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道院(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建筑)
xj
2023-09-05
國四大道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別是:
位于湖北十堰的武當山;
位于江西鷹潭的龍虎山;
位于安徽黃山的齊云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武當山的名氣最大,其古建筑群在1994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和都江堰一起,在2000年被評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湖北武當山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內,是我國的道教名山,列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當武術的發源地。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山勢奇特,雄渾壯闊。有72峰、36巖、24澗、3潭、9泉、構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秀麗畫境。山間道觀總數達2萬余間,其規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豐富的道觀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山間主要景點有金殿、紫霄宮、遇真宮、復真觀、天乙真慶宮等近百處。
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古稱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處,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蒼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這里林木青翠,峰巒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譽。青城為我國道教發祥地之一,相傳東漢張道陵(張天師)曾在此創立五斗米道,因此,歷代宮觀林立,至今尚存38處。著名的有建福宮、天師洞、上清官等,并有經雨亭、天然閣、凝翠橋等勝景。
江西龍虎山
龍虎山位于江西鷹潭市西南郊20千米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源遠流傳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現今所知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構成了這里自然、人文景觀的“三絕”。龍虎山的著名景點有天師府、上清官、龍虎山、懸棺遺址和仙水巖等。
安徽齊云山
齊云山又稱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黃山腳下,屯溪西33公里,皖贛鐵路在齊云山腳經過,因其“一石插天,與云并齊”,故名齊云山。它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岳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齊云山海拔高度為585米,有36奇峰、72怪巖、24飛澗、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白岳的特點是峰巒怪譎,且多為圓錐體,遠遠望去,一個個面目各異的圓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觀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峰、小壺天、玄天太素宮、玉虛宮、方臘寨、五青峰、云巖湖等。齊云山碑銘石刻星羅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該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為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中國道教名寺有哪些?佛教才叫寺院。道教是宮觀。
