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原始的穴位(中國 原始)
xj
2023-03-30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后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后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后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后,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后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后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后,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后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后,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于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系心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于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于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于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余。擊中后,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后,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于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后,沖擊肝、脾,震動膈?⑵?脫?佟?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后,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后,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后,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img]經絡和穴位真的存在嗎?它們是通過什么被發現的?經絡,一個看似不存在,實則“存在”的系統,真的是對西方結構科學乃至整個西方醫學觀念的挑戰。
經絡是怎么來的?世界上有一種“經絡敏感者”
子午線:它存在,但未知
雖然經絡的本質并不能完全被現代人的觀念或知識體系所揭示,但是太多無法推翻的醫學實例和各種現代研究方法已經從不同方面證實了經絡現象的存在。
現代對經絡的研究大概是從70年代后期開始的,開始使用的方法都是比較流行的物理方法,如聲、光、電、熱、磁等。
比如電。當時測量了經絡的電阻,發現它的電阻低于非經絡的電阻,于是得出了經絡是良導體的結論。
由此推斷經絡中運行的經絡氣可能是生物電。
后來從聲、光、熱、磁等方面。,我們發現了其他一些可以用這些相關儀器測量的東西。所以只能說生物電可能是經絡的本質之一,而不是全部。
再進一步,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觀測技術,看看這種同位素在經絡中能不能行走。
結果表明,該元素基本遵循經典經絡路線,尤其是四肢,其路線與經典路線基本相同。
同時還有一個對比,就是如果把這種放射性同位素放入人體的非經絡部位,它是不會動的。
這至少可以解釋一個問題:經絡中有某種物質流動,可以驅動這種放射性同位素的運動。
那么,體內的這種物質流是什么呢?這么說吧:應該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效應,你用某個物質來準確解釋并不容易。
所以到現在為止,大家都老老實實用中醫本來的名字——“氣”來掩蓋。
既然流經經絡,簡稱“經氣”。
經絡:對西醫的挑戰
這樣一個看似看不見,實則“存在”的體系,是對西方結構科學乃至整個西方醫學觀念的挑戰。
當然,另一方面,如果西方科學能夠張開雙臂,我相信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而經絡現象對于東方醫學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東方醫學以實用為終極目標,具有重道輕器、重象輕體、重功能輕結構的特點。
在經絡的本質在現代科學中得到充分理解之前,人們普遍喜歡用“經絡現象”一詞來表示對現象的認識和對尚未完全了解或難以完全了解的現象本質的表達。
對于中醫來說,談經絡現象并非沒有道理,因為經絡現象也是一個“意象”,與中醫的意象系統不謀而合。
但是對于這樣一個形象的本質,中醫是清楚的。為了澄清這個問題,不妨回到源頭,從經絡的起源說起。
陳述1:產生從點到線的經絡
一般認為古代經絡現象有三種可能,從被關注到臨床和養生的應用過程,再到體系的建立:一是點到線,二是線到點,三是點線結合。
先說第一點。什么是「從點到線說話」?
