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北的半島(北半球最北的國家)
xj
2023-04-09
1.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半島。位于亞洲西南部,東臨波斯灣、阿曼灣,南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隔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北與亞洲大陸的分界大致在西起紅海東北部的亞喀巴灣北端東至波斯灣的阿拉伯河口一線。南北長2240千米,東西寬1200~1900千米,面積322萬平方千米,海拔1200~2500米。是古老平坦臺地式高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除西南端海拔2700~3200米的也門高地外,僅在西南和東南部有小部分山地。其中,西岸南段的希賈茲山脈高1500米,山峰多為死火山錐,最高峰哈杜爾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中部為廣闊的沙漠,面積約120萬平方千米,約占半島面積的40%,較大的沙漠自北向南依次為大內夫得沙漠,代赫納沙漠和魯卜哈利沙漠。其中以魯卜哈利沙漠為最大,面積65萬平方千米。半島地處北緯13°~20°,北回歸線橫貫其中,屬熱帶荒漠氣候,氣候干熱,大陸性強。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0~55℃,為世界最熱地區之一,最冷月平均氣溫多在15~24℃之間。大部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北部地區冬季因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年降水可達200毫米左右,也門高地和南部沿岸山前平原,夏季因受印度洋氣流和地形的影響,年降水量可達500~1000毫米。因此半島中部沙漠廣布,熱帶干草原分布于沙漠四周。只有在山前沿海平原和內陸地勢低洼及地下水位較高處,才分布有狹窄或零星的綠洲,灌溉農業和牧業相對發達,人口比較集中。較大綠洲有也門高地沿岸狹窄平原,以胡富夫為中心的艾赫薩綠洲,以利雅得為中心的海爾季綠洲等。綠洲中盛產椰棗。南部沿海平原盛產熱帶作物,如咖啡、橡膠、芒果等。牧業以飼養駱駝為主。波斯灣沿岸盛產石油,有“世界油海”之稱。2.印度半島 世界第二大半島,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又稱德干半島。位于印度境內,以德干高原為主體。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北以溫迪亞山脈和焦達訥格布爾高原為界,呈倒三角形,伸入印度洋。南北長1700千米,東西最寬1600千米,面積209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600米。東、西緣沿海岸分別縱列著東、西高止山脈,兩山之間是海拔約600米的德干高原,外側山麓有狹窄的山前沿海平原。較大河流有訥爾默達河、戈達瓦里河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為涼季,平均氣溫10℃以上;3~6月為熱季,高原中部可達35℃左右,7~9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800毫米。3.中南半島 世界第三大半島,也叫中印半島或印度支那半島。位于亞洲東南部。東瀕南海,南瀕泰國灣,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北、西北與中國、印度接壤。半島中部有狹長的馬來半島向南延伸,直至赤道附近的新加坡海峽。半島東部為越南、老撾、柬埔寨,西部為緬甸,中部為泰國,南部為馬來西亞。面積206.4萬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山脈主要有長山山脈、他念他翁山脈、若開山脈。大河有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多數發源于中國境內。熱帶季風氣候,旱雨雨季分明。多熱帶季雨林,盛產柚木。稻米、天然橡膠、油棕生產在世界占重要地位。世界最大的錫礦開采區,鎢礦與石油也較豐富。4.拉布拉多半島 北美洲最大半島,世界第四大半島。位于加拿大東部,哈得孫灣與大西洋及圣勞倫斯灣之間。面積140萬平方千米。地處前寒武紀加拿大地盾東部,為古代北美大陸三大冰川中心之一,長達1.6萬千米的海岸線曲折交錯,多峽灣。地表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北部托加特山海拔1500米以上,有冰槽谷等冰磧地貌。湖泊眾多,有“湖泊高原”之稱。河流富水力,多源出中部,常與湖泊、瀑布串連,各自入海。屬極地長寒氣候,東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經過,降水季節變化較均勻。除夏季短暫溫涼外,地表均為冰雪覆蓋。北部沿海為苔原-冰沼土,中南部為針葉林-灰化土。河谷以膠樅、黑云杉為主的森林茂密,有麋、馴鹿、黑熊、北極熊、海豹等野生動物。鐵礦儲量豐富。居民稀少,多從事漁業、狩獵和毛皮加工業。5.斯堪的納維亞半島(ScandinavianPeninsula)世界第五大半島,歐洲最大的半島。在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東北部與大陸相連,其間沒有明顯的自然界線。南北長1850千米,東西寬400~700千米,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半島有挪威、瑞典兩國以及芬蘭北端的一小部分。人口約1200余萬。半島地質古老,由于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強烈作用,半島上冰川地形非常普遍。除大量的冰斗和冰川槽谷外,并多冰川湖泊,其中瑞典一國就有大小湖泊9.2萬個,總面積達3.8萬平方千米,占國土8%以上。挪威沿海,由于冰川槽受海水侵入而形成一系列典型的峽灣,這些峽灣狹長、曲折、幽深,寬僅一至數千米,長度往往超過100千米,兩岸多為高峻的山崖,是船艦良好的停泊地。