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流弊的機構(中國最流弊的學校)
xj
2023-04-06
您好,中國白宮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政府機構,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央政治局的總部。白宮是中國政府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國政府的行政中心,是中國政府的政治、行政、軍事和外交活動的中心。白宮由中央政治局、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央外交部、中央經濟部、中央司法部、中央文化部等政府部門組成,是中國政府的核心決策機構。白宮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政府的政策,控制國家的軍事活動,管理國家的外交活動,維護國家的經濟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推動國家的文化發展,保護國家的法律權益,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img]最好的企業培訓機構中國十大企業管理培訓機構如下:
1、廣州市中大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具實效的咨詢公司,于1993年開展業務,是國內最早一批咨詢機構;經過20年穩健發展,中大咨詢已成為南方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
2、怡安翰威特咨詢公司具有六十多年的豐富經驗,是全球最早提供人力資源外包與咨詢服務的公司,翰威特為2500多家公司提供咨詢服務。
3、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國內第一家按照公司法成立的管理咨詢公司,也是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興辦的按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化運作的專業管理咨詢公司。
4、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由中國管理咨詢開拓者彭劍鋒教授創辦,現已成為中國本土最大管理咨詢集團之一,是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5、美世咨詢公司是界上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機構。1975年起,美世正式成為威達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02年,公司更名為美世人力資源咨詢公司。
6、理實國際咨詢集團是一家具有國際化背景的綜合咨詢機構,總部設在加拿大,擁有覆蓋北美和歐洲多個國家的專家資源網絡。
7、世紀縱橫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曾獲國際管理咨詢業最高獎“君士坦丁獎”,被評為十大“客戶信任的管理咨詢機構”。
8、和君咨詢于2000年春在北京成立,迄今經歷了十多年風雨,現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本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咨詢公司。
9、創立于1992年的正略鈞策是中國成立時間最久、業務種類最全、員工人數最多、專業化程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之一。
10、天元鴻鼎咨詢集團是中國專業型管理咨詢培訓機構領導品牌,長期致力于將先進的管理思想、理論、方法與工具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沿革,急!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史書編纂一般有兩條途徑,一為官修,一為私撰。而官修史書則主要通過設館修史來完成。由此,史館就成了中國史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對史館的研究也就成了史學史、制度史研究的課題之一。
