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南最北石窟在哪里(北石窟屬于哪里)
xj
2023-08-17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甘肅敦煌)、云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莫高窟 (甘肅敦煌景點)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云岡石窟 (中國古代石窟群)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龍門石窟 (世界文化遺產、5A級景區、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麥積山石窟 (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麥積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游勝地。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img]南北石窟寺的北石窟寺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原中部西側寺溝川薄河與河交匯處的東岸。隸屬于慶陽市西峰區董志鄉轄地,距西峰區直線距離20公里,道路長度25公里。
平涼市涇川縣有同時代所建石窟,稱南石窟,故此石窟稱北石窟。北石窟寺,俗稱大佛寺。開窟于南北長110米、高20米的石巖上,共有大小窟龕295處,石雕造像2125軀。窟龕上下密集,宛如蜂房。大窟高達14米,小龕只有20厘米,是甘肅省石窟藝術最集中的一處。
據史書記載,此窟開創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為涇川刺中奚候(奚康生)所建。后經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和人繼續開窟增添。造像中有各代典型的代表作,內容豐富多彩。如165號窟,寬達21.7米,高13.2米,進深15.7米,,內雕高達8米的立式佛像七身,高4米的的脅侍菩薩十身,彌勒菩薩二身,三頭四臂的阿秀羅和騎象的普賢與彌勒菩薩和一身。窟頂有知佛、飛天、伎樂人、建筑物和佛本生故事等多種體裁的休繪浮雕。這是少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北魏石窟藝術的佳作。32窟,為唐代大周如忌年(公元692年)涇州臨涇縣令楊元裕所創。內雕造像表情生動,股肉豐滿,衣褶線條流暢,,給人的質感很強,其技巧造詣之深,使人感嘆。
這些精美的雕刻藝術,處處閃爍著歷代無名匠師的高度智慧和藝術才能。為我們批判地繼承古代藝術傳統,提供了重要的借鑒資料。
此窟在解放前久已失聞,由于無人管理,自然和人為的破壞極為嚴重。不少佛像頭部和身部被砸毀,載被雨水剝蝕僅留殘痕,完整的窟龕所剩無幾,令人惋惜。解放后,此窟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1963年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設立文物保管所。歷年來國家拔款加固維修,確保了石窟安全。
據史書記載:在北石庫寺北部相距十公里的薄河西岸石巖上,開有“萬旨洞”石窟,聞名于陜甘兩省。此窟亦建于北魏,以后歷代各有增添。所供佛像多為石雕。其規模之大,造像之多,保存之好,均超過北石窟寺。惜因巴家咀水庫攔壩淤泥,河床上升,全部石窟盡被淤泥淹歿。 北石窟寺窟龕群分布密集,有281個筑在一個高20米,寬120米的崖面上, 其余13個分布在寺溝以南的石道坡、花鴇崖、 石崖東臺等處,只有1窟在寺溝以北的樓底村(即北一窟)。第165窟位居寺溝窟龕群中間,高14米,寬21.7米,深15.7米。窟內沿北東南三壁馬蹄形高壇基上石雕7佛立像(高8米)、 脅侍菩薩10身(高4米)。其中東壁(正壁)3佛4脅侍、兩側壁各2佛3脅侍。西壁門南側雕菩薩乘象(通高3.05米)和倚坐菩薩(高3.9米),門北側雕三頭四臂阿修羅(高3.1米)和交腳菩薩(高4米)。四壁上部和窟頂四坡均作浮雕,前帔薩□那太子本生保存尚完整,此外浮雕內容可辨的還有坐佛、飛天、蓮花、化生、佛塔等。窟門外兩側各雕一天王,高5.3米,經唐代修改。南石窟寺第1窟,高11米,寬18米,深13.2米,與北石窟寺第165窟相比,尺度略小,窟形和造像布局大體相同,仍以7佛為主像,脅侍菩薩14身,前壁門兩側亦各有彌勒菩薩1身。窟頂四坡浮雕佛傳故事,現殘存樹下誕生、阿私陀占像、尼拘陀樹、宮中娛樂、逾城出家、犍涉馬辭別、樹下思惟等畫面,窟門外雕2力士。
觀七佛是佛教禪觀的重要內容。七世佛與后繼的彌勒菩薩組成了第1與165窟的主題。兩窟時當北魏中期,窟規模宏大,造像雄偉莊重,淳厚洗練而又兼有生動細膩,體現了由北魏早期粗獷健勁的作風向著晚期秀骨清像的過渡。在造像的模式上無疑受到龍門石窟的影響,但又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兩窟比較,第1窟造像略顯清秀。兩窟佛、菩薩像,富有氣勢和力量的阿修羅,聰慧恬靜的乘象菩薩及其弟子、象奴,規模空前的浮雕薩□那太子舍身飼虎故事和佛傳故事,都顯示了匠師的深厚功力。
