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繁華的邊緣(中國最繁華的邊境城市)
xj
2023-04-09
一般說到民國,首先想到的就是貧窮落后,兵荒馬亂等,而這組圖片將展示一個民國的另一面。圖中是1929年時的沈陽(當時叫奉天),那時它還是一座城墻環繞的古城,日軍在城外其控制區域建立了新的鐵路運輸中心,站前有民國著名的連鎖旅館“悅來棧”。
1932年的上海,原本地處城西邊緣偏僻處的賽馬場和娛樂中心,已被零售業騰飛帶來的大廈圍城了孤島。 1932年大連火車站。在當時的東北,每天有大量人員物資經由大連港和 南滿鐵路運輸。
1933年的哈爾濱。洪汛期的哈爾濱會有幾個禮拜變成這樣。船夫門每天早晨渡人出行,賺點零花錢,他們中既有 中國人也有俄羅斯人。
1934年的廣州,遠處是現代風格的建筑,近處則是古老的小船。
1934年,廈門。渡頭擠滿了招攬生意的舢板和船夫,他們操著大嗓門,爭著送客人過海港。遠處可以看到鼓浪嶼上的外國人居住區。
1936年,北平。城北的城墻外有一片清靜的地方,這是一個放羊的好去處。
1937年,守衛北平城墻的中國機槍手。這些城墻有數百年的歷史,綿延約200公里,寬闊的頂端可容幾輛汽車并排行駛。
1937年,廣州的牌樓。1927年一場大火后,許多有數百年歷史的老建筑被拆掉了,給寬馬路和現代樓宇讓路。這些牌樓之所以還在,是因為有些外國人向市 *** 請愿將其保留。
1937年,上海外灘。江畔大道沿線有許多氣派的國際商業建筑,水濱有碼頭和海關。這里后來曾遭到日軍飛機轟炸。
1937年,北平。雙峰駝是北平的一種主要交通工具,可以從周邊鄉村運送煤和糧食,也可以遠到蒙古一帶進行貿易。石頭雕成的牌樓,是中式景觀中常有的特征。
1938年,南京 明孝陵。這里是 朱元璋及馬皇后的陵墓,據說能把石塊扔到石像背上不跌落的人會交好運。
[img]廣東是如何從邊緣地帶變為經濟之王的?文字:柳丁| 制圖:孫綠
本文獲地球知識局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在萬里長城與南海之間,是歐亞大陸上最大的一塊季風農業區,廣東位于其最南端。同時,他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是東亞大陸與東南亞、印度洋世界的結合點。
這使得廣東既能充分汲取農耕文明的養分,又展開雙臂擁抱來自海洋的饋贈,這也成就了廣東千年的繁華。
大陸與大洋之間
?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覽廣東的地緣和歷史。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黃梅次第新
梁啟超1902年在《中國地理大勢論》中指出:
“(廣東)其握大江之下流而吸其菁華也,與北部之燕京,中部之金陵,同一形勝,而支流之紛錯過之。其兩面環海,海岸線與幅員比較,其長卒為各省之冠。其與海外各國交通,為歐羅巴、阿美利加、澳大利亞三洲之孔道。”
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
梁氏三句話,準確的概括出廣東省的特點――大江和海洋的滋養讓這里成為大陸型中國的天然海洋門戶。
廣東全省有三條大的河流――西江、北江、東江。三江最終在廣州附近匯流入海,形成了省內最大的沖積平原――珠江三角洲,面積大概在1萬平方公里。
西江、北江、東江與珠江三角洲
在粵東,潮汕地區的河流為韓江,下游的潮汕平原為全省第二大平原,面積大概在1200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與韓江流域
不過平原并不是該省的主要地形。廣東全省平原大概占全省面積10%,臺地大概占15%,丘陵山地占75%。
