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居住民宅有哪些?


2、中國十大民居有哪些 中國十" />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二区,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日韩毛片免费观看,日韩精品社区

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之最 > 正文

中國最清潔的民宅(中國最清潔的城市)

xj 2023-04-15

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清潔的民宅(中國最清潔的城市)”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目錄一覽:

1、傳統居住民宅有哪些? 2、中國十大民居有哪些 中國十大特色民居 3、此民居號稱中國“最清廉的民宅”,400年的歷史,有何特殊之處? 4、中國古民居村落的典型代表 傳統居住民宅有哪些?

民居,是人們為生活和生產之便利而建造的居住和休養場所。民居選址、立基、構架、室內外裝飾擺設都是從當地的民族習俗和民族文化出發,用設計構建出各式各樣的建筑。民居的一磚一瓦、一梁一窗全都滲透著各民族深厚的文化風彩。形態各異的居住環境形成了不同風情的人文精神,繪制成一幅幅綺麗多彩的華夏民居風貌。家居建筑,融合了民族的審美意識、思想情趣、社會風俗、宗法觀念等,不論是繁華都市的深宅大院還是江南水鄉的市井集鎮或山莊村寨的石砌碉樓或林海環抱的木樓竹屋,無不洋溢著凝重、崇高、壯美的生活氣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人們的文化涵養和審美情趣。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遼代時期,四合院就已經初步成形。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具特色的居住形式。現存的四合院,以清代的遺留為多。由于建造的時間和規劃不同,內城和外城的胡同里的房屋建筑也不同。雖然在房屋建筑的基本格局上都是四合院,但內城和外城的四合院卻大不相同,內城胡同中的房舍大都是標準四合院。所謂標準四合院,是由北房、南房及東西廂房四面圍合,用卡子墻把房屋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封閉式院落。老北京人叫四合房。其中廳堂、正房、院子、私塾、書房、游廊、廚房,一應俱全。大戶人家甚至有園林和馬車房,關上大門,自成天地。四合院的精髓在于“合”字。中心有個庭院,作為往來、采光、通風的用途。

四合院的樣式古樸大方,莊重典雅,布局講究,環境幽靜。“高臺階紅門樓,青磚灰瓦博風頭",屋脊高高翹起的馬尾脊、屋檐下油漆彩繪的山水煙云,磨磚對縫的墻面,玲瓏精巧的花園,無不滲透著中國民居的古貌神韻。

正規的北京四合院一般以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中軸對稱,左右平衡,對內向心,對外封閉,方方正正。四合院無論大小,都是四面房屋合成一個庭院。只有一個院落的稱一進四合院,兩個院落的稱兩進四合院,三個院落叫三進四合院,由此類推,北京四合院可多達八進、九進院落,真可謂深宅大院。

因為建筑面積的大小和方位的不同,從空間組合來說有大四合院、中四合院、小四合院之分。

大四合院建筑雄偉,房屋高大,院落重疊,前廊后廈,抄手游廊,垂花門,影壁,隔斷都特別講究,院內有院,院外有園,院園相通,為大型住宅建筑,多為官宦人家。

正房是前廊后廈,后邊有罩房。東西廂房南邊的花墻子中間有一座垂花門,門內是四扇木屏風。東西廂房都有抄手游廊,與垂花門相通。有的花墻子在垂花門兩旁,鑲上兩三個漏窗。正房與廂房之間,有圓月亮門兒,可以從過道到后院去,有的有過廳,可以穿行。外院東西各有一道花墻,中間是月亮門兒,四扇綠油漆的木屏風,紅斗方字,東邊的是“東壁圖書”,西邊的是“西園翰墨”。可以從這個門兒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是在山墻開門接起來的走廊。這樣布局,形成了東西南北互相連通的幾個院落。清代府制,因封爵等級不同,所居府第的規制也有差別,公侯以下至三品官,房屋基高二尺,門柱飾黝堊,中梁飾金,旁繪五朵雜花,公門鐵釘,縱橫皆七。侯以下遞減。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是清朝時的那王府和恭王府等幾個,壯觀氣派,還帶花園。在四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一般中等有錢人家居住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間或七間,屋里有木隔斷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廂房帶廊子。五間的是三間正房兩間耳房,耳房是單開門,所謂“三正兩耳”。七間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間,有兩個與正房相連的套間兒。東西廂房各三間,廂房和耳房之間有個過道,可以通后院。東西廂房的南邊有一道院墻,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里外院都是磚地,雨過天睛后,院子不存水。院墻的正中間有一個月亮門。為了不讓外院兒的人一眼就看見里院,就在月亮門的后邊立一堵磚砌的或木制的影壁。有的在院里擺幾盆花,擺個大魚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涼。外院東西各有鹿頂一間或兩間。鹿頂的房子比廂房要小一點,用做廚房或是仆人們住。南房七間的格局,盡東頭兒的一間是大門洞兒,大門西邊的一間是門房兒,房門開在大門洞的西山墻;盡西頭兒的一間做車房或是做旁門。