簡單來說就是先發現穴位,再把穴位連在一起成為經絡。
大致來說,中國古代人生病時本能地使用一些原始的按摩手法,在刺激人體的某些穴位時可以緩解某些疾病。
進一步開發物理刺激性更強的針,如原針石,進一步的金屬針,或與火有關的艾灸。
從無意的發現到有意識的尋找,治療經驗的點在積累和增加,它們像一串串珍珠一樣連接在一起,形成了點與線相結合的經絡。
這種說法最符合普通人的認知心理,也最符合我們通常所說的“醫學是勞動人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實踐中慢慢發現、發明或積累起來的”,屬于科學研究中典型的外求規律的觀點。
但是這種認識有一個很難解釋的弱點,因為在十二經脈和八經脈的20條經脈中,只有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有穴位,所以以前叫十四經脈。
然后有人問:奇經的其他六經沒有穴位嗎?其實也不能說完全不存在,只是他們的穴位是借用其他經絡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穴位和其他經絡交叉或者合并的時候,就和別人的穴位在一起了,本質上就是其他經絡。
那么,如果說從穴位到經絡,從點到線,那么奇經八脈中除了任督二脈之外的其他六經是怎么來的呢?看起來有點奇怪。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經絡不僅有十四經沿體表浮動并有穴位的外路線,還有體內無穴位的內路線,從點到線理論無法完美解釋。
于是,第二種說法就產生了,叫從線到點。
陳述2:產生從線到點的經絡
其實這種說法是通過經書感受的傳說。也就是說,循經出現的各種感覺是描述經絡的主要依據。
換句話說,就是先發現經絡,再找穴位。
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古代練氣功的人可能有一種感覺,認為氣是沿著一定的路線走的,像水流、風吹、蜘蛛走、螞蟻爬,其走的路線與經典的經絡路線基本相同或相近。
這一點不難被現代從業者部分證實,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內證法和內求法。
從線到點,可能會讓經絡的發現過程快很多,也能模糊地解釋內部路線的存在,但這種說法并非沒有弱點。
練過氣功或類似做法的人可能有經驗:
一般氣的感覺傳遞在體表比較明顯,可以是線性的,一般與經絡路線一致。但在體內多為彌漫密集狀態,或呈模糊團狀、片狀或柱狀,很少形成清晰的線性感覺。
然后,第三種說法就出來了,叫做點線重合理論。
陳述三:點與線的結合產生經絡
其實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思想的結合。
這個推測并沒有脫離古代原始的按摩和針灸。這些物理刺激作用于人體,在最初發現一些穴位后,有可能產生酸、麻木、沉重、腫脹、水流或氣流等氣體感覺。這種感覺也可以沿著經絡傳遞
現代人習慣于把這種有明確循經感的人稱為“經絡敏感者”。經絡敏感人群占人口近三分之一。
那么基于此,經絡的呈現就不需要一個一個的摸索,然后連接。只需要刺激幾個已知的穴位,就可以感受經絡,找到整個經絡路線。
然后在經絡上多找一些穴位,這樣就大大加快了經絡和穴位的發現和完善。
說實話,光憑取經的感覺,我們還不能確定,因為畢竟是一種感覺,它的路線清晰性多少有些值得懷疑。
這時,另一種人出現了。這種人在經絡敏感人群中可以說是超級敏感,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
當用針刺或其他物理刺激刺激穴位時,可表現為體表沿經絡出現紅線、白線、皮疹、俯仰和皮下硬結。有的人只有一條經絡,有的人可以有多條經絡。
我自己至少看過三個案例。不要誤解為紅線白線紅疹之類的暈,其實不是。它們的顏色非常明亮清晰。
只要有這樣的人,就很容易做到,古人可以不斷在他們身上戳洞,展示他們的經典,然后如實描述。這不是一張清晰準確的經絡路線圖嗎?
如果不放心,可以多找幾個這樣的人做反復驗證。
點線重合理論基本可以解決體表路線帶穴位的問題。但是沒有穴位還是無法解釋體表和身體的經絡。
經絡的起源和經絡理論的形成有幾千年的歷史。幾千年來,經絡理論已經成為中醫的重要理論基礎,被古代醫家用來闡明中醫的生理和病理,發揮其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作用。那么,古代醫家是如何認識經絡實體的呢?
為什么古人認為經絡實際上是存在的?
