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溫暖的人攝影(世界上最溫暖的人是誰)
xj
2023-03-27
攝影師可以捕捉到一個人不一樣的一面,甚至一些微小的表情都可以被鏡頭放大。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就是你,但是在照片里,你可以是文藝的、復古的、帥氣的……
而這一切,都是通過攝影師的 構(gòu)思、拍攝 和 后期 制作去實現(xiàn)的。人像創(chuàng)作也因此有了各種可能性。 只要攝影師有足夠的準備和技巧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逗可以拍出美好的照片。
我從一個單純的業(yè)余愛好者開始,略過了攝影理論和基礎(chǔ), 跟隨著內(nèi)心對攝影的熱愛 和 對生活的感悟 , 堅持用自己的視角去審美,用自己的方法去拍照 。
支撐我一路從業(yè)余愛好到現(xiàn)在擁有自己的獨立工作室的, 不是強大的理論和技術(shù),而是對愛、對美、對溫暖而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堅持 。也許正因如此,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拍攝思路。
我會為了拍攝一張好看的照片不遠千里來到一個地方,也會為了心目中的一個眼神反復設(shè)計和考量光影、服裝、妝容。
有兩種攝影作品最能吸引人,一種是至真,一種是至美。
好的人像攝影作品也應該是攝影師內(nèi)心世界的外化表現(xiàn)。 任何一種表達,都是基于攝影師對生活的感受。不管表達的內(nèi)容是什么,只要能讓觀眾感受到攝影師的世界,用照片拉近雙方的距離,作品就成功了。
而至于觀眾是否能產(chǎn)生共鳴、是否喜愛你的作品,我相信每種風格自然都會有喜愛它的人群。
攝影僅僅是一種表達方式,重要的是你所表達出的內(nèi)容,你用怎樣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用怎樣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身邊所發(fā)生的一切。 攝影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看世界的方法,也讓我漸漸找到自己的價值,讓我朝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標不斷努力。所以, 在你拿起相機之前,要先學會觀察,學會感受,讓自己的感情細膩豐富起來 。
同時,攝影也是一門精益求精的藝術(shù),要想獲得最理想的作品,就需要不斷進步。
攝影水平提高的過程其實是 攝影師審美水平螺旋式上升 的一個過程。如果攝影遇到瓶頸,大部分時候并不是攝影技術(shù)妨礙了你的提高,而是你的審美水平所致。
所以這時候需要做的僅僅是放下相機,多看看其他攝影師的作品,看看世界名畫,看看經(jīng)典電影,這對審美的提升都是有幫助的。
從商業(yè)角度來講, 客戶選擇一位攝影師,其實選擇的并不是攝影師的作品,而是選擇攝影師的審美 。攝影師以往的每一幅作品,即使你再喜歡,也無法復制出一模一樣的。所以,你應選擇相信攝影師的審美,相信他或她會為你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回憶。
真正學習攝影,在于通過拍攝的方式,表達攝影師的審美觀,甚至是人生觀和世界觀 。這樣一個過程,體會和理解要比學習和記憶更加重要。攝影的學習過程更多是從實踐和感知中去體會理解,并長期積累的。
一張好的照片,是從一閃而現(xiàn)的靈感,到最終的成片,其中包括了 構(gòu)思、服裝道具準備、前期溝通、場地布置、化妝造型,然后到拍攝,拍攝之后還有后期修圖、排版、發(fā)布、網(wǎng)絡(luò)傳播或營銷等 。拍攝僅僅是其中的一步,真正決定作品質(zhì)量的,是攝影師按下快門之前和之后所做的一切。
一張能吸引人的人像攝影作品,最重要的是要 有感情 ,有攝影師自己的 審美 和 想法 ,這也是決定你的照片是否擁有鮮明風格、區(qū)別于同類其他照片的決定性因素。
風格 是指一件藝術(shù)作品 通過外在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統(tǒng)一的特點 。我們可以通過一張照片的表面信息來把它歸類于某種風格, 而真正決定風格的,其實是作品的內(nèi)在 ,是攝影師對審美獨特、鮮明的表現(xiàn)。
審美 ,簡單來說就是你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你是喜歡曝光精準、細節(jié)豐富、焦內(nèi)鋒利、焦外油潤的人像作品,還是逆光朦朧柔美、若隱若現(xiàn)、光影交錯的照片,這取決于你的內(nèi)心而并不是他人。 尋找自我的風格,首先要摒棄從眾心理。
拿起相機就拍的,是生活記錄照。 唯美人像寫真,需要攝影師在拍攝之前做大量的思考和自我批判。 你拍的是什么,想要通過照片表達什么,用怎樣的手法去表達你的想法,每次拍攝之前大腦里應該有個清晰的定義。
即使成片和想象中的不同,也應該學會分析這一差距產(chǎn)生的原因。只有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實踐磨合,我們才能從中感受到自我。思考,實踐,再思考,風格會在這樣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漸漸清晰。
即使你無法用固定的詞語去形容你的風格,至少也會在下一次拍攝之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拍。
關(guān)于攝影風格,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很長一段定義模糊的時間才能確立。從拿起相機的那一天起,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四年多的時間,我仍然覺得很難給自己下個定義。
但是我希望的是,我的這種風格足夠鮮明,讓人一眼看到就能知道這是我拍的。
有人說“相由心生”。這個世界,從客觀上講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世界觀,而我作為一位攝影師,以我的主觀視角去感受這個客觀的世界,我所體會到的東西,以攝影作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個時候,照片即為我內(nèi)心感受的反映。
① 溫暖而美好
溫暖而美好,這是我希望整個照片的呈現(xiàn)的第一感受。很容易理解。 畫面風格 和 色彩基調(diào) 是 溫暖細膩 的,照片主題是表達具體形象的美好的事物。
② 安靜而有力
這里的 安靜 ,是指畫面沒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效果,簡單低調(diào)。而 有力 ,是指一種能引發(fā)或者讓觀眾思考照片表面以外的東西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吸引力,簡單卻不平凡,簡單的背后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我所期望的,是我的照片不僅僅停留于表面的溫暖而美好,不僅僅是模特的顏值,不僅僅是精致好看的造型,我追求的是觀眾在觀賞這張照片的時候,能感受到攝影師的情感、攝影師的想法,看到照片就知道這不是一張隨意按下快門的照片,而是經(jīng)過精巧構(gòu)思的作品。
③ 自然不做作
自然不做作主要指的是畫面主體人物的狀態(tài)。人物在畫面中占有怎樣的比例,和畫面中其他的構(gòu)成部分是一種什么樣的關(guān)系,以及畫面中人物的造型、妝容、動作、神情和他或她所做的事情,這些元素都能夠達到自然不做作的效果。
想要感動他人,首先要感動自己。
截止到我落筆寫下這段文字,我的攝影工作室已經(jīng)成立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在這兩年里,我也拍過很多很多的客片。 而我拍過的每一個客片,從咨詢報價,到溝通支付定金,前期試衣、面談、鮮花道具的準備,再到拍攝、后期修圖、相冊的排版和制作等,每一個過程都是我親自完成的。