普通人家居住小四合院。小四合院布局比較簡單,一般是北房三間,大多都用隔斷分成一明兩暗或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其中最東面的一間開作門洞。大門多是起脊門樓。院內都有青磚墁的甬道與各屋相通。老北京人一家兩三輩人多住這樣的小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重視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繁茂,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盆栽花木最普遍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筑,不用鋼筋與水泥,青磚灰瓦,磚木結合,混合建筑。以木構為主體標準結構,重量輕,以防震。整體建筑色調灰青,給人以十分樸素莊重的印象。

四合院的配套設施

四合院的大門大多占一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面、門釘、門聯等。大門一般是黑色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用于起居的臥室“內宅”。

烘云托月的影壁是北京四合院與大門配套的建筑。四合院常見的影壁有三種,第一種建在大門內側,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這種影壁較普遍。第二種是位于大門外面的影壁。這種影壁坐落在胡同對面,正對宅門,一般有兩種形狀,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呈“冖”

形的,叫雁翅影壁。這兩種影壁或獨自立于對面宅院墻壁之外,或倚砌于對面宅院墻壁,主要用于擋住對面房屋和不太整齊的房角檐頭,讓從大門外出的人有整齊美觀的感覺。還有一種影壁,位于大門的東西兩側,平面呈“八”字形,稱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這種反八字影壁時,大門要向里退進2—4米,在門前形成一個小空間,用作進出大門的緩沖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襯下,宅門顯得更加深邃、寬闊、富麗。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顯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隨著時代的進步,古老的北京四合院逐步被更方便的單元住宅樓所取代。

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山村民居建筑,是我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傲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藝術之林。

相傳西晉末年,由于中原戰爭不斷,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為了躲避戰亂而渡江南遷,至南宋時歷時千年,輾轉萬里,來到現江西、福建及廣東北部。為區別于當地原有居民,被稱為“客家”。“客家”一詞,就是相對“土著"來說的。為了生存與發展,客家人一方面披荊斬棘,開荒屯田,一方面建筑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在當時的條件下,家族聚居是防御自然界和人為的各種侵害的一致要求和必然結果。舉族遷徙的客家人就地取材,運用中原古代的建筑技術,仿照軍事用途的城堡,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建筑奇跡——客家土樓。

土樓大多呈方形或圓形,主要分布在福建永定。全縣有圓樓360座,方樓4000余座。特別是奇特的圓形土樓最具有客家傳統色彩,最為震撼人心。

土樓除具有防衛御敵的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盜以及通光好等特點。因為土墻厚度大,隔熱保溫,冬暖夏涼。

土樓用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沙、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揉、舂壓、夯筑而成。土樓一般高三層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700人。土樓結構奇特,有圓、方、橢圓、半月、交椅、雨傘、風車、八卦等形狀。它們各具特色,各領風騷,氣勢磅礴,令人震撼。土樓被譽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燦明珠”。

客家土樓一般地處于群山茫茫的山坳中,形態各異,形體單純,幾何感較強,常為方形、圓形。另外還有一種屋頂檐口高低錯落多層重疊名為“五鳳”樓的,其形態變化多樣,結構很復雜。

圓形土樓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稱天下第一樓。圓樓是客家土樓中最著名的一種。圓樓都是由兩三圈組成,由內到外,環環相套。圓樓外圈高十余米,四層,有一二百個房間,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四層是臥室;二圈兩層有三五十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一間是祖堂,是居住在樓內的幾百人婚喪喜慶的公共場所。樓內還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設備。土樓采用當地生土夯筑,不需鋼筋水泥,墻的基礎寬達3米,底層墻厚1.5米,向上依次縮小,頂層墻厚也不小于0.9米。而后沿圓形外墻用木板分隔成眾多的小間,其內側為走廊。其中包括年代最久、環數最多的“承啟樓”,直徑最大的“深遠樓”,直徑最小的“如升樓”。據統計,現存完好的圓形土樓有700多座。