北 京
市:白云觀;呂祖宮;火神廟;東岳廟。
天 津
市:天后宮;玉皇閣。
重 慶
市:老君洞道觀;紹龍觀。
上 海
市:上海市城隍廟;上海市白云觀;上海市欽賜仰殿。
黑龍江市:黑龍江省阿城市海云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天仙宮;黑龍江省鐵力市關帝廟。
吉 林
省:三清宮;吉林遼源市福壽宮;吉林通化市玉皇閣;吉林沈陽市太清宮。
遼 寧
省:遼林鞍山市千山無量觀;千山五龍宮;遼寧本溪縣九鼎鐵剎山云光洞;遼寧鳳城縣鳳凰山紫陽宮。
內 蒙
古:呼和浩特市太清宮。
新
疆:新疆天山王母池道觀。
青 海
省:西寧市土樓觀;湟中縣西源山道觀;樂都縣武當山道觀;大通縣娘娘山道觀;貴德縣三清宮。
甘 肅
省:蘭州市白云觀、金天觀;天水市玉泉觀;平涼市崆峒山道觀;張掖市道德觀;敦煌市西云觀;臨夏市萬壽觀。
寧
夏:固原縣泰岳宮;海源縣天都山道觀;中衛縣老君臺道觀;平羅縣玉皇閣。
陜 西
省:周至縣樓觀臺;華陰市華山道觀、西岳廟;西安市八仙宮、城隍廟、湘子廟;臨潼區明圣宮、老母殿;戶縣重陽宮;寶雞市金臺觀;寶雞市隴縣龍門洞;佳縣白云觀;眉縣玉皇宮;延安太和宮;三原縣城隍廟;山陽縣天竺山道觀;漢中市留壩縣張良廟;安康市藥王殿、湘溪洞;紫陽縣真人宮、擂鼓臺道觀。
山 西
省:大同市朝陽宮;運城市解州關帝廟;介休市綿山道觀;山西永樂宮;洪洞縣水神廟;方山縣北武當上道觀;浮山縣龍角山慶唐觀;山西恒山北岳廟。
河 北
省:鹿泉市十方院、抱犢寨金闕宮;涿州市泰甯宮;河北省平山縣青龍觀;永年縣玉皇宮;唐縣清虛山道觀;河北呂翁祠。
山 東
省:泰安市泰山道觀;山東東岳廟;青島市嶗山太清宮、太平宮。
河 南
省:洛陽市上清宮、下清宮;開封市延慶觀;南陽市武侯祠道院;登封縣嵩山中岳廟;鹿邑縣太清宮和老君臺;南召縣興陽觀、南石廟;內鄉縣靈山玄靈宮、西岳廟道觀;河南陳摶庵。
四 川
省:成都市青陽宮;都江堰市青城山道觀;祖師殿、建福宮、上清宮、二王廟;江油市高觀;西昌市瀘山道觀;大邑縣鶴鳴山道觀;三臺縣云臺觀;射洪縣金華山道觀;新津縣老君山道觀;彭縣葛仙山道觀;蓬溪縣高峰山道觀;四川梓潼文昌宮。
貴 州
省:貴陽市仙人洞;桐梓縣虎峰山崇德觀。
云 南
省:龍泉觀、太和宮金殿;保山市玉皇閣;昭通市大龍洞道觀;巍山縣巍寶山道觀;騰沖縣云峰山道觀;臨滄縣三教寺;魯甸縣玄天觀。
湖 北
省:武漢長春觀;丹江口市武當山太和宮、紫霄宮;襄樊市真武山道觀;麻城市五腦山帝王廟;黃陂縣木蘭山道觀;石首市南岳山道觀;咸寧市太乙觀;長陽縣中武當道觀。
湖 南
省:長沙市岳麓山云麓宮;岳陽市呂仙觀;岳陽市大云山玄陽宮;衡陽市衡山南岳大廟、南岳玄都觀、三元宮、黃庭觀;長沙縣陶公廟、河圖觀;益陽市城隍廟;芷江縣天后宮;桃源縣九龍山九龍觀。
江 蘇
省:蘇州玄妙觀、穹窿山上真觀;鎮江市潤州道院;句容市茅山道院、乾元觀;南通市城隍廟、興國道院;如皋市靈威觀;益興市洞靈觀;淮安市東岳廟;江蘇九霄萬福宮。
安 徽
省:蚌埠市涂山禹王宮;渦陽市天靜宮;休寧縣齊云山太素宮;風臺縣茅仙洞清天觀。
江 西
省:西山萬壽宮;鷹潭市龍虎山天師府;九江市廬山仙人洞道觀;贛州市萬松山玉虛觀;萍鄉市純陽觀;樟樹市閣皂山崇真觀;鉛山縣葛仙山道觀。
福 建
省:福州市于山九仙觀;福州市裴仙宮;福州市烏山道山觀;福清市石竹山道院;泉州市元妙觀、關岳廟;武夷山市桃源洞道觀;南平市德云觀、圣公殿;柘榮縣天后宮;龍海縣白礁慈濟宮;福建武夷宮;福建止止庵。
浙 江
省:杭州抱樸道院;溫州市雪山紫霄觀;瑞安市東岳觀;黃巖市委羽山大有宮;金華市黃大仙祠;溫嶺市道源洞;天臺縣桐柏宮;樂清市紫芝觀、北斗洞;平陽縣仙姑洞、東岳觀;蒼南縣燕巢洞道觀;椒江市龍翔道院。
廣 東
省:廣州市三元宮、純陽觀;惠州市元妙觀;梅州市贊化宮;潮陽市石洞玉龍宮;南海市西樵山云泉仙館;揭陽市娘宮觀、華陽觀;廣東沖虛觀;廣東酥醪觀;廣東黃龍古觀;惠來縣龍藏洞;陸豐縣紫竹觀、玉清宮。
香
港:云泉仙館;省善真堂;紫闕玄觀;蓬瀛仙館;青松觀;圓玄學院;黃大仙祠;六合圣室;飛雁洞;信善二分壇。
澳
門:北極道院;真武堂;太清道觀;呂祖仙院;信善二分壇。
臺
灣:臺南臺灣首廟天壇;高雄道德院;高雄文化院;臺北文化三清宮;宜蘭三清宮;鹿耳門圣母廟;臺北行天宮;臺南府城隍廟;臺北指南宮;北港朝天宮;忠義廟;彰化元清觀;臺北覺修宮;高雄鎮南宮;松柏嶺受天宮;北投關渡宮;澎湖天后宮;臺南開臺媽祖廟;新港奉天宮;新竹縣文昌祠;臺北保安宮;哪咤廟;三山國王廟;學甲慈濟宮。
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廟;元龍圣廟;賢當宮。
馬來西亞:三清殿
