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清貧和尚(中國最出名和尚)
xj
2023-08-29
提起少林寺,我們想到的往往是誦經念禪間蘊含著的絕世武功,那蒼勁有力的功夫總帶著除惡務盡的正義精神,令無數人為之神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少林寺的一位武功高手海燈法師在現實中掀起一股少林功夫熱潮,一度成為炙手可熱的功夫偶像,備受人們推崇和敬仰,也讓更多人對少林武學心生神往。
但物極必反的是,現實中漸漸地就有了對海燈法師的質疑聲音,開始了一場二指禪能否倒立的“風波”,并一度將這位萬眾矚目的武學高僧推向風口浪尖。那么,海燈法師一生的經歷是如何的呢?他的武術絕學又到底是真是假?
困苦年少
釋海燈原名范靖鶴,1901年出生于四川江油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是裁縫,靠著那一針一線勉強養活全家人,因為貧困,范靖鶴自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性。
5歲時,范靖鶴不幸喪母;7歲時,他開始跟隨舅父習武。聰明勤學的他對什么動作總是上手得很快,打下了良好的武術基礎。而也是在這時候起,他深深愛上了武術和文學。12歲時,父親被當地的惡霸打死,范靖鶴變成了一個孤兒。他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他立志苦練武功,有朝一日為父報仇。
范靖鶴無論是在私塾還是在學校,都保持著勤學好問的態度,一路考入了綿陽南山師范學校,成為年齡最小,成績卻最優異的一名學生。在校期間,他為了賺取生活費和學費,以幫老師改作業和為報社寫稿度日。在繁忙的學業和清苦的生活中,他都不忘習武。
1918年,范靖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四川省國立警監學校公費學校。大學期間,范靖鶴早上練武,白天上課,晚上研習詩詞,此外還師從李藥師學習醫術,生活逐漸穩定。但他因為一貫過著清貧生活,所以體質單薄。
后來,范靖鶴改名為范無病,寄托著無災無病的期望。因為向往強健體魄,加上為父報仇心切,到處訪求名師,偶然結識了川軍教官王體泉,拜其為師,學習更高階的武術。幾年后回到成都,住在同學家,以寫文章維持生計。
海燈的年少時光,就如同一片在海上漂浮著的落葉,但縱使驚濤駭浪也無法將這片落葉撕碎,葉的紋理處,往往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皈依佛門
日子就像綿延不絕的路,望不到盡頭是何方,但有時候人生的轉折就是來得措不及防。
1928年,范無病在四川偶然遇見了身懷少林絕技的大師,被其表演的武術深深吸引,追隨其數日想拜其為師,但汝峰大師告訴他,必須是少林弟子才可學習少林武術,要他在胸上點燃32盞油燈供佛,皈依佛門才可隨他習武。
范無病照做,就此跟隨以及另一位大師學習少林功夫。在高僧的苦心指導下,他的功夫有了許多長進。
隨后,范無病想從回龍寺進入嵩山少林寺,學習正統的少林絕學,但少林寺貞俊法師認為他江湖氣重,并不肯接納他。
幾年后,范無病受引薦進入昭覺寺,正式受戒成為和尚,法名海燈,在寺中教授眾僧國文和武術,并跟隨方丈學習更高深的禪法。
昭覺寺原方丈圓寂后,海燈成為新一任的方丈。海燈訪遍名山,教授武學,寫下許多詩篇,每日結印持咒,堅持練武,佛界眾僧皆知海燈法師是位文武雙全的高僧,對他很是敬仰。
1946年,海燈再次進入嵩山少林寺,這時是擔任國術教授,在少林寺中入定七天七夜,轟動一時。
他在少林期間寫下詩集,主持了許多講經大會,為眾僧傳道解惑,更堅持研究文學、醫學、佛學,在這些文化上的造詣都很深。同時,一邊堅持練武,將“二指禪”、羅漢拳、梅花掌等許多功夫都練得登峰造極,讓許多人嘆服不已。
因為在武術上的建樹頗深,海燈常受邀參加許多武術比賽和表演,名氣逐漸積累。多年間,他問道、講經、傳武、修行,為傳承禪道和少林武學竭盡心力。
風靡一時
1979年,已77歲高齡的海燈在一次偶然間走上了電影銀幕。他受一個電影攝制組的邀請,帶領眾弟子到寶光禪院,在鏡頭前表演了“二指禪”、“童子功”等少林絕學,引得寺中眾人都紛紛向其學習武術。
而電影紀錄片上映后,人們看到這位年事已高的少林法師能以二指輕松倒立,皆驚嘆不已,社會上因此掀起了一股少林功夫熱潮,前來向海燈法師學武的人絡繹不絕。
海燈法師瞬間成為媒體們報道的焦點,各界媒體紛紛到寺廟中采訪法師,對其大幅,海燈法師成為了少林武學的標志,風靡一時,幾乎無人不知曉。因為名氣大增,他還曾在軍中擔任教職,進行武術指導。
1987年,兩部以海燈傳奇故事為藍本的電視劇《海燈傳奇》和《海燈法師》應運而生。后來更有人撰寫書籍《海燈法師傳》,“記錄”其生平傳奇。影視和文學將海燈的名氣推向頂峰,使其聲揚海外。還有國外媒體邀請他出國任教,但被他拒絕。
出名之后的海燈仍是繼續宣揚佛學,教授武術,直到1989年因癌癥去世,一代大師的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罵聲涌動
然而,海燈法師圓寂后,對他的質疑之聲翻涌而來,在他風光的背后不斷發出謾罵,試圖打破他武學高僧的形象。
首先,是著名記者敬永祥在知名報刊和雜志上發表了長篇報告文學,說海燈是一個包裝出來的騙子,一下子國內數十家媒體爭相轉載,引起轟動,真實的海燈法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變得撲朔迷離。
