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代表中國的雕像(中國的雕像有哪些)
xj
2023-04-18
中國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態是陶制品,它與其實用價值密不可分。一是以動物外形為器皿,如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質鷹鼎,高36厘米,以鷹身為鼎體、以二足為3個支點,器形飽滿,為此類雕塑與器皿完美結合的代表作品之一;二是裝飾部分的雕塑,題材有動物、植物、人物等等。甘肅大地灣出土的陶瓶人頭像,可謂中國早期人物雕塑的開端。作者巧妙地將陶瓶的口部塑成一個人頭像,制作細膩,形象生動;三是小型動物或人物捏塑,這種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工具而信手捏制的,形體小巧,帶有濃厚的人情味。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塑豬可能是我國江南地區最古老的雕塑作品,距今有7000年了。盡管作品只有6.3厘米大,可它的形象卻非常生動,可見雕塑者對生活觀察之細膩。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公元前21—前17世紀的河南二里頭文化現象。與原始陶塑的性質一樣,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也并非實際意義上的雕塑,而是用于祭祀、生活、樂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實用器物。有歷史學家將夏、商、周稱為青銅時代。這些大量的青銅器為奴隸主所占有,也是某種統治、權威、財富的象征。
秦代在雕塑方面有重大發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馬俑和銅車馬。秦始皇吞并六國以后,建立秦王朝,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等。秦代的雕塑題材更加貼近生活,從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獨立。秦代承襲了春秋戰國的樸實,作品趨于寫實。秦漢時期的總體雕塑風格比較恢宏,強調力度和氣勢。
漢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具魄力的一個時期。如西漢霍去病墓,至今還存有一批杰出的石雕藝術作品,它們是為紀念西漢名將霍去病而創作制造的。馬踏匈奴高190厘米,作者用隱喻的手法,借戰馬的形象來體現霍去病的威猛和戰功卓著,充分體現出紀念性雕塑的概括性。整個雕塑渾然一體,四肢之間沒留空間,增強了體、量的沉重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的雕塑藝術全面發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藝術蓬勃發展,改變了中國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
佛像藝術的第一種為石窟形式,甘肅的敦煌石窟、炳靈寺石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等等,都有明確的年號題記;一路開鑿的還有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河北邯鄲南北響堂山石窟、江蘇南京棲霞山石窟等等。
隋代又恢復了中央集權,曾在短期內出現了農、工、商繁榮富強的局面。佛教依然為思想統治的主要工具,統治者大力恢復被北周武帝毀壞的佛寺和雕像。主要成就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濟南玉函山石窟等處。其造型上的主要特點是,普遍較前代更為健碩,體態豐滿。但這一時期的另一個特點——也可以說是弱點,就是比例上的失衡,一些作品明顯的在結構和比例上不夠合理,如莫高窟的427庫的隋代菩薩像,頭顱顯大。這是一個過渡性發展時期,我國的雕塑藝術由隋代拉開了更加燦爛的序幕。
唐代的雕塑藝術,主要體現于宗教造像、陵墓隨葬。但這一時期,隨著工藝技術之發展,在材料運用上更加豐富,除石雕、木雕、陶瓷外,還大量使用夾苧、鑄銅等工藝材料。
初唐前期的雕塑風格,基本上還殘留著前代(北朝及隋代)的痕跡。初唐后期就開始出現興盛的征兆,但對女性的塑造仍不及盛唐時那么活潑動人。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促使人們的宗教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盛唐時的整體社會面貌比較樂觀豁達,佛教藝術也出現世俗化傾向,繪畫、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于現實生活中的形象。
