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稀有鱉(最稀有的鱉)
xj
2023-09-06
最稀有的3種生物是:斑鱉、港灣海豚、爪哇犀牛。
1、斑鱉
又稱斯氏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罕見和極其珍貴的。它是最瀕危的鱉類物種之一。據了解,世界上只有3只斑鱉能夠存活,其中1只在蘇州動物園,1只在越南的通莫湖,1只位于越南的宣漢湖。分布在亞洲,中國分布在長江下游和太湖周圍。
2、港灣海豚
太平洋海豚、小頭海豚和加利福尼亞灣海豚也被稱為港灣海豚。它們是鯨目動物中最小的,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的特有物種。家灣海豚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鯨目動物,被稱為“海洋大熊貓”。
3、爪哇犀牛
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動物。它是一種極度瀕危物種,世界上只剩下35種。三個亞種中有兩個已經滅絕。到目前為止,人類對爪哇犀牛的習性還不是很清楚。一個原因是爪哇犀牛的數量非常少。
另一個原因是,即使犀牛生活在保護區,它們仍然會選擇獨自生活在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爪哇犀牛最初非常廣泛,遠不止爪哇一地,分布在中國和東南亞的大多數國家。然而,由于持續不斷的人類破壞,印尼爪哇島已成為今天唯一幸存的地方。
生物
生物是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生物由非細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組成,包括病毒、細菌、真菌、植物、動物等,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陳代謝。
[img]河南村民撿到巨鱉,誤認為是中華鱉放生,這只巨鱉到底是什么品種?在河南的南陽鎮平縣趙灣村的一位村民意外撿了一只巨大的鱉,根據媒體報道,這只鱉的體長約在75厘米左右,僅僅是背甲的長度就有的50厘米,而體重更是重達23公斤。在許多人得知他撿到這個級別之后,紛紛出高價購買,但是都被這位村民拒絕了,并且最后將這只鱉放生。
什么是鱉?
鱉是一種鱉科鱉屬的動物,成年的鱉背盤可以長到192.0~345.0毫米,寬可以達到138.8~256.0毫米。其實頭不大,前端瘦小鼻孔長與吻的尖端,背盤為圓形,上面沒有角質,盾片是一種柔軟的革質皮膚。別的四肢較為扁平,第五趾趾外的側緣膜十分發達。體背是青灰色,黃橄欖色或者橄欖色。腹部有乳白色或灰白色兩種。多生長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庫等,水流平緩,魚蝦密集的淡水水域,也經常會出沒在大山深處的溪流之中,喜歡曬太陽或吹涼風。原產于中國,朝鮮,俄羅斯,日本,越南,東帝汶,菲律賓等地。
這只鱉是什么物種?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國所分布的別有兩種,一種是中華鱉,一種是山瑞鱉。首先從居民所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這只鱉的吻部有著明顯的突出,所以其肯定不是黿。其次也并不可能是班鱉,因為班鱉是龜鱉目下目前最稀有的物種,在世界上目前僅存三只活體,其中的一只在我國的蘇州。再然后就是中華鱉了,中華鱉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鱉,中華鱉的背甲十分平整光滑,并且背甲上并沒有任何疣粒,而山瑞鱉是我國的一種一級保護動物,它與中華鱉的外觀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山瑞鱉的脖子和背甲兩側都有著很明顯的疣粒,因此小編個人認為,村民所撿到的這一只鱉是一只年齡非常大的山瑞鱉。
這只山瑞鱉哪來的?