由于石質不宜作繁麗精細的裝飾雕刻,多注重于明快有力的人物造型,而以彩繪彌補裝飾的不足,可惜已大部脫落。 北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南25公里處,蒲河和茹河交匯之東岸的覆鐘山下,海拔1083米。因與平涼涇川南石窟寺同時代開鑿,南北輝映,直線相距45公里,故而得名。北石窟寺肇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即公元509年,由涇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創建。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繼增修,形成一處較大規模的石窟群。北石窟寺包括寺溝主窟群,及其北1.5公里處的樓底村一窟(簡稱北一號),其南1.5公里處的石道坡石窟、花鴇崖石窟、石崖東臺石窟群等,南北延續3公里。現存窟龕296個,石雕造像2126身,碑碣8通,壁畫96.7平方米,題記150方。主要精華石窟集中在寺溝主窟群。此處有283個窟龕,密布在高20米,南北長120米的黃砂巖崖體斷面上。代表洞窟有北朝的165號、240號窟和盛唐時期的32、222、263號窟。雕造內容極其豐富,其千姿百態的石雕藝術,濃縮了隴東漢唐文化的精華,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晶,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隴東著名的旅游勝地。??
165窟出北石窟寺的特級洞窟,位于寺溝主窟群的中部,是北魏永平二年涇州刺史奚康生主持開鑿的七佛窟。窟門高5.90米,寬3米。門外兩側雕二身5.8米高的守門天王。洞窟平面為橫長方形,覆斗形頂,高14米,寬21.7米,進深15.7米,正壁(東壁)及南北壁雕七尊8米高立佛和十身4米高脅待菩薩,西壁兩側雕二身5.8米高的交腳彌勒和3.05米高的騎象菩薩、三頭四臂的阿修羅天。窟內四壁遍布千佛、飛天、“舍身飼虎”、“割肉貿鴿”等佛傳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造像大多保存較完整,在全國北魏石窟同類題材中,此窟風格獨特,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很高的歷史考古和藝術觀賞價值。
32、222、263號窟是唐代的代表洞窟,其造像生動逼真,富麗多姿。雕刻刀法嫻熟,堪為藝術精品,令人嘆為觀止。 北石窟寺是隴東古代留下的一處規模較大的佛教文化遺存,其精湛的石雕藝術凝聚了這一地區漢唐文化的精華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曾對隴東、乃至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藝術、甚至軍事產生過重大影響。北石窟寺早期雕刻藝術受到了云岡石窟的影響,反映了北魏首都與地方之間的關系,也是首都地區與隴東交通、文化關系的反映。北朝晚期的藝術又與洛陽、長安等中心地區的關系密切。唐代更受到都城地區的影響。因此,北石窟寺的佛教藝術及其題材全面地反映了這一地區在佛教藝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交流。北石窟寺對隴東已消逝的石窟藝術、古代傳統的雕刻技藝,能夠提供一種獨特的特殊見證。從北魏至宋代,每個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變化,在北石窟寺都能找到實物見證。北石窟寺第165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最大的北魏七佛窟,并且由當時的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代表了北魏時期的佛教雕刻藝術和信仰。 北石窟寺始創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后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不斷增修擴建,形成一處規模較大的石窟群。從初創距今已近1500年的歷史,是隴東古代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石窟窟龕造像保存基本完好,石窟規模和遺存未遭大的人為和自然災害的破壞。歷史上曾對少數雕像的殘損部分有過補塑。在歷次保護加固工程中嚴格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特別是2005年由國家撥款,成功地實施了巖體加固和滲水治理工程,其設計、材料、工藝、布局等方面均較好地保持了歷史的真實性。同時在對石窟進行保護的同時,注重其周圍環境的保護,基本上保持了窟區的歷史風貌。
北石窟寺是中國古代大型石窟寺之一,是隴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寺,現存窟龕數量多,造像有其自身的特點,尤其北朝時期在吸收了云岡、龍門等石窟藝術的影響下,形成了隴東地區特有的造像風格和特點。被稱之為“黃土高原”風格。北石窟寺的第165窟與涇川的南石窟寺第1窟同為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是北朝時期規模最大、最完整、十分獨特的七佛窟,反映了這一地區特有的佛教信仰。
中國十大石窟1、莫高窟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于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 石窟開發在沙漠高處的石崖上,所以取名“漠高窟”,古漢語中“漠”與“莫”通用,后來就叫成“莫高窟”。