1.子午線可見
在《黃帝內經》中,經絡被稱為“經脈”?!鹅`樞經》說:浮脈和普通脈都是絡脈?!盀槭裁大w表可見絡脈?”《經》指出:“絡脈橫而淺,所以表面易見?!肮湃苏J為分布在身體深處的經絡可以通過人體解剖學的手段來觀察。”《靈樞·水鏡》說:“丈夫八尺,肉在此,可量可循,死可剖視。它又臟又脆,有伏的大小,有谷的數目,有脈的長短,有血的渾濁...都有大量的。
“古人通過直接解剖觀察,發現了經絡的分布格局,即“經絡為內,分支為絡”(《靈樞脈度》),并測得經絡的具體長度:“手六陽,手至頭,五尺長,或五六三尺長;手的六陰,從手到胸,三尺五寸,三六一尺八尺,五六三尺,或二尺一尺;腳的六陽,從腳到頭,八尺,六八尺,八尺;六陰之足,由足至胸,六尺五寸,六六三尺六尺,五六三尺,三尺九尺;脈從腳到眼,7尺5寸,271尺4尺,251尺,1尺5尺;督脈和任脈分別為4英尺5英寸、248英尺、251英尺或9英尺。一切都是16英尺2英尺,這種氣體也是通過隧道的。"
《蘇文經絡學說》也明確指出經絡有五種不同的顏色:綠、紅、黃、白、黑。陰絡的顏色與經絡的顏色相同,而陽絡的顏色隨著四季的寒熱而變化。
2.內臟和外絡
《靈豎亥論》說:“十二經脈屬于臟腑,外絡在四肢?!薄短K文·跳經綸》說:“五臟之道,自地道而來。”經絡屬于臟腑,臟腑與經絡相連。像一棵大樹,他們有根和莖,樹枝和樹葉。所以《內經》形象地說:“經絡是臟腑的枝葉;臟腑是經絡的根本。
”從《靈樞經》和《靈樞經別》對十二經脈和十二經脈的記載可以看出,每一條經絡在其循環的過程中都屬于一個臟或一個內臟,同時又與內外臟腑有著絡繹不絕的關系。陰經屬于臟絡器官,陽經屬于內絡器官。此外,它還與其他內臟有關。這些都是在人體野外解剖基礎上的進一步發現。
在與四肢的聯系上,《靈樞·舜帝胖瘦》指出:“手三陰出臟,手三陽出手,腳三陽出始,腳三陰出足?!苯浗j沿著行走方向上下運行,左右對稱,從頭部軀干到四肢骨骼無處不在。此外,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十二經脈、十二皮部、眾多絡脈進一步相連,使全身緊密相連。
3.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
古典文獻對經絡氣血運行有非常詳細的記載。例如,《蘇文麥景堯微論》說:“夫之脈也,家之血也。”注:“賦,舉也。血量聚集在經絡?!薄鹅`樞·水鏡》說:“受血者必營?!薄鹅`樞·本鄉》說:“經絡,所以血和陰陽...是血液和經絡的流行?!薄峨y經二十三難》指出:“經經脈者,亦以身為榮?!薄妒ゼ備洝氛f:“人的氣血常在十二經脈中運行?!薄夺樉拇蟪伞芬舱f:“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外布為氣血之道。”這些都是旨在說明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途徑,而這條路徑具有“陰陽相通,如無盡循環”的特點(靈樞營養生會)。
因為陰陽經脈長短不同,陰陽絡脈深淺不同,十二經脈的氣血量也不同,這是古代醫家發現的。關于每條經脈氣血多少的問題,《靈樞·九珍論》、《靈樞·五音五味》和《蘇文血-血-形志》的說法雖然不太一致,但都是一致的。《靈樞營養生會》說:“營在脈中,衛在脈外?!闭l,氣也;營,血也?!鹅`樞脈度》說:“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边@是古人對經絡有自己的循環系統的具體理解。
由于社會歷史條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古人未能進一步解釋經絡的本質,這需要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對經絡的本質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和研究。
中醫的針灸有多少年歷史了?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腧穴了。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并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晉代皇甫謐編纂了我國現存針灸??频拈_山名作《針灸甲乙經》,對人體340個穴位的名稱、別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論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訂正訛謬,撰著《銅人腧穴針灸圖位》,并且首創研鑄專供針灸教學與考試用的兩座針灸銅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確,令人嘆服??梢?,很早以前,我國古代醫學家就知道依據腧穴治病,并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腧穴學的完整理論體系。
