相關的紀錄片,但是因為紀錄片并沒有全面分析所有證據,草草做出須鯨骨骼的結論,很多人并不認同。科學是講證據的,通過證據實驗、分析、推論,從而得到一個結果。所以,我們先看看有哪些相關的“證據”。最著名的,就是這張龍骨展覽的照片。因為照片比較模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頭骨和脊椎骨。其中較為符合“龍”的特征的,就是頭上兩個帶分叉的角。所以只從照片看的話,確實不是我們常見的任何一種動物的骨骼。第二個關鍵證據,就是當時的《盛京時報》文字記載。本人通過網絡整理了一下,文字記載大概有這樣幾個內容:
(1)墜龍過程,7月28日一條龍在營口的天空降而升,弄翻三只小船,卷壞日資工廠的房子,九人死亡,掀翻停在車站的火車。然后是發現疑似龍的骨骼,之前有很多人見過接觸過活著的龍。龍死亡之后,骨骼被收集展覽。之后,龍骨由警署交給師范南校保存為標本。
(2)關于龍的具體描述。“該龍體氣參天,頭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寬三寸余,附于脊骨兩側為肋骨,每根約五六寸長,尾部為立板形白骨尾,全體共二十八段,每段約尺余,全體共三丈余,原龍處,有被爪挖之寬二丈長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該龍骨尚存有筋條,至皮肉已不可見矣。”很詳細,并且說明了這龍有爪子。
1934年“營口墜龍”事件:是真是假?龍作為一種神話傳說中的生物,自古以來,除了一些極個別的惡龍外,龍所象征的都是祥瑞。
關于龍的傳說,現如今成為了一種文化元素,這種文化元素在促進著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說不相信有龍這個生物。但是,也有人相信這世界上真的存在龍。那么問題來了,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呢?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遼寧營口的“墜龍”事件吧?發生在上個世紀。據說當時有不少人看到了龍的面貌。但是后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難道這是虛假捏造出來的?
直到2004年,一位一直居住在遼寧營口的老人拿出了一個神秘物品。這個神秘物品不是別的,根據老人自己的描述,這個神秘物品就是龍骨。之所以這件事情被外界得知,主要是老人拿著龍骨去到了博物館,將龍骨交給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
但是老人交出的所謂的“龍骨”并沒有引起博物館的重視,簡單了解就打發老人走了。
后來,博物館館長無意之間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說的是關于“蛟龍涸斃”的訊息,同時在訊息旁邊還附帶著一張照片。館長看到照片覺得似曾相識,這才想起之前的老人。為了查驗事情的真偽,館長組織了一批人去老人所住的地方勘探。來到了老人居住地,經過了簡單的了解,發現有很多人都表示見過龍的樣貌。
根據一些老人的表述,1937年這里下了很長時間的雨,在一片沼澤地中,人們看到了一條蛟龍在大雨中亂舞。直到雨停了之后,有人在一個岸邊發現了這條蛟龍的骸骨。
當時發現了骸骨引起了人們的轟動,為了保護現場,警察將骸骨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當時有相關的媒體報道了這件事,并且刊登出了龍骨照片。
后來隨著戰爭的爆發,骸骨也沒了消息,這件事情也沒了說法。
有人說因為戰爭把骸骨毀了,也有人說骸骨被保存了起來,不讓外界得知。但是幸運的是,老人可能是比較仔細,還是在事發地找到了一些龍骨殘骸。
后來,專家測驗過老人上交的龍骨,但是結果顯示不是龍骨,而是野馬骨頭。難道當時的報道是虛假的?
2004年,中央電視臺曾做過一期節目,節目的內容就是將那張骸骨照片進行分析。整個身體進行了簡單的還原,最終發現并不像是一條龍。更像是一頭鯨魚。
有關專家也從國家的角度分析了這一問題,他們認為這是日本策劃的心理戰,他們深知龍在我們國人心中的地位,所以用鯨魚來假扮龍演一場隕落戲,其目的就是為了暗示國家的隕落。當時報道的媒體是日本旗下的報紙,從這一點說的話完全能夠說得過去。
但是當年目擊者說看到的物種身上有鱗片,而鯨魚身上是沒有鱗片的,這一點怎么解釋呢?