中國古代獨立的史館形成于唐代,對史館的評論,早在唐代就已經開始,劉知幾在《史通》一書中就對史館制度的得失利弊進行分析,尤其嚴厲批評了唐代史館修史的弊端,諸如設館修史多秉承監修意志,扼殺一家之言,丟掉了實錄直書的傳統,史官責任不專,效率低下等等,凡此種種,觸及了史館修史之專制主義的本質,顯示了一個史學批評家的尖銳鋒芒。(劉知幾著、浦起龍釋《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清初設館編纂《明史》,館臣萬斯同、潘耒、朱彝尊、施閏章、李因篤等人也對史館修史的弊端提出批評,認為史館修史,書成眾手,史才難覓,職任不清,所修史書,文蕪體散,并提出矯正弊端的方法,諸如嚴于選才,因人善任;統一義例,職任分明等。這顯然受到劉知幾的影響。(王記錄《論〈明史〉編修二題》,《史學史研究》2003年第2期)進入20世紀,關于史館修史制度的研究日益加強,取得了很大成就。
百余年來的中國古代史館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個是20世紀40年代,當時學者及政府官員屢次向國民政府倡議設立國史館,引發人們對古代史館修史的注意,金毓黻、傅振倫、趙岡、朱希祖、柳詒徵等人都撰寫過探討古代史館的文章,對古代史館進行了初步研究。一個就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時期的研究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成果多,涉及面廣,從北齊到清代的各代史館的狀況幾乎都納入到人們的研究視野。二是研究更加深入,厘清了不少人們在史館修史方面的模糊認識。三是海峽兩岸學者齊頭并進,在史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
一、總論
中國是重視歷史的國家,也是保留歷史資料最完善的國家。史館在這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從總體上對中國古代史館修史進行梳理,評其利弊得失,就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傅振倫《中國歷代修史制度考》(《說文月刊》第4卷合刊本,1944年5月)利用正史資料考察了中國古代官修史書制度的狀況,是第一篇系統論述中國古代史館修史的文章。劉節在所著《中國史學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較為系統地考察了自殷商至清代史官制度、史館制度及官修史書的情況,并對其中的利弊得失進行了評價。朱桂昌《歷代史官與修史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5年第3期)概括地論述了古代史官的起源和職責、從漢至唐私家修史與修史機構的發展、唐代的史館和官修史書、明清時期的翰林院和史書之編纂等情況。倪道善《古代史館述評》(《歷史教學》1988年第8期)介紹了古代史館的設立、沿革及其職掌,指出史館的職掌有兩個方面,一為修前朝史,一為修當代史。史館雖然有劉知幾所說的種種弊端,但仍有其積極作用,一是可以集中人力、財力和豐富的史料,為修史提供優越的條件,二是開館修史,能集眾家之長,三是有助于糾正前朝史籍中的隱諱不實之詞等。歷代統治者重視史館修史,一是通過修史借鑒前朝經驗,二是證明新王朝的合法地位,三是籠絡士人、點綴升平,四是壟斷修史、控制褒貶大權。商慧明《史館制度初探》(《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指出,巨細無遺地征集資料、壟斷正史與國史的修撰、規范統一的編纂體裁、完善的官家修史體制,是史館修史的特點。史館之所以長期維持不斷,是因為統治者和史官都有著異乎尋常的政治熱情,試圖通過修史來完善天朝大國的形象、提高傳統的地位、強化史學政治化。史館完成了許多私人史家不可能完成的宏大修史任務,但同時也因循守舊、扼殺才智,史館既是中國史學的驕傲,又是中國史學的悲哀。他在《古代中國官修史書的流弊》(《探索與爭鳴》1995年第9期)中還指出宰相監修國史和一切唯上的修史規矩使官修史書流弊重重,集天下之人才,將一個原本豐富多彩的史學天地拖入一種思想、一種筆法、一種模式的沼澤之中,用一種思維規范統領眾多史官,是史館修史的最大流弊。陳其泰《設館修史與中華文化的傳承》(《清史研究》2003年第1期)從設館修史的肇始、史館在北朝的出現及修史成就、唐初史館制度的確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意義三個方面充分肯定了史館的意義,特別強調史館修史在各民族走向統一中所具有的凝聚力量。可以看到,人們對史館修史已經有了一分為二的看法,既肯定史館在修史中的作用,又指出其流弊。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官與史館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向史館制度過渡的時期,其間轉換,極為復雜。雷家驥在《四至七世紀“以史制君”觀念對官修制度的影響》(《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市久洋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以“以史制君”觀念為線索,分析了南朝、五胡、北魏以及六世紀北朝時期“以史制君”觀念隨著史館萌芽而削弱的情況。