《類經·人之四?!份d:“輸、腧、俞,本經皆通用?!币虼?,腧穴又有輸穴、俞穴之稱,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體的特殊結構嗎?長期以來,人們對此推測紛紛,莫衷一是。
許多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質。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電通過人體皮膚,發現皮膚上存在某些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位置吻合。此后不久,法國著名針灸學家尼伯亞特在助手的協助下,應用測定皮膚電阻方法證實了這一現象,并確定穴位電阻只有它周圍皮膚電阻的一半。在尸體上進行的測量也獲得同樣的結果。50年代后期,我國學者有關穴位電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電阻高電位的特性。然而,據推測,全身穴位的總面積僅占體表的萬分之四,而全身體表電阻的部位卻很多,遠遠不限于穴位的地方。況且,如進食、睡眠、運動等生理活動,時序、季節、氣溫等外界環境改變以及精寸心理狀態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皮膚電阻值。難怪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感嘆:以此(皮膚電阻測定法)測定經穴頗有困難。法國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時間,應用此法測定穴位,所得結果卻與中國穴位大相徑庭,不得不揪然中止這項研究。
也有人將古老的腧穴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比擬分析,力圖用新理論、新概念闡釋它們。譬如,電流刺激肌膚,被刺激的肌肉會產生收縮。用最弱電流刺激而產生最大肌肉收縮的體表部位叫運動點。美國學者金林對照運動點位置與傳統穴位位置后提出,兩者的分布近乎一致。日本的兵頭正義與美國的弗羅斯特等人,則把穴位同觸發點進行比較。觸發點被認為是機體肌肉組織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層組織敏感、結節及伴有放射痛的特點。雖然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認為,它是由于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痙攣,內分泌失調或肌緊張造成的。針刺穴位時,由于組織間相互磨擦和金屬針與組織電介質之間相互作用,會引起局部組織中肌肉纖維和神經纖維損傷。此外,兩者的分布也略同。因此,他們認為穴位的某些特性與觸發點極為相似。有人甚至認為,它們不過是同物異名罷了。還有研究報道,穴位和差電點、皮膚活動點等都有密切關系。這些多途徑的研究,從側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對于探明穴位的奧秘,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又有人著力于研究穴位的形態結構,希望一舉揭開穴位之謎。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專家解剖觀察尸體上324個穴位,發現99,6%的穴位與神經有關。他們進一步發現,經穴與相關臟器的神經分布往往屬同一脊髓節段,表里兩經的穴位也多隸屬脊髓同一節段。日本學者森秀太郎證明,在全身穴位中,約有100個穴位組織深層穿行著神經束。穴位還與肌梭、神經腱梭、觸覺小體、環層小體等感覺神經節細胞周圍突末端的感受器有關。從發生學觀點看,表皮與神經組織有著共同的起源。神經中樞存在各皮膚區域與內臟器官的投射點。因此,穴位與胚胎形態學之間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關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穴位與非穴位組織均有神經纖維分布,它們在組織學上并無明顯差異。至于穴位與非穴位區域下神經組織有什么不同,現在還不清楚。還有人報道,穴位與血管、淋巴管關系密切。日本西條一止應用紅外線熱像圖攝影法觀察到胸腹穴位區域皮膚溫度比周圍皮膚要高出0.5至1℃,他認為這是穴位下存在血管的緣故。有關解剖資料證實,許多穴位區域確實布有皮下靜脈,或有深部血管貫穿。
