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建筑材料(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xj
2023-04-23
木頭。中國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采用木柱、木梁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墻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框架式結構這是中國古代建筑在建筑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征。
“墻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筑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于房屋的墻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
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級建筑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擴展資料:
古代建筑要素:
1、通例
是確定建筑各部們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則。這些法則規定了古建筑各部位之間的大的比例關系和尺度關系。它是使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筑持統一風格的很關鍵很重要的原則。
2、要素
面寬與進深,柱高與往徑,面寬與柱高,收分與側腳,上出與下出,步架與舉架,臺明高度,歇山收山,廡殿推山,建筑物各部構件的權衡比例關系。
3、面寬與進深
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若干個單間面寬之和組成一棟建筑的總面寬,稱為“通面寬”;若干個單間的進深則組成一座單體建筑的通進深。
古建筑面寬(指明間面寬)的確定要考過慮到許多方面的國素,即要考慮實際需要(即所謂適用的原則),又要考慮實際可能(如木材長短、徑寸等因素),并要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
在古代,明間面寬的確定還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考慮面寬時,必須使用門口尺寸符合門尺上“官”“祿”“財”“義”等吉字的尺寸。次間面寬酌減,一般為明間的8/10,或按實際需要確定。
4、柱高與柱徑
古建筑柱子的高度與直徑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柱高與面寬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筑,如長檁或六檁小式,明間面寬與柱高的比例為10:8,即通常所謂面寬一丈,柱高八尺。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
“凡檐柱以面闊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應為百分之七)定徑寸。如面闊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徑七寸七分。”五檁、四檁小式建筑,面闊與柱高之比為10:7。根椐這些規定,就可以進行推算,已知面寬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徑。相反,已知柱高、柱徑也可以推算出面闊。
5、收分、側腳
中國古建筑圓柱子上下兩端直徑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類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徑的圓柱體,而是根部(柱腳、柱根)略粗,頂部(柱頭)略細。這種根部粗、頂部細的作法,稱為“收溜”,又稱“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穩定又輕七,給人以舒適的感覺。
各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為3厘米,假定柱根為27厘米,那么,柱頭收分后直徑為24厘米。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營造算例》規定為7/1000。
6、出水、回水、
中國古建筑出檐出檐深遠,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規定。清式則例規定:小式房座,以檐檁中至飛檐椽外皮(如無飛檐至老檐椽頭外皮)的水平距離為出檐尺寸,稱為“上檐出”,簡稱“上出”,
由于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稱為“出水”。無斗拱或小式建筑上檐出尺寸定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則上檐出尺寸分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頭占2份,飛椽出頭占一份。
中國古建筑都是建在臺基之上的,臺基露出地面部分稱為臺明,小式房座臺明高為柱高的1/5或柱徑的2倍。
臺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為臺明出沿,對應屋頂的上出檐,又稱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徑的2倍,大式做法的臺明高臺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臺明出沿為上出檐的3/4。
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間有一段尺度差,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于保證屋檐流下的水不會澆在臺明上,從而起到保護柱根、墻身免受雨水侵蝕的作用。
7、步架、舉架
步架:清式古建筑木構架中,相鄰兩檁中-中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檁卷棚建筑,最上面居中一步則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筑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有所變化外,其余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