唐代的佛教造像數量非常之大,主要還體現在石窟、摩崖石刻方面?,F存的遺跡多集中于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山西天龍山石窟、陜西彬縣大佛寺、河北響堂山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山東云門山石窟、四川廣元千佛崖、樂山摩崖石刻、云南劍川石窟等等。
其中規模最大、藝術特點最明顯者,首推敦煌。唐代時期所開鑿的窟龕,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數。所塑造的菩薩造像,從形象上和裝扮上,基本上依據當時美人的典型形象,其坐姿出現了一腿盤起、一腿下垂的半倚坐式。世俗化的美麗已打破了宗教禁錮的氣氛,更為強調藝術效果,似與參拜者對話。我們可以把同時代著名人物畫家張萱、周昉等人的作品與之相比,可以看出它們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在體態比例上、儀表外形上更加具有活力。比之于前代宗教雕塑藝術的肅穆與出世,唐代的佛教造像很好地把理想與現實相結合,既有博大凝重的一面,又有典雅鮮活的一面;既又威武有力的一面,也有柔和細膩的一面。唐代的人物雕塑也很注意人物性格,尤其是在處理群雕的人物關系時,很好地把握了人物之間的內在情感交流。比如佛主與弟子迦葉、阿難三者的塑造,就有多種形象變化,兩個人物一老一少,一個是漢族人形象,一個是印度人形象,盡管都表露出虔誠的神態,但仍可以看出他們的心情之不同。再比如護法力士像,其職司決定了他們強力威武的形象,面部表情激烈、四肢肌肉發達,更加襯托出菩薩的慈祥。不同性格的人物塑像是群雕人物關系動靜結合,突出中心,符合了雕塑美的形式法則。
宋、遼、金的歷史階段,雕塑藝術出現了不同于前代的風格現象,也產生了一些較有影響的作品,但從總體上看,不如漢唐時期,在整個中國雕塑藝術史上不占重要地位。
與宋代的繪畫藝術相比,其雕塑藝術的成就要遠遠落后了,這與統治者的好惡與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通過類似科舉制選拔的宮廷畫家,都有較高的修為,而雕塑行業的從業人員卻得不到重視,甚至還受到歧視。隨著文人畫的興起,雕塑藝人的社會地位愈加卑下,此類造型藝術走向衰退就不足為怪了。
北宋從一開始就不斷受到外族侵擾,幾乎沒什么心思像唐代那樣進行較大規模的石窟建造。有一些規模不大的石窟遺留下來,如延安清涼山萬佛洞石窟,北宋范仲淹曾有詩對其記錄。再如子長縣石空寺石窟,從造像題記上看,其開鑿年代當在北宋,最優秀的部分在于羅漢群像,姿態各異,形神兼備。四川大足石刻中屬宋代的,為數不少,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寶頂山的窟龕群。它利用自然山體,順崖壁開鑿,工程浩大,內容復雜。最為重要的部分是西方極樂世界,人物眾多,場面繁雜,但層次分明,描寫細致。與之相鄰的是地獄變相,逼真地表現除受刑者在地獄中的慘狀,并以寫實的雕刻手法再現了種種日常生活的場景。這些石刻雕鑿于距地面4—14米的峭壁上,總長度500余米,前后施工了幾十年,雕塑之間關系密切、相互連接。整個布局高大而完整,雕刻技法嫻熟,細節刻畫生動,如地獄變相中的一個養雞婦女形象,完全是依據現實生活而創作的。大足石刻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硬盤坡、觀音坡、佛耳巖、北塔寺等處。整個開鑿歷時250余年。應該引起重視的還有那些為數很多的供養人造像,均有題記以示他們的身份、地位和刻制年代,這是研究宋史難得的實物資料。浙江杭州的飛來峰也有比較集中的宋代雕刻,雖然尺寸不大,但其藝術水平卻在宋代雕刻中占比較重要的地位。
明代文化藝術特點則明顯有追溯唐、宋風格的痕跡。在名目繁多的寺廟里,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神像,從題材到表現手法上日趨世俗化、民間化。石窟雕刻方面已接近尾聲,雖然在敦煌等大型歷史悠久的石窟中仍有明代作品,但就其藝術價值而言,已不能為雕塑史一提了。十三陵現在已成為北京地區著名的旅游景點,位于昌平縣境內,它是明代13位皇帝的陵墓集中區。
十三陵是以成祖長陵為中心線排列的雕塑群,與孝陵一致,但與前代有所不同。計有獨角獸2對、石獅2對、華表2對、石馬及石人物6對、石虎4對、石羊4對、官吏2對、伺臣28對,這條神道現為十三陵共同的神道,其他12座墓陵沒有各自的神道雕塑,只設牌坊、宮門、碑亭等建筑。十三陵的石雕在體積上大于孝陵,從總體風格上看,雖有比較精細的技術處理,但與前代比較起來,缺乏藝術活力,有概念化的傾向。
在整個中國雕塑史上,清代的陵墓雕塑已經是尾聲了。
