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詳細(xì)歷代皇帝的簡單介紹
xj
2023-03-29
炎帝 神農(nóng)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勛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fā)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fā)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zhàn)國
戰(zhàn)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后 呂稚(太后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恒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沖帝 劉炳
漢質(zhì)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后少帝 劉辯
漢獻(xiàn)帝 劉協(xié)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xiāng)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后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quán)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岳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后趙
后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鑒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沖王) 張玄靚
悼公 張?zhí)戾a
8.2.1.5 后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發(fā)烏孤
康王 禿發(fā)利鹿孤
景王 禿發(fā)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yè)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沖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xiàn)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渾
吐谷渾
參見吐谷渾首領(lǐng)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yè)
明帝 劉彧
后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郁林王 蕭昭業(yè)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梁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jì)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后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后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獻(xiàn)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莊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jié)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稱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詔
南詔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
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錫
大瑋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國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莊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后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后漢
高祖 劉知遠(yuǎn)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xùn)
12.2 十國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dāng)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xiàn)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沖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chuàng)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jù))
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范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
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巖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后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恒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gòu)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后 謝道清(太后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遼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應(yīng)天后 述律平(太后稱制)
遼東丹王 耶律倍
遼太宗 耶律德光
遼世宗 耶律阮
遼穆宗 耶律璟
遼景宗 耶律賢
遼蕭太后 蕭綽(蕭撒葛只)
遼圣宗 耶律隆緒
遼興宗 耶律宗真
遼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繼遷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諒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順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純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頊
獻(xiàn)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 完顏晟
金熙宗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金世宗 完顏雍
金章宗 完顏璟
衛(wèi)紹王 完顏永濟
金宣宗 完顏珣
金哀宗 宛顏守緒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jiān)國)
元太宗 窩闊臺
馬乃真后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后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dá)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zhì)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zhèn),年號正統(tǒng)/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歷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xiàn)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歷
19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c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通稱順治皇帝
清圣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
清仁宗 愛新覺羅颙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tǒng),通稱宣統(tǒng)皇帝
[img]中國歷代皇帝都是誰?1、嬴政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也有呂政一說。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tǒng)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后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后又除掉權(quán)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2、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省豐縣)人。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xiàn)。
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的時候,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后,駕崩于長安,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于長陵。毛主席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3、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縣(今河北省大名縣)人。新朝開國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顯王王曼第二子。
初始元年冬(公元9年1月15日),建立新朝,年號“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統(tǒng)治期間,復(fù)古改制,引發(fā)天下大亂。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6日),綠林軍攻破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之中,享年67歲。
4、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人。東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后裔。中元二年(57年),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謚號光武,廟號世祖,安葬于原陵。