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1.6公里。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大的佛像高達30多米,小的只有幾厘米。
敦煌的礫巖在墻上雕不了東西,結果就是糊上泥巴,然后在上面作畫,表現的內容比石雕要豐富要細致。敦煌氣候干燥,而且又很少人去,所以塑像和壁畫過去的保存是非常好的,自然的破壞是極少的。
2、榆林窟
俗稱萬佛峽,位于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實河)畔,2006年8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改名為瓜州縣, 隸屬甘肅省酒泉市。
現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個,分布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無幾,現存彩塑多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內容、藝術風格以及彩塑、壁畫的制作等方面,都與莫高窟有著密切的聯系或相同之處,但在許多方面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并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特別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藝術呈顯出明顯的衰落趨勢,而榆林窟無論從內容、繪畫風格,還是藝術水準方面,都顯示出其時代特征和獨到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加充實了這座寶庫的內涵。
3、柏孜克里克石窟
克里克石窟群,亦稱為“克孜爾石窟”,位于與庫車毗鄰的拜城縣克孜爾鄉的明屋塔格山,洞窟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懸崖上。西距庫車73公里,東距拜城67公里。
是新疆高昌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位于吐魯番火焰山,峽谷西岸的斷崖上。石窟曾為高昌回鶻王國的王家寺院,窟內壁畫簡潔流暢,形神兼備。
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始鑿于公元三世紀(東漢末年),五-七世紀為最盛期,至八世紀末逐漸停鑿,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克孜爾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國“四大石窟”之美譽。但是克孜爾石窟是全國開鑿最早的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紀,比莫高窟還要早。現存已編號的洞窟236個,其中窟形完整的135個,尚有壁畫的80個,壁畫總面積1萬余平方米。
4、鞏縣石窟寺
鞏縣石窟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東北約55公里處,邙山東段大力山下的石壁上。是繼龍門石窟之后,北魏時期的又一座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石窟寺初名希玄寺,是一個雄偉壯觀的建筑群。石窟雕刻始于宣武帝(元恪)景明年間(公元500-503年)。
以后的東魏、西魏、北齊、唐、宋、金、明,直至清代雍正年間,都進行過重修。佛像的雕造,以北魏為主,續刻以北齊和唐代較多。石窟寺有石窟五處,千佛龕一個,小佛龕二百五十五座,摩崖大佛三尊,大小石窟共七千七百四十三個,碑刻題記二百余品。
5、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始建于北魏時期,是一座擁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云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6、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于蘭州西南80公里處,甘肅永靖縣西南的冰凌寺,創造于西秦建弦元年(公元420年左右)是明代的一大佛教勝地。石窟共有34個洞窟,149個佛龕,石雕、泥塑800軀,壁畫900平方米。以造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和技巧純熟而聞名。
其中有一尊雕塑在巖壁上的坐佛,形體高達27米,雕塑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充分顯示了北魏藝術工匠的高超技巧。
“唐述窟”(羌語是“鬼窟”)是炳靈寺眾多洞庭湖窟中年代最早、空間最大的一個洞窟。窟內的壁畫多為佛說法圖和供養人像,筆力挺拔,線條流暢,具有鮮明的西貴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位于天水市南約40公里處的麥積山,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后代累有增修重建,綿歷1500余年。現有洞窟龕194個,造像7200余身,壁畫1300余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著稱于世,有“東方雕塑藝術館”之譽。