敬永祥指出,海燈拍攝《四川奇遇錄》時已77歲高齡,并且身體羸弱,已不可能完成二指禪倒立。他擺出證據,說當時的攝影師作證,海燈在拍攝時的確是借助了威亞。他還說海燈生前巨富,皆是因包裝炒作獲利。
其次,便是海燈所說的,自己的師父是少林寺的武僧汝峰大師這一說法,人們查出,少林寺歷代僧人中,根本就沒有汝峰這個人物,關于海燈的師承問題又變得撲朔迷離,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師,完美形象在許多人眼中已經有所破滅。
最后的風波是有人指出海燈根本不是少林寺的方丈,卻以此炒作以謀名利,實屬敗壞僧人名聲。
對于種種涌動的質疑聲和謾罵聲,已逝的海燈早已無法現身說法,但他的弟子都對此氣憤不已。弟子們將敬永祥告上法庭,稱其誹謗家師名聲。
他們說師父當初拍紀錄片時確實借助了外力,但的確是因為年事已高,二指禪的動作過于危險,但放在他年輕的時候完成這樣的動作必定是手到擒來,他的武學造詣是有目共睹的。而師父一生儉樸,樂善好施,從未巨富,這是赤裸裸的誹謗……
官司的拉鋸戰持續了十年之久,最終敬永祥敗訴,在報上為海燈法師消除影響,進行道歉,海燈法師的名譽可算是有所挽回。
關于少林寺方丈的問題,后來有人指出是因為海燈曾在少林寺暫住而引起的誤會,有人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杜撰其是少林寺方丈,眾人便信以為真,但他本人從來沒這樣說過。在當時,少林寺真正的方丈還因此不滿,將海燈和他的弟子逐出少林寺。而對于海燈的師承問題,到如今則沒有一個說法……
到底海燈為何會在死后遭受這樣的質疑,這和當初因一己私利肆意渲染炒作的媒體、作家不無關系,可大眾卻忽略了這些,而將重點放在追尋他們想要的“真相”上,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對于風光一時的海燈法師,必定不是徒有其表的高僧,他對于傳承武學和佛學的貢獻,絕對是不可忽略的,只是,他晚年被人創造出的巨大光環,讓人忘了他原本不過是一位安貧樂道,想將少林寺發揚光大的僧人。
和尚的生活是怎樣的寺院的生活比較清貧。僧人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就要到大雄寶殿里上早課,早課的內容大多都是念楞嚴咒。其他時間就呆在各自的部門,看經文,或者接待香客,也有外出講經的。下午四點鐘左右僧人們在大雄寶殿里上晚課,晚課的內容通常是誦念《佛說阿彌陀經》。僧人的生活不想我們現在傳言的那樣富得流油,他們在寺院里修行,修的是心境。
[img]歷史上有沒有一休和尚啊?歷史上有的 歷史上的一休宗純禪師 一休宗純是日本佛教史上最有名的禪僧,也佛教史上少見的風狂的禪僧。他超越了戒法表象,直契天真本性。曾聲稱“風狂狂客起狂風,來往淫坊酒肆中”,甚至公然謳歌自己與一盲女的愛情,“盲森夜夜伴吟身,被底鴛鴦私語新。新約慈尊三會曉,本居古佛萬般春”。這個狂氣逼人的禪僧就是一休宗純。 一休宗純禪師是最易受佛門內外誤解詬病的僧人,因為他做了許多容易受人誤解的事,極其相似中國唐代的普化和尚,或者梁代的志公。一休的言行,相似普化,潤達自在,狂人不自稱狂。但一休號狂云子,普化號佯狂,普化之師罵他佯狂,一休之師華叟罵他風狂,相似黃檗罵開悟的臨濟風顛漢,但他們并不是狂人。一休的言說相似臨濟,可見他推崇臨濟祖師。一休曾說:『大凡參禪學道,必須杜絕惡知覺,而致正知正覺。惡知惡覺者,古則話頭,經論要文,學得參得,勞而無功?!痪褪钦f知覺不正,一切勞而無功。臨濟錄云:『持戒持齋,捧油不漏;道眼不明,盡須抵債?!挥衷疲骸汗路濯毸?,一食卯齋,長坐不臥,六時行道,皆是造業底人?!痪褪钦f知覺不正,持戒亦無效。必要的是覺,不是戒。一休宗純禪師是一位真實正覺的大修行人。 一休禪師是距今五百六十年前的人,當時的佛教界表面極其興盛,內部卻非常墮落,許多僧侶忘記其正的修行而結交權門,追求名利。一休最討厭這些行動,于其青年期,自己選定嚴格而從學,雞行能行而精進于禪行。于其開悟以后的后半生,加上圓熟的理性,以民眾為友,避開權門與榮譽,專為一個愛、灑脫、理智的名僧,受到萬民的仰慕。現在為「頓智的一休」盛傳于兒童之間??墒悄遣⒉皇菃螢轭D智而成,是為他人格所發出的魅力而造成的。一休禪師超越了世出世間的物欲與法執,以徹底的金剛乘修行方式而過著高榮的人生,終其一生以無我的大智大愛濟世度人。他那才華橫溢、冷嘲熱諷的形象,至今仍留在日本人的記憶中??ㄍㄆ兑恍荨分袡C智過人的“一休哥”就是以他為原型的。 一休宗純禪師,京都人,名千菊丸,自號狂云子、夢閨、瞎驢等。據《一休和尚年譜》指出,一休1394年1月1日生于京都,父親是后小松天皇,母親出自世家藤原氏,世間相傳其母為藤原照子。照子出仕天皇,為天皇所寵愛,但她卻日日懷著小劍,圖謀刺殺天皇。被發覺后,照子乃逃出宮廷,潛往嵯峨野,于元旦生下了一休宗純。一休母親意圖刺殺天皇,年譜說她「有南志」,意思是說她傾向南朝,是南朝派來暗殺天皇的奸細。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后醍醐天皇中興皇室,史稱「建武中興」;1336年武士不滿后醍醐天皇所為,起來反抗,后醍醐天皇逃亡吉野,是為南朝;足利幕府開創者足利尊氏在京都另立天皇,是為北朝。 一休六歲時,成為京都安國寺長老象外鑒公的侍童,名周建。