腧穴研究者們相信,人體穴位是既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又與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組織有關的復雜綜合結構及其機能。
經絡是怎么發現的1960年代,北韓有一個名為金鳳漢的科學家,宣稱找到了經絡,并將之命名為“鳳漢管”,這個發現轟動了全球醫學界,也引發了各國對經絡研究的興趣,日本隨即組織了大批的科學家進行經絡的研究,揚言在十五年內解開經絡之謎。當然視中醫為祖先遺產的中國也很緊張的組織了大批的科學家到北韓去實地學習,并加緊研究,深怕這個祖先遺產的謎由其它國家先解開來。接下來的幾年,全球科學家不斷要求北韓公布研究成果,北韓卻始終拿不出具體的證據,最終金鳳漢由于拿不出具體的證據而跳樓自殺,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這件事使得從事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非常尷尬,許多人放棄了研究,更有偏激的人根本否定了經絡的存在,經絡成為謎信的一部份。一直到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中國政府在北京向美國代表團實體演示針刺麻醉下的開心手術,那種血淋淋的神奇場面,使得參觀的美國專家們驚得目瞪口呆。但是此時的中國醫界,分成了兩派,一派人認為沒有經絡只有穴位,否則不能解釋針刺麻醉的現象,另一派人還是堅持經絡的存在,但是提不出具體的證據,這些討論也就愈來愈低調。
1990年代初期,中國政府高層認為經絡是中國的文化遺產,必需投入資源加以研究,可是當時主導科學研究工作的多數專家都反對,只有復旦大學的費倫教授(本書的指導教授)認為經絡存在了幾千年,雖然我們至今沒有找到具體的證據,但是也有可能是我們過去使用的手段不對,或科技能力不足,今日科學進步了,也許有新的方法可以找到經絡的證據。因此,力排眾議,該項目以十三比一的投票比數差點被否決。由于反對的聲浪太大,因此,這項研究僅撥了很少的經費,由費倫教授成立項目進行研究。
由于費教授是一個精于分子物理學的化學家,不是一個醫生,因此對這項研究采取和過去的研究完全不同的方法。首先放棄傳統上成立正式組織的方式,采用一種名為虛擬組織的新式組織,項目中沒有全職的研究人員,完全視研究需要機動的調集上海各種相關科學家及設備,花了近十年時間,終于找到了幾項經絡存在的具體證據。
這個研究首先認為解剖學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一定不會有任何未發現的線狀或管狀組織,因此,將尋找的目標放在經絡附近的組織分析,由于現代生物分子學進步,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方法遠較二十年前進步得多,加上這個小組的成員不再以醫界專家為主,而以化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等基本科學的專家為主,從物質最基本的規律做起,因此成功的機會特別大。
在這個研究之前,天津有一個小組在經絡研究方面,曾經發現當針刺入穴位時,會使穴位周圍產生大量的鈣離子。那份報告并沒有說明這些鈣從那里來,從常識判斷人體的鈣主要在骨頭中,但是骨頭里的鈣不可能在針刺的瞬間釋放出來。因此,判斷在人體的穴位附近應該存在著可以隨時釋放鈣離子的鈣庫。找到這個鈣庫應該可以找到部份穴位的物質存在證據。
小組首先在活人身上對穴位進行三維定位,并在磁共振 (MRI) 設備下觀察針刺時的實際落點。同時備用一條離體的人腿,同步進行解剖。中醫的穴位依照不同的深度分為天、人、地三層,針灸時,到了每一層會有針感,患者會感覺到酸、脹、麻,而施術的醫生則會有粘針的感覺,這個實驗瞄準的是腿上胃經的地層。經過穴位定位進行解剖后,發現小腿上的胃經所有穴位的地層均停針于腓骨和脛骨之間的骨間膜上,這是一種結締組織,以往對它的了解僅止于是人體組織之間的連結功能。
于是小組將該片骨間膜割下來,送到物理實驗室,用質子加速器進行分析,發現有七種元素鈣(Ca)、磷(P)、鉀(K)、鐵(Fe)、鋅(Zn)、錳(Mn)、鉻(Cr)等,在穴位和非穴位上的含量有40-200倍之間的明顯差異,而一個穴位的直徑約五至八毫米,所有這些富集的眾多分子都只存在于骨間膜的表層,約一個微米的厚度。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成果,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經絡存在的物質證據,從此沒有人可以懷疑經絡和穴位是虛無飄渺的了。