清代的城市工商經濟進一步縱向繁榮,手工業技術得到很大發展,工藝性雕塑藝術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宮廷設立專門機構,督促、組織生產,雕漆、石雕、牙雕、木雕以及瓷塑、金屬鑄造等藝術門類都有一些優秀聞世,并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雕刻名家。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雕塑中國最著名的十大雕塑是:四川樂山大佛、湖南毛主席雕像、山東尼山孔子像、三亞南海觀音、河南炎黃二帝塑像、河南中原大佛、河南大漢雄風雕像、九華山地藏菩薩像、山西關公銅像、貴州仰阿莎雕像。
1、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佛家經典建筑,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
2、湖南長沙橘子洲頭偉人雕像,是當今中國最大的一座偉人紀念雕像。
3、山東尼山孔子像,從曲山東省阜市區向東南方向25公里,尼山是當年孔子的出生地。
4、三亞南海觀音,著名的海南三亞南海觀音像高達108米。
5、河南炎黃二帝塑像,炎黃二帝巨型塑像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區向陽山上。
6、河南中原大佛,中原大佛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佛泉寺。
雕塑
指為美化城市或用于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
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巖、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
[img]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雕塑有哪些?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古代有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秦始皇兵馬俑?,F代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群像、收租院。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有洞窟735個、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為木架結構。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左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兵馬俑有幾千件,其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人物的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從他們的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傮w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獨有的威嚴與從容,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
人民英雄紀念碑群像,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由十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鑲嵌在大碑座的四周。每幅浮雕里有二十個左右英雄人物,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態形象都不相同。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征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7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肅穆莊嚴,雄偉壯觀。
收租院,陳列于四川省大邑縣劉文彩莊園。共塑7組群像:交租、驗租、風谷、過斗、算賬、逼租、反抗。它們以情節連續形式展示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過程,共塑造114個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家將西洋雕塑技巧與中國民間傳統泥塑的技巧融而為一,生動、深刻地塑造出如此眾多不同身份、年齡和個性的形象,可謂中國現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創舉。
中國雕塑有哪些(二)?婦好玉鳳