美 國:亞利桑那州中孚道院;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紫根閣;夏威夷太玄道觀。
加 拿
大:多倫多蓬萊仙閣。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艾士菲市黃大仙祠。
[img]誰能告訴我中國道教的名勝古跡都有哪些!道教名勝古跡一覽泰山 位于山東省泰安、歷城和長清三縣之間。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因位處我國東部,故又有東岳之稱。總面積 40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山上景色狀觀,名勝眾多,古跡遍布,為我國名山之首,五岳之一,素有“五岳之長”、“五岳獨尊”之美譽;為古時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告天地等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相傳夏、商、周三代即有七十二位君主來此禱祀,據史料記載,從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封禪起,后秦二世胡亥、西漢武帝劉徹、東漢興武帝劉秀、安帝劉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恒、清圣祖玄燁都曾親自登臨泰山進行封禪。道教認為泰山是“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稱為“第二小洞天”,尊其神為東岳天齊仁圣帝。山上山下,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有岱廟、天貺殿壁畫、銅亭、鐵塔、王母池、紅門宮、斗姆宮、南天門、碧霞祠、經石峪、秦漢石刻、唐宋摩崖等,名勝景點遍布全山,主要有龍潭水庫、虎山水庫、大眾橋、柏洞、中天門、云步橋、望人松、對松山、仙人橋、瞻魯臺、觀日峰、扇子崖、傲來峰、黑龍潭、龍潭飛瀑、石塢松濤及岱頂“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四大奇觀等等,其中王母池、碧霞祠、玉皇觀、斗姆宮、萬仙橋等為道教著名建筑,尤以碧霞祠最為著名,現為全國道教重點宮觀。泰山既是我國山岳公園之一,又是東方天然的歷史、藝術、文化博物館,同時也是道教的一大“洞天福地”。
嶗山 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境內。古稱勞山、牢山、不其山,又名輔唐山、鰲山。為我國沿海名山之一,主峰名巨峰,俗稱嶗頂,海拔 1133米;境內山巒峭拔聳秀,澗壑曲折,危石累累欲動,峭壁并列穿空,古柏蒼松競翠,修竹奇花爭妍,山海相連,云飛霞飄,因地處海濱,巖深谷幽,風景秀美,自古便被人們譽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并傳說山中不僅住有神仙,而且還有可致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古往今來,許多方士、道士及文人墨客紛紛前往山中隱居修煉及參觀游覽。據山志記載,秦始皇曾赴嶗山求仙,會仙人安期生;徐福入東海求仙藥時曾從山中出發,今太清宮前海中尚留有徐福島,為當年徐福東渡入海之處,宮東面有一巨石,上書“波海參天”,下書“秦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傳說秦始皇曾于此東望蓬萊。山中至今仍保留有不少丘處機、劉志堅、張三豐、徐復陽等著名道士與李白、蘇東坡、趙孟頫、頤炎武、康有為等文人贊美其景色的詩文石刻及碑碣。唐宋時帝王好方術,修仙學道之士視嶗山為幽奧尋真之境,宋元以來,許多方士道人進入山中修煉,并創建宮觀,使嶗山逐漸成為道教名山,道教鼎盛時,建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等,其中著名的有太清宮、神清宮、遇真宮、華樓宮、太平宮、上清宮、明霞洞、修真庵、百福庵、蔚竹庵、塘子觀、凝真觀等等,最為著名的是坐落在老君峰下的太請宮,現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