中醫是怎么發現經絡穴位的?經??粗嗅t的人會發現,診室的墻上往往都會掛著幾張經絡圖,圖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穴位點。穴位又叫腧穴、氣穴、氣府,《黃帝內經》說:“氣穴所發,各有處名”,并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有340個穴位;現行教科書上有361個穴位;還有人統計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其實人體的穴位遠不止這些。
《黃帝內經》說:“以痛為腧”,意思是說當人有了疾病以后在人體的體表總會出現一些壓痛點,內臟或某一組織器官有病,可在相應的體表的某一點上產生壓痛或感覺異常,按壓或針灸這些壓痛點,可以診斷和治療有關臟器的疾病。唐代的大醫學家孫思邈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卷二十九中說:“吳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或快或痛處,即云阿是,灸刺皆驗,故曰阿是穴?!?/p>
相傳古時醫生為病人治病,一直在摸索治病的方法。偶爾無意中按到病者某處,病者的痛癥得到舒緩。后來醫者再遇見病人就在其身體的部位進行按壓,直到病人呼喊“啊!是這里,是這里了?!庇谑窃诓∪擞袎和椿蚋杏X異常的部位按壓或者針刺、灸療,果然使病情轉好。于是孫思邈根據病人喊聲將這些穴位命名為“阿是穴”,阿是穴又稱為“天應穴”。中醫認為“有諸于內,形見于外”,意思是說人體內部發生疾患,必然會在體表有所反映,中醫的診斷和治療就是根據這種原理來確定的。
最初古人發現腧穴對疾病的治療作用只能是一對一的關系,即某穴能夠治療某病,但是隨著這種經驗的積累,人們逐漸發現穴位與穴位之間 存在某些聯系。給你講個故事,也許能夠明白,從前有個人,肚子疼得厲害。
不知怎么的,突然不疼了。他于是和別人講,
?發現有些人和他有同樣的情況。于是大家拼命回憶,發現有一個巧合, ?
很多人都是腳不小心碰到了硬物。于是有心人就總結出通過碰腳趾頭可以緩解肚子疼,這樣就把腹部與腳趾頭的穴位聯系起來了。把具有某些相近治療作用的穴位連成線,形成了初步的經絡概念。
另外,中國古代傳統的觀念是“天人合一”,認為人體自身就是一個小宇宙,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聲音;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那么大地上有江河,人體內也應該有流動的溝渠。原始的解剖雖然粗糙,但也發現人體內確實有不少的管道,更印證了古人的這種推想,這樣經絡的概念就形成了。
但是限于當時的科學水平,古人并沒有真正弄清人體內各種管道的走向,只能將這些管道作為經絡的直觀參照物,而對經絡結構和走向的描述,卻是根據穴位的治療作用和針刺后針感感傳的體悟而提出的,所以經絡的發現雖然有解剖的基礎,但更多的是一種感悟。
這是一種“聞道”即內求的方式,是通過一種東方人所特有的修煉方式而實現的。我們可以把“聞道”或內求的方法稱之為非理性的方法或直覺方法。這是中國(東方)與西方的認知方法最明顯的不同。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原始的穴位(中國 原始)”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原始的穴位(中國 原始)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370.html
標簽: 中國最原始的穴位(中國 原始)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最純潔的臉型(世界上最純潔的臉型是什么)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孫小果的親父到底是誰(孫小果的親父是做什 身份證號碼和名字(身份證號查個人信息) 才德兼備是什么生肖(才德兼備是什么生肖的 2020最火中國舞蹈(2020年最火舞蹈 霍金預言:十大預言介紹 中國最北最南是哪個?。ㄖ袊畋焙妥钅希? 中國最特色超市(中國最特色超市品牌) 水滸q傳名字(水滸q傳好看的名字) 世界上最詭異的十把刀 馬航mh370真相大揭秘(馬航mh370 百度詞典在線查詢(百度詞典在線查詞語) 中國最智慧商人(商人智慧書) 五斗折腰打一生肖(五斗拆腰的意思) 曹丕到底殺沒殺曹沖? 世界上最流氓的畫 桃花劫是什么意思(桃花劫是正緣還是孽緣) 封門村被國家封了(封門村為什么叫封門村) 解夢懷孕(周公解夢懷孕) “虎豹嬉春”是什么意思?古人針對女子的刑 世界上最完美的混凝土(世界十大混凝土排名 海底墓真的存在嗎 直播時不會(但考試時會) 其事體莫須有(其事體莫須有出處) 中國最嚇人的巨蟒(中國最嚇人的巨蟒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