商周時期的玉雕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其精美程度可從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大量實物中看出。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妃子。1976年,她的墓葬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西南側被偶然發現,出土文物1600余件,玉器就占了755件。其中一大批動物造型的玉雕作品生動傳神,工藝水平極高。如兩只毛色略呈褐黃的野兔,雙目圓睜,長耳后抿,短尾上聳,躬腰曲體,仿佛正在向前跳躍。此外還有巨口利齒的猛虎、華冠秀尾的鳳鳥、揚鼻嬉戲的小象、昂喙傲立的鳥、抱膝蹲踞的小熊、靈巧可愛的猴子。除飛禽走獸外,還有水族和草蟲,以及一些神話中的動物,總計不下20余種,包括猴、兔、馬、牛、羊、鶴、鷹、鵝、鸕鶿、鸚鵡、魚、蛙、鱉、蟬、螳螂、龍、鳳和怪鳥等。其中有六七件小玉蟠龍,獸首蛇身,頸背處有長鬣飄拂,均作環形內屈,呈C字造型,使人聯想到它們與史前紅山文化C字形玉龍在造型和寓意上的延續性。
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僅鸚鵡一種就超過20件,都是扁體浮雕,造型上突出高冠、長尾、鉤喙等特征,形態鮮明,富于情趣。以一件對尾雙鸚鵡為例,二鳥頭向相反而尾部靠連在一起,形成均勻對稱的構圖,自右鳥喙部下經胸、爪、尾至左鳥尾、爪、胸直至喙部,形成半圓形外輪廓線,顯得穩定而又連續;二鳥的冠羽高聳,背翅形成凹線,又顯得富于變化,使作品穩重中蘊藏靈動,耐人尋味。玉鸚鵡長尾的端面被磨成銳利的斜刃,可用作玉質刻刀,既具觀賞性,又具實用功能。
如圖所示(商,婦好墓玉鳳),河南安陽殷墟出土,通高13.6厘米,厚0.7厘米,黃褐色,雕刻精美細致,玉鳳亭亭玉立,作側身回首欲飛狀,喙、眼、冠似雞,短翅長尾,翅上用陽線雕翎毛紋,身前有穿通鏤孔,更使鳳體豐滿迷人。婦好墓出土了755件玉器,而玉鳳僅此一件。此器為研究商代人心目中鳳的形象的最佳實物。
兵馬俑
秦皇兵馬俑的重大意義,在于開創了大型軍事題材雕塑群像的先河,宏觀地把握大場面總體效果的雄渾博大與兵馬俑個體細部的精雕細刻之間的關系,不愧為古代雕塑藝術寫實主義的典范。
寫實是兵馬俑群塑的基本格調,兵馬俑的形象大小與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馬相似。陶俑裝束如鎧甲、戰袍等是當時軍隊服飾的模擬,兵馬俑所配備的戰車、兵器則是真正的實物。從陶俑的造型來看,不但再現了各個兵種的實際陣容,而且成功地塑造了秦軍將卒不同年齡和性格的人物形象。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秦軍將卒不同生命體的再現。
從人物的身份來看,那頭戴鶡冠、身著雙層戰袍、外披彩色魚鱗甲、拄劍佇立、昂首挺胸、體魄魁偉、氣宇非凡者,顯然是大智大勇、指揮若定的將軍;那些頭戴長冠、著戰袍、披長甲、面情嚴肅者,又極可能是善于謀略、輔佐將軍的指揮官吏;那些頭綰發髻、身著戰袍、足穿靴履、手持弓弩、背負箭鏃者,為秦軍輕裝銳士無疑;那些免盔束發、身著戰袍、外披甲衣、手持遠射或長兵者,顯為秦軍的重裝武士。從年齡上分,年老者,長須可,額頭上皺紋數道,顯得沉著老練、穩健多謀;壯年者,面闊耳大,天庭飽滿,眉宇飛揚,顯得血氣方剛、威猛善斷;年輕者,頭微低垂,舒眉秀眼,顯得性格文靜、純樸。
從官兵的職能來看,頭戴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轡者,是御者形象;頭戴皮弁、外披短小鎧甲、下穿緊口連襠長褲、足蹬短靴、立于馬前、抬頭挺胸、目視前方、一手牽韁、一手提弓者,是機敏精悍的秦軍騎兵形象;頭綰發髻、身著戰袍、外披鎧甲、右膝著地、左腿彎曲、體斜轉于左側、雙目凝視左前方者,是機警、勇捷的秦軍中跪姿射箭手形象;頭上束發綰髻、腰系革帶、脛著護腿、左腿微拱、右腿后繃、右臂曲肘于胸前、左臂向左側直伸、頭向左側、昂首注視左前方者,是秦軍中立姿持弩欲射的彎兵形象。從民族上分,除絕大多數為關中漢人外,還有深目高鼻、兩腮須的胡人形象。
從面部表情上分,有面帶微笑、心滿意足者;有呆板木然、毫無表情者;有五官端正、面寬體胖者;有穩健風雅、表情隨和者;也有神不守舍、猶疑不定者。這些復雜多樣的面部表情和各類兵馬俑造型,真實地反映了秦軍的實際狀況,因而更具寫實主義的藝術特點。這是雕塑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運用寫實手法所獲得的成功典范。