小式廊步架一般為4D-5D,金脊各步一般為4D,頂步架尺寸一般都小于金步架尺寸,以四檁卷棚為例,確定頂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將四架梁兩端檁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頂步架占一份,檐步架各占二份,頂步架尺寸最小不應小于2D,最大不應大于3D,在這個范圍內可以調整。
舉架:所謂舉架,指木構架相鄰兩檁中-中的垂直距離(舉高)除以對應步架長度所得的系數,清代建筑常用舉架有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等。表示舉高與步架之比為0.5,0.65,0.75,0.9等等。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為五舉,稱為“五舉拿頭”。
小式房屋或園林亭榭,檐步也有采用四五舉或五五舉的,要視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過八五舉。大式建筑脊步一般不超過十舉,古建筑屋面舉架的變化決定著屋面曲線的優劣,所以在運用舉架時應十分講究,要注意屋面曲線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緩。
千百年來,古建筑匠師們在舉架運用上已積累了一套成功經驗,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檁房,一般為檐步五舉、脊步七舉。七檁房,各步分別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大式建筑各步可依次為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建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代建筑
中國古建筑材料有哪些中國的古代建筑,擁有輝煌的歷史。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不少的優秀建筑。例如北京的故宮、承載中國屈辱歷史的圓明園,又如姑蘇的周莊、江南的蘇州園林等等。中國古代建筑,為世界建筑的發展更添一筆華彩。當我們感嘆古人登峰造極的設計思想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思考過,古人是用什么材料來建造出如此器宇軒昂的故宮呢?又是使用什么打造出靜謐宛若世外桃源的周莊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歸納下中國古代建筑的材料。
屋頂的材料:小編今天先給大家介紹下,古人經常使用的什么來建造屋頂呢?古人一般常用琉璃瓦和陶瓦來建造屋頂。琉璃瓦在太陽的照射下往往可以折射出絢爛的光芒,給人以一種華彩的美感,因而被使用在皇家屋頂的建造上。其次,陶瓦作為使用最廣泛的瓦片,兼容性很好,參觀周莊和蘇州園林等古建筑的時候,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陶瓦的身影。這是使用最廣的兩種屋頂材料。
墻身的材料:我國的古建筑的墻身,是用防水的砂漿和油氈這兩種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而且十分的堅固。而皇家宮墻,一般是在墻上刷上朱紅色和紫色的兩種顏色,給予人威嚴的感覺,故而得名紫禁城。而一般平民的家庭則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墻身,不允許墻體染上紅色或紫色,不能僭越君主的權威!
門窗的材料:我國古建筑的門窗一般都是木質的材料,以金絲楠木和紅木為主。金絲楠木是木材中的王者,價格高,而且產量低,根據有效的歷史記載,金絲楠木的產量往往不能滿足皇家建筑的需要,由此可見金絲楠木的珍貴性。除了金絲楠木,紅木也是古代建筑建造的首選。紅木堅固,且色澤好,價格適中,產量較高,因而使用最多。
中國古建筑聞名世界,吸引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小編根據建筑的設計原理,把古建筑的材質主要歸納為三類。第一種,是屋頂的材料,主要是使用琉璃瓦和陶瓦,陶瓦十分的堅固,使用范圍最廣,而琉璃瓦可以折射出美麗的光芒,因而經常被建造帝王的宮殿。第二種就是古建筑墻身的材料,主要是防水的砂漿和油氈,使用這兩種材料可以讓墻身更加的堅固!第三種就是門窗的材質,一般是以紅木和金絲楠木為主,這兩種木材,質地較好,不易腐蝕,所以使用最廣。大家現在是不是很清晰了呢?
[img]中國傳統建筑中主要運用的建筑材料是什么主要的材料還是木料。
中國傳統建筑,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藝術源遠流長。
傳統是一個民族或地區在理與情方面的認同和共識,屬于文化范疇。傳統系指文化傳統,傳統文化的總體決定傳統建筑的基本形態,傳統建筑也從一定的角度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形態,兩者是不可分的。
因而,傳統的特點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國傳統建筑正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觀的傳承載體和表現形式。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建筑材料(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建筑材料(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21507.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最惡心的書法(世界最惡心的十張圖)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讀作bēn(指牛受驚奔走) 怎么辨別是不是真翡翠 生雞蛋(生雞蛋可以生吃嗎) 新砂鍋的正確開鍋方法 中國最古老地表(中國最古老的地區) 最恐怖的十大蜜蜂 修養(修養的英文) 時而時而造句(白云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造句) 世界上最亂的戰場(世界上最亂的幾個地區) 拜登2022年多少歲 賀知章被稱為什么 世界上最搞怪的發明(世界上最搞笑的發明家 原產于中國(已有兩千多年前的歷史) 摩托車報價大全所有車型1萬元左右的摩托車 植物人醒來畫出死后世界(植物人醒來后畫出 遠大前程為什么不播了 女生有腹肌很好(證明身體非常健康) 中國真實的殺人食尸案(中國兇殺真實案例) 黃梅戲是哪個省的地方戲 什么然自若(什么然自若四字成語有哪些) 七七事變是怎么回事 佩洛西出訪“東風-17”伴行高超音速導彈 世界上最簡單的狗子(最簡單的狗怎么畫圖片 世界上最頂級射擊俱樂部(世界上最頂級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