1405年,宗純十二歲時,到壬生寶幢寺學習維摩經,兼學詩法。 十五歲以后為僧,想協助貧人,以及無學問的人。十六歲從隨西金寺謙翁和尚,命名宗純。1408年,十五歲的宗純以“吟行客袖幾時情,開落百花天地清。枕上香風寐耶寤,一場春夢不分明”一詩,博得令名。 十六歲的一休住進了京都建仁寺,這里是幕府御用禪寺,即“五山十剎”之一。1409年的一天,宗純看的建仁寺的僧人詢問信徒的門第時,對門第高者則帶諂媚之色,極為不滿,說:“今世,叢林山寺之論人,必議氏族之尊卑,是可忍,孰不可忍?”隨之留下兩詩,憤然離去。詩中一句為“姓名議論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這不僅表明年輕的宗純對禪宗墮落的不滿,還反映出他改革禪宗弊風的意愿。 當一休住在安國寺時,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下克上”的方式獨攬朝綱大權,他惟恐皇室奪回實權,便想方設法斷除皇家血脈。以機智聞名朝野的一休,也因此成為了將軍“欲除而后快”的人物。于是他便設了一條毒計,欲找一條“反上抗命”的口實,將其殺害。一日,將軍在府邸作好布置之后,便派人請一休到府邸。一休抵達時,玄關屏風畫了一只大老虎,從竹林中凝視著一休。此時,義滿對他說:「這只老虎兇暴無比,真傷腦筋,你用繩子把它綁起來!」周圍的人聽了,都認為要綁住屏風上的老虎決不可能,一休再怎樣機智,也不容易有令人滿意的答復。一休毫不以為意,立刻卷起袖子,綁上頭巾,手拿繩子說:「將軍,我已經準備好了,請你把老虎趕出來?!箤④娏x滿一時無從找到口實,已知一休智計卓絕,便放棄謀害計劃,轉而試圖籠絡。 離開禪宗正統的建仁寺后,宗純曾師事于林下妙心寺的謙翁宗為。謙翁死后,于1415年,二十三歲的宗純又得知禪宗非正統的大德寺派名僧華叟宗曇正隱居近江堅田某小庵,遂慕名前往,決心尋求純潔的信仰。 當時,進入華叟宗曇的門下,須經嚴格考驗,如潑水、杖責等,以考驗求道心。此外,生活也甚清苦,要自己尋醫覓食。宗純一心追求純潔信仰,經住了種種考驗,終于成為了華叟門徒。從此開始了認真的修煉生活。 出家如在家,「平常心是道」。華叟也過著無比清貧的生活,一休做副業以謀衣食之資,冬日太冷則至湖邊坐上相識漁夫之漁船,裹粗草席坐禪,過著日本曹洞宗祖師道元所說「學道者當貧」的生活。 二十七歲,在漆黑的琵琶湖上搭船坐禪時,聽烏鴉一聲嘶鳴,一休頓悟,他想起和歌中有云:「得聞烏鴉闇黑不鳴聲,未生前父母誠可戀。」烏鴉不會在闇黑中鳴叫,卻在黑暗中鳴叫,讓他想到未出生前的父母。出生前的未分別智,才是自己的本源實相。禪修的目的是拂去纏身的塵埃,回歸真實的自己,《狂云集》<聞鴉有?。驹疲? “豪機瞋恚識情心,二十年前即在今。 鴉笑出塵羅漢果,日影玉顏奈何吟?!? 黎明,一休見華叟,敘述所悟心境,華叟承認一休已悟,欲給予印可。一休對印可連看都不看,徑自離去。1418年,宗純二十五歲,華叟授其一休法號。 二十九歲時,大德寺舉行華叟之師言外中志的三十三屆忌日法會。一休陪師華叟參與,眾僧華衣威嚴參與,惟獨一休布衣且草屐龍鐘,華叟責問:「為何毫無威儀?」一休回道:「余獨潤色一眾?!狗穸ㄌ搨瓮怙椀姆ㄒ聰抵?。法會結束,華叟在西廂休憩,某僧問華叟百年后,誰為繼承人?華叟回道:「雖云風狂,但乃赤子?!挂恍蓦m風(癲)狂,欲是純真之人,意指一休是他的繼承人。一休也風狂地說: 華叟子孫不知禪,狂云面前誰說禪? 三十年來肩上重,一人荷擔松源禪。 自許為華叟唯一的繼承人。他認為臨濟、楊岐、松源、虛堂一脈相承的唐宋純粹的禪,傳到日本后,由大應經大燈、徹翁、言外,傳至華叟,華叟的傳人非一休莫屬。非癲狂之真人,很難說出這樣真實的話語
“清初四化僧”中“八大山人”指的是誰?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 號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的后裔。寧王改封南昌后, 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 其祖父朱多(P95)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 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也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 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P95),也是一位畫家,著有《 畫史會要》。八大山人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 加發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 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少年時曾參加鄉里考試,錄為生員。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 滿洲貴州貴族入關統治全國。八大山人那時十九歲,不久父親去世, 內心極度憂郁、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 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八大山人的畫幅上常??