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歌(中國最古老歌曲排行榜)
xj
2023-08-31
它與西安城隍廟鼓樂、開封大相國樂音、五臺山青黃廟音樂及福建南音一起,同屬我國現存的最古老音樂。
《智化寺音樂》是我國現有古樂中惟一按代傳襲的樂種,至今保存完好,明正統年間隨著智化寺的建成,打太監王振隨之將宮廷音樂引入。經寺僧們研習演練,形成集宮廷樂,佛教音樂,民間音樂為一體的《北京智化寺音樂》。智化寺音樂的整個體系由樂譜、樂器、樂調、曲牌幾個部分組成,全都采用工尺譜記寫。其所用樂器是特制的,以管、樂、笙、云鑼等為主要演奏樂器。曲目200多首,豐富多彩,樂僧隊伍自形成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代代相傳,承襲不斷,傳至今日已有28代傳人。
1952年智化寺藝僧法廣在如來殿的經廚里發現了由第十五代藝僧永乾抄本。譜本線裝,高40毫米,寬25厘米,用的是高麗無簾痕米色紙,裝訂完整。封面中間行楷書《音樂腔譜》四字,封底內自上至下楷書“歲大大清康熙三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容乾吉祥如意”22字。內容無序幕,共錄有管樂譜48首。
搶救、保護、研究、傳承北京智化寺音樂,是北京文博交流館的一項重要業務。自1990年8月請回原智化寺已還俗藝僧張本興、張廣福、胡安和、朱錫泉等人,開始進行了-智化寺音樂搶修、發掘、研習、演出工作。并應國內外邀請組織演出100余場,贏得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產生了十分良好的轟動效應。1999年7月24日以《中國佛教音樂傳世珍品音樂會》首次進入我國音樂的最高殿堂--標記音樂廳演出,2000年又在北京護音樂廳,國家圖書館音樂廳各演出兩場,觀眾眾無虛席掌聲不斷。經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佛教協會文化研究所及文物部門專家研究認定,智化寺音樂為唐宋的余音,是我過目前僅存的四大古樂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城隍廟鼓樂屬典型的道派鼓樂,其確切歷史已不可考。該廟道士安來緒、張教振、孟清真、張隆興等傳說,此廟在九曜街時就有鼓樂活動;安來緒說,他曾見到過書有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的鼓樂抄本,此譜藏于該廟“魁星樓”,1942年日本飛機轟炸西安,被燒毀于該樓之中。另外,尚有安來緒原存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的樂譜抄本(此本現藏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從這種種線索看,城隍廟鼓樂的活動可能始于15、16世紀的明代,最晚不會晚于18世紀前期的清代。
清末民初,城隍廟及其樂社由姚春發主持,姚傳授的藝徒有安來緒、王尉生、孟清真等。姚春發逝世后,由安來緒接替主持廟事及樂事。安傳授的藝徒有張教振、樊明智、張存柱等。40年代中,在安來緒主持下,城隍廟成立了“音樂研究會”,專門傳習鼓樂,收有不少樂社藝人習藝,如著名鼓吹藝人周檀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安的努力,在其他鼓樂社日趨衰落的情況下,城隍廟鼓樂社始終堅持活動,直到i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后,城隍廟鼓樂社更加生氣勃勃,經常參加音樂會演出和重大節日游園的演出活動。1961年11月,城隍廟鼓樂社接受中國音樂家協會的邀請,由安來緒率領赴京作專場演出,受到熱烈歡迎,西安鼓樂遂更為廣泛地為音樂界所關注和重視。
大相國寺梵樂的樂曲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化。融匯了宮廷音樂、寺廟音樂、民間音樂之精華。演奏曲目十分豐富,分聲樂和器樂兩種,曲目有200個,至今仍殘存《大相國寺手抄秘譜》、《師曠六律》等樂譜,在全國乃至世界佛教音樂中是最為獨特的一枝。其聲樂曲中的“倡”以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的語言為內容,由通常的梵語三十二個音節構成,尤為寶貴。而器樂曲則以傳統佛樂及中州地域音樂為主,演奏規范,編制嚴密。在開封繁塔及鐵塔壁磚上,均可看到雕刻的佛教弟子演奏佛樂的樂手。挖掘、整理、繼承大相國寺梵樂,對于完善中華音樂寶庫十分重要。
五臺山佛教音樂淵于印度佛教音樂,又吸收了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成分,成為北方佛樂的代表。當時,東晉高僧道安、慧遠,創造了唱導這一新的佛教講唱體制,以講唱法理開導眾生為宗旨,采用了多種民間說唱方式,使唱導音樂與凈土宗教義結合起來,編撰成《西文化導文》《往生禮贊》、唐代是五臺山佛樂的極盛時期,五臺山僧人澄觀是華嚴經疏的集大成者,他同時完成了唄贊音樂的系統整理,即《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一八載:"十贊嘆者,樂則歌贊,苦則哀嘆……如來具是六十種聲音……"這種唄贊音樂是華嚴宗音樂的代表,也是唐代佛教唄贊音樂的代表。