我一直認為這些過程,是讓我對每一次拍攝保持激情的秘訣。不為其他,只因為 我享受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享受這種親歷親為的感動。 我用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感動的同時,我也相信,我的一切辛勞,觀眾可以通過照片感受得到,也會被我的用心而感動。
人物是人像攝影的靈魂,而攝影師就是靈魂的塑造者。 你要記得,拍攝人像,你所拍的,并不僅僅是你面前的這個人當時的一種狀態(tài),也包括了他或她的過去,他或她讀過的每一本書,走過的每個地方,愛過的每一個人,這些過往看似無關(guān),卻或深或淺地在他或她的身上留下了某種印跡,某個細小的表情,某個習慣性的動作,某一首只需要前奏就可以讓他或她眼神里露出溫柔的歌。
很多新人會非常認真的整理資料發(fā)給我,看過他們的小故事,經(jīng)常能得到一些不錯的拍攝靈感。
但是我們說要了解拍攝對象,并且根據(jù)對象的特點來拍攝,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一味遵循模特或者客戶的喜好,攝影師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依然應該處于主導地位,對模特或者客戶的情緒動作有明確的引導。
比如開始拍攝前告訴你的拍攝對象,我們這一組照片想要拍出的感覺,服裝和造型大概會做怎樣的配合,動作是夸張一些,還是優(yōu)雅的收斂一點,等等。拍攝過程中的動作調(diào)整也需要使用明確且簡單易懂的語言。
我相信每個找我拍婚紗或者寫真的女孩,都應該是很愛自己并且對美有著很高要求的。所以我嘗試拋開攝影師的身份和思維模式,單純從一個女生愛自己的角度,去發(fā)掘一些女性溫柔美好的一面,比如一些微小的動作,一些轉(zhuǎn)瞬即逝的眼神,一些惹人憐愛的小細節(jié)。
照片中的情感,一方面體現(xiàn)在模特的神情、動作,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在攝影師和模特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互相欣賞和信任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
剛剛開始拍人像的時候,如果時間允許,我通常會 在拍攝前寫一個拍攝腳本,包括具體的場景、需要的服裝和配飾、拍攝的思路和手法,并會為模特設(shè)計動作和情緒,找大量的樣片,甚至畫一些拍攝草圖。 這項工作只是為了幫助你理清思路,確保拍攝前的準備工作能夠有序地進行,但在真正開拍后,我就會把腳本丟到一邊,任憑自己發(fā)揮。真正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總是主觀而感性的,這也正是它迷人的地方。
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句話在攝影當中也適用。 攝影師需要學會從宏觀著眼,從微觀著手去構(gòu)思和準備拍攝,比如小頭飾、小道具、服飾是否合身,妝面是否干凈,不要假睫毛或濃妝、艷麗的指甲顏色等。即使決定使用鮮花做道具,也要注意花的品種與拍攝主題是否相符。
每一位找我拍婚紗照片的客戶應該都非常清楚,拍攝之前,我們會花上半天的時間去選擇服裝造型,商定拍攝的細節(jié)。 婚紗的領(lǐng)型、腰線、版型是否合適,我都會為新娘做一一考量,找到最合適的服裝。這些細節(jié),會讓照片有一種精心設(shè)計而又恰到好處的視覺效果。
你可以從 光影構(gòu)圖 的角度嘗試增加藝術(shù)感,也可以在構(gòu)思準備一組照片的時候,從 服裝、發(fā)型搭配,場景選擇 和 道具 選擇上著手。
真實自然的藝術(shù)效果往往并不那么容易達到,稍微不慎,就可能變成用力過猛的做作。
所以為照片增加藝術(shù)感的話題,還要談回到我們之前所說的 培養(yǎng)和提高審美 的問題。攝影師這時可以嘗試反向思維,著重考慮你要將哪些元素排除在外,而不是考慮你要將哪些元素包含在照片之內(nèi)。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會優(yōu)先使用 定焦鏡頭 。使用定焦拍攝時,攝影師不得不根據(jù)需要的構(gòu)圖前后移動,有時候也需要和模特一起移動。
不停地移動、變換位置、思考構(gòu)圖 ,雖然拍攝速度相對慢了很多,卻也讓我有更多時間, 有更多機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光線和角度 ,移動機位也時常會讓我的拍攝對象感受到我的參與感,并且更加積極地配合我的拍攝想法。
一張精美的照片,遠遠比十張普通的照片更加能吸引人。有時候我們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進入拍攝狀態(tài),去尋找最適合的光線和最完美的角度。然而有時候,拍下一張好照片也只是一瞬間的靈感和發(fā)現(xiàn)。
面對美好,我不會吝惜快門去捕捉心目中最想要的那個瞬間,但我也希望可以放慢速度去思考,讓每一次按下快門都得到比前一次更加理想的光線和構(gòu)圖。
學習和模仿,是攝影師在提升水平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
這里作者列出了她在看作品的時候觀察思考的步驟。
① 觀察 色彩搭配 和 構(gòu)圖 。
② 觀察模特的 服裝造型 或者 妝容 ,還有 人物的姿態(tài) 和 情緒 ,這些都是照片表面的信息,可以直接獲取直接參考。
③ 分析 焦段 和 視角 。
比如長焦,85mm或者135mm,或者70-200mm。常用方法是觀察照片四周的變形程度,背景壓縮程度和虛化,這樣基本可以確認焦段和機位。這一步可以幫助你在以后的拍攝當中有參考地選擇使用的焦段。
④ 分析 光線來源、補光手段 等。
當然,很多補光補的好的作品,就是讓人不易察覺補光的痕跡,但是仍然有一些細節(jié),可以看到攝影師用光的想法。通過地面上影子的角度和位置,可以觀察到光線來源的方向,從而了解到攝影師在這張照片中使用的光位。
當你第一次拿起相機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開始 用攝影師的角度去觀察、理解這個世界 。你拍下的每一張照片,都是你在攝影之路上前進一步的腳印。
攝影是一個綜合科目,景、人、器材、后期等綜合作用力共同的結(jié)果,單純提高其中某一項,并不能提高整體水平 ,因此攝影師需要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學會 長期積累和沉淀 。
攝影是一門創(chuàng)造和記錄的藝術(shù),但是如果你想要成為職業(yè)攝影師,攝影也將會成為一種商業(yè)行為,僅僅能夠拍好照片還不夠,你還需要每天處理大量的信息、電話、咨詢。
① 你需要學會與不同的客戶和商家 溝通 。
② 需要懂得如何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 位置 。
③ 需要在有限的 時間 內(nèi)盡量出色地完成任務。
④ 需要保持對攝影的 激情和熱愛 。
⑤ 保持最好的狀態(tài)和源源不斷的 創(chuàng)造力 。
攝影和很多職業(yè)一樣,想要成功,最重要的一點仍然是堅持和執(zhí)著。也許你的努力不會馬上得到成果,但是你要時刻記得,現(xiàn)在你所有沉默的付出,終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蛻變成最強烈的吶喊聲。
我經(jīng)常會把自己近期要拍的主題一一列在本子上,然后按順序去籌劃、準備、拍攝。
我也會給自己設(shè)定一些長期的目標,比如兩年前我給自己設(shè)定了出一本攝影書籍的目標。
把這些目標寫下來,放在電腦前或者辦公桌上,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執(zhí)行力。良好的執(zhí)行力,推動著我在這條路上前行,漸漸地接近目標。
很多攝影師應該都有體會,如果你拍攝的是專業(yè)模特,你為他或她拍下的照片,僅僅是他或她的千百張照片之一。但是如果你拍的是普通人,那么這些照片,很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美的時刻之一了。這一點對于我,對于我的客戶來說都非常重要。我一直銘記這點,也深深知道自己接客片拍照的意義。