2005年,有關節目再次對”墜龍“事件做了分析,再次出了一個專題,這次結合了目擊者的證詞。于是發現骸骨并不屬于鯨魚。最終節目組沒有給出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和推理,這件事情也就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了了之。
直到現在為止,關于“墜龍”事件,外界還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可以說是一個未解之謎。現如今已經不和從前一樣了,人們說什么就是什么,牛頭蛇神那一套相比科學已經沒用了。現如今人們更加相信科學的力量。
相比潦草地作出結論,科學的研究價值更重要。
遼寧營口龍骨事件自古以來,龍在我們中國文化中,有著非常特殊的涵義,可以說它占據了各個領域,成為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征。那么龍是否存在?是精神還是物質現象?這似乎至今還是一個謎。但凡龍的傳說、龍的故事都源自遙遠的古代。然而,您聽說過在現代自然界中發生的有關龍的故事嗎?
2004年6月16日這一天,家住遼寧營口81歲高齡的孫正仁老人,帶著一件神秘的東西來到了營口市史志辦公室。匣盒被打開了,里面呈現出五塊不起眼的骨片,然而,它一經披露,便在營口引起巨大轟動。據老人講,這是龍骨,自己珍藏多年。難道它們真是龍身上的骨頭?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有龍嗎?
周從一(營口市史志辦主任):經過媒體報道之后,市民對這個問題都很關注。有的見證人給咱們掛電話,給咱們提供情況和咱們聯系,提供線索。
為什么這五塊骨片在營口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市民竟會有如此高的熱情,難道營口真的有龍降臨過?
韓曉東:因為這龍在世上可以說都是傳說中的東西,突然間出了龍骨了,大伙都覺得非常新奇。所以 都想一飽眼福,看一下龍骨到底是什么樣。
營口人對龍的青睞并不是僅僅由這幾塊骨片而來,實際上他們對龍所保持的特殊熱情已經維系了70年。原來早在70年前,營口在歷史上確實曾經發生過一次“天降巨龍”的傳聞。
韓曉東:我們單位這幾個同志到省檔案館翻閱《盛京時報》的時候,打開這個報紙,看到這條消息時我們首先是驚訝。
這是1934年營口當地的一家非常有名的報紙《盛京時報》,在版面的中間,可以看到一篇配發照片的報道,題目為《蛟類涸斃》。文中提到“本埠河北葦塘內日前發現龍骨,旋經第六警察分署,載往河北西海關前陳列供眾觀覽,一時引為奇談,以其肌肉腐爛,僅遺骨骸,究是龍骨否,議論紛紜,莫衷一是。”
緊接著連續數日,當地報紙又發表了相關的連續報道,當時的營口水產專家判定此物為龍的一種——蛟類。
1934年的夏天,營口陰雨連綿,持續下了40多天的大雨,遼河水暴漲,遼河北岸的蘆葦塘變成了一片汪洋,魚蝦漂浮在水面上,空氣中飄散著一股強烈的腥臭味道。大雨過后,當時生活在遼河北岸的人們都能聞到葦塘內的腐臭氣味,但卻始終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天,一個看管葦塘的人順著味道走去,在他扒開蘆葦時,驚奇地發現在蘆葦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看葦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張張地拔腿就往回家跑,據說到家后他一頭扎到炕上,從此一病不起。