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中西部。山脈構成半島地形的主軸。山脈西坡陡峻,直臨挪威沿岸。許多地方形成峭聳的懸崖。東坡比較平緩,成階梯狀經丘陵臺地過渡到波羅的海的沿岸平原。山脈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峰是挪威境內的加爾赫峰,海拔2468米。整個半島處于北緯56°~71°之間,一般屬寒溫帶氣候。全年多西風和北風。由于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季氣溫高于同緯度的其他地區,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僅-15℃左右。降水充沛,西部沿海處迎風坡,年降水量達3000毫米,但背風的東部僅450~750毫米。全區森林茂密,平均覆蓋率50%。森林工業在挪威和瑞典均為重要經濟部門。半島金屬礦藏豐富,鐵礦尤為馳名。瑞典、挪威都為鐵礦砂出口國。瑞典的基律納是世界上地下開采的最大鐵礦。挪威沿海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捕魚量居世界前列。瑞典和挪威造船工業見長,所造船舶大部分供出口。林業、水力發電、鐵礦開采、漁業、造船業和航運業均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富有傳統的經濟部門。6.伊比利亞半島 又稱比利牛斯半島。位于歐洲西南部,歐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西靠大西洋,東臨地中海,北臨比斯開灣,東北以比利牛斯山脈同法國相接,南以直布羅陀海峽同非洲相望。面積58.4萬平方公里。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三國和直布羅陀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海岸平直。西部和西南部為低地。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海拔600~800m,占全境面積的60%。地中海式氣候為主。北部沿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陸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有杜羅河、特茹河、爪的亞納河等。農作物以麥類、玉米、油橄欖、柑橘、葡萄等為主。礦產多樣,汞和黃鐵礦的儲量較大。7.小亞細亞半島 (AsiaMinorPeninsula)亞洲西部半島。位于土耳其境內。北臨黑海,西臨愛琴海,南瀕地中海,東接亞美尼亞高原。主要由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組成。東西長1000千米,南北寬約600千米,面積52.5萬平方千米。南緣是托羅斯山脈,北緣是克羅盧山和東卡德尼茲山(兩山合稱龐廷山脈),東側是亞美尼亞高原。形成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地勢自東向西逐漸降低的地形特征。半島內部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拔800~1200米,由平坦臺地和斷陷盆地組成。多湖泊、泥沼,荒漠草原廣布。高原西部是較為低矮的山地,山脈走向多與海岸線垂直。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8.巴爾干半島 南歐最大半島。位于歐洲東南部。西臨亞得里亞海,東濱黑海,東南隔黑海海峽與亞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薩瓦河至里雅斯特一線為界與中歐相連,南瀕愛琴海和伊奧尼亞海。面積約50.5萬平方公里。有希臘、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南斯拉夫聯盟、羅馬尼亞及土耳其部分領土。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聯系歐亞的陸橋,東南有黑海海峽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地形多山,“巴干”土耳其語意為多山,主要山脈有西部的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品都斯山,東部的巴爾干、羅多彼山脈。平原低地少且分布零散,主要在北部及東部的河谷地帶。半島西部和南部屬地中海式氣候,冬季溫和濕潤,夏季炎熱干燥;其他地區為溫和大陸性氣候。除多瑙河、薩瓦河外,河流多短小流急,水量資源豐富。南部為地中海景觀,生長著由地中海型櫟、杉等組成的硬葉常綠林及常綠灌叢;北部及內部山區為溫帶闊葉林。有森林資源及煤、銅、石油等礦產資源。9.堪察加半島 亞洲東北部半島。屬蘇聯俄羅斯聯邦遠東區堪察加州。東瀕太平洋和白令海,西臨鄂霍次克海。從東北向西南延伸1200公里,中部最寬達450公里,北部以寬僅100公里的地峽與大陸相連。面積37平方公里,約占堪察加州總面積78.3%。地質構造上屬新生代阿爾卑斯褶皺帶。中部山脈和沃斯托內奇山脈縱貫南北,前者沿半島軸部延伸,后者與東海岸平行。兩列山脈之間為中央堪察加低地,有堪察加河流經。地殼不穩定,火山活躍,地震頻繁,多溫泉和間歇泉。計有160余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8座。沃斯托內奇山脈中段的克柳切夫活火山海拔4750米,為半島的最高點。沿西海岸為狹長平原,稱西堪察加低地。地處北緯51°~61°間,氣候冬寒夏涼,東部受海洋影響,較中、西部溫濕。2月平均氣溫-11~-16℃,8月12~16℃;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中南部是半島森林區,廣布以落葉松占優勢的針葉樹以及樺樹、白楊等;北部為森林苔原和原。礦藏有西海岸的煤和東部山地的泥煤、浮石、金、汞、硫、銅、鉬等,均未大規模開采。居民約30余萬,大部分是俄羅斯人。漁業是最重要的經濟活動,捕撈鯡魚、比目魚和蟹等。