梢钥吹揭环N奇特的簽押, 仿佛象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 借以寄托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順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八大山人便奉母帶弟“ 出家”,至奉新縣耕香寺,剃發為僧,自此改名雪個。二十四歲時, 更號個山和個山驢。順治十年(1653年), 八大山人二十八歲時,又迎母至新建縣洪崖寺, 在耕庵老人處受戒稱宗師,住山講經,隨從學法的一百多人。 有人考證,八大山人從二十八歲到三十六, 曾帶著母親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撫州門(進賢門)外繩金塔附近。 當時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勞動人民聚居之處。八大山人生活清貧, 蓬頭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飲酒,但不滿升,動輒酒醉。醉時, 大筆揮毫,一揮十多幅,山僧、貧士、屠夫、沽兒,向其索畫, 有求必應,慷慨相贈。 八大山人三十六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 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 并更名為“青云圃”?!扒嘣啤眱勺衷歉鶕兰疑裨挕?昌純陽駕青云來降”的意思。并有用“飛劍插地,植桂樹規定舊基” 的說法,這也是亥處現存唐桂的由來。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 ,狀元戴均元將“圃”改為“譜”,以示“青云”傳譜,有牒可據, 從此改稱“青云譜”。 青云譜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道院。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創建道場,“煉丹成仙”。 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于此,后建梅仙祠。 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辟道場,始創“凈明宗教”,易名為“ 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統,屬凈明道派。唐太和五年( 831年),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宋至和二年( 1055年),又敕賜名為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 八大山人前來訪求先賢遺跡,很賞識這里的山川風景, 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并改名為“青云圃”。從此, 八大山人便成了青云圃的開山祖師。后人還建立了“ 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八大從山人三十六歲至三十八歲時,往返于南昌城與青云譜之間, 青云譜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云譜, 約在三十九歲以后至六十二歲。他苦心孤詣經營這所道院, 歷時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過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 又成了一所道院的開山祖師。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 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 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 借以隱蔽和保存自己。 八大山人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他在署款時, 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樣, 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 也是一位畫家,風格與乃兄相近,而且還要粗獷豪放。 他的書畫署名為牛石慧,把這三個字草書連寫起來,很象“ 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對滿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 他們兩兄弟署名的開頭,把個朱字拆開,一個用“牛”字,一個用“ 八”字。這樣隱姓埋名,可謂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內北竺寺、普賢寺等地。 