我喜歡在客人化好妝、穿好婚紗之后花幾分鐘仔細觀察他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女孩子的眼睛或者某個五官這么好看,如果不是我要為她拍照,可能永遠都不會發(fā)現(xiàn)她的美好,那該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
攝影是我謀生的手段,但我也希望自己用這種喜歡的方式生活,保持拍攝節(jié)奏和激情。我想只要我還有體力,會一直拍下去,為普通人拍照,是作為攝影師最大的樂趣之一了。
性能強大的器材通常可以讓照片增色不少,但這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尋找一臺順手的相機和一支合適的鏡頭。 真正決定照片質(zhì)量的,永遠不是器材,而是頭腦 。
攝影師需要做的是駕馭器材,而不是讓器材的特性限制自己的拍攝想法和水平。
小廣角,f/1.4大光圈, 清新人像利器 ;尤其是在空間不夠大的情況下,35mm可以兼顧環(huán)境。
相對于50mm和85mm來說,35mm的對焦會相對快速, 適合抓拍動態(tài) 。兒童攝影和戶外拍攝時使用35mm焦段都是不錯的選擇。
旅拍的時候,35mm適合拍人,也適合拍景,可以減輕負擔。由于帶有 小廣角 ,所選用35mm拍攝特寫或把人物放在構(gòu)圖的邊緣時容易變形,應盡量避免。
50mm鏡頭 接近人眼的視角 ,沒有廣角或長焦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是最容易駕馭和控制的焦段,容易通過照片傳達溫暖而美好的感受。
中長焦的佳能85mm鏡頭被稱為 大眼睛/人像鏡皇 ,f/1.2的大光圈實現(xiàn)了油潤的焦外質(zhì)感。
85mm適合拍攝 小景別的特寫 ,可以聚焦到人眼,其他五官則被虛化,由此放大了人物眼神的傳達的情緒。
中長焦拍攝也可以避免逆光或側(cè)逆光時人臉曝光不足的情況, 通透感會比廣角更強 一些。
85mm焦段的缺點是視角單一,構(gòu)圖變化少,更加考驗攝影師前期的策劃、后期的調(diào)色和對模特情緒的引導能力等畫外功夫。
85mm容易把人拍得 比實際微胖 ,可以在后期制作的時候適當使用液化功能瘦身。
24-70mm是一種非常 實用的鏡頭 ,24mm端的廣角和70mm端的中長焦,加上f/2.8的光圈,可以滿足很多條件下的拍攝需求。時間緊張的情況下選用24-70mm,會比定焦更節(jié)省時間。
在攝影中,構(gòu)圖也是這個意思。學會構(gòu)圖,仿佛是學會了一門語言,你不必講語法熟記于心,但是一旦掌握,它可以讓你清晰地表達自己想說的內(nèi)容。
和諧精致的構(gòu)圖,是決定整幅繪畫的基礎(chǔ)。
構(gòu)圖對于一張照片可以說相當于一副骨架。唯美人像的構(gòu)圖可以不用過于精準,但是一定要讓人看了感覺均衡而舒適,這里說的均衡是視覺上的一種平衡。
九宮格構(gòu)圖 ,是指把人、物放在豎或豎的三分線上,或者交匯點上。
這樣的構(gòu)圖帶來均衡舒適的視覺效果,也可以避免對稱構(gòu)圖造成的單一感。
在 人物特寫 中,可以選擇人眼作為主體,構(gòu)圖時將距離鏡頭比較近的人眼放在交叉點上,將手部或其他道具放在另一個交叉點上,讓構(gòu)圖平衡舒適而不單調(diào)。
對角線構(gòu)圖 是指在畫面中畫出兩條對角線,畫面的主體大致沿著其中一條線伸展。
這個方法也適用于 指導模特的動作,比如手或腳的伸展 。
尤其在拍攝 躺姿 或 俯拍 的時候,可以使用這種構(gòu)圖方法。
沿著對角線 延伸的主體不僅僅是人 ,拍攝時也可以借助 衣服 或者 其他道具的線條 來構(gòu)成對角線構(gòu)圖的視覺效果。
三角形是最穩(wěn)定的形狀,三角形構(gòu)圖在風光拍攝中是經(jīng)常用到的。
在 人像攝影 的構(gòu)圖中使用三角形構(gòu)圖,也會來帶畫面的 穩(wěn)定 、和 諧感 。
三角形構(gòu)圖在 拍攝人物坐姿 的時候運用較多,頭、手、腳(或膝、臀)成三角形分布,可以讓姿態(tài)更自然。
將畫面主題集中在一個三角形的區(qū)域內(nèi),也是三角形構(gòu)圖的一種運用方法。
單眼中心法 ,就是在構(gòu)圖的時候,把主體人物的一只眼睛作為畫面的重點,讓觀眾的視線被照片中的眼睛所吸引,其他部分輕描淡寫地略過即可。
這種方法在 拍攝 特寫的時候尤其適用。在照片中,眼睛會產(chǎn)生引導作用,會引導觀眾的視線,所以當照片中的人物望向遠方的時候,會給整個畫面帶來一種 延伸感 。
單眼中心法可以和前面講到的九宮格構(gòu)圖法相結(jié)合,將 人眼放到九宮格的交叉點 。
拍攝時主體被裁切,主體的一部分延伸到畫面之外,這種構(gòu)圖通常被稱為 出血構(gòu)圖 。
這樣的構(gòu)圖有助于 引導觀眾視線 ,突出人物的眉目、睫毛、眼神光、細微表情和一些小動作、小細節(jié)。
近距離的特寫拍攝,皮膚和妝容的細小瑕疵都被拉入鏡頭,這對模特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力,攝影師的構(gòu)圖能力和后期水平都是一種考驗。
我們拍人像,人是重點。但是如果你的作品是以組圖出現(xiàn),這就給了我們景別上有更多發(fā)揮的空間,除了 以人物為中心的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 之外,還可以有 局部 ,和 對環(huán)境的交代 。
組圖中 各種景別的搭配使用 ,可以讓照片更有 節(jié)奏感 和 故事性 。
在電影中,導演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diào)度和鏡頭調(diào)度,交替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guān)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xiàn)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shù)感染力。
我國古代繪畫有這么一句話“近取其神,遠取其勢”。所以越是特寫,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也就越突出,照片受到周圍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就越小,光影色彩和構(gòu)圖也越簡單,特寫聚焦人臉,甚至是局部。
在拍攝環(huán)境開闊,景色很美的時候,可以嘗試縮小人物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大篇幅強調(diào)人所在的環(huán)境氛圍。
一組 各種景別交替使用 的人像作品,我把它稱為「 環(huán)境人像組圖 」。 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人物在畫面中 所占的比例 ,也直接影響到照片所傳達的感受。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人眼無法識別倒像的人物的五官是否符合美的比例。
當我們看到一張倒像的人物照片的時候,五官和表情會被我們忽略,即使照片中的人五官不精致、表情不自然,也會被忽略掉。
俯視構(gòu)圖拍攝特寫,借助 大光圈的虛化 ,可以讓觀眾視線聚焦在人眼,虛化面部之外的部分,適合拍攝模特直視鏡頭的瞬間,眼神和表情被突出放大,紅唇也是畫面中的一個亮點。
仰視構(gòu)圖就是機位低于模特視平線,可以讓模特站到高一點的位置,或者攝影師蹲下。
拍攝仰視構(gòu)圖的時候,模特 最好不要直視鏡頭 ,可能會產(chǎn)生臉型不夠好看或者脖子不夠舒展的感覺。這時讓模特給鏡頭一個 側(cè)臉 ,或者 望向遠方 ,給構(gòu)圖帶來一種延伸或者視覺引導,同時也可以讓模特的肢體看起來更修長、伸展。
局部特寫在人像攝影中可以很好 傳達情緒、渲染氛圍 ,也可以稱它為「不露眼特寫構(gòu)圖」。
除了女孩美好的眼神和面龐,還可以拍指尖、鎖骨、發(fā)絲、嘴唇、背部等。沒有眼睛來傳達情緒,局部特寫的情緒傳達更多是靠 肢體語言 。
捕捉柔美的光線和女孩的一些小動作,或者是借助小道具、小飾品,都可以拍出很美好的局部特寫。這些局部細節(jié)往往更容易把觀眾帶入到照片的意境中。
即使只拍局部,這個局部仍然屬于人物整體,不要把它分割開來看待。比如,要把手拍的好看,整個身體都應該是舒適放松的,表情應該是柔和的。
在 大光圈淺景深 的鏡頭虛化效果下,很多想不到的東西都會產(chǎn)生很漂亮的前景。
按照大小可以將前景分為 大前景 和 小前景 。大前景,例如地面、平臺、大面積的玻璃等。小前景,例如小道具、花草、衣服等。