山瑞鱉是我國的一種一級保護動物,按道理來說,像這樣體型龐大的山瑞鱉保護人員應該是十分重視的。而山瑞鱉是有人工養殖的,這也就導致養殖的山瑞鱉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在小編看來,這只山瑞鱉有可能就是人工養殖的時候淘寶的。
世界上最稀有的龜世界上最稀有的龜:斑鱉。
斑鱉又被稱為斯氏鱉,是一種背盤在36-57厘米間,頭、頸、四肢上分布有不規則大小的黃色斑紋的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也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極為稀少且珍貴,目前全球一直存活僅有三只。
斑鱉
鱉又名斯氏鱉。背盤長36-57厘米,背盤寬度僅略小于長度,幾近圓形。軀體扁平,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澤,暗橄欖綠色(或黑綠色),具多數黃色點斑,期間更有無數黃色細點,有時形成包圍前述黃色點斑的不規則的一圈。
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棲。以水生動物為食物。卵生。斑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全球已知存活僅3只,其中蘇州動物園1只、越南同莫湖1只、越南宣漢湖1只。分布于亞洲。
中國分布于長江下游及太湖周圍。斑鱉背甲長橢圓形,背盤長36-57厘米,背盤寬度僅略小于長度,幾近圓形。軀體扁平,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澤,暗橄欖綠(或黑綠)色,綴有許多黃色斑點,在較大的黃斑間,又散步大量黃色小點。
中國上僅剩一只的動物中國上僅剩一只的動物是斑鱉。
斑鱉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比中華鱘更瀕危的“水中大熊貓”。”全球僅剩三只,有一只在中國,還有兩只在越南,是中國上僅剩一只的動物。本來在中國還有一只雌性斑鱉,我國的科學家想要以人工授精的方式,幫助它繁衍后代,可是進行了四次都失敗了,在最后一次這只斑鱉不幸離世,中國就僅剩一只了。
斑鱉簡介:
斑鱉背甲長橢圓形,背盤長36-57厘米,背盤寬度僅略小于長度,幾近圓形。軀體扁平,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澤,暗橄欖綠(或黑綠)色,綴有許多黃色斑點。在較大的黃斑間,又散步大量黃色小點,有時形成包圍前述黃色點斑的不規則的一圈;有些小點包圍著大點,有的則形成窄紋;在相當于骨質背甲部分,黃色斑紋形成橫豎交織的線紋或放射狀紋。
頭、頸及四肢背面亦為黑綠色,具不規則的大小黃色斑。這種密集的黃色斑紋是斑鱉的特點。這些特征在兩側的前部更為明顯。腹部灰色,只有兩個不發達的胼胝在舌板與下板的聯體上。雄性的尾長而粗,泄殖孔近尾端。幼體背甲具棱,并有許多小結節,隨年齡增大而漸漸消失。
斑鱉頭骨中等大小,骨質吻短;下顎聯合窄于最大眶徑,并無中央嵴;軛骨與鱗骨接觸,基蝶骨與顎骨相連;第一對肋板間僅為1枚椎板所分隔,第八對肋板退化,且不在中線相遇;背甲骨板具粗糙的凹痕。在第1對肋板間僅有1枚椎板;7-8枚椎板形成連續的1列;在8對肋板中,至少有1-2對在中間相遇。舌腹板與下腹板分離,不融合;前腹板小,相互分離;有2-5個大的胼胝體。頭骨平而寬短,有1個非常短而圓的骨質吻,其長短于最大眶徑;吻突短。前額骨與犁骨相接,上顎咀嚼面無脊。趾被蹼。
在古代,班鱉曾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古人稱之為癩頭黿。由于肆意捕殺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自1972年以來,未發現任何野生個體。可確認的尚存活的個體僅有兩只。蘇州動物園有一只雄性;長沙動物園有一只雌性,已遷至蘇州動物園實施人工繁殖。另外,蘇州西園寺放生池內有一雌一雄兩只,雄性(名為方方)已于2007年8月死亡,雌性并未實際觀測到;上海動物園和北京動物園的兩只個體分別于2006年底和2005年死亡。另外有消息說美國研究人員在越南北部觀察到一只野生斑鱉。越南河內還劍湖中尚存一只,傳說曾背負寶劍送給越南后黎朝黎太祖,助其奪取天下,但也有學者認為該鱉是單獨物種,稱其為還劍鱉(越南語:RùaH?G??m)。
