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敗落的城市(中國最失落的城市)
xj
2023-04-05
10、長春:失落指數8.2 長春曾經是滿洲國的都城,建國后中央政府將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落戶長春,長春與沈陽、鞍山、大慶共同成為了共和國的驕子。改革開放前長春一路都是春風得意,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后,長春的汽車工業大幅度滑坡,后起的上海(大眾)、天津(豐田)、廣州(本田)等城市利用外資紛紛將長春超越,長春這個中國的“汽車城”現在已是空有虛名了。長春在東北的地位也出現下滑,大連、沈陽、哈爾濱均超過了長春。 9、徐州:失落指數8.4 徐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雖說徐州的戰亂不斷,但徐州人用自己的堅強讓這座城市千年 不倒,歷朝歷代徐州都聲名遠揚。可是今天的徐州卻陷入了歷史上最尷尬的境地,徐州經濟發展緩慢,其經濟幾乎完全靠污染嚴重的大工業支撐。不僅如此,徐州人均收入水平在江蘇是很低的,徐州的名聲在中國也一落千丈。也許當年清初劃分省份時,根本就不應該把徐州劃入江蘇省,因為徐州的文化與江南完全不同,現在的徐州就像是被江蘇拋棄的孩子。 -這里匯聚我們生活快樂和友情! 8、洛陽:失落指數8.6 洛陽曾經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繁榮都會之一,然而現在的洛陽已經光芒盡褪。建國初期曾有 人大代表提議將河南的省會放在洛陽,這樣可以使這個古都得以重新煥發。但那時的鄭州 已經是中原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鄭州強大的鐵路樞紐優勢使洛陽敗下陣來。今天的洛陽成為了重工業城市,雖然GDP水平在中部不算低,但城市污染極其嚴重,在國人心中也只剩一個“洛陽牡丹甲天下”的模糊概念了。 7、連云港:失落指數8.8 連云港是亞歐大陸橋的最東端,也是中國最早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然而20多年來,連云港的港務運輸業始終發展緩慢,這樣也導致了連云港城市建設的停滯不前、經濟發展遲緩,連云港的人均收入水平是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最低的。連與港真是空在江蘇這個富裕的省份,但經濟水平卻十分落后,這個亞歐大陸橋的最東端與最西端的鹿特丹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6、海口:失落指數9.0 海南省曾經被國家政府欽定為經濟特區,海口作為海南的省會,理所當然有更多的政策優惠和經濟特權。上世紀80年代,大批畢業的大學生南下闖海南,海口繁盛一時,其城市建設速度曾一度與深圳并駕齊驅。然而20世紀末,海南的經濟泡沫蒸發,海口蕭條了下來,留下了那一棟棟爛尾樓。在省內海口的名聲也被三亞超過,三亞憑借其發達的旅游業使海口更加黯然失色。 5、武漢:失落指數9.2 武漢自清末洋務運動以來就是中國最大的幾個工商業城市之一。民國時期的武漢九省通衢、商貿發達,號稱“東方芝加哥”。建國后武漢也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其經濟水平長期位居中國前10。可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武漢的經濟節節敗退,它沒有像天津那樣衰而不退。武漢現在雖然還是中國前二十大城市,但那也僅僅歸功于它的規模,武漢的GDP總量已經10名開外,人均收入水平在中國幾個大城市里是相當低的。 -這里匯聚我們生活快樂和友情! 4、汕頭:失落指數9.4 汕頭是由于英國在鴉片戰爭后強迫清政府開埠而興起的。汕頭雖然歷史并不長,但也輝煌一時。現在香港、東南亞的大富豪很多都是祖籍汕頭。改革開放后汕頭也受到中央特殊照顧,成為了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然而20多年過去了,汕頭卻始終沒有成為經濟亮點,其經濟水平連省內的東莞、佛山都比不上。汕頭空有那么多海外富商,自己卻漸漸“泯然眾人矣”。 3、哈爾濱:失落指數9.6 哈爾濱雖然興起于20世紀初,但發展十分迅速,在民國初年哈爾濱就成了中國的超級都會城市。哈爾濱全城遍布俄式建筑,號稱“東方莫斯科”,當時的哈爾濱洋氣十足,其時髦程度可與上海、天津并肩。建國后哈爾濱也成為了中國十大城市之一。然而隨著東北地區整體的大衰落,哈爾濱也悄然黯淡了,今天很多人在談論中國十大城市時根本都不會想起哈爾濱。 2、南京:失落指數9.8 南京之所以稱為南京,是因為它能夠與北京相呼應,明代南北二京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民國時期南京又作了中國的首都。可是自那場東洋人的大屠殺后,南京就久久難以恢復元氣了,導致了今天南京的尷尬局面。南京的GDP總量逐步被省內的蘇州、無錫超過,與北京也難以形成呼應了,北京的GDP幾乎是南京的三倍。 1、西安:失落指數10 西安可能是中國最失落的城市了,曾經的漢唐故都,在中國歷史上做了八百多年的老大,雖然在宋代以后就已經衰落,但直至民國西安仍然是西北的霸主,建國初西安也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然而現在西安不僅GDP總量在全國40名開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也被后起的烏魯木齊超過,同時在西部地區西安也與重慶、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 參考資料:
[img]中國當下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有你家鄉嗎近年,美國曾輝煌一時的底特律申請破產,對中國城市的發展敲響警鐘。由于資源枯竭或產業衰退,中國十大輝煌城市正逐步走向衰落。
近年,美國曾輝煌一時的汽車城底特律申請破產,對中國城市的發展敲響警鐘。2011年,中國公布了一份“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共有69個城市上榜。資源型或靠單一傳統產業支撐發展的城市,經過長期過度開發使用,如今面臨著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的尷尬局面。這些城市現狀如何,又該何去何從?
