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稀世的皇陵(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皇陵)
xj
2023-09-01
1、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guī)模龐大,設(shè)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nèi)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于內(nèi)城南部,呈覆斗形,現(xiàn)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據(jù)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nèi)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xiàn)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2、乾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3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與武則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在唐代都城長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約87公里處。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該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采用依山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guī)劃,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截至2013年僅開掘了五個陪葬墓,從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img]看看著名的中國古代十大帝王陵墓都有哪些1、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御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為全國首批確定的5A級旅游景區(qū)。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jù)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歷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2、乾陵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
3、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驪山腳下。據(jù)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guī)劃設(shè)計,大將章邯監(jiān)工,修筑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chuàng)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F(xiàn)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分內(nèi)外兩城,內(nèi)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于內(nèi)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陪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fā)掘。
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qū)境內(nèi)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jiān)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嬪、一位太監(jiān)。
5、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英Genghis Khan)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規(guī)模不算大,占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nèi)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qū)40公里。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現(xiàn)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經(jīng)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這里綠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壯麗景色。成吉思汗陵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內(nèi)蒙古的一處主要旅游景點。
6、漢陽陵
漢陽陵,又稱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正陽鎮(zhèn)張家灣、后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qū)、涇陽縣、高陵縣三縣區(qū)。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修建時間長達28年。現(xiàn)已建成漢陽陵博物館,是一座巧妙融合現(xiàn)代科技與古代文明、歷史文化與園林景觀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qū),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7、清東陵
清東陵(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清東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最后一個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東(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計埋葬14個皇后和136個妃嬪。
8、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qū)內(nèi),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1988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
9、漢茂陵
漢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xiāng)茂陵村?,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茂陵封土為覆斗形,現(xiàn)存殘高46.5米,墓冢底部基邊長240米,陵園呈方形,邊長約420米。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shù)热说哪乖?。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guī)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咸陽原共葬有西漢11個皇帝中的9個,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10、橋陵
橋陵位于陜西渭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公里的豐山。豐山海拔為751米,這里是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各自獨立的山頭。向南平野遼闊,與秦嶺諸峰遙遙相對,山川壯麗,氣象萬千,豐山據(jù)記載叫金幟山,亦稱金栗山和蘇愚山。當?shù)厝藗円榔湔钩嵊w的天然形勢,稱它為鳳凰山。
著名的皇陵有哪些?秦 始 皇 陵(中國)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本推渌帟r
代而論,劉向所經(jīng)歷的世面實在不能算多。不過,秦始皇陵卻果真如他所言,
在整個封建時代大大小小的墳丘中拔了頭籌,無論是陵冢高度、陵園規(guī)模,
①甚至地宮 的豪侈程度,都確確實實地是空前絕后了。
如今古墓已成蒼嶺,氣勢猶存地盤踞在陜西省臨潼縣驪山北麓。驪山又
名麗山,“其陰多金,其陽多玉”,風景優(yōu)美,素有“繡嶺”之稱,秦始皇
貪慕麗山的美名,故長眠于此,連墳墓都號“驪山”。驪山墓面朝渭水,背
依驪山,占地總面積約63·7平方千米,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果然是“千
古一帝”的風范。
驪山墓始建于公元前227年,當時秦始皇還未成為始皇帝。他姓嬴名政,
是個剛剛繼承其父(秦莊襄王)王位的13歲的少年君主。從公元前230年到
公元前221年,大約十年的時間里,嬴政在他先世開創(chuàng)的霸業(yè)基礎(chǔ)上,兼并
六國,結(jié)束了中國歷史上近300年的割據(jù)混戰(zhàn)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
個空前統(tǒng)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志得意滿的嬴政自認德兼三
皇,功過五帝,自稱“皇帝”,又幻想皇權(quán)永固,可以二世、三世以至無窮
地萬代相傳,故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是一個有為的封建君主,在他的統(tǒng)治下,大秦王朝迅速發(fā)展壯大