省內東、北、西三面環山,粵北有騎田嶺、大庾嶺與江西、湖南相接;粵東有蓮花山、羅浮山、九連山;粵西有云開大山、云霧山等。
山丘多,平原少
群山環繞的地理環境,有利于軍隊的集結隱蔽,并能依山據險,外可出擊,退可固守,對于珠江三角洲等平原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
廣東省有四大城市群。分別是珠三角城市群、東部沿海城市群、西部沿海城市群、、北部山區城市群。
畢竟平原很寶貴
盡管廣東貴為全國第一經濟強省,2016年GDP為79512.05億元,但是區域發展并不均衡,穗、深、佛、莞遙遙領先;珠江三角洲惠州、中山、江門等城市居中;粵北、粵西、粵東等諸多城市經濟總量偏小。
高度集中珠三角
廣東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光、熱、水資源豐富,是水稻、甘蔗主要產地;香蕉、荔枝、龍眼等亞熱帶水果是優勢農作物。南部還可以種植橡膠、胡椒等熱帶作物,農業總產值一直居全國前列。
但是由于人多地少,是全國人均耕地最少的省,所以廣東也是一個缺糧大省。
珠三角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目前還看不到減速的可能
國內的北糧南運
瘴江南去入云煙
望盡黃茆是海邊
華夏文明的傳播,從黃河流域中游開始,大概以同心圓形勢向著東亞大陸彌漫開來。秦始皇派遣50萬秦軍南征,將兩廣納入帝國版圖,設南海、桂林、象群三群。
秦帝國第一次擴張至五嶺以南
底圖為中國歷史地圖集
秦末趙佗自立南越國,其后到漢武帝時,因南越內亂,漢朝再次出兵南下,盡并南越故地,從此廣東成為中原王朝南部邊疆一省。
南越國疆初期域圖
拿下南越之后
南越之南的越南,亦收入囊中
縱覽南部諸省,云貴晚至清朝才建立有效統治,越南自唐以后脫離中國,那么兩廣尤其是廣東為何始終穩在中原王朝版圖之內再未脫離呢?
首先在于距離。
中原王朝的力量核心區,在漢朝時北至幽州,南到荊湖。遼寧和廣東作為核心區外的邊緣區,較易接受核心區力量輻射。所以歷朝歷代,一旦中原統一,便能立刻騰開手來消滅廣東割據力量。和處在中原文化強勢輻射區外的越南和朝鮮不可同日而語。
朝鮮與越南還是遠了些
其次在于交通。
秦征南越,建立了四條通道溝通嶺南與中原。一是自湖南全州入廣西桂林;二是自湖南道縣入廣西賀縣;三是自湖南郴州入廣東連縣;四是江西大余入廣東南雄。這些交通要道的建立有利于軍隊征伐、移民南下。
反觀云貴、越南北部,崇山峻嶺,交通不便,中原王朝力量即便是短暫征服此地,如東漢馬援征交趾、南朝宋的宗愨破林邑,但是一旦后援不濟,或者中原動蕩,很容易丟失這些地方。
第三在于有效的統治。
自秦征服南越以來,行政上設置郡縣,行管理之事;軍事上屯駐大軍,賦征伐之權;文化上將其納入華夏文化圈,沐浴王化;經濟上在廣東省內最適宜農業的珠江三角洲筑番禺城,以此為基地,逐漸輻射到全省,令廣東成為中原王朝穩定的一部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在于人口。
自秦開始,廣東經歷了幾次大的移民潮,如秦末、東晉、唐、宋等,漢人不斷南下,成為廣東的主體民族。歷史上的雒越、西甌等族要么在戰爭中被消滅,要么被漢族同化。
漢族歷代遷移路線
今日廣東三大族群,潮汕人和客家人基本都是來自中原移民,廣府人中的移民片人基本上為漢人或漢人與當地人通婚的后裔,僅有鄉下片人為原百越土著后裔。漢人主導的人口結構,使得華夏文明站穩了腳跟。
乘船浮?下韶水
絕境方知在嶺南
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南的客觀現實,使得廣東基本上呈現兩個特點:高邊緣化和高離心力。
在中國漫長的帝國時期,政治和軍事重心長期在北方。即便是宋元以后經濟重心南移,也是止步于長江。廣東在帝國內部始終無足輕重,沒有機會成為重要的地緣板塊。
如果是流放到越南就更慘了...