有少量農業及牛和馴鹿放養業。工業以魚類加工和木材加工為主。利用溫泉建有地熱發電站。東南海岸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為堪察加州首府,也是半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人口23.2萬(1983)。 10.馬來半島 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向南延伸部分,起自克拉地峽。又稱馬六甲半島。西臨安達曼海,西南隔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島相望。長約1100千米,最寬處約320千米。面積約23.7萬平方千米。分屬緬甸、泰國及馬來西亞。多丘陵。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多雨。廣布熱帶雨林和季雨林。礦產以錫、鈣、鐵為主。農產有橡膠、椰子、菠蘿等。
位于西歐北部的大半島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丹麥語:Skandinaviske halv?,瑞典語:Skandinaviska halv?n,挪威語:Den skandinaviske halv?y)古稱為scandia,意為“斯堪的納維亞人居住的之地”。“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n)一詞源自條頓語“skadino”,意為“黑暗”,再加上表示領土的后綴-via,全名意為“黑暗的地方”。因半島地處高緯、冬季黑夜很長而得名。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位于歐洲西北角,是歐洲最大的半島,也是世界第五大半島。整個半島大概處于北緯 56°~71°東經5°~25°之間,長約1,850公里(1,150哩)。它北起巴倫支海(Barents Sea),東瀕波羅的海,南臨卡特加特海峽(Kattegat)和斯卡格拉克(Skagerrak)灣,西傍挪威海和北海。南北長1850千米,東西寬400~700千米, 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其間沒有明顯的自然界線。主要為塊狀山構成,為古波羅的地盾的一部分。半島有挪威、瑞典兩國以及芬蘭北端的一小部分。與俄羅斯和芬蘭北部接壤,北至芬蘭,人口約1200余萬。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基阿連山脈,Scandinavian Mountains)橫恒于兩個國家之間,半島西部屬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島嶼和峽灣;東、南部地勢較平整,半島的氣候屬溫帶氣候,其北端嚴寒。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有挪威、瑞典兩個國家,兩國在13世紀前主要以海盜掠奪為生,曾經是威震北海的霸主,南方歐洲稱其為“維京人”,意為海盜。14世紀以來,受資本主義萌芽影響,逐漸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不過此時,南方的丹麥也在崛起,終于在1522年,兩國被丹麥國王巴龍納四世征服,地位一落千丈。后受工業革命影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發動革命,脫離了丹麥的統治,成立了兩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不過后來兩國被封建階級復辟,但資本主義仍有發展,在17世紀瑞典還多次與俄國爭霸。不過兩國終于在1822年被俄國征服,雖然后來俄國撤兵,但兩國一蹶不振,再也無法成為歐陸強國。 在后來的一百多年,兩國遠離歐洲戰火,發展經濟,改革很有成效,成為了富裕的挪威和瑞典。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和北部為挪威領土。南臨北海 ,西、北濱挪威海和巴倫支海。領土狹長,南北長1770千米 ,東西寬6.3~434千米。國土2/3為山地 。沿海多島嶼。挪威地形的特點,西部海岸破碎曲折,多峽灣。松恩峽灣最著名,伸入內陸180千米 ,寬5千米,入口處水深1350米。西部山地多冰川地形。現代冰川700多條,面積有5180平方千米。挪威氣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雖地處高緯度,但大部分地區仍屬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挪威工業發展很快,人口增長率低,國民生產總值躍居歐洲前列。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為瑞典領土。西臨挪威,東北接芬蘭,東濱波的尼亞灣,東南瀕波羅的海,西南隔卡特加特和厄勒海峽同丹麥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 國土南北長1574千米,東西寬500千米。地形主脊是貼近西北邊境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系一系列塊狀高原。高原上冰川地貌非常典型,最高峰凱布訥山,海拔2123米。山脈向東呈階梯式下降,第一階是諾爾蘭高原,第二階是緩傾的丘陵,第三階是海濱平原,不少地區十分低洼,廣布湖沼。礦藏以鐵礦為主。大部分地區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最南部屬溫帶闊葉林氣候 。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波羅的海的影響,氣候較溫和。冬季南北溫差較大。降水量西多東少。河流短小流急,雖水量充沛但通航價值不大。全國水力資源豐富。它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國家,比“千湖之國”的芬蘭還多四成。最大的湖有維納恩湖。許多湖泊之間都有河流溝通,但因水位不等,常形成急流瀑布。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的一小部分屬于芬蘭的領土。最高點哈爾蒂山位于芬蘭與挪威的邊界上。海拔1328米。