起來,然而比這速度更快的,則是秦始皇不斷膨脹的奢欲。他無休止地役使
天下人民,開疆拓土,修建長城,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疲病不堪的人民哀號
呻吟,他置若罔聞,又大舉營造阿房宮,并征發(fā)刑徒70萬人去繼續(xù)修建驪山
墓。這一切,既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又大大損耗了秦國的國力,成為他
自促秦朝滅亡的禍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終年53歲,
這時驪山墓猶未竣工。
驪山墓作為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皇陵,開創(chuàng)了中國封建社會帝王埋葬
規(guī)制和陵園布局的先例。從秦始皇陵開始,不僅堆土成冢,而且建筑豪華的
陵園和寢殿,這是與君主專制和皇權(quán)獨尊相適應的。
古人講“視死如生”。秦始皇陵的規(guī)制就是仿照咸陽都城的規(guī)制,分內(nèi)
外兩城,呈南北狹長的“回”字形。內(nèi)城周長2 520米,外城周長 6 294米,
城四角設(shè)有警衛(wèi)的角樓,內(nèi)外城東、西、南、北四面各設(shè)城門。陵冢坐落于
陵園西南,是完全依靠人工用純凈的黃土夯筑而成的四棱臺形土丘,有些像
埃及金字塔截去上半部分尖錐的樣子。陵冢高120米,周長2177米,上面遍
植草本以像山嶺。高大的陵冢雖然歷經(jīng)2 000多年的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
已降至76米,但仍冠歷代帝王陵墓之首。
陵冢下?lián)茰y是巨大的豎穴式土坑,雖未經(jīng)發(fā)掘,不能知道地宮的真面
貌,不過,從《史記》記載還可略知一二,而這已足夠令人吃驚的了。至高
無上的皇權(quán),極端的專制,無休止的奢欲,對長生不死的妄想和對死亡的恐
懼在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身上奇妙地結(jié)合著,使他的行為充滿了愚妄和荒誕的
色彩。他一面聽信齊人徐市(f¨扶)!海上有仙山!的鬼話,派他率幾千童男
童女入海求取不死藥;另一方面費盡心力地為自己造陵墓。他把自己在人間
的享受盡數(shù)搬到了地宮。地宮就是咸陽宮在地下的縮影。它掘地極深,用紋
①
地宮:放置棺槨和隨葬品的地下室。
石砌筑,以堵絕地下的泉流,并涂上“丹漆”以防潮;東西南北四面有結(jié)構(gòu)
宏大,布局奇特的墓道相通。槨室灌入銅液,可謂固若金湯。地宮內(nèi)部構(gòu)造
極為復雜、陳設(shè)更盡侈麗;里面建有豪華的宮殿,設(shè)有百官的牌位,奇珍異
寶不可勝數(shù);墓室頂部排列著日月星辰的圖形,底部灌注水銀象征江河大海,
機械轉(zhuǎn)動,這九泉之下的銀河就能流動;還有黃金制成的大雁與野鴨翔空弋
水,又有人魚脂肪做成的蠟燭,可以長明不息。這一切都強烈地昭示著“長
生”。然而不死藥自然沒能求來,盡管神勇的始皇帝曾御駕親征,到海上用
連弩射殺了據(jù)說阻擋求藥行程的大魚。始皇厭惡說“死”,百官不敢言死,
但死亡終究要來。地宮再怎樣繁華,再怎樣酷似人間,也不能讓棺木中的尸
骨起死回生了。可憐秦始皇還令工匠特制會自動放箭的弓弩,來保衛(wèi)這于生
命一無用處的墳墓;更可嘆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將始皇后宮中未生兒
子的嬪妃全部殉葬之后,又將工匠全部活埋在這座大墓的中門和外門之間,
以永保地宮的安全。根據(jù)近年來的考古材料,地宮仍然完好無損,拋開秦始
皇不言,這對于秦代文明的保存和研究來說倒確是一樁幸事。
陵園的中心部分是寢殿,它位于內(nèi)城的西北部,里面放置死者生前的衣
冠,供靈魂起居之用,這反映了秦始皇死后仍要統(tǒng)治天下,駕馭群臣的癡心
妄想,這種富有代表性的想法付諸實踐便開創(chuàng)了古代帝陵建筑寢殿的先例。
從今日的殘磚斷瓦、土石遺跡尚能想象出當年宮殿建筑的豪華壯觀。陵西側(cè)
緊靠內(nèi)城西墻是守陵人和侍奉宮人的住處,此外還有車馬坑、馬廄坑和珍禽
異獸坑,完全是帝王生前的排場。
近年來,始皇陵周圍陸續(xù)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兩乘彩繪銅車馬,這
是我國考古史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體形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銅質(zhì)車
馬。銅車馬俑大約是真車真馬真人的一半,挽具齊全,裝飾華麗,造型生動,
制作精巧,色彩鮮艷,是極珍貴的青銅藝術(shù)品。
最能反映始皇陵豪華和宏偉的還是陵園東門外的兵馬俑從葬坑。三座兵
馬俑坑共出土陶制兵俑上萬件,戰(zhàn)馬600余匹,戰(zhàn)車120余乘,形象地再現(xiàn)
了秦始皇威震宇內(nèi),削平群雄的強大軍容。如今這座地下文物寶庫又重見天
日,成為秦代陶瓷藝術(shù)和金屬工藝已達到很高水平的見證,并被稱譽為“世
界第八奇跡”,這恐怕是始皇當年始料不及的。
更讓始皇絕對意料不到的是秦始皇陵的開放。這座地下帝國于1961年被
我國國務(wù)院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修整的秦始皇陵作為中