另外,雷家驥所著《中古史學觀念史》(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出版)一書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官修史書的制度與風氣進行了全面分析。該書沒有孤立的論述史館,而是將史館放到南北朝政治形勢和歷史觀念中進行論述,得出許多富有啟發的論斷。牛潤珍《北齊史館考辨》(《南開學報》1995年第4期)則對北齊史館的稱謂區別、建置時間、館址方位以及組織機構、工作條件和史官生活待遇等進行了爬梳整理,指出北齊史館建置時間在天寶2年或3年,館址在東山宮,由監修大臣、著作郎、著作佐郎、修史臣、校書郎、令史等組成,北齊史官品第、俸祿很低。并認為北齊史館是獨立修史機構。岳純之則認為北齊史館不是獨立修史機構(《唐代官方史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牛潤珍還出版了《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書,該書闡幽發微、爬梳剔抉,從零碎分散的資料中梳理出自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發展演變,進行了系統研究,指出兩漢至唐初,史官制度凡兩大變,一變為兩漢,二變為唐初,著作官修史制度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最終被唐代史館修史制度替代。其中的很多結論,值得注意。另外,胡寶國著《漢唐間史學的發展》(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也涉及到南北朝官修史書的情況。
三、唐代史館
唐代是史館修史制度正式確立的時期。貞觀三年,唐太宗將史館從秘書省中分離出來,置于禁中,使其取代著作局的修史之職,成為獨立修史機構。自此以后,盡管官方修史制度不斷有這樣那樣的變化,但唐代史館的影響一直存在。由于唐代史館的這一特殊地位,對它的研究,自然就成了一個熱點,研究成果甚豐,取得的成就很大,認識最為深入。
金毓黻《唐宋時代修史制度考》(《說文月刊》第3卷第8期,1942年9月)利用《新、舊唐書》、《宋史》等資料,從史館與史官之制度、史料之種類及其征集方法兩個方面對唐宋時期史館修史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考索。指出唐代史館制度分為兩期,自貞觀至天寶,為第一期,以宰相監修,其下為執筆修史之士,概稱史官,例以他官兼典。第二期亦以宰相監修,但加史官修撰直館之稱。史館主要修撰前代史、本朝實錄、本朝正史。資料主要來自起居注、時政記、各官署錄報之材料。另外,金毓黻還在所著《中國史學史》(該書1944年、1957年兩次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后又有多種版本)中專辟“唐宋以來設館修史之始末”一章,對唐宋設館修史的狀況及官修史書的成就進行了評述。趙岡《唐代史館考》(《文化先鋒》第8卷第10期,1948年5月)則深入考察了唐代設館修史的狀況,并糾正了《唐會要》所記唐初史館確立年代為“貞觀二十三年”的錯誤,指出正確的年代應該是貞觀三年。趙俊《唐代修史機構辨》(《求索》1984年第6期)通過考證,指出以往治史學史者大都認為唐前五代史(梁、陳、齊、周、隋)為史館所修,是錯誤的。唐前五代史為秘書內省所修,史館的任務是修撰國史。史館和秘書內省這兩種修史機構的區別在于:前者為常設機構,修撰本朝史,地點在門下省;后者為臨時機構,修撰前代史,地點在中書省。二者有共同之點,都是官方修史,都有宰相監修,又都始于貞觀三年,因而容易被混為一談。糾正了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商慧明《唐初史館略論》(《人文雜志》1985年第1期)、《中唐史館探微》(《人文雜志》1986年第3期)兩文對唐代史館進行分析,前文考察了唐初史館的編撰指導思想,認為預于中興,通乎創業,以儒術為綱紀,著意提高李氏集團的祖望,為當朝皇帝樹碑立傳是其指導思想。后文則指出中唐史館在修史內容上更注重國史和典制史書的修撰,實行了“外修內審”制度,體例、正統、編次等問題受到重視。這種變化,說明史館非僵死不化之機構。王林善《唐代的史館修史制度》(《山西大學學報》1986年第3期)對唐代史館的史官隊伍、史館的組織、史館制度的優劣進行了分析。認為唐代史官隊伍素質極佳,唐代史館按照宰相監修、修撰官由他官兼任的原則進行組織,其人員配置由監修、修撰人員以及典書手、楷書手、亭長、掌故、裝潢直、熟紙匠等各種輔助人員組成。史館修史具有私人修史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條件,即使存在一定局限,仍不失為編修國史的一種較好的方式。房鑫亮《唐代史館建置與館內外修史實況的考察》(《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對唐代館修史書和館外修史進行了考察,指出唐代史館修史可分三個階段,太宗時成就最巨;高宗至宣宗,稍可稱許;懿宗以后,無甚成就。