5、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母為武宣皇后卞夫人。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陽,時年四十歲,謚號為文,廟號世祖,安葬于首陽陵。曹丕于詩、賦、文學(xué)皆有成就,擅長于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稱“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論》,當(dāng)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有系統(tǒng)的文學(xué)批評專論作品。
中國歷朝歷代全部皇帝順序是怎么樣的?中國歷代皇帝順序列表:
1.秦始皇(贏政)——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2 .漢高帝(劉邦)——漢朝開國皇帝。
3.漢惠帝(劉盈)——來去匆匆,過眼云煙。
4 .漢文帝(劉恒)——實行“休養(yǎng)生息”。
5.漢景帝(劉啟)——政績并不代表著其成功。
6.漢武帝(劉徹)——開天辟地的帝王。
7.漢宣帝(劉詢)——中興之主。
8.漢哀帝(劉欣)——“同志”皇帝。
9.漢新帝(王莽)——奪權(quán)容易,守權(quán)難。
10.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11.漢明帝(劉莊)——東漢時期小有作為的皇帝。
12.漢章帝(劉炬)——“章草”皇帝。
13.漢桓帝(劉志)——碌碌無為的皇帝。
14.漢獻(xiàn)帝(劉協(xié))——東漢最后一個皇帝。
15.三國魏武帝(曹操)——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歷代帝王排序表中國歷代皇帝順序表:
1.秦始皇(贏政)——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2.漢惠帝(劉盈)——來去匆匆,過眼云煙
3.漢景帝(劉啟)——政績并不代表著其成功
4.漢武帝(劉徹)——開天辟地的帝王
5.漢宣帝(劉詢)——中興之主
6.漢哀帝(劉欣)——“同志”皇帝
7.漢新帝(王莽)——奪權(quán)容易,守權(quán)難
8.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9.漢明帝(劉莊)——東漢時期小有作為的皇帝
10.漢章帝(劉炬)——“章草”皇帝
11.漢桓帝(劉志)——碌碌無為的皇帝
12.漢獻(xiàn)帝(劉協(xié))——東漢最后一個皇帝
13.三國魏武帝(曹操)——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國魏文帝(曹丕)—政壇、文壇雙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智慧與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國吳大帝(孫權(quán))——智勇兼?zhèn)涞挠⑿?/p>
17.西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
18.西晉惠帝(司馬衷)——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
19.東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的第一代皇帝
20.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皇帝
21.十六國漢光文帝(劉淵)—東晉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國皇帝
22.十六國昭武帝(劉聰)——匈奴漢國第二代國君
23.十六國前趙皇帝(劉曜)——神射手
24.十六國后趙高祖(石勒)——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少數(shù)民族皇帝
25.十六國后趙國太祖(石虎)—殘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國前秦宣昭帝(苻堅)—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劉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有雄圖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齊高帝(蕭道成)——“魚鱗子”
30.南北朝齊廢帝(蕭寶卷)—歷史上最昏庸、荒淫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鮮卑驕子
33.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歷史上最癲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楊堅)——歷史上有名的“懼內(nèi)”皇帝
35.隋煬帝(楊廣)——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淵)——大唐帝國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顯)——被3個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兩次即位繼承大統(tǒng)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樂皇帝
43.唐肅宗(李亨)——兩耳不聞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
45.唐德宗(李適)——飽嘗戰(zhàn)火的洗禮和考驗
46.唐順宗(李誦)——進(jìn)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憲宗(李純)——中興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縱情享樂終其一生
49.五代十國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時期第一個皇帝
50.五代十國后唐莊宗(李存勖)—喜歡唱戲的皇帝
51.五代十國后晉高祖(石敬瑭)—五代時后晉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國后晉出帝(石重貴)—善始未能善終
53.五代十國后漢高祖(劉禺)—后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54.五代十國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時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國后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最有作為的帝王
56.五代十國吳武帝(楊行密)—五代十國吳國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國南唐烈祖(李界)—廢吳主自立,建南唐
58.五代十國南唐后主(李煜)——亡國之后成詞宗
59.五代十國吳越武肅王(錢鎦)——“海龍王”
60.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國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趙恒)——信小人、遠(yuǎn)賢臣
63.宋仁宗(趙禎)——兩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64.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契丹民族的英雄
65.遼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強盛的人
66.遼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遼景宗(耶律賢)—遼朝皇帝中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吳)——中國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鐵木真)——一代天驕
71.元太宗(窩闊臺)——蒙古帝國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國的締造者
73.元成宗(鐵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墳)——帝王之旅四年告終
76.明成祖(朱棣)——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熾)——一個平庸老實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鎮(zhèn))——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鈺)——“代替他人當(dāng)皇帝”
81.明憲宗(朱見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頑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統(tǒng)
84.明穆宗(朱載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鈞)——一代英主卻背負(fù)千古罵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賦予傳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檢)——歷史劇中的悲劇人物
89.清太祖(努爾哈赤)—開疆?dāng)U土、驍勇善戰(zhàn)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極)——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順治)——清人關(guān)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撲朔迷離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歷史上有名的風(fēng)流天子
95.清仁宗(嘉慶)——勵精圖治卻未能扭轉(zhuǎn)歷史
96.清宣宗(道光)—滿清唯一以嫡長子身份即位
97.清文宗(咸豐)—有重整江山之心,卻無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緒)—清朝第一位非皇子繼承大統(tǒng)
100.末代皇帝(宣統(tǒng)) — 中國最后一帝。
中國歷代皇帝列表(全)明代皇帝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樂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統(tǒng)(天順)皇帝,朱祁鎮(zhèn)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過兩次皇帝,故用兩個年號。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鈺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1627年-1644年在位
唐朝歷代皇帝及年號表
1.唐高祖李淵唐高祖李淵(566年出生於長安,635年逝世于長安)是唐朝的開國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3. 唐 代 皇 帝。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第 九 子。 字 為 善。 貞 觀 五 年 (631) 封 晉 王。 十 七年 立 為 太 子。 二 十 三 年 即 位。