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象征,聞名世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人來此
領(lǐng)略絢麗多姿的秦代文明的風采。
唐太宗昭陵(中國)
與秦漢時期不同,唐代皇帝的陵寢大部分沿用魏晉和南朝流行的辦法:
在天然山峰的中部開鑿墓室,不起土堆,節(jié)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兀峰挺拔、
上摩云霄,相形之下,再高大的陵?!缜厥蓟柿辍獨鈩萆弦沧赃d了一
籌。開創(chuàng)唐代帝王依山為陵先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昭陵位于陜西省禮泉縣東22千米九嵕山的主峰。九嵕山山勢突兀,海拔
1888米;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guān)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
對峙;東西兩側(cè),層巒起伏,亙及平野。照陵的玄宮(即墓穴)就鑿建于九
嵕山南坡的山腰間,陵園方圓60千米,就氣勢之壯觀雄偉而言,可以說是空
前的了。
昭陵從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死后開始營建,直到貞觀二十三年
李世民入葬方告完成,歷時達13年。唐太宗生前曾宣揚儉約薄葬,這不過是
怕掘墓之徒眼熱光顧,難保骸骨安寧。事實上昭陵建制十分奢華,據(jù)文獻記
載,昭陵玄宮高懸,墓道至墓室深250米。墓道前后有五重石門,墓室宏偉
富麗,與陽間的宮殿無異。中室為正寢,東西廂房中擺放著石床,床上石函
的鐵匣里全部是前代的書畫,其中就有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書的《蘭亭序》
真跡,這是太宗之子高宗謹遵父命陪葬的。墓門外沿山腰還建有許多木構(gòu)的
房舍游殿,供唐太宗的靈魂游樂,里面還有宮人小心侍奉如常(唐太宗是中
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然而對這種荒謬事也未能免俗)。由于玄宮
前面山勢陡峭,來往不便,又順山旁架設(shè)棧道,懸絕百仞,左右盤旋,繞山
300米,才到達墓門。后來為了保護陵寢安全,又將棧道全部拆除,與外界
隔絕。盡管如此,仍不能免去被盜掘的命運。不過今天的游人卻只能遠遠望
山興嘆,無法到得跟前。
昭陵陵山四周圍繞垣墻,墻四隅建有角樓,墻正中各開一門,南曰“朱
雀”,北曰“玄武”,東曰“青龍”,西曰“白虎”。陵園的主要建筑是獻
殿(上宮)和寢宮(下宮)。獻殿位于朱雀門內(nèi),正對山陵,是上陵朝拜和
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寢宮建在陵山墻外的西南角,是供唐太宗靈魂起居的
場所,守陵官員和日常侍奉人員也住在這里。當年的這些華麗房舍如今只剩
殘磚斷瓦,衰草黃土了。
昭陵主峰迤邐而南,范圍極為廣泛,占田約30萬畝,有 107座功臣貴戚
陪葬墓,這種籠絡(luò)臣僚的手段乃襲自西漢,而陪葬墓數(shù)目之多,卻是歷代帝
王陵寢之冠。這龐大的陪葬墓群呈扇形列置在主陵兩側(cè),益發(fā)襯托出昭陵至
高無上的氣概。陪葬者除了皇族外,大部分是文武功臣,他們是李世民父子
統(tǒng)一中國,創(chuàng)設(shè)大唐帝國的重要人物,此外,還有些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也有幸陪
葬。
石刻藝術(shù)是昭陵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昭陵更為后世重視的原因之一。
唐太宗是史所罕見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宇內(nèi)安定,四方順服,出現(xiàn)了歷
來為史家所艷稱的“貞觀之治”(太宗年號“貞觀”)。隨著生產(chǎn)力的恢復
發(fā)展,文化藝術(shù)也日漸繁榮,故而昭陵石刻,如重要陪葬者的碑碣,六駿浮
雕,蕃酋石刻像等技藝精湛,精美非凡,更兼高大雄偉,與高聳的山陵渾然
一體,和諧中顯出蓬勃昂揚的風貌。
昭陵玄武門外原來列置 14個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的雕像,象征貞觀年間諸賓王歸
順唐朝,向唐太宗朝圣的情形,是唐太宗時期良好民族關(guān)系的寫照。這些石
像高8尺,座高3尺,栩栩如生,極為壯觀,可惜清乾隆以后大多被毀,現(xiàn)
在僅存兩座了。
如果把昭陵比作一頂美侖美奐的皇冠,那么昭陵六駿浮雕就是上面最耀
眼的一顆寶石。這些浮雕原來置放在玄武門內(nèi)東西兩廡,與歷代一些帝陵陳
陳相因的一般性的石人石馬布局不同;這是唐太宗為了紀念他開國的武功所
立。六駿是他當年馳騁戰(zhàn)場所騎的六匹戰(zhàn)馬,名字分別為颯露紫、拳毛■、
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什伐赤。相傳六駿諸形出于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之
手,由技藝高超的名匠依照圖形一一刻在青石屏上,每件石屏刻一匹馬。石
屏高約1.5米,寬近2米,左上角或右上角都有唐太宗自題的四言贊美詩,
