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皇帝有何自稱、謙稱、別稱、尊稱" />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二区,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日韩毛片免费观看,日韩精品社区

當前位置:首頁 > 奇聞異事 > 正文

古代君王的自稱(古代君王的自稱都有哪些?如何演變的?)

xj 2023-04-01

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古代君王的自稱(古代君王的自稱都有哪些?如何演變的?)”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目錄一覽:

1、古代皇帝有何自稱、謙稱、別稱、尊稱… 2、古代帝王的自稱、他稱,全點哦。 3、古代君王都有哪些稱呼?唐朝稱圣人,其他朝代呢? 古代皇帝有何自稱、謙稱、別稱、尊稱…

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謚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于一些典籍當中。平時讀書,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于《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隋書·王劭傳》:“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資治通鑒》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后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注:“先正,先君長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圣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呂氏春秋·論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后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后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于是圣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于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后興學。”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于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戰國前后,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于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戰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后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后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稱呼。《荀子·不茍》:“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后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大唐新語》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大唐新語》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后: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后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后。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駕、大駕、車駕、御駕、圣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后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舊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 50、萬乘:帝王的代稱。《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乗。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后亦代稱帝王。《后漢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后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后漢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杰并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后,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于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后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后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后世尊稱帝王為太上。 65、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6、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于鮮卑族。 67、單于: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于。 68、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69、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后又代稱天子。《舊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0、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1、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2、后主:后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慣上也稱后主。如南朝陳后主、五代李后主。 73、縣官:皇帝的代稱。古時稱王畿內都邑為縣,所以又以縣官為朝廷的代稱。 74、官家:皇帝、朝廷的別稱。胡三省:“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四)白居易《喜罷郡》詩:“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歲月屬官家。” 《云麓漫鈔》卷第三:蔡扈《獨斷》:漢白戶小吏稱天子曰天家。晉曰天。唐人多曰大家,又云官。今人曰官家,禁中又相語曰官里。 王國維《東山雜記》卷二:漢人謂天子曰懸官,六朝及唐宋謂之官家,宋禁中云宮里亦是,金元人則謂之官里。宋人以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釋“官家”二字,非也。 官家,猶古稱王家公家。唐人言州家、使家 ,見昌黎詩耳。其意與官里無異。 75、至尊:皇帝的代稱。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 76、 后: 夏代帝王生時稱“后”,死后稱“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長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后稱“帝”。在商代,“后”開始成為君主配偶的專稱。“后”之指代帝王,后世也有借用。例如:《穆天子傳》卷五:“以觀夏后啟之所居”;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劉后授之無疑心,武侯處之無懼色” 。 77、 圣人: 唐代臣子對皇帝的習慣性稱呼。《舊唐書·王叔文傳》: “叔文白諸人曰:‘叔文母疾病,比來盡心戮力為國事,不避好惡難易者,欲以報圣人之重知也。’” 78、 予一人: 商王、周王的謙稱。《尚書·湯誓》有“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 現在研究中有學者推斷周公曾經稱王,很重要的一個證據就是周公曾經用“予一人”以自稱。 79、 予小子: 周王的謙稱。《詩經·大雅·江漢》:“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80 、圣人: 唐代臣子對皇帝的習慣性稱呼。《舊唐書·王叔文傳》: “叔文白諸人曰:‘叔文母疾病,比來盡心戮力為國事,不避好惡難易者,欲以報圣人之重知也。’

古代帝王的自稱、他稱,全點哦。

朕:“朕”是皇帝的自稱。秦王嬴政稱帝前,普通人皆可自稱朕,嬴政稱帝后,朕成為皇帝一人的專稱。“寡人”、“孤王”、“不谷”、“孤”等從字里行間可看出來,帝王希望自己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但這些稱呼在隋代后就很少出現了。

古代皇帝的稱呼有:大王、君王、皇帝、帝、王、上、君、天子、天皇、帝王、我主、國家、國君、縣官、主上、人主、君上、人君、當今、今上、皇上、圣上、宅家、大家、圣君、陛下、所天、萬歲、官家、主公、圣天子、九五、飛龍、乘輿、車駕、駕、萬乘、明上、道君、圣明天子 。

