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有中國的數學之最


2、中國古代數學有多牛,僅留" />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二区,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日韩毛片免费观看,日韩精品社区

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之最 > 正文

中國數學最牛數字(中國最牛的數學家是誰)

xj 2023-03-31

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數學最牛數字(中國最牛的數學家是誰)”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目錄一覽:

1、都有中國的數學之最 2、中國古代數學有多牛,僅留下的書籍就將近1500萬字,中國古代有哪些數學成就? 3、中國最大的數是什么? 4、數學之最有哪些 都有中國的數學之最

中國數學的世界之最

我們偉大的祖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數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經作出許多杰出的貢獻。這些光輝的成就,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數學史上享有崇高的榮譽。

一、位置值制的最早使用

所謂位置值制,是指同一個數字由于它所在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值。例如,365中,數字3表示三百,6表示六十。

用這種方法表示數,不但簡明,而且便于計算。采用十進位置值制記數法,以我國為最早。在考古發掘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曾發現13個記數單字,它們是:

用9個數字與4個位置值的符號,可以表示出大到上萬的自然數,已經有了位置值制的萌芽。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算籌來進行計算。在籌算中,完全是采用十進位置值制來記數的,既比古巴比倫的六十進位置值制方便,也比古希臘、羅馬的十進非位置值先進。這種先進的記數制度,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世界數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光輝成就。

二、分數的最早使用

西漢時期,張蒼、耿壽昌等學者整理、刪補自秦代以來的數學知識,編成了《九章算術》。在這本數學經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數運算法則。

從后來劉徽所作的《九章算術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術》中,講到約分、合分(分數加法)、減分(分數減法)、乘分(分數乘法)、約分(分數除法)的法則,與我們現在的分數運算法則完全相同。另外,還記載了課分(比較分數大小)、平分(求分數的平均值)等關于分數的知識,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敘述分數的著作。

分數運算,大約在15世紀才在歐洲流行。歐洲人普遍認為,這種算法起源于印度。實際上,印度在七世紀婆羅門笈多的著作中才開始有分數運算法則,這些法則都與《九章算術》中介紹的法則相同。而劉徽的《九章算術注》成書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與劉徽的時代相比,我們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三、小數的最早使用

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介紹,開方不盡時用十進分數(徽數,即小數)去逼近,首先提出了關于十進小數的概念。宋元時期,秦九韶、李冶都將1863.2寸表示為,與現在的記法基本相同。到公元 1300年前后,元代劉瑾所著《律呂成書》中,已將106368.6312寫成

把小數部分降低一行寫在整數部分的后邊。而西方的斯臺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進小數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遠不如中國先進,如上述的小數,他記成或106368。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小數的國家。

四、負數的最早使用

在《九章算術》中,已經引入了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加減法則。劉徽說:“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這是關于正負數的明確定義,書中給出的正負數加減法則,和現在教科書中介紹的法則完全一樣。

這些內容出現在書上的《方程章》中,是為解方程(組)服務的,如該章的第八題是:

今有賣牛二、羊五,以買十三豕,有余錢一千;賣牛三、豕三,以買九羊,錢適足;賣羊六、豕八,以買五牛,錢不足六百。問牛、羊、豕價各幾何?

其解法為:

術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十三負,余錢數正:次置牛三正,羊九負,豕三正;次置牛五負,羊六正,豕八正,不足錢負。以正負術人之。

這里所說的意思就是:若每頭牛、羊、豕的價格分別用x、y、z表示,則可列出如下的方程(組):

然后利用正負數去計算結果。在方程的各項系數及常數項中都出現了負數,在世界上率先把負數運用于計算之中。

在國外,有很長時期認為負數是一種“荒謬的數”,被摒棄于數的大家庭之外。直到公元7世紀,印度的婆羅門笈多才開始認識負數,歐洲第一個給予正負數以正確解釋的是斐波那契,但他們已分別比我們的祖先晚七百多年和一千年左右。

五、二項式系數的規律的最早發現

在學習了多項式乘法以后,不難知道:

等等。那么,上述等式右端各項的系數有什么規律呢?