由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書寫,不過,如今字跡已無從辨認了。這一組石刻表
現(xiàn)的六駿情態(tài)各異,姿態(tài)生動,神韻充沛,造型優(yōu)美雄駿,手法渾厚簡潔,
飽滿圓潤,堪稱稀世珍品,而唐朝的一代雄風也盡現(xiàn)于此;更絕的是六駿中
有四駿身上中箭,魯迅先生曾稱贊說:“漢人墓前石獸多半羊、虎、天祿、
辟邪,而長安的昭陵上,卻刻著帶箭的駿馬,其手法簡直前無古人?!贝蟾?/p>
由于六駿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再加上石雕藝術(shù)的魅力,這組浮雕在民間的傳說中充
滿了神奇的色彩。據(jù)說安史之亂時,唐軍和安祿山手下將領(lǐng)崔乾祐在潼關(guān)展
開大戰(zhàn)。戰(zhàn)斗中,叛軍的一隊白旗軍沖殺悍勇,攻勢凌厲,唐軍一時難以招
架,眼看要敗下陣來。突然黃旗招展,不知從何處殺出一隊人馬沖向白旗軍。
兩個回合的惡戰(zhàn)下來,黃旗軍殺得賊兵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但因寡不敵眾,
被白旗軍團團圍在核心,難以突圍。就在這危急之時,忽然陰云四起,狂風
大作,飛沙走石,轉(zhuǎn)眼間黃旗軍蹤影全無,驚得叛軍呆若木雞,倉皇倒退了
幾十里。后來,昭陵的守陵官員奏報朝廷說,潼關(guān)大戰(zhàn)那天,昭陵前的石人
石馬個個汗?jié)裼?。人們紛紛傳說:那隊勇猛神奇的黃旗軍就是這些石人石
馬組成的。
19世紀后期,“六駿”中的一匹馬曾被歐洲人摹繪成圖,收進《世界名
馬圖》里。以后凡各國出版的有關(guān)中國的美術(shù)書,插圖中總少不了“六駿”
的英姿。1914年,美國文化侵略分子勾結(jié)陜西軍閥,把“六駿”全部打碎,
并盜去其中的“颯露紫”和“拳毛■”,現(xiàn)陳列在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中
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余四駿被復原、被盜之兩駿也被復制,存放在陜西
省博物館。
昭陵及其陪葬墓是中國初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
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已在陪葬墓中的李勣墓建立了“昭陵博物
館”,昭陵陪葬墓出土的300多件珍貴文物就陳列于館中,供絡(luò)繹不絕的游
人欣賞。
明太祖孝陵(中國)
《紅樓夢》里的妙玉特別激賞宋朝詩人范成大的兩句詩:“縱有千年鐵
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是說人的壽命無論怎樣長久,也終究要死。土饅
頭是墳的俗稱,因圓形的墳,看去恰如饅頭。不過在帝陵中,這種饅頭墳直
到明代才出現(xiàn),秦漢唐宋時期的帝陵都是方形的,圓形墳是明太祖朱元璋因
地制宜的創(chuàng)舉。因為南方多雨,陵墓作圓形,可使雨水下流,不致浸濕墓穴,
由此可見這位朱皇帝不泥守傳統(tǒng)、立足實際的革新精神。
朱元璋選陵址的辦法也頗有新意。他登基后,曾向劉基、徐達、常遇春、
湯和征詢陵址的意見,并約定時間召集這四人磋商,連朱元璋共五人,各自
先用紙條將陵址寫好,到時從各自的袖筒中掏出來一對,結(jié)果不約而同地寫
著同一地點。這不免讓人想到《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周瑜二人手掌上的“火”
字,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這個被普遍看好的陵址就是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的靈谷
寺舊址。紫金山最初叫“金陵山”,楚懷王滅越后,曾在這里掘地埋金,以
鎮(zhèn)“王氣”。它三峰井峙,氣勢雄偉,自六朝以來,就流傳有“鐘阜龍盤,
石城虎踞”的詩句,故有“虎踞龍盤”之說。獨龍阜北依紫金山主峰,阜高
150米,泉壑幽深,紫氣蒸騰,云氣山色,朝夕多變,確是一塊風水寶地。
陵址一經(jīng)選定,朱元璋就把原址上的靈谷寺遷到紫金山東麓,讓地給自己建
陵。
洪武 14年(1381年)朱元璋開始營建孝陵,翌年馬皇后去世,就安葬
在這個墓里。第三年孝陵全部竣工。時隔 15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
終年70歲,與馬皇后合葬孝陵。
孝陵周長約30千米,規(guī)模宏大,由南向北,縱深達2.6千米,是一組排
列有序、相對集中的木構(gòu)建筑群。最前面是下馬坊,碑刻“諸司官員下馬”
六個大字,這是陵寢威嚴的標志,輕忽不得,否則就得問個大不敬罪。下馬
坊東有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所立的“禁約碑”,碑文洋洋數(shù)百字,是保護陵園
和謁陵的有關(guān)規(guī)章制度。禁約碑東北約500米處是孝陵大紅門,門上原有重
檐黃色琉璃瓦頂,今只剩下門洞。過大紅門是四方城,這里原是一座碑亭,
現(xiàn)在只剩下四周圍墻。城內(nèi)原有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為他父皇所
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一通,滿碑全是對朱元璋的頌揚之辭。