4.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圣神皇帝。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將武則天算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6.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為韋后所生,前身為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韋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7.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
8.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
9.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歲。
10.唐德宗李適(742年-805年)(適發(fā)音為Kuò),唐代宗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歲。
11.唐順宗李誦(761年-806年),唐德宗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05年在位)。大歷十四年(779年)立為皇太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貞。
12.唐憲宗李純(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他的統(tǒng)治時期是從805年到他逝世。
13.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元和七年(812年)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恒。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歲。
14.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長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歲。
15.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寶歷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歲。
16. 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則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17.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則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終年41歲。
中宗
(為武后所廢)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顯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為武后所廢) 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則天順圣皇后 武曌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載初 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則天大圣皇帝 武曌 684年-705年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長壽 692年-694年
延載 694年
證圣 695年
天冊萬歲 695年-696年
萬歲登封 696年
萬歲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圣歷 698年-700年
久視 700年
大足 701年
長安 701年-704年
唐朝復(fù)辟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顯 (見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龍 705年-707年
景龍 707年-710年
少帝 李重茂 710年 唐隆 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 李旦 (見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極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開元 713年-741年
天寶 742年-756年
肅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干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寶應(yīng) 762年-763年
廣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歷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適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興元 784年
貞元 785年-805年
順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誦 805年 永貞 805年
憲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純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長慶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寶歷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獻(xiàn)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寶歷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開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會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圣武獻(xiàn)文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干符 874年-879年
廣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啟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宋朝皇帝
北宋(960年—1127年)共167年
宋太祖 趙匡胤(960年—976年)在位17年
宋太宗 趙匡義(976年—997年)在位22年
宋真宗 趙恒(997年—1022年)在位25年
宋仁宗 趙禎(1022年—1063年)在位41年
宋英宗 趙曙(1063年—1067年)在位5年
宋神宗 趙頊(1067年—1085年)在位19年
宋哲宗 趙煦(1085年—1100年)在位15年
宋徽宗 趙佶(1100年—1125年)在位26年
宋欽宗 趙桓(1125年—1127年)在位1年
南宋(1127年—1279年)共152年
宋高宗 趙構(gòu)(1127年—1162年)在位36年
宋孝宗 趙昚(1162年—1189年)在位27年
宋光宗 趙敦(1189年—1194年)在位6年
宋寧宗 趙擴(1194年—1224年)在位31年
宋理宗 趙昀(1224年—1264年)在位40年
宋度宗 趙禥(1264年—1274年)在位11年
宋恭帝 趙隰(1274年—1276年)在位2年
宋端宗 趙是 (1276年—1278年) 在位2年
宋幼主 趙昺 (1278年—1279年) 在位1年
清朝歷代皇帝
太祖(努爾哈赤) 天命元年——天命十年 1616——1626
太宗(皇太極) 天聰元年——天聰十年 1627——1636
崇德元年——崇德八年 1636——1643
世祖(福臨) 順治元年——順治十八年 1644——1661
圣祖(玄燁) 康熙元年——康熙六十一年 1662——1722
世宗(胤禎) 雍正元年——雍正十三年 1723——1735
高宗(弘歷) 乾隆元年——乾隆六十年 1736——1796
仁宗(顒琰) 嘉慶元年——嘉慶二十四年 1797——1820
宣宗(旻寧) 道光元年——道光三十年 1821——1850
文宗(奕詝) 咸豐元年——咸豐十一年 1851——1861
穆宗(載淳) 同治元年——同治十三年 1862——1874
德宗(載湉) 光緒元年——三十四年 1875——1908
(溥儀) 宣統(tǒng)元年——宣統(tǒng)三年 1909——1911
中國歷代皇帝列表中國歷代皇帝列表:
擴展資料: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xiàn)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歷代中國的皇帝中,由于早殤、累于政事或沉溺享樂,短壽的皇帝很多。超過60歲的皇帝中,一般認(rèn)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乾隆皇帝),享年89歲。
據(jù)傳壽命最長的是南越武帝趙佗,享年百余歲,但可信度有很大問題;80歲以上的皇帝還有清高宗乾隆(89歲)、梁武帝蕭衍(86歲)、武則天武曌(82歲)、宋高宗趙構(gòu)(81歲)、元世祖忽必烈(80歲)。70歲以上的有11個,60歲及以上的有30個。
以上就是網(wǎng)站小編空城舊憶據(jù)網(wǎng)絡(luò)最新關(guān)于“中國最詳細(xì)歷代皇帝的簡單介紹”報道資料整理發(fā)布相關(guān)事件細(xì)節(jié)!轉(zhuǎn)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biāo)題:中國最詳細(xì)歷代皇帝的簡單介紹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3589.html
標(biāo)簽: 中國最詳細(xì)歷代皇帝的簡單介紹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最寒心的雪花(世界上最寒心的雪花)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DOI網(wǎng)絡(luò)語言什么意思 哪些是綠色食品類別 世界上最發(fā)的貓(世界上什么貓最大?) 應(yīng)該打(貓是狂犬病毒的重要傳染源) 英文游戲名字大全(a開頭的英文游戲名字大 發(fā)財樹葉子發(fā)黃脫落怎樣挽救 中國最老獵犬視頻(中國著名獵犬) 妻子送老公生日祝福語 攞(攞簡體) 大型鯊魚(鯨魚幾乎沒有天敵) 拉登什么時候死的(拉登死了嘛) 唐朝皇帝李隆基(李世民的曾孫) 腹有詩書氣自華前一句 中國最東最南的區(qū)(中國最東部的地區(qū)) 叫張百忍(原本是為寨主) 外部效應(yīng):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另外的人(經(jīng) 夢見日環(huán)食(夢見日環(huán)食馬上看到太陽) 兩個字的情侶名(兩個字的情侶名字) 電信客服電話人工服務(wù) 最快的閱讀成語(最快的閱讀成語猜謎) 世界上哪些星座最聰明(世界上什么星座最聰 溫聲細(xì)語(溫聲細(xì)語道狠話悄無聲息) 正月十五禁忌(正月十五禁忌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