館外修史可分兩類:一為私修,一為經“制許”而修。著重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并認為史館修史的功績不能一筆抹煞。岳純之在《唐代史館略說》(《歷史教學》2002年第5期)、《論唐代史館的人員設置和史料來源》(《煙臺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兩文中對唐代史館的淵源與創設、撰述活動、基本制度、人員設置、史料來源進行了系統研究。考察問題更加細密,如對史館的史料來源,一般認為有起居注、時政記和諸司報送三方面,但作者指出還有史官自行采集和館外人員自行提供兩項。岳純之還出版了《唐代官方史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書,其中對唐代史館及實錄的修纂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分析。另外,朱清如《論唐初史館》(《湘潭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劉蓉、高錦花《唐代史館制度略論》(《延安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也對唐代史館修史的情況進行了研究。
在大陸學者對唐代史館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臺灣學者的研究也特別引人矚目,取得了很大成就。張榮芳所著《唐代的史館與史官》(臺北市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4年出版)一書,是一部深入探討唐代史館的力作,該書將史館與史官置于唐代官僚體制、社會架構之中進行研究,從史官與史館的淵源及其成立背景、史館組織、官僚體系中的史官、史官的社會階層幾個方面入手,對唐代史館與史官進行了多學科的探討。作者從統一帝國的需要和史學本身的發展兩個方面分析史館成立的原因,對唐代史館的創立及其演變、史館的地理位置、史館的史料征集工作進行了細致分析,尤其對無人注意的史館的庶務組織進行了研究。在對史館中的史官進行探討時,分析了史官的社會階層、入仕途徑、籍貫、家族及交游,該書沒有停留在制度史、史學史的層面上,而是做綜合考察,研究方法值得借鑒。該書還列出唐代史館史官表、宰相監修國史組織表、起居郎、舍人遷入官表、區域表、家族表等33個表,功力甚巨,極便省覽。邱添生《唐代設館修史制度探微》(《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詳盡分析唐代史館出現的時代背景、史館制度的形成與修史成果、史館的利弊得失等。指出史館形成的時代背景有四條:一是秘藏典籍私家難以周覽,二是繁富史料私家難以綜理,三為私家修史易惹禍端,四為明令禁絕私修國史。其修史成果有唐代自高宗至武宗諸帝實錄、前朝正史、多部典禮之書和方志。唐代史館屬于朝廷整體政權系統中的一個專設機構,資料收集完備,人力物力充足,但史家的獨創性不易發揮,失卻了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理想。雷家驥《唐前期國史官修體制的演變》(《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著重分析了國史修撰由壟斷化至禁密化的過程,研究了禁密化下的貞觀修注制度、精神與功能,探討了館院制度的破壞及其意義,考察了武后時代的官修情況與館院學派的史學復辟。指出從東漢班固被告私作國史,到王劭被告私撰北齊史,到隋文帝禁止私修國史,再到唐初設館修史,國史修撰逐步被壟斷。在國史禁密之下,善惡必書的修史制度因帝王干預、史臣取媚而不斷破壞。武則天時期,史館制度屢遭專制政權沖擊,遂引起劉知幾等人的嚴厲批評,在史學史上意義重大。該文從社會、學術幾個方面對史館制度進行考察,值得我們注意。
四、宋、遼、金、元史館
史館制度在唐代確立后,到宋代有了更大的發展,重要表現就是史館規模擴大。在中國歷史上,宋代的修史機構可以說是最多的,有史館、編修院、國史院、實錄院、日歷所、起居院、會要所、玉牒所、圣政所、時政記房等多種修史機構,史官地位也較尊崇。百余年來,對宋代官方修史制度的研究,成績可喜。