按照來源也可以將前景分為 環(huán)境前景 和 人工前景 。場景當中沒有適合作為前景的物體時,可以人為加入前景,例如白紗、透明塑料紙、羽毛、LED燈等。
構(gòu)圖是攝影師在 按下快門的瞬間 完成的一個短暫的動作。在按下快門的瞬間,也許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構(gòu)圖的方式,但是長期的積累和拍攝經(jīng)驗,會讓構(gòu)圖方法沉淀在心,變成潛意識的動作。
我有個收藏 古董衣帽 的愛好。每件古董孤品都曾經(jīng)在很多年之前,在某個女孩身上綻放過它的光彩。那些精致的刺繡和串珠,微微泛黃的歲月痕跡,有時候不用任何解說,一眼就仿佛能看到它的魅力,每一個細節(jié)都仿佛沉默地訴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我鐘愛這種 神秘故事感 ,這些收藏品,也經(jīng)常成為我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思維和靈感從一件維多利亞式的精致襯衫發(fā)散開來,就可以帶來一組唯美人像。
與攝影的這場戀愛,從我四年多之前拿起相機拍照的那一瞬間開始,也許它會就這樣貫穿我的一生。
這本關(guān)于攝影的書,更多的是 分享我的心得和感受 ,它也許可以讓你堅定的愛上攝影,卻也可以讓你感受到攝影之路的漫長與沉重。與我而言,它仿佛是一份鄭重的作業(yè),交給一直在關(guān)注支持我的朋友們,也交給這四年多時間里在這條路上篤定前行的自己。
我堅信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那是我看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它們或深或淺地在我的記憶里留下痕跡,組成了現(xiàn)在這個平凡卻也獨特的我。 希望這本書,也會在你記憶里的留下痕跡,成為你的過往,變成你照片背后的故事。
[img]人像攝影有哪些技巧?拍攝人像時,如何通過人物外形的刻畫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始終是人像攝影探討的話題,而要想發(fā)現(xiàn)并及時地捕捉被攝人物的典型瞬間,拍攝者就應深入生活,多觀察各種各樣的人,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拍攝出“形神兼?zhèn)洹钡臄z影作品。
一、觀察了解拍攝對象
觀察了解拍攝對象,應廣泛地深入生活,對生活中的人物進行反復觀察、分析、比較和研究,掌握被攝人物的本質(zhì),然后運用攝影的造型手段,選取被攝人物最典型神態(tài)的典型瞬間和典型部位進行拍攝。創(chuàng)作出一個既有美學價值,又有認識價值的典型藝術(shù)形象,達到內(nèi)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
二、避開雜亂的背景
為了很好地突出人物,人像攝形的背景力求簡潔,要尋找單純的形體、單純的顏色或有規(guī)律的、圖案化的景物作背最。對比色可以使畫面色彩更強烈,相近色可以使畫面色影更和諧。人像攝形的背景色調(diào)與人物的色調(diào)要有對比,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體。如果不倆要背景作拱托,應該用盡量長的焦距、大光圈虛化背景,把背景變成一片柔和的色彩,形成與人物的虛實對比。
三、利用拍攝角度揚長避短
拍攝人像時要注意利用拍攝角度為人物外貌揚長避短。被攝人物形體過胖、額頭過小或下巴過大則可果用俯拍。通常情況下不宜采用俯拍拍攝人像,因為俯拍使人物變小,起到了丑化人物形象的作用;如被攝人物形體過瘦、額頭過大、下巴過小、鼻子過長或兩腿過短則宜采用仰拍,使人物高大,以達到美化的效果。
四、注意光線的運用
人像攝影使用順光、側(cè)光、逆光均可,使用哪種光線要根據(jù)拍攝意圖來確定。順光受光均勻,陰影少,給人以明朗干凈的效果,但立體感不強;側(cè)光明暗對比強烈,立體感強,但是臉部容易出現(xiàn)顯著的黑影;逆光可表現(xiàn)生動的剪影效果,畫面更生動。室內(nèi)攝影還要注意主光和輔光的布置。
五、充分表現(xiàn)人物神情與動作
拍攝人像時要充分利用人物身體語宮的各種姿態(tài)表現(xiàn)其思想感情,人物姿態(tài)一般包括站姿、坐姿和睡姿等,配合手勢、表情、頭部等姿態(tài),可以達到千變?nèi)f化的效果。拍攝中要注意人物眼神的表現(xiàn),眼神最能流露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手是活動的器官,是人的第二面孔,手勢是人的動感強弱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刻畫人物的動感主要通過手勢來表達,畫面中人物手的動作會讓畫面產(chǎn)生活力。
全球知名攝影師20位必知的全球20位知名攝影師及其代表作一覽
1曼雷 Man Ray 美國 1890-1976
達達主義的奠基人,先鋒攝影大師,詩人,雕塑家,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開創(chuàng)者。他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攝影作品價值遠遠超越 其它 藝術(shù)形式的藝術(shù)家。
1911年起從事繪畫和 雕刻 創(chuàng)作,作為美國第一批抽象畫家之一,曾和當時歐洲的前衛(wèi)藝術(shù)家頻繁接觸。1915年開始攝影藝術(shù)。他主張對藝術(shù)形式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反對對舊有形式和主題的模仿與重復。曾以一種輕松的游戲心態(tài)來進行攝影實驗,發(fā)明了中途曝光、物影照片等技法,被后人稱為“雷照片”。這些探索除了在語言技法上別開生面以外,在觀念上也非常切合達達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反藝術(shù)精神。
2尤金.阿杰 Eugene Atget 法國 1857-1927
曾當過演員,學習過繪畫,但都沒有成功。直到40歲才開始從事攝影,1899年成為一名攝影師。他的攝影風格獨特,不喜歡拍攝正規(guī)的人物肖像,而擅長拍攝街頭的人物。他用7乘9.5英寸底版的木制相機,在巴黎拍了30年,完成《舊巴黎的藝術(shù)》1053張照片、《獨特的巴黎》1568張照片,兩部宏大的專題攝影集。1927年在貧困中默默無聞地死去。他所拍攝的大量作品,奠定了他“法國紀實攝影之父”的地位。
尤金 . 阿杰是一位對曼 . 雷影響很大的攝影家,同時又是一位充滿矛盾的攝影家。一方面,他在攝影史上被視作紀實攝影師;另一方面,他的很多作品中又具有構(gòu)成主義的特征,強調(diào)歷史與對地點的尊重。同時,他的攝影畫面充滿神秘色彩,又常常被劃入超現(xiàn)實主義范疇。
3久拉.阿拉茲.布拉塞 Gyula Halasz Brassai 法國 1899-1984
20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于上世紀30年代初就奠定了不可動搖的攝影大師地位。20年代,他經(jīng)常光顧康定斯基等藝術(shù)家常去的地方。
他于1933年出版的畫冊《巴黎之夜》轟動一時,被著名作家亨利 . 米勒稱為“巴黎之眼”。他說:“攝影帶給我們的是什么呢?是一口新鮮的空氣,一股強烈的現(xiàn)實味道,它給予事物的幾乎是一種實體的表現(xiàn)。”
除了內(nèi)容的轟動以外,夜景的攝影技術(shù)也是讓布拉塞聲名鵲起的原因之一。當時專業(yè)的攝影師都無法捕捉夜光下的動態(tài)畫面。而布拉塞的夜景拍攝挑戰(zhàn)了計劃素的極限,因此他被稱為夜間攝影的鼻祖。
4安德烈.柯特茲 Andre Kertesz 匈牙利 1894-1985
作為現(xiàn)代攝影的一個拓荒者,柯特茲的照片與人生姿態(tài)一直給全世界的攝影家?guī)砘匚稛o窮的啟示。各種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柯特茲的每張照片都充分顯示了藝術(shù)與生活融合一體的境界。他喜用多變的幾何形態(tài)來結(jié)構(gòu)畫面彌補著痕跡地通過各種形態(tài)的交相輝映,強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們的心中引發(fā)一種微妙、豐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說:“柯特茲有著對偉大的攝影家來說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zhì):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體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致的造型感覺。”