一、 資源城市的產業轉型之路
資源型城市似乎總難以逃脫"建設-發展-萎縮-報廢"宿命。長期依賴資源的開采,忽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技術的創新,加上環境污染,讓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這些城市往往因資源而生,也因資源而亡。
1、?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
這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里,風頭一時無兩。可惜,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里。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均價大約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價飆升到7000元左右。
神話的破滅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價狂跌,樓市出現低迷,鄂爾多斯這個富裕煤都陷進債務危機。顯然,單一依靠煤炭資源,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粗放生產,導致環境惡化,產能落后,同時熱衷房地產的投機買賣,這讓鄂爾多斯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隱患重重,終于一夜之間,神話破碎。
近年來,城市產業謀求轉型,將裝備制造基地作為強力引擎,引進500強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全市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預計到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生產的轉變。
2、 陜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
“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讓人艷羨的優質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幾年時間,神木先后成為陜西十強縣、中國百強縣。
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癥"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鏈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盡管當地官員一再否認政府財政危機,但根據《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縣99處地方煤礦停產了42處,另外尚有50處在做基建,實際也未開工,真正正常生產的只有7處,煤炭行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而依附煤炭行業的物流、商業、煤炭機械等大規模下降,導致地方財政吃緊。
面對資源的枯竭,結構單一的產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神木縣也開始尋求產業轉型和升級。當地政府籌備慈善公益基金,卻飽受種種質疑;資源相應的產業得不到帶動;上下游的技術創新與農業創新說多做少,實業艱難,未能帶來相應的收益。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3、 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
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間,石油產量占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這里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
然而,過度的開采,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環境破壞嚴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小、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2009年3月,玉門市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
此時,這里人口已不足三萬,經濟蕭條。隨著企業的接連破產與個體戶的銳減,產業經濟的蕭條最終影響到了地方稅源的縮水,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業部分搬遷和生活基地的搬遷,造成了大量人口遷徙。高收入高消費群體和高勞動素質人才流出,遷入的卻是貧困群體和低素質農業人口,消費能力和生產動力嚴重缺乏。
新玉門轉向開發風電資源,成為全國第五大風電基地和甘肅第一大風電基地,建設新能源產業城。但其石化產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該市主導產業,"一油獨大"的畸形產業結構還將難以改變。
4、 湖北黃石:礦竭城衰
另一個擁有豐富礦源,卻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是湖北黃石。據公開資料顯示,黃石的金礦保有儲量占全省的88%,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占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一,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江南聚寶盆"黃石市里,企業大多有"戀礦情結"--"反正我們有礦,我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