許沛藻《宋代修史制度及其對史學的影響》(《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對宋代統治者重視修史、讀史,宋代的修史制度、機構以及修撰當代史風氣盛行的原因作了詳盡的闡述。指出宋承唐制,逐漸形成了以史館為基礎,起居院、兩時政記房、玉牒所、日歷所為常設分支機構和各種修書局為編撰機構的修史體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修史程序,建立了嚴密的收集、報送史料、檔案的制度;皇帝干預修史趨于制度化。統治者對修史的重視,促進了士大夫階層對歷史,尤其對當代史的研究興趣;官修史書大量流入民間,為私家著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條件。張新民《〈通鑒〉編修與史館制度》(《貴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1期)分析了司馬光以史館修史的方式組織《通鑒》編修,妙選人才,明確分工,統一方法,限定日程,廣泛取材,主修裁斷,既避免了官修史書的弊端,又樹立了集體編書的良好楷模。宋立民《宋代史館沿革考》(《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第1期)對變化復雜的宋代史館的興廢演變進行專門考察,指出宋代史館的發展分北宋、南宋兩個階段,北宋時,太祖朝為因襲時期,史館主要擔負修史和藏書;太宗朝為創新時期,三館重建、官制更新、制度創新、不再儲藏禁書、增加育人職能;真宗朝為史館發展時期,史館制度趨于穩定;仁宗朝為衰變時期,編修院奪去史館修史之職;神宗時期,史館名存實亡。南宋史館變革更為復雜,大體經歷了重建、改并、發展和消亡四個時期。
在宋代修史制度的研究方面,蔡崇榜的《宋代修史制度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1年出版)和宋立民的《宋代史官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兩書值得注意。蔡書是第一部系統研究宋代修史制度的著作,該書對起居注、時政記、日歷、史館與史院制度、歷朝實錄、歷朝國史、歷朝會要以及其它史書的修纂進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起居院、時政記房、日歷所、史館、國史院、會要所等修史機構,分析了各館院史料匯集、編修體式等問題,尤其是對歷朝實錄、國史、會要的修撰情況,進行了詳細探討,價值很大。該書指出宋代修史制度的特點和弊端是:當代史的修撰受到特別重視,而以南宋詳北宋略;史無專官;皇帝干預修;史官諱避與回護等。宋書則直接對宋代史館、編修院、起居院、二府修時政記、日歷所、修實錄院、修國史院、會要所、玉牒所以及其它史局進行了詳細研究,重在分析史館的機構設置、管理制度、史官遷轉等問題,指出宋代史官制度的特征是:宰執監修,以提大綱;皇帝自閱本朝史;宋修本朝史多不在外設局;史官多優遷、多兼職、多遷徙不常、多由科舉入仕、待遇優厚等等。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有發覆正誤之功。
遼、金、元都是以少數民族立國的王朝,在史館制度上既借鑒漢族修史的經驗,又有自身的特點。對它們進行研究,對于我們認識民族史學的特征,大有裨益。朱子方《遼朝史官考》(《史學史研究》1990年第4期)對以前不甚明了的遼代記注官、修史官進行了考察,指出遼代改史館為國史院,以宰相監領史館,史官雖常設,但無常員,多以他官兼任等。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與史官特點》(《史學史研究》1996年第3期)指出金代的修史機構有國史院、記注院、著作局,記注院的職責主要有朝參日隨朝記錄朝議,記錄皇帝與宰臣議事,隨侍皇帝左右。國史院為常設機構,其史職設置為監修國史、修國史、同修國史、編修官、檢閱官等,主要職責是修本朝實錄,其史官的特點是,民族史官占一定比例、以一流人才擔任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等。臺灣學者王明蓀撰《元代史館與史官》(《第三屆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興大學1991年版),闡論了元代起居注和日歷的編纂,翰林國史院的建置與沿革,職掌與品秩等,對元代修史制度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薩兆溈《元代翰林國史院述要》(《北京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則分析了元翰林國史院在選拔人才、修纂史書、科考取士、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還考證出元翰林國史院的位置在高梁河東支的南岸,而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在高梁河東支的北岸(《元翰林國史院地理方位辨正》,《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五、明、清史館