四方城略北過御河橋是平坦寬闊的孝陵神通,兩側(cè)排列有 12對石像生
①,包括文臣武將各四尊,華表2座,石獸24只,綿亙排列達10千米之長,
象征朱元璋生前擁有的儀仗和侍衛(wèi),可以說是“死要威風”。這些石刻比唐
宋帝陵的石雕體態(tài)更顯壯觀,石刻技法簡樸,形態(tài)雖稍嫌呆滯,但具有靜謐
肅穆之感,是明初石雕藝術(shù)的代表。
孝陵的神道非常獨特,由華表開始北拐,呈月牙形,半抱一座名曰“孫
陵崗”的小山。崗上有三國時吳大帝孫權(quán)的陵墓。神道轉(zhuǎn)彎在帝王陵寢中是
不多見的。據(jù)載,當年建陵時,曾有人建議將孫權(quán)墓遷走,但朱元璋說:“孫
權(quán)也是條好漢子,留為門主。”未予批準,于是神道只好繞行而過。比起同
世之雄曹操“生了當如孫仲謀”(仲謀是孫權(quán)的字)的喟嘆,孫權(quán)——倘若
他地下有知的話——想必會更加感激千載之后這位開國之君的惺惺相惜:成
①石像生:帝王陵墓神道兩側(cè)排列的石人石獸雕像的總稱。
全了他的“入土為安”。
神道盡頭,過欞星門遺址就是孝陵的正門,門上嵌有“明孝陵”青石門
額一塊。正門之后是中門,原來的建筑已經(jīng)毀壞。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
中門臺基上修建了一座碑亭,里面矗立著五通石碑,中間一通上刻清康熙皇
帝的題字,康熙六次南巡,曾五次親謁明孝陵,這塊“治隆唐宋”碑是他1699
年第三次南巡時所題。其他四碑也都刻有清代皇帝的題字,其中有乾隆皇帝
1751年南巡時所題刻的詩句,詩中對明太祖打下一片大好江山,而后世子孫
卻無法守成十分感慨。
碑亭后面是獻殿,這是陵園最突出的建筑,原有45間涂龍滾柱的殿屋,
規(guī)模十分宏大。這也是朱元璋對陵寢制度的重大改革,他取消了秦漢唐宋時
期陵園中供帝王靈魂起居的下宮建筑,并相應取消了陵寢中留居宮女以侍奉
亡靈起居的制度,而保留并擴展了供謁拜祭典的上宮建筑,從而更加注重朝
拜祭祀的儀式排場。這既說明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陵寢中原始迷信的方式
不能不逐漸廢止,也反映出了朱元璋為推崇皇權(quán),鞏固統(tǒng)治而借祭祀大作文
章的良苦用心。
然而,再盛大的祭祀也保不住搖搖欲墜的大明江山。清軍入關(guān)之際,孝
陵獻殿全部被毀,只剩下遍布刀傷的臺基和柱礎(chǔ)。清朝占據(jù)中原后,為安撫
人心,曾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殘存的臺基上重建了一個座獻殿,但只
①面闊3間,與須彌座 式的臺基相比,寒傖而落魄。解放后,人民政府曾進一
步修整和裝飾了重建的獻殿,部分建筑已恢復了昔日的盛容。
陵園最后部分是寶城,寶城是陵墓前的一圈圍墻。寶城上建有明樓,這
是陵園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寶城和明樓也是朱元璋的創(chuàng)舉。寶城內(nèi)的巨大土丘
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地,上面條石篆刻著“此山明太祖之墓”。
關(guān)于孝陵地宮的情況,未經(jīng)發(fā)掘,不得而知,不過從陵園地面建筑的豪
華宏偉來看,地宮必然是奢侈宏麗,縱然史家一再粉飾,標榜節(jié)儉,也難以
令人相信。
朱元璋雖然在后人的畫像里厚唇長顎,十分不堪;安徽的花鼓戲也對這
位皇帝充滿了諷刺怨恨,但他能由一介農(nóng)夫成為一朝開國之君,確有他過人
之處。而他對陵寢制度的改革,也為后世垂范。明十三陵及清東陵、西陵在
規(guī)制上就是基本沿襲孝陵,只是規(guī)模更為宏大而已。
明太祖孝陵也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起重新對外開放。
那高大精美的建筑和形勝天然的景色令絡(luò)繹不絕的中外游客流連忘返。
①須彌座:又名“金剛座”,系佛像底座,又為我國傳統(tǒng)建筑的一種臺基,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凸凹
線腳和紋飾。
清 東 陵(中國)
東陵位于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的昌瑞山下,西距北京市區(qū)125千米,是
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陵墓區(qū)。陵區(qū)南北長125千米,東西寬26千米,總面積
為2 500平方千米。整個陵區(qū)以昌瑞山頂?shù)拿鞔L城為界劃分為兩部分:長
城以南為“前圈”,周圍修砌了近40華里的風水墻,是陵墓建筑區(qū);長城以
北為“后龍”,是風水禁地。
東陵北靠昌瑞山,東依婉蜒起伏的鷹飛倒仰山,西傍高聳入云的黃花山,
南抵宛若倒扣金鐘的金星山。更南為天臺、煙墩兩山對峙,形成一個險峻的
陵口,名叫興隆口,整個陵區(qū)之水匯集于此,水深流急,常有鯉魚躍出水面,
根據(jù)“鯉魚躍龍門”之說,興隆口又叫龍門口。整個陵區(qū)環(huán)境千山萬壑,回
環(huán)朝拱,重巒如涌,綿亙不絕,真是一塊風水寶地。據(jù)說這是由清世祖順治
親自相中御定的。清入關(guān)后,有一次順治皇帝出外狩獵,縱馬揚鞭,偶然來
到昌瑞山下,停轡四顧,但見山川壯美,景物天成,不由龍顏大悅。他翻身
下馬,虔誠禱告了一番,然后將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白玉扳指輕輕取下,小
