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我其誰也(舍我其誰也是什么意思)
xj
2023-09-14
舍我其誰,漢語成語,拼音是shě wǒ qí shuí,意思是指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于擔當,遇到該做的事,絕不退讓。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出自戰國時期孟子所著《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譯文: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呢?
擴展資料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于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一方面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系,主張統治者應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而且,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養氣與成德,孟子提出必須靠修養及發揮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擴充存于內心的“四端”,孟子稱之為“盡性”。“盡性”的修養,培養出浩然之氣,使人成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統氣“,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img]舍我其誰也原文 舍我其誰也原文全文1、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2、舍我其誰也出自辛棄疾的《卜算子·千古李將軍》。
3、本篇是一首抒發感慨、諷刺時事的小詞,上片通過漢代李廣、李蔡才干高下有別然而遭遇卻恰恰相反的強烈對比,借以痛斥南宋當局在人才使用上執行的佞諛升遷、真虎不用的原則。下片更借除草、灌溉方面的道理隱喻必須除舊布新,解決積重難返的問題。而結句寫一個志在天下的英雄竟成為推舉力田的對象,其具有的諷刺意味更加深刻。詞中不論是用典還是設譬,極為簡潔而洗練,準確而生動,表現了作者的語言藝術的功力。
舍我其誰的文言文及翻譯導語: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是出自《孟子》里的一句話,譯為: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關于舍我其誰的文言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①色然。前日虞聞諸 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 者③。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 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 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注釋】
①豫:快樂,愉快。
②不怨天,不尤人:這是引孔子的話,見《論 語-憲問》。尤,責怪,抱怨。
③名世者:有名望而輔佐君王的人。
【譯文】
孟子離開齊國,充虞在路上問道:“老師似乎有不快樂的樣子。 可是以前我曾聽老師您講過:‘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責怪別人。”’
孟子說:“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從歷史上來看, 每五百年就會有一位圣賢君主興起,其中必定還有名望很高的輔 佐者。從周武王以來,到現在已經七百多年了。從年數來看,已 經超過了五百年;從時勢來考察,也正應該是時候了。大概老天 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 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么不快樂呢?”
【讀解】
這一段話不分名言卻不少。它所表達的孟子的思想感情是 極復雜的。有些像告老還鄉歌,又有些像解甲歸田賦。
孟子的學生是很不錯的,在這時深知老師的心情,于是了引用 老師平時所說的“不怨天,不尤人”來加以勸慰。老師也是很不錯的,坦率承認“彼一時,此一時也。”人非圣 賢,怎么可能沒有自己的情緒呢?所以,平時說“不怨天,不尤 人是對的,可一旦事情真正落到自己頭上,有抱怨情緒也是可 以理解的。
接下來,孟子話說天下大勢,實際上也向學生解釋了自己不 愉快的原因。“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這是孟子 的政治歷史現,成為名言,對后世發生著深刻影響。按照這個觀 點推算,孟子的時代正應該有“王者”興起了,可孟子周游列國, 居然沒有發現這樣的“王者”,好不容易遇到齊宣王,看來還有些 眉目,可最終還是斗不過那些“賤丈夫”,自己沒有能夠說服齊宣 工實施“王天下”的一套治國平天下方案。
沒有“王者”,“名世 者”又怎么顯現出來呢?而孟子分明覺得自己就正應該是那“名 世者”,所以才有如許惆悵,如許,閻然。又怎能“不怨天,不尤 人”呢?所以他說“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反過來又自 我安慰說,如果老天還想使天下太平,“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這樣一想,也就沒有什么不快樂了。“吾何為不豫哉?”與其說是 對學生充虞的回答,不如說是自我解嘲更準確些。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大有孔子所說“天生德于予,桓 她其如子何?”(《論語·速而》)的味道。其底蘊是一種“以天下 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當然,孟子的表達是有憤激情 緒的,因此也成為后世批判孔、孟之道時的靶子之一,認為他不 可一世,狂妄到了極點。要說狂妄,偉大的人物從內心來說總是 那么一點點的。如果要脫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加以定罪,那孟 子當然也就難辭其咎了,因為他畢竟說過那樣一句話啊!