雖然五臺山各種佛教音樂不同,但都體現了北方宗教音樂的共同特點,就是比較雄壯,不同于南方佛樂的婉麗。佛光寺文殊殿前現存石經幢,刻于877年。須彌座上束腰八方各刻有手持不同樂器正在演奏的樂伎八人,說明了佛樂當時的發展壯況。
到了明代,五臺山佛樂又有新的發展。表現為進一步吸收了唐宋曲牌、元雜劇曲牌以及民歌、民間樂曲等。清康熙以來,由于統治者特別優渥藏傳佛教--喇嘛教,五臺山佛教音樂中便又出現了黃教音樂。
流傳至今的五臺山佛教音樂,分為經文音樂和經外音樂兩部分。經文音樂是專門用于佛事活動的聲樂,由經文與佛曲相融而成。沒有樂器伴奏的稱詠讀或念高調。有樂器伴奏以歌贊為主的稱為"梵唄 "或"合念"。經外音樂沒有詞、偈,僅以樂器演奏為主的器樂曲牌,是五臺廟堂音樂的精華。
五臺山佛教音樂在內容上分為青廟音樂曲牌及黃廟音樂曲牌兩種。
漢傳佛教寺廟中的法事音樂即為青廟音樂。按傳統分類可分為:瑜珈焰口、唱誦、吹腔和散曲四個部分。藏傳佛教之喇嘛廟中的音樂叫黃廟音樂,它一般包括唱誦、吹腔、儀式音樂。青廟音樂旋律幽雅、意境深遠,有遠、虛、淡、靜之特點;青廟音樂留傳下來的共有47首,由五部分組成:瑜珈焰口、禪門口誦,佛事散曲、三晝夜本等。
黃廟音樂,旋律較為華麗,節奏較為活躍,且羽、商調式的曲調較多,既有蒙、藏高原的山野之風,又具有幽雅、靜謐之佛樂風韻。這兩種音樂既有頌贊經文的唱誦,又有不加經文的純器樂曲,無論是唱誦還是吹腔,從曲目看,除民族風很強的佛曲外,為了吸引聽眾、廣傳教義,都吸引了不少我國的古典樂曲和民間樂曲。黃廟音樂留下來的曲牌共40首,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禪曲誦經之部、吹腔之部、儀用之部。黃廟音樂曲牌中,有很多是由西藏傳入內地,曲牌多為藏語譯音。但也吸收了漢民族一些古曲和民歌。
青、黃兩廟所用的譜本,也是傳統的工尺譜;所有轉調也是傳統的五度轉調法。但青廟音樂與黃廟音樂風格特點不同。青廟音樂講究規矩,黃廟則不太嚴格。兩廟使用調高不同。黃廟使用本調,即管調。使用工尺譜,即現代E調。青廟比黃廟低一個調,即角調,高音相當于現代D調。另外,青廟以漢民族樂曲為主,黃廟則繼承了許多西藏古老曲目。因此,青廟風格以莊重典雅幽靜見長,黃廟音樂則剛強洪亮,粗獷有余。
五臺山佛教音樂的樂器,青黃兩廟大體相同,都由打擊樂和吹奏樂器組合而成。青廟音樂主要有:手鼓馨、鐺子、中木魚、方鑼、鼓、鐃、懺鐘、行馨、管子、笙、梅等。其中笙為主,管梅相助。樂隊一般由14人組成。黃廟樂器主要有大把鼓、藏鈴管子、笙、大木魚,大號、別莉、海螺、鐃鈸,嗩吶、海笛。黃廟樂隊以管子為主,笙梅相助。樂隊一般由10人組成。每日早晚迎送太陽時,使用的樂器有大號、嗩吶、海螺、別莉等。
歷史上,五臺山的青廟、黃廟都有自己的樂隊。除日常殿堂誦經吹奏之外,各種法會都會有樂隊吹奏。以后,廟堂音樂留傳于民間,祝壽、葬儀等也請和尚喇嘛念經奏樂。
所以說,佛樂在佛教活動中,那抑揚頓挫的誦經節奏,或配以伴奏,或單獨清唱,或經停樂起,唱念結合,聲樂相間。忽兒深谷溪泉,忽兒高嶺鴻雁,其水乳交融的演奏,具有十分濃郁的古典風味,不禁會令人想起唐詩宋詞元散曲的格調。
青廟音樂中的吹腔是法事人的純器樂曲。主要曲目有《上經臺》、《秘摩巖》《普庵咒》、《云中鳥》、《進蘭房》等40余首,它們有的來自佛曲、有的來自古典樂曲、有的來自民間俗曲,一經佛樂隊演奏,既有較為濃郁的民族民間音樂韻味,又有鮮明的佛樂特色。黃廟音樂中的吹腔用于黃廟各種殿堂儀式和各種佛事活動。樂曲有的來自青廟音樂如《秘摩巖》、《上字翠黃花》、《六字真言》等,有的來自古典樂曲如:《如意歌》、《四字月兒高》等,也有一部分來自民間樂曲。
福建南音是曲藝的一種,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福建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閩南晉江、龍溪和廈門市,在臺灣及南洋群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福建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宋,主要流行于于福建及臺灣、南洋群島華僑居住地區。
福建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福建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閩南晉江、龍溪和廈門市,在臺灣及南洋群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一般認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
(1)據文獻記載:唐僖宗光啟元年(885),王潮、王審知兄弟率軍入閩,他們帶去了唐代“大曲”傳播于民間。大曲與當地民間音樂的相互影響和吸收,從而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樂器琵琶的演奏姿勢是斜抱著彈奏。所用筒簫嚴格規定為一尺八寸。這兩件樂器的演奏姿勢與形制與唐舊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稱有不少與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稱相同。如《摩訶兜勒》《子夜歌》、《清平樂》、《梁州曲》、《婆羅門》等。
(4)宋代“南戲”五大名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和《琵琶記》,南曲也演唱這些劇目。