心翼翼地扔下山坡。靜默片刻,莊重地向身旁斂聲屏氣的群臣宣布:“此山
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鄙偻?,又說;“鞢(扳指)落處定為穴?!比撼?/p>
凜遵,趕緊在草叢中細細尋覓,終于找到了那枚扳指。于是,在扳指停落的
地方打樁作記,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個陵墓區(qū)就此開辟了。
東陵始建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圈內(nèi)有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
嬪陵5座;葬有5個皇帝,15個皇后,13個皇貴妃,6個貴妃,31個妃,18
個嬪,22個貴人,16個常在,9個答應,4個福晉,l7個格格,1個阿哥,
共157人。
東陵陵園的布局與明代相比更為成熟,其體系完整,布局嚴謹,規(guī)模宏
大,整齊劃一。東陵以昌瑞山主峰腳下的順治孝陵為中心,東邊是康熙皇帝
的景陵和同治皇帝的惠陵,西邊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和咸豐皇帝的定陵。整個
陵區(qū)由大小不等的200多座單體建筑組成?;实刍屎蟮牧陮嬀鶠辄S琉璃瓦蓋
頂,按從南到北的順序,一般都由石牌坊、大紅門,至德神功碑樓、石像生、
龍鳳門、神道石橋、神道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隆恩門、隆恩殿、東西
配殿、琉璃門、二柱門、石王供、方城、寶城、明樓、寶頂?shù)却笮〗ㄖM成。
帝陵較后陵規(guī)模宏大。陵園規(guī)制基本沿襲明代,只是陵冢上增設(shè)了月牙城,
規(guī)模比明十三陵大,布局也更繁復。陵區(qū)外圍還有10多座陵寢,那是王爺、
皇子、公主、保姆、勛臣等人的葬處,其規(guī)制與妃園寢相似,均用綠色琉璃
瓦覆頂。這些古建筑群和石雕珍品,既是封建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揮霍無度的
物證,又是我國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jié)晶。
孝陵作為東陵的主體建筑,陵園前矗立的石碑坊是進入陵區(qū)的第一個建
筑物。它是五門六柱十一樓的仿木建筑,高13米,寬32米,全部采用青白
石料。上面有“云龍戲珠”、“蔓草奇獸”、“雙獅滾球”以及各種旋子大
點金的彩繪紋飾,刀法精湛,氣勢雄偉,成為清代石雕藝術(shù)的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
緊靠石碑坊是大紅門,孝陵的大紅門是孝陵也是整個東陵的門戶,門前
有兩塊下馬石碑,顯示出皇陵的威嚴。
神功圣德碑樓高大雄偉,樓內(nèi)屹立著巨大的石碑,碑身陰刻著滿漢兩種
文字,記述帝王一生的業(yè)績。東陵內(nèi)只有順治孝陵、康熙景陵和乾隆裕陵有
神功圣德碑,康熙的景陵甚至立了雙碑。這些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都很出
色。而到了道光皇帝年間,爆發(fā)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為了掩蓋戰(zhàn)敗,五口通
商的丑事,道光皇帝故作自謙地說:自己治理國家的成就,無法與列祖列宗
相提并論。就此把失去國土之恥輕輕放過。他同時下了一道手諭,自本朝始,
不再興建神功圣德碑。所以從此不再為這些喪權(quán)辱國的帝王樹碑立傳了。
東陵各帝陵(除同治惠陵外)的神道兩側(cè),都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數(shù)對石
像生,尤以孝陵的石像生最為典型,數(shù)量也最多,共有18對,由獬豸、狻猊、
駱駝、大象、麒麟、馬、武將和文臣八組組成。這些雕像雖然形體不如明十
三陵的高大,雕刻技藝卻高超得多:動物雕刻體態(tài)生動,變化宛轉(zhuǎn),人物雕
刻造型嚴謹,形態(tài)逼真,風格簡潔明朗,敦厚淳樸,堪稱不朽杰作。
橋梁是整個陵區(qū)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孝陵的七孔橋是東陵
近百座石橋中橋孔最多、橋身最長的一座,也是最神奇別致的一座。它全部
用漢白玉石拱砌而成,如玉虹垂落,雄偉壯觀。而由于橋身欄板的選料奇特,
如順欄板輕叩,就會聽到金玉般的聲響,妙如五音,人稱“五音橋”。
隆恩殿又稱享殿,與明代一樣,是陵園的主體建筑。定陵中的隆恩殿以
西太后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最為奢華。殿內(nèi)金壁輝煌,猶如黃金世界。殿內(nèi)
外的 64根金龍盤御柱,制作精美。連故宮太和殿的六根貼金明柱都為之遜
色。尤其是那立體的鎏金飛龍,頭上安裝帶有彈簧的龍須,借助空氣流通,
龍須自行擺動,如群龍低吟,無比美妙。可惜這舉世無雙的金龍,由于帝國
主義侵略者和軍閥的盜竊破壞,如今連一鱗半爪也無從尋覓了。定東陵隆恩
殿前的陛階石和殿周圍的漢白玉望柱和欄板上,還別出心裁地雕刻著“鳳引
龍”的圖案,充分反映了這位曾挾制兩代皇帝的婦人的權(quán)欲思想。
明樓是九脊重檐歇山頂?shù)姆叫伪?,建在方城之上,樓?nèi)正中豎著一通
刻有“××皇帝之陵”字樣的朱砂碑。方城南墻正中的洞口叫古洞門,是登
