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中國帝王(中國偉大的帝王有哪些)
xj
2023-04-09
中國古代十位最偉大的皇帝是哪些?哪一位絕不能少?
中國有兩千幾百年悠久的封建帝國歷史,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封建王朝、形形色色幾百個皇帝。那么,其中有哪些皇帝算得上是最偉大的皇帝呢?
說到對中國皇帝的評價,現當代以來自然是從毛老人家開始了,他在其最著名的詞作《沁園春·雪》里那幾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早已流傳千家萬戶,被大家認為是他“欽定”的中國古代5位最偉大的皇帝: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蒙元大帝成吉思汗孛爾只斤·鐵木真。
就算他們5位都在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皇帝之列吧,那么若要評出10位呢,另外還有哪5位應該列入?
我覺得,漢光武帝劉秀、隋文帝楊堅、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前5位加上這5位,即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清康熙帝、清乾隆帝,此10人就是中國古代10位最偉大的皇帝了。
因為中國古代的皇帝太多,若覺得評出10位還不夠,便可以再搞個“副榜”,再增加10位,我認為他們是:漢高祖劉邦、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蕭衍、一代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宋太宗趙光義、宋仁宗趙禎、明成祖朱棣、明孝宗朱祐樘、清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
這20位里,五大盛世王朝(漢唐宋明清)各有3位,其他有五個曇花王朝(秦魏梁隋元)各1位。
說到中國古代極個別最偉大的皇帝,大家見仁見智、看法不一,但有一位是絕不能少的,他就是“正榜”十位里的隋文帝楊堅。也許隋文帝的名氣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他們那么大,但他絕對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原籍弘農郡華陰縣(今屬陜西),生于馮翊般若寺,漢太尉楊震第14世孫,其四世祖楊元壽是北魏重臣,其父楊忠是北周開國名將。公元581年,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于時任丞相、外祖父楊堅,楊堅登基稱帝,建立隋朝,改元開皇,大赦天下,史稱“開皇之治”,在位23年。
此后,隋文帝先后消滅與安撫陳國、西梁、嶺南冼夫人等政權;又在北方擊破突厥人等游牧民族,被尊為“圣人可汗”。于黑暗重重之間橫空出世的他,結束了中國迄自東漢末年三國鼎立、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四分五裂漫長的三四百年,長期征戰黷武、社會一盤散沙、經濟凋敝荒蕪、百姓流離失所、人口不斷減少、漢民瀕臨滅絕、面臨亡國亡族的不堪局面,重新建立起類似秦漢泱泱大一統的封建帝國,而且成功地將原北周制度移植到大江南北、王朝各地,鞏固并發展了中華種族和傳統文化。
隋文帝雄才偉略,勵精圖治;對百姓寬仁,廢除酷刑,輕徭薄賦,推行均田制;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廢除九品中正制,消滅士族舊習,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大力澄清吏治;極力加強漢化、遏制胡化,重視儒家經典;統一幣制、度量衡,發展文化經濟,帶頭倡導節儉;設糧倉、修漕運,建造京城大興……使得中國再次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江山一統,多民族雜居融合,百姓安居樂業,人口達到700余萬戶、四五千萬人,為歷史空前記錄,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而且,隋文帝在選拔人才上開創的科舉取士制度,在政治體制上開創的三省六部制度,在法律上編纂《開皇律》修訂刑法,皆為唐太宗所沿襲,影響中國后世一千幾百年,貢獻巨大。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在參照和借鑒這些制度。
有人評價隋文帝說:“他使一個民族絕處逢生,他使一個文明得以延續,他使一個不再是國家的國家奇跡般再次統一,他為一個民族的盛世打下根基。”這個評價是崇高、輝煌的,也是客觀、公正的。
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也說:“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后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
隋文帝由于對大中國的統一和華夏文明的延續做出的卓越貢獻,被西方歷代史學家公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了不起的帝王――至少是之一。
在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1978年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中,隋文帝排行第82位。在這個榜單里,中國只有區區8人,中國皇帝只有區區3人,除了秦始皇、成吉思汗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是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國皇帝、法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拿破侖最崇拜的人物之一,也是我個人認為的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img]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皇帝在中國古代,皇帝是一國之主,是九五之尊,他們在享受至高權力、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也背負著勤政愛民、治國強國的重大責任。雖然說,不可能有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帝,但功大于過的皇帝還是很多的,本文盤點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皇帝,歡迎大家閱讀。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修筑靈渠,溝通水系。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于邢臺沙丘。
漢武帝: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并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別館(今陜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于昭陵。
隋文帝:楊堅
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漢族,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圣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余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楊堅在大寶殿駕崩,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于泰陵。
漢文帝:劉恒
劉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即位后,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劉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第二年,即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劉恒去世。
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后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濠州鐘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是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于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圣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傳位于第四子胤禛。
武則天(武周)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后,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則天于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護圣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策略,致力于統一全國,先后滅亡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
中國歷史上十位最杰出的皇帝第一種說法: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649年) 作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貞觀(627年~649年)年間,由于比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注意與民休息,留心治道。
這個時期,政治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發展,社會安定,國勢強盛,民族關系融洽,被贊譽為封建社會少有的治世,史稱“貞觀之治”。
開創了繁華的唐朝盛世。
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度量衡,修筑了舉世聞名的長城,一生功績卓著。
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實行暴政,秦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三位: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前87年) 西漢王朝的第六代皇帝。
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
漢武帝雄才大略,頗有建樹,他當政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的時代之一。
人們往往把漢武帝的功業和秦始皇相比,史稱“秦皇漢武”。
第四位: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公元1654年-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精明神武,用兵 *** ,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衛了中國的版圖。
同時崇尚節儉。
開創了康乾盛世。
除敖拜,平三藩,攻臺灣,親征葛爾丹康熙帝的膽識、遠見、氣魄,甚至不計“萬乘之尊”與將士同甘苦,以及勇于實踐的精神,堪稱是歷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
第五位:武則天(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間舉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員外置官,破格用人。
