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神秘陵園(中國最神秘陵園在哪里)
xj
2023-05-13
? ? ? ? 在中國歷史上,只出現過一位真正的女皇帝——武則天,她在位時期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所以人們對她的評價多數是正面的。而她去世以后,被安葬在乾陵之中,而這個乾陵也是我國歷代皇帝陵中最為神秘的。
? ? ? ? 乾陵地宮的大門一封就是1300余年,大門之內鎖住了大唐盛世的繁華和不為人知的多少秘密……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夢寐以求,想弄清其中的奧秘,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記載和考古資料,時至今日,人們對乾陵地宮仍然是不甚了解。
乾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修建于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巖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征。
? ? ? ?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對夫妻兩代帝王的陵墓,它奇跡般地躲過了一場場浩劫,保存著千年前的風姿,卓然于梁山之上。這使得乾陵被渲染上了一層層神秘的色彩。
? ? ? ? 武則天是一個善于用時間打敗一切的人。她14歲入宮,先是用18年時間當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時間當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
? ? ? ? 就連郭沫若死前,都還念念不忘中央批準發掘乾陵??梢哉f武則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歷史。
? ? ? ? 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么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
? ? ? ? 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時至今日,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么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 ? ? ? 這要說到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筑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筑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于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
? ? ? ? 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至于里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噸!在前后通道的兩側,又各有4間石洞,洞里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墻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 ? ? ? 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刻,梁山就沒消停過。
? ? ? ? 在我國歷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記載,野史里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
? ? ? ? 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因為軍中無飽學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結構特點,結果因為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
? ? ? ? 史載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他率領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了一筆橫財。因為手中有了錢,便驅動數萬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過程十分不順,遇到的天氣總是狂風暴雨,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掘乾陵的念頭。
? ? ? ?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親率一團人馬,也想學學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炸開了墓道旁的三層巖石,最后卻也沒能撈得半點好處。
? ? ? ?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沒有意外,武則天的乾陵也被很多人光顧過,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乾陵不管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在現代的機槍、大炮時代,但是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打開過乾陵。