1261年,我國宋代數學有楊輝曾在他所著的《詳解九章算法》中給出一個“開方作法本源”圖(見下圖),把指數分別

為0—6的二項式系數—一列出,并且指明,“開方作法本源出《釋鎖算書》,賈憲用此術。”賈憲是北宋時期的數學家,生平不詳,大約生活在11世紀上半葉,這就是說,我國早在11世紀就已經認識了二項式各項系數的規律。現在,我們把這個規律簡稱為“賈憲三角形”。

在國外,直到15世紀,阿拉伯的數學家阿爾·卡西才用直角三角形表示了同樣意義的三角形。 1527年,德國人阿皮亞納斯在其所著的一本算術書的封面上也曾印有這個二項式系數表。16、17世紀,歐洲還有許多數學家也都提出過類似賈憲的三角形,其中以帕斯卡最為有名,歐洲人把這種二項式系數表稱為“帕斯卡三角形”,但那已經是1654年的事了,時間要比賈憲晚600多年,就是與楊輝相比,也要落后近400年。

當然,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中國數學的“世界之最”遠遠不止上面介紹的五個方面。但由此可以看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過許多貢獻的偉大民族,我們的祖先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必將彪炳千古,為世界各國人民所贊頌。

[img]中國古代數學有多牛,僅留下的書籍就將近1500萬字,中國古代有哪些數學成就?

中國數學起源于上古至西漢末期,中國數學的全盛時期是隋中葉至元后期。接下來在元后期至清中期,中國數學的發展緩慢。

十七個成就

縱觀中國數學發展史,中國古代在數學方面的成就其實也算足以開一座陳列館,這里就我認為最矚目的17個成就列舉如下:

(1)十進位制記數法和零的采用。

十進位制記數法在我國原始社會就已經形成,完成于奴隸社會初期的商代,到商代已發展為完整的十進制系統,并且有了“十”、“百”、“千”、“萬”等專用的大數名稱。1899年從河南安陽發掘出來的象形文字,說明我國在公元前1600年,已經采用了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早于第二發明者印度1000多年。0是極為重要的數字,0的發現被稱為人類偉大的發現之一。

“0”這一數學符號的發明應歸功于公元6世紀的印度人。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后來逐漸變成了“0”。

0在我國古代叫做金元數字,(意即極為珍貴的數字),說起“0”的出現,應該指出,我國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現很早,使用也較廣泛。

(2)二進位制思想起源。源于《周易》中的八卦法,早于第二發明者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公元1646—1716)2000多年。

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1646—1716)發明了對現代計算機系統有著重要意義的二進制,不過他認為在此之前,中國的《易經》中已經提到了有關二進制的初步思想。從《易經》可以看到二進制的起源,中國古代的二進制運用與現代電子計算機中的運用相同。我國上古的伏羲時代就有了《周易》,《周易》是研究日月之間的變化的一門科學,通過卦爻來說明天地之間、日月系統以內人生與事物變化的大法則,就借助了二進制手段。

(3)幾何思想起源。源于戰國時期墨翟的《墨經》,早于第二發明者歐幾里德(公元前330—前275)100多年。

著名的《墨經》中給出了某些幾何名詞的定義和命題,例如:“圓,一中同長也”、“ 平,同高也”等等。墨家還給出有窮和無窮的定義。

《墨經》中有8條論述了幾何光學知識,它闡述了影、小孔成像、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還說明了焦距和物體成像的關系,這些比古希臘歐幾里德(約公元前330—275)的光學記載早百余年。在力學方面的論說也是古代力學的代表作。對力的定義、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及物體沉浮、平衡和重心都有論述。而且這些論述大都來自實踐。《墨經》光學八條,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物理學的重大成就。

(4)勾股定理(商高定理)。發明者商高(西周人),早于第二發明者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550多年。

勾股定理是幾何學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被稱為“幾何學的基石”,而且在高等數學和其他學科中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正因為這樣,世界上幾個文明古國都已發現并且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因此有許多名稱。西方稱畢達哥拉斯定理或畢氏定理(英文:Pythagorean

theorem或Pythagoras's

theorem)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相傳由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首先證明。據說畢達哥拉斯證明了這個定理后,即斬了百頭牛作慶祝,因此又稱“百牛定理”。

法國和比利時稱為驢橋定理,埃及稱為埃及三角形。

我國是發現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我國古代數學家稱直角三角形為勾股形,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另一直角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所以勾股定理也稱為勾股弦定理。在中國,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周髀算經》記載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與證明,相傳是在商代由商高發現,故又稱之為商高定理;三國時代的趙爽對《周髀算經》內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詳細注釋,又給出了另外一個證明。目前初中數學教材的證明方法采用趙爽弦圖,證明使用青朱出入圖。

趙爽弦圖

青朱出入圖

勾股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它是用代數思想解決幾何問題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數形結合的紐帶之一。