這座資源城市,試圖依靠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減少資源開發產值,提高制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完成經濟轉型。可是,第三產業的落后,技術生產能力不足,對資源的依賴性,城市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隱患。
5、 云南東川:"天南銅都"的困境
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上還有云南的東川。雖然經兩千多年的開采冶煉,東川仍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銅的地質儲量仍占全國第二位,精礦含銅量占全國第三位,在我國有色金屬及經濟發展中東川銅業仍具有其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可是,畢竟經過上千年的開采,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加上東川以銅資源采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于銅礦開采。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后繼無力,一損俱損。另外中國泥石流六大分布區的川滇山區的地理位置,也讓它飽受泥石流災害的困擾,水土流失嚴重,流失面積占全區國土面積的七成以上。
近年來,據新聞媒體報道,東川產業開始利用龍東格公路,串聯各工業節點,形成"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同時,以特色旅游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再就業特區的成立有效促進再就業,截至今年8月,東川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已經下降至11.54%。東川的轉型之路越走有順暢,有望擺脫資源型城市困境。
二、單一結構城市的產業升級之路
6、 景德鎮:千年瓷都的失落
景德鎮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為傲,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種產業維系生存十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景德鎮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從事著和陶瓷相關的工作。作為歷代官窯所在,景德鎮陶瓷在解放后曾一度占據全國產量的20%,并且成為好質量的代名詞。直到現在,一提到中國陶瓷,不少人腦子里出現的第一個地理名詞,仍然是"景德鎮"。而在中國,能以一個地方作為整個產業品牌的,并不多。
然而,靠一種產業支撐的景德鎮,在銷售渠道的分崩離析,南方企業激烈競爭下,已經走上衰落之路。而僅做高仿產品,缺乏創新,"全市有幾千個一樣的作坊,做出來的東西大同小異,對于經銷商來說,這是一個壓價的好機會。"目前,景德鎮主要依靠展銷和外銷歐洲市場方式銷售瓷器,可是,缺乏資本,規模生產能力,沒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和人才,瓷都一步步走向沒落。
單一產業結構,小作坊生產模式阻礙著景德鎮"重振雄風"。其實,憑借千年積淀的工藝技術,引進現代化管理,打開銷售渠道,景德鎮還是能走出困境,再次享譽國內外。
7、 長春:中國的底特律
汽車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70%的中國汽車城長春,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一直試圖復制底特律的輝煌。
金融危機讓這個"一業獨大"的汽車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長背后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等種種問題。據權威統計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長春市累計生產汽車數量增長率同比回落17.2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庫存高達9萬輛,庫存增長2.6倍。同時,關于長春汽車企業停產或減產的消息不絕于耳:捷達減產,新寶來、邁騰、速騰停產,老寶來、開迪生產線關停……
幸運的是,長春擁有東北三省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自身發達的交通軌道運輸產業。面對底特律危機,長春拉長農產品加工業、軌道客車制造,提高創新能力,降低對汽車工業的依賴性。
8、廣州:汽車制造負增長
汽車制造業是廣州戰略性主導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廣州汽車產業以日系為主導,許多日本汽車品牌選擇廣州為它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
據中新社報道,自去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以日系汽車為主的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受到很大影響呈現明顯下降。廣州市經貿委主任王旭東透露,“2012年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車產值減少300億人民幣、汽車全產業鏈產值減少450億元,拉低廣州工業稅收約3%,全市稅收減少1%。”
繼日系車銷售"滑鐵盧",廣州實施的汽車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車銷售總量銳減一半。另外,廣州還遭遇汽車產值的增長困境。自去年8月起,廣州汽車制造業總產值已連續七個月當月負增長。