雖然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長期以來斑鱉一直被誤認為是黿或中華鱉,直到2002年后才被確認為有效種。
斑鱉曾廣泛分布在長江下游、云南南部紅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相傳清朝杭州藩司衙門門前有兩座石欄圍繞的大池,其中隱藏著藩庫的水門。看守水門的大黿就在池中,杭州人稱之為“癲頭黿”。這些傳說較難查證,但“藩司前看癩頭黿”,是杭州城里市井中的一景,亙亙數十年不改。曾生活在南京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到過斑鱉。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賈寶玉說:“明兒我掉在池子里,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清嘉錄·楓橋倚棹錄》有一首《西園觀神黿》詩,記錄著“大黿”在西園寺放生池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九曲紅橋花影浮,西園池內碧如油。勸郎且莫投香餌,好看神黿自在游。
1873年,英國學者JohnGray將駐上海的一個英國領事在上海附近捕獲的幾只大鱉定為新種,命名為斯氏鱉(Osariaswinhoei);除獲得一個博物館標本,經過十幾年的尋找,未發現任何一個斑鱉的野生種群。后來,學者梅爾蘭將斯氏鱉(Osariaswinhoei)更改為Rafetusswinhoei。1880年,法國人Heude又將在黃浦江抓到的大鱉定為一新種Yuenmaculatus,并撰文指出新種與大黿迥然不同。但由于當時人們一直稱呼它為黿,所以它就入鄉隨俗將其叫做斑黿。據研究,Gray定名的斯氏鱉實際上就是Heude命名的斑黿。1984年,中國學者張明華對浙江省桐鄉縣羅家角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黿骨骼亞化石進行了研究,定名為太湖黿。
其實,太湖黿就是斑鱉,因為張明華當時沒有參考英、法學者的文獻。前文提到的癩頭黿、大黿、斯氏鱉、斑黿、太湖黿都是斑鱉。在之后的漫長歲月里,中國學者幾乎無任何后續報道,甚至連它是否為有效種、它的地理分布和生活習性也一無所知,因而在中國鱉科動物分類上,曾一度呈現混亂局面——被認為是中華鱉的同物異名,雖然發現過不少個體,但都被鑒定為黿、斑黿等物種;中國所有動物園和博物館里的斑鱉標本都被錯誤地鑒定為黿。
蘇州動物園園長陳大慶介紹,蘇州動物園的這只斑鱉解放前就在這兒了,“蘇州動物園建園前是一所古老殯舍,俗稱‘昌善局’,專供有錢人家寄存尸體棺木。原昌善局內有園林,旱船、假山、亭榭及池塘等一應俱全,蘇南地區的居民素有購買龜、鱉、魚等在寺廟水池中放生的傳統習俗,現存的斑鱉就是在解放前所放生的。”
“1954年建園時,還有大小不一的十余只斑鱉,遺憾的是,當時把它當成了另一個物種-黿,而且也沒有對其很好地采取保護措施,至今只存活一只了。”1993年,陳大慶剛到蘇州動物園工作時,就只剩下這只斑鱉。“它的裙邊少了一塊,是以前和其他斑鱉打架被咬掉的。”
斑鱉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把它當作黿,沒有引起重視。為斑鱉正名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事。蘇州動物園為支持蘇州科技學院生物系建設,曾贈送了兩只俗稱“癩頭黿”的大黿標本。蘇州市科技學院生物系教授趙肯堂對其頭骨、背、腹甲等進行了細致研究,發現這兩只“癩頭黿”是斑鱉。經過多年研究,趙肯堂提出了大量證據,證明斑鱉是一個獨特的物種,他是中國為斑鱉正名第一人。1992年起,趙肯堂多方奔走,為拯救斑鱉殫精竭慮,他的呼吁引起了反響,蘇州市民從此把斑鱉看做國寶。然而,遺憾的是,趙肯堂2007年年初因病去世。其實,1873年,這個物種已經確定下來了,但后來專家都不認可。小的時候把它當中華鱉,大的時候就把它當黿。就是90年代,趙肯堂研究發現確實存在這個物種。
由于被認為是其他物種,人類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斑鱉的悲劇不斷發生。2005年10月,北京動物園的雌性斑鱉離世,距離它從“黿”正名為“斑鱉”僅一年。2006年12月16日,在上海動物園兩棲爬行館內,一頭斑鱉始終未能得見任何同類,在游客投擲的硬幣的包圍中,孤寂地終其一生。其時,距離為它“驗明正身”還不到3個月。
意識到斑鱉的重要性之后,2005年中國動物園協會在其網站上發文介紹斑鱉的特征,以便從其所屬的動物園里發現斑鱉。