(5)幻方。我國最早記載幻方法的是春秋時代的《論語》和《書經》,而在國外,幻方的出現在公元2世紀,我國早于國外600多年。

幻方又稱為魔方,方陣或廳平方,它最早起源于我國,宋代數學家楊輝稱之為縱橫圖。幻方的幻在于:無論取哪一條路線,最后得到的和或積都是完全相同的,即在一個由若干個排列整齊的數組成的正方形中,圖中任意一橫行、一縱列及對角線的幾個數之和或積都相等,具有這種性質的圖表,稱為“幻方”。我國古代稱為“河圖”、“洛書”,

中國漢朝的數術記遺中,稱之為九宮算,又叫九宮圖。又叫“縱橫圖”。

在中國古典文獻《易經》中記載了洛書的傳說:公元前23世紀大禹治水之時,一只巨大的神龜出現于黃河支流洛水中,龜甲上有9種花點的圖案,分別代表1,2,3,4,5,,6,7,8,9這9個數,而3行、3列以及兩對角線上各自的數之和均為15,世人稱之為洛書。

南宋數學家楊輝著《續古摘奇算法》把類似于九宮圖的圖形命名為縱橫圖,書中列舉3、4、5、6、7、8、9、10階幻方。其中所述三階幻方構造法:

“九子斜排,上下對易,左右相更,四維挺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比法國數學家Claude Gaspar

Bachet提出的方法早三百余年。

三階幻方。射雕英雄傳里黃蓉也背過這段三階幻方的口訣。

幻方最早記載于我國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時期《大戴禮》中,這說明我國人民早在2500年前就已經知道了幻方的排列規律。而在國外,公元130年,希臘人塞翁才第一次提起幻方。

我國不僅擁用幻方的發明權,而且是對幻方進行深入研究的國家。公元13世紀的數學家楊輝已經編制出3-10階幻方,記載在他1275年寫的《續古摘廳算法》一書中。在歐洲,直到1514年,德國著名畫家丟勒才繪制出了完整的四階幻方。

(6)分數運算法則和小數。中國完整的分數運算法則出現在《九章算術》中,它的傳本至遲在公元1世紀已經出現。印度在公元7世紀才出現了同樣的法則,并被認為是此法的“鼻祖”。我國早于印度500多年。

中國運用最小公倍數的時間則早于西方1200年。運用小數的時間,早于西方1100多年。

(7)負數的發現。這個發現最早見于《九章算術》,這一發現早于印度600多年,早于西方1600多年。

據史料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正負數的概念,掌握了正負數的運算法則。我國三國時期的學者劉徽在建立負數的概念上有重大貢獻。劉徽首先給出了正負數的定義,他說:“今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意思是說,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要用正數和負數來區分它們。劉徽第一次給出了區分正負數的方法。他說:“正算赤,負算黑;否則以邪正為異”。

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成書于公元一世紀)中,最早提出了正負數加減法的法則:“正負數曰:同名相除,異名相益,正無入負之,負無入正之;其異名相除,同名相益,正無入正之,負無入負之。”

除《九章算術》定義有關正負運算方法外,東漢末年劉烘(公元206年)、宋代揚輝(1261年)也論及了正負數加減法則,都與九章算術所說的完全一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確給出了正負數同號異號的加減法則外,還給出了關于正負數的乘除法則。負數在國外得到認識和被承認,較之中國要晚得多。在印度,數學家婆羅摩笈多于公元628年才認識負數。直到十七世紀荷蘭人日拉爾(1629年)才首先認識和使用負數解決幾何問題。

(8)盈不足術。又名雙假位法。最早見于《九章算術》中的第七章。在世界上,直到13世紀,才在歐洲出現了同樣的方法,比中國晚了1200多年。

盈不足術是我國古代計算盈虧類問題的一種算術方法,借有余、不足以求隱含之數,為《周禮》九數之一。《九章算術·盈不足》:“今有共買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問:人數、物價各幾何?答曰:七人,物價五十三。”。在11—13世紀一些阿拉伯數學家的著作中,也出現了盈不足術,并稱之為天秤術或契丹算法。當時阿拉伯人所說的“契丹”,即指中國,這也說明古代中國的盈不足術處于世界前沿。

(9)方程術。與現今不同,線性方程組在古代稱為方程,其解法稱為方程術。最早出現于《九章算術》中,其中解聯立一次方程組的方法,早于印度600多年,早于歐洲1500多年。在用矩陣排列法解線性方程組方面,我國要比世界其他國家早1800多年。