《南方日報》分析,城市居民對汽車的需求最近5到10年增長迅速,對汽車的消費快接近一個平臺期,盡管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也應該提前考慮新的龍頭產業。"如果廣州不未雨綢繆的話,主導產業會出現斷層,經濟滑坡是必然的。"
廣州把目光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據《南方日報》數據顯示,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投入40億專項資金扶持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每年投入20億元財政專項扶持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采用無償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提升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制造產業3個千億元級新興產業群,培育突破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3個百億元級新興產業群。
9、 溫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絕路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市借助廉價的勞動力,發展了鞋業、服裝、皮革、眼鏡、制筆、打火機等一批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業。這些產業利用成本、價格優勢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獲得飛速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成為溫州現有工業的核心部分。近10年來,溫州本地現有工業企業和整體外遷企業對外累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服裝、鞋業、塑料制品等行業。
企業借貸資金鏈斷缺,企業主選擇倉惶出逃,溫州危機震驚全國。這次危機折射出溫州制造業和商貿業結構的單一,調整緩慢,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低。銷售產值超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不到50家,缺乏產業主導企業的有效帶動。
"十一五"時期,溫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浙江省后列,其中后三年均居全省末位。另外,由于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區域內工業企業資本回報遞減,企業利潤無法得到保障等因素,致使溫州企業向外轉移現象突出。這些企業在外投資項目的規模、技術都遠遠超過本地。
僅僅依靠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溫州經濟發展走向衰落。這種產業模式缺乏核心技術,利潤率較低,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沖擊。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幣升值加快,貨幣政策的緊縮,種種因素的疊加最終壓垮了這些本來就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即使貨幣政策不緊縮,這些中小企業同樣會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的威脅,危機遲早會到來,等待他們的命運在這種模式誕生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轉型迫在眉睫,這不僅靠企業的努力,還需要國家政策的配合。加強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借貸,為轉型提供必要資金支持。
10、 海口:房地產泡沫破滅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現一股淘金熱潮1992年,網易《中國制造》中數據顯示,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這一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高達83%,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自房地產業。
房價高漲的背后,海口市地價由1991年的幾十萬元/畝,一路狂飆至六百多萬元/畝。無數的房地產公司開始擊鼓傳花式地炒賣這個島嶼上的地皮和房產。高峰時期,總人數不過160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80個人一家房地產公司。開發商在銀行大量貸款,把甚至僅僅是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收獲倒賣地皮所得資金。
1993年6月24日,國務院《關于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出臺。《意見》包括嚴格控制信貸總規模、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公開資料顯示,全省1.3萬所房地產公司中95%陷入倒閉,數千家開發商卷款逃離。
占全國總人口數僅0.6%的海南省留下的積壓商品房數量占全國總量的10%。全省"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閑置土地18834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 "天涯,海角,爛尾樓"一時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海南省花了7年時間,才基本完成對積壓房地產的處理。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計處置閑置建設用地23353.87公頃,處置積壓商品房面積高達444.82萬平方米。