昆崳山 位于山東省境內,橫亙煙臺、威海兩市之間,迤邐百余里,主峰泰礴頂海拔923米,是膠東半島的最高峰。相傳,古時麻姑曾于山中修道成仙。據史料記載,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東游至此,居于山中,以境內煙霞洞等為中心,在文登、寧海、萊州一帶廣傳全真教,并收丘處機等七位弟子,丘處機被成吉思汗召問修身長生之道訣之后,其教大興,時在當地官府及巨富的大力支持下,于山大興土木,營建道觀,鼎盛時各種大小道教建筑遍布昆崳方圓百里,高道云集,香煙繚繞,名噪一時。是道教全真派的發源地。
松峰山 道教名山。位于黑龍江省阿城縣東南三公里處。古稱“金源乳峰”。海拔627米,山上蒼巖險峻,氣象巍峨;山南腰有一人工石洞,洞高2.5米,寬約4米,穿山而過,俗稱“穿心洞”,洞口上方巖壁間刻“太虛洞”三字,其出入口有石砌臺階百余級,洞內立有金代承安四年(1199)所樹石碑一通,據碑文記載,金代道士曹道清自內蒙古巴林左旗來此山修道傳教。山間原有清代時所修建的海云觀及道士墓等名勝古跡。
虎林關帝廟 道教廟宇。在黑龍江省虎林縣虎頭區烏蘇里江左岸。建于清代雍正年問 (1723—1735),因供奉關圣大帝而名。建筑玲瓏,雖年久失修,但其建筑結構和雕刻藝術仍基本保持原貌。廟宇依山傍水,古樸幽雅。
北山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區西北。山有東西兩峰,西為主峰,海拔 270 米,兩峰之間有拱形石橋相通,橋以巨石砌筑,造形美觀,人稱鸞佩橋。東峰之上建有玉皇閣、藥王廟、坎離宮、關帝廟等道教廟宇,均為清代所建;玉皇閣建于清代雍正三年( 1725 ),前有牌樓,左右有鐘鼓樓,中有朵云殿,側有道舍十間;關帝廟前有一戲樓,廟內正殿三間,鐘鼓樓各一座,院內還有依憑懸崖而建的觀渡樓。西峰之上建有曠觀亭、攬月亭,登山入亭,舉目四望,吉林市區無限風光一覽無遺。山下有南北二人工湖,每年盛夏,南湖游艇如梭,北湖荷花滿塘。現為北山公園。
通化玉皇閣 道教廟宇。在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始建于清代光緒十九年 (1891),民國年間(1912—1949)屢有修葺與擴建,原有一閣三院落,主祀玉皇大帝,故名。現為通化市道教開放廟宇。
寧河天尊閣 道教廟宇。在天津市寧河縣豐臺鎮內。因原供奉玉清元始天尊等道教神像,故名。創建年代不詳,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曾有大修,咸豐八年(1858)重修并有彩繪。該閣建于高大的磚石臺基上,分上中下三層,上為紫微殿,中為王母殿,下為天尊閣,通高17.40米,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閣內八根通天大柱拔地而起,穿過兩層樓板直達閣頂,各層梁椽由通柱連接構成整體,以三種類型的斗拱和多種規格的榫卯連接數以百計的木構件,地下打入柏木樁,結構堅固,建筑精美,是天津、唐山濱海地區僅存的古代木結構高層樓閣建筑。
《道教大辭典》
天津呂祖堂 道教廟宇。在天津市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內。建于清代康熙五十八年(1719),乾隆、道光年問均有重修。主要建筑有山門、前殿、后殿、五仙堂及東西道舍等,因主奉呂洞賓塑像,故名;是清代天津道教廟堂之一。光緒二十六年(1890)義和團首領曹福田曾率團民在此建立總壇口。
《道教大辭典》
天津天后宮 道教宮觀。在天津市舊城東北角。又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始建于元代泰定三年 (1326),明代永樂元年(1403)重建,正統十年(1445)重修,清代屢有維修與擴建。現存宮門、牌坊、正殿、配殿、后殿、鐘鼓樓等建筑,正殿內主祀天后娘娘塑像,為天津現存最古老的建筑。該宮既是當時人們祀祭海神媽祖的中心,又為天津古時船工聚會娛樂之所。
《道教大辭典》
天津玉皇閣 道教道院。在天津市舊城東北角。始建于明代宣德二年(1427),弘治、萬歷和清代康熙、光緒年間均有修繕與重建。原由山門、鐘樓、鼓樓、大殿、配殿、清皇閣、六角亭等建筑組成,后絕大部分建筑被廢。現僅存主體建筑玉皇閣等,閣面闊五間,進深四間,上下兩層,頂覆綠色硫璃瓦,上層檐下出回廊一周,可憑欄遠眺,原供奉玉皇大帝銅鑄像,是天津市區現存年代最早的木結構高層建筑,為古人重陽登高之處;清人有詩云:“直在云霄上,蓬瀛望可通;萬帆風匯舞,一鏡水涵空。”昔是天津市區最大的道教廟宇。
張果老山 道教名山。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西二十公里處。又名仙翁山。傳因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曾在此修道,故名。主峰海拔 498 米,北脊懸崖峭壁,陽面呈簸箕狀;山上翠柏遍生,郁郁蔥蔥,天然洞穴,星羅棋布,舊時建有棲霞觀、南天門、玉皇廟等道教建筑,后均被廢。 1984 年,此山被確定為風景游覽區,風景旅游區管理處先后對山中的風景名勝與道教建筑進行了修復與擴建,逐漸形成神驢臺、苦夢樹、棲霞觀、仙翁洞、八仙洞、半山亭、白鹿洞、南天門、玉皇廟等十大景點。