南曲在民間流傳,有賴于社團組織的傳承和傳播。清代以來在泉州、廈門和晉江、南安、惠安、安溪等地都有社團成立,并有專業的教師傳藝。建國以來,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會。還建立了專業的南曲音樂團。
求20世紀中國經典老歌1. 不再猶豫 Beyond 粵 2. 不裝飾你的夢 蔡國權 粵 3. 順流逆流 蔡國權 4. 你的眼神 蔡琴 5. 偏偏喜歡你 陳百強 6. 千千闕歌 陳惠嫻 7.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陳琳 8. 掌聲響起來 成方圓 9. 信天游 程琳 10. 酒神曲 11. 漫步人生路 鄧麗君 粵 12. 動力火車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13. 段思思 信了你的邪 14. 冬天里的一把火 費翔 15. 故鄉的云 費翔 16. 牽掛你的人是我 17. 緣 高勝美 18. 救姻緣 黃安 19. 老鄉 金學峰 20. 分手 李碧華 21. 你在他鄉還好嗎 李進 22. 紅日 李克勤 23. 跟著感覺走 零點樂隊 24. 劉德華 鴿子情緣 25. 劉德華 開心的馬騮 26. 溫情永遠 27. 昨夜星辰 龍飄飄 28. 世間始終你好 羅文甄妮 29. 思念 毛阿敏 30. 熱情的沙漠 歐陽菲菲 31. 走過咖啡屋 千百惠 32. 讓生命等候 童安格 33. 容易受傷的女人 王菲 粵 34. 瀟灑走一回 葉倩文 35. 愛要怎么說出口 補充曲目:(2007-03-18): 36. 長城 Beyond 國 37. 光輝歲月 Beyond 粵 38. 月滿西樓 安雯 39. 白雪 久別的人 40. 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 車繼鈴 41. 念親恩 陳百強 42. 一生何求 陳百強 43. 把悲傷留給自己 陳升 44. 滾滾紅塵 陳淑樺羅大佑 45. 路邊的野花不要采 鄧麗君 46. 天涯歌女 鄧麗君 47. 你怎么說 鄧麗君 48. 小城故事 鄧麗君 49. 搖太陽 50. 惱人的秋風 費翔 51. 潮濕的心 52. 瀟灑的走 高勝美 53. 對你愛不完 郭富城 54. 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 郭富城 55. 含笑 飛天 56. 黃土高坡 杭天琪 57. 前門情思大碗茶 58. 東南西北風 黃安 59. 江湖行 電視原聲帶 60. 晚秋 毛寧 61. 戀曲1990 羅大佑 62. 好人一生平安 李娜 63. 女人是老虎 李娜 64. 嫂子頌 李娜 65. 青藏高原 韓紅 66. 山路十八彎 李瓊 67. 杜十娘 68. 一天一點愛戀 梁朝偉 69. 同桌的你 老狼 70. 一封家書 71. 小芳 李春波 72. 像霧像雨又像風 梁雁翎 73. 遲來的愛 張恒 74. 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 林志穎 75. 十七歲的雨季 林志穎 76. 獨自去偷歡 劉德華 77. 來生緣 劉德華 78. 世界第一等 劉德華 79. 中國人 劉德華 80. 好漢歌 劉歡 81. 千萬次地問 82. 從頭再來 劉歡 83. 心中的太陽 劉歡 84. 后來 劉若英 85. 鐵血丹心 羅文 86. 滄海一聲笑 許冠杰 87. 萬里長城永不倒 葉振棠 88. 懂你 滿文軍 89. 渴望 金莎 90. 思念 毛阿敏 91. 濤聲依舊 毛寧 92. 永遠是朋友 毛阿敏 93. 誰的眼淚在飛 孟庭葦 94. 風中有朵雨做的云 孟庭葦 95. 沒有情人的情人節 孟庭葦 96.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孟庭葦 97. 愛拼才會贏 葉啟田 98. 山不轉水轉 那英 99. 路燈下的小姑娘 鄧潔儀 100. 我想有個家 潘美辰 101. 大約在冬季 齊秦 102. 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裘海正 103.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任賢齊 104. 傷心太平洋 任賢齊 105. 酒矸倘賣無 蘇芮 106. 鴨子 蘇慧倫 107. 牽手 蘇芮 108. 千紙鶴 邰正宵 109. 一千零一夜 邰正宵 110. 好大一棵樹 田震 111. 我熱戀的故鄉 騰格爾 112.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 童安格 113.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童安格 114. 耶利亞女郎 童安格 115. 霸王別姬 屠洪剛 116. 精忠報國 屠洪剛 117. 中國工夫 118. 祈禱 李崗霖 119. 等你開口把我留下來 王杰 120. 傷心1999 王杰 121. 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 王杰 122. 一場游戲一場夢 王杰 123. 英雄淚 王杰 124.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周治平 125. 我聽過你的歌 陳良泉 126. 糊涂的愛 劉歡 127. 讓我再看你一眼 郭峰 128. 愛的奉獻 韋唯 129. 阿里巴巴 高凌風 130. 