百余年來,對明清史館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就明代史館來講,研究有所起步。商慧明《明代史館考述》(《江淮論壇》1991年第1期)認為明代史館效法唐宋,明初官家修史機構稱史局,后來由翰林院兼領史職,在史官選任方面注重進士出身,史官要具備政治家的氣度,有“好是正直”的是非觀念,博洽與專精相結合;形成了鑒世為旨、分纂嚴審的修史原則和兼容并蓄的修撰方針。謝貴安《明代史館探微》(《史學史研究》2000年第2期)則對明代史館的基本面貌、管理制度進行了考證和探討,認為明代史館既隸屬于翰林院,又受制于內閣;設置地點不在翰林院中,而在禁中左順門內的內閣及其誥敕房東閣附近;共分十個館,東四館編纂史料,西六館編纂史書;是虛實相兼的修史機構,雖非恒開之館也無固定的官員,但有特定的場館和一定的管理方式。并分析了史館的人事、供給、門衛、考勤、纂修、獎勵等制度。羅仲輝《明初史館和〈元史〉的修纂》(《中國史研究》1992年第1期)考察了明初設館修《元史》的情況,分析了圍繞《元史》修纂所引發的政治斗爭。朱希祖《南明三朝史官及官修史籍考》(《國史館館刊》第1卷第3號,1948年8月)考察了南明三朝的史官建置、修史制度和官修史籍的情況。
相對于明代史館的研究,對清代史館的研究成效較大。首先,對清代史館類型進行了介紹和初步分析。楊玉良《武英殿修書處及內府修書各館》(《清代宮史探微》,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出版)、沈原《清代宮廷的修書機構》(《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選》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介紹了清廷的修書各館的類型。前者指出內府修書館大體分為常開、例開、特開三種,常開有國史館、方略館等,例開有實錄館、圣訓館等,特開有會典館、三通館、一統志館等,并分析了武英殿修書處與修書各館的關系;后者則將修書館分為內廷和外朝兩類,內廷常設的修書機構有書房、文館、內三院、內翻書房、南書房、尚書房、方略館、武英殿修書處等,外朝常設的修書機構有起居注館、國史館以及各種臨時書館。秦國經、高換婷《清朝修史與〈清史稿〉編纂研究》(《清史研究》2002年第3期)也將清代修史機構分為常開、例開、特開三類。這里要特別提到喬治忠的研究,他在所著《清朝官方史學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一書的第一章《清朝的修史制度及其特點》中從宏觀上對清朝官方修史活動的組織方式、清朝修史制度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考察了內閣、翰林院與修史制度、清朝的各類修史之館、對修史人才的任用、皇帝干預、史料征用體制、滿人參與修史、督察處分制度等,對前人沒有涉獵的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重視。其次,對清代部分史館進行了具體研究。李鵬年《國史館及其檔案》(《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王鍾翰《清國史館與〈清史列傳〉》(《社會科學輯刊》1982年第3期)、喬治忠《清代國史館考述》(《文史》第39輯)、鄒愛蓮《清代的國史館及其修史制度》(《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均對清代國史館進行了研究。李文對國史館的機構職掌、修史內容進行了分析;王文著重考察了國史館的設置年代,指出國史館第一次開館在康熙29年,第二次開館在乾隆30年;喬文系統地考察了國史館的建置沿革、官員組成及內部機構、承辦的纂修任務,分析了總裁和副總裁、提調、總纂和纂修、協修、清文總校、收掌、校對、翻譯、謄錄、供事、筆削員的情況,指出國史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方法是各史館的典范,糾正了人們對國史館的一些模糊認識;鄒文則從國史館的機構設置及職掌、修史制度與方法、人員管理制度與方法三個方面探討了國史館的內部情況。王清政《清代實錄館考述》(《江漢論壇》1999年第2期)較為系統地考察了實錄館的設置、人員組成、管理制度。姚繼榮《清代方略館與官修方略》(《山西師大學報》2002年第2期)考察了方略館的設置、清代官修方略的成就及方略的史學價值。夏宏圖《清代方略館設立時間舉證》(《歷史檔案》1997年第2期)認為方略館的設立應在康熙21年。而姚繼榮《清代方略館設置年代記載小議》(《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則認為乾隆14年為方略館正式定址建制之始。陳捷先《清代起居注館建置略考》(《清史雜筆》,臺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版)對清代起居注館的設立及廢置進行了研究。喬治忠《康熙起居注館和康熙起居注》(《清朝官方史學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對康熙起居注館的設立始末、康熙起居注的特點和史料價值進行了分析。另外,柳詒徴《記光緒會典館之組織》(《學原》第1卷第9期,1947年)對光緒朝會典館的設立、人員、編纂等進行了深入研究,資料豐富,結論可信。
六、幾點認識