僧友澹雪為北竺寺方丈,與八大山人交誼很深。澹雪亦善書法, 性格倔強,后來因觸怒了新建縣令方峨,說他“狂大無狀”、 被抓進監獄,死在獄中。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毀。這段時間, 八大山人外出云游,訪友作畫,畫作頗多, 這是八大山人創作旺盛時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 搭蓋了一所草房,題名為“歌草堂”。當時詩人葉舟曾作《 八大山人》詩一首,描寫他在這里的生活情況,詩文如下: “一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 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專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八大山人就是在這所草屋中度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晚年,直至去世。 一說八大山人葬于南昌城郊窯灣了英家山,但解放后遷墓時, 僅見一些朽木鐵釘,未見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 牛石慧墓在青云譜南將軍嶺,墓中有骨灰一罐, 解放后亦遷葬于青云譜內吐珠山。另據《新建縣志》《西山志》載: 八大山人墓在縣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嶺一帶。 墓葬確在何處,已難查考了。 八大山人為清初“四大畫僧”(朱耷、石濤、石()、漸江)之一, 以大筆水黑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他的繪畫能取法自然, 又獨創新意;師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筆墨簡練,以少勝多。 他懷著國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鳥、木竹、 山水來抒發對滿洲貴族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慨, 表現他那倔強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畫的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 或是殘山剩水、老樹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獸類,振翅即飛的孤鳥; 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殘荷,而其中又有活潑的游魚、 生動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達到了筆簡形具, 形神兼備的境界,充分運用了中國繪畫藝術的特有傳統手法。 名畫家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的畫時稱贊說:“橫涂豎抹千千幅, 墨點無多淚點多?!? 據說八大山人曾有題畫詩數卷,秘藏篋中,不令人見。 但從留傳下來的題畫詩來看,多半用隱晦的手法, 蘊藏著對故國的懷念,對滿洲貴族及其奴才的譏諷。如他的《 孔雀圖》題詩寫道: “孔雀明花雨竹屏,竹稍強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這幅畫的上半部為石壁, 石壁底部有低垂的幾片竹葉和兩朵將要凋零的牡丹花; 下半部是一塊上大下尖顯得很不穩定的光滑大石, 石上蹲著兩只造型丑陋的孔雀,孔雀尾部拖著三根殘破羽毛。 這是以孔雀來譏諷那些降清的明朝文武官僚向清朝主子屈膝求榮的丑 態,他們戴著有三眼花翎的烏紗帽,好比一班長著三只耳朵的奴才。 他們二更就去等候皇帝五更上朝。 但是這對孔雀卻蹲在一塊光滑而不穩的石頭上, 好比清朝政權有隨時垮臺的可能。 八大山人用這些寓意深刻的畫和隱晦的詩,配合默契, 極盡諷刺之能事。他的花鳥畫,實際就是政治諷刺畫,畫中有詩, 畫外有意,章法奇特,這也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和欣賞的地方。 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和篆刻圖章,也有他獨特的風格。 他努力吸收了歷代書法家的優秀傳統, 創造了一種以禿筆書寫的秀健挺拔、瀟灑豪邁的藝術風格。 他也是我國書法大師。他的篆刻圖章,形體古樸,刻劃勁拔, 含意幽奧,別具一格。 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對我國畫壇影響很大,三百多年來, 著名的大筆寫意派畫家,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 如清代乾隆年間的“揚州八怪”,清末的吳昌碩,近代的齊白石等。 八大山人不愧為我國古代畫家中的巨匠, 是元明以來寫意派畫家中的大師
清初四畫僧