(10)最精確的圓周率“祖率”。中國數學家劉徽在注釋《九章算術》時(公元263年)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稱為割圓術,其中有求極限的思想。南北朝時代的數學家祖沖之利用割圓術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的π值(公元466年),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的最佳值,歐洲直到十六世紀德國人鄂圖(valentinus

otto)和荷蘭人安托尼茲(a.anthonisz)才得出同樣結果;這一紀錄在世界上保持了一千年之久。為紀念祖沖之對中國圓周率發展的貢獻,將這一推算值用他的名字被命名為“祖沖之圓周率”,簡稱“祖率”。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打破祖沖之保持近千年的紀錄。德國數學家柯倫于1596年將π值算到20位小數值,后投入畢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數后35位數,該數值被用他的名字稱為魯道夫數。

(11)等積原理。又名“祖暅”原理。保持世界紀錄1100多年。

等積原理是由我國南北朝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的兒子祖暅(數學家、天文學家)首先提出來的。他同其父祖沖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現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紀,是祖暅對世界數學的杰出貢獻。祖暅總結了劉徽的有關工作,提出“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即“等高的兩立體,若其任意高處的水平截面積相等,則這兩立體體積相等”,這就是著名的祖暅公理(或劉祖原理)。祖暅應用這個原理,解決了劉徽尚未解決的球體積公式。該原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紀才由意大利數學家卡瓦列利﹝Bonavent

uraCavalieri﹞發現,比祖暅晚一千一百多年。

(12)二次內插法。隋朝天文學家劉焯最早發明,早于“世界亞軍”牛頓(公元1642—1727)1000多年。

我國古代早就發明了內插法(內插法是用一組已知的未知函數的自變量的值和與它對應的函數值來求一種未知函數其它值的近似計算方法,是一種數值逼近求法,天文學上和農歷計算中經常用的是白塞爾內插法。內插法當時稱為招差術,如公元前1世紀左右的《九章算術)中的“盈不足術”即相當于一次差內插(線性內插);公元600年,隋代劉焯在制訂《皇極歷》時,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拋物線內插);這在數學史上是一項杰出的創造,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歷》中將其發展為不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元朝作《授時歷》的郭守敬進一步發明了三次差內插法。在劉焯1000年后,郭守敬400年后,英國牛頓才提出內插法的一般公式。

(13)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為中國古代數學中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一般方法,在現代數學中又名“霍納法”。

我國宋代數學家賈憲最早發明于11世紀,比19世紀英國數學家霍納提出的時間早800年左右。它由11世紀的賈憲首創,中經12世紀的劉益,到13世紀秦九韶最后完成,19歐洲出現的霍納法的步驟以及現代數學中綜合除法的原理與它相同。該方法由《九章算術》的開方術衍生而來,經過賈憲、劉益、楊輝等人的推廣和傳播,到13世紀被發展成為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系統方法,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的著作中都有記載,其中以秦九韶的《數書九章》論述最為詳細。霍納在1819年發表的《解所有次方程》論文中的算例,其算法程序和數字處理都遠不及五百多年前的秦九韶有條理;秦九韶算法不僅在時間上早于霍納,也比較成熟。增乘開平方法是北宋數學家賈憲發明的開方法,原收《釋鎖算書》一書。賈憲原作已佚,但他對數學的重要貢獻,被南宋數學家楊輝引用,被抄入《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三百四十四,幸得以保存下來,現存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

(14)楊輝三角。楊輝三角形,又稱賈憲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項式系數在三角形中的一種幾何排列,實際上是一個二項展開式系數表。它本是賈憲創造的,見于他著作《黃帝九章算法細草》中,后此書流失,南宋人楊輝在他的《詳解九章算法》中又編此表,故名“楊輝三角”。

楊輝三角最本質的特征是,它的兩條斜邊都是由數字1組成的,而其余的數則是等于它肩上的兩個數之和。楊輝三角形所蘊含的數字排列規律,讓我們在感受數學美的同時,也體會到它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在世界上除了中國的賈憲、楊輝,第二個發明者是法國的數學家帕斯卡(公元1623—1662),他的發明時間是1653年,比賈憲晚了近600年。

(15)中國剩余定理。又稱孫子定理,是中國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組的方法。中國剩余定理,實際上就是解聯立一次同余式的方法。這個方法最早見于《孫子算經》,1801年德國數學家高斯(公元1777—1855)在《算術探究》中提出這一解法,西方人以為這個方法是世界第一,稱之為“高斯定理”,但后來發現,它比中國晚1500多年,因此為其正名為“中國剩余定理”,