周代開始君天下者以天子自居,故稱天子,稱“大王”或“君王”。“上”在古漢語中與“尚”同義,代表至高無上之意,古文中即以“上”代指皇帝,“上”是很早的稱呼了,比“皇帝”出現還早。春秋戰國稱呼為“君上”;秦始皇開創始稱皇帝,秦滅亡后的各朝代再口稱皇帝就是大不敬。秦漢時期口語一般稱“陛下”“我主”“上”;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時稱皇帝為“國家”,這是由于古代稱諸侯為“國”,稱大夫為“家”,人們便以“國家”作為國的通稱,皇帝是國的化身,因而稱皇帝為“國家”,漢代也稱“主公”。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襲這種稱呼。

唐代稱皇帝為“圣人”的多。自唐朝開始使用“萬歲”表達對皇帝的祝福,后來也衍生成為皇帝的代詞。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稱皇帝為“圣人”,在皇宮里面稱皇帝為“宅家”,因為皇權至高無上,“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故稱“宅家”、“大家”。宋代時內侍、普通百姓一般稱呼皇帝為“官家”、“官里”、“吾主萬歲”,大臣一般稱為“陛下”、“圣上”。明朝滅亡以后“陛下”就從口語中消失,只在書籍面里出現了。明代時多稱皇帝為“上”或“萬歲”“今上”、“明上”、“上位”、“上”等,皇帝也自稱“我”或“朕”。

到清代時不再稱呼皇帝為“陛下”,正式場合概稱皇帝為“皇上”、“圣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內宮呼“萬歲”“萬歲爺”,書籍面里出現“上”。

“皇帝”稱謂知多少

“皇帝”這一稱謂,在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時代相沿不變,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皇帝還有特定的稱謂。

天子:“天子”一詞的出現,早于皇帝制度的產生。君天下者以天子自居,故稱天子。皇帝制度產生后,皇帝也稱天子,但為他稱。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德侔天地者稱皇帝,天佑而子之,號稱天子。”

朕:“朕”是皇帝的自稱。秦王嬴政稱帝前,普通人皆可自稱朕,嬴政稱帝后,“朕”成為皇帝一人的專稱。

陛下:人臣對皇帝或臨朝皇太后的稱呼。

上:史家記載歷史,或臣下相互對話時多稱皇帝為“上”或“今上”、“皇上”、“圣上”、“明上”、“主上”等,凡皇帝所作詔書或指示,也叫“上諭”。

乘輿:“乘輿”的本意是指皇帝所乘之車或皇帝的衣冠器物,由于皇帝至尊無上,便用“乘輿”作代表。

車駕:古籍中以“車駕”稱皇帝者,比比皆是,所以用“車駕”作為皇帝的別稱。《漢書?高帝紀》注引顏師古曰:“凡言車駕者,謂天子乘車而行,不敢指斥也。”

縣官:在漢代,常用“縣官”作為“皇帝”的別稱。真正意義上的一縣的長官,則稱為“縣令長”,不稱“縣官”。《漢書?霍光傳》:“縣官非我家將軍,不得至是。”注引如淳曰:“縣官謂天子。”

國家:自東漢始,常用“國家”代表皇帝。《資治通鑒》記載晉惠帝元康元年“今內外阻隔,不知國家所在。”注曰:“國家謂天子。自東漢以來皆然。”

古代君王的自稱(古代君王的自稱都有哪些?如何演變的?)

朝廷:古代文獻典籍中,有時也用“朝廷”來代表皇帝。《資治通鑒》記載,東漢獻帝初平二年“關東諸侯將領,以朝廷幼沖,迫于董卓。”同書初平三年王允曰:“朝廷幼小,恃我而已。”

寡人:古代侯王自謂孤、寡人、不谷;意為少德之人,以示自謙。唐以后唯皇帝自稱“寡人”。

中國古代皇帝稱謂集錦

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謚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于一些典籍當中。平時讀書,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于《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隋書·王劭傳》:“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資治通鑒》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 、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后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注:“先正,先君長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圣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呂氏春秋·論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后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后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于是圣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于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后興學。”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于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戰國前后,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于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戰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后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后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 :“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稱呼。《荀子·不茍》:“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后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大唐新語》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大唐新語》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后: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后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后。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駕、大駕、車駕、御駕、圣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后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舊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

50、萬乘:帝王的代稱。《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乗。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后亦代稱帝王。《后漢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后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后漢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杰并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后,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于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后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后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為人名。(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當朝皇帝已死的父親。

65、大行:是指剛剛崩逝,未稱廟號、謚號的皇帝。

66、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后世尊稱帝王為太上。

67、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8、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于鮮卑族。

69、單于: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于。郎主:遼、金時期對北方君主的稱呼。

70、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后又代稱天子。《舊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2、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紇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3、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4、后主:后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慣上也稱后主。如南朝陳后主、五代李后主。

75、縣官:皇帝的代稱。古時稱王畿內都邑為縣,所以又以縣官為朝廷的代稱。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別稱。胡三省:“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白居易《喜罷郡》詩:“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歲月屬官家。”

77、至尊:皇帝的代稱。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

古代君王都有哪些稱呼?唐朝稱圣人,其他朝代呢?

古代對于君王的稱呼有圣人,萬歲,皇上,陛下,天子,官家,大王,王上,今上等。這些對于君王的尊稱,大多數在每個朝代中都會有出現,只是用的多少罷了,例如《長安十二時辰》中君王的稱呼便是圣人,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稱君王為官家。

皇帝這個稱呼起始于嬴政,他還自稱自己是始皇帝。在秦朝之前,也就是周商時期大臣和百姓,稱呼君王大多為王上、大王,自從秦始皇確立自己為始皇帝之后,人們對他的稱呼,便改為陛下或皇上又或者是天子。這些稱呼一直延續到了漢朝及魏晉時期。

隋唐時期稱呼君王普遍為圣人,到了宋朝便稱為官家,因為宋朝的皇帝是姓趙,所以史稱趙官家。拍攝于明朝的電視劇,一般都稱呼君王為萬歲或萬歲爺,據歷史考證,確實有這樣的叫法。但是古代公私分明,私底下叫君王便不是稱呼萬歲或萬歲爺了,而是稱呼為今上。

現在大多數古裝劇稱呼君王,一般都是皇帝,皇上或陛下。其實這個稱呼普遍存在于清朝,也就是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所以說現在的古裝劇中大多數稱呼君王為皇上、陛下也是沒有錯的,因為當時這些稱呼都流行于每個朝代,只不過適用范圍的大小,以及使用頻率的多少差異罷了。

古代君王的自稱一般包括朕、孤、寡人三種。君王的自稱,在先秦時代還有一種叫法叫不谷,秦朝確立之后,秦始皇嬴政自行創立了叫法。而私底下對于君主的敬稱有大家和至尊兩種。不同時期君王對于自稱自己的稱呼也不一樣,總的來說大致有朕、孤、寡人、明上、朝廷、九重、人牧、大王、大家、主上等稱謂。

[img]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古代君王的自稱(古代君王的自稱都有哪些?如何演變的?)”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古代君王的自稱(古代君王的自稱都有哪些?如何演變的?)
本文地址: /qiwenyishi/4874.html

標簽: 古代君王的自稱(古代君王的自稱都有哪些?如何演變的?)

熱門文章
隨機tag
孝莊皇后色降了洪承疇?孝莊皇后嫁給多爾袞 劇中沒有做出說明(葉方舟嫌疑最大) 好聽的乳名(100個好聽到爆的乳名屬虎) 5月14日什么日子(5月14日什么節日) 大氣的女孩名字(大氣的名字女孩) 大雪是幾月幾號2020年(大雪是哪天20 八零后網絡原創文學作家(作品廣受好評) 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名(才貌雙全更招人喜 在線起英文名(根據中文名取英文名免費) 招引的拼音(孔雀的拼音怎么寫) 用什么網名會讓運氣越來越好(精選80條) 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飛機從未進入太空的企業號 中國最缺少的物質(中國最缺什么礦物) 生日為什么不能哭 世界上最失誤的火山(世界上最失誤的火山是 相煦以濕 前浪拍在沙灘) 中國最潛力省份排名(中國最潛力省份排名) bertie(bertiebott) 帝鱷vs恐鱷(帝鱷vs恐鱷誰厲害) 語重心長的近義詞是什么(語重心長的近義詞 傳說是為了慶祝打敗年獸(春節風俗活動介紹 外部效應: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另外的人(經 融學于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班玛县| 竹北市| 阜城县| 永兴县| 留坝县| 重庆市| 神池县| 黄石市| 疏附县| 齐齐哈尔市| 邹平县| 丰台区| 泾阳县| 钦州市| 崇明县| 陵水| 广河县| 韶关市| 延长县| 平泉县| 黔南| 通山县| 博客| 安平县| 辽中县| 从化市| 寿阳县| 梓潼县| 柳州市| 彭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漾濞| 博湖县| 洛阳市| 汝州市| 左云县| 乐都县| 新泰市| 三明市|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