方樓在土樓中最為普遍。此建物類型的特點,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圍墻,再沿此墻擴展該樓其他建筑物。而擴建的制式規格普遍是敞開的天井與天井周圍的回廊。這些相同建造形式的樓層堆積起來,最高甚至可到六層樓。最后使用木制地板與木造棟梁,加上瓦片屋頂,即成為土樓中最普遍的方樓。據統計,單是永定境內的方樓便有4000多座。目前所知最大的方樓是建于清咸豐元年永定縣高陂鎮的“遺經樓”。

五鳳樓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宮殿式或筆架樓。五鳳樓名字的由來普遍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五風樓屋頂檐口多為無層疊,就像展翅的鳳凰,因此得名;其二是說“五鳳”分別指五種不同顏色的.“鳥”:品、黃、綠、紫和白色。它同時也象征著東、南、西、北以及中五個方位,因此稱為“五鳳樓”。不管因何而得名,不可否認的是五鳳樓在客家土樓中最接近中原院落式民居建筑。其特色是從外觀看去通常為三凹兩凸,很像中國古時筆架。并且所有的房子都為中軸對稱。

五鳳樓有幾種不同的式樣:三廳式的,兩廳加一個邊房式的,三廳兩邊房式的,三廳兩邊房加上后面圍龍的,九廳兩穿堂的。最為常見的五鳳樓有三個廳堂兩個邊房。后堂和兩邊的房屋通常是兩層的。在樓的前面都有一個半圓狀的水塘,其中水塘的直徑邊靠近土樓與之平行。夾在塘與土樓之間還有一個稱為“禾堂”的空地,它是客家人用來曬谷物的場所。五鳳樓大多是對著河流而建,很多是坐落在山坡上。使得整個建筑群落由南向北呈階梯式升高。從正面看屋頂展現出層層跌落的效果,氣勢不俗。五鳳樓所在地區禮教興旺,族人大都盼望子弟經過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鑒于五鳳樓大門口常有匾書“大夫第”三字,表明主人身份顯赫,隱喻主人期望:希愿子弟能步步高升、出人頭地。

除了圓樓、方樓與五鳳樓之外,以形狀分類的土樓尚有凹字形、半圓形、與八卦形等。凹字形土樓主要地處于閩南南靖、詔安。半圓形分布于平和與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樓則偶見于永定、漳浦、華安、詔安、南靖和中國廣東東部。其中全中國最大的八卦土樓則為道韻樓。

土樓大王——承啟樓

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中國民居”郵票,其中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環環相連的土樓,看起來很像一座城堡。這座土樓就是世界聞名的承啟樓。巨大的承啟樓正是借助這方寸的郵票名揚天下的。

承啟樓處于福州高頭鄉高北村,相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動工,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時3代。其規模宏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相傳在建造過程中,凡是夯墻時間都是晴天,直到下墻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啟樓人為感謝老天眷顧,所以又把承啟樓稱作“天助樓”。“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是對該樓的生動寫照。

承啟樓以它高大、厚重、粗獷、雄偉的建筑風格和庭園院落端莊的造型藝術,融于如詩的山鄉神韻,讓無數參觀者嘆為觀止。1981年被收人中國名勝辭典,稱作“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大放異彩。臺灣小人國和深圳錦繡中華都有承啟樓模型。

土樓王子——振成樓客家人從中原遷居而來,受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影響極深,他們深知八卦自古以來是人們用以排兵布陣,抵御敵人的秘籍。因此,為求生計,他們面對著自然與社會中種種困難,在建造居住的樓房時,從安全角度出發,在設計、建造土樓時使用了八卦。其最典型的是福建永定縣的土樓王子——振成樓。

振成樓地處湖坑鎮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前門是“巽卦”,而后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問,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是隔火墻,一卦失火,不會危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閉起來,自成一體;開啟起來,各方都可以互通。一旦盜賊進屋,卦門一關,便可甕中抓鱉。

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筑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筑代表參加了美國洛杉磯世界建筑展覽會,引發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筑明珠”。

最古老的土樓——馥馨樓

馥馨樓坐落于湖雷鎮下寨村。建于公元769年,距今~1200年的歷史,是永定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平方米,高四層,墻身通體以生土夯成。馥馨樓通體沒有石基,這是沿襲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術和建筑形式,充分體現了永定土樓與黃河流域民居的親密關系。樓四周有四米寬的護樓壕溝,門前裝有吊橋通行,其底墻生土摻拌有石灰、紅糖,堅固無比。堪稱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最大的方樓——遺經樓