明樓、上寶頂(墓室之頂)的必經(jīng)之處,古洞門內(nèi)有個月牙形的小院,叫月
牙城。月牙城迎面的高墻正中,修砌了一座五光十色的嵌琉璃的照壁,掩飾
著地宮的入口。清東陵的地宮以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最為奢華,遭受
的破壞也最為嚴重,珍貴的隨葬品被軍閥和土匪地痞洗劫一空。
清東陵是中國古代建筑集大成之作,它作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如今已被修葺一新。裕隆、定東陵及乾隆36位妃嬪的裕妃園寢經(jīng)過修復
和清理,已對外開放,成為游覽訪古的勝地。
歷史上唯一在地上的皇陵是什么?永陵是誰的陵墓?永陵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座地上皇陵,雖然它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但保存的卻非常完整。在歷史上,每一位皇帝在去世后都會給自己建立陵墓,但這些陵墓的選址非常隱秘,不是在深山里就是在地底下,而只有永陵反其道而行,建在地面上,可以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不止本地人,連盜墓賊也誤以為它是司馬相如的撫琴臺而幸免于難。它有被盜過卻沒被規(guī)模破壞過。
永陵,位于成都市金牛區(qū)繁華的永陵路,總占地面積約5.4萬平方米,它是五代時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俗稱“王建墓”,永陵中的王建石雕像是墓主人王建的石刻真容像,也是目前中國歷代陵墓中僅見的帝王寫真,石刻真容像為紅砂石圓雕坐像,身著錦袍、腰束玉帶、神態(tài)刻畫睿智神勇,栩栩如生,與史書所載王建形象基本相似。
日軍自1938年起對成都先后進行了16次大規(guī)模轟炸,在1942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當?shù)貫榱诵藿ǚ揽斩矗癫卦诘叵虑甑牡哿杲K于重見天日,四川大學馮漢驥教授聽聞此消息立即趕往現(xiàn)場,根據(jù)出土文物確定該墓系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陵墓。整個陵區(qū)由皇陵地宮、歷史博物館、園林區(qū)三部分組成,整個墓冢高約15米,內(nèi)部分為前、中、后三室,墓室內(nèi)遺存的大量不易腐朽的金銀飾品和石雕,前后蜀時期,樂舞宴飲之風氣盛行,這里發(fā)現(xiàn)的就有刻在棺床壺門之內(nèi)的“二十四伎樂”。舞伎2人,樂伎22人,全為女性。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晚唐五代宮廷宴享樂的樂舞場面?!岸募繕贰睂憣嵉脑煨鸵矠檠芯刻莆宕鷭D女的服飾和發(fā)飾提供了珍貴且形象的實物資料。
歷經(jīng)一千多年來無數(shù)次的風霜雨雪,地震災害,永陵地宮還得以保存,這歸功于建筑石料質(zhì)地堅硬,永陵的建筑風格因循唐制,王建墓室坐南朝北,其中軸與墓門外神道中軸均在同一直線上,方向定位精準。無論從選址到修建均體現(xiàn)了很高的科技含量,堪稱唐五代大型磚石建筑的典范之作。
以上就是網(wǎng)站小編空城舊憶據(jù)網(wǎng)絡(luò)最新關(guān)于“中國最稀世的皇陵(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皇陵)”報道資料整理發(fā)布相關(guān)事件細節(jié)!轉(zhuǎn)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稀世的皇陵(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皇陵)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2874.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最了不起的你(最了不起的中國人有誰)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1克蛙毒可以毒死15000只老鼠 男孩英文名字大全及寓意(男孩英文名字大全 中國最刺激賽車賽事(國內(nèi)頂級賽車賽事) 女人最聰明的離婚方式 世界上最牛家庭資產(chǎn)(世界上最有錢的家族資 將喜歡的事物推薦給他人 中國最棒動作電影(中國最著名動作電影) 新生嬰兒取名(新生嬰兒取名字2023免費 中國最清新水草缸(中國最清新水草缸品牌) 四月初四是什么日子(五臺山四月初四是什么 兔子幾個月大就可以繁殖小兔子 中國最頂尖糧食(中國最頂尖糧食產(chǎn)地) 南京北京西安洛陽(建都歷史多達數(shù)百年) 中國達人最動聽的歌(中國達人秀歌曲大全) qiuzhi(虬枝) 零落是什么意思(母家零落是什么意思) 中國最東部牡佳(中國的最東段) 農(nóng)歷陽歷換算(農(nóng)歷陽歷換算器) 世界上最黑黑人美女(世界上最黑的美人) 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用 c開頭的英文名(c開頭的英文名男) sus304水杯有毒嗎 斗破蒼穹電視劇什么時候上映 SOP狙擊步槍(能千米外把大象打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