唐代的韓愈就曾流放潮州,蘇東坡也被流放過廣東惠州。在古代,廣東作為“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的煙瘴之地,發配嶺南是一種及其嚴厲的判決。
荔枝是惠州的特產,
蘇東坡在惠州曾寫下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圖為十七世紀來華傳教士筆下的荔枝樹
直到鴉片戰爭以后,珠三角受到西方思潮洗禮,廣東才有機會影響全國局勢。
從廣東出發進圖中原,至少要打下兩湖。過于繁瑣的遠征路線讓近代化以前的地方勢力往往滿足于偏安一隅。
廣東古代史上僅有的一次北上,應該是南朝梁末年,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陳霸先率兵北伐侯景。后陳霸先擊殺王僧辯,擊敗北齊,建立陳朝。
這位老兄能從南海(廣州)出發
北征建立陳朝,也是厲害了
陳霸先
盡管廣東地形易守難攻,但是一旦中央王朝統一,集全國之力南下廣東還是易如反掌。歷史上的趙佗、劉龔等人都是如此。
但每到王朝末年,中央權威減弱時,廣東還是很容易出現獨立或者半獨立的割據政權。
東晉末年孫恩、盧循、唐末黃巢、清初尚可喜等都曾以廣東為基地,舉兵反叛中央朝廷。元軍南下,廣東甚至成為皇室的最后堡壘,最終崖山兵敗,南宋滅亡。
清初三藩之亂
可能是嶺南反攻北方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近代史上,由于軍事技術的進步,廣東人才終于又有了北伐的興趣,且頗有斬獲。孫中山武裝反清第一次起義,便是1895年廣州起義。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廣東成為長期對抗北洋軍閥的大本營。最終國共聯合的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打垮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今天的廣東,由于地接南海,在國防上有著重要位置。南海艦隊司令部即在湛江市。未來南海局勢未必平靜,廣東在維護國家海洋主權中必定發揮重要保障作用。
南海地圖
北風航海南風回
遠物來輸商賈樂
以黃河流域華夏文明核心區向外的海陸通道有兩個樞紐:陸上的敦煌和海上的廣州。
陸上海上絲綢之路
中華文明最強勢的傳播到此結束,隨后開始與臨近文化產生互動和交融。這里也隨之成為商人的樂園、外貿的熱土。
從漢朝到明清,每當新舊政權交替之時,不堪戰亂的百姓與沒落的權貴都會南下避難。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從北方到來的新移民不斷擠壓南方人的生存空間,使很多廣東人不得不轉戰東南亞。
這種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的移民浪潮史稱“下南洋”,也稱“過番”,意指到南洋一帶謀生。
19世紀華人移民圖
鴉片戰爭前,東南亞的中國移民及后裔有150多萬,晚清時南洋地區的移民達500萬左右。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使得廣東人在政治和經濟上在東南亞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671年,廣東雷州人莫玖率千余人至越南,開拓河仙地區;1679年,明朝龍門總兵楊彥迪、副將黃進及高雷廉總兵陳上川一、副將陳安平等率士卒3000余人到越南開發嵋公河三角洲地區(嘉定)。
越南邊和的陳上川祠堂
在經濟上,廣東人為東南亞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歷史上,印尼的84個蔗糖工廠中,有79個是中國老板。他們帶去了熟練的工人和先進的商業思想,深遠影響了東南亞的農業和手工業。在其他行業中,中國商人的勢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今的華人,在東南亞各國經濟上有很大影響。比如泰國最大的公司正大集團謝氏家族,其第一代創始人謝易初、謝少飛也是自廣東澄海漂洋至泰國,最終創立了今天的企業帝國。
金鱗豈是池中物
一遇風云便化龍
地處南疆的廣東在歷史上長期無足輕重,但是作為大陸省份中最接近海洋的省份(廣西的海岸線和海南,在歷史上都屬于廣東省),一旦整個國家打開大門,廣東必定首先受益。
明清時期,玉米、番薯、土豆等作物經廣東、福建等等省最先進入中國,改變了整個中國的種植結構,也間接促成了清朝時期中國人口的大爆炸。
玉米傳播路徑
明末形成了以廣東為中心的東亞貿易圈。自馬六甲為南端起點,沿途經南海至澳門、廣州,東南有菲律賓,東北航經臺灣直到日本。
清朝中前期,廣州成為整個帝國唯一對外通商口岸。
廣州巨商伍秉鑒通過貿易積累巨資,家財達2600萬兩白銀,成為世界首富。
廣州十三行,1780年
伍秉鑒
遺憾的是,鴉片戰爭前三百年,盡管其中不乏個別中國人在闖蕩外海中留下濃重一筆,但是這種國民個人行為始終未能轉化成國家行動,以至于錯失緊跟世界潮流良機。
鴉片戰爭后的100年,廣東尤其是廣州,成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后,廣東成為率先開放的省份。第一批五個經濟特區,廣東獨占三個,可見在中國接軌世界戰略中廣東的重要地位。
五個經濟特區,廣東占了三個
從內部看,深圳作為最接近香港的城市,率先發展起來。此外,臺商和華僑大量來粵投資,也助推了廣東的崛起。廣州由于千年的積淀以及政治上的加成,也迅速成長。
隨著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東莞,佛山等城市陸續崛起,帶動了珠三角城市群的發展,也成就了廣東二十年來中國大陸最發達省份的地位。
如今的粵港澳灣區,成為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同時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區域載體之一。港珠澳大橋的修建,將進一步加速灣區融合,助力區域城市崛起。