? ? ? ? 那么武則天的乾陵為什么會這樣堅固呢?那就從修建開始說吧。乾陵位于我國現在的陜西省乾縣以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開始修建的時間是公元684年,歷經23年才算基本上完工,修建的時間非常長,可見工程之浩大。
而梁山顧名思義就是一座山,在山中修建陵墓也是當時唐朝的特色,梁山的材質是石灰巖,比較堅硬。據說整座梁山從形狀上看像一個女人的身體,對武則天非常有利,因此才被武則天選中作為長眠之地的。
乾陵修建正值盛唐,首先是國力充盈,其次是人才眾多,所以陵園才會修建如此大的規模,整個陵墓的建筑也雄偉富麗。而人才的使用,也為乾陵的堅固打下了基礎,古代人的智慧很多時候是我們現代人所難以想象和無法破解的。
乾陵中的寶物甚多,吸引盜墓者也再平常不過了,這些盜墓者包括了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和農民起義軍,但是不管他們是誰,用了怎樣的手段就是沒有辦法打開乾陵。
最出名的就是黃巢,他們在這里挖出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不管他們怎樣尋找,就是找不到乾陵的入口,也挖不開這座陵墓。后來孫連仲還率領40萬的士兵來這里,想要炸開乾陵,但是他們炸開石條,正準備進去時,突然就冒出了一股煙,化為了龍卷風,七名士兵當場就吐血身亡了,就這迄今為止乾陵還依然完好的矗立在梁山之上。
探訪神秘的西夏王陵西夏王陵景區位于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想了解寧夏的 歷史 ,此處不可不來。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 歷史 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政權,建國時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因其勢力主要在黃河以西,故宋人稱之為"西夏"。西夏王陵位于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是歷代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王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
西夏王陵景區的大門由兩座西夏風格的闕樓構成,闕樓墻體上有四個粗看以為是漢字,細看卻不認識的西夏文字。導游介紹說,這四個字從右到左對應的漢字是“白大國高”,翻譯成漢文就是“大白高國”,即西夏國。大門前的廣場上,南北各立有一塊復制的殘碑。
南側一塊刻有西夏文,不知道是什么內容。
北側的一塊為漢字,在百度上搜索其中容易識讀的“太后親征懷德軍”,得知這是一塊在編號為M182的陪葬墓旁出土的殘碑,上面記載了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北宋和西夏軍隊在平夏城(懷德軍)交戰的情況。碑文的相關內容在兩國的史書中都有記載,互為佐證。
西夏王陵景區內現存9座帝陵,即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莊陵、康陵。9座帝陵的排列按古代宗法制度昭穆宗廟次序,左為昭,右為穆,父曰昭,子曰穆,形成東西兩行。此外,陵區內還有254座陪葬墓。
現在對游客開放的是1、2、3號陵。
進入景區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是“西夏博物館”。西夏博物館建成于1998年9月,基本陳列包括由西夏 歷史 、西夏王陵和西夏學術研究成果兩個部分。
序廳迎面這座白色大型人像碑座雕塑,是根據西夏陵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石雕人像碑座”制作而成。這塊碑座上的人物雙眉如角,雙目似鈴,鼻梁粗短,顴骨突起,獠牙外露,面相猙獰。特別是肥大的雙乳格外夸張,應該是有某種象征意義。在中原文化中,馱碑的職責多由赑屃來完成,而黨項人卻要用人來擔此重任,讓人匪夷所思。這種人像碑座并非孤例,在陵區內先后發現過八九塊之多。
序廳之后,是疆域沙盤廳。這座西夏疆域沙盤以1:200000的比例制作,面積達到60平方米,是我國專題博物館中最大的沙盤模型之一。
在西夏 歷史 展覽中,有一塊“西夏文字創制規律例表”,大致介紹了西夏文字的創制規律。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屬表意文字,是漢藏語系的羌語支,與漢文關系密切。西夏文字由西夏大臣野利仁榮奉李元昊之命創制,共有5000余字。據說,當時為了推廣西夏文,還曾編寫了字典。
展覽中有豐富的文物展出,只是時間有限,來不及細細品味。
展覽中有一個西夏陵墓規制模型,直觀地展示了黨項人王陵的布局形式和建筑樣式,讓我這個以為西夏王陵就是夯土堆的人大跌眼鏡。原來當年在夯土堆外面是有磚木建筑的,歲月的風雨和人為的破壞,才讓那些建筑不見了蹤影,只留下這些夯土堆。
博物館北面不遠,是“西夏史話藝術館”。導游并沒有安排大家進去游覽,我迅速跑到院子里,左、中、右各拍了一張,轉身趕緊追趕隊伍。
從西夏史話藝術館稍向西行,再轉向北,遠遠的即可以看到整個陵區規模最大的陵墓“泰陵”。盡管沒有非常直接的證據,但從泰陵的超大規模和其在全陵區所處的突出地位來推斷,泰陵應該屬于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