祝你一路順風 吳奇隆 131. 浪人情歌 伍佰 132. 痛哭的人 伍佰 133. 愛 小虎隊 134. 我的老班長 小曾 135. 因為愛所以愛 謝霆鋒 136. 中華民謠 謝東 137. 踏浪 徐懷鈺 138. 月亮船 楊鈺瑩 139. 上海灘 葉麗儀 140. 我的愛對你說 葉倩文 141. 曾經心痛 葉倩文 142. 電話情思 伊揚 143. 纖夫的愛 暫存 144. 再回到從前 張鎬哲 145. 你怎么舍得我難過 黃品源 146.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張洪量 147. 姐妹 張惠妹 148. 別怕我傷心 張信哲 149. 等你等到我心痛 張學友 150. 餓狼傳說 張學友 151. 還是覺得你最好 張學友 152. 你知不知道 張學友 153. 情網 張學友 154. 相思風雨中 張學友 155. 吻別 張學友 156. 祝福 張學友 157. 用心良苦 張宇 158. 大海 張雨生 159. 攜手游人間 張真 160.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張真 161. 現代愛情故事 張智霖 162. 紅高粱 163. 追求 陳百潭 164. 年輕時代 鄭智化 165. 水手 鄭智化 166. 星星點燈 鄭智化 167. 真的好想你 卓依婷 168. 風雨無阻 周華健 169. 其實不想走 周華健 170. 真心英雄 成龍 171. 吻和淚 周子寒 172. 背心 陳明真
[img]有哪些歌曲可以用來介紹中國古老的歷史?滾滾長江東逝水
康美藥業的廣告歌康美之戀mv中有關于中藥的
古代歌有哪些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user posted image
NO1.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于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于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后琴家多據此譜演奏。
NO2.廣陵散琴曲……
廣陵散:古琴曲。又名《廣陵止息》,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了一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譜》關于此曲的標題就是源于這個故事。
東漢蔡邕的《琴操》談到與該曲相關的歷史故事:聶政是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后,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余年。身懷絕技返韓時,已無人相識。于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已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楊時百,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于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NO3.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問世以來,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有多種流派傳譜,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關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陳立昂之說;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說,又有說是明代朱權所作。因無可靠史料,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種琴譜的解題不一。《古音正宗》中說此曲:“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云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云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這段解題對雁性的描寫極其深刻生動。全曲委婉流暢,雋永清新.……
NO4.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關于《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后人入于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云爾。”(明《伯牙心法》)從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難以定論)。