憑借房地產發跡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產在海南稅收、固定投資的占有較高的比例。僅靠房地產業的支撐,海口有可能會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經濟。
企業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同時借助國家政策和市場的自發力。政府不斷完善市場制度,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放松行業準入限制,讓企業自發地追求更高層次的產業結構。總而言之,對于資源型或靠單一傳統產業支撐發展的城市,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中國10大衰落省會城市 有你家鄉嗎?中國10大城市衰落指數排名
1 西安:衰落指數10
西安可能是中國最失落的城市了,曾經的漢唐故都,在中國歷史上做了八百多年的老大,雖然在宋代以后就已經衰落,但直至民國西安仍然是西北的霸主,建國初西安也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然而現在西安不僅GDP總量在全國40名開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也被后起的烏魯木齊超過,同時在西部地區西安也與重慶、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2008年上半年西安的生產總值936.56億元僅為重慶的三分之一強。
2 南京:衰落指數9.8
南京之所以稱為南京,是因為它能夠與北京相呼應,明代南北二京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民國時期南京又作了中國的首都。可是自那場東洋人的大屠殺后,南京就久久難以恢復元氣了,導致了今天南京的尷尬局面。南京的GDP總量逐步被省內的蘇州、無錫超過,與北京也難以形成呼應了,北京的GDP幾乎是南京的三倍。人均收入,固定投資,增長速度等發展指標甚至不如常州,揚州等小城,作為省內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
3 哈爾濱:衰落指數9.6
哈爾濱雖然興起于20世紀初,但發展十分迅速,在民國初年哈爾濱就成了中國的超級都會城市。哈爾濱全城遍布俄式建筑,號稱"東方莫斯科",當時的哈爾濱洋氣十足,其時髦程度可與上海、天津并肩。建國后哈爾濱也成為了中國十大城市之一。然而隨著東北地區整體的大衰落,哈爾濱也悄然黯淡了,今天很多人在談論中國十大城市時根本都不會想起哈爾濱。
4 呼和浩特:衰落指數9.4
內蒙古不算經濟大省,經濟的競爭也不算激烈,呼和浩特的省會地位坐的本來很舒服,不料半路殺出一個包頭,靠著內蒙古另人咋舌的經濟增長速度,一躍成為省內的第一大城市,不僅如此,靠著全民努力,包頭還贏得了“全國文明城市”的頭銜,一時風光無兩。呼和浩特現在也只好安于“中國乳都”的尷尬稱號,可算是最令人感慨惋惜的省會了。
5 武漢:衰落指數9.2
武漢自清末洋務運動以來就是中國的幾個工商業城市之一。民國時期的武漢九省通衢、商貿發達,號稱"東方芝加哥"。建國后武漢也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其經濟水平長期位居中國前10。可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武漢的經濟節節敗退,它沒有像天津那樣衰而不退。武漢現在雖然還是中國前二十大城市,但那也僅僅歸功于它的規模,武漢的GDP總量已經10名開外,人均收入水平在中國幾個大城市里是相當低的。
6南昌 衰落指數9.0
紅色的城市,同樣也是落后的城市,扶貧鐵路——京九線上的大站,南昌市長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南昌,三年后趕上長沙”,可見南昌人的口氣。南昌生產飛機、汽車、發動機,但是缺少核心競爭力。三產省會城市中最弱,甚至不如銀川,看來南昌也要經濟起義了。
7 石家莊:衰落指數8.8
一個別人剩下的省會的稱號,最后落在了石家莊身上。河北的省會三異其主,從保定到天津,最后石家莊靠著火車的最后一點優勢撿到了河北省會的頭銜。可惜即使做到省會,石家莊從來也就不是河北的焦點,唐山靠著京津和環渤海的優越地理位置組成了環渤海的鐵三角,加上新發現的大油田,發展前途不可限量。反觀石家莊,仍然是亦步亦趨的自我發展著,可謂是最受冷落的省會了。
8 福州:衰落指數8.6
(以上回答發布于2017-03-0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準)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敗落的城市(中國最失落的城市)”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敗落的城市(中國最失落的城市)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8025.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最恐怖的樹苗(世界上最詭異的樹)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中國最光亮的地方(中國光照最強的地方) 夢見領養孩子(夢見領養孩子死了) 燦爛(燦爛千陽故事梗概) 虛假謠言不可信(實為抹香鯨擱淺) 盤點世界上最奇葩的住處(世界上最差的酒店 神話生物鳳凰原型之謎 中國古代十大名戟介紹 大學生勸退專業有哪些(就業前景不佳) 周易測姓名(周易八字起名) 由蛇紋石玉組成(最低僅幾十元) 是棘龍(但兩者生活年代不同) 溺愛的意思(溺愛的意思和造句) 中國什么豬最出名(目前國內最好的豬品種) 世界健美先生圖片(世界健身先生) 懺魂曲原版禁曲(妹妹背著洋娃娃鬼歌) 光明和磊落(光明磊落的生肖) 十八羅漢排名(十八羅漢排名及順序) 公司名稱測吉兇(公司名稱測吉兇查詢大吉) 霸氣qq名字(霸氣名字冷酷好聽) 葉文潔毀滅地球計劃被發現(楊東是自殺) 學霸最多的出生月份 世界上最懂人心的話(最懂人心的動物) 中國最牛的軍艦(中國最強軍艦) 世界上最安靜的書桌(世界上最安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