當地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這個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距離入海口20公里處。
肖素芹:我9歲那年看到的,我在馬身上站起來,我爸扶著我,我站著看的。看到龍眼睛半睜不睜,它尾巴回過來綣著,兩爪子在前邊,你看兩爪子就像龍爪一樣一樣的。龍離開水不行,干巴。龍都要生蛆架勢。
當時,老百姓認為天降巨龍是吉祥之物,為了使困龍盡快上天,人們有的用葦席給怪獸塔涼棚,有的挑水往怪獸身上澆,為的是避免怪物身體發干。據說,人們都非常積極,即便是平日里比較懶惰的人也都紛紛去挑水、澆水。
而在寺廟里許多百姓、僧侶每天都要為其作法、超度,此舉一直持續到又一次的數日暴雨過后,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為止。
然而,二十多天以后,這個怪物第二次又奇異地出現了,這次出現是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此時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難聞的尸骸。
骨片的捐獻者——孫正仁老人在當年親眼目睹這個怪物骨骸時只有十一歲。
見證人 孫正仁:光骨頭不是原來的龍型,畫的那個、描得那個不是那個型,就是挺長的,挺大的頭,兩個大角一米多長,不止一米三、四尺,長兩根。趴在地上,身上彎彎曲曲的,能有十幾米這么長。
另一位見證人,80歲的楊順義老人在童年時也曾親眼目睹當時的情形,他帶著史志辦的工作人員來到了當年怪獸最后擱淺的地方。
楊順義:當時看到擺放的地方都是三角骨頭,一百多塊,有一或兩個角記不清了,就在這里。人們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龍,龍身上都是螞蟻那么大的小蛆,會蹦,一蹦多高。它順溝上來了,上來以后連續下雨,潮水再大,它進了葦塘了。進了葦塘以后,趕上沒有大潮沒有水,它就落那了,落了以后,太陽這么一曬,雨不下了,它受不了了,硬曬,曬一個來月。
據幾位老人講,當年有關方面曾邀遍老漁民辨認,但沒一個人認識怪物尸體。為此百姓議論紛紛,普遍認為是“龍骨”,并推斷是“遭了天譴而被雷擊”后落入葦塘。當時的《盛京時報》記者也前來采訪,并稱其為“天龍降”、“巨龍”等等,同時還配發照片。由此,1934年那個夏天,東北三省的好奇者紛紛乘火車到營口觀看所謂的龍骨,以一飽眼福。從而造成當年往返營口的火車票異常緊張,票價竟然由此上浮。
北京的漫畫家李濱生老先生兄妹三人在少年時都目睹過所謂的“龍骨”展覽,80年代中期,根據自己的記憶,他在《營口日報》寫下了當年的所見所聞,并勾勒了一幅漫畫,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當時盛況。
李濱生:記得那一年我十歲,在70年前,在西海關露天展覽圍的一圈是錨,舢板下固定船的錨用那個間斷著圍起一個圈,用繩子攔著,地下灑著白灰,因為人很多也擠不進去。隨著人流的移動才能到前邊看,人都有一個好奇心理去看,只是傳說中有龍,實際生活中沒有見過的機會,都很好奇,去看。重點都看頭,它很長,有兩三丈長,十米左右,立著。脊梁骨朝上不像魚。奇怪的是頭上有角,任何水族沒有角。
而此時,工作人員們困惑了,他們無法斷定這個怪物骨骸究竟是龍還是其他別的動物,盡管從翻閱的歷史資料和眾多健在的目擊者證實,認定它是龍,但這一切都需要科學作為佐證,然而這個佐證去哪里去找?如此大的龐然巨物為什么只剩下幾個碎片,它的主體又在哪里呢?