港珠澳大橋
從外部看,廣東作為東南亞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經濟最發達的一環,未來也大有可為。
人口上,東盟十國接近6億,其中越南0.93億,菲律賓1.03億,印尼2.6億,這是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東盟
經濟上,東盟成為僅次于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交通上,除了南海這一天然航道外,中國正在力推環繞東南亞各國的泛亞鐵路建設,也將為廣東包括廣西、云南在內的諸省之間與中國互聯。
泛亞鐵路
從長遠看,以南海為核心,涵蓋東海、黃海的亞洲地中海,將成為未來世界的重要一極。如果眼光再往西,還要加上印度、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地區強國。這樣,在整個亞歐大陸邊緣地帶將形成一個繁榮的外環。
廣東作為大環之內的重要一小環,發展潛力無限。
廣州最繁華的地段在哪里呢?為何會成為繁華地段?廣州位于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北部邊緣,是西江河,北江河和東江河的交匯處,與南中國海接壤,與博羅縣和龍門縣 東部是三水,南海和順德, 北與清遠市,佛岡縣和新豐縣接壤,南與東莞和中山市接壤,與香港和澳門隔海相望, 它是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南大門”的起點之一。
廣州它屬于丘陵地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面朝大海, 北部是丘陵山區,森林茂密, 最高峰是北部的從化市與龍門縣的交界處的天堂塘頂, 中部是中低山區,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沖積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上下九步行街位于廣州市荔灣區(俗稱西關)的上九路,下九路和石獅府路, 它是廣州市中三個傳統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匯集了嶺南文化, 嶺南建筑文化,嶺南飲食文化和嶺南民俗。
步行街上有數十家大小餐館,其中包括百年歷史的陶桃菊,“國家特級餐廳” 廣州餐廳以及經營“西關名小吃”的特色小吃店, 從第十府到上九路,拱廊綿延數千米, 這些是目前廣州最大的建筑群,仍然保持著繁榮的商業功能, 它建于清代,是南歐建筑特色與傳統西關建筑風格的結合, 該產品采用北部滿族裝飾, 近年來,港,澳,臺及國內外美食也進入了步行街,成為傳統,現代,民族和國際美食文化交流的場所,充分體現了“ 廣州美食”的飲食文化風格。
廣州最繁華的步行街,美食街,購物街和商業街基本上都集中在越秀區的北京路步行街,荔灣區的上下九西福路,海珠區的江南西路步行街, 天河區石牌東路步行街廣州最繁榮的廣場包括越秀區的中國廣場和五月花廣場,海珠區的萬國廣場和李穎廣場,天河區的天河城市廣場,君怡廣場和時代廣場,荔灣區廣場廣州最繁榮的建筑集中在天河區:中信廣場及周邊建筑,市長大廈,高科技大廈。
中國十大名勝是什么?萬里長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宮、杭州西湖、蘇州園林、安徽黃山、長江三峽、臺灣日月潭、承德避暑山莊、西安秦兵馬俑。
1、萬里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陜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筑。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陜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2、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游資源的總稱。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范圍很廣,項目繁多。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巖洞、石刻等等,其境內的山水風光舉世聞名,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萬年智慧圣地” ,是中國陶器起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三處萬年古陶遺址(甑皮巖、大巖、廟巖)的城市,桂林甑皮巖發現的"陶雛器"填補世界陶器起源空白點。
“萬年智慧”是桂林重量級文化名片,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桂林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萬年智慧”的歷史文化名片。
3、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4、杭州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景區總面積49平方千米,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
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西湖地處中國東南丘陵邊緣和亞熱帶北緣,年均太陽總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1800—2100小時。