5愛德華.韋斯頓 Edward Weston 美國 1886-1958
18歲時第一次拍照,1932年同亞當斯等人共同創(chuàng)建著名的“F64小組”,1937年成為第一位獲得古根海姆獎的攝影家。他的作品將攝影區(qū)別于其它藝術(shù)形態(tài)的特征,即精確的描寫、豐富細膩的影調(diào),以及不同于繪畫的獨特觀察表現(xiàn)方式,表現(xiàn)得鮮明淋漓。
韋斯頓的藝術(shù)是一種極端主義的藝術(shù),始終追求最豐富和最完整的東西;同時他的藝術(shù)又是一種象征和隱晦的藝術(shù)。他總是在最基本的意義上指向充盈與枯竭的兩極。其作品既客觀又個人化,強調(diào)物影形狀、質(zhì)感等客觀元素對于攝影家立體意識的表達。
韋斯頓的一生,不慕名利,不圖富貴,竭力簡化自己的生活。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給人以朝凡脫俗之感,不能不說與他的這種精神境界有關(guān)。
6奧古斯特.桑德 August Sander 德國 1876-1964
桑德每一張照片的人物,都是擺好姿勢,刻意打扮過的。人物的舉止透著自認為最適當?shù)膬x態(tài)。表情顯示著:我希望別人知道我的這一面。有的人很努力地在維持自己精神最飽滿的狀況;有的人已經(jīng)堅持不下而顯得松弛,反倒露出自在的神色。然而這些人都有著嚴肅的性格,和或濃或淡的憂愁與傷痛。他們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子民。由于戰(zhàn)勝的協(xié)約國要求德國重新建立戶籍檔案以便管理,每個人都需要一張新的身份證照片,桑德正是當時應接不暇地按快門的照相師。
桑德是唯一被列入改變我們生活大事的一位攝影家,他會在歷史經(jīng)緯中占了那么重要的分量,和他完全客觀的態(tài)度有關(guān),他在自己的同胞中找到一種原型——德國人的真正性格。任何人看到他的照片都會感受到:這就是日爾蔓民族。這位照相館師傅不只是拍了一張張人像,而是拍了整個時代,為時代留下了臉孔。
7羅貝爾.杜瓦諾 Robert Doisneau 法國 1912-1994
在法國攝影界,羅貝爾.杜瓦諾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堪稱一對并駕齊驅(qū)的大師。杜瓦諾是一個平民攝影家,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為創(chuàng)作基地。曾于1950年拍攝的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張接吻照片《巴黎市政廳前的吻》,在2005年巴黎達索拍賣行拍出了15.5萬歐元的高價。
他熱愛巴黎、熱愛生活,跟普普通通的市民一起泡酒店,喝咖啡,談天。他喜歡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風趣的瞬間,總是用一種溫柔的、幽默的目光注視著周圍的蕓蕓眾生,用同情的態(tài)度加以刻畫。人們不但不怕他的相機,還甘心情愿地充當他鏡頭中的模特。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幽默感,而且給人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帶有典型的法國式的人文主義烙印。
8安塞爾.亞當斯 Ansel Adams 美國 1902-1984
在長期并多產(chǎn)的攝影生涯中,亞當斯在攝影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不凡表現(xiàn)。他1902年生于舊金山,1930年結(jié)識斯特蘭德。斯特蘭德的紀市實性攝影的強烈的感染力使他最終決定致力于攝影事業(yè)。
作為“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大眾化的攝影家”,亞當斯的杰出的風光攝影作品深受世人矚目。他致力于以攝影技藝顯示世界的壯觀之美,“完全擯棄攝影的記錄功能,使攝影成為純的技術(shù)運作,用來擔任美感的表達工具”。作品以精湛完美的攝影形式,展現(xiàn)動人景觀,以個人觀念詮釋大自然,使人們意識到了自然保護的重要性。
他所創(chuàng)造的區(qū)域曝光法,得到攝影界的高度評價。
《邁向天堂樂園》作為W . 尤金 . 史密斯最出名的一張照片,是斯泰肯“人類一家”攝影展中令人難忘的一張。作為一位著名的紀實攝影大師,他的其它作品如同這幅照片一樣,表達了他對人類、對生命、對世界的濃濃愛意。
他強調(diào)自己是理想主義者,希望自己按下的每次快門都能伴隨著希望,每張照片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喚起他們警惕、回顧和醒悟,在他去世后,其生前好友建立了W . 尤金 . 史密斯紀念基金,以獎勵那些象史密斯一樣不受商業(yè)利益驅(qū)使而擁有“獨立聲譽”的青年攝影師。
10羅伯特.弗蘭克 Robert Frank 美國 1924-
新紀實攝影的最偉大的旗手。1924年生于瑞士蘇黎士,1947年來到美國紐約。起先從事時裝攝影,后因厭惡時裝界的虛浮而轉(zhuǎn)向抱道攝影。1955年,作為第一個獲得古根海姆財團獎金的外國人,弗蘭克開始了為期約兩年的環(huán)美國攝影旅行。1958年,從旅行中拍攝的兩萬張底片中選取了83張編成的名為《美國人》的攝影集,被稱為現(xiàn)代攝影的“圣經(jīng)”。
《美國人》以開放性的充滿詩意卻又飽含憂郁的風格照片,打破了統(tǒng)治美國攝影界的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趣味,一舉改變了現(xiàn)代攝影的審美取向。弗蘭克展示了如何用抽象表現(xiàn)主義積極、敏銳的精神來攝取影像,而又不帶任何繪畫痕跡。這些作品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紀實攝影,成為紀實攝影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弗蘭克信奉“見人所不見”的攝影觀,他的觀點、 方法 和風格影響了一大批年輕攝影師。1994年10月,華盛頓國立美術(shù)館舉辦了名為《出動》的回顧展,為這位現(xiàn)代攝影的“教父”作了一次全景式的掃描,肯定了他對世界攝影史的巨大貢獻。
1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國 1908-2004
關(guān)于自己的作品,卡蒂埃--布列松曾說:“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某種局勢的全部本質(zhì)------拍攝意味著記錄——同時和在若干分之一秒內(nèi)——事實本身和視覺看到的形式的嚴密組織,而形式將賦予它意義。這是把人們的頭、人們的眼睛和人們的心置于同一軸線上。”這就是他的攝影哲學。
卡蒂埃--布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揭示事物本質(zhì)的一剎那——的美學理論,對攝影家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認為攝影家必須同環(huán)境融為一體,這樣就不致影響被攝對象的行為,有助于悄悄地偷拍和不引人注意。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聞攝影記者之一。
12史蒂芬.肖爾 Stephen Shore 美國 1947-
美國攝影家,“新彩色攝影”的代表人物。其彩色作品包括建筑和自然風景,以錯綜復雜的感性力量而受到攝影界的重視。