營口墜龍事件怎么用科學解釋?關于是否有龍存在的問題,是極具爭議的。但在1934年時,原本只是據文獻予以論證的問題,突然有了“實物”:一具與文本描述中的龍頗為相近的動物骨骼,墜落到了營口。這便是營口墜龍事件。
因事件發生于1934年,現在已經很難再去找見證者求證了。不過,在《營口市志》中,對此事有相關記載:
8月8日午后,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余,脊骨共29節……
《營口市志》中的這段文字,稱1934年8月8日午后,有村民發現了一條類似龍的巨型動物白骨。此事流傳開后,當地曾有不少民眾前去圍觀。畢竟,民間流傳了數千年的龍,似乎顯出了“蹤跡”。
此前,曾有人前往當地調查走訪,有一些老人也表示,這個類似龍的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其中有一次就在距入海口20公里處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正骨醫生馬子臣,曾眼見過這具殘骸,此事后被其子馬國祥回憶:
“骸骨被發現時,肉還沒有完全腐爛,看上去特別像‘龍’。”
有趣的是,在1934年8月12日的《盛京日報》上,在報道此事的新聞中,還顯示出該“龍”有“龍爪”,在死前掙扎著給自己挖了一個17米長、6米多寬的土坑。
然而,盡管此事轟動一時,但這具動物的殘骸卻未能保存下來。查閱資料可知,原來這些白骨曾放在水產高級中學,可此后因社會動蕩,水產高級中學也幾經搬遷,致使這些白骨與許多材料都相繼遺失了。
時隔多年后,有一位叫做孫正仁的老人,稱自己手中藏有五塊龍骨。這些龍骨已經在其手中收藏了近六十余年。在老人晚年時,一直有個心愿,那就是弄清事情的真相。于是,他講這些“龍骨”捐獻給了營口市史志辦,并希望能有專家鑒定一下這些骸骨。
關于遼寧營口墜龍事件的結論,其實至今還有爭議。此前,央視曾有一部講述該事件的專題片,最后給出的結論是,這些骸骨其實是擱淺后的鯨魚,后經人故意拼湊成了龍的樣子。
不過,也有專家根據《盛京時報》的照片推斷,認為這些骨骼其實是原始牛的化石,之所以令人覺得有“龍角”,是因為村民將牛的兩顆長齒當作了“角”。
而根據專家對孫正仁老人捐獻的“龍骨”的判斷,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這些骨骼是第四紀野馬化石,并非是龍的骸骨。只是,在得出這樣的結論后,也有人對孫姓老人所持“龍骨”的真實性表示懷疑。
由于遼寧營口墜龍事件中的“龍骨”已經遺失,現在的研究和推斷多只能依照《盛京時報》的照片和文獻來進行。可是,因年代久遠,報紙所附照片并不清晰,且當年的文字也難免有夸大失實的成分,故還是難以得到一個令人們信服的結論。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營口墜龍一事,是經人將其他大型動物骨骼擺成“龍”狀的可能性極大,后事件影響擴大后,使得坊間傳聞愈發神奇,傳得神乎其神。只可惜,因沒有確信的骸骨保存下來,使得此事一直還都是個“謎”。
1934年遼寧營口墜龍事件是真的么,?不是真的,具我得理解,那所謂的龍其實是一條鯨魚,因為鯨魚以前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鯨魚的腳還沒完全退化,這就可以解釋那所謂的龍角,你仔細觀察那1934年的龍圖的尾巴像不像魚的尾巴,
還有你再看圖有四條爪子嗎?所以我不信有龍。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龍骨事件(七龍骨事件是什么)”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龍骨事件(七龍骨事件是什么)
本文地址:
/qiwenyishi/42784.html
標簽: 龍骨事件(七龍骨事件是什么)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俄羅斯隕石墜落(俄羅斯隕石墜落地點)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川劇變臉的原理揭秘(川劇變臉視頻) 剛懷孕1-7天的征兆 小孩起名網免費取名(小孩起名網免費取名字 世界上最潑辣的動物(世界上最潑辣的動物是 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享譽海內外的功夫巨星 齷齪是什么意思(你好齷齪是什么意思) 摩羯女和天蝎男(摩羯女和天蝎男合適嗎) GHS什么意思 馬路大是什么意思 虐心小說現言催淚 網友驚喊:嚇尿了! 和自身腐朽以及皇帝的打壓有關 心如止水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中國最震撼科技(中國最驕傲的科技) 取名(取名字生辰八字起名) 10部頂級喪尸片高分電影 棄之可惜說的是什么) 3大最可怕的星球 醞釀效應:暫時停止對問題的探索(可能更好 牛黃狗寶(牛黃狗寶解一肖) 51區外星人(美國第51區外星人) 天上人間頭號花魁(天上人間花魁之死?) 世界十大猛犬(十大獵犬排名) 揚州十日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