編輯本段地勢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屬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島嶼和峽灣;東、南部地勢較平整。山脈向東呈階梯式下降,第一階是諾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爾蘭高原,第二階是緩傾的丘陵,第三階是海濱平原,不少地區十分低洼,廣布湖沼。 半島地質古老,更新世時期斯堪的納維亞冰蓋是北歐最大的冰體。該冰蓋范圍最大時幾乎到達北緯48°,據估計大約覆蓋了660萬平方千米的面積,厚度達到3000米。它起源于挪威的斯特達爾斯布雷恩地區,向西擴展到英國,向東幾乎到達莫斯科。直到距今12000~8000年時,大陸冰川才最后消退,但目前山地上部仍留有總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的冰原。由于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強烈作用,半島上冰川地形非常普遍。除大量的冰斗和冰川槽谷外,并多冰川湖泊,其中瑞典一國就有大小湖泊9.2萬個,總面積達3.8萬平方千米,占國土8%以上。挪威沿海,由于冰川槽受海水侵入而形成一系列典型的峽灣,這些峽灣狹長、曲折、幽深,寬僅一至數千米,長度往往超過100千米,兩岸多為高峻的山崖,是船艦良好的停泊地。 半島地質古老,中西部縱貫著長1700公里、寬200~600公里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構成半島地形的主軸。山脈西坡陡峻,直臨挪威海岸,許多地方形成峭聳的懸崖。東坡比較平緩,成階梯狀經丘陵臺地過渡到波羅的海沿岸平原。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編輯本段氣候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西坡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坡溫帶大陸性氣候 ,一般屬寒溫帶氣候。全年盛行西風和北風,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氣溫顯著高于同緯度的其他地區,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僅-15℃左右;降水比較豐沛,西部沿海地處山脈的迎風坡,年降水量達3000毫米,但背風的東部只有450~750毫米。
編輯本段資源
全區森林茂密,平均覆蓋率達50%,其中云杉、松樹等針葉樹占 5/6,僅南部長有白樺、櫟、山毛櫸等闊葉樹,構成混交林,森林工業在挪、瑞兩國均為重要經濟部門。半島上河網稠密,河流均短小流急,水量豐沛,水力資源蘊藏量達5000萬千瓦,其中2/3已開發利用。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半島金屬礦藏豐富,礦藏有鐵、銅、鈦、黃鐵礦等。尤以鐵礦馳名。瑞典、挪威均為鐵礦砂出口國,瑞典的基律納是主要產地,是世界上地下開采的最大鐵礦,儲量達20億噸。挪威沿海又是世界最大的漁場之一,捕魚量向居世界前列。在加工工業方面,瑞典、挪威均以造船業見長,所造船舶大部分供出口,兩國也都擁有規模龐大的商船隊,在世界海運業中,多年來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林業、水力發電、鐵礦開采、漁業、造船業和航運業,均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富有特色的傳統經濟部門。
編輯本段語言
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半島南部;最大的幾個城市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以及挪威的奧斯陸。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大部分丹麥語、瑞典語和挪威語的方言是大致互通的,斯堪的納維亞人能夠理解彼此的標準語言。芬蘭語和愛沙尼亞語屬芬蘭-烏戈爾語系,與斯堪的納維亞的語言(丹麥語、瑞典語和挪威語)不同,比較接近匈牙利語。
編輯本段戰爭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斯堪地納維亞一詞現代的用法源自19世紀中葉的“斯堪地納維亞政治運動”。該運動于瑞-挪王國和丹麥與普魯士和什勒斯維希-荷爾斯泰因之間爆發的第一次什勒斯維希戰爭(1848年-1850年)與及第二次什勒斯維希戰爭(1864年)期間最為活躍。瑞-挪王國最初投入了相當大的軍力支援丹麥,但瑞典議會其后拒絕向國王提供軍力,斯堪的納維亞政治運動無疾而終。
編輯本段文化藝術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20世紀40年代中期,功能主義包括了許多實際上和風格上的變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這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取得較大成就,并獲得了國際聲譽。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爾摩博覽會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就將德國嚴謹的功能主義與本土手工藝傳統中的人文主義融會在一起。在1939年的紐約國際博覽會上,又確立了以“瑞典現代風格”作為一種國際性概念的地位。經過20世紀40年代一段艱苦的時期之后,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在20世紀50年代產生了一次新的飛躍。其樸素而有機的形態及自然的色彩和質感在國際上大受歡迎。