麥積山以形似麥垛而得名,石窟即開鑿于山崖之上,麥積山石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原本互相連屬,唐開元年間當地地震,遂將石窟分為東、西兩崖,中間部分蹦毀。
麥積山石窟大部分是隋唐以前的作品,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兒堂、寂陵等最為著名。第4窟創建于北周,又稱上七佛閣,為麥積山最為精彩的一窟。窟內第1-5龕龕眉上的五組飛天,為我國古代唯一的繪塑結合的作品,既富于立體感和真實感,又具有空靈飄逸的特色,實為石窟藝術品中的佳制。
8、響堂寺石窟
響堂寺石窟位于河北邯鄲市新市區,始建于北齊年間,后隋、唐、宋、元、明歷代均有增筑和修葺。響堂寺分南北兩窟,相距15公里,共有石窟16座,大小造像3,400尊。窟內石雕精美,構思巧妙。
北響堂寺石窟在新市鼓山之腰和村東,筑于高峻的峭壁懸崖之間,分南、北、中三組。其中,中組釋迦洞前有拜殿檐閣,外觀頗似樓閣,窟外兩側各雕一高大天王;大佛洞內共有佛像151尊,壇上坐佛高近4米,莊重敦厚,雄偉軒昂;刻經洞因內外壁上滿刻經文而得名。
南響堂寺石窟在鼓山南麓西紙坊村北,滏陽河北岸,有石窟七座,依山而建,分為上下兩層。其中,華嚴洞最大,高4.9米,寬深均6.3米,共有佛像1,228尊,因洞內刻有《大方廣佛華嚴經》而得名;千佛洞保存最為完好,共有佛像1,028尊,洞壁佛像鱗次櫛比,窟頂滿布飛天浮雕,形態生動,精致典雅。
9、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分布于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
大足石刻被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刻于重慶大足北山。大足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規模宏大,藝術精湛,內容豐富,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并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
10、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風景秀麗的河南省洛陽市南郊,始創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前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諸朝500余年大規模營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龕像蜂窩一樣,密布在伊水兩岸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余。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后,泛稱龍門,沿用至今。是聞名中外的我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這一。龍門石窟造像密布在伊水兩岸,東西兩山的峭壁上。精雕細琢的數十尊的佛像密布于伊河兩岸的山壁上,生動反映了中國社會生活的諸方面特征,顯示了古代雕刻藝術的極高成就。
據1962年龍門文武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最大的造像高達17米多,最小的僅2厘米;造像題記和碑碣3600塊左右,佛塔40余座。北魏造像占三分之一,全部在西山,其代表洞窟為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石窟寺和魏字洞等。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南最北石窟在哪里(北石窟屬于哪里)”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南最北石窟在哪里(北石窟屬于哪里)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1323.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最老的普洱(中國最貴普洱)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古特曼魔咒(古特曼詛咒) 中國最隱形的村(中國最隱秘的城市) 蘇聯解體成幾個國家 中國最迷人夜景(中國最迷人夜景圖片) 世界上最牛公路視頻(世界第一的公路) 生活儲水罐如何消毒 世界上最真實的村寨(真實世界鄉村) 樂高十大禁用零件 農村殺豬視頻大全 2022年HP小型激光打印機價格多少錢一 天王蓋地虎暗號全文(不笑算我輸) 素媛本人娜英圖片(素媛真實長相2012年 對未知的恐懼(本能反應) 中國隊進世界杯是哪一年 榮耀水晶多少抽滿幸運值 三星堆最嚇人的圖片曝光 世界最大最胖航空發動機 都很不吉利(別在冤枉他們了) 余茂春簡歷個人簡介 張仲景是在什么情況下發明了餃子? 箬怎么讀(覷怎么讀) 拔冗蒞臨(撥冗蒞臨的拼音) 操縱自如的近義詞(操縱自如的近義詞是什么 重慶最美的女孩(重慶最美的女孩鬼臉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