遺經樓座落在高陂鎮上洋村,建于清咸豐元年,是現今保存完好的最大的方形土樓。當地人形容其大說:一個人從太陽升便開始開窗,開到中午下樓吃飯,而后上樓關窗,直到太陽落山才關完最后一扇窗。遺經樓共有280個房間,51個大小廳堂,占地5公頃,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整個建筑布局整齊,條理清晰,耗時70多年,經三代人努力方建成。外墻東西寬136米,南北長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樓高17米,5層,是永定現有土樓中最高的樓房。主樓左右兩端分別垂直連著一座四層的樓房,還與主樓平行的四層前樓緊緊相接,圍成一個巨大的方樓,如此環繞形成一個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組小“口”字形建筑,組成一個獨特的“回”字形整體造型。真是“門中有門,樓中有樓,重重疊疊"。當地人都稱它為“大樓廈”。中間是祖堂。前樓一左一右建有兩所學堂,樓內子女可以在樓內上學。學堂中間是個石坪,前建有大門樓,大門高6米,寬4米。在主樓后面有花園一座、魚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設建筑。

府第式土樓一裕隆樓

地處于福建永定縣高陂鎮,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歷經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歷史。門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掛著“父子登科"的匾額。全樓縱深108米,寬5米,主樓高11.4米。全樓計有25個廳,118個房間。門樓外有17米寬的曬坪,30米寬半圓形的魚塘一口,正樓后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長的扇形圍墻。全樓占地近萬平方米。整體建筑群院落重疊,屋宇參錯中顯得和諧統一,氣勢恢弘。

我國著名園林建筑專家、上海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考察該樓后,在《閩游記勝》中寫道:“雖近傍晚,徘徊留戀,未忍遂行",在歸途中即興吟詩日:“仿佛仙山初入夢,自憐老眼未模糊;流風已逝宋元畫,如此樓臺豈易圖。”

陜北民居

窯洞是中國北方陜北高原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民居,蘊含著北方民族穴居的歷史遺風。考古發現,軒轅黃帝部落活躍在陜北大地時,用作藏身的人工洞穴,正好記錄、透露了這類原始穴居的信息。經過幾千年的緩慢演變,原始洞穴逐漸成為定型的土、石、磚窯洞。據研究,最早應該始于周代,半地穴式。秦漢后發展為全地穴式,就是當今的土窯。明朝中葉,開始用石塊做窯面墻。清末民初,當地人仿土窯模式建起了石砌窯洞。現在也有用彩色瓷磚添窯面和分割廳室及上下兩層樓房式的新窯洞,住著更為舒適宜人。

一院窯洞通常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后窯,有的1進3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里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洞,一般窯壁用石灰涂抹,顯得潔白利落,干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臺,在炕的一頭都連著灶臺。由于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非常暖和。

炕周圍的三面墻上一般裝飾一些畫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陜北人叫做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墻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陜北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

陜北窯洞的窗戶十分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它們根據窗戶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觀大方。窗花壩占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照進來。

窯洞的最大優點是冬暖夏涼。冬季窯外滴水成冰,北風呼嘯,窯內灶膛里燒些柴火就暖融融的。夏季7月窯外熱浪翻滾,窯內卻涼爽如秋,勝過安空調。人們常說陜北窮,這窯洞卻是大自然給予陜北人的厚愛,也是陜北人的智慧象征。

陜北窯洞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在延安寫下了窯洞史最為光輝的一頁。1935年,中國共產黨把延安當做革命根據地,先后在延安鳳凰山下、王家坪,楊家嶺、棗園及魯藝舊址的山溝里修建了眾多石窯洞和土窯洞。

進入90年代,離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500米的地方,建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窯洞建筑群——延安窯洞賓館。這一宏偉的整體純窯洞建筑群依山而建,共八排268孔窯洞,按三星級標準修建。窯洞墻上掛著安塞農民畫,窗戶格子紙上貼著陜北剪紙。每排窯洞前擺放著石磨、石碾和石桌椅,洋。溢著陜北農家氣息。延安窯洞賓館成了延安旅游的新亮點。

山西民居喬家大院

在中國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齊名,一向有“北有山西,南有皖南”的說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山西民居要數祁縣和平遙。喬家大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喬家大院坐落于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坐落在祁縣城東北12千米處的喬家堡村正中。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此后又經擴建增修到1912年竣工。歷時近兩個世紀。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都是封閉式磚墻,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墻和嘹望探口,這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喬家大院是祁縣喬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名揚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五代喬致庸的堂名。