該種于1873年由JohnGray所命名。標本是當時英國政府駐上海領事RobertSwinhoei先生送給英國博物館(B。M。)的。據說是從中國上海的鄰近地區采集所得。然而非常遺憾的是,由于幼體和中華鱉相似,成體又和黿很像,加上缺乏標本,因此在隨后的100多年中,斑鱉并沒有得到中國動物學界的認可,而被看成是中華鱉或黿的同物異名。直到1987年,Meylan等重新研究了斑鱉的模式標本,恢復了其有效種的地位,并將之改到Refetus屬中。然而,到這個時候,斑鱉在野外幾乎絕跡,飼養的個體也寥寥無幾了。
斑鱉生活習性:
斑鱉能在水下保持較長的時間。肉食性,性情兇猛。每年驚蟄前后,埋身池底淤泥中冬眠的斑鱉開始蘇醒而出。春季的氣溫乍暖還寒,蘇州動物園內的斑鱉只是在陽光和煦的午前浮出水面,緩慢地昂首泅游,爾后便匍匐在池中的石質小島邊緣,整個鱉體半淹在淺水中,長時間保持靜止的姿勢,酷似一塊小島邊的巖石。通常,被淹在水下的鱉頭每隔2-3分鐘才抬起一次,在呼氣的同時噴射出含在口中的小股水柱,然后張嘴掀鼻進行吸氣,10-15秒鐘后又沉首水中,這樣的呼吸動作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動物園隔日定時定點給斑鱉喂食。通常飼養員下午兩點于食臺旁用手或木板敲擊水面,在水波震蕩的訊息傳遞下,瘦弱疲憊的斑鱉開始挪動沉重的身軀,離開小島,游向食臺,攝取投食。斑鱉的進食量與季節、氣溫有關,夏季氣溫高,斑鱉的新陳代謝旺盛,進食量就多,每餐可吞食雞(脯)肉1-1。5千克,但對投喂的雜魚類則嗜食性并不明顯。飽食后常沿著池周漫游,顯得較為悠閑。此時可見鱉的背部、裙邊、直出的尾巴、輕盈劃水的四肢、前伸的長頸及明亮的眼睛。這樣的游泳有時可持續1小時左右。該鱉的裙邊雖然清晰可見,但并不豐滿,顯然是與生活環境的水質差、營養條件不理想、健康狀況不佳有關。游園者常向斑鱉拋擲各種食品,它也樂于容納。盛暑酷熱或氣溫低涼的日子,斑鱉對投食反應比較冷淡,即便來到食臺,也顯得神情呆滯、萎靡不振,毫無食欲,一般在食臺附近游動兩三個來回后,就沉入水底或返回小島歇息。因此斑鱉在數日或一周內拒不進食的情況屢見不鮮。
斑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2017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日”當天,云南省環保廳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發文稱,環保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云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此次發布的紅色名錄中,此前備受外界關注的綠孔雀和班鱉被列為極危物種。
2021年2月1日,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世界上最稀少的幾種動物:
北部白犀牛:
2021年4月5日,地球上僅存2只北部白犀牛,它們都是雌性。我只能說這么多了,人類的利益熏心導致了這個物種滅絕,這種犀牛如果沒有科技的干預,基本上就等這倆生命走到盡頭,就滅絕了。
東北豹:
東北豹是全球極度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據國際最新的統計數據其種群一直未超過100只,僅分布于中國和俄羅斯,其瀕危狀況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東北豹又稱遠東豹金錢豹,因其身上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又頗似古代的銅錢所以叫金錢豹。
近些年很少看到有關金錢豹的新聞,東北豹的體型在豹類中算是體格大的一類,捕食梅花鹿、麝、狍子、馴鹿、野豬、兔子等食草動物,也吃一些漿果,在我國北方算是神秘級動物了。
揚子鱷:
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估計現今野生揚子鱷總共只有130—150只,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由于揚子鱷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人工繁衍也穩步地發展,揚子鱷是中國長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動物,有1。5億多年進化史,與恐龍屬同一時代。