它是數論中一個重要定理。

中國數學最牛數字(中國最牛的數學家是誰)

(16)數字高次方程方法,又名“天元術”。 中國古代求解高次方程的方法。13世紀,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是數學難題之一。

天元術是中國古代的代數學方法之一種,是中國古代建立高次方程的方法。1248年,金代數學家李冶在其著作《測圓海鏡》、《益古演段》中,系統地介紹了用天元術建立二次方程,并巧妙地把它表達在籌算中。元代數學家王恂廣泛使用天元術解高次方程。這個方法早于世界其他國家300年以上,為以后出現的多元高次方程解法打下很好的基礎。

(17)招差術。招差術即高次內插法,是現代計算數學中一種常用的插值方法,也就是高階等差級數求和方法。從北宋起中國就有不少數學家研究這個問題,到了元代,朱世杰首先發明了招差術,使這一問題得以解決。在世界上,比朱世杰晚近400年之后,牛頓才獲得了同樣的公式。中國古代關于高階等差數列和的差分能否相分于求內插公式的方法。朱世杰的《四元玉鑒》(1303)卷中“如像招數”中的問題都是討論招差問題的。

其中朱世杰給出了一個四次招差公式:

這與牛頓插值公式一致,但牛頓提出這一公式晚于朱世杰三百多年。

招差術的創立、發展和應用是中國數學史和天文學史上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成就。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的數學發展缺乏公理化體系。而這恰恰是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發展的瓶頸。中國數學從一開始就沒有向公理化發展的傾向,更多的是對某類具體問題的解法或者對某類規律的歸納。而西方數學家的代表人物歐幾里得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可以說就是幾何學的公理化。《幾何原本》就是以數個不證自明的公理為基礎的公理化體系的著作。這種方式建立的所謂數學的和諧之美、簡潔之美。這位古希臘數學家對整個歐洲科學都影響深遠。牛頓最重要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是沿用的這種公理化體系的過程。對現象的描述,再把這類有規律的現象整理為最基本的數個公理、定律,再運用這些定律解釋更復雜的現象。其最更根本的便是萬有引力定律,以及三大運動定律。以當時的水平來講,這樣就足以“預言萬物的運動”了。

另外,中國古代數學水平的落后是和整個科技水平的落后也是聯系在一起的,兩者是共進共退的。中國古代科技水平的衰落那就是另一個大問題了。

參考文獻:

1.《探究勾股定理》同濟大學出版社

2.《 神奇的縱橫圖》 王前衛

3.《九章算術》張蒼 耿壽昌

4.《楊輝三角與棋盤形街道走法》 琚國起有

中國最大的數是什么?

成為第2位粉絲

1、中國的最大數字單位為無量大數,中國數字單位有:由小到大依次為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恒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數。萬以下是十進制,萬以后則為萬進制,即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京為垓。

2、國際上數字單位最大的是:古戈爾普勒克斯 。古戈爾普勒克斯(googolplex),是10的古高爾(googol)次方,而古高爾則是10的100次方即10^100,或記作1E+100,所以古戈爾普勒克斯就是10(10^100),或記作1E+(1E+100)。是一個大數,但也遠小于一些特別定義出來的大數。

古高爾和古戈爾普勒克斯這兩個詞完全是由一位美國數學家和他的侄子創造出來的。1938年,美國數學家愛德華·卡斯納(Edward Kasner)九歲的侄子米爾頓·西羅蒂(Milton Sirotta)創造出古高爾(googol)這個詞,這個詞是為了勾畫出一個不可想象的大數和無窮大之間的區別。

?

擴展資料

大數:

萬:代表的是10的四次方。億:代表的是10的八次方.

兆:代表的是10的十二次方。京:代表的是10的十六次方.

垓:代表的是10的二十次方。杼:代表的是10的二十四次方.

穰:代表的是10的二十八次方。溝:代表的是10的三十二次方.

澗:代表的是10的三十六次方。正:代表的是10的四十次方.

載:代表的是10的四十四次方。極:代表的是10的四十八次方.

恒河沙:代表的是10的五十二次方。阿僧祇:代表的是10的五十六次方.

那由他:代表的是10的六十次方。不可思議:代表的是10的六十四次方.

無量:代表的是10的六十八次方。大數:代表的是10的七十二次方.