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進步的主張。
順應了時代潮流,延續了唐朝盛世。
第六位:前秦世祖苻堅(公元338~385年) 抑制豪強,整飭軍政,強化王權,對于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區的人采用懷柔政策。
在思想意識上以漢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學,廣興學校,令公卿以下子孫入學,還親臨太學考試學生優劣。
關中為前秦的根本所在,因多年混戰,生產廢弛,他“勸課農桑、賑恤窮困”,行區種法,興修水利,遂使關隴地區經濟發展,國力充實。
370年苻堅攻滅前燕,次年滅仇池氐族楊氏,373年取東晉梁、益兩州,376年滅前涼和代,統一北方。
382年派呂光進軍西域。
前秦成為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其疆域東極滄海,西并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
他在位期間致力于修明政治,統一中國北方,政績顯著,是十六國時期許多封建帝王中最杰出君王。
第七位: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公元1162-1227年) 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
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
之后進行大規模的侵略擴張。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
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
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
為后代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國家而奠定了基礎。
第八位: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 宋朝開國君主,公元960年。
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先后攻滅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御,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
第九位: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 明太祖是歷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統一南北的同時,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著手穩固新建王朝的統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響深遠,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統治基礎 。
但他將中集權君主專制發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對社會經濟產生的阻礙作用。
第十位: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 漢光武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
他長于用兵,善于以少勝多,出奇制勝。
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
他所開創的“光武中興”是中國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第二種說法:
(1)周武王姬發:西周建立者,號稱“宗周”,廟號“武王”。
(2)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始稱皇帝。
(3)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西漢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的鼎盛時期。
謚武帝。
(4)漢光武帝劉秀:(前6-后57),東漢的建立者,死后實際薄葬。
(5)魏孝文帝元宏:北魏較有作為的皇帝(467-499),即位時年僅5歲。
(6)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淵次子,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能接受直諫,廟號“太宗”。
(7)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北宋開國皇帝,大權集中,生性孝友節儉。
(8)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國皇帝,成吉思汗之孫。
滅亡南宋,統一了天下。
(9)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貧寒,曾投身皇覺寺為僧,后克元,統一中國。
死后謚高皇帝,廟號太祖。
(10)清圣祖玄燁:(1654-1722),清代皇帝,姓愛新覺羅,清世祖福臨第三子,在位61年,廟號清圣祖。
中國最偉大的三個皇帝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后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后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重用李斯、尉繚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2、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學家。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并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并開辟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歷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后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臺詔》。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葬于茂陵。
3、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
聰明果斷,擅長騎射。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冊封敦煌郡公。善于用兵,屢建功勛。攻破長安后,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右武候大將軍,冊封秦國公。唐朝建立后,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冊封秦王。設立文學館,籠絡各種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后,正式即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后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有哪些1、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數人能與之相比。雖然他在晚年“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焚書坑儒”破壞了百家爭鳴的優良傳統,壓制思想,文化的正常發展,但他對中國歷史所作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
滅六國,統一華夏,建立中央集權,始稱皇帝,被稱為千古一帝。
2、 武帝漢劉徹(前156年—前87年),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下的西漢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
3、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 漢光武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長于用兵,善于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他建立的東漢王朝達200多年的歷史,開創的“光武中興”是中國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4、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公元604年),平定陳朝,結束了自東晉以來270多年的戰亂和南北分裂的局面,為中國重歸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使中國人民免受戰亂之苦。
他不僅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還使隋朝成為政權穩固,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文化發展,甲兵犟銳,威動殊俗的犟盛國家。后人一般將隋文帝的大治譽為「開皇之治」。
5、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中華帝國千古第一帝,大唐王朝實際締造者,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李世民超群的軍事才能,使唐室僅僅用四年的時間就奠定了統一的局面,減輕了內亂給中國文明帶來的破壞。唐太宗能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貞觀之治」,是中國人千年稱頌的好皇帝。在當時的世界上,堪與唐帝國相比的,只有中東的阿拉伯帝國。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最偉大中國帝王(中國偉大的帝王有哪些)”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最偉大中國帝王(中國偉大的帝王有哪些)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12829.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最便宜水上村莊(便宜又好玩的水上樂園)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女性并被咬了一口(科學角度分析) 中國最漂亮的人視頻(中國最漂亮的人視頻在 觀落陰(觀落陰是什么意思) 提前批次錄取是什么意思(提前批次錄取是什 雀斑黃褐斑(雀斑黃褐斑老年斑曬斑怎么去掉 大象鳥(大象鳥長什么樣) 朱元璋死前真的讓太陽站住嗎 兩人的愛情感天動地(民間傳說)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世界上最膽小的泰迪熊(世界上最可愛的泰迪 中國歷史上唯一男皇后 是青茶(屬于半發酵茶) 免費姓名測分(取名字大全免費查詢) 最低2500元(低于2500元很可能是假 焉得虎子(焉得虎子上一句是什么) 最嚴重缺點介紹 德云社高峰(德云社高峰媳婦照片) 甘南旅游必去景點 中國最漂亮的果實(中國最美果園圖片) 林家宅37號事件完整版(林家宅37號事件 世界上最平靜的聲音(最平靜的動物是什么) 令人惋惜的一場醫療悲劇(還原事實真相) 無史籍記載(楚國公主的可能性最大) 西秦(西秦腔二犯這一曲調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