從以上綜述我們可以看出,百余年來關于中國古代史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第一,唐、宋史館的研究比較深入,不僅很多問題得到澄清,而且考察了唐、宋史館與唐、宋政治、學術的關系。第二,微觀考辨值得注意。特別是對部分史館的建置沿革、管理機制的考證,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百余年來的史館研究也在啟示我們:其一,史館制度的研究涉及到社會史、制度史、史學史等多個學科,因此論究史館不能囿于史學層面,也不能囿于制度層面,要兼顧到各個層面的相互影響,把握其真正的內涵。要注意史館的活潑與彈性,及其因時因人而異的運作與轉變。其二,必須將史館置于整個社會政治、制度、史學以及文獻的架構之中進行整體探討,走出就事論事的窠臼,真正把握史館修史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探究史館修史下傳統史學的精神本質。其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豐富的文獻,放寬史館研究的視野,以史館為紐結,以史館修史和社會政治、史學發展的關系為突破口,進行社會、政治、學術文化、史學、文獻的綜合研究,實屬必要
這是另一個的論文,沒有下下來,網址給你吧!
《煙臺大學》 2007年 加入收藏 獲取最新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劉元德 【摘要】: 中華民族是歷史意識發達的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史學的傳承和記載。這突出表現在中國古代君主對歷史記載的看重與控制,由此而形成了一套幾乎完全區別于西方的中國古代史學記載方式,即通過國家建立了類似于行政官制的史官制度,從而使得史官在中國古代具有了兩重身份:歷史記載者和行政官員。通過對前代和當朝歷史的記載和評點,史官在中國古代政治發展中扮演著極其獨特的角色。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有其鮮明的特點:史官機構從一開始的零星散亂到后來的完善嚴謹;其職能從最初的繁雜眾多到最后的專事歷史記載;國家監修、專修歷史逐漸取代了私人修史,等等。史官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的演變及其基本特征的形成過程,體現了專制政治對史學的控制和影響,史權與君權的緊張關系也決定了中國古代史官的特殊性格:“秉筆直書”者令人敬佩,而“曲筆阿時”者亦大有人在。 本文第一部分簡單明了地梳理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歷史沿革脈絡,論述了史官制度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著重論述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特點。第三部分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分析并反思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對中國古代歷史、政治制度所產生的影響,試圖發現和探索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史官 史館 起居注 著作郎
摘要3-4ABSTRACT4-7第一章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沿革概述7-10第二章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特征10-18第一節 史官建置的散亂無序到完善嚴謹10-11第二節 史官職能的多樣性到專門性11-13第三節 從私人修史到國家監修、專修13-18第三章 對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的反思18-27第一節 史官精神:書法無隱,秉筆直書18-21第二節 皇權政治下史官功能的異化:曲筆阿時21-27結語27-28致謝28-29參考文獻29-30附錄一: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投資機構有哪些?每家創投的風格及戰略不同,主要的有以下:紅杉資本、華平投資、鼎暉投資、IDG資本、經緯中國、高瓴資本、達晨創投、啟明創投、晨興資本、騰訊投資、真格基金、君聯資本、北極光創投、弘毅投資、創新工場、愉悅資本、源碼資本、光速中國基金。
中國十大教育機構有哪些?中國十大教育機構有新東方、學而思教育、安博教育、學大教育、環球雅思等。
1、新東方
新東方,全名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于中國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是綜合性教育集團,同時也是教育培訓集團。公司業務包括外語培訓、中小學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在線教育、出國咨詢、圖書出版等各個領域。