是指活躍于清初畫壇的四位出家為僧的畫家:漸江、髡殘、八大山人、石濤的合稱。皆明末遺民,因不甘臣服于新朝,志不可遂,便循人空門,借助詩文書畫,抒寫身世之感。作品均帶有強烈的個性化特征和復雜的精神內涵,與當時占據主流地位的正統派畫風大異其趣。他們的藝術風貌各有不同:漸江"千鈞屈腕力,百尺鼓龍鬣"的筆墨功力,髡殘"沉著痛快,以謹嚴勝"的酣暢淋漓,八大山人"零碎山川顛倒樹,不成圖畫更傷心"的怪誕奇崛,以及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戛戛獨造,可謂"摶弄乾坤于股掌,舒卷風云于腕下"。四位用袈裟掩裹著精神苦痛的畫家,以激情洋溢,深情凝蓄、個性鮮明的藝術,開創了時代的新風,直接影響了揚州畫派的興起,并在以后三百年來為后人所景慕,影響極大。
朱耷
朱耷(1626~1705),真名朱統筌,中國清代畫家,僧人。江西南昌人,南昌寧王朱權之后,明亡后出家,因嘗持八大人覺經,故又號八大山人。
朱耷一生字、號、別號極多,主要有:法名傳棨,號雪個、個山、屋驢、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據載,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
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另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綴寫成“哭之”、“笑之”字樣,以寄托憤懣。作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郁之情。一生清苦,命運多舛,這形成了天才藝術家必須的人生苦難,更造就了他的藝術價值。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夸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樸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后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于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生平介紹】
朱耷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
明亡以后,他抱著對清王朝不滿的態度,在奉新縣耕香庵落發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后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
順治末年,當他三十六歲時潛回南昌,創建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模,并在這里過著“一衲無余”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里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愿望。
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因為常有清朝權貴來此騷擾,他常浪跡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樸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這使他十分苦惱郁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譜,并在這里度過“花甲華誕”。當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
后又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并常賣畫度日。后來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一詩云:“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藝術成就評價】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繪畫,他襟懷浩落,慷慨嘯歌。由于時代特點和身世遭遇,他抱著對清王朝誓不妥協的態度,把滿腔悲憤發泄于書畫之中。所以畫中出現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甚至禽鳥一足著地,以示與清廷勢不兩立,眼珠向上,以狀白眼向青天。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個字聯綴起來草寫,形似“哭之”、“笑之”字樣。他還有很多隱晦艱澀的詩句跋語,表示對清廷極端的仇恨和蔑視。
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表現了鮮明的愛和憎。如膾炙人口的《孔雀圖》及其題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諷刺了那班頭戴三眼花翎烏紗帽的漢族大地主屈膝求榮、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態。