他所選擇的風光題材很平凡,畫面中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視覺焦點,所有的植物都處于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從而表現(xiàn)出攝影家心靜似水的心境,也為上世紀80年代的自然風光攝影找到了一條獨有的審美通道,引導更多的攝影師在平凡的自然中找到所需要的視覺表現(xiàn)元素。
13黛安.阿伯斯 Diane Arbus 美國 1923-1971
作為當代紀實攝影的重要人物,阿伯斯以特別鋒利的記錄眼光,始終不渝地用照片率直地表現(xiàn)那些幾乎得不到社會承認的邊緣人群。裝束上不男不女的人、侏儒、精神病人等,似乎都樂意在她的鏡頭面前表露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缺陷。
在談到自己的照片時,阿伯斯說:“大多數(shù)人活在世上總害怕他們會經(jīng)受創(chuàng)傷。這些人則生來帶有創(chuàng)始。他們已經(jīng)經(jīng)受了生活的考驗,他們是第一流的人物。”她的作品,因主題思想與奧格斯特 . 桑德的作品相近,而常被人們相提并論。
14喬爾.梅耶洛威茨 Joel Meyerowitz 美國 1938-
一位屢獲殊榮的攝影家,他的作品曾在全球博物館和畫廊的350多次展覽中展出,是自2001年9月13日以來被允許不受任何限制地進入紐約9.11恐怖襲擊現(xiàn)場的唯一一位攝影師。
他非常敏感于光線對色彩表現(xiàn)的微妙影響,是最早嘗試以彩色攝影的方式來表現(xiàn)美國城市街頭景觀的攝影家之一。1982年出版名為《不尋常的處所》的彩色攝影集,把美國經(jīng)常可以看到的不起眼的農(nóng)村風景以冷靜的視線加以展示。
他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放棄35毫米的輕巧照相機,而改用較為笨重的20乘25的箱型照相機,是攝影作品的角度更寬廣,并帶有更明亮的色調(diào)和光線。攝影師自己所言:“我揚棄攝影長久以來的信念:決定性的瞬間,對我來說,所謂的畫面焦點是不存在的,畫面中的每個元素:人物、建筑、光影與線條都應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種整體性的理念就是我所謂的‘攝影內(nèi)景’。”
15比爾.布蘭德 Bill Brandt 英國 1904-1983
他不但是公認的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攝影家,而且也是影象風格立即能被認出,卻又不陷入個人模式的少數(shù)大師級人物。他在巴黎作為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和攝影家曼 . 雷的助手開始學習攝影,認為直覺是創(chuàng)作者下意識泄露出來的“心靈眼睛”,惟有它能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
其早期作品以紀實為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轉(zhuǎn)向肖像、風光和人體攝影。他利用銳利的黑白色調(diào)來孤立物體,使它們脫離原有的寓意,并帶起一種視覺興奮感,很準確地表現(xiàn)出攝影師所刻意強化的照片氣氛。他的變形人物攝影尤為著名。
16威廉.克萊因 William Klein 美國 1928-
新紀實主義攝影家,1928年生于紐約,后生活工作于巴黎。他曾經(jīng)拍攝了大量的時尚、街道、新聞報道照片,并拍攝過電影和 廣告 。其攝影難以歸入某個門類,他使用高感光度膠卷、過量曝光、粗大顆粒、變形透視、異端構(gòu)圖、粗糙放大等方式,自覺而大膽地反叛著嚴肅攝影美學的文雅、精致、高貴與循規(guī)蹈矩。他以一個殺手般是速度,將相機逼迫到人面前拍照,用混合了現(xiàn)實和夢靨、偶然與抽象、天真與邪惡的影象詮釋他所生活過的城市,“既沉浸在自我當中,又忽視了自我”,因而成為新紀實攝影的一個范本。
他于1956年拍攝的畫冊《紐約的生活對你有益——威廉 . 克萊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歡》,具有明顯而強烈的感情色彩,令他在歐洲一舉成名。曾被1963年世界攝影博覽會的國際評為推選為攝影史上30位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
17羅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美國 1931-1954
當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候,攝影師身臨現(xiàn)場,并且用最迅速最直接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卡帕的攝影哲學。
羅伯特 . 卡帕 ,原名安德烈 . 弗里德曼(Andr e Friedmann),1913年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卡帕是他的筆名。他是世界著名的戰(zhàn)地攝影師,曾參與創(chuàng)辦著名的馬格南圖片社。1936年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他在現(xiàn)場拍攝到了記錄一個戰(zhàn)士中彈后即將倒下的瞬間的《戰(zhàn)士之死》,引起轟動,成為戰(zhàn)爭攝影的不朽之作。1954年,他在越南拍攝法國作戰(zhàn)部隊時,不幸誤踏地雷身亡,時年41歲。
卡帕作為攝影師的18年間拍攝了5次戰(zhàn)爭,為紀念這位戰(zhàn)地攝影師,《生活》雜志與海外記者俱樂部在1955年設(shè)立了“羅伯特 . 卡帕紀念獎”,每年獎勵那些“需要有勇氣和事業(yè)心在海外拍攝的優(yōu)秀作品”。
18拉里.克拉克 Larry Clark 美國1943-
美國著名攝影師、導演,開啟了紀實攝影的另一種風格:尖銳、刺眼、寫實、意識流、個人化,觸目驚心且震動人心。
1943年生于美國奧克拉荷馬的拉里 . 克拉克,1977年以自傳體攝影集《塔爾薩》一舉成名。他使用一個35毫米相機廣角鏡頭,不加修飾的現(xiàn)場光赤裸裸地再現(xiàn)青少年亞 文化 、性、暴動、毒品等主題。在表現(xiàn)青少年的生活時,他更注重表現(xiàn)的是極端與惡劣甚至是危險的生存狀況,試圖以此來說明:擺脫社會規(guī)范的制約必將導致自我毀滅。這一思想在他于1994~1995年創(chuàng)作的討論性的電影《 兒童 》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19喬爾.斯坦菲爾德 Jorl Stemfeld 美國 1944-
美國新色彩攝影的代表人物,也是當代美國承上啟下的關(guān)鍵人物,從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A . 亞當斯、沃克 . 伊文思等傳統(tǒng)攝影家的影響,更可以看到當代藝術(shù)攝影的流變。他常在照片中把技術(shù)帶來的繁榮與毀滅以反諷的方式并置。有評論認為,斯坦菲爾德的作品重新定義了風光攝影和紀實攝影。
新色彩攝影的特點是,以彩色攝影獨特表現(xiàn)力來提示一種主觀的色彩現(xiàn)實,表達攝影家對待現(xiàn)實的新的看法和態(tài)度。與此同時,他們的彩色實踐也刷新了人們對于攝影表現(xiàn)一貫持有的傳統(tǒng)觀念,賦予攝影表現(xiàn)以新的可能性。
斯坦菲爾德開車旅行美國大地,注意捕捉一些出人意外的畫面,如消防隊員不是在火災現(xiàn)場奮力救火,而是在附近小鋪里挑選南瓜,而這些畫面因為色彩的表現(xiàn)而更強化了一種荒謬感。
20土門拳 日本 1909-
土門拳1909年生于日本山形縣酒田市,中學時代非常喜愛繪畫,特別是油畫,他最欽佩的是塞尚。1935年他買了一臺相機,開始拍攝一些報道性的作品。1940年倡導成立了日本報道攝影家協(xié)會。
他的作品思想性很強,反映了社會下層廣大勞動人民,由于戰(zhàn)爭給他們帶來的極大災難和不幸,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在戰(zhàn)爭中失去雙腳的士兵和失去父母沿街乞討的流浪兒等,,為人們所關(guān)注。
土門拳說:“報道攝影是從新聞攝影中脫離出來的一種新的攝影構(gòu)思方法。”“要時時注意發(fā)展著的社會意識,重新估計一下自己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在你身邊的素材中,你能抓住幾個鏡頭?”