除新東方外,旗下還有優能中學教育、泡泡少兒教育、前途出國咨詢、迅程在線教育、大愚文化出版、滿天星親子教育、同文高考復讀等子品牌。
2、學而思教育
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是是中國知名教育培訓機構,尤其在中小學培訓方面頗具知名度,是中國最大的中、小學課外輔導教育機構之一,旗下擁有學而思網校等教育品牌。2010年10月20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
以培優教育為目標,學而思教育始終秉承著“品格教育、趣味教育、升學教育”的理念,培養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備、成績突出的優秀學子。
3、安博教育
安博教育是安博教育集團的簡稱,是一家“以學習者為中心”面向個人及機構提供學習和教育服務的機構,致力于通過領先技術方案、高品位教育服務和變革性創新資源,完善個體終生學習和學習型組織的發展進程。
安博教育集團基于每位學習者的個性特征,著眼于每個人的長遠發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手段,以學習引擎為驅動,提供值得一路托付和信賴的個性化服務。
4、學大教育
學大教育,自2001年創立至今,專注為中、小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授課模式包括1對1輔導、個性化小組輔導、藝考文化課輔導等。2019年發布全新“雙螺旋”教育模式,將以科技賦能個性化教育,全面開啟智慧教育新時代。
學大教育的使命是使教育從藝術走向科學,通過強大的互聯網教學管理平臺,整合社會更高品質、更具效率、更先進的教育資源,配置個性化的學習幫助計劃和最適合的教學方案,最大程度地釋放每個學生的潛能,讓每個需要成長機會的人都能獲得最優質的教育。
5、環球雅思
環球雅思現今是樸新教育集團(樸新教育于2018年6月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股票代碼NEW)旗下英文教育機構。
環球雅思擁有在119個城市從事外語和職業教育培訓的連鎖學校351家、156所環球靈童少兒英語連鎖學校、25所倍趣科學兒童學苑和瘋狂家族兒童俱樂部、從事在線教育的環球職業網校。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新東方
百度百科——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
百度百科——安博教育
百度百科——學大教育
百度百科——環球雅思
中國最大風險投資公司、機構、私人有哪些環球私人信托公司,美國公司。英文名字Transglobe Private Trust Company 簡稱TPTC只能查到TPTC公司在威斯康星州德派爾有造紙廠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流弊的機構(中國最流弊的學校)”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流弊的機構(中國最流弊的學校)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9237.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上最癢的樹木(世界上最癢的疾病)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中國最北邊防官兵(中國最北邊境是哪里) 膽小勿入的星球真相 周公解夢夢見孕婦(周公解夢夢見孕婦被車撞 出其不意的近義詞(出其不義的近義詞) 老一輩人講得邪乎的事(適合半夜講給別人的 中國最古老地區(中國最有歷史的地方) 過眼煙云是什么生肖(過眼煙云是什么生肖動 世界上哪只孔雀最漂亮(世界上最好看的孔雀 中國最頂尖職業(中國最頂尖職業學校)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位于(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位 姐弟戀的電視劇有那些 世界上最漂亮的印盒(世界上最漂亮的紙幣) 李白寫楊貴妃的三首詩 萬年歷換算(查萬年歷表) 4月26日是什么日子(4月26日是什么日 中國最惠民景區排名(惠民景點及門票價格) 孕婦夢見爬坡(孕婦夢見爬坡爬不上去) 隱秘的角落解析細思極恐 回顧的近義詞是什么(回顧的近義詞是什么呢 山雀鵯啄木鳥喜鵲蛙類螳螂(均屬林業害蟲) 風水上最好的微信頭像(風水微信頭像圖片大 悖(悖論流蘇) 新房裝修好后如何去甲醛 是哪個朝代(清朝皇帝大多英明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