《道教大辭典》
十方院道觀(河北鹿泉市) 十方院道觀位于河北省鹿泉市幸福橋南。鹿泉市原名獲鹿縣。據縣志載:「金闕宮,即十方院,在西門外……康熙七年( 1668 年),知縣唐彝、道人唐國琇、張志貴建。」但是,近年來文物專家發現該廟元辰殿后墻的裝飾檐瓦形制是元朝的,據此,該廟可能最早建于元朝。
天都山 道教名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西安州古城以西。從山口循溝進約 2.5 公里,在溝北面南山坡山,依山勢建有道、佛二教建筑數處,并有道、佛二教造像石窟三龕,石窟均呈長方形,平頂直壁,面寬三四米,進深五六米,三窟一名三圣殿、一名子孫宮、一名白衣大士洞,窟內造像被廢不存。沿三窟向上復有三洞,曰玉皇洞、觀音洞、祖師洞,為佛道教名勝古跡。山上建筑創建年代與石窟之開鑿時間均無可考。
魚峰山 位于廣西柳州市區內,高 80 余米,狀若鯉魚直立,唐代稱“石魚山”,后人以魚峰秀色,改名“魚峰山”。山傍有小龍潭,山光水色,掩映成趣,四季常青。宋元時曾有道觀,后毀于兵火。今存純陽洞、三星洞、螽斯巖等勝跡,皆為道教所留。相傳劉三姐在此山唱歌而仙,今塑劉三姐像于此。 1949 年后,將此山改為公園,仍以魚峰命名。
山西被忽略的城市,藏著一座神廟,內有連三戲臺堪稱“國內唯一”已經來過山西三次雖然每次來的時間不長,可是 歷史 悠久的山西依然讓我驚喜滿滿,尤其是作為古跡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行走在其中往往可以看到眾多特色的古跡。
這些特色的古跡中, 歷史 悠久的寺廟可謂是數不勝數,比如地處山西運城市郊的鹽池神廟就是其中最特色的一座寺廟之一。
那么鹽池神廟為什么讓我覺得特色呢?一方面因為它是中國河東鹽文化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它是以崇拜自然神為主的神殿,并且還是中國唯一的池神廟,再則在古時候歷朝歷代的不少帝王都曾經來過這里。
通過以上的幾個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到運城鹽池神廟的重要性,聽起來這個景點地位很高,可是如今的四線城市運城似乎并沒有大力地推廣和發展這里的 旅游 資源,因此直到如今當你來到鹽池神廟的時候,不會看到人山人海的狀態,反倒是多了幾分原生態。
翻開鹽池神廟的 歷史 ,我們可以了解到它始建于唐大歷十二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 歷史 。可惜的是經歷了時間的流逝,如今鹽池神廟的古建筑并沒有太多,不過保存下來的古跡依然讓鹽池神廟成為了全國文保單位。
現存的鹽池神廟規模龐大,按照了中國傳統的建筑風格而建,中軸線上建造了三座大殿、奏衍樓、海光樓、望湖亭等,東西兩側也建造了相應的配殿。
從景區門口進入之后首先看到的是鹽池神廟的第一個建筑--乾門,這個建筑的最大看點在于門券上的“鶴境云衢”四字,據說是清代咸豐帝六弟奕忻所寫。
從乾門進入之后,接著會看到西側的一個殿堂--玉樹青霞道院,這是一座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的道院,如今看到的建筑帶著濃濃的山西傳統四合院建筑風格,看點并不算太多打個卡就可以。
在玉樹青霞道院的東側就是鹽池神廟的最大看點之一--三大殿,這是一座始建于唐代大歷十二年的建筑群,不過如今保存下來的建筑為明代嘉靖時期的遺存,整個建筑面闊五間的重檐歇山頂建筑。
主殿分別由靈慶公神祠、雨師太陽神祠、條山風洞神祠組成,殿堂內部供奉著池神、太陽神、風神,雖然雕像并不古老,但是運用了青銅為原材料鑄造看起來多了幾分古樸氣息。
這樣的三大殿橫軸排列,并列尊位,彰顯了鹽池生產與太陽、風的自然關系,可以說這樣的建筑模式在中國的廟堂建造中可謂是獨一無二。
當然鹽池神廟中獨一無二的并不僅僅只有三大殿,在三大殿前面的始建于元代的奏衍樓憑借著“連三戲臺”的形制,同樣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建筑體。
奏衍樓原來為池神廟的樂樓,歷代均有增修的記錄,到了清代康熙年間改成了“奏衍樓”。古時候鹽池神廟每年都會舉辦廟會,廟會期間都會請戲班表演,以示酬神祈福。
當時表演的場地就是如今看到的“奏衍樓”,如今我們依然可以通過脊梁上的題字了解到奏衍樓的建造年代。