從高空俯覽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建筑前低后高,符合中國傳統風水學上的“前低后高,子有英豪"的說法。

走進喬家院大門是一條筆直的石面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書塾,因此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連,用做巡更護院。縱觀全院,從外表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風格。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筑考究,規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千秋,即使是房頂上的140余個煙囪也都各具特色。

喬家大院威嚴高大,富麗堂皇,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展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具有非常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毫不夸張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后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

平遙古城

平遙普通的居民住宅大都為清代修建的,這些住宅體形較大,用料講究。由于山西氣候干燥,又未經戰爭破壞,所以大多數保存得相當完整。

住宅平面布局多為嚴謹的四合院形式,有明顯的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沿中軸方向由幾套院組成,一般三進院呈“目“字型基本形式。

院落之間多用矮墻和裝飾華麗的垂花門作為分隔,有的在院落一側或后面還建有花園。

平遙民居的外墻都用磚砌,做成清水磚墻,高達七八米,對外不開窗戶,外觀堅實雄壯,有的在墻頂做成城堞式,像一座座小城堡。在院子里也很少栽木,迷信觀念認為樹木會招致鬼怪,家宅不寧。院子里地面均用磚滿鋪,多壘起花壇,沒有泥土,便于清掃。

平遙民居內外裝飾華麗,有木雕精細垂花門,正房梁下掛落子曲替都有花飾,有的刻有獅子滾繡球,有的是福祿壽三星,或琴棋書畫等,都有一定的樣式。門窗都是木樘木欞,大都花紋繁巧,且各不相同,有的門扇上還雕塑有唐堯虞舜禪位的故事。在普遍使用玻璃時,有的富商用的是刻花玻璃。為保暖防寒,門窗大多做成雙層,屋檐下椽木梁枋等都施有彩畫。

沿街巷的宅門都特別講究,門頂形式多樣,有懸山卷蓬、懸山有脊兩坡、兩坡不等長和半坡及披檐等,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柱,有的做壁柱門墩等。大門門扇上有門匾,書有“修德”、“修齊"、“繁鰲"、“霞蔚”、“樂天倫”等。有的住宅門外還立有上馬石、栓馬柱,石雕精美,反映出當時這些人家住戶的富庶。全城保存得較完好的民居有四百余座,其數量之多,保存完好的程度在國內實為罕見。

上海民居

上海素有“萬國建筑博覽會"的美譽。漫步在外灘上,一幢幢哥特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風格迥異的雄偉大廈展示了建筑藝術的風采。游走于大街小巷,你會感覺那獨具神韻的老房子也是一道道美不勝收的風景。

說起上海民居,一定不能忘記石庫門。石庫門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由于這類民居的外門選用石料做門框,因此叫做“石庫門”。

19世紀后期,石庫門建筑模式開始在上海出現,它是江南民居的一個分支。石庫門里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有著江南傳統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且多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二樓有出挑的陽臺。黑漆大門常配有門環,進出發出的撞擊聲在古老的石庫門弄堂里回響。普遍進門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為客廳,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臺和后門。天井和客廳兩側是左右廂房,一樓灶臺間上面為“亭子間”,再往上就是曬臺。但總體布局使用了歐洲聯排式風格。坡形屋頂常帶有老虎窗。

紅磚外墻,門楣做成傳統磚雕青瓦頂門頭,外墻細部使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圖。后來,石庫門逐步被上海接受。它的出現是一種城市生活的必然。

洋場風情的現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傳統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適合單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庫門弄堂文化。到20世紀20年代,上海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都住進了石庫門,現在還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個多世紀歷史的石庫門中。這種中西建筑藝術相融合的石庫門作為建筑和文化的產物,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隨著城市建設的進行,上海鬧市區的石庫門正在消失,石庫門里的“亭子間”、“客堂間”、“廂房”、“天井”以及“二房東”、“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與石庫門有關的名詞成為老上海人美好回憶。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住宅群。但是,上海很注意保留老的建筑,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庫門里弄被作為近代優秀建筑整組保存。

云南民居

云南位于我國西南邊疆低緯度的高原上,山川秀麗,四季如春,民風淳樸。在這片神奇美麗的紅土地上,生活著26個兄弟民族。而他們的居所自然而然地便體現了當地的民族風格:有高寒山區普米族

中國十大民居有哪些 中國十大特色民居

1、福建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藝術之林。

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筑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筑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巖、漳州等地區。