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于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結構上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1972年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音調取自此曲,表現的主題則是毛澤東詞《詠梅》。
N05.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著名琵琶傳統大套武曲。描繪了楚漢相爭中垓下之戰的情景,故事性極強。
曲譜最早見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華秋萍的《琵琶譜》,而在此譜之前,只有描繪同樣題材的《楚漢》。
明代王猷定《湯琵琶傳》中,記有被時人稱為“湯琵琶”的湯應曾彈奏《楚漢》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從這段描述可看出,湯應曾彈奏的《楚漢》與《十面埋伏》在情節及主題上一致,由此可見早在16世紀之前,此曲已在民間流傳。
《楚漢》在明代嘉靖、萬歷前后流行一時,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愛。
自公元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問世以來,其后各個琵琶譜集都載有《十面》樂譜。各個版本在分段與分段標目都有所不同:
《華氏譜》稱《十面》,由直隸王君錫傳譜,凡十三段;
《李氏譜》名《淮陰平楚》,隋秦漢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
《養正軒譜》稱《十面》,一名《淮陰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NO6. 夕陽簫鼓……
談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許多人都知道這首著名的民樂合奏曲。它那富有江南絲竹音樂特點的旋律,委婉優美;節奏流暢多變,極具東方的詩情畫意。《春江花月夜》歷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曾經改編為各種中西樂器的獨奏、合奏曲,亦有將其填詞用于戲劇之中,可謂是最廣為人知的中國傳統音樂。但大家又是否知道,《春江花月夜》原來是改編自一首著名的傳統琵琶文曲《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樂曲原分有10段,分別為:
一、夕陽簫鼓
二、花蕊散回風
三、關山臨卻月
四、臨水斜陽
五、楓荻秋聲
六、巫峽千尋
七、簫聲紅樹里
八、臨江晚眺
九、漁舟唱晚
十、夕陽影里一歸舟 樂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陽,簫聲迎來圓月的傍晚;人們泛著輕舟,蕩漾春江之上;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
NO7.漁樵問答……
《漁樵問答》是一首流傳了幾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漁樵問答:古琴曲,曲譜最早見于《杏莊太音續譜》(明蕭鸞撰于1560年):“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漁樵問答》是一首流傳了幾百年的名曲,現在的譜本有多種。《琴學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唉乃,隱隱現于指下。”由于音樂形象準確、生動,因此近幾百年來在琴家中廣為流傳。
樂曲開始曲調悠然自得,表現出一種飄逸灑脫的格調,上下句的呼應造成漁樵對答的情趣。主題音調的變化發展,并不斷加入新的音調,加之滾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劃出隱士豪放無羈,瀟灑自得的情狀。其中運用潑刺和三彈的技法造成的強烈音響,應和著切分的節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聲。第1段末呈現的主題音調經過移位,變化重復貫穿于全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NO8.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據傳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表現了文姬思鄉、離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氣。現以琴曲流傳最為廣泛。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據傳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聲之故 。
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有:“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聲,借用胡笳善于表現思鄉哀怨的樂聲,融入古琴聲調之中,表現出一種浩然的怨氣。