現在科技媒體的發達也讓大家逐漸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我看過一個抖音小視頻,一個美女洗衣服然后游過來一個揚子鱷,然后揚子鱷挨了一水盆,游走了,美女并不害怕,我挺喜歡看到這種人與動物這種和諧的畫面。
中華鳳頭燕鷗:
中華鳳頭燕鷗2021年4月消息,全球總數約100只,被我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最瀕危的100個物種”之一,在中國東北部為夏候鳥,南部為冬候鳥。主要以魚類為食。其它亂七八糟的也吃一些,它在1861年首次被發現記錄,但一直都非常罕見,直到2000年以前普遍被認為已經絕種。
然而,在2000年有4只成鳥和4只幼鳥在福建省沿海的馬祖列島再次被發現,成為當年鳥類學界極大的新聞。由于偷盜鳥蛋和各種人為或自然因素,導致中華鳳頭燕鷗瀕臨滅絕。
中國最稀少的動物是什么根據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爬行動物專家呂順清老師的介紹,斑鱉為中國乃至世界最為稀有的動物物種。原來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鱉只有5只,蘇州動物園1只、蘇州西園寺2只、長沙動物園1只、越南1只;但是07年的時候蘇州西園寺的一只400多歲的班鱉“圓寂”了,另一只也不知所蹤。
因此目前世界只剩下3只,中國2只,分別為蘇州動物園和長沙動物園。所幸的是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中國項目的努力下,這兩只一雌一雄的班鱉成功配對,目前正在進行前期孵化工作。
我國目前有哪些甲魚品種?我國目前的甲魚品種有國內土著品種3個,即中華鱉、山瑞鱉和斑鱉。其中,中華鱉為我國主要養殖品種,除西藏和青海外分布于全國各地。山瑞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其中以廣西居多,因山瑞鱉繁殖率比較低,所以野生群體比較少,故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馴養成功后,開始進行人工養殖,但由于山瑞鱉不耐低溫,所以人工養殖也只局限于華東以南地區和工廠化養殖。斑鱉是我國極稀有的野生動物之一,其珍貴可與熊貓同論,目前野生幾乎絕跡,只有少數幾個公園還護養著幾個。此外,也有報道一些地方選育和發現一些新的甲魚品種,如浙江的烏鱉、廣西的墨底鱉、湖南的砂鱉和小鱉等。
近年來,我國從國外引進的甲魚品種比較多,其中,目前馴養比較好的有日本的日本鱉、美國的佛羅里達鱉(珍珠鱉)、加拿大角鱉(刺鱉)、泰國鱉。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稀有鱉(最稀有的鱉)”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稀有鱉(最稀有的鱉)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3355.html
標簽: 中國最稀有鱉(最稀有的鱉)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最名貴的白酒(中國最貴的白酒排名)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一張嚇死人30萬的照片(一張嚇死人30萬 鬼最怕的七種人(鬼最怕的七種人類) 司馬懿只能墊底 laciehear(lacieheart 越看越像外星文明 臺灣大地震(臺灣大地震921) 猥褻9歲女童(致下體撕裂) 易經免費起名(易經免費起名軟件) 鯰魚效應:采用手段或措施激發人的活力(適 為什么小偷不偷鋰電池電動車 苗而不秀打一生肖(苗而不秀比喻什么動物) 夢幻西游網名(夢幻西游網名符號) 最好聽的網名(最好聽的網名男生昵稱霸氣) 生產力三要素是什么 獨角獸是什么意思 寫人的四字詞語(四字詞語大全1000個) 馬拉松跑全程最快時間多久? 龍之九子名字及圖片(龍之九子名字及圖片大 5種方法幫您迅速解決問題 浣熊和小熊貓的相似之處:體型長相相似(都 全球最快的跑車第一名(為速度而生) 菲律賓排名第一(中國位居第二) 授權管理怎么用(授權管理怎么弄) 包含薩德系統是什么的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