在1954年米蘭三年一度的國際設計展覽中,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參展的瑞典、丹麥、芬蘭和挪威都獲得了很大成功。這些國家的設計組織在戰后實行了一種合作政策,它們的第一項主要成就是名為“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展覽。在美國藝術基金會的贊助下,這個展覽從1954—1957年在北美22個城市的主要博物館巡回展出,因此使“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形象在國際間廣為流行。在斯堪的納維亞現代功能設計運動中,各國設計組織在全國或地方層次上舉行了大量展覽,這些活動成為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主要特點。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年展輪流在各國舉辦,影響十分廣泛。它們與出版物和期刊一道為設計界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設計組織不僅舉辦展覽,它們也是設計這一領域的重要倡導者,鼓勵廠家投資于有創見的產品開發,說服當局在其設計政策中支持優秀設計。它們還啟發公眾意識到好的設計和日常使用中更美的東西,這對于20世紀50—60年代早期的設計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就風格而言,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是功能主義的,但又不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嚴格和教條。幾何形式被柔化了,邊角被光順成S形曲線或波浪線,常常被描述為“有機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氣。20世紀40年代為了體現民族特色而產生的懷舊感,常常表現出鄉野的質樸,推動了這種柔化的趨勢。早期功能主義所推崇的原色也為20世紀40年代漸次調和的色彩所取代,更為粗糙的質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設計師們的喜愛。同時它也開辟了人機工程學的先河。
世界著名半島名稱?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拉布拉多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
1、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位于亞洲,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和科威特、約旦、伊拉克、以色列等國位于阿拉伯半島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為最大。它從中東向東南方伸入印度洋。世界最大的半島。
2、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是東南亞的一個半島,因處于中國南方,中國譯為中南半島。古代受到中國和印度的影響,國際上稱為"印度支那"。
中南半島位于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中國海,屬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為東亞大陸與群島之間的橋梁。
3、印度半島
印度半島也稱印度次大陸(又稱南亞次大陸或印巴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體位于北緯8-37度,東經61-97度。世界第二大半島。
4、拉布拉多半島
拉布拉多半島是北美洲最大半島,世界第四大半島,為美洲大陸最東端。東部屬紐芬蘭省,西部和西南部屬魁北克省。位于加拿大東部,哈得孫灣與大西洋及圣勞倫斯灣之間。東南以貝爾島海峽與紐芬蘭島相隔,北以哈得孫海峽與巴芬島為界,東北隔戴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為界。
5、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位于歐洲西北角,其瀕臨波羅的海、挪威海及北歐巴倫支海,與俄羅斯和芬蘭北部接壤,北至芬蘭,意為"斯堪的納維亞人居住之地"。
[img]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世界上最北的半島(北半球最北的國家)”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世界上最北的半島(北半球最北的國家)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13084.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潮中國風文案(中國風軟文)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真實身份曝光 可以吃但口感很差 中國最迷你國腳(中國最迷你國腳是誰) 武漢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心(636米131 道路救援多少錢 并未公開(符合魯能巴蜀中學自主招生條件) 熊貓人詭異圖片 徐寧第三 破馬張飛到底是什么意思 辛卯年(辛卯年納音) 呂不韋簡介(呂不韋和趙姬的關系) 人生七十古來稀 張東升爬山(隱秘的角落張東升爬山) 中國最刺激的雨(中國最刺激的雨季) 世界上什么魔術最神奇(世界上有哪些魔術的 深海巨怪(深海巨怪圖片) 是豬狗牛(傻人有傻福) 選墓地(選墓地什么位置好) 起名字網(免費起店鋪名字網) 中國最標準的作息(中國最佳作息時間) 中國最荒涼公路視頻(中國最荒涼公路視頻大 世界上最神級車牌(世界頂級車牌) 官方最新劃分標準名單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著名文化古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