秦兵馬俑雕塑寫實手法不僅表現在整體的把握上,而且在細節方面也體現了一絲不茍、形象逼真的特點。如秦俑的發型,有螺旋紋式、波浪式等。發辮有三股、六股,盤曲扭結,走向清楚,絲絲頭發,清晰可見。陶俑的發舍有單環髻、雙環髻、三環髻、四環髻等等,表現了現實生活中束發絡髻的各種式樣。發髻的帶頭,有呈扇面形,有為折波形,有的則表現飄擺翻卷。陶俑的服飾衣紋隨體曲折,刻畫得維妙維肖。甲俑鎧甲的甲釘疏密有致,也刻畫得絲毫不差。陶俑腰間所系革帶和帶鉤,腿部扎的行縢,以及靴、履等細部,與實際對比具有極高的相似性。連跪射俑右腳鞋底兩端密中間稀的排列,也是基于人腳著地后部位摩擦輕重不同的考慮。像手指上的骨節和指甲等也刻畫得十分逼真。就連陶馬口中的牙齒這一不為人注意的細節,也是頗具匠心,塑出6顆牙齒,以表示馬正處于青壯年時期,把寫實主義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其藝術上的地位和意義,不但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都占有光輝的一頁。
注重視覺效果是秦兵馬俑雕塑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兵馬俑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雖然基本格調是寫實的,但已突破了寫實的局限。即寫實手法中并不排除雕塑家可以馳騁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運用傳神、夸張、概括、寓意、象征等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對于人體的某些局部特征,并非一味地追求細微末節的真實,而力求抓住關鍵部位進行適當的夸張。這種夸張并不讓人感到虛假,反而給人一種明晰、洗練之感,使得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突出。例如,人的眉毛和眉骨本來是沒有什么厚度的,但秦俑眉毛加上了厚度,把眉骨塑得有角有棱。從視覺上,遠看形象明快、清晰,近看也不覺得失實。又如人的拇指本來比較粗短,但秦俑半握拳的手則有的把拇指塑得很長,高高翹起。因為這種手形拇指不與其余四指并列,所以在視覺上也不會讓人感到不合比例,反而給人一種力感。還有秦俑個個挺胸鼓腹,難道秦軍戰士個個真的都是大腹便便?但這樣塑出來,從視覺上人們也不會覺得不合實際,反而會認為秦軍本來就應該是這種精神飽滿、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颯爽英姿。陶馬的塑造也是如此,馬頭方正,棱角顯露,兩耳短促,雙目大而有神,鼻廣口闊,馬身渾圓,腿部筋腱突出,造型生動逼真,顯得異常神駿。面對無言的兵馬俑,人們可以通過視覺感受產生聯想而領悟秦俑雕塑藝術風格的底蘊。
總之,精湛的秦兵馬俑雕塑藝術,是繼承了我國古代寫實藝術的傳統,又在藝術風格和藝術技巧方面開創新的境界,注重視覺效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標志著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已趨于成熟,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
秦兵馬俑傳達給人們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反映出它超群的藝術效果。它巧妙地處理了靜與動的關系,從而使大場面排列和個體形象的塑造更趨和諧,取得了完整統一的藝術效果。秦始皇陵兵馬俑是時代精神的產物,是古代寫實藝術的奇峰。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雕塑藝術和鑄銅工藝融為一體的杰出作品,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銅馬昂首,四蹄翻騰,馬尾高揚,口張作嘶鳴狀,以少見的對側快步的步伐奔馳向前。其三足騰空,后右蹄踏在一只正在振翼奮飛的燕背上,燕顧首驚視,與之相呼應,奔馬頭微左顧,似乎也想弄清楚發生了什么事,而這一切盡在瞬間。由于馬蹄之輕快,馬鬃馬尾之飄揚,恰似天馬行空,以至飛燕不覺其重而驚其快,更增加了銅馬凌空飛馳的氣勢。馬體重落一足,小小飛燕承之而可平置,體現了設計者之獨具匠心。馬與燕的線條流暢,比例勻稱,奔馳與飛翔的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體現了駿馬奔馳與飛鳥爭先的瞬間。該器堪稱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寶。現為中國旅游標志,寓意“一日千里,馬到成功。”
天回山擊鼓說唱俑
天回山陶塑群,1957年發現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門外10千米處的天回山崖墓中。時間為光和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184—220)。
擊鼓說唱俑漢
陶俑有男女舞俑、聽琴俑、男女庖丁俑、持瓶(或鏡鏟)俑、武士俑、說唱俑;動物陶塑有狗、馬、雞、鴨、長尾雞等,皆為漢代雕塑藝術之精品。
《擊鼓說唱俑》,灰陶制,高55厘米,制作于東漢時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現收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天回山陶塑,中國東漢晚期陶塑。