土門拳的拍攝方法是:1,主題與相機結(jié)合;2,排除導演擺布的絕對快拍。
知名攝影師相關(guān) 文章 :
1. 關(guān)于攝影師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的十條建議
2. 攝影師張曦的個人介紹
3. 2015年國家公務員外交部面試真題及答案(2月2日下午)
4. 攝影師教你關(guān)于兒童攝影構(gòu)圖的技巧與方法
5. 婚紗走秀主持人串詞解說詞報幕詞
十位世界級當代攝影大師想要知道當代最著名的世界級的攝影大師有哪些嗎?下面就由我介紹十位世界級當代攝影大師。
十位世界級當代攝影大師
1.薇薇安·邁爾——顛覆街拍大師的保姆攝影師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2009),生于美國,在芝加哥市做了近40年保姆,生前15萬張底片未沖洗,2007年她的照片被大量發(fā)現(xiàn),隨之傳遍世界。其照片已在美、英、德、法、丹麥、挪威、比利時等國展出,并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國的報刊雜志上。2013年,擁有薇薇安照片最多的收藏家,現(xiàn)年33歲的約翰·馬魯夫與人共同執(zhí)導了紀實電影《尋找薇薇安·梅爾》(FindingVivian Maier),2014年3月起已在美國各大影院上映。
在薇薇安·邁爾最迷人的街拍中,人物都有一種極其“入神”或“出神”的狀態(tài)。這種絕對近距離的抓拍、對人性原始情感的短匕相見顛覆了以往所有的街拍大師。和“惡狠狠的”男性街拍大師不同(威廉?克萊因的癲狂,李?弗里德蘭德的復雜性苦澀,維諾格蘭德存在的混沌不定),她的街拍更關(guān)注入微的人物神態(tài)和人性風景。也因自己的身世,她拍的大多是社會邊緣人物。這使得她成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偉大的紀實藝術(shù)家。
2.馬丁·帕爾——英國消費紀實攝影大師
馬丁?帕爾(Martin Parr)
馬丁?帕爾(Martin Parr,1952— ),英國紀實攝影大師,瑪格南圖片社成員。其攝影日常詼諧,反映消費社會的平常平庸,無聊荒謬。1995年,布列松在巴黎國家攝影中心看過他的影展后氣憤地說:“你完全來自另一個星球。”色調(diào)濃艷的彩照嘲諷了資本世界的空虛游戲,代表了當代主觀紀實的一種新方向。
馬丁·帕爾來過中國八次,但他對自己在中國拍的照片并不滿意,反而他并對中國的現(xiàn)狀心存疑慮。“我想表現(xiàn)世界上的新經(jīng)濟崛起和新消費主義……中國的中產(chǎn)階級可能占10%,當將來達到50%,會成為非常大的麻煩,資源消耗、環(huán)境污染等等。財富是在制造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殘酷的國家,充滿了戲劇性,氣氛熱烈,一直在變動。”
3.埃拉德·拉斯里——新一代跨界影響力攝影師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1977- ),生于以色列,美國當代藝術(shù)家,現(xiàn)居洛杉磯。他的作品橫跨攝影、電影、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個領(lǐng)域,用不同的形式來思考圖像交流的可能性,將觀者帶入空間、圖像、實體、色彩、結(jié)構(gòu)的復雜世界中,從而模糊了藝術(shù)的界限、攝影的界限、感知的界限,因此可稱之為后圖像時代的攝影家埃拉德·拉斯里的作品現(xiàn)場,打破了陳腐老舊的攝影展覽表現(xiàn)形式,圖像總是和實物交互起到交流或延宕的作用:捆扎在墻上的照片,阻隔人近觀的床一樣的裝置,半遮半掩的攝影,弧線形墻體露出圖像一角,似真非真像圖片又像雕塑的黃瓜……在功能和意義上都開拓出新的形式架構(gòu),進而達到深度交流的可能。
埃拉德·拉斯里攝影的標志性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xiàn)在:1.照片和背景相框同一種顏色,帶來一種”溢出”的真實的視覺體驗;2.圖像和實物的混搭,模糊了二維和三維的界限;3.泛圖像手段的運用,將攝影和電影、繪畫、雕塑、裝置進行并置,交互作用,貢獻了后圖像時代框架式的創(chuàng)作方法。
4.沃爾夫?qū)ぬ釥柭埂匦露x攝影的人
沃爾夫?qū)ぬ釥柭?WolfgangTillmans)
沃爾夫?qū)ぬ釥柭?WolfgangTillmans,1968—),一個重新定義了攝影的人,二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攝影藝術(shù)家,該拍什么、如何展示在他這里獲得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或日常或抽象,視覺奇特而又極具親和力。2000年獲最負盛名的藝術(shù)大獎特納獎。作品在世界各國重要藝術(shù)博物館、美術(shù)館舉辦過多次展覽并被收藏。
提爾曼斯的作品對攝影和藝術(shù)的極限提出挑戰(zhàn)。“我的作品讓社會思考什么東西是可以被接受的。別人認為可怕的東西,在我看來可能是美的。”他從不裝裱自己的照片,而是直接貼在墻上。“我從來不用藝術(shù)界的那些常規(guī)手段來抬高自己的作品。”
當看到皺巴巴的體恤被十八世紀精美的油畫所包圍,你才能理解什么是當代及當代攝影。在一個圖像泛濫的時代粗糙的個人影像比比皆是,問題是要能發(fā)現(xiàn)普通事物無價值的價值和抽象性。從生活現(xiàn)場到圖像到藝術(shù)現(xiàn)場,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攝影家無不注重攝影的相關(guān)展示乃至整個流程。
5.南·戈爾丁——私人紀實攝影鼻祖
南·戈爾丁(Nan Goldin)
南·戈爾丁(Nan Goldin,1953— ),美國攝影家,“私人紀實攝影”鼻祖,早期作品帶有強烈的自傳性質(zhì)。1984年,她被男友毆打,于是自拍了著名的鼻青眼腫的照片。她還與吸毒者、同性戀等社會邊緣人一起生活,忠實記錄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及“自我的歷史”。這就是著名的影集《性依賴的敘事曲》,最初以配樂幻燈片形式在美國各大美術(shù)館展出,1986年出版。
和其早期引起巨大反響的《性依賴的敘事曲》不同,南·戈爾丁新作《Eden and After》則收入1977—2013 年拍攝的300 多幅兒童題材彩色攝影。“相較以往,這組作品有了很多轉(zhuǎn)變……他們身上散發(fā)著野性而神秘的色彩,彷佛來自另一個星球。他們知道和看到的東西,我們不知道。”
6.森山大道——孤獨狂野大師
攝影家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1948—),當代日本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攝影大師。1968年,森山大道發(fā)表了驚世處女作《日本劇場寫真帖》,由寺山修司撰文,所拍劇場即寺山實驗劇場。巡回演出劇團,浪曲演唱者,夜街上的同性戀,脫衣舞者,失明的乞丐……這部影集奠定了森山狂野、驚艷的個性風格,有別于木村伊兵衛(wèi)、土門拳的人文紀實及東松照明的主觀紀實,讓森山大道嶄露崢嶸。