現有傳譜兩種,一是明代《琴適》(1611年刊本)中與歌詞搭配的琴歌,其詞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敘事詩;一是清初《澄鑒堂琴譜》及其后各譜所載的獨奏曲,后者在琴界流傳較為廣泛,尤以《王知齋琴譜》中的記譜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運用宮、徵、羽三種調式,音樂的對比與發展層次分明,分兩大層次,前十來拍主要傾述作者身在胡地時對故鄉的思戀;后一層次則抒發出作者惜別稚子的隱痛與悲怨。
此曲全段都離不開一個“凄”字,被改編成管子獨奏,用管子演奏時那種凄切哀婉的聲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則蒼悠凄楚,低則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稱道為“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NO9.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及演奏形式,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并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極富感染力。
江南絲竹《漢宮秋月》:采用的原為“乙字調”(A宮),由孫裕德傳譜。原來沈其昌《瀛州古調》(1916年編)絲竹文曲合奏用“正宮調(G宮)。琵琶仍用乙字調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發了古代宮女細膩深遠的哀怨苦悶之情。中段運用了配器之長,各聲部互相發揮,相得益彰,給人以追求與向往。最后所有樂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現出中天皓月漸漸西沉,大地歸于寂靜的情景。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后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郁,有不同傳譜。目前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NO10.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是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或《六板》)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
陽春白雪: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或《六板》)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頭”變體的循環再現,各個《八板》變體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奏的關系,后又插入了《百鳥朝鳳》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結構。
《陽春白雪》流傳有兩種不同版板,“大陽春”和“小陽春”,《大陽春》指李芳園、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樂譜。《小陽春》是汪昱庭所傳,又名《快板陽春》,流傳很廣。這里介紹的是《小陽春》……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古老歌(中國最古老歌曲排行榜)”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古老歌(中國最古老歌曲排行榜)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2701.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最漂亮的最瘦的男人(中國最漂亮的最瘦的男人是誰)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中國最結實的產品(中國最結實的產品排名) 中國最火技術視頻(中國最新科技視頻) 滿清加強統治的產物(死舅諧音思舊) 211大學一年學費大概多少錢) 孩子起名網(孩子取名) 默默無聞是什么生肖(默默無聞是什么生肖是 好聽的女性名字(好聽的女生名字可愛) 東印度公司是英國的還是荷蘭的 天蝎座幸運數字(天蝎座幸運數字是幾) 申世景為什么資源好分析其中緣由主要有這幾 不適合買彩票的五類人 2013年3月黃道吉日(2013年3月日 千年女尸產下14斤女嬰(千年女尸產下14 招魂1(招魂1詳細劇情) 夢幻西游好聽的名字(夢幻西游好聽的名字女 三種方式設置你想要的關機時間 被質疑丑化農村 臺灣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全世界上最便宜房子(全世界上最便宜房子排 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是 28歲是法定退休年齡 平安辟邪(佛教圣物) 空客是哪個國家的公司?法國(空中客車集團 女孩子好名字(女孩名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