李元昊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其遠祖拓跋思恭在唐末為黨項族首領,因協助唐軍平定黃巢義軍有功,封夏國公,賜國姓李,拜夏州(今陜西橫山縣一帶)節度使。之后,這支黨項人的勢力逐漸擴大到以夏州為中心的夏、綏、宥、銀四州。李元昊繼夏國公位后,棄李姓,自稱嵬名氏,并于北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登基稱帝。
泰陵并非純粹的正北正南,而是略微偏向西北,不知道是受地形制約,還是有意為之。
陵園最南端是左右兩座闕臺,構成陵園的大門。是否有闕臺,是帝陵與陪葬墓的重要區別之一。闕臺由黃土夯筑而成,平面呈圓形。從闕臺表面殘存的一些痕跡來推斷,闕臺表面原來是敷有紅色墻皮的。在闕臺附近地表以下曾經發現的紅陶材質的嬪伽、摩羯、海獅及塔剎等裝飾構件,則暗示闕臺應該是喇嘛式的佛塔建筑。
闕臺往北應該是碑亭的位置,現在只存有兩座磚砌的臺基,上面的木結構亭類建筑已經蕩然無存。因為周圍圍著鐵柵欄,看不到臺面上的情況。但有資料介紹說,臺面上有一字排開的四尊石刻力士雕像,估計是用來馱碑的支座。博物館序廳正中的那尊雕像就是以這里的雕像為藍本的。
此外,據說在臺基上還曾發現大量西夏文碑銘殘塊。
過碑亭,可見一夯土墻圍城的區域。在陵墓布局中,這個區域叫“月城”或“甕城”,位于陵寢所在的“內城”前面。泰陵的月城呈東西長方形,東西長120米,南北長52米,墻基寬約2米,高0.7米,占地約10畝,北與內城的南墻相連。和闕臺一樣,當年月城的墻面上也敷有紅色的墻皮,墻頂也有出檐和覆瓦。按照以前各個朝代的慣例,月城御道兩側一般都立有石像生,也就是石獸、石人。
但四下觀瞧,并沒有石像生的影子。經導游提示,才在御道旁邊雜草中發現了幾塊石像生碎片。從這些碎片釋放的信息來看,這些碎片的形成不會是大自然的風銷雨蝕,顯然是人力所為。而這里所說的人力應該不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零打碎敲,而是強大集團力量的有組織破壞。史載,西夏獻宗保義二年(1227年),西夏為蒙古所滅,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后被殺害,西夏王陵被蒙古軍隊嚴重破壞。對戰敗一方的祖陵進行破壞,是中國歷朝歷代的通行做法,但一般也只限于象征性的破壞,泄泄勝利者心中的怒氣而已。而像蒙古人對西夏王陵的這種不僅把木結構完全燒毀,而且把石碑、石像生都砸碎的摧毀性破壞,亙古少見。蒙古人為什么如此痛恨西夏人,這其中難道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嗎?翻開宋遼金 歷史 ,我們其實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v觀西夏189年的 歷史 ,我們會發現,這個夾在蒙古、金、宋、吐蕃、西遼之間的小國,始終奉行的是見風使舵、反復無常的外交方針,力求在周邊強權中博取最大國家利益。這是小國、弱國的生存之道,本無可厚非。但在喜歡直來直去的蒙古人眼里,首鼠兩端的西夏人卻是十足的小人,以致“惡其狡詐多變”。此外,成吉思汗駕崩于蒙古人征伐西夏的過程中,也讓蒙古人把這筆賬記在了西夏人的身上,以至于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被攻破后,發生了屠城、毀陵的極端事件。
過月城,即是陵園的核心部分“內城”。內城呈南北長方形,南北長180米,東西長160米。內城的城墻稱“神墻”,墻基寬約3米,以黃土分段夯筑。
為使墻體更為穩固,墻基筑成須彌座狀,因此把這種神墻又叫須彌座式神墻。
內城東西南北四面均辟有城門,建有門闕,每個門闕由三個圓錐形夯土基座組成;神墻四角還建有角臺。
在內城四座城門中,以南門的等級最高,兩側原各有一座高臺式塔形門闕,現在只能看到兩堆夯土。從南門臺基上殘存的柱腳來推斷,原有的南門應該是一座面闊五楹、進深二楹的門樓。
進南門北行約25米,是用于祭祀的“獻殿”殘址。殘址為一座八角形磚砌臺基,內為夯實的黃土,臺面上散落著數十塊鋪地花磚。旁邊的簡介說獻殿為“正方形9間開敞式殿堂”,我不以為然。因為從臺基的形狀來看,獻殿應該是座八角形的亭類建筑,而亭類建筑何來“9間”之說?如果是9間的正方形建筑,那該是何等的規模?要知道,北京故宮保和殿也不過是面闊9間,進深5間啊!
與其它帝陵墓道深埋于地下,一般在地面不留痕跡不同,泰陵的墓道在地面上有用砂石填成的形似魚脊的隆起。用砂石來填充墓道,除了就地取材之外,主要還是利用了砂石的松散特性,以塌方來威脅盜墓者知難而退。這條墓道隆起為南窄北寬的梯形,自南而北呈二十幾度的緩坡,長約50米。
隆起的北端有一個直徑超過20米,深達5米的大坑。關于這個大坑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盜坑,是盜墓者所留;一說是日寇轟炸所致。把這個大坑“歸功”于日本鬼子,其實是抬舉小日本了,因為能夠造成如此巨大彈坑的炸彈小日本在侵華期間可能還造不出來。如果說這真是一個盜坑,那么這個“賊”肯定不是一般的盜墓者,而一定是類似“摸金校尉”那樣的有組織犯罪集團。新中國成立后,文物部門曾對泰陵進行物探,探查結果表明,泰陵的墓室并未遭到盜擾,那位“摸金校尉”并沒有成功。
有人可能會問,盜墓者為什么不采取掏洞的形式,而要采用需要大量人力的全面開挖式?答案很簡單:一是人力對盜墓者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二是西夏帝陵的墓室并不在陵塔之下,而是在陵塔偏南的地下,即大坑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巨大的夯土陵塔其實并不具有封土的作用。
繞過盜坑,就是整個陵園的標志性建筑陵塔。泰陵陵塔殘高達24米,狀如翻扣的“窩頭”,其表面可以看到多達七層的磚砌結構。一些學者由此猜測,最初的陵臺應該是一座七層密檐實心佛塔式建筑。經導游提醒我才發現,陵臺原來并不在陵門、獻殿所在的中軸線上,而是稍稍偏西,這一點與中原帝陵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有人說與黨項人篤信藏傳佛教有關,因為在藏傳佛教中只有佛祖才有坐北面南的待遇;也有人說是受“五音利姓”風水觀的影響。