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并一直延續至今。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創造性的生土建筑藝術杰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規劃的“風水”理念(參見董斌《現代風水精鑒》),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御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類型。

2、開平碉樓:

廣東開平碉樓交錯,形成中國絕無僅有的鄉間景色。碉樓中西合璧,融會了各種建筑風格的精髓。開平境內最多的時候共有3000多座碉樓,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開平15個鎮、辦事處。這些碉樓是上世紀開平華僑與村民主動把外國建筑文化與當地建筑文化相結合的結晶。其數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風格之多樣,堪稱世界最大的“碉樓博物館”。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墻樓(用灰沙、糖、鹽、蜆殼、蠔殼等混合逐層錘打夯成),中期的青磚樓(用一般的青磚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鋼筋水泥樓(用鋼筋混凝土按現代建筑用料建成)。

類型上,約分三大類:一是更樓或燈樓,這種樓一般建在村頭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團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燈及報警器,一旦發現匪賊立即報警,讓村民準備。

二是眾樓,由十多戶或幾戶人家合資興建,這種碉樓有3~6層,每層設有2~4間房,如有匪賊或洪澇,各戶人家可住進眾樓,以避災難。

三是居樓,由華僑獨資興建,用于長久居住。開平碉樓中西合璧,碉樓的造型千姿百態。

最大特點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選取不同的外國建筑式樣綜合一起,自成一體,既有古希臘、羅馬的風格,又有哥特、伊斯蘭、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建筑要素,很難將開平碉樓具體歸入國外某一個時期的某種建筑風格之中。這些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開平碉樓中和諧共處,表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

它在建筑結構上則充分體現了防衛功能,其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鋼窗、鐵門,墻身厚,頂層四面都有槍眼,樓頂還有瞭望臺、探照燈、警報器等,在歷史上對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極大貢獻。

3、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后建成。建筑規模宏大,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館”開放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能齊全,設計考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宗祠作為王氏先祖靈魂棲息的家園,1998年以來,已有數萬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繼到此觀光并拜祖敬香。

4、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以后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于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筑群體,并集中體現了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約十六畝)平方米,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墻,高10米有余,上層是女墻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

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里,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墻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檐大門,暗欞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余,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

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較為低矮,房頂結構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為瓦房出檐,偏院則為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筑上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間巡更護院。

綜觀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5、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國家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

其建筑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皇城村居住著234戶,680余口人家,耕種著480畝土地,全村總面積1.7平方公里。地下有豐富的、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創辦了煤炭開采,輕工、農副產品加工,旅游服務等多種產業。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新十大旅游景點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織,絡繹不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舊院古宅,錯落典雅。綺麗的自然風光同返樸的人文景致交相輝映,構成了皇城獨具魅力的風采。

6、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

建于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9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之一。該館建立四十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藏品,內涵豐富。

現有文物,藏品2萬余件,規模寵大,保存完好的莊園建筑群,及莊園遺存的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加上獨具特色的莊園陳列,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文化建筑及中國四川軍閥史、民俗學的重要場所和實物現場,是舊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

該館內的川西民俗博物館,新開的“小姐樓”等內容豐富多彩,建筑風格獨特,是認識舊中國國情和民風民俗的重要場所。

該館館藏文物2700多件,內有一級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鑲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寬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寶珠27顆,四周有螺鈿裝飾的花草圖形。

老莊園呈不規則多邊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風火磚墻圍繞,7道大門聳立,大門兩側墻壁均有槍眼;內有27個天井,180余間房屋,3個花園。老公館是劉文彩先后霸占23戶農民的屋基和田地,于1932年營建起來的。劉文彩每攆走一戶或幾戶農民就砌一堵墻,開一道門,修一座房屋。莊園內重墻夾巷,厚門鐵鎖,秘室復道,布局零亂,陰森恐怖,整座莊園宛若黑沉沉的迷宮建筑。

老公館為主要展出區。基本陳列由序館、雇工院、劉文彩生活現場、大型泥塑《收租院》4個相聯系的部分組成。新公館布置有川西民俗陳列。

7、宏村:

宏村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村內外人工水系的規劃設計相當精致巧妙,專家評價宏村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詳細規劃之村落”。被中外建筑專家稱為“中國傳統的一顆明珠”、“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聯合國專家稱贊它為“舉世無雙的小城鎮水街景觀”。因為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云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四周山色與粉墻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水在宏村的選址中作用重大。相傳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縣唐模、黟縣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災。后來汪氏舉家遷到雷崗山下,最初建十三樓,取名弘村,取弘廣發達之意。