具體可以參考以下鏈接:

數學之最有哪些

數學——思維的體操。一直以來,數學的魅力感染著無數人為之瘋狂。像我們熟悉的數學家歐拉、牛頓、高斯等,就是用數學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思維境界。

而歷史悠久的中國歷代,也因數學而變得更加璀璨。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的十大數學之最。

NO.1 中國是數學史最長的國家

華夏五千年,在中國朝代的更迭史中,我國的數學史就有約4500年。古人將圖形與計數刻畫在陶器上,彰顯出我們祖先的智慧。

?

NO.2最早使用的計數方法

小學的數學課本中有一組插圖,說的是古人通過在繩子上打結來計數。

我國是歷史上第一個使用計數方法的國家。《易·系辭下》就有這樣的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

NO.3最早使用“0”來表示數字空位

用“0”來占數的空位是我們現在在寫數時遵循的規則,而這其實最早是由我們國家使用的。13世紀40年代左右數學家李治、秦九韶就已經用“0”在其著作中表示數的空位。

?

NO.4最早理論求得的π值

《后漢書》中提到,張衡曾寫過一部《算罔論》,但可惜這部書早已失傳。

但在《九章算術·少廣》中劉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謂'張衡算',注文中可以知道,張衡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其中就規定了圓周率值為10的開方,這個值雖然較粗略,但卻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的π值。

?

NO.5最早推出π的精確值

這個人就是祖沖之,他通過“割圓術”將π值精確到了小數點后第七位,確定其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這個數值在之后的800年里都是最準確的。

?

NO.6最早使用的計算器

算盤是我們特有的一種計算工具,時至今日它依舊被我們使用著。而“珠算”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東漢徐岳所撰的《數術記遺》。

?

NO.7最早的數學著作

《算數書》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數學方面的著作。而我們所熟悉的《九章算術》則是在它之后100多年才出現的。

NO.8最早的不定方程組

所謂不定方程,是指解的范圍是整數、正整數、有理數或代數整數等的方程或方程組。在我國著名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記載的“五家共井”則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不定方程組的解決問題。

?

NO.9最早發現勾股定理

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我們總會說到“勾三股四弦五“,其實這正是周朝的商高對勾股定理的描述與求解。

?

NO.10最早的漢語翻譯數學著作

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是數學史上著名的論著,而我國古代科學家徐光啟早在明朝末期便將《幾何原本》進行了編譯

以上就是網站小編空城舊憶據網絡最新關于“中國數學最牛數字(中國最牛的數學家是誰)”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轉載請注明來 來探秘,本文標題:中國數學最牛數字(中國最牛的數學家是誰)
本文地址: /shijiezhizui/4734.html

標簽: 中國數學最牛數字(中國最牛的數學家是誰)

熱門文章
隨機tag
藍色(龍蝦血還能用來制藥) 中國最牛山寨品種(中國最出名的山寨) 男人外面偷吃表現癥狀 夢龍是哪國的品牌 世界最大的罕見奇觀樂業天坑群 白云蒼狗(白云蒼狗 鐵杵磨成針(鐵杵磨成針教案反思) 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女孩 疫情什么時候才能徹底結束 者美杰(者美杰有多厲害) 夢見光著腳(夢見光著腳在泥濘的路上走) 原名叫林默(因救漁民而去世) 真的可以輪回嗎(科學解釋會回歸自然) 李宗盛的歌曲大全100首 世界上最偉大渣男(世界上最渣男是誰) 一枝獨秀的意思(名不虛傳的意思) 切爾諾貝(切爾諾貝利) 最菜的中國玩家(世界上最菜的玩家) 告訴我 關于黃河的成語(關于黃河的成語造句) 重慶最美女孩視頻嚇人(重慶最美女孩兒視頻 世界上最森林的小屋(世界上最小的森林排名 lol名字大全帶英文(lol名字英文) 上海車禍最新消息(上海車禍今天最新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江达县| 叶城县| 太和县| 余干县| 石楼县| 徐州市| 胶南市| 旌德县| 衡阳市| 西平县| 高要市| 凤山县| 新邵县| 新干县| 嵊泗县| 青铜峡市| 唐海县| 东丽区| 涪陵区| 宝鸡市| 东阳市| 潞西市| 惠来县| 丰台区| 眉山市| 都兰县| 三门县| 平遥县| 永康市| 靖边县| 剑河县| 大渡口区| 大丰市| 玉屏| 平罗县| 长葛市| 内黄县| 潜江市| 科技| 义马市|