西湖有100多處公園景點,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評西湖十景”之說,有60多處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多座博物館,有斷橋、雷峰塔、錢王祠、凈慈寺、蘇小小墓等景點。
5、蘇州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蘇州古典園林素有“園林之城”之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范,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
6、安徽黃山
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風景區154平方公里。
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
7、長江三峽
中國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是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也是中國40佳旅游景觀之首。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8、臺灣日月潭
日月潭是臺灣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其地環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
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陳書游湖,也說是“但覺水環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環潭一帶地方古稱水沙連,分屬南投縣魚池鄉,是高山族曹族人的聚居地。
日月潭憑著“萬山叢中,突現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于五洲四海。
9、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距離北京230公里。
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
山莊的建筑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
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筑100余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于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
避暑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蜿蜒起伏的宮墻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于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么大。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10、西安秦兵馬俑
秦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游者開放。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帝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修筑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筑陵勞役達72萬之多。
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采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十大名勝古跡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繁華的邊緣(中國最繁華的邊境城市)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13077.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最娘的圖片(世界上最萌的女生圖片)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女孩子好名字(女孩名字有哪些) 中國最賺錢房產(中國最有錢的房地產公司) 黃巾軍的口號是什么 身價多少(張一鳴創業多次身價達千億) 靖康之變俘虜了哪兩位皇帝 螃蟹怎么做好吃又簡單方便 譬的組詞(譬的組詞拼音) 變成了韓小圈(下架是因為整改資源) 人類一共滅亡了幾次(人類滅亡了多少次) 名落孫山(名落孫山的孫山是指的是誰) 世界上有沒有美人魚(世界上有沒有美人魚真 中國最值錢硬幣(最值錢硬幣的圖片)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多 棄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是什么 中國最宜養老(中國最宜養老城市排名) 萬籟俱寂是什么意思(萬籟俱寂是什么意思解 關羽墓出土青龍偃月刀是真的嗎 王重陽都練了一些什么武功 千萬不能水洗和干洗 美國51區真有外星人(美國51區真有外星 鵝蛋的吃法禁忌(注意適量食用) 夢幻網名大全(夢幻網名) 世界上最貴的鋼筆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