【原文出處】
賈誼論
蘇軾〔宋代〕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圣人,歷試于天下,茍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齊,三宿而后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游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縈紆郁悶,趯然有遠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振。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
【完整翻譯】
人要有才能并不難,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來實在不容易。可惜啊,賈誼雖然能夠做帝王的輔佐之臣,卻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達成長遠的目標,就一定要等待時機;要想成就偉大的功業,就一定要能夠忍耐。古代的賢能之士,都有建功立業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終未能施展其才能的'萬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當時君王的過錯,也有可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我看賈誼的議論,照他所說的規劃目標,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過他呢?遇到像漢文帝這樣的明君,尚且因未能盡才而郁郁死去,照這樣說來,如果天下沒有堯、舜那樣的圣君,就終身不能有所作為了嗎?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極端無道的國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終有一天能實踐他的政治主張。將到楚國時,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聯絡。君子要想得到國君的重用,就是這樣的殷切。孟子離開齊國時,在晝地住了三夜才出走,還說: “齊宣王大概會召見我的。”君子不忍心別離他的國君,感情是這樣的深厚。公孫丑向孟子問道:“先生為什么不高興?”孟子回答:“當今世界上(治國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么要不高興?”君子愛惜自己是這樣的無微不至。如果做到了這樣,還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應當明白世上果真已沒有一個可以共圖大業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沒有遺憾了。像賈誼這樣的人,不是漢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賈誼不能利用漢文帝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啊!
周勃曾親手持著皇帝的印璽獻給漢文帝,灌嬰曾聯合數十萬兵力,決定過呂、劉兩家勝敗的命運,他們又都是漢高祖的舊部,他們這種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間的感情所能比擬的呢?賈誼不過是洛陽的一個青年,要想使漢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完全拋棄舊有的規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張,也太困難了。作為賈誼這樣的人,應該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對于周勃、灌嬰之類的大臣,要從容地、逐漸地和他們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慮,大臣不猜忌,這樣以后,整個國家就會按自己的主張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頃刻之間就突然對人痛哭起來呢?看他路過湘江時作賦憑吊屈原,郁結煩悶,心緒不寧,表露出退隱的思想。此后,終因經常感傷哭泣,以至于早死,這也真是個不善于身處逆境的人。謀劃一次沒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遠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勢的變化,而自我摧殘到如此地步。唉,賈誼真是志向遠大而氣量狹小,才力有余而見識不足。
古人有出類拔萃的才能,必然會不合時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沒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稱道苻堅能從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時間內全部斥去了原來的大臣而與王猛商討軍國大事。苻堅那樣一個平常之輩,竟能占據了半個中國,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賈誼的抱負未能施展,所以對此加以詳盡的評論。同時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賈誼這樣的臣子,就應當了解這類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會憂傷頹廢,不能重新振作起來。像賈誼這種人,也應該有節制地發泄自己的情感呀,謹慎的對待自己的立身處世啊!
“舍我其誰也”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解釋 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于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示例 我嫡孫也,欲立太子,~!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
舍我其誰 有多重含義:可以解釋為這個人做事很果斷,很勇敢,很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也可解釋為這個人很驕傲,很自大,很傲漫,很輕狂,瞧不起任何人。
舍我其誰 我理解為:除了我之外難道還有其他什么人能做到這樣完美嗎。
答:舍我其誰,出自《孟子公孫丑》原句是:“公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就是說,除了我還能有誰?
其就是 他,或者是還,另外的意思!
詞目 舍我其誰
發音 shě wǒ qí shuí
釋義 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于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解釋 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于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示例 我嫡孫也,欲立太子,~!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 比如在武術這一方面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舍我其誰也(舍我其誰也是什么意思)”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舍我其誰也(舍我其誰也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
/qiqubaike/45535.html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夸父追日(夸父追日的故事)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選調生是什么意思啊 水瓶男和白羊女(水瓶男和白羊女配嗎?) 拔苗助長(拔苗助長的故事和道理) 司馬光有多壞 歐巴桑是什么意思(歐巴桑是什么意思中文) 接吻機器人(人和機器人接吻) 最接近青海省和四川省 冬至短句八字(冬至短句八字領導) 中國十大恐怖片排行(中國十大恐怖片排行榜 食人雞(鴕鳥) 搬家最適合送的五大禮物 劉娥一生專寵為何無子(宋仁宗) 福康公主是怎么去世的 火星符號大全(火星符號) 羸弱不堪(羸弱不堪的近義詞) 霸氣游戲名字(游戲霸氣的名字大全) wps怎么刪除空白頁 張一山身高多少 中國哪個市場最穩定(中國哪個市場最穩定最 世界上最猙獰的女人(世界上最兇的女人) 馬航死者全是艾滋病一流專家(馬航上有艾滋 a3紙張大小(excel怎么設置a3紙張 指隴山以西(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被劇中觀念影響(原著是遙遠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