俑在漢代雕塑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從車馬出行到侍衛家奴,從庖廚宴飲到歌舞百戲,幾乎無所不包,反映了漢代五彩斑斕的社會生活。雖然這些俑比起秦代的同類作品尺寸相對較小,但表現出強烈的寫實主義風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四川地區的漢俑獨具特色,內容更為豐富,在出土的許多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這件《擊鼓說唱俑》。說唱俑席地而坐,頭部碩大,裹著頭巾,前額布滿皺紋,赤膊跣足,左臂環抱一個圓鼓,右手高揚鼓錘。這個說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經進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動,表情夸張,竟不自覺地手舞足蹈起來……這是多么令人激動的場面!雖然人們并不了解他說唱的具體內容,但一看到這位熱情、樂觀、充滿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藝人,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這個說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興致勃勃的聽眾在傾聽著他出色的表演!可見,漢代的雕塑家們是多么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他們并非簡單地模仿生活中的場景,而是采用了極其大膽夸張的手法,著重表現說唱者那種特殊的神氣。作者采用虛擬方式,通過欣賞者的聯想作用,創造出一個隱含的充滿戲劇性的精彩場面。這種虛擬中的戲劇性場面,本身也體現出漢代藝術所特有的生動活潑的氣勢。這件作品同時也是研究漢代民俗和陶塑藝術的珍貴史料。
龍門石窟2000年底,洛陽龍門石窟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全體成員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市表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古代鼎盛時期留給世界的雕刻藝術經典巨作,從此得到了世界的承認與保護。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城南12千米,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這里有一條伊水,因伊水東西兩岸之香山和龍門山對峙如天然門闕,故古稱伊闕,隋唐以后,習稱龍門。自北魏至晚唐的400余年間,古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
石窟造像開創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太和十年,公元493年)前后,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400余年的大規模建造,其中尤以北魏和唐代為重,達150多年。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千米,兩山窟龕密似蜂窩。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時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藥方洞和唐代的潛溪寺、萬佛洞、奉先寺、看經寺等,共計窟龕2100多個,造像9.73萬余尊,題記和碑碣3600多個,佛塔39座。石窟中的飛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手捧果品凌空飛舞,或奏樂高歌,或布撒花雨,其姿態之輕盈,神情之優雅,令人嘆為觀止。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露天大龕。唐高宗初年開鑿,至上元二年(675年)竣工。佛龕南北寬36米,東西長41米,有盧舍那佛及其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9尊雕像。主佛盧舍那高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這尊佛像和繪畫中武則天方額廣頤的面部特征極其相似,所以人們說這就是武則天的化身。兩旁的弟子,迦葉嚴謹持重,阿難溫順虔誠,菩薩端莊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威武剛健。群像形神兼備,刀法嫻熟,是唐代雕塑藝術中的代表作。