奏衍樓南側還可以看到兩個院落,分別是原來的中門和海光樓,現存的中門僅僅為遺址,不過內部立有數十座古代的碑文,碑文分別記錄著文人學士游記題詞以及歷代修繕池神廟的文字,這些碑刻成為了研究河東鹽池文化重要的遺存。
中門遺址南側還可以看到鹽池神廟最南端的建筑--海光樓,這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的山門,如今看到的是2003年在原址上復建的一座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重檐歇山頂建筑,修舊如舊的復原方式,讓這個建筑看起來非常古樸。
站在海光樓前面可以一覽整個河東鹽池的全貌,從這里去一覽中國最古老、規模最大的池鹽產地,去感受河東鹽池文化的魅力。那么你曾經來過運城鹽池神廟旅行嗎?對于這里有什么印象可以留言分享。(作者: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記錄!)
中國最古老的寺廟是什么?寺廟朝代的?在哪里?中國最古老的寺廟是東漢的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建立之后,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白馬寺占地面積約為200畝,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是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白馬寺原建筑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為山門,山門是并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筑宏偉肅穆,布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白馬寺山門東走約30多米,有一座十三層的齊云塔,直插云霄。齊云塔始建于五代時期,原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時燒毀。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1961年國務院將白馬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馬寺文物保管所。現在,白馬寺有僧眾數十人,已正式開放,供國內外游人參觀游覽。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古老的道院(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建筑)”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古老的道院(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建筑)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3293.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最刺激的奇觀(世界上最刺激的事情是什么?)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葉公好龍明白什么道理 名醫扁鵲生活在哪個時代 馬航MH370失蹤真相 詞霸在線(金山詞霸在線) 北京330路真假官方回應(北京330公交 中國十大未解之謎事件(中國未解之謎事件大 2012春晚靈異事件真相(2012春晚靈 五格取名(三才五格取名) 慈禧嘴巴里的夜明珠到底在誰手里(夜明珠下 白羊座男生(白羊座男生喜歡女生粘著他嗎) 中國最兇狠比賽(中國最兇狠比賽排名) 世界上最智慧的小狗(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小狗 地鐵笨蛋出自哪 09年石家莊金伯帆原版(1993石家莊金 2012年春晚不該出現的人(2012央視 古今現代的中國四大美男盤點衛玠因被粉絲圍 葉輕眉為啥要和慶帝生孩子 世界上最暴利的煙草(世界煙草最貴的國家) 中國最南到最北的大學(全國最南端的大學) 中國最罕見的直播(中國直播人數最多的主播 全國最好的大專排名有些并不遜于本科大學( 世界上最流行的舞蹈(世界上最流行的舞蹈怎 星座星盤(星座星盤怎么查) 什么來什么去的詞語(aabb式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