1960-70年代,森山大道沉迷于攝影的起源與本質(zhì),創(chuàng)作了大量狂野而叛逆的經(jīng)典,如《蜉蝣》、《啊!荒野》、《攝影啊再見》、《遠野物語》、《北海道》等。80年代,“他從感光/光照的拜物教主義中覺醒”,回歸到日常的《光與影》(1982年)。經(jīng)過90年代《Hysteric》三部曲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延續(xù)至今的黑白-彩色攝影。2012年森山大道與大師之師威廉?克萊因在泰特現(xiàn)代美術(shù)館舉行聯(lián)合回顧展,更獲頒國際攝影中心(ICP)終身成就獎。
森山大道也是散文高手,就他的閱歷,他的文筆,真可謂爐火純青。“人生與年齡等條件無關(guān),考驗一直都很嚴苛,我們終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無法回頭,因此當下根本無需介意年齡,只要努力、任性地活著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許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為了應付生活上接踵而來的挑戰(zhàn)而活。”(《邁向另一個國度》)
7.薇薇安娜·薩森——備受世界矚目的女攝影師
薇薇安娜·薩森(VivianeSassen,1972—),荷蘭新銳女攝影家,因其“與被拍攝者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不乏冷靜的觀察”獲荷蘭羅馬大獎(Prix de Rome)。她的作品色彩強烈,光影迷人,幾何構(gòu)圖鮮明,最顯著的特征是“色彩中的迷藏”,強烈的明暗對比,通過把人物藏在樹枝、草叢、衣裳等東西背后,重塑記憶和夢境。
薇薇安娜·薩森也是一位杰出的時尚攝影師,為諸多時裝品牌拍攝宣傳照,Diesel、So、Miu Miu等等。和拍藝術(shù)照片一樣,她也會把模特的衣服藏起來。
8.山本昌男——虛與空,靈性大師
攝影家 山本昌男
山本昌男(1957—),具有國際影響的日本攝影家。他的照片尺寸極小,構(gòu)圖空靈,以小見大,而且模糊了攝影和繪畫的界限。通常他會把照片做舊做暗(甚至看不清楚),故意撕開照片,在照片上畫畫……作品富有極深的禪意和東方哲學的神髓。他的攝影如同俳句,談到這一點他說:“俳句乍一看好像只是用五、七、五這種語言的規(guī)律來記錄已經(jīng)發(fā)生的現(xiàn)象和事件,但是利用看似簡單的助詞、語助詞來進行排列,不同季節(jié)的用語都有微妙的搭配,不僅僅只表達字面意思,還可以表達出立體生動的形象。俳句運用簡潔的表達方法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遼闊無垠,這點我覺得非常厲害。攝影作為我自己的表達方式,不同于繪畫,它沒有素材,咔嚓一下就捕捉一個畫面,加上我用的是黑白,顏色也少。即便是在當代藝術(shù)當中,攝影也是屬于創(chuàng)作元素和技巧比較簡潔的一個門類。這是我的黑白照片和俳句的共通之處。”
9.斯蒂夫·麥凱瑞——馬格南彩色攝影大師
斯蒂夫·麥凱瑞(SteveMcCurry)
斯蒂夫·麥凱瑞(SteveMcCurry,1950— ),美國攝影家,1986年加入瑪格南圖片社。曾以“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聞名世界,系列照片獲得“羅伯特·卡帕最佳攝影金獎。他經(jīng)常奔走于世界各地,也曾為《國家地理》拍攝過西藏專題。
和布列松一樣,斯蒂夫·麥凱瑞也是真正嚴苛的大師。“以往,我每個拍攝都要用掉800到1000個膠卷,其中只有20到25張真正被使用。”他的照片總是展現(xiàn)故事即將發(fā)生的那一刻,有著異常獨到的光影效果和色彩表現(xiàn)。“對我來說,一份作品最重要的特質(zhì)在于獨立性,只需一張照片,便能帶給你一個故事。”
10.斯蒂芬·肖爾——新空間彩色攝影大師
他6歲玩相機,14歲把3張照片賣給了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17歲成為安迪?沃霍爾的專用攝影師,23歲成為在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舉辦個展的首個在世藝術(shù)家,35歲做了哈德遜巴德學院攝影系主任……他就是斯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1947—),新彩色攝影大師,以其專注色彩和空間本質(zhì)的攝影影響了幾代攝影家。
斯蒂芬?肖爾照片中空蕩蕩的感覺,仿佛代表了空洞而詩意的現(xiàn)代。他既受惠于保羅?希涅克、莫奈等人的繪畫,也從十七世紀克勞德?洛蘭的風景畫里尋找激發(fā)內(nèi)容的形式。作為攝影家兼理論家,他不談構(gòu)圖,始終致力于探索視覺的結(jié)構(gòu)。“畫家是從空白畫布開始作畫,攝影師則是從混亂的世界中做出決斷。”
巴特說得好,有些照片太吵了。這個時代,尤其是彩色照片,喧嘩,熱鬧,總想表達趣味、意義、思想、情感……很少能像斯蒂芬?肖爾這樣拍出“空無一物”的彩照。物質(zhì)層面、描述層面、心理層面、心理模型……已于國內(nèi)出版的著作《照片的本質(zhì)》看似說的都是極其精煉的廢話,但這正是照片的本質(zhì):世界無物存在;唯有沉默。
以上就是網(wǎng)站小編空城舊憶據(jù)網(wǎng)絡(luò)最新關(guān)于“世界上最溫暖的人攝影(世界上最溫暖的人是誰)”報道資料整理發(fā)布相關(guān)事件細節(jié)!轉(zhuǎn)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世界上最溫暖的人攝影(世界上最溫暖的人是誰)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2825.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最燃太空電影(中國最燃太空電影排名)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世界上最佛系火鍋(世界十大火鍋) 中國最早的史書(中國最早的史書體例) 通常指周杰倫原創(chuàng)歌曲(亦指愛國者MP3) 蠹怎么讀(蠹怎么讀戶樞不蠹什么意思)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xiàn)在數(shù)量慢慢增多) 中國十大恐怖真實事件(十大恐怖真實事件改 軍長砸石家莊酒店事件真假(怒砸石家莊酒店 不可以報警違反相關(guān)規(guī)定 2021年必定生男孩的月份(怎么算生男生 劉奕君個人資料 世界上最廢棄的鐵道(世界十大廢棄火車站) 世界上最深的海是什么海?白令海的地理位置 世界上最便宜的皮套(最便宜的真皮) 雙魚座日期(雙魚座日期是幾月幾號) 形容人去樓空的詩句(形容人去樓空的詩句) 旖(旖組詞) 多是電池沒電(注意換電池) 中國最崇拜的球員(中國最喜歡的球隊) 阿根廷男子足球隊(總決賽3比2險勝西德隊 世界上最清新的車(世界上什么車最好看) 網(wǎng)名頭像(網(wǎng)名頭像圖片男生) 豆?jié){王子心理發(fā)生扭曲最終由網(wǎng)紅到罪犯 中國最善良的王朝(中國古代最善良的皇后) 十大適合擺攤的項目(受眾多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