在村落的科學布局中,水起著重要的作用。整個村落采用仿生學的“牛”形布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筑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形狀惟妙惟肖,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悠閑的水牛靜臥在青山綠水之中。

8、西遞村:

西遞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墻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征。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筑的滲透。

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筑,原用于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點,坐落于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余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9、姜氏莊園:

姜氏莊園位于米脂縣城東南16公里橋河岔鄉,建于清朝同治年間。

姜氏莊園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前后用時十三年。姜氏莊園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布局緊湊,由上而下,渾然一體。對外嚴于防患,院內互相通聯,是陜北罕見的莊園建筑。

莊園占地40余畝,主體建筑為陜西地區最高等級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莊園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墻高聳,對內相互通聯,對外嚴于防患,整個建筑設計奇妙,工藝精湛,布局合理,渾然一體,是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也是漢民族建筑的瑰寶之一。

整個莊園由山腳至山頂分3部分:第一層是下院,前以塊石壘砌高達9.5米的寨墻,上部筑女墻,猶若城垣。沿第一層西南側道路穿洞門達二層,即中院。院西南又聳立高約8米,長10余米的寨墻,將莊園圍住,并留有通后山的門洞,正中建門樓。

沿石級踏步到第三層上院,是全建筑的主宅,座東北向西南,正面一線5孔石窯,兩側分置對稱雙院,東西兩端分設拱形小門洞,西去廁所,東側下書院。整個莊院后設寨城一道,中有寨門可通后山。

10、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莊園位于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

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三大莊園(劉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國家AAAA旅游景區。

所謂“康百萬”是由于當時的莊園主康應魁兩次懸掛“良田千頃”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鋪遍及山東、陜西、河南三省八縣,而被稱為“百萬富翁”。

后來,慈禧太后逃難西安,回鑾北京時,路過康店,康家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花費了100多萬兩銀子,又向清延捐贈白銀100萬兩,慈禧說不知此地還有一個康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皇封就廣泛地傳開了。

康百萬莊園臨街建樓房,靠崖筑窯洞,四周修寨墻,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風格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建筑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

分為寨上主宅區、寨下住宅區、南大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龍窩溝、金谷寨、花園、棧房區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屬于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以具有園林、官府的一些特點,各類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造型優美,是華北地區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萬莊園為我們提供了研窮封建社會地產階級的發家史料,也給我們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實物資料,它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倍受各界朋友青睞。

此民居號稱中國“最清廉的民宅”,400年的歷史,有何特殊之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故宮旅游。故宮也是一個很著名的景點,很多人去北京也會去到故宮。但是除了故宮,國內還有很多非常古老的宅子來作為旅游景點。像喬家大院,皇城相府這些宅子數量也是特別的多的。我們國家有很多特別有特色的老宅子。從這些宅子的身上可以感受到我國每一次歷史變化的痕跡。它們也見證了我國一些歷史的動蕩。而且這些古老的宅子也向我們展示出了古代的建筑風格。

具有特別的價值,因為他們每一座都包含了當時建筑師們的文化與思想。象征著他們所在的年代的獨有的特色。這些宅子的特色仍然放在今日也值得建筑師們去借鑒和研究。而且現在國家也特別注重保護古宅建筑。會給他們充分的休整和保護。而且一些特別有特色,并且保存比較完整的有考古價值的都會被列為旅游景點,然后可以供人們去觀看去感受當時以前年代的建筑的文化。據說每年去故宮旅游的人就高達1億多人,這個數據也是很驚人啦!

接下來我要講的這座民居被稱為中國“最清廉的民宅”,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它就是很有名的胡氏民居。胡氏民居跟普通的民間的小院子不一樣,它的面積特別的大。比老北京的四合院的面積都要大很多倍。這所宅子最開始是明朝時期山西按察副使胡來縉的私宅,后來也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成了胡氏家族聚集地。胡氏家族最多的就是朝中的大官。他們都有著清廉這么一個共同的特點。

胡氏家族被最開始的發起人發揚的越來越大。后代也進行了很多次的改造和擴建。就慢慢地形成了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胡氏民居,這所宅子之所以能完完整整的。遺留下來完全是因為當時甘肅地區有的獨特的氣候,才讓他們得以保存。胡氏整個家族的官員,在當時是出了名的清廉,他們都是老百姓眼中,口中的好官。但是有一批考古學家在胡氏民居中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地下室。那是一個地下暗室,只能在暗室中發現了數百箱經營珠寶。這就讓人很吃驚了,他們竟然隱藏了這么多財產。