龍門石窟氣勢博大,蘊涵深邃,雕刻精湛,是世界著名的藝術寶庫,同時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
唐三彩馬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追念跟隨他征戰四方、同生共死的六匹戰馬,曾命當時的能工巧匠在昭陵雕刻了昭陵六駿,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唐三彩對唐代馬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今天,通過館藏名貴唐三彩馬仍然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在它們的身上,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昭陵六駿的影子。因此馬是唐代文化藝術中最常見的題材。
唐三彩馬可以多方位地折射出唐文化的絢麗光彩,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認識中國唐文化歷史價值的寶貴實物資料,而且也使得一批又一批中外藏家為它的藝術魅力所傾倒。唐三彩馬長期受到國內外商家的關注,并穩坐中國陶瓷藝術品拍賣最高價的寶座。
到高宗、武后時期的墓葬中,隨葬俑群已顯示出盛唐的時代風貌。甲胄武士形貌的鎮墓俑已改為足踏臥獸的天王形貌的鎮墓俑,還出現了體高與天王狀鎮墓俑近同的盛裝文官和武官俑,文官俑戴介幘,武官俑戴弁冠,姿態端莊。自西晉以來作為出行俑群行列中心的牛車,已經為鞍轡鮮明的駿馬所取代。原來流行于南北朝至隋,以重裝騎兵為前導的軍事氣氛濃郁的出行對列,這時已充滿享樂歡快的色彩,重裝騎兵逐漸消失,大量出現的騎士或手臂駕鷹,或攜帶獵犬、獵豹,組成外出狩獵的行列。隊列中還有騎馬的鼓吹樂隊以及打馬球的騎手。
這一時期,出現了釉彩絢麗、造型生動的三彩俑,達到了中國古俑藝術的最高峰。這是以一種釉彩多變的低溫釉陶(燒成溫度在800℃~1100℃)制作的俑,釉色鮮艷但不透明,色彩以黃、綠、赭色為主,所以俗稱唐三彩。實際它的釉色并不止3種,還有藍、黑等色。
開元、天寶年間,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導致人們崇尚奢靡之風,促使三彩工藝達到它的最盛期。這時三彩俑的人物造型,體態肥滿豐腴,特別是女俑,高髻長裙,面容富態,雍容大度,反映當時社會流行的審美風尚。人物造型準確,輪廓曲線富于變化,顯示了唐代人物圓雕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
唐三彩造型最為生動的是駿馬,最具代表性的是葬于723年的鮮于庭誨墓中出土的兩組4件三彩馬。它們的體高都超過50厘米,兩匹毛色純白,另兩匹是頸部帶有白斑紋的白蹄黃馬。4匹馬造型都極生動,長頸肥軀,體骨勻稱,馬尾結扎成彎角形狀,馬具鮮明,轡和鞍、鞦的革帶上都飾著漂亮的黃金花和杏葉。一對白馬的長鬃剪出當時流行的三花飾,另一對白蹄黃馬只將馬鬃剪出一花。鮮于庭誨墓中還出土了一件極為罕見的駱駝載樂俑,在駱駝背馱載的平臺上,塑出四人樂隊和一名起舞的綠衣胡人男子。駱駝造型雄健優美,樂俑、舞俑形象生動?!ぁ?/p>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最代表中國的雕像(中國的雕像有哪些)”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最代表中國的雕像(中國的雕像有哪些)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19432.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什么猴子最懶(世界上什么猴子最小猜一動物)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虎牙平臺直播(風格幽默有趣) 大明奇才解縉簡介 草長鶯飛打一準確生肖(草長鶯飛 中國最便宜醫生醫院(中國看病最貴的醫院) 鳳雛是誰 屬雞的女人(屬雞的女人戴什么玉好) 世界上最兇殘的王子(世界上最兇殘的國家是 容貌清秀(不像草原人) 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 畫龍點睛的主人公是誰 五國聯合討伐齊國(齊國不戰而降) 什么叫裙帶關系(裙帶關系什么意思?) 中國最南邊最東邊是哪里(中國最東南邊的城 志在千里前一句(志在千里前一句) 養老金交15年能領多少錢一個月 姓陳的男孩名字(2020年姓陳的男孩名字 世界上最恐怖頭像女(世界上最恐怖的圖片女 世界十大奇跡中國上榜兩個你想象不到的智慧 火刑(火刑是什么意思) 不帶臟字霸氣罵人的話 十一月十五(十一月十五農歷是多少) 喝酒的幽默句子 中國最豐盛的面食(中國面食最好的地方) 呼庚呼癸(呼庚呼癸代表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