有一幅山水冊頁題云:“郭家皴法云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彼Q慕五代北寧間畫家董源、郭熙,以其獨特筆墨描繪沒有受外族侵凌的宋朝江山,而激發起熱愛故國的思想感情?!儿o石圖軸》(現藏畫家八大山人紀念館),畫中描繪著兩只喜鵲立于大石之上,究其畫意,具有鵲巢鳩占,翔集浣磐的含義。《詩·召南·鵲巢》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眰髟疲骸笆F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卑舜笊饺俗鞔擞饕灾S刺清貴不善自謀而強占別人地主。并著意表現雙鵲集棲于磐石之上,這不是尸鳩可以占據和動搖得了的。
他常畫的蓮荷松石、梅蘭竹菊、蘆雁鳧鶴、魚鴨鷹鹿等等,大都象征他性格的倔強與高風亮節。他一生堅不為清廷權貴畫一花一大石,而一般農民、貧士、山僧、小兒卻很容易得到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這種不屈于權勢的精神,歷來為人們贊賞與稱頌。
八大山人在藝術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以繪畫為中心,對于書法、詩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并善于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于世。
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他的山水畫,遠尚南朝宗炳,又師法董、巨、米芾、倪、黃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書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
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好的一種表現。
朱耷對藝術修養與功力鑄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讀書至萬卷,此心乃無惑;如行路萬里,轉見大手筆?!彼J為畫事有如登高,“必頻登而后可以無懼”,說明他對藝術不斷磨煉的精神。
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為了紀念這位大畫家,解放后已在南昌市青云譜建立了“畫家八大山人紀館”。
朱耷的藝術已經在東方尤其在日本以至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映。八大山人的書畫有少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已不復得見。如:《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并題圖卷》、《魚鴨圖卷》、《魚樂圖卷》、《雜花圖卷》以及《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以及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
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最清貧和尚(中國最出名和尚)”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最清貧和尚(中國最出名和尚)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2552.html
標簽: 中國最清貧和尚(中國最出名和尚)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最豐富魚視頻(世界上最大的魚視頻欣賞)
- 熱門文章
- 隨機tag
-
114514什么梗為什么被說臭 自考本科文憑有用嗎 中國最牛公務員(中國最牛公務員排名) 派出所懟奇葩證明(公安機關奇葩證明) 可愛的情侶名字(可愛的情侶名字 中國新歌聲導師誰最紅(2021年中國新歌 超嚇人的女鬼圖片(給我來一張超嚇人的女鬼 趙惠文王和廉頗負荊請罪有什么關系 康熙字典起名(二十畫康熙字典起名用字) 如何評價康熙皇帝?康熙究竟得的什么病死的 日照旅游攻略必去景點 三峽大壩問題(三峽大壩問題出來了) 信息完全保密(不承擔后果) 韓寒代筆門(韓寒代筆門網易) 負荊請罪的背景故事 中國最頂級黃金配角(黃金配角排名) 世界上最大的巖洞卡爾斯巴徳巖洞群長550 三亞海天盛宴游戲(三亞海天盛宴旅游) 和氣生財多少錢一包圖片 愛你網名(網名一輩子不換的網名) 中國是否擁有反物質 饒有興致(饒有興致的饒字怎么解釋) 世界上最健康的豆子(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物) 為什么海馬由雄性養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