時隔400多年都沒有人發現一間暗室里不止有很多箱金銀珠寶,還有收藏的數百年的陳年好酒。數量也是特別的多。而且都被保存得很完好。

[img]中國古民居村落的典型代表

NO.1 風景如畫的安微宏村

推薦理由:入境如入畫,“中國畫里的鄉村”。并不夸張的說,如若沒有bai了宏村,中國古村落的概念將不再完整。無論是人文還是景觀,宏村都是中國古村落里首屈的一指。它平和淡雅如水墨丹青,仿佛一過眼即可滌凈靈魂的塵垢。它深沉厚重如千年史書,攝入鏡頭,融進筆墨,留下的是傳承了一世又一世的智慧,牽引了一生再一生的情思。

中國最清潔的民宅(中國最清潔的城市)

NO.2 民間故宮:湖南張谷英村

它,深藏在湘水深處,屋宇綿亙,人稱“民間故宮”……

百年高門大宅總是引發人無限感思。張谷英大屋,一座歷經600余年,仍風韻猶存的高門大院,檐廊銜接,如一條青色巨龍,環龍形山蜿蜒二里之遙,又儼然一個壁壘森嚴的城堡,一個遺世獨立的王國。今日的張谷英大屋,深沉地佇立于朗朗的天日之中,展示著一種神秘、幽遠的意蘊。

NO.3 理坑 人文第一的皖南古村落

推薦理由:中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科甲連綿,人才輩出。小橋流水人家……單是這些,也許還不能構成這個村落群入選TOP10的理由。可是誰叫它地處那個“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呢?每到四五月間,總是讓所有人的心都蠢蠢欲動的婺源,在我們的古村落度假榜上,豈能不穩占一席之地?

NO.4 方圓相生 福建培田村及永定土樓村群

推薦理由:客家建筑文化的經典。方圓相生,將客家人獨特的民居風格展現在世人眼前。培田被人稱為“福建民居第一村”,有“中國南方莊園”之譽。永定各村土樓已于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NO.5 中國第一奇村 浙江諸葛八卦村

推薦理由:中國第一奇村。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運用中國的八卦理論來布局現代的居住環境,這并不希奇,但在1000多年前,就有高人運用整套八卦布局建造了一座村莊。布局精巧、建筑天成、耐人尋味,使得浙江諸葛村成了中國眾多古村落中最獨特的一個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清潔的民宅(中國最清潔的城市)”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清潔的民宅(中國最清潔的城市)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17815.html

標簽: 中國最清潔的民宅(中國最清潔的城市)

熱門文章
隨機tag
發現大蛇真實案例“貪吃蛇”也是很可愛了 三清四帝(三清四帝是哪幾個人) 怒砸石家莊金伯帆酒店(石家莊金伯帆摔酒杯 可撥打12369(一招解決了樓上噪音) 中國的最東最西最北最南端(中國的最東最西 世界上最火的ak(世界上最火的新聞) 高雅有意境的四字成語及解釋 狄安娜的愛情(狄安娜的愛情奧林匹斯星傳) 勁舞網名(勁舞網名男) 烏鎮在哪個城市哪個區 世界上最落寞的汽車(世界上最落寞的冠軍) 世界上最擠地鐵的人(世界最多人的地鐵) 根據生辰八字取名(寶寶取名生辰八字五行查 中國哪里的人最膽大最聰明(中國哪個地區的 女嬰兒名字(嬰兒女孩取名) 空調加氟多少錢 2019年美國總人口多少(2019年美國 指電腦處理器(也指pua) 人最后去了) 什么是注射死刑(注射死刑犯是什么人啊) 事后諸葛亮(事后諸葛亮是什么意思)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什么意思(欲加之罪何患 世界上最完整的盆地(世界上所有的盆地) 中國哪里飛日本最便宜(中國去日本飛機哪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尚义县| 珠海市| 澄迈县| 清镇市| 福清市| 平武县| 柘荣县| 朔州市| 凤凰县| 大埔区| 隆尧县| 丰都县| 都匀市| 邯郸县| 封开县| 峨眉山市| 阿荣旗| 丹东市| 正镶白旗| 广灵县| 太原市| 莫力| 柘荣县| 疏附县| 胶州市| 离岛区| 淅川县| 闽清县| 邓州市| 江山市| 武宣县| 松桃| 西乌| 鹤壁市| 台州市| 呼图壁县| 青冈县| 唐海县| 庆城县|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