可能是時間已經太晚的緣故,游覽完泰陵,電瓶車并沒有把我們載往1、2號陵遺址,甚至遠觀的機會都沒提供。大家心里也明白,沒有了磚木結構建筑和碑刻,所有的西夏皇帝陵墓都應該差不多。
神秘的十大古陵墓神秘的十大古陵墓如下:
1、武則天墓
武則天墓乾陵是遭過盜墓賊光顧最多次數的古代帝王陵,前前后后有記載的,就有17人之多,每一人背后都是一支裝備精良的機械隊伍,但還是在武則天墓前折戟沉沙。
武則天墓實在是太過于詭異,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當中,三百多次的盜掘活動,全都以失敗告終,武則天這位生前極其尊榮的女人,在死后也一樣,繼續留給后人數不盡的謎團。
2、成吉思汗陵
相傳近800年來一直保護成吉思汗墓陵不被人發現的一個詛咒,2002年聲稱找到成吉思汗墓的美國考古隊,放棄挖掘行動撤出外蒙古。
3、昆侖古墓
昆侖山還有地獄之稱,據說有一個死亡谷,顧名思義就是來這里的生物都沒有活著出去的。人一旦進入死亡谷都會命喪于此,它的周圍有許多尸骸,還有一些墳墓,給人的感覺就是陰森恐怖的,以至于無人敢踏進這里。
4、邙山陵墓群
邙山陵墓群中包括東周時期的王墓八座,東漢帝陵五座,曹魏帝陵一座,西晉帝陵五座,北魏帝陵四座,五代后唐帝陵一座,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
5、曹操墓
曹操生前仇人多,而且名聲不好,據說曹操就到了70多個假墓來迷惑世人。2009年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教學困難高陵墓主為曹操。
6、秦公一號大墓
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的墓葬,也是墓葬人數最大的一個。木瑾一號坑就有186距墓葬一海。這座大墓也是盜洞最多的一個木,盡管被盜多次,但它出土的文物還是非常的多,也極具研究價值。
7、清東陵
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埋葬著五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兩位公主,共161人。
8、奈費爾塔里王后陵
奈費爾塔里一詞的意思是“最美麗的人”,無怪乎她是拉美西斯二世國王最寵愛的妃子。她去世時,這位偉大的法老開始在王陵谷修建規??胺Q最大、最為豪華的陵墓。三個墓室的墻上都貼著描繪著奈費爾塔里王后在“天堂”的生活。
其中許多畫保存完好,仿佛是昨天才剛剛畫就的??墒?,盜墓者盜走了奈費爾塔里王后的木乃伊及其佩戴的許多珠寶。但因以下兩個原因使他聞名遐邇:一是世界上發現的第一座國王的墓;二是他的那些臭名昭彰的詛咒。
墓本身小得出奇,以致不得不利用墓室邊上的一個洞穴來存放陪葬的財寶。圖坦卡蒙法老墓自挖掘以來,一些華麗的陪葬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與此同時,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盛傳任何進入其墓地的人都將遭受厄運的詛咒,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9、巴勒莫嘉布遣會修士的地下墓穴
1599年,西西里島巴勒莫嘉布遣會的修士在一座修道院下發現一些地下墓穴,在墓穴中有一些制作木乃伊的完整工具。時至今日,人們還可以在當地看到身著各時期服飾的、腐爛程度不一的、高高懸掛著的尸體。一具被稱作“睡美人”的木乃伊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兩歲女童的尸體。
10、圖坦卡蒙法老墓
咒語相信大家都是在電視中見過,在古老的埃及真實存在過“法老咒語”。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里寫著這樣一句話,擾法老安寧者,死神會降臨到他的頭。人們把這句話稱之為法老咒語,去過陵墓的人都離奇死亡。經過檢測發現,是陵墓內大量毒氣所致。
[img]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神秘陵園(中國最神秘陵園在哪里)”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神秘陵園(中國最神秘陵園在哪里)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26099.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最夢幻的車牌(世界上最有名的車牌是什么?)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世界上最重的人(世界上最重的人有多少斤? 凡人修仙傳等級境界劃分 世界上最犀利的鋸子(鋸子排名) 當今中國最賺錢的行業(當今中國最賺錢的行 中國最簡陋小區(中國最簡陋小區在哪里) 藏獒vs狼(藏獒vs狼群) 四大兇獸(四大兇獸混沌 龍涎香究竟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300米) 收藏最多“請勿打擾”標志的人德國人Rai 二十四節氣的農耕諺語(指導農業生產及生活 樓堂館所(關于停止新建樓堂館所) 好用的小說app(五款軟件任你選擇) 全球購騎士卡是真是假?真的能用嗎? 上海十大靈異事件真實故事(上海十大靈異事 夢見去上學(夢見去上學找不到教室是什么意 英國(由網球運動派生而來) 明十三陵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皇帝墓葬群) 世界上最嚇人的野果(世界上最嚇人的水果是 輕松舒適睡眠(不靈你來找我) 文竹花語是什么 武則天有幾個孩子(武則天6個孩子下場) 情人節送女朋友紅包多少錢合適 南京九五至尊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