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書中國(中國最經典著作)
xj
2023-04-08
如下:
1、《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2、《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于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3、《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
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后的意識形態。
4、《水滸傳》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滸傳》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加亮(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成為《水滸傳》的藍本。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
5、《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為羅貫中( 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三國演義》是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后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
現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則。清初毛宗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為現在最常見的120回本。《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書籍?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鏡花緣》、《金瓶梅》等。
1、《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2、《水滸傳》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于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
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問世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后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范。《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征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3、《西游記》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后,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游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游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4、《紅樓夢》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于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紅樓夢》版本可分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大系統。程本為程偉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為脂硯齋在不同時期抄評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書新版通行本前80回據脂本匯校,后40回據程本匯校,署名“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后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后世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5、《鏡花緣》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史。
后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img]書單推薦:1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華文化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它們是經過時間淘漉和歷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以下是書單推薦:1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
1、 《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2、 《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后,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3、 《莊子》
《莊子》是莊子學派的著述總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現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后學所作。莊子名周,戰國中期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管漆園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視名利地位如糞土腐鼠。齊王慕名曾派使臣攜重金聘他為相,莊周回答,寧愿在臟水溝里自由嬉戲,不愿受當權者的羈絆,拒絕了聘請。
4、 《孟子》
孟子,名軻,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后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后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后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5、 《墨子》
墨子,名翟(dí),華夏族,滕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關于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天智、陰鬼、“非命”、非樂、節葬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后,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6、 《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領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7、 《韓非子》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為莊周)。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8、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9、 《左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
10、 《楚辭》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采用楚國方言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為"離騷體"。
國學經典書籍8本
1、《千家詩·神童詩·名賢集·增廣賢文》
行孝道、做善事,珍惜時間,勤學苦讀,體現了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價值。
《千家詩》選用民間廣泛流傳的名家名篇;《神童詩》主要輯錄了神童汪洙的部分詩歌,《名賢集》《增廣賢文》則匯集文獻佳句及有韻的.諺語。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汪洙《神童詩》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名賢集》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增廣賢文》
本書作品以睿智的思考洞察社會人生,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通過簡潔凝練的詩歌、諺語告訴我們,在年少的時候要懂得珍惜時光、勤奮努力;在生活中要懂得孝順父母,和睦兄弟;在身處困境時,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2、《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被譽為“袖珍的百科全書”,涵蓋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哲理和智慧。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為古代啟蒙教育的著名教材。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僅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弟子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調陽。——《千字文》
3、《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據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啟蒙教材”
本書為清朝學者車萬育所著的《聲律啟蒙》和戲曲家李漁的《笠翁對韻》的合訂本。
兒童熟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音韻格律,自然地領會平仄對仗,以后在學做對聯和詩詞時,便可以信手拈來。
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聲律啟蒙》
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海棠經雨,臉邊清淚濕胭脂。——《笠翁對韻》
《聲律啟蒙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訓練兒童應對,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書中還引用大量典故傳說,包含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其中很多典故都具有一定的教育、警示意義,符合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對兒童成長有著深遠影響。
4、《論語·大學·中庸》(精編本)
儒家學說經典合輯,闡述儒學哲學核心思想,匯集學習與傳承的篇章。
南宋朱熹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合為“四書”。
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宋政治家趙普
《大學》作為“四書”之首,是儒學重要的思想載體。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政治的合法性依據,在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大學》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論語·大學·中庸》發揮了儒家學說,論述了道、理、心、誠、仁、義、禮、智等哲學范疇,并加以闡述發揮,提出了以理為范疇的哲學體系。《論語》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大學》是“初學入德之門”;《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重要著作。
5、《孔子家語譯注》(精編本)
集中體現孔子“仁”“禮”與“德”思想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孔子認為一個人不僅要懂得友善、愛人,而且要時刻反省自己,祛除內心的雜念和私欲,規范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社會禮法的規范。
故曰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孔子家語·王言》
本書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我們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孔子形象的重要依據。書中內容大都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另外,書中的許多故事和孔子的許多充滿哲理的語言對我們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6、《孟子譯注》(精編本)
被譽為“儒家學說代表作、傳統散文寫作之高峰”。
孟子(約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魯國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并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與孔子并稱“孔孟”。后世追封孟子為“亞圣公”,尊稱為“亞圣”。
本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善于論辯,長于思考,探索人性、人生、社會、政治等諸多問題,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謹記保持美好的品德,經常通過自省等方式修養自身,將人性中的善發揚光大,做一個善良、正直、勤奮修身,勇于挖掘自身缺點并改正的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孟子
本書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7、《荀子譯注》(精編本)
《荀子》是戰國末年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的著作。內容十分豐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學術思想成果總結性的著作。
本書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對事物辯證的看待方式,學習他人的美好品德,通過他人的教導對自身進行約束和修養,將人性中的“惡”通過后天努力而改正,并通過自身道德感化、教育他人,做一個善于思辨,勤奮修身,善于學習他人所長并改正自身缺點的人。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本書現存三十二篇,是荀子思想的總結,其內容旨在總結當時學術界的百家爭鳴和荀子的學術思想,反映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思想以及荀況的倫理、政治和經濟思想。
8、《道德經譯注》
被譽為“萬經之王”的偉大著作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欲,以虛心實腹為務。———— 唐玄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后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中國十大好書中國十大好書:《老子》《論語》《周易》《詩經》《孫子兵法》《孟子》《莊子》
《鬼谷子》《史記》《尚書》。
1、《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2、《論語》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論語》自宋代以后,被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古代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
3、《周易》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圣典,六經之首。被稱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4、《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5、《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或《吳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于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圣典”。《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6、《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與“五經”。
7、《莊子》
《莊子》,是戰國中后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學說匯總。漢代以后,莊子被尊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8、《鬼谷子》
《鬼谷子》,又名《捭闔策》,該書側重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鬼谷子》思想學說之所以能在百家爭鳴戰國時期獨樹一幟,不僅在于他的與眾不同的縱橫理論,更在于他以“道”為理論依托,將其思想學說提升到哲學的高度。
9、《史記》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品中撰寫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對此后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被后世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10、《尚書》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尚書》被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歷代儒家研習之基本書籍,傳說是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最經典的書中國(中國最經典著作)”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最經典的書中國(中國最經典著作)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12361.html
標簽: 最經典的書中國(中國最經典著作)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女人最經典服裝(中國女人最經典服裝是什么)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地球將毀滅(至少要等20億年) 東北喬四爺勢力有多大 一共15個(俄羅斯是唯一繼承國) 中國最神秘軍事工程(中國最神秘的軍事禁區 沙和尚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如何快速忘掉恐怖事物 板栗怎么去皮和殼小妙招 免費起名測分(免費起名測名) 中國最珍貴的插圖(中國最珍貴的照片) 秦國歷代國君及姓名介紹 萬里長城有多長 1.0視力對照5.0對照表換算規則 猶太人用智慧化解危險(受真實事件啟發) 中國人口最少的城市 世界上最模糊的路(最模糊的動物是什么) 中國最干枯的水庫(中國最長的水庫) 洋氣的男孩名字(驚艷的男孩名字) 世界上最奇特的坐騎(世界上的坐騎是什么) 跟家人溝通的方法 脫殼金蟬(脫殼金蟬比喻什么) 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是什么?雅魯藏布江大峽 中國最漂亮的星座(最漂亮的星座是哪個星座 蔚來汽